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vibhāṣāśāstra (Apitan Pi Po Sha Lun) 阿毘曇毘婆沙論
Scroll 3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三十九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譯
使犍度十門品之三
[0284c08] 十二入。眼入乃至法入。問曰。何故作此論。答 曰。此是佛經。佛經說。生聞婆羅門。往詣佛所。 到已面共世尊種種語論。問訊已在一面坐。
爾時生聞婆羅門。白佛言。世尊。說一切者多。 一切有幾種。沙門瞿曇。為施設何一切耶。佛 告婆羅門。我施設一切者。謂眼入乃至法入。
是名一切。如來說如是法名一切。婆羅門若 有作是說。我能遮止沙門瞿曇所說一切。更 說餘一切者。但有是語。而無有實。若還問者。
反生疑惑。所以者何。非境界故。佛經雖作是 說。而不廣分別。佛經是此論所為根本。彼 中諸不說者。今欲廣說故。而作此論。問曰。若
作是說。有說。一切者。謂十八界。有說。一切 者。謂五陰及無為法。有說。一切者。謂四諦及 虛空非數滅。有說。一切者。謂名色。如是等所
說。皆但有是語。而無有實。若還問者。反生愚 惑。非其境界耶。答曰。此中遮義不遮於文。若 作是說。一切法性。十二入攝。若更有說。餘法
非十二入攝者。如是說者。但有是語。空無有 實。乃至廣說。說十二入。是勝說妙說最上說。 問曰。說十二入。何故名勝說妙說最上說
耶。答曰。說入是中說能攝一切法。說界。雖能 攝一切法。而是廣說。說陰。不攝一切法。唯攝 有為法。不攝無為法。而是略說。說入。是中說
亦攝一切法。若欲觀一切法者。當以入門。若 以入門觀者。便生十二智光。現十二義像。如 人瑩磨十二明鏡。在其中立。有十二像現。彼
亦如是。一身有十二入可得。問曰。若一身有 十二入可得者。云何說有十二入耶。答曰。以 所作異故。雖一身中十二入可得。然十二入。
所作各異。譬如一屋有十二工巧人居。雖同 居一屋。而所作有十二種。彼亦如是。復次以 二事故。立十二入。一以所依。二以所緣。復次
以三事故。立十二入。一以自體。二以所依。 三以所緣。自體者。謂眼入乃至法入。所依者。 六所依。謂眼乃至意。所緣者。六所緣。色乃至
法。此是入體性。乃至廣說。
[0285a16] 已說體性。所以今當說。何故名入。入是何義。 答曰。輸門義是入義。輸道義是入義。藏義是 入義。倉義是入義。經義是入義。殺處義是入
義。田義是入義泉義是入義。流義是入義。海 義是入義。白義是入義。淨義是入義。輸門義 是入義者。猶如城中及與村落所輸之物。眾
生得已。長養於身。如是以所依及所緣故。令 心長養。輸道義亦如是。藏義是入義者。猶如 藏中有金等寶物可取。如是以所依及所緣
故。有心心數法等可取。倉義是入義者。猶如 倉中有麥等種種子實可取。如是以所依及 所緣故。有心心數法等可取。經義是入義者。
猶如織機經縷在於處處。如是以所依及所 緣故。心心數法。在於處處。殺處義是入義者。 猶如殺處斷百千眾生頭在地。如是以所依
及所緣故。令心心數法。為無常滅所滅。田義 是入義者。猶如田中有種種苗稼可取。如是 以所依及所緣故。有種種心心數法可取。泉 義是入義者。如偈說。
何處泉水生 何處道不通
世間諸苦樂 何處得滅盡
[0285b08] 佛作是說。
眼耳及與鼻 舌身及與意
此處盡名色 能令無有餘
[0285b11] 是處能生泉水。乃至廣說。流義是入義者。如 偈說。
一切皆流出 以何制此流
以何為流戒 令流止不出
[0285b15] 佛作是說。
