Abhidharmajñānaprasthānaśāstra (Apidamo Fa Zhi Zu Lun) 阿毘達磨發智論
Scroll 2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二十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見蘊第八中智納息第四
智斷厭離修 緣觸慢業事
攝餘攝一切 此章願具說
[1026a29] 若事能通達。彼事能遍知耶。答應作四句。有 事能通達非能遍知。謂苦集滅道智。不斷煩 惱。有事能遍知非能通達。謂苦集滅道忍。斷
煩惱。有事能通達亦能遍知。謂苦集滅道 智。斷煩惱。有事非能通達非能遍知。謂苦 集滅道忍。不斷煩惱。若事能厭。彼事能離
耶。答應作四句。有事能厭非能離。謂苦集忍 智。不斷煩惱。有事能離非能厭。謂滅道忍 智。斷煩惱。有事能厭亦能離。謂苦集忍智。
斷煩惱。有事非能厭非能離。謂滅道忍智。 不斷煩惱。若事能厭。彼事修厭耶。答若事 能厭。彼事亦修厭。有事修厭非能厭。謂滅道
智。斷煩惱。若事能離。彼事修厭耶。答應作 四句。有事能離非修厭。謂滅道忍。斷煩惱。 有事修厭非能離。謂苦集忍智。不斷煩惱。
有事能離亦修厭。謂苦集忍智。及滅道智。斷 煩惱。有事非能離亦非修厭。謂滅道忍智。 不斷煩惱。
[1026b18] 若法與彼法作因。或時此法與彼法非因耶。 答無時非因。若法與彼法作等無間。或時此 法與彼法非等無間耶。答若時此法未至已
生。若法與彼法作所緣。或時此法與彼法非 所緣耶。答無時非所緣。若法與彼法作增上。 或時此法與彼法非增上耶。答無時非增上。
諸意觸。彼一切三和合觸耶。答諸意觸。彼一 切三和合觸。有三和合觸非意觸。謂五識身 相應觸。故世尊說。苾芻當知。有意界。有法
界。有無明界。無明觸所生。受所觸故。無聞愚 夫。便執有執無。或執有無。諸慢。彼一切自執 耶。答諸慢。彼一切自執。有自執非慢。謂諸見
趣。故世尊說。苾芻當知自執有我。自執有我 所。諸慢。彼一切不寂靜耶。答諸慢。彼一切不 寂靜。有不寂靜非慢謂餘煩惱現在前。故世
尊說。苾芻當知。動為魔所縛。不動脫惡者。諸 業。彼不律儀耶。答應作四句。有業非不律儀。 謂身語律儀有不律儀非業。謂根不律儀。有
業亦不律儀。謂身語不律儀。有非業亦非不 律儀。謂根律儀。諸業。彼律儀耶。答應作四 句。有業非律儀謂身語不律儀。有律儀非業。
謂根律儀。有業亦律儀。謂身語律儀。有非業 亦非律儀。謂根不律儀。若事未得。彼不成就 耶。答若事未得。彼不成就。有事不成就非未
得。謂得已失。若事已得。彼成就耶。答若事成 就。彼已得。有事已得而不成就。謂得已失。
[1026c15] 除苦聖諦及法處。餘法二界一處一蘊攝。除 集聖諦及法處說亦爾。除滅聖諦及法處。餘 法十七界十一處二蘊攝。除道聖諦及法處
說亦爾。除有色法及法處。餘法七界一處一 蘊攝。除無色法及法處。餘法十界十處一蘊 攝。除有見法及法處。餘法十六界十處二
蘊攝。除無見法及法處。餘法一界一處一蘊 攝。除有對法及法處。餘法七界一處一蘊攝。 除無對法及法處。餘法十界十處一蘊攝。除
有漏法及法處。餘法二界一處一蘊攝。除 無漏法及法處。餘法十七界十一處二蘊攝。 除有為法及法處。此除一切法。而問餘法是
無事空論。除無為法及法處。餘法十七界十 一處二蘊攝。除過去法及法處。餘法十七界 十一處二蘊攝。除未來法現在法及法處說
亦爾。除善法及法處。餘法十七界十一處二 蘊攝。除不善法及法處說亦爾。除無記法及 法處。餘法九界三處二蘊攝。除欲界繫法及
法處。餘法十三界九處二蘊攝。除色界繫法 及法處。餘法十七界十一處二蘊攝。除無色 界繫。法學法無學法及法處說亦爾。除非學
非無學法及法處。餘法二界一處一蘊攝。除 見所斷法及法處。餘法十七界十一處二蘊 攝。除修所斷法及法處。餘法二界一處一蘊
攝。除不斷法及法處。餘法十七界十一處二 蘊攝。除已生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八界十 二處五蘊攝。除非已生法及定不生法。此除
一切法。而問餘法。是無事空論。除有色法及 定不生法。餘法八界二處四蘊攝。除無色法 及定不生法。餘法十一界十一處一蘊攝。除
有見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七界十一處五 蘊攝。除無見法及定不生法。餘法一界一處 一蘊攝。除有對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八界二
處五蘊攝。除無對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界 十處一蘊攝。除有漏法及定不生法。餘法三 界二處五蘊攝。除無漏法及定不生法。餘法
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攝。除有為法及定不生 法。此除一切法。而問餘法。是無事空論。除無 為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八界十二處五蘊
攝。除過去法現在法及定不生法說亦爾。除 未來法及定不生法。此除一切法。而問餘法。 是無事空論。除善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八
