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3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三十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雜蘊第一中愛敬納息第四之二
[0153a08] 云何供養恭敬乃至廣說。問何故復作此論。 答前雖別說供養恭敬自性。而未總說於 一境轉。今欲顯示此二於一境轉故作斯
論云何供養恭敬。答如有一類於佛法僧 親教軌範及餘隨一有智尊重同梵行者。施 設供養恭敬而住。若於是處有供養及恭 敬。是謂供養恭敬。此中一類義如前說。謂
異生或聖者。於佛施設供養恭敬而住者。 唯施設財供養恭敬而住非法供養。所以者 何。佛於諸法已得究竟。不復從他受學 法故。無有能為世尊說法令生未曾有善
巧覺慧故。於法施設供養恭敬而住者。有 本不說敬養法言。以於涅槃無緣義故。 前說供養謂能為緣涅槃無緣是故不說。 而有本說者雖於涅槃無生長義而有於
彼令顯了義謂以財法供養涅槃令諸 有情恭敬求證由斯展轉斷障證得。復次法 有二種。一世俗謂名身等法。二勝義謂究竟 涅槃。雖於勝義法無生長義而於世俗法
有生長義。是故於法亦有敬養。問諸施法 物誰應受之。答施世俗法物說法師應受。 或應以此書寫正法施勝義法物。應勤加 守護猶如守護窣堵波物。於僧施設供養
恭敬而住者通財法二供養。財供養者謂以 香華衣食等物供養僧眾。或設五年大會等 事名財供養僧。法供養者謂以三契聲等 為眾宣說正法。或在眾中論議決擇。或復
處眾讚美功德申述所願令眾歡悅。諸如 是等名法供養僧。於親教軌範及餘隨一有 智尊重同梵行者。施設供養恭敬而住者。亦 通財法二種供養。財供養者謂以衣鉢飲食
湯藥及餘隨一沙門資具而供養之。法供養 者謂以三藏勸令受持。或為解釋令無疑 滯。或復勸請令修正行。諸如是等名法供 養。於上所說三寶師友殊勝境中隨應供養
恭敬而住。於餘境中不決定有准前應說。 問供養恭敬何處具有。答欲界具有非色無 色界。於欲界中四趣具有非捺落迦以地 獄中無財供養唯有法故。問此財法供養誰
設誰受。答佛於一切有情能設財法二供養。 彼隨所應能受。一切有情於佛隨應能設 財供養非法供養。無能為佛說法者故。及 不能生佛未曾有善巧覺慧故。獨覺除佛
於一切有情能設財法二供養。彼隨所應能 受。一切有情於獨覺隨應能設財供養。非 法供養。舍利子除佛獨覺。於一切有情能 設財法二供養。彼隨所應能受。一切有情
於舍利子隨應能設財供養非法供養。大 目乾連除佛獨覺及舍利子。於一切有情能 設財法二供養彼隨所應能受。一切有情 於大目乾連隨應能設財供養非法供養。
乃至利根者於鈍根者隨應能設財法二供 養。彼隨所應能受。鈍根者於利根者隨應 能設財供養非法供養彼隨所應能受。
[0153c04] 問若無以法供養佛者。契經所說當云何 通。如說苾芻善哉善哉。汝乃能以和雅清 妙明了易解美亮音聲。諷誦正法令我歡
喜。答世尊欲令聞俱胝耳得無畏故作 如是說。非佛於彼受法供養。謂彼親教 迦多衍那遣詣佛所。為居邊國寒地苾芻 求請五事。一常澡浴。二以皮作襯身敷具。
三請恒著周足革屣。四請持律為第五人 得受具戒。五請若有苾芻遣使持衣與 餘苾芻。彼苾芻若不受我等當如何處分 此衣聞俱胝耳承親教勅來詣佛所。世尊
威重釋梵護世尚不能側近正觀。況彼輒敢 申請佛知是事告阿難曰。汝可將彼至我 寢室敷設臥具而安置之。阿難如教佛與 同止至夜後分。知彼倦息便告之言。汝應
