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vibhāṣāśāstra (Apitan Pi Po Sha Lun) 阿毘曇毘婆沙論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六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譯
雜犍度智品之二
[0037a14] ◎以何等故一人前後二心不俱生。問曰。何 以作此論。答曰。此是傍生論。所以者何。前說 二心不得展轉相因。何以故。無有一人前後
二心俱生故。雖有是說未說所以。今欲說之。 故作此論。以何等故一人前後二心不俱生 者。答無第二次第緣。此說心心數法。依次
第緣生未來世法。依現在世法和合則生。不 和合則不生現在。若與未來次第則生。不與 次第則不生。復有說者。以何等故一人前後
二心不俱生。乃至廣說。答曰。眾生法爾。一一 心次第生。不得有二。所以者何。無第二次第 緣故。復有說者。此說前如兩鞅相繫。以何等
故無第二次第緣。答曰。眾生一一心次第生。 不得有二。以何等故。眾生一一心次第生不 得有二。答曰。無第二次第緣。是名展轉更相
答義。如現在有一次第緣。未來生一心。是中 應說。如園中閉眾多羊門俠少。喻如羊 園俠小門中一一羊出。彼心心法生亦復
如是。現在一剎那與未來剎那開次。設現在 世有眾多剎那者。則與未來眾多剎那開次。 以無故現在一剎那與未來一剎那開次。作義
者說曰。以何等故二心不俱生。答曰。或有說 者。如命根是一剎那。依命根心亦一剎那。是 故不俱。復有說者。如身根是一剎那。依身根
心亦一剎那。是故不俱。復有說者。若二心俱 生。則心不可調伏。如今一心猶剛強難伏。何 況二心。復有說者。若二心俱生者。則一時有
煩惱出要一心煩惱一心出要。若爾者則無 解無離無乘。如是等過。復有說者。若二心俱 生何妨有三。若有三者則三界身可一時受。
若三界一時受身則破界。若界破一人亦是 欲界亦是色界無色界。若然則無解脫。乃至 廣說。若三心俱生何妨有四。若有四心則可
一時受四生身。若然者則壞四生。一身亦是 胎生亦是卵生亦是濕生亦是化生。則無解 脫。乃至廣說。復有說者。若四俱生何妨有五。
若有五者則可一時受五道身。若然者則五 道壞。若五道壞地獄身乃至即是天身。乃至 廣說。若五俱生何妨有六。若有者則可一時
緣六根義。乃至廣說。若不妨六乃至百千未 來世中一時俱生。一剎那生一剎那滅。若然 則無未來。以有未來則有現在。以有現在則
有過去。若無未來則無現在。若無現在則無 過去。若無過去則無有為。若無有為則無無 為。若無有為無為則無一切諸法。有如是等
過。不得二心一時俱生。問曰。如眾多數法一 時生。無如上等諸過。若當二心如數法一時 生者。復有何過。答曰。如一次第緣。與未來一
心和合。以一心和合故。眾生一一心生。復有 說者。如作觀。與未來一心和合。以一心和合 故眾生一一心生。若有二心俱生。應有二受
俱生。若有二受則破眾生身法。若破眾生身 法則有二種身。若有二身則有十陰。以有如 是過故。二心不得俱生。
[0037c10] 問曰次第緣體性是何。答曰。如波伽羅那 說。除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後心。諸餘過去現 在心心數法是也。復有說者。諸過去現在心
心數法。是次第緣體性。問曰。若然者阿羅漢 最後心。無次第緣義。云何名次第緣耶。答曰。 不以阿羅漢最後心過故。餘心不生。更有餘