世間所有流 當以正念制
亦名為流戒 慧令流不出
[0285b18] 海義是入義者。如經說。比丘當知。眼是人 海。色是濤波。若忍受色濤波者。是人能廣 度眼海。得免洄澓羅剎等難。乃至意說亦如
是。白義是入義者。以淨故名白。亦名為淨。是 故輸門義是入義。乃至廣說。外道書說入名 部那 (天竺音部那名根亦名為入亦名為作也) 。如彼摩犍提梵志。作
如是說。沙門瞿曇。心無部那。而不受我女。
[0285b25] 已總說諸入。所以今當一一別說其體。云何 眼入。答曰。若眼已見色。今見色。當見色。及 餘彼分眼入。已見色是過去。今見色是現在。
當見色是未來。及餘彼分眼入。廣說如界處。 乃至意入說亦如是。云何色入。答曰。若色入。 已為眼所見。今為眼所見。當為眼所見。廣說
如界處。問曰。十色入。皆體是色。何故說一入 名色。不說餘耶。答曰。以此一入是麁了了現 見法。復次此入是二眼境界。謂肉眼天眼。復
次此入是三眼境界。謂肉眼天眼慧眼。復次 此是二入境界。為眼色所緣。是故尊者瞿 沙。作如是說。是二眼境界。為眼識所緣。是故
此入名為色入。非餘。復次此入施設。有麁細 長短。在此在彼故。復次此入是大障礙故。復 次此入可種可生可長外物。可種者是種子
時。可生者是萌牙時。可長者是莖葉華果 時。內物可種者。是迦羅羅時。可生者是安浮 陀時。可長者是卑尸伽那婆羅奢佉時。復次
方體是色。以色故施設諸方。復次由旬體是 色。以色故施設由旬。復次此入能覆餘入。猶 如巾帽。故名色入。復次若說二十種二十一
種。是名色入。餘色入不爾。聲香味入。廣說如 界處。問曰。觸入。為可觸故是觸入。為體是觸 故是觸入。為觸所緣故是觸入耶。若可觸是
觸入者。微塵不能觸微塵。若體是觸名觸入 者。體是四大造色。非是觸體。若為觸所緣名 觸入者。亦為餘數法所緣。答曰。應作是說。可
觸故名觸入。問曰。若然者。微塵不能觸微塵。 答曰。此是世俗言說。世俗作如是說。眼所更 事名見。耳所更事名聞。鼻所更事名嗅。舌所
更事名味。身所更事名觸。復次以緣身緣觸 故生身識生。彼能緣實義身識故名觸。尊者 佛陀提婆說曰。應言無觸。所以者何。合聚
無間色觸時。假名為觸。無實義觸。復次能生 餘入。增長餘入故名觸入。云何法入。若法已 為意所知。今為意所知。當為意所知。廣說如
界處。問曰。十二入體性是法。何故說一入名 法。非餘入耶。答曰。雖十二入體性是法。然法 入應名為法。所以者何。如十八界。雖體性是
法。獨法界名法。如十智雖體性是法。獨法智 名法。七覺支雖體性是法。擇法覺支名法。 六念念法名法。四念處法念處名法。四不壞
淨。於法不壞名法。四無礙法。無礙名法。三歸 三寶法。歸法寶名法。復次餘入有二名。此唯 有一名。復次餘入是不共名。此入是共名。以
共為名。復次能生一切諸法。生在彼中故名 法入。復次一切諸法印封相。生老無常。在彼 中故名法入。復次以名顯明諸法。名在彼中
故名法入。復次諸法來處。說名法入。如風來 處名為風孔。彼亦如是。復次能解空法。在彼 中故名法入。
[0286a18] 問曰。若然者。能計我法。亦在彼中。可言我入 耶。答曰。計我非實。解空是實。復次第一實 法。謂常住不變。不為生老死所壞。滅盡涅槃。
在彼中故名法入。復次能分別總相別相。除 物體愚。及餘緣中愚。不取虛相。慧在彼中。 故名法入。復次彼中有多法故名法入。多法
者。謂色無色法。相應不相應法。有依無依法。 有行無行法。有緣無緣法。有勢用法。無勢用 法。已別說諸入一一體。今當求其次第。何故
世尊。於內入中。先說眼入乃至意入。外入中。 先說色入乃至法入。答曰。欲令文義隨順故。 復次欲令說者隨順受持者亦隨順故。復次以
