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14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四十七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根蘊第六中有納息第二之一
[0751b19] 欲有相續最初得幾業所生根如是等章及 解章義。既領會已。當廣分別。然有聲目多 義。如前廣說。此中說續眾同分有情數五
蘊名有。相續有五。亦如前說。此中依二相 續作論。謂中有相續生有相續欲有相續最 初得幾業所生根。答卵生胎生濕生。得二。謂
身根命根。問最初羯邏藍位亦得餘色根不。 若得者。如何於少時頃便得爾所根耶。又 此中何故不說。毘奈耶說復云何通。如說。
於母腹中二根初得。謂身與命。若損害彼。 乃至廣說。若不得者。何故經說天眼觀知是 男是女。答有言亦得。問如何於少時頃便得
爾所根耶。答爾時雖無諸色根相而已具 得彼根種子。如清鹽水酥蜜沙糖酒等。和 合貯在一器。若以草端霑取一渧。於中具 有鹽等諸味。羯邏藍位應知亦爾。一切色根
種子皆具。問若爾。何故此中不說答應說而 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有說。此中說皆得 者。餘得不定。是以不說。如生盲等不得眼
等。問毘奈耶說復云何通。答彼說能持諸餘 根者。謂身根能持諸餘色根。命根能持餘非 色根。是故偏說。有說。此位不得餘色根問
天眼云何觀知男女。答羯邏藍時雖無男 女根。而有男女相。由觀彼相得知男女。 所以者何。非彼已有男女二根可說觀故。
有餘師說。依經故知。經說。若胎是男。依母 右脇向背蹲坐。若胎是女。依母左脇向腹 蹲坐。得天眼者。觀此差別依經而說。或
有說者。觀中有知。謂天眼觀中有後位。若 是男子。入於母胎。知此羯邏藍是男非女。 若女入者。復知此位是女非男。如是說者。
羯邏藍位未得餘色根。鉢羅奢佉位中方 乃得故。化生得六或七或八。無形者六。謂眼 耳鼻舌身命根。一形者七。謂前六及男女根
隨一。二形者八謂前六及男女根。問餘無色 根爾時亦得。謂意五受信等五根。此中何故 不說。答此中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有餘有
說。爾時一切得者。此中則說。餘無色根。雖 有得者而非一切。是故不說。謂上地歿 生下地時。雖得彼根。若自地歿還生自
地。彼皆不得。是故不說。有說。此中但問初 得業所生者。初受生位餘無色根。雖有得 者而非業生。故此不說。後位所得雖業所
生。而非初得。故亦不說。色有相續最初得 幾業所生根。答六。謂眼耳鼻舌身命根。無色 有相續最初得幾業所生根。答一。謂命根。頗
思惟欲界繫法。遍知欲界耶。乃至廣說。此 中思惟者。是取所緣義。遍知者。是究竟斷 義。此文顯示緣彼彼界法離彼彼界染。或 不能離。
[0752a11] 頗思惟欲界繫法。遍知欲界耶。答遍知此 通異生及聖者。通無間道及解脫道。若世俗 道離欲染時。九無間道緣欲界法離欲界
染。若無漏道苦集法智離欲染時。九無間道 九解脫道。緣欲界法離欲界染。頗思惟欲 界繫法。遍知色界耶。答不遍知。頗思惟欲
界繫法。遍知無色界耶。答不遍知。問何故 俱不遍知。答欲界是不定界。非修地非離 染地。色無色界是定界。是修地是離染地。非
緣不定界非修非離染地法。能離定界修 地離染地染。有說。欲界是麁界色無色界 是細界。非緣麁界法能離細界染。有說。欲