事故。令後心不生。若當生者。能與次第緣。問 曰。次第緣者有何相耶。答曰。所言體性即是 其相。所言相者。即是體性一切諸法。不可離
體性別立其相。尊者和須蜜說曰。相避義是 次第緣。復有說者。發跡相避義是次第緣。復 有說者能生心義。是次第緣。復有說者。心相
續義是次第緣。復有說者。能取義是次第緣。 復有說者。心勢用義是次第緣。尊者佛陀提 婆說曰。次第生心相是次第緣。復有說者。未
生剎那令剎那生是次第緣。阿毘曇人說曰。 異相法令俱生是次第緣。復有說者。未生法 似自己是次第緣。已說次第緣體相。未說所
以。以何等故名次第緣。答曰。等無間義是次 第緣。問曰。若然者心與心作次第。不與數法 作次第耶。數法與數法作次第。不與心作次
第耶。答曰。如說相似法沙門所說。心與心作 次第。受與受作次第。如是說者則有過。所以 者何。貪欲心還與貪欲心作次第。瞋恚還與
瞋恚。愚癡還與愚癡。善還與善。不善還與不 善。無記還與無記。如是說者。則無解脫涅槃。 如是說者好。所謂心與心作次第。亦與數法
作次第。數與數作次第。亦與心作次第。前心 聚與後心聚作次第。問曰。若心與心作次第。 則相隨順非數法耶。若數法與數法作次第。
則相隨順非心耶。答曰。若如說相似法沙門 所說。心隨順心。數法隨順數法。評曰。不應作 是說。作如是說者好。所謂心與數法作次第。
數法與心作次第。前心聚與後心聚作次第。 等無差別。猶如豆聚。如波伽羅那所說。若法 與彼法作次第。或時不作次第耶。答曰有。若
彼法未生。問曰。此說未生為前者耶。為後者 耶。為如前法未生後法不名次第。若生是次 第耶。復如後法未生。前法不名有次第。若生
是有次第耶。如世第一法苦法忍作次第。為 如世第一法未生。苦法忍不名次第。若生是 次第耶。復如苦法忍未生。世第一法不名有
次第。若生是有次第耶。若前法未生。後法不 名次第。若生是次第者。有心時可爾。無心時 云何可爾。如入無想定滅盡定。若一七若過
一七。出定心與入定心名為次第。彼第二剎 那心必生。所以者何。若法與彼法。能作次第 緣。果無有眾生。無有法。無有呪術。無有藥
草。無有佛。無有辟支佛。無有聲聞。能遮此法 使第二剎那心令不生者。若然者二定則無 體。若當後法未生。前法不名有次第。若生是
有次第。若然者則苦法忍未生。世第一法不 名有次第。何故說未生耶。或有說者。應作是 說。前法未生不名次第。問曰。若然者有心時
可爾。無心時云何。答曰。有心時已爾。無心時 亦可爾。其事云何。如入無想定滅盡定。彼入 定心。定初剎那亦取果亦與果。諸餘剎那。及
出定心。但名取果。彼入定心。滅在過去。定餘 剎那。及出定心。其現在者與果。彼不應作是 說。所以者何。次第緣義。無有異時取果異時
與果。即與果時取果。問曰。若與果時取果。有 心時可爾。無心時云何。答曰。如入無想定滅 盡定。彼入定心。與定初一剎那。取果與果。彼
滅在過去。定餘剎那。及出定心。若現在前。取 果與果。若作是說。則無異時取果異時與果。 問曰。若然者過去法則有所作。答曰。雖過去
有所作能取果與果。而無有果。過去世見色 乃至知法。無如是作事。與果取果。可有是事。 復有說者。後法未生前法不名次第。後法若
生則前法名次第。問曰。若然者苦法忍未生。 世第一法不名次第耶。答曰。可名次第。不名 次第緣。若苦法忍生。是名次第。亦名次第緣。
如次第次第緣。次第有次第。相續有相續。依 有依。當知亦如是。
[0038b26] 問曰。未來世中有次第緣不耶。若有者諸法 應未來世中已次第住。修正方便。則無有用。 所以者何。聖道於未來世。已有次第。時到
