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hṛdayaśāstra (Apitan Xin Lun Jing) 阿毘曇心論經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曇心論經卷第五法勝論大德優波扇多釋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六卷成部)
定品之二 (別譯)
[0858a17] 已說功德自性。亦說有漏無漏。成就今當說。
當知未離欲 成就味相應
離下未至上 成 就淨諸定
[0858a20] 當知未離欲成就味相應者。若人若此地未 離欲。成就此地味相應。離下未至上成就淨 諸定者。離欲界欲未生第二禪等中梵世。若
離欲若不離欲。成就淨初禪。及彼地餘善功 德。
住上應當知 成就下無漏
方便生功德 當知非離欲
[0858a27] 住上應當知成就下無漏者。聖人生梵世上。 成就無漏初禪及餘無漏。三昧神通及智等 諸功德。彼地有漏功德生處縛。無漏斷縛。是
故離生處捨有漏非無漏。如是一切地隨其 義說。方便生功德當知非離欲者。已說離下 地欲成就諸功德。當知說得成就不現在前。
方便現在前者彼非離欲。方便得者如天眼 耳。彼無記故。無漏淨味相應不攝。是故得彼 三種禪時不得滅盡。是滅盡定者方便故。彼
得現前二十三種正受。八味相應八淨七無 漏。問曰。彼中一一幾種因。答曰。
所謂無漏定 一一七種因
味淨相應禪 當知因有一
[0858b11] 所謂無漏定一一七種因者。一一無漏七種 無漏中。自分因中因自地者。亦相應共生因。 味淨相應禪當知因有一者。味相應初禪味
相應初禪因非餘。初禪因不相似故。非餘地 穢污因行相違故。非穢污行相違亦非自分。 如是淨初禪淨初禪因。非穢污非無漏。何以
故。不相似故。非餘地淨因自地果報故及自 地係縛故。如是一切。問曰。一一次第生幾 種。答曰。
無漏禪無色 逆順超次第
次第生六種 當知乃至十
[0858b22] 無漏初禪次第生六種。自地淨及無漏。如是 第二第三禪如是超越正受。無漏無所有處 次第生七。自地二下地四上地一。無漏第二
禪次第生八。自地二初禪地二上地四。無漏 無邊識處次第生九。自地二下地四上地三。 餘無漏次第生十。自地二下地四上地四。
或六至十一 謂淨次第生
從二乃至十 當知說有味
[0858c01] 或六至十一。謂淨次第生者。淨非想非非想 處次第生六。自地味相應及淨下地四。淨及 無漏非味相應。離欲故。淨初禪次第生七。自
地三上地四。淨及無漏淨不用處次第生八。 自地三上地一下地四。淨第二禪次第生九。 無邊識處次第生十。餘十一。如是一切當知
正受時如是說非死時。是故彼中上下地味 相應不攝生。得淨次第上下味相應生。從二 乃至十當知說有味者。味相應初禪次第生
二。自地味相應及淨。彼此不相違故。有頂味 相應次第生十。正受味三自地二。及下地淨 自地煩惱所惱故。依不用處地淨以自救護。
如是一切地下地淨三。及死時上地退下地 一切味相應。問曰。前說正受。煩惱今當說。答 曰。淨次第正受煩惱說味相應。及受生煩惱。
何以故。煩惱力生非定力。是故此中說一切 煩惱淨必定定力。是故說共正受煩惱。問曰。 彼中一一緣幾種。答曰。
淨及無漏禪 一切地中轉
自地有漏法 味相應所緣
[0858c21] 淨及無漏禪一切地中轉者。淨及無漏禪緣 一切地一切事。自地有漏法味相應所緣者。 味相應禪緣自地味相應。及淨非無漏。何以
故。非無漏緣。有愛亦非愛他地。
無色則不行 於下有漏事
若根本彼善 穢污如味禪
[0858c27] 無色則不行於下有漏事者。無色正受不緣 下地有漏法。何以故。下地不寂滅故。亦緣下 地無漏。如比智分。問曰。一切有漏不緣下地
耶。答曰。不爾。若根本彼善。若根本無色淨 及無漏。彼緣自地及上地不緣下地。未來禪 若緣下地。彼於下地麁想緣厭離穢污。如味