界是下界。色界是中界。無色界是妙界。非 緣下界法能離中妙界染。有說。欲界是劣 界。色無色界是勝界。非緣劣界法能離勝
界染。由此等義故不遍知。頗思惟色界繫 法。遍知色界耶。答遍知。此通異生及聖者。 通無間道及解脫道。若世俗道離色染時。
九無間道緣色界法離色界染。若無漏道苦 集類智。離色染時。九無間道九解脫道。緣 色界法離色界染。頗思惟色界繫法。遍知
欲界耶。答遍知。此通異生及聖者。唯解脫 道非無間道。謂世俗道離欲染時。九解脫 道緣色界法離欲界染。
[0752b06] 頗思惟色界繫法。遍知無色界耶。答不遍 知。問何故不遍知。答色界是麁界無色界是 細界非緣麁界法能離細界染。有說。色界
是中界。無色界是妙界。非緣中界法能離 妙界染。有說。色界是劣界。無色界是勝界。 非緣劣界法能離勝界染。由此等義故不 遍知。
[0752b13] 頗思惟無色界繫法。遍知無色界耶。答遍 知。此唯聖者非異生。通無間道及解脫道。 謂無漏道苦集類智離無色染時。九無間道
九解脫道。緣無色界法離無色界染。
[0752b17] 頗思惟無色界繫法。遍知欲界耶。答不遍 知。問何故不遍知。答以極遠故。非觀極遠 界法能離極遠界染。
[0752b20] 頗思惟無色界繫法。遍知色界耶。答遍知。 此通異生及聖者。唯解脫道非無間道。謂世 俗道離色染時。九解脫道緣無色界法離 色界染。
[0752b24] 幾根遍知欲界。答世俗道七。無漏道八。世俗 道七者。謂意捨信等五根。無漏道八者。謂前 七及已知根。
[0752b27] 幾根遍知色界。答世俗道七。無漏道十。世俗 道七者。謂意捨信等五根。無漏道十者。謂前 七及喜樂已知根。
[0752c01] 幾根遍知無色界。答十一。謂前十及具知根。 已知根為無間道。具知根為解脫道。當知 此依最後位說。問離欲界染時最後解脫
道。容有根本初靜慮現前。彼以捨根為無 間道。喜根為解脫道。何故不依最後位說 世俗道或八。無漏道或九耶。答此文應作
是說。世俗道七或八。無漏道八或九。而不 說者。當知有餘。有說。此中說決定者。謂離 非想非非想處染時。定以具知根為最後
解脫道。離欲界染時。非定以喜根為最後 解脫道。有於爾時不能即入根本地故。然 於爾時多依近分故唯說捨。
[0752c13] 遍知欲界時。遍知幾根。答四。謂女男苦憂 根。雖於爾時遍知十九。而依永斷無餘。無 分無片無影無隨縛斷。故作是說。或此中
說。上界不行不可得者。故唯說四。遍知色 界時遍知幾根。答五。謂眼耳鼻舌身根。雖 於爾時遍知十三。而依永斷無餘。無分無
片無影無隨縛斷。故作是說。或此中說。上 界不行不可得者。故唯說五。遍知無色界 時遍知幾根。答八。謂意命捨信等五根。由
此諸根離非想非非想處染時。皆永斷故 幾根得預流果。答九。謂意捨信等五未知當 知已。知根。未知當知根為無間道。已知根為
解脫道。幾根得一來果。答若倍離欲染入 正性離生者九。如預流說。若從預流果得 一來果者。世俗道七。無漏道八。七者。謂意
捨信等五根。八者。謂前七及已知根。幾根得 不還果。答若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者九。 謂意根。樂喜捨根隨一。依地別故。信等五
未知當知已知根。未知當知根為無間道。已 知根為解脫道。若從一來果得不還果者。 世俗道七無漏道八。七及八如一來說。此依
多分。若入根本或八或九。幾根得阿羅漢 果。答十一。謂意樂喜捨信等五已知具知根。 已知根為無間道。具知根為解脫道。問此
