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Abhidharmavibhāṣāśāstra (Apitan Pi Po Sha Lun) 阿毘曇毘婆沙論

Scroll 2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二十
迦旃延子 五百羅漢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道泰

使揵度不善品第一

[0189a18] 欲漏有漏無明漏問曰體性 答曰百八欲漏四十一欲愛 十二
四十一欲漏 五十二 二十四五十二有漏
十五欲界無明色界無明 無色界無明十五無明漏百八百八煩惱伽羅
云何欲漏答言欲界繫無明欲界繫結縛使欲漏云何 無色界無明無色界
使有漏云何無明漏答言三界 無知無明漏無明漏三界無知如是 云何無明漏答言三界
無知無漏使所以者何無漏使三界問曰惡行 煩惱煩惱若是煩惱何故
若非煩惱識身云何惡行不善使煩惱 生苦煩惱
若然識身何以 惡行欲漏欲漏四十三 答曰法體煩惱
欲漏惡行雖是煩惱是故欲漏 惡行煩惱是以欲漏問曰
若然識身云何答曰識身經文。 如是說惡行不善使 煩惱應斷生苦
答曰惡行煩惱 煩惱問曰若非煩惱煩惱 煩惱何故
何故使 使使何故使 答曰
有餘復次種種種種種種 種種莊嚴易解復次 二種二種二種二種相貌二種
二種煩惱煩惱 煩惱乃至
乃至如是煩惱 煩惱煩惱是故二種 二種乃至廣說

[0189c05] 體性所以何故答曰留住浸漬流出 在內
放逸留住 令眾生留住無色界答曰浸漬 浸漬種子便
如是眾生業種子浸漬煩惱便 未來流出出水 如是眾生六入流出
人為他人所持不能隨意 四方如是眾生煩惱所持 諸生生死不能在內
在身應作眾生煩惱 在內應作
根莖枝葉 便覺知眾生煩惱便 所知放逸如是是故留住
乃至放逸聲論 分齊羅婆天雨 婆吒布施分齊旃陀羅如是
有漏分齊至於有頂問曰留住 令眾生留住生死 生死增長業煩惱煩惱為生
種子是以生死不滅 阿羅漢百年 煩惱業力留住生死何故
煩惱答曰煩惱業根不可不斷煩惱是故煩惱復次煩惱造業
如是眾生煩惱造業煩惱 復次令眾生留住
為生作對煩惱 眾生留住復次煩惱涅槃不必阿羅漢猶如不受
無餘涅槃般涅槃以是因緣煩惱

[0190a14] 問曰何故欲界煩惱無明欲漏 色界煩惱無明有漏無明無明漏 答曰留住欲界
所以留住欲界以期樂於以是事故欲界煩惱無明欲漏無色界眾生所以留住
無色界以期乃至以是 事故無色界煩惱無明有漏 眾生所以留住無明無色界眾生
所以留住無明是故三界無明無明 復次欲界眾生 欲界煩惱無明欲漏無色
無有眾生 無色界煩惱無明有漏 皆因無明以是事故三界無明無明
復次有成煩惱無明 欲漏有成煩惱無明 三禪以下有成第四禪無色界
有成有成眾生留住 有成眾生留住無明是故 三界無明無明漏有別有漏何故
有漏答曰眾生此處 譬喻無明漏所以者何以此根本使無明
緣起因故未來緣起問曰 云何答曰 不善
二果無慚無愧相應相應 二果無慚無愧相應欲漏 煩惱無明使欲漏
無慚無愧相應有漏無色界煩惱無明使 有漏問曰何故欲界煩惱無明
使欲漏無色界無色界 無明使有漏答曰 差別差別煩惱廣解
問曰何故三界無明無明漏尊者 波奢決定知法 不知獨立使獨立
不堪獨立合集復次留住 無有留住眾生無明尊者 瞿沙偏重親近留住眾生
無明是故獨立無明漏復次無明 復次無明令眾生後際前後內法外法內外
不知不知不知業報不知作善 作惡不知作善惡行不知不知 生法不識不知不識不知苦集
不知不知不知親近不知 親近不知好惡白法不知不知 因緣生不如知見觸處復次
大過大過大過非難無明大過 復次無明在前無明在前
不善無有慚愧復次無明 重者一切使 不共重者一切使作業
不共作業復次無明根本