有麁細故。內六入中。眼入麁故先說。意入細 故後說。外六入中。色入麁故先說。法入細故 後說。問曰。云何立內六入外六入。為以人
故為以法故。若以法者。一切諸法。無有欲心。 云何立內外。若以人者。如實義中。畢竟無 人。若無人者。云何有內外。答曰。應作是
說。以說法故。立內外入。非一切法。若法能 與六識作所依是內入。作所緣是外入。復次 根者是內入。根義是外入。所境界境界亦爾。
然此內外法不定。若我內入是他外入。若他 內入是我外入。佛經說此六入。當知是內法。 問曰。如一切法。當知皆是內法。何故獨說六
入是內法耶。答曰。世尊欲教諸弟子於內法 行禪故。如說。觀察內根心不外緣。復次欲教 諸弟子不行虛妄禪故。如說。汝等不應行虛
妄禪計常樂我淨。應行不虛妄禪計無常無 我無樂無淨。計因集有緣。當以是八聖行觀 察於有。復次欲教諸弟子行不共禪故。如說。
汝等不應行共禪法。觀麁觀苦觀麁壞觀止 妙離。應行不共禪法。應觀如病如癰如箭入 身常是過患無常苦空無我。當以此八法觀
察於有。復次此經說觀察內法。若於內法。計 有我便計我所。計已便計已所。於我有愛。於 我所亦有愛。若見有我。亦見我所。為長養內
我故求外所須物。佛經說六觸入。當知是內 法。問曰。六入六觸入。有何差別。答曰。或有說 者。無有差別。若說六觸入。若說六入。名雖有
異。無差別義。復有說者。名即差別是名觸入。 是名六入。復次若有所作是名觸入。若無所 作是名六入。若作是說。現在者是觸入。過去
未來者是六入。復次若已生六入是觸入。若 未生六入是六入。若作是說。過去現在是觸 入。未來是六入。復次若為觸作依是名觸入。
若為數法作依名六入。復次若為心心數法 作依是名觸入。若空不為心心數法作依是 名六入。尊者波奢說曰。體是六入。若為觸作
依。名六觸入。如鉢體性是鉢。比丘用故。名比 丘鉢。彼亦如是。尊者富那奢說曰。體性入是 六入所作。入是六觸入。猶如鐵鉢。體性是
鉢。以盛蘇故。名盛蘇鐵鉢。問曰。此亦如 是。六受入六想六思等入。何故獨說六觸入 耶。答曰。應說六受入乃至六思等入。而不說
者。當知此說有餘。復次以觸名義勝故。若說 六觸入。當知亦說六受入乃至六思等入。復 次觸是心心數法。今心心數法。皆從觸生。
以觸力故。而現在前。是故說名觸入。
[0286c18] 佛經說。內六入是此岸。外六入是彼岸。問曰。 佛說此岸彼岸。為以何法。答曰。以近遠法故。 如河於人。近者是此岸。遠者是彼岸。如是心
心數法。近者是所依。遠者是所緣。復次如初 入已度法故。如人初入河處是此岸。已度處 是彼岸。如是心心數法。初入如所依。
[0286c24] 已度如所緣。復次滅盡涅槃。是彼岸彼法。外 入所攝。以攝彼法故。外入名彼岸。佛經說。身 見是此岸。身見滅是彼岸。問曰。此中何者是
河。答曰。心心數法。是如河所攝。眾生數非眾 生數。漂入大海。如是所依所緣。所攝眾生心 心數法。皆漂入生死大海。佛經說。有八勝處
十一切處。問曰。此亦是入。何故但說十二入 耶。答曰。彼亦在此十二入中。彼相應共有 法。當知皆是意入法入。佛經說。四無色定是
處。如空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問曰。何故世 尊說四無色定是處耶。答曰。欲異外道故。外 道計彼是四種解脫。一無身。二無邊意。三淨
聚。四世塔。無身者是空處。無邊意者是識處。 淨聚者是無所有處。世塔者是非想非非想 處。為異外道故。作如是說。此是生處。非是解
脫。佛經說二處。一無想眾生處。二非想非非 想眾生處。問曰。何故佛經說此二處名處。答 曰。佛欲異外道故。外道計此二處是解脫。佛
說此是生處非解脫。復次此處。是退還法。而 外道計是解脫。佛說此處是眾生退還處。還 生諸界諸生諸趣中故。復次此是散法。而外