禪者如味相應禪說。無色穢污亦如是。
色界若有餘 無量等功德
彼欲界境界 世尊之所說
[0859a07] 若色界功德。謂四無量一切處。等彼緣欲界。 何以故。除神通說無量等。彼五神通緣欲色 界。問曰。如前說熏禪中修智。彼云何熏。答曰。
若能熏諸禪 是依第四禪
三地愛盡故 淨居唯廣果
[0859a12] 若能熏諸禪是依第四禪者。得第四禪能熏 禪非餘。彼人數數入無漏四禪起無漏。數數 入有漏禪復還入無漏。還入有漏漸略乃至
住二剎那。如是方便若一無漏心若一有漏心。 是時一念有漏一念無漏。二念一有漏一無漏。 是說成就。問曰。此何處得果。答曰。淨居天
中。何以故。三地愛盡故。淨居唯廣果。若得第 四禪離三地愛。是故此得第四禪人。淨居廣 果中凡夫共修熏禪。不與凡夫共。五種者。
下中上上中上上。彼如是五種不廣天無熱 天善見天善現天及色究竟天。是故彼中得 果。問曰。如前說七種願智是云何。答曰。
無著不動法 得一切正受
彼三昧智力 能起頂四禪
[0859a26] 彼人煩惱不能逼惱心相續故一切正受力心 相續生故得三功德。謂願智無諍及無礙。彼 願智者。若欲知過去未來現在及無為。彼時
願智邊際。住第四禪正受能知。無諍名於他 相續中。煩惱諍不欲起。此人他相續中。不起 煩惱諍。無礙名如前說。問曰。願智何地攝。答 曰。
三地有願智 無諍五地中
二地法辭辯 二辯依九地
[0859b06] 三地有願智者。第四禪初禪及欲界。決定第 四禪中得。欲界唯人中能起欲界。梵世相應 心記起言說心。彼處有。是故說三地。無諍
五地中者。根本四禪及欲界。此決定於四禪 中得。人中能起非餘處。二地法辭辯者。法辯 欲界梵世。此五地根本四禪及欲界。此但名
緣言從名轉。是故起語言道。有覺觀處說辭 辯。欲界及梵世。何以故。言語緣故。二辯依 九地者。義辯樂說辯。欲界四禪中及四無色
定。未來中間禪根本初禪攝。問曰。云何得此 正受。答曰。
離欲及受生 而得於淨禪
穢污退及生 無漏唯離欲
[0859b19] 離欲及受生而得於淨禪者。淨初禪二時得。 離欲時得及上地沒生梵世。彼地過捨。如是 一切。穢污退及生者。味相應禪退上得下。或
第二禪中若欲界纏若梵世纏退。爾時得味 相應初禪生得者。如上地沒生欲界及梵世。 爾時得味相應。初禪如是一切。無漏唯離欲
者。無漏禪離欲得。謂聖人離欲界欲。彼得無 漏初禪。昔所未得故得。如是一切。問曰。此功 德何者能除煩惱。答曰。
無漏除煩惱 正受中間者
一切定中間 相應於捨根
[0859c01] 無漏除煩惱者。無漏禪無色除煩惱非世俗。 問曰。何故世俗不斷煩惱。答曰。同一係縛 故。世俗共煩惱一縛。是故自地煩惱不能斷。
如人被反縛不能自解。若彼對治及斷中生。 問曰。一切世俗不能斷煩惱耶。答曰。有世俗 能斷煩惱。問曰。何者是。答曰。正受中間者。
謂未來禪猶未得根本禪。若作方便得離下 地欲。彼初禪未來有漏無漏。餘未來一向有 漏。為根本禪無色正受。是故說世俗不斷煩
惱。問曰。此近禪何處。答曰。一切定中間相應 於捨根。一切正受中捨根相應。未得所求故 不生喜。問曰。雖說神足境界智證神通。未說
幾種變化心今當說。答曰。十四欲界初禪果。 初禪地初禪果。欲界二禪果。初禪地二禪果。 二禪地二禪果。乃至第四禪亦如是。問曰。彼 誰成就。答曰。
下地變化心 成就彼種果
隨彼識相應 彼上地成就
[0859c19] 下地變化心成就彼種果者。若人成就禪。是 人成就彼果下地變化心。如得初禪是初禪 地欲界中初禪果。成就如是一切應當知。問
曰。汝先說第二禪等無五識身。若生於上若 欲見聞。彼云何見聞。答曰。梵世識現前。問 曰。何故上地無此識。答曰。無覺觀故。問曰。
彼幾時成就。答曰。隨彼識相應。彼上地成就。 乃至彼識相應爾時成就。或眼識或耳識或 身識。隨爾時現在前爾時成就。此識滅時名 捨。何以故。係屬根故。
修多羅品第八
[0860a01] 一切智口所說最深微細義。此餘我今當說。