為我誦所解法聞俱胝耳以三契聲誦所 解法。世尊歡喜為欲令彼得無所畏能申 所請。是故讚言善哉。善哉乃至廣說。有作 是說。世尊讚彼過去所修業道清淨感得如
是美妙音聲。令人樂聞故作是說。非為於 彼受法供養。有餘師說。世尊讚彼能善誦 持波羅衍拏見諦經等故作是說。非為於 彼受法供養。或有說者。以彼苾芻在豐馬
國作諸佛事。世尊讚彼更令彼國無量有情 敬重受法故作是說。非為於彼受法供養。 復有說者。佛讚弟子有多因緣非為受法。 或為彼得無畏心故。如今讚歎聞俱胝耳。
或為遮彼誹謗事故。如告無滅吾今背痛 汝可為諸苾芻宣說近堅固法。唯汝能說 如是勝事。或欲令彼言威肅故。如告目 連唯汝能為劫比羅城諸釋種等說微妙
法。或欲顯彼功德大故。如佛讚歎舍利子 言。汝能說法如師子吼。汝所說者是決定說。 問餘契經說復云何通。如說佛告阿難陀言
善哉善哉。如汝所說精進速證無上菩提。 我聞汝言深生歡喜。答佛以慶喜所說應時 故說此言非為受法。謂薄伽梵為化有情 曾涉遠路勞倦背痛詣一樹下。四疊七條以
為臥具五條覆體枕僧伽胝。如師子王右 脇而臥告阿難曰。汝可為諸苾芻說法 不應虛度。爾時阿難承佛聖旨為苾芻眾 說七覺支言。諸仁者念等覺支是我世尊自
覺自說依厭離滅迴向於捨。如是乃至捨 等覺支廣說亦爾。世尊聞彼說精進時便 起前際憶念智見。我於過去三無數劫由 精進力所修加行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
菩提。念已發生殊勝歡喜。由斯喜力背痛 便愈。尋起整衣結跏趺坐。告阿難曰汝為 大眾說精進耶。阿難白佛。唯然世尊佛讚 彼曰善哉善哉。我由精進速證菩提。汝今
說之故我歡喜。讚應時說非受供養。問毘 奈耶說復云何通。如說阿難我今增益出離 善法極生歡喜。若不受他法供養者如何 增長出離善法。答佛以他事為己事故。他
善法增便作是說謂有情類多依佛法淨信 出家。受具足戒誦持三藏居阿練若寂靜 思惟。入正決定得果離欲乃至漏盡或種生 天解脫種子。佛知是事甚大歡喜作如是
念。無量有情以我威力世出世間善法增長。 彼之所作即是我事深可慶喜故作是說。然 佛世尊定不於他受法供養。法身功德極圓 滿故。生身必待衣食等資故有於他受財
供養。云何身力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 為止他宗顯正義故。謂或有執。身力身劣 無別自體。如分別論彼作是說。心有力時
說為身力。心無力時說為身劣。故身力劣 無別自體。故遮彼執顯身力劣有別自體 觸處所攝。或復有執。身力自體即是精進。身 劣自體即是懈怠。如法密部為止彼執顯
示別有身力身劣非精進等。有執。身力及與 身劣無定自體。如譬喻者彼作是說。象力 勝馬馬力勝牛。故知力劣無定自體。為遮 彼執顯身力劣有定自體觸處所攝。以一
切法自性定故諸有為法皆有勝劣自體決 定。如眼於色見明了者說名為勝見。不明 了說名為劣。廣說乃至意知諸法亦復如 是。於中各有勝劣定性。身力身劣應知亦
爾。問若身力劣各有定性。譬喻者難當云何 通。答雖象馬等相待勝劣名不決定而有 定體。謂馬對象劣大種多力大種少。馬若 對牛劣大種少力大種多。如馬餘類當知亦
爾。以力與劣大種各異故相待時。名雖不 定而體恒別。為止如是他宗異執及為顯 示身力身劣實有別體故作斯論。
[0154c01] 云何身力。答諸身勇猛強健輕捷能有所辦 是謂身力。此本論師於異文義得善巧故 以種種文顯示身力而體無異。云何身劣。