今世後世  所以惡趣
無明根本  貪欲

[0190c16] 復次無明自身 無明 相應法眾生復次
無明三界一界無色界九地一地非非想一種問曰
一切使邪見三界 無色界無色界見取三界 一界計最無色界戒取三界
一界無色界三界 猶豫無色界如是 異事答曰無明
異義所以者何欲界一切無明使 使相應不共 無明乃至欲界
無色界無明如是欲界乃至 非非想如是無明有如無量 無量處所令眾生是故三界無明獨立
無明漏復次無明在前普遍一切處在前 無明不忍不可聞說 滅道猶如飢餓
美食不忍無明眾生 四諦美妙不忍不忍 便疑心
乃至如是無明 疑心必當決定正說決定 滅道邪說決定苦集滅道
如是疑心邪見苦集 應當如是邪見身見我相相續便
常見破壞相續便 斷見二見名為邊見如是身見 一一
解脫戒取如是邊見戒取解脫 便第一見取如是戒取見取
所見不可諸見 無明使使忿 無愧忿
所以者何 無明所以者何無知 無慚無明無愧
使使使使 使見取使使 使五見無明如是煩惱是故
在前普遍地獄有頂 一切處不以一剎那一切 五行因緣一切五行使一切五行
一切處一切一切有漏無漏有為無為 一切煩惱
無明在前普遍一切處是故三界無明無明漏

[0191b11] 佛經不正思惟欲漏 增廣有漏無明漏如是問曰 煩惱煩惱所以者何前後
云何欲漏增廣答曰以下 增廣煩惱 以下增廣復次
次第緣名為增廣煩惱 煩惱次第緣復次 煩惱煩惱相似一切
相似一切復次 不能與果取果取果 尊者須蜜佛經不正思惟便
欲漏欲漏增廣有漏無明漏 如是問曰煩惱答言 復生增廣復次煩惱
增廣未來煩惱更名 未來增廣復次煩惱增廣 數數若一煩惱不正思惟不依對治
三生乃至復次煩惱增廣數數生下煩惱 正思惟不依對治便便復次
煩惱增廣轉行境界 煩惱不正思惟不依對治香味 尊者佛陀提婆一生
增廣具縛煩惱無有增減 眾生煩惱地獄有頂煩惱行者行者
不正思惟不依對治正思惟 對治佛經損害生熱 憂苦有漏見道乃至廣說
實義欲漏有漏無明漏何故 答曰世尊處處經 廣說如是
尊者波奢佛說眾生 憐愍以此 復次利根
鈍根如是說利根鈍根 外力正思惟聞法 如是尊者富那佛經
實義見道修道 修道對治 對治二種須臾二根
須臾對治一種根本 對治

[0191c26] 佛經有如欲漏心解脫有漏 無明漏心解脫問曰離欲欲漏心得 解脫非非想有漏無明漏
解脫何故一時心得 答曰解脫解脫大王從何 廣說復次二法
一時不復欲漏 無明漏有漏無明漏離欲 非非想
如是說離欲欲漏非非想復次 一味解脫離欲欲漏一味解脫
非非想一味解脫 作證阿羅漢果 九十八使復次阿羅漢得法
學人得法欲界對治 無學得法欲界對治復次 無學得無離欲
學人非非想無學 復次相續相續 眾生無有數數欲漏有漏
相續非非想相續相續復次如是說眾生 有漏無明漏與欲三緣次第
境界威勢非非想 復次過患對治行者 非非想欲漏過患
穢惡捐棄隱沒 欺誑欲漏有漏無明漏是故 對治問曰如何阿羅漢五陰
解脫世尊何以心得解脫答曰世尊 為首心得解脫五陰解脫復次 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