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18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八十六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定蘊第七中一行納息第五之四
[0930a18] 諸不定彼一切非聰慧無明趣耶乃至廣說。 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欲分別契經義故。如 契經說。諸有情類有定有不定。有聰慧明
趣。有非聰慧無明趣。雖作是說而不分別 相攝差別。彼經是此論所依根本。彼所不說 者今盡應說。故作斯論。問諸不定彼一切非
聰慧無明趣耶。答諸不定彼一切非聰慧無 明趣。有非聰慧無明趣而非不定。謂邪定。問 諸定彼一切聰慧明趣耶。答諸聰慧明趣彼
一切定。有定彼非聰慧明趣。謂邪定。此中非 聰慧者謂愚夫異生無聖慧故。聰慧者謂諸 聖者有聖慧故。云何知然。契經說故。如契
經說。佛告苾芻。於汝意云何。諸有於苦聖 諦如實知。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趣苦滅行 聖諦如實知。或有於此不如實知。此中說
何是聰慧者。苾芻白佛。如我解佛所說義 者。諸有於苦聖諦。乃至於趣苦滅行聖諦 如實知名聰慧者。非不如實知。由此故知 聖是聰慧異生非聰慧。聰慧者是明趣明所
依故。非聰慧者是無明趣無明所依故。諸不 定彼一切非聰慧。無明趣者謂諸不定必是 異生。一切異生皆非聰慧。無明趣攝。有非
聰慧無明趣而非不定。謂邪定者謂諸邪定 亦必異生。彼於邪性定故不名不定。諸聰 慧明趣彼一切定者。謂諸聖者於正性定故 說名為定。
[0930b15] 諸不定彼一切不成就等覺支耶。答諸不定 彼一切不成就等覺支。有不成就等覺支 而非不定。謂邪定是異生故邪性定故。諸定
彼一切成就等覺支耶。答諸成就等覺支 彼一切定。有定而不成就等覺支。謂邪定 如前釋。有三聚。一邪性定聚。二正性定
聚。三不定聚邪性定聚。謂成就五無間業。正 性定聚謂成就學無學法。不定聚謂唯成就 餘有漏法及無為。是名三聚自性。界者邪性
定聚一界少分。謂欲界。正性定聚三界少分。 不定聚亦爾。趣者邪性定聚一趣少分。謂人。 正性定聚二趣少分。謂人天。不定聚三趣全。
謂地獄傍生餓鬼。二趣少分。謂人天。生者邪 性定聚一生少分。謂胎生。正性定聚二生少 分。謂胎生化生。不定聚二生全。謂卵生濕生。
二生少分。謂餘二生。有說。邪性定聚三生少 分。除化生。正性定聚四生少分不定聚亦爾。 處者有說。邪性定聚三處少分。正性定聚五
處全。二十四處少分。不定聚五處全。二十四 處少分。如是說者。諸行有四十處。不定聚 十一處全。二十四處少分。譬喻者說。從無間
地獄乃至有頂皆有三聚。彼說般涅槃法 名正性定聚。不般涅槃法名邪性定聚。不決 定者名不定聚。評曰。如前說者好。此依集
異門說。若依施設論說。邪性定聚謂五無間 業。若彼因彼果彼等流彼異熟及成就彼法 補特伽羅。正性定聚謂學無學法。若彼因彼
果彼等流。及成就彼法補特伽羅。不定聚謂 諸餘法。若彼因彼果。彼等流彼異熟。及成就 彼法補特伽羅。是名三聚自性。界者如前
說。趣者邪性定聚二趣少分。謂地獄及人。正 性定聚亦二趣少分。謂人天。不定聚二趣全。 謂傍生餓鬼。三趣少分。謂地獄人天。生者邪