說十一為以用故。為以有故。若以用者。 無有一時三受並用。如何說十一。若以有 者。得不還果亦有三受。何故不說。答此以
用故。不以有故。問無有一時三受並用。 云何說十一耶。答依一相續作用而說。故 無有過。謂容有一補特伽羅。先以樂根 得阿羅漢。退已用喜。復退用捨。或初退用
捨。後退用喜。如先以樂。如是先喜先捨隨 應亦爾。證不還果。無如是事。若以此根 先得彼果退已還用此根。而得此根者即 捨根。以喜樂得無退義故。
[0753a19] 得預流果遍知幾根。答無。爾時未有一根 究竟斷故。得一來果遍知幾根。答無。爾時 亦未有根究竟斷故。得不還果遍知幾根。
答若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者無義如前 說。若從一來果得不還果者四。謂女男苦 憂根。得阿羅漢果遍知幾根。答八。謂命意 捨信等五根。
[0753a26] 諸根得預流果。此根得彼果已。當言成就。 當言不成就。答解脫道攝者。當言成就。無 間道攝者。當言不成就。道類智俱生品諸根。
是解脫道攝。此當言成就。已得故。道類智 忍俱生品諸根。是無間道攝。此當言不成 就。已捨故。諸根得一來果。此根得彼果已。
當言成就。當言不成就。答解脫道攝者。當 言成就。無間道攝者。當言不成就。道類智 或第六解脫道俱生品諸根。是解脫道攝。此
當言成就。已得故。道類智忍或第六無間道 俱生品諸根。是無間道攝。此當言不成就。 已捨故。諸根得不還果。此根得彼果已。當
言成就。當言不成就。答解脫道攝者。當 言成就。無間道攝者。當言不成就。道類智 或第九解脫道俱生品諸根。是解脫道攝。此
當言成就。已得故。道類智忍或第九無間道 俱生品諸根。是無間道攝。此當言不成就。 已捨故。問以無漏道得一來不還果時。可
言無間道攝者不成就。若以世俗道得二 果時。無間道不捨云何言不成就。答此二 果文。應作是說。解脫道攝者。當言成就。無
間道攝者。當言或成就或不成就。而不作 是說者。當知此中唯依不共勝道而說。有 言。此說現前成就。以世俗道得二果已。 無間道諸根定不現前故。諸根得阿羅漢
果。此根得彼果已。當言成就。當言不成 就。答解脫道攝者。當言成就。無間道攝者。 當言不成就。最初盡智俱生品諸根。是解脫
道攝。此當言成就。已得故。金剛喻定俱生 品諸根是無間道攝。此當言不成就。已捨故。 諸根得預流果。此根斷何界結。答色無色
界。或無斷。色無色界者。謂道類智忍俱生品 諸根。或無者。謂道類智俱生品諸根。以解脫 道非斷對治故。此根何果攝。答預流果。或
無預流果攝者。謂道類智俱生品諸根。或無 者。謂道類智忍俱生品諸根。諸根得一來果 此根斷何界結。答欲界或色無色界或無斷。
欲界或無者。謂從預流果得一來果時。第 六無間道俱生品諸根斷欲界結。第六解脫道 俱生品諸根不斷結。斷色無色界或無者。謂
倍離欲染入正性離生得一來果時。道類 智忍俱生品諸根。斷色無色界結。道類智俱 生品諸根不斷結。此根何果攝。答一來果或
無。一來果攝者。謂第六解脫道。及道類智俱 生品諸根。或無者謂第六無間道。及道類智 忍俱生品諸根。諸根得不還果。此根斷何界
結。答欲界或色無色界或無斷。欲界或無者。 謂從一來果得不還果時。第九無間道俱 生品諸根斷欲界結。第九解脫道俱生品諸
根不斷結。斷色無色界或無者。謂已離欲染 入正性離生得不還果時。道類智忍俱生 品諸根斷色無色界結。道類智俱生品諸根
