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3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三十 二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雜蘊第一中愛敬納息第四之四
[0163a25] 如是擇滅亦名涅槃。亦名不同類。亦名非 聚。亦名非顯。亦名最勝。亦名通達。亦名阿 羅漢。亦名不親近。亦名不修習。亦名可愛
樂。亦名近。亦名妙。亦名出離。問何故擇滅 亦名涅槃。答槃名為趣涅名為出。永出諸 趣故名涅槃。復次槃名為臭涅名為無。永
無臭穢諸煩惱業故名涅槃。復次槃名稠 林涅名永離。永離一切三火三相諸蘊稠林 故名涅槃。復次槃名為織涅名為不。此中 永無煩惱業縷。不織生死異熟果絹故名
涅槃。餘如前說。問何故擇滅亦名不同類。 答無同類因故。亦非同類因故。餘如前說。 問何故擇滅亦名非聚。答離諸聚故。謂說
有為無住相者。彼說有為法必四類共聚。 謂自體及三相。若說有為有住相者。彼說 有為法必五類共聚。謂自體及四相。復次諸
界諸趣諸生諸蘊諸世諸苦皆名為聚。擇滅 異彼故名非聚。問何故擇滅亦名非顯。答 顯謂稱讚涅槃功德智者極成。不待稱讚故
名非顯。復次涅槃功德無邊際故不可稱讚。 如說。此八技術無邊不可稱讚故名非顯。 復次顯名毀呰涅槃功德究竟圓滿。如 末尼珠周圓光淨不可毀呰故名非顯。復
次涅槃功德究竟安住。如末尼珠體無增 減。隨所置處即便安住不可毀呰故名非 顯。復次顯謂顯說涅槃是聖現量所證不可 顯說故名非顯。復次諸有為法有因有果。
可得以因顯說其果。亦得以果顯說其 因。涅槃無為無因無果不可顯說故名非 顯復次顯謂顯示。涅槃寂靜無婆羅門剎帝 利等種姓差別可以顯示。亦無青黃赤白等
相可以顯示。故名非顯。復次顯謂顯現。諸 有為法或體是色其相顯現或雖非色而依 色轉亦可顯現。涅槃不然故名非顯。問何 故擇滅亦名最勝。答以上妙故。如世上妙
衣服飲食莊嚴具等名為最勝。涅槃亦爾。尊 者妙音作如是說。擇滅涅槃於諸法中是 最勝法。於諸義中是最勝義。於諸事中是 最勝事。於諸理中是最勝理。於諸果中是
最勝果。故名最勝。問何故擇滅亦名通達。 答通達謂慧涅槃是慧果故亦名通達。如九 遍知是智果故亦名遍知。亦如六處是業果
故說名故業。復次擇滅涅槃是通達果故名 通達。如天眼耳是通果故亦名為通。問何 故擇滅亦名阿羅漢。答應受供養故。謂阿 羅漢總目應義無有世間上妙供具擇滅涅
槃不應受者。復次羅漢名應。阿之言不。擇滅 涅槃於諸界趣不應流轉故名不應。復次 羅漢名賊。亦名為怨。阿之言無。涅槃中無
煩惱怨賊。是故擇滅名阿羅漢。問何故擇滅 亦名不親近。答離親近本故。謂有親近有 為法者以貪其果。如貪蔭涼花葉果等親 近於樹。涅槃無果可令彼貪名不親近。問
何故說涅槃智者應親近。答智者。謂佛及佛 弟子。彼應解了及起得證故名親近。非貪 其果故亦名不親近。問何故擇滅亦名不修
習。答不在相續故。若在相續數數現前漸 漸增進。名可修習。涅槃不爾故亦名不修 習。問若爾頌說當云何通。
喬答摩樹下 靜慮不放逸
不久履道迹 涅槃在心中
[0163c28] 答以涅槃得依心起故名在心中。非謂 涅槃有修習義。問何故擇滅亦名可愛樂。答 聖所愛樂故。謂諸聖者怖畏眾苦。涅槃離
苦聖者愛樂。復次聖厭生死。彼無生死故 聖愛樂。謂涅槃中永離一切流轉事故。復次 聖厭破戒。彼無破戒故聖愛樂。謂涅槃中永