性定聚二生少分。謂胎生化生。正性定聚四 生少分。不定聚亦爾。處所分別如應當知。 毘奈耶說。世尊於菩提樹下建立一切有 情為三聚。謂齊爾許名邪定聚。齊爾許
名正定聚。齊爾許名不定聚。問為依有情 分齊建立。為依法分齊耶。若依有情者。 云何非是得有情海邊際耶。若依法者。聲 聞亦能如是建立。佛與聲聞有何不共。有
說。依有情建立。問若爾。云何非是得有情 海邊際耶。答佛得有情海邊際亦無有過。 然總相得非別相。謂一切有情不出四生。
如是而得。有說。依法建立。問若爾。聲聞亦 能如是建立。佛與聲聞有何不共。答聲聞 因從佛聞。佛無師自能建立。是為不共。有
說。若三千世界及千歲以來依有情建立。 若餘世界及餘時依法建立。問若佛於菩提 樹下已建立有情為三聚者。何故復言晝 夜六時以佛眼觀世間耶。答先雖建立三
聚。而未觀分位差別。誰於何時從邪定聚 入不定聚。誰於何時從不定聚入邪定聚 或正定聚。欲知此故復以佛眼晝夜觀察。 有說。欲顯佛於一切時分恒樂思惟利他
事故。有說。欲顯世尊大悲熏心無懈倦 故。尊者世友說曰。有諸有情數數從餘世 界來生此土。由先未建立故。今以佛眼觀 之重為建立。尊者覺天說曰。佛以法為師。
欲恭敬承事法故。晝夜六時以佛眼觀察 世間。尊者妙音說曰。佛欲顯己所作審諦 故。雖建立而復觀察。
[0931a19] 諸成就等覺支。彼成就無漏法耶。答諸成 就等覺支彼成就無漏法。以等覺支是無 漏故。有成就無漏法非等覺支。謂諸異生。
以諸異生皆成就非擇滅。隨離何品染亦 成就擇滅故。諸不成就等覺支。彼不成就 無漏法耶。答無不成就無漏法。以必成就 非擇滅故。有不成就等覺支。謂諸異生。以
諸異生必不成就有為無漏法故。
[0931a27] 諸得等覺支彼得無漏法耶。答諸得等覺 支彼得無漏法。有得無漏法非等覺支。謂 諸異生。問等覺支言得。是事可爾。入正性
離生時未曾得而得故。無漏法云何言得。 無有本來不成就非擇滅故。有說。此文但 應言得等覺支。不應言得無漏法。有說。
此中無漏法有二品。一覺支二擇滅。入正性 離生時得覺支。隨離何品染時得擇滅。異 生於八地見修所斷隨離何品皆得擇滅。
故作是說。有說。此中無漏法有三品。一覺 支二擇滅三非擇滅。入正性離生時得覺 支。隨離何品染時得擇滅。隨於何時得非 擇滅。問豈不異生本皆成就非擇滅耶。何
故言得。答雖本成就而依勝進位中亦可 言得。如或以施。或以戒。或以聞。或以思。 或以不淨觀持息念念住。或以煗頂忍世第
一法等故。令惡趣等法得非擇滅。復次若 以種類言之不應言得。若以事差別言 之亦可言得。剎那剎那隨彼彼事各別得 故。諸捨等覺支彼捨無漏法耶。答無全捨
等覺支。亦無全捨無漏法。必無聖者還為 異生故。亦無有情不成就非擇滅故。然非 不有隨分捨義故言無全捨。諸退等覺支 彼退無漏法耶。答無全退等覺支。亦無全
退無漏法。義如前釋。復次為止摩訶僧祇 部說預流果有退。及止譬喻者不許有非 擇滅法。故作是說。無全捨全退等覺支及無
漏法。諸未斷彼未遍知耶。乃至廣說。此中 依二種遍知作論。一智遍知。二斷遍知。於 智遍知中。有說。唯無漏智。有說。通有漏無
漏智。諸說唯無漏智者。彼說苦現觀時於 五所斷法由智遍知故名遍知。於見苦所 斷法由斷遍知故名斷。集現觀時亦爾。差 別者說自諦。滅現觀時於滅諦由智遍知
故名遍知。於見滅所斷法由斷遍知故名 斷。道現觀時亦爾。差別者說自諦。修道中 隨起何智於隨何所緣法。由智遍知故名 遍知。於隨何所斷法。由斷遍知故名斷。是
謂此處略毘婆沙。諸未斷彼未遍知耶。答諸 未遍知彼未斷。要由智知乃能斷故。有未 斷非未遍知。謂苦智遍知故已遍知。非斷 遍知故已斷此謂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