界十二處五蘊攝。除不善法及定不生法說 亦爾。除無記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界四處 五蘊攝。除欲界繫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四
界十處五蘊攝。除色界繫法及定不生法。餘 法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攝。除無色界繫法學 法無學法及定不生法說亦爾。除非學非無
學法及定不生法。餘法三界二處五蘊攝。除 見所斷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八界十二處 五蘊攝。除修所斷法及定不生法。餘法三界
二處五蘊攝。除不斷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 八界十二處五蘊。頗有一界一處一蘊攝一 切法耶。答有。一界謂法界。一處謂意處。一 蘊謂色蘊。
見蘊第八中見納息第五
邪斷邪常見 戒邪戒邪常
六見五涅槃 九慢類常見
迷執自他作 悟則二非有
具慢及得等 此章願具說
[1027b17] 諸有此見。無施與。無愛樂。無祠祀。無妙行惡 行。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無妙行惡行果。此 謗果邪見。見苦所斷。無此世。無他世。無化生
有情。此或見集所斷。或見苦所斷。無父。無 母。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諸有此見。世間 無阿羅漢。此謗道邪見。見道所斷。無正至。此
謗滅邪見。見滅所斷。無正行此世他世。即於 現法。知自通達。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 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實知。此謗道
邪見。見道所斷。諸有此見。乃至活有命者。死 已斷壞。無有此四大種。士夫身死時。地身歸 地。水身歸水。火身歸火。風身歸風。根隨空
轉。輿為第五。持彼死屍。往棄塚間。未燒可知 燒已成灰。餘鴿色骨。愚者讚施。智者讚受。諸 有論者。一切空虛妄語。乃至活有。愚智者死
已。斷壞無有。此邊執見斷見攝。見苦所斷。
[1027c04] 諸有此見。無因無緣。令有情雜染。非因非緣。 而有情雜染。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無因無 緣。令有情清淨。非因非緣。而有情清淨。此謗
道邪見。見道所斷。無因無緣。令有情無智無 見。非因非緣。而有情無智無見。此謗因邪見。 見集所斷。無因無緣。令有情智見。非因非緣。
而有情智見。此謗道邪見。見道所斷。諸有此 見。無力。無精進。無力精進。無士。無威勢。無 士威勢。無自作。無他作。無自他作。一切有
情。一切生。一切種。無力。無自在。無精進。無 威勢。定合性變。於六勝生。受諸苦樂。此邪 見。若謗有漏力精進等。則謗因邪見。見集所
斷。若謗無漏力精進等。則謗道邪見。見道所 斷。諸有此見。造教造煮。教煮害教。害殺 諸眾生不與取。欲邪行。知而妄語。故飲諸酒。
穿牆解結。盡取所有。守阨斷道。害村害城。害 國生命。以刀以輪。擁略大地。所有眾生斷截 分解。聚集團積。為一肉聚。應知。由此無惡無
惡緣。於殑伽南。斷截撾打。於殑伽北。惠施修 福。應知由此無罪福。亦無罪福緣。布施愛語 利行同事。攝諸有情。皆無有福。此謗因邪見。 見集所斷。
[1027c26] 諸有此見。此七士身。不作作。不化化。不可 害。常安住。如伊師迦。安住不動。無有轉變。 互不相觸。何等為七。謂地水火風及苦樂命。
此七士身。非作乃至如伊師迦。安住不動。若 罪若福。若罪福。若苦苦樂。若苦樂。不能轉 變。亦不能令互相觸礙。設有士夫。斷士夫頭。
亦不名為害世間生。若行若住。七身中間。刀 刃雖轉。而不害命。此中無能害。無所害。無能 捶。無所捶。無表。無表處。此邊執見。常見攝。
見苦所斷。諸有此見。有十四億六萬六百生 門。五業三業二業一業半業。六十二行跡。 六十二中劫。百三十六地獄。百二十根。三十
六塵界。四萬九千龍家。四萬九千妙翅鳥家。 四萬九千異學家。四萬九千活命家。七有想 藏。七無想藏。七離繫藏。七阿素洛。七畢舍
遮。七天。七人。七夢。七百夢。七覺。七百覺。七 池。七百池。七險。七百險。七減。七百減。七增。 七百增。六勝生類。八大士地。於如是處。經
八萬四千大劫。若愚若智。往來流轉。乃決定 能作苦邊際。如擲縷丸。縷盡便住。此中無 有沙門若婆羅門能作是說。我以尸羅。或以
精進。或以梵行。令所有業未熟者熟。熟者觸 已。即便變吐。以如是斟量生死苦樂邊際。 不可施設。有增有減。亦不可說。或然不然。此
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諸有此見。一切 士夫補特伽羅。諸有所受。無不皆以宿作為 因。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諸有此