道計是解脫。佛說此二處是散法。眾生於此 處。散在諸界諸生諸趣中。無想眾生。散在欲 界。非想非非想處眾生。散在下地。復次壽
命長遠故。外道計是解脫。一切凡夫受身處。 壽命長遠。莫若無想處壽五百大劫。一切生 處。壽命長遠。莫若非想非非想處壽八萬大
劫。佛作是說。此是受生處。非是解脫。復次佛 說餘處有二名。一是眾生居。二是識住。亦以 二種名。說此二處。一名眾生居。二名處。復次
眾生居。佛說是識住。若是眾生居。非識住。佛 說是處。
[0287a27] 如經說。尊者舍利弗。往詣佛所。作如是說。世 尊說入為無有上。所言一切。謂十二入。世尊 知此法。更無有餘。世尊無餘之智。更無有
上。無有沙門婆羅門等覺所知過世尊者。問 曰。尊者舍利弗。云何能知所言一切謂十二 入。答曰。從他聞故。能知是法。佛經說所言
一切。謂十二入。尊者舍利弗。得不壞信。於佛 所說。生尊重信。問曰。尊者舍利弗。從他聞 故。能知是法。非自現智耶答曰。亦自有現智
能知。所以者何。尊者舍利弗。於十二入。亦能 一一知見。問曰。世尊於十二入。一一知見。尊 者舍利弗。於十二入。亦一一知見。世尊。尊者
舍利弗。所知有何差別。答曰。世尊一一知見 十二入。亦以總相。亦以別相。尊者舍利弗。一 一知見十二入。但以總相。不能別相。所以者
何。更有無量入義。在十二入中。尊者舍利弗。 須他顯示。然後乃知。復次尊者舍利弗。一 一知見十二入。從他聞故知。世尊所知。獨覺
無師。復次世尊有一切智一切種智。尊者舍 利弗。有一切智。無一切種智復次尊者舍利 弗。以識身故知。尊者舍利弗。作是念言。一切
者。謂六識所依及緣。復次尊者舍利弗。以所 說無餘故知。佛說十二入。眼入乃至意入。最 後說法入。尊者舍利弗。作如是念。諸法十一
入中。所不稱說者。應盡在法入中。是故以所 說無餘故知。五陰。色陰乃至識陰。問曰。何故 作此論。答曰。此是佛經。佛經說五陰。乃至廣
說。佛經雖說五陰。而不廣分別。佛經是此論 所為根本。今欲廣分別故。而作此論。云何色 陰。佛經說。諸所有色。盡是四大。及四大造。
餘經復說。云何色陰諸所有色。過去未來現 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惡若妙。若遠若 近。如是等。總名色陰。乃至識說亦如是。阿毘
曇者。作如是說。云何色陰。謂十色入。及法入 中色。是名色陰。此三說有何差別。答曰。各各 皆止他義。
[0287c05] 問曰。如經說。諸所有色。皆是四大。及四大 造。此中為止何等他義。答曰。佛為未來世故 作是說。佛知未來世中當有作是說者。四大
之外。更無造色。如佛陀提婆等。為止如是說 者意故。經作是說。諸所有色。盡是四大。及四 大造。如說。諸所有色。過去未來現在。若內若
外。乃至廣說。此中為止何等他義。答曰。時世 有梵志。名牢羅尼佉。不說有過去未來。世 尊為止彼人意故。作如是說。諸所有色。過去
未來現在。若內若外。乃至廣說。如說。云何色 陰。謂十色入。及法入中色。此中為止何等他 義。答曰。為止譬喻者意故。譬喻者不說法入
有色。是故尊者達磨多羅。作如是說。諸所有 色。盡五識所依。五識所緣。云何名為色。非五 識所依五識所緣。為止如是說者意故。彼尊
者造阿毘曇論。作如是說。云何色陰。謂十色 入。及法入中色。問曰。若法入中色。有實體相 者。尊者達磨多羅所說云何通。答曰。可作是
說。諸所有色。盡五識所依。六識所緣。法入中 色。雖不為五識所依五識所緣。而為意識所 緣。復次法入中雖非五識所緣。彼所依是身
識所緣。誰是彼所依。謂四大是。云何受陰。謂 六受身。眼觸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