四所斷法由智遍知故已遍知。非斷遍知 故已斷。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三所斷法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二所斷法道智已 生未離修所斷染。於一所斷法由智遍知
故已遍知。非斷遍知故已斷。即彼已離欲 界染未離上染。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已 離色染未離上染。於無色界修所斷法由 智遍知故已遍知。非斷遍知故已斷。諸已
斷彼已遍知耶。答諸已斷彼已遍知。謂苦智 已生集智未生。於一所斷法由智遍知故 已遍知。斷遍知故已斷。集智已生滅智未生。
於二所斷法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三所 斷法道智已生未離修所斷染。於四所斷 法由智遍知故已遍知。斷遍知故已斷。即 彼已離欲界染未離上染。於三界見所斷。
及欲界修所斷法。已離色界染未離上染。 於三界見所斷。及欲色界修所斷法盡智已 生。於三界見修所斷法由智遍知故已遍 知。斷遍知故已斷。有已遍知非已斷。謂若
智遍知故已遍知。非斷遍知故已斷此。謂 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四所斷法等廣說如 上。諸說智遍知通有漏無漏智者。彼說順 決擇分善根位。於五所斷法由智遍知故
名遍知。非斷遍知故名斷。見道修道位如 前說。
[0932a07] 問豈不念住位中於一切法已名遍知耶。 答雖亦名遍知而非勝進。此中說勝進者。 若行相與聖道同者名勝進。有說。若聞所
成思所成修所成慧。若煗頂忍世第一法。於 有漏事遍知自相共相故皆名智遍知。是 謂此處略毘婆沙。諸未斷彼未遍知耶。答諸 未遍知彼未斷。以先於彼得智遍知後方
於彼斷遍知故。有未斷非未遍知。謂若智遍 知故已遍知。非斷遍知故已斷。此謂順決 擇分善根已生見道未生。於五所斷法由智
遍知故已遍知。非斷遍知故已斷。餘廣說 如上。諸已斷彼已遍知耶。答諸已斷彼已 遍知。此如前釋。有已遍知非已斷。謂若智
遍知故已遍知。非斷遍知故已斷。此謂順 決擇分善根已生等。廣說如上。異生雖有 斷而非斷遍知。是故不說。以非智遍知所 證故。智遍知者唯聖行相故。
[0932a24] 諸有此生眼不見色。彼依何法引發天眼 耶。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欲令疑者 得決定故。如施設論說。死生智證通云何
加行。云何引發死生智證通。謂初修業者於 世俗三摩地。已善修習善得自在令起現前。 為欲引發天眼通故。先取淨鏡面相。或日
月輪星宮藥草燈燭末尼諸光明相。或大火 聚燒諸城邑多踰繕那焰洞然相。取是相已 由假想作意力。於不見位能起光明。勝解 相續引發天眼。有時即於常眼處所有色界
大種所造。淨天眼起能見眾色若好若惡。乃 至廣說。或有生如是疑。諸有此生眼不見 色。彼便不能引天眼耶。為令此疑得決 定故。顯雖此生眼不見色而彼亦能引發
天眼。故作斯論。又施設論說。天耳智證通 云何加行。云何引發天耳智證通。謂初修業 者於世俗三摩地。已善修習善得自在令起
現前。為欲引發天耳通故先取象馬車聲。 或鍾鼓 蠡 貝簫笛歌詠讚誦等聲。或四大 聚互相扣擊所發音聲。善取如是諸聲相