則生。修正方便。復何所為。復有大過。何以故。 無有制伏貪欲生不淨觀。如是亦不能制伏 一切煩惱生對治觀。若爾則無解脫涅槃。乃
至廣說。若無者八分經云何通。如說是人十 二劫不墮惡趣。乃至二十劫。云何知三業差 別是現法報。是生法報。是後法報。何故一
切時世第一法。但生苦法忍。何以不生乃至 盡智等諸法。何故金剛喻定但生盡智不生 餘法。答曰。應作是說。未來世中無次第緣。問
曰。若無者則無前說諸過。此八分經云何通。 答曰。世尊觀過去現在以比相。亦知未來 世。其事云何。答曰。世尊觀過去世。見彼眾生
修如是業。爾所劫中不墮惡道。見此眾生修 如是業。爾所劫中當不墮惡道。見諸眾生於 過去世修如是業。於現世中受如此報。見諸
眾生於彼造業若受生報若受後報。見諸眾 生於此造業若受現報若受生報若受後報。 復有說者。眾生有相是心不相應行住眾生 身中。世尊不因禪定神通能知眾生身中有
此法者。爾所劫中不墮惡道。即見此相。知是 眾生受現法報。次受生報復受後報。評曰。不 應作是說。若作此說。明如來唯有比相智無
了達智。應作是說。佛世尊有了達智。能知未 來。雖未來法亂無定次第。如來以明淨智。能 知未來亂法無定次第。知諸眾生造如此業。
經爾所劫不墮惡道。受於現報。次受生報。復 受後報悉實無謬。如算數法知於穀聚明了 無謬。何況如來有自然智。問曰。以何等故世
第一法次生苦法忍。不生乃至盡智等諸法。 答曰。此名數定事相不定。所以者何。苦法忍 法。在於六地。未知為是何地。苦法忍三根
相應。不知定與何根相應。行於四行。不知定 行何行。如住增上忍時。地行根定。剎那不定。 所以者何。有多剎那故不知生者。是何剎那。
次第緣亦不定。住世第一法時。有五事定地 根行次第剎那。是名數定事相不定。復有說 者。若法依前法相續生。不必次第緣。猶如外
物無次第緣依於前法相續而生。如牙依前 種相續得生。乃至果依前花相續而生。內法 亦爾。不因次第緣。依於前法相續而生。苦法
忍依世第一法故相續而生。餘乃至盡智。不 依世第一法故。是以不生金剛喻定。亦應如 是通。然未來世法屬於現在。若於現在和合
則生。若不和合不生。世第一法後能生修道。 無有是處。以分別故。設當世第一法與修道 和合。爾時則生。以不與和合故。是則不生。如
是苦法忍。屬世第一法故生。餘乃至盡智不 屬故不生。復有說者。未來世中。有次第緣。問 曰。若未來世有次第緣。諸法應次第住。答
曰。未來世中有次第緣義。無次第住。未來世 法應從何次第緣。生者已定。然不次第住。後 若生時。從何緣生亦定。次第住亦定。猶如眾
多比丘。亂住一處。臘數已定行列不定。後次 第住時。臘數亦定行列亦定。如是法未生時。 應屬何緣。生者已定。次第住不定。後若生時。
從緣生亦定。次第住亦定。問曰。若然者修正 方便。則無有用亦無解脫涅槃。答曰。一心次 第略說有二種心當生。所謂善與染污。若修
正方便。善心便生染污不生。若行邪方便。 染污便生善心不生。如一種子後二種當生。 所謂牙與爛壞。若遇生牙因緣則便生牙。若
遇爛壞因緣則生爛壞。一心次第生二種心 亦復如是。評曰。應作是說。未來世中無次第 緣。所以者何。次第緣者是次第住法。未來世
中無次第住。次第緣者是不亂法未來法亂。 復有說者。若未來世有次第緣者。修善者常 應修善。不應作惡。若修惡時。常應作惡。不應
修善。今現見提婆達多。本欲修善而後作惡。 央掘魔羅氣噓惡人。本欲作惡而後修善。以 如是等因緣故。知未來世無次第緣。問曰。以
何等故色法無次第緣。答曰。或有說者。若法 定有所依。定有所行。定有所緣。故有次第緣。 色法無有所依。無所行無所緣。是故無次第