離一切破戒事故。由涅槃故佛說無漏戒。 名聖所愛戒。此戒能證得離破戒滅故。由 此亦名時愛解脫待時愛樂得涅槃故問 何故擇滅亦名為近答得聖道者現證得故
如契經說。精進成就十五法者。名履學 迹及近涅槃。復次不選相續而證得故。擇滅 名近。謂剎帝利婆羅門等能修道者皆證涅 槃。復次不選處所而證得故擇滅名近。謂
在城邑或阿練若修習聖道皆得涅槃。復 次由勝解故擇滅名近。謂諸聖者滅忍滅智 現在前時。由勝解力如對目前明了觀故。 復次如近事故擇滅名近。謂隨在處皆可證
得。如品類足說。云何遠法。謂過去未來法。 云何近法。謂現在法及諸無為。復次依近得 故擇滅名近。謂現在世說名為近。依現在
世起離繫得證得擇滅故名為近。復次捨 近入故擇滅名近。謂現在世說名近法。捨 此近法而入涅槃。是故涅槃亦名為近。脇 尊者曰。勤修道者直趣涅槃。故名為近。復
次聖道所依各有差別。涅槃無定故名為近。 能修道者皆證得故。問聖道亦妙。如品類足 說。云何妙法。謂學無學法及擇滅無為。何故
涅槃獨名為妙。答以涅槃是妙中妙故復次 聖道雖妙而雜無常。涅槃不爾故獨名妙。復 次聖道雖妙有能對治。厭患善法謂空空
等。涅槃不爾故獨名妙。問聖道亦是出離之 法。如品類足說。
[0164b03] 云何出離法。謂欲界善戒。及色無色界離生 善定。并學無學擇滅無為。何故涅槃獨名 出離。答涅槃是出離非有出離故。聖道
是出離亦是有出離。般涅槃時出離彼故。 復次涅槃是真出離法故。謂有漏法有二種 捨。一斷捨。二棄捨。無漏有為雖無斷捨 而有棄捨。唯有擇滅二捨俱無。名真出
離。復次涅槃是究竟出離功德故。如契經 說。以色出離欲以無色出離色。以聖道 出離無色。以涅槃出離一切有為法。
[0164b13] 問已知非擇滅體非離繫。應說何故名非擇 滅耶。答不由擇慧得此滅故名非擇滅。 非擇果故。復次此滅不由一向劬勞一向加
行一向功用簡擇諸法得故。名非擇滅。復 次。此滅不要由數數決擇苦等得故。名非 擇滅。問若爾此滅由何而得。答由緣闕故。
如對一方。餘方所有色聲香味觸等境滅。 於彼能緣心心所法。由緣闕故畢竟不生。 由此不生得非擇滅。問於何世諸法得非 擇滅耶。有作是說。於三世諸法皆得非擇
滅。是有為故。問若爾於何不得此滅。得與 不得復有何異有餘師說。但於過去未來 諸法得非擇滅非於現在。以現在法在身 行故。問若爾此滅應一一念得已還捨捨已
復得。謂未來法入現在時。彼非擇滅得已還 捨現在諸法入過去時。彼非擇滅捨已復 得。然非擇滅無如是義。或有說者。唯於未
來法得非擇滅。非過去現在。所以者何。過 去諸法已在身行。現在諸法在身行故。問 若爾此滅得已應捨。謂未來法入現在時。
彼非擇滅得已捨故。然非擇滅無如是義。 評曰。此非擇滅唯於未來不生法得。所以者 何。此滅本欲遮有為法令永不生。若法不
生此得便起。如與欲法繫屬有情。現在正 行過去已行未來當行皆有生義。故於彼 法不得此滅問擇滅與非擇滅何者為多。 有作是說。擇滅多。非擇滅少。所以者何。擇
滅通於三世法得。非擇滅唯於未來不生法 得故。有餘師說。非擇滅多。擇滅少。所以者 何。非擇滅通於有漏無漏法得。擇滅唯於有
漏法得。評曰。應作是說。非擇滅多擇滅少。 所以者何非擇滅如有為法數量。擇滅但如 有漏法數量故。若不爾者諸可生法若得不
生應不得非擇滅。二滅自性多少雖爾而 依得者。應作四句。有法於彼得擇滅不 得非擇滅。謂過去現在及未來可生有漏 法。有法於彼得非擇滅不得擇滅。謂未來