已。由假想作意力於離聞時能起諸聲。勝 解相續引發天耳。有時即於常耳處。所有色 界大種所造淨天耳起。能聞眾聲或人非人。
乃至廣說。由此復有生如是疑。諸有此生 耳不聞聲。彼應不能引發天耳。欲令此 疑得決定故。顯雖此生耳不聞聲。而彼亦 能引發天耳。故作斯論。諸有此生眼不見
色。彼依何法引發天眼耶。答如有一得 自性生念。先餘生中眼曾見色。彼依此故 引發天眼。諸有此生耳不聞聲。彼依何法 引發天耳耶。答如有一得自性生念。先餘
生中耳曾聞聲。彼依此故引發天耳。問諸 有獲得宿住隨念智者。亦能引發天眼天耳 此中何故不說。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 義有餘。有說。若於生盲者天眼生聾者天
耳俱能引發者此中說之。宿住隨念智。唯能 引發彼類天眼非天耳。所以者何。諸生聾 者無宿住隨念智故。要由他教此智生故。 是以不說。
[0932c05] 問何故天眼唯在四根本靜慮非近分地 耶。答非其田非其器。乃至廣說。復次若地 有通所依三摩地則有天眼。近分地無通
所依三摩地故無天眼。復次若地有支所攝 三摩地則有天眼。近分地不爾。有說。若地 有樂通行道則有天眼。近分地不爾。如是
天眼或說唯一。謂天眼。或說二。謂曾得未 曾得。或說三。謂軟中上。或說四。謂四靜慮 果。或說六。謂軟中上各有曾得未曾得。或
說八。謂四靜慮果各有曾得未曾得。或說 九。謂軟軟乃至上上。或說十二。謂四靜慮 果各有軟中上。或說十八。謂軟軟乃至上
上各有曾得未曾得。或說二十四。謂四靜慮 各有前六。或說三十二。謂十六生得。及十 六修得。有說。四靜慮果各有軟中上為十
二。復各有五品雜修靜慮果為二十。是謂 三十二。或說三十六。謂四靜慮果各有軟軟 乃至上上。或說七十二。謂四靜慮各有前十
八。若以相續及剎那則有無量。今但總說 一天眼。如天眼天耳亦爾。問何故有不同 分天眼耳現在前。而無不同分天鼻舌身現 在前耶。答眼耳二根取不至境。欲遠見遠
聞故起不同分天眼耳現前。鼻舌身根唯取 至境。於不同分無別用故不起現前。有 說。若起不同分鼻舌二根現在前者。則世 所嗤誚。云何此人重鼻兩舌。若有不同分身
根現在前者。世亦嗤誚。云何此人如雙生者 有兩身耶。是故鼻等無不同分。又天眼左 右勝劣品類必同。謂非左劣右勝等。又現前
時必皆具足。無瞎無闕亦無眩亂及彼同 分。餘如根蘊觸納息中廣說。
[0933a07] 問何故異生退時見修所斷結增益。世尊弟 子退時唯修所斷結增益耶。答異生用此道 斷見所斷結。即用此道斷修所斷結故。彼
退時二結俱增益。世尊弟子用此道斷見所 斷結。彼於此道定不退。用餘道斷修所斷 結。彼於餘道有退有不退。世尊弟子設用 此道斷見所斷結。即用此道斷修所斷結
者彼亦無退。何故作此論。答為止撥無退 性者意。顯實有退故作斯論。此中諸得以 增益名說積集生。故有處說得。名為近生 近彼法生故。如施設論說。異生欲貪隨眠
起時有五法起。一者欲貪隨眠。二者欲貪隨 眠近生。三者無明隨眠。四者無明隨眠近生。 五者掉舉。此中異生用此道斷見所斷結。
即用此道斷修所斷結者。謂用九品道俱 時斷見修所斷結故。彼退時二結得俱起。 世尊弟子用此道斷見所斷結者。謂用一 品道斷見所斷結。彼於此道定不退。用餘
道斷修所斷結者。謂用九品道斷修所斷 結。彼於餘道有退有不退。世尊弟子設用 此道斷見所斷結。即用此道斷修所斷結 者彼亦無退者。謂設用一品道俱時斷見修
所斷結者彼亦無退。以世尊。弟子見所斷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