答諸身不勇不猛不強不健不輕不捷 無所能辦是謂身劣。此本論師於異文義 得善巧故以種種文顯示身劣而體無異。 身力身劣幾處攝幾識識。答一處攝謂觸處。
二識識。謂身識及意識。此中身識唯了彼自 相意識了彼自相及共相。此言即遮分別論 者執身力劣無別自體。顯示此二有別自 體若無自體應非觸處攝及二識所識。心
力有無非觸處攝二識識故。如二力士相扠 撲時手腕纔交互知強弱。此中論主引現事 喻欲令愚智俱得解了。由此即遮法密部 執身力是精進身劣是懈怠。顯身力劣非精
進等。若不爾者手腕纔交寧知強弱。精進懈 怠非以手觸即能知故。又如強者執弱者 時力之勝劣相知亦爾。此中論主引第二喻 重顯斯義令易了知。由此即遮譬喻者執
身力身劣無定自體。顯示此二有定自體。若 不爾者不應纔執即知勝劣相待假法定 非身識所能了故。問身力身劣以何為自 性。有作是說。以大種為自性。問何大種增
名為身力何大種增名為身劣。有說。大種 無偏增者然四大種有強勝者說名身力。 有羸弱者說名身劣。有說。地界增故名為 身力。水界增故名為身劣。外物亦爾擔山木
等地界增故其體堅強柳苽瓠等水大增故 其體虛弱。有餘師說。身力身劣非四大種是 所造觸。問七所造觸中誰增故名身力。誰增
故名身劣。有說。重增故名身力。輕增故名 身劣外物亦爾。重者體強。輕者體弱。有說。此 二是所造觸非七所攝。謂七種外別有所造
觸。名身力身劣。評曰應作是說。即四大種 及所造觸。俱是身力身劣自性。謂若調和俱 名身力。若不調和俱名身劣。
[0155a08] 如契經說。菩薩身具那羅延力。此力其量 云何。有作是說。十凡牛力等一毫牛力。 十毫牛力等一青牛力。十青牛力等一凡象
力。十凡象力等一香象力。十香象力等一 大諾健那力。十大諾健那力等一鉢羅塞建 提力。十鉢羅塞建提力等半那羅延力。二半 那羅延力等一那羅延力。菩薩身力與此
力等。有餘師說。此量極少。應說十凡牛力 等一毫牛力。十毫牛力等一青牛力。十青 牛力等一凡象力。十凡象力等一野象力。十
野象力等一羯拏魯訶象力。十羯拏魯訶象 力等一阿羅擇迦象力。十阿羅擇迦象力等 一殑耆洛迦象力。十殑耆洛迦象力等一雪
山象力。十雪山象力等一香山象力。十香山 象力等一青山象力。十青山象力等一黃山 象力。十黃山象力等一赤山象力。十赤山
象力等一白山象力。十白山象力等一嗢鉢 羅象力。十嗢鉢羅象力等一拘牟陀象力。十 拘牟陀象力等一鉢特摩象力。十鉢特摩象 力等一奔茶利迦象力。十奔茶利迦象力
等一鉢特莫迦象力。十鉢特莫迦象力等一 大鉢特莫迦象力。十大鉢特莫迦象力等一 大香象力。十大香象力等一大諾健那力。十
大諾健那力等一鉢羅塞建提力。十鉢羅塞 建提力等一娑浪伽力。十娑浪伽力等一伐 浪伽力。十伐浪伽力等一遮怒羅力。十遮 怒羅力等一伐羅遮怒羅力。十伐羅遮怒羅
力等半那羅延力。二半那羅延力等一那羅 延力。菩薩身力與此力等。或有說者。此量 猶少。應說菩薩身中有十八大節一一大節
皆有一那羅延力。復有說者。此量猶少。應 說菩薩身中有十八大節。一一大節有十八 那羅延力。或復有說。此量猶少。應說菩薩
身中大小總有三百二十節。其最小節有一 那羅延力。其次大節有二那羅延力。漸次大 者力倍倍增。有餘復說。此量猶少。應說菩
薩身力等千藹羅伐拏龍象王力。此象王力 其量云何。謂此象王舉身鮮白如拘牟陀白 蓮花色。七支善住具有六牙。其頭紅赤如因
達羅瞿博迦色。左右邊脇各二踰繕那半。身 前後分各一踰繕那。周圍身量七踰繕那。高 下唯一踰繕那半。此是常身變化不定。此