見。一切士夫補特伽羅。諸有所受。無不皆以 自在變化為因。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 斷。諸有此見。一切士夫補特伽羅。所受皆是
無因無緣。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諸有此 見。自作苦樂。他作苦樂。自他作苦樂。此非因 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諸有此見。所受苦
樂。非自作。非他作。無因而生。此謗因邪見。 見集所斷。諸有此見。我及世間。常恒堅住。無 變易法。正爾安住。此邊執見常見攝。見苦所
斷。諸有此見。諦故住故我有我。此邊執見常 見攝。見苦所斷。諸有此見。諦故住故我無我。 此邊執見斷見攝。見苦所斷。諸有此見。我觀
我眼色即我。此有身見。見苦所斷。諸有此見。 我觀無我眼即我。色為眾具。此有身見。見苦 所斷。諸有此見。無我觀我色即我。眼為眾具。
此有身見。見苦所斷。諸有此見。此是我。是有 情。命者。生者。養育者。補特伽羅。意生儒童。 作者。教者。生者。等生者。起者。等起者。語者。
覺者。等領受者。非曾不有。非當不有。於彼彼 處。造善惡業。於彼彼處。受果異熟。捨此蘊。 續餘蘊。此邊執見常見攝。見苦所斷。諸有此
見。受妙五欲。名得第一現法涅槃。此取劣 法為勝。見取。見苦所斷。諸有此見。離欲惡不 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住。
名得第一現法涅槃。尋伺寂靜。內等淨心一 趣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入第二靜慮具 足住。名得第一現法涅槃。離喜住捨正念
正知身受樂聖說能捨具念樂住。入第三靜 慮具足住。名得第一現法涅槃。斷樂斷苦。先 喜憂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靜慮具
足住。名得第一現法涅槃。此取劣法為勝。 見取。見苦所斷。有九慢類。謂我勝。我等。我 劣。有勝我。有等我。有劣我。無勝我。無等我。
無劣我。我勝者。是依見起過慢。我等者。是依 見起慢。我劣者。是依見起卑慢。有勝我者。是 依見起卑慢。有等我者。是依見起慢。有劣
我者。是依見起過慢。無勝我者。是依見起慢。 無等我者。是依見起過慢。無劣我者。是依見 起卑慢。諸有此見。風不吹。河不流。火不然。
乳不注。胎不孕。日月不出不沒。染淨自性 住。不增不減。此邊執見常見攝。見苦所斷。 如契經中說。
眾生執我作 執他作亦然
各不能如實 觀知此是箭
[1028c10] 此言有何義。答眾生謂外道。彼作是執。我能 作。我能生。我能化。故言眾生執我作。復有外 道。執他能作他能生他能化。故言執他作亦
然。各謂一一非一切箭。謂惡見能中傷故。彼 於此見。不能如實觀知是箭。
當觀此是箭 眾生堅執著
如是則無有 我作及他作
[1028c17] 當觀此是箭者。謂應如實觀知此見是真毒 箭。與老病死為前導故。眾生堅執著者。眾生 謂外道。彼於見趣中。堅固執著。不能出離。若
能如是如實觀知。則不復有我作我生我化 執。亦不復有他作他生他化執。知於非有妄 執有故。
具慢眾生 慢著慢縛 於見相逆
不越生死
[1028c25] 具慢者。顯成就七慢。眾生者。謂外道。彼於七 慢。著多著遍著。故言慢著。縛多縛遍縛。故言 慢縛。於見相逆者。謂斷常見類。互相違逆。不
越生死者。謂彼於無際生死。不能越度而取 涅槃。
得當得俱坌 劣學戒禁浴
梵苦事一邊 受欲淨第二
不見極沈走 明眼見能異
於彼無塵慢 絕路至苦邊
[1029a05] 得者。顯示已得諸蘊界處。當得者。顯示未得 諸蘊界處。俱坌者。此二俱為貪瞋癡。塵坌遍 坌極坌。劣有二義。一目病者。二目外道。今說
外道為劣者。彼於此隨學故言劣學。彼作是 說。諸補特伽羅。學乘象馬船車輦輿。執持弓 杖鉤輪羂索書印算數。皆令善巧。由此便得
淨脫出離至苦樂邊。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 苦所斷。戒者。有諸外道。起此見。立此論。諸補 特伽羅。受持牛鹿狗戒露形戒等。由此便得
淨脫出離至苦樂邊。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 苦所斷。禁者。有諸外道。起此見。立此論。諸補 特伽羅。受持烏禁鵂鶹禁默然禁等。由此便
得淨脫出離至苦樂邊。此非因計因。戒禁取。 見苦所斷。浴者。有諸外道。起此見。立此論。 諸補特伽羅。於摩捺娑比摩捺娑殑伽河
門三池中浴。由此便得淨脫出離至苦樂邊。 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梵謂梵行。有 諸外道。起此見。立此論。諸補特伽羅。受持梵
行。遠離婬欲。由此便得淨脫出離至苦樂 邊。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苦謂苦 行。有諸外道。起此見。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