不生無漏法。有法於彼得擇滅亦得非擇 滅謂未來不生有漏法。有法於彼不得擇 滅亦不得非擇滅謂過去現在及未來可 生無漏法。
[0164c24] 問諸有情類。於非擇滅為皆共得不共得 耶。答此不決定。於共有法非擇滅則共得。 於不共法非擇滅則各別得。諸異生類若住
一趣。於餘趣法。剎那剎那得非擇滅。以色 等境念念滅時。緣彼眼識等畢竟不生故。 如住一趣。一界一地一處亦爾。
[0164c30] 問由何善法諸修行者於諸惡趣得非擇滅。 答或由布施。或由持戒。或由聞慧。或由思 慧或由修慧。諸修行者於諸惡趣得非擇
滅。由布施者。有雖十二年開門大施而於 惡趣不得非擇滅。如吠邏摩屈路羅等由 彼不能厭生死故。有雖於一施一團食 而於惡趣得非擇滅。由彼深能厭生死故。
由持戒者有雖盡壽持別解脫戒而於惡 趣不得非擇滅。如前說故。有雖能持一 晝夜戒而於惡趣得非擇滅。如前說故。 由聞慧者。有雖具解了三藏文義而於惡
趣不得非擇滅。如前說故。有雖解了一 四句頌而於惡趣得非擇滅。如前說故。 由思慧者。有雖具思惟外內書論而於惡 趣不得非擇滅。如前說故。有雖思惟少
分觀法而於惡趣得非擇滅。如前說故。即 不淨觀持息念等及諸念住。由修慧者。有 雖具得八地世俗定而於惡趣不得非擇 滅。如前說故。即是外道猛憙子等。有雖修
習少分觀門而於惡趣得非擇滅。如前說 故。即煖頂忍極鈍根者。得下品忍時。於諸 惡趣皆得非擇滅。大德說曰要無漏慧覺知 緣起方於惡趣得非擇滅。離聖道不能越
諸惡趣故。評曰。彼不應作是說。菩薩九十 一劫不墮惡趣。豈由以無漏慧覺知緣起。 應作是說。或施或戒乃至下忍。皆於惡趣
得非擇滅。問三惡趣非擇滅為一時得。為 別得耶。有作是說。必一時得。問若爾天授 如何已得二惡趣非擇滅非地獄耶。答彼 於地獄唯除一生。餘一切生與二惡趣皆
頓得非擇滅。問既除一生。豈非別得。有餘 師說。施戒聞等。若於惡趣得非擇滅。或別 或總。順決擇分得必總得。問天授豈不得順
決擇分耶。評曰。應作是說忍位總得。前位 不定。已說惡趣得非擇滅。當說善趣得非 擇滅。增上忍時唯除欲界人天七生。色無
色界一一處各一生。於餘一切生皆得非擇 滅。預流者趣一來果時。不起定者加行道時。 於欲六生得非擇滅。若起定者要至第六
無間道時。於欲六生得非擇滅。一來者趣 不還果時。不起定者加行道時。於欲一生得 非擇滅。若起定者要至第九無間道時。於
欲一生得非擇滅。爾時得欲界一切生擇滅。 不退法者離初靜慮染時。不起定者加行道 時。於初靜慮二生得非擇滅。若起定者要 至第九無間道時。於初靜慮二生得非擇
滅爾時於初靜慮一切生皆得擇滅。若退法 者離初靜慮染時。若起定。若不起定。俱至 第九無間道時。得初靜慮一切生擇滅。不
得非擇滅。可退生故。乃至離無所有處染 應知亦爾。不退法者離非想非非想處染時。 不起定者加行道時。於非想非非想處一生
得非擇滅。若起定者要至第九無間道時。 於非想非非想處一生得非擇滅。爾時於一 切生皆得擇滅。若退法者離非想非非想處 染時。不起定者加行道時。於八地生得非
擇滅。若起定者要至第九無間道時。於八 地生得非擇滅。爾時於一切生皆得擇滅。
[0165b29] 已說生處得非擇滅。當說煩惱得非擇滅。 增上忍時。於三界見所斷煩惱得非擇滅。 至見道中隨無間道得彼擇滅。聖於修道
不退法者。離欲染時。不起定者加行道時。 於欲界修所斷煩惱得非擇滅。若起定者 隨至彼彼無間道時得非擇滅。爾時得彼 煩惱擇滅。若退法者離欲染時。若起定。