有八千龍象眷屬。身皆鮮白如拘牟陀具 有六牙七支善住。其頭紅赤如上烟脂。若 轉輪王出現於世。此諸象中隨一來應。三十 三天將遊戲苑天福力故纔舉心時。令大
象王牙現異色。便作是念天帝釋等今須 乘我入苑遊戲。即便從此贍部洲沒至天 帝釋宮前而現。身上化出三十二頭。皆具 六牙如本頭色。此頭并本有三十三。一一
牙上化作七池。一一池中作七蓮花。一一花 上作七寶院。一一院內作七寶臺。一一臺中 作七寶帳。一一帳內作七天女。一一天女
作七侍者。一一侍者作七伎女奏諸伎樂。 作是化已。時天帝釋及諸眷屬升彼本頭。 三十二天及諸眷屬升所化作三十二頭。餘 十千城諸天家族升彼背上。其身輕舉猶如
旋風吹蓮華花或飄樺皮。乘空往詣所 遊戲苑。爾時諸天都不自見有前後者。到 已俱下各詣戲林歡娛受樂。時彼龍象亦自 化身如天子形遊戲受樂。藹羅伐拏其力如
是。有作是言此力猶少。應說菩薩身中有 十八大節一一大節皆有如千藹羅伐拏龍 象王力。有餘復言此力猶少。應說菩薩身中 大小總有三百二十節。其最小節有如千倍
藹羅伐拏龍象王力。漸次大者力倍倍增。大 德說曰。此力猶少。應說菩薩意力無邊身力 亦爾云何知然。謂昔菩薩吉祥人邊受吉祥
草詣菩提樹自敷為座結跏趺坐。作是堅 固願言。若未諸漏永盡及證無上菩提我終 不起此座。無上菩提從未來世將入現在。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菩薩毛髮亦
不動搖。由此故知菩薩身力猶如意力量 無邊際。問若爾何故契經中說菩薩身有那 羅延力。答此力世間共所欽重故以為喻而 實不然。問菩薩何緣集此身力。答欲現所
有皆殊勝故。謂諸色力族姓自在眷屬財位 功德名聞智見威猛皆殊勝故憍傲有情歸伏 受法。復次欲為無上正等菩提作所依故 集此身力。謂佛無上正等菩提要依此身方
得安住。假使無上正等菩提置在妙高大山 王頂彼便碎壞猶若微塵。力無畏等甚尊重 故。由此三千大千世界中贍部洲。有金剛
座。上窮地際。下據金輪。菩薩坐之成正等 覺。除此無有堅固依處。是故菩薩初成佛 時。方欲經行徐足按地。即令大地六種震 動便起勝解乃得經行。復次為欲引攝所
化有情猶如遣使故集此力。謂無上覺遣 此力使摧彼慢已然後度之。故在家時與 諸釋種種種捔力無不得勝。將般涅槃亦 以身力伏諸力士而度脫之。謂佛世尊化
緣將盡欲入寂滅往拘尸城波波邑中。五 百力士聞已為佛修治道路。當彼路上有 一大石長六十肘廣三十肘。彼諸力士欲轉 去之盡其身力不能令動。世尊既至見已
問言。汝諸童子欲何所作。彼聞惘然竊作是 念。我等勢力贍部推先如何世尊呼為童子。 作是念已俱白佛言。我為世尊修治道路。 共轉此石不能令動。頗能哀愍除此石
耶。佛言我能。汝等遠避。便以足指挑置掌 中。上擲虛空下還接取。以口吹散令如微 塵。還使如本棄之路側。力士驚歎得未曾
有。敬禮合掌復白佛言。此是如來何等神力。 世尊告曰舉石置掌復擲虛空復還接取 棄之路側皆我父母生身之力。以口吹散 令如微塵是神通力。還合如本是勝解力。
力士聞已歡喜踊躍復白佛言。頗有餘力 能勝世尊如是力不。佛答言有。謂無常力。 佛告力士。謂我父母生身之力。若神通力。及
勝解力。今日中夜皆為無常力之滅壞。時諸 力士聞佛所說皆於世間深生厭離。佛便 為說如應法要。令諸力士及餘無量在彼天 人得法眼淨。永離惡趣。第八有等故為引
攝所化有情猶如遣使集此身力。問菩薩 何時身力圓滿。答年二十五。此後乃至年滿 五十其力無減。過是已後世尊身力漸漸衰 退。有說世尊身力無減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