緣。復有說者。若法是相應。有所依有所行。有 勢用有所緣。故有次第緣。色法不相應無依 無行。無勢用無緣。故無次第緣。復有說者。次
第緣者。是次第住法。色非次第住法。或二萬 劫或四萬劫。或六萬劫或八萬劫斷絕者。復 有說者。次第緣現在前時不亂。色法現在前
時亂。如一時中起。欲色界繫色現在前。欲 界繫不繫色現在前。色界繫不繫色現在前。 是故尊者和須蜜說曰。欲界增益色未滅。色
界增益色生。尊者佛陀提婆說曰。少色無間 生多色。多色無間生少色。彼少色無間生多 色者。如空中雲少便生多。如小種子生於大
樹。如小迦羅羅後成大人。多色無間生少色 者。如燒大草 [卄/積] 後生少灰。以少色無間生多 色多色無間生少色故。無次第緣。問曰。如心
數法少無間生多多無間生少。其事云何。答 曰。如無覺無觀地次生無覺有觀。次生有覺 有觀。如此名少無間生多。如有覺有觀地生
無覺有觀。次生無覺無觀。如此名多無間生 少。答曰。不應以地定。應以數法定。若一受次 第生二受。若二受次第生一受。有如上過。以 不生故無如上過。
[0039c08] 問曰。以何等故心不相應行。無次第緣。答曰。 或有說者。若法定有所依。定有所行。定有所 緣。故有次第緣。心不相應行不爾。色法三
界繫。心不相應行三界繫。餘如上色法說。問 曰。以何等故說無想定滅盡定是心次第。不 說無想天。答曰。或有說者。亦應說而不說者。
當知此是有餘之說。復有說者。若用功難得 者說。不用功不難得者不說。復有說者。若是 善者說。彼是無記故不說。問曰。以何等故無
想定滅盡定。是心次第而非次第緣耶。答曰。 或有說者。若法能生心能增益。心能取心是 次第緣。彼定生時。住心礙心使心不相續。是
以不作次第緣。復有說者。此定斷心遮心行 處。是不相應無勢用法。是以不作次第緣。問 曰。入無想定滅盡定。心出定心。是其次第。
中間有爾許多相續定。云何是次第。答曰。此 中更無餘心故。得名次第。猶如有人一在前 行一在後來。他人問言彼後來人。與誰共來。
其人答言與某甲人次後而來。彼二中間。雖 有村落樹木畜生等物。更無餘人故言次第。 如是彼二心中間。雖復曠遠更無餘心故。得 名次第。
[0040a01] 問曰。諸法是心次第亦是無間耶。答曰。或有 是心次第非心無間。有是心無間非心次第。 有是心次第亦心無間。有非心次第非心無
間。是心次第非心無間者。除定初剎那及餘 有心法。諸餘定及出定心。是謂心次第非心 無間。是心無間非心次第者。定初剎那。及餘
有心法。生住無常。是謂心無間非心次第。是 心次第亦心無間者。定初剎那。諸餘有心法。 是謂心次第亦心無間。非心次第非心無間
者。除定初剎那及餘有心法生住無常。諸餘 定剎那及出定心生住無常。是謂非心次第 非心無間。問曰。諸是心次第。亦是定無間耶。
答曰。應作四句。是心次第非定無間者。謂定 初剎那。諸餘有心時。是謂心次第非定無間。 是定無間非心次第者。除定初剎那及餘有
心法生住無常。諸餘定及出定心生住無常。 是謂定無間非心次第。是心次第亦定無間 者。除定初剎那及餘有心法。諸餘定及出定
心。是謂心次第亦定無間。非心次第非定無 間者。定初剎那生住無常。及餘有心生住無 常。是謂非心次第非定無間。
[0040a22] 觀有三種。所謂別相觀。總相觀。虛相觀。別相 觀者觀色是色相乃至觀識是識相。觀地是堅 相。乃至觀風是動相。是名別相觀。總相觀者
十六聖行觀是名總相觀。虛相觀者不淨安 般無量除入解脫一切處。是名虛相觀。問曰。 此三種觀。何觀次第能入聖道。出聖道時何
觀最初現在前。答曰。或有說者。入聖道時三 種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