不斷結。此根何果攝。答不還果。或無。不還果 攝者。謂第九解脫道。及道類智俱生品諸根。 或無者。謂第九無間道。及道類智忍俱生品
諸根。諸根得阿羅漢果。此根斷何界結。答 無色界。或無。斷無色界者。謂金剛喻定俱生 品諸根。或無者。謂初盡智俱生品諸根。此根
何果攝。答阿羅漢果。或無。阿羅漢果攝者。謂 初盡智俱生品諸根。或無者。謂金剛喻定俱 生品諸根。
[0753c29] 得預流果時所捨諸根。此根斷何界結。答 欲界或色無色界。或無。得預流果時見道所 攝。已得諸根名為所捨。此根或斷欲界。謂
四法智忍俱生品諸根。或斷色無色界。謂四 類智忍俱生品諸根。或無。謂七智俱生品諸 根此根何果攝。答無。以無預流下果攝此
諸根故。得一來果時所捨諸根。此根斷何 界結。答欲界或色無色界。或無。若倍離欲 染入正性離生得一來果時。見道所攝已 得諸根名為所捨。此根或斷欲界。謂四法
智忍俱生品諸根。或斷色無色界。謂四類智 忍俱生品諸根。或無。謂七智俱生品諸根。若 從預流果得一來果時。預流果及此勝果
道所攝諸根名為所捨。此根或斷欲界。謂六 無間道所攝諸根。或無。謂預流果及此勝果 道中諸加行道。解脫道勝進道所攝諸根。此
根何果攝。答預流果。或無。預流果攝者。謂道 類智俱生品所捨諸根。或無者。謂此勝果道。 及見道所攝所捨諸根。得不還果時所捨諸
根。此根斷何界結。答欲界或色無色界。或 無。若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得不還果時。 見道所攝已得諸根名為所捨。此根或斷
色無色界謂四類智忍俱生品諸根。或無。謂 四法智忍。及七智俱生品諸根。若從一來果 得不還果時。一來果及此勝果道所攝諸根
名為所捨。此根或斷欲界。謂三無間道所 攝諸根。或無。謂一來果及此勝果道中諸加 行道。解說道勝進道所攝諸根。此根何果攝。
答一來果。或無。一來果攝者。謂道類智俱生 品。及第六解脫道所攝所捨諸根。或無者。謂 此勝果道。及見道所攝所捨諸根。
[0754b02] 得阿羅漢果時所捨諸根。此根斷何界結。 答色界或無色界。或無。得阿羅漢果時。不 還果及此勝果道所攝諸根名為所捨。此根
或斷色界。謂離四靜慮染各有九無間道 所攝諸根。或斷無色界。謂離四無色染。各 有九無間道所攝諸根。或無。謂不還果及此
勝果道中諸加行道。解脫道勝進道所攝諸 根。
[0754b10] 此根何果攝。答不還果。或無。不還果攝者。謂 道類智俱生品。及第九解脫道所攝所捨諸 根。或無者。謂此勝果道所攝所捨諸根
得預流果時所得諸根。此根斷何界結。答 無。謂得預流果時所得諸根。皆是解脫道類 所攝。唯無間道攝能斷煩惱故。此根何果
攝。答預流果。或無。預流果攝者。謂道類智俱 生品所得諸根。或無者。謂爾時所得世俗諸 根。問爾時所得諸根皆是無漏預流果攝。復
有何世俗根是今所得而言或無。答此文但 應說預流果。不應言或無。而說或無者。 欲顯爾時所得命等八根。是無始時來所未 曾得。以是初得聖果依故。
[0754b23] 得一來果時所得諸根。此根斷何界結。答 無。義如前說。
[0754b25] 此根何果攝。答一來果。或無。一來果攝者。謂 道類智俱生品。及第六解脫道所攝所得諸 根。或無者。謂爾時所得世俗諸根。
[0754b28] 得不還果時所得諸根。此根斷何界結。答 無。義如前說。
[0754c01] 此根何果攝。答不還果。或無。不還果攝者。謂 道類智俱生品。及第九解脫道所攝所得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