若不起定。隨至彼彼無間道時。得彼煩惱 擇滅。不得彼非擇滅。乃至離非想非非想 處染。隨所應當說。問諸退法者。何時於 修所斷煩惱得非擇滅。有作是說。信勝
解練根得見至時。時解脫練根得不動時。 於修所斷已斷煩惱得非擇滅。評曰。應 作是說。若得決定不復退。起彼煩惱時。 於彼煩惱得非擇滅。問若時於彼得非擇
滅。亦得彼擇滅耶。答應作四句。
[0165c16] 有法先得非擇滅後得擇滅。謂三界見所斷 煩惱。及不退法者不起定離三界修所斷煩 惱等。有法先得擇滅後得非擇滅。謂退法
者離三界修所斷煩惱等。有法俱時得非擇 滅及擇滅。謂不退法者若起定離三界修所 斷煩惱等。若退法者離欲界前八品染。隨無
間道現在前時。彼品染污眼等五識。及相應法 等。於現所緣得非擇滅及彼擇滅離欲界 第九品染無間道時。彼品染污及善無記眼
等五識。及相應法等。於現所緣得非擇滅及 彼擇滅。離初靜慮前八品染。隨無間道現在 前時。彼品染污眼等三識及相應法等。於現
所緣。得非擇滅及彼擇滅。離初靜慮第九品 染無間道時。彼品染污及善無記眼等三識。 及相應法等。於現所緣得非擇滅及彼擇
滅。有法或時於二滅俱不得。謂除前相。
[0166a03] 已說煩惱得非擇滅。當說聖道得非擇滅。 隨信行者於隨法行道得非擇滅。隨法行者 於隨信行信勝解時解脫道得非擇滅。信勝
解者若決定依信勝解道得無學果。於見至 道得非擇滅。見至者於信勝解時解脫道 得非擇滅。時解脫者若決定依時解脫道得 究竟者。於不時解脫道得非擇滅。不時解
脫者於時解脫道得非擇滅。聲聞種性於 聲聞道得決定時。於佛獨覺道得非擇滅。 獨覺種性於獨覺道得決定時。於佛聲聞 道得非擇滅。佛種性於佛道得決定時。
於獨覺聲聞道得非擇滅。阿羅漢果有六 種性退法種性若依退道至究竟者。於上 五道得非擇滅。思法種性若依思道至究 竟者。於上四道及下一道得非擇滅。乃至
堪達種性若依堪達道至究竟者。於上一 道於下四道得非擇滅。不動種性於下五 道得非擇滅。問若勝進時得非擇滅。此滅 何故非道果耶。答不為此滅而修道故。謂
為涅槃及為離染勤修於道。以修道故 於惡趣等得非擇滅。若為此滅而修道者。 於惡趣等不得此滅。非於生死不深厭 患可於惡趣得非擇滅。故非擇滅不名道
果。如品類足論說。云何果法。謂一切有為法 及擇滅。云何非果法。謂虛空非擇滅。問非擇 滅得是何心果。有作是說。此滅得是引眾同
分心果。有餘師說。此滅得是續生心果。評 曰。應作是說。隨住何心得非擇滅。即說 此得是彼心果。問於何法得非擇滅耶。答
於三界繫不繫法得。生欲界者於四法得。 生色無色應知亦然。非擇滅得隨生何地 即彼地繫。唯是無覆無記性攝。唯是等流。 隨所依力起此得故。問非擇滅得於何法
中漸漸增長。答若生欲界於欲界繫五識 身等非擇滅得漸漸增長。亦有意識定緣 現在。於此等法非擇滅得亦漸增長。然難 知故不別顯示。於色界繫三識身等及於
無量解脫勝處遍處等法。於無色界遍處法 中非擇滅得漸漸增長。若生色界於欲界 繫五識身等。非擇滅得漸漸增長。於色界繫
三識身等。及於無量解脫勝處遍處等法。於 無色界遍處法中非擇滅得漸漸增長。生無 色界於欲界繫五識身等。於色界繫三識身
等。及於無量解脫勝處遍處等法。於無色界 遍處法中非擇滅得漸漸增長。問聖者生 色界。於欲色界何法得非擇滅耶。答若欲 界沒生初靜慮。除欲界依上地起變化心
品及所起法。於餘欲界法。及依欲界起色 界法。皆得非擇滅。若欲界沒生第二靜慮 除欲界初靜慮。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