一切智口說 甚深微細義
我今說少分 修多羅諦聽
[0860a04] 問曰。如佛說三界。彼何者是。答曰。
欲界十居處 色界說十七
無色界有四 決定唯彼有
[0860a07] 欲界十居處者。謂地獄畜生餓鬼人六欲界 天。種類此十居處。當知說欲界。此眾生有欲 想轉。若此處具足彼一切愛欲相應。是故說
欲界。色界說十七者。梵身梵富樓。少光無量 光光曜。少淨無量淨遍淨。無蔭福生大果無 想眾生。不廣不熱善見善現色究竟。此十七
居處說色界。此居處欲想不轉。彼極大色非 男女相。是故說色界。無色界有四者。無色界 有四居處。無邊虛空處。無邊識處。無所有處。
非想非非想處。此居處中色不生。何以故。離 色欲故。又次第滅故。若無色中生色者。便無 次第滅。然有次第滅。若無者。應色中生欲過。
是故無色中不生色。是故說無色。問曰。如佛 說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此云何。答曰。決定 唯彼有。前所說界此即是有。問曰。如世尊說
七識住。彼何者是。答曰。
善趣是欲界 及色界三地
無色亦三地 當知為識住
[0860a25] 欲界善趣數。謂人天。色界前三地。無色界前 三地。此七地說識住處。問曰。何故三惡道第 四禪有頂不說識住耶。答曰。若地為見斷修
斷。若不斷生識彼說識住。三惡趣中無不斷 事。第四禪中無想眾生。及淨居天。無見斷事。 是故第四禪不攝。有頂一向有漏。若識樂住
說識住。三惡道中識不樂住。何以故。苦逼迫 故。淨居天向涅槃故識不樂住。無想眾生亦 一向無心。是故第四禪不攝。有頂行不捷利。
是故彼亦不攝。三種眾生或樂境界樂樂樂 想。彼中樂境界眾生人及欲界天。樂樂三禪 地樂想三無色。是故彼說識住。問曰。九眾生 居云何。答曰。
有頂及無想 是說眾生居
四種有漏陰 當知識住處
[0860b11] 有頂及無想是說眾生居者。前說七識住。及 無想天有頂。此說九眾生居。問曰。何故惡道 無想眾生外。第四禪不說眾生居耶。答曰。隨
何處樂住不欲去。彼處名眾生居。惡道中無 此二。廣果中雖欲樂住亦欲樂去。問曰。如佛 說四識住。彼云何。答曰。四種有漏陰。當知識
住處。有漏色受想行。是名陰說識住。取俱 識生住執著長養故名識住。是故無漏非識 住。彼壞有故。彼亦非取和合識住處。問曰。何
故識非識住處。答曰。彼因由不成。如王道王 非是道。無住分俱生識名住處。三和合名住 處。此識非如是。問曰。無有他識現前緣耶。答
曰。自和合不生故。彼亦不成就彼。亦眾生數 非眾生數。問曰。云何外識。住處事作。答曰。 和合俱生依緣住多故無過。彼亦緣住彼自
分地界非他分地界。問曰。如世尊說十二緣 起。彼有何相。答曰。
諸煩惱及業 有事次第生
當知是有支 眾生一切生
[0860c01] 無明愛取是煩惱。行及有是業。餘支是事。如 是此煩惱業事。彼彼生中次第起故說緣起 支。彼中煩惱依事。煩惱作業業作事。如是。
彼諸分建立 謂眾生受生
過去及未來 中間當知八
[0860c06] 彼諸分建立謂眾生受生者。此分差別說十 二支。問曰。此云何。答曰。過去及未來中間 當知八。於中無明者過去煩惱。行者過去
業。識者相續心及眷屬名色者已受生相續 連縛不滅。未生四種色根六入未具。是名名 色。六入者已生四種色根。未能為觸作所依。
是時名六入。觸者此諸根已能為觸作所依。 未能分別苦樂。不能分別利衰。是時名觸。受 者能分別苦樂利衰因。能知差別食分別愛
不起婬欲。是時名受。愛者於欲具中。愛求欲 不能求有分別。是時名愛。取者能取有分別。 有者此於彼境界求趣向速疾。廣生諸有趣
當來生。是時名有。生者彼死次第相續連節 縛。是時名生。老死者次後名色受等是名老 死。問曰。世尊說六界。此云何。答曰。
所謂四大種 及諸有漏識
亦色中間見 是界說生本
[0860c23] 所謂四大種及諸有漏識亦色中間見者。四大 及五識身有漏意識。若色孔眼所取虛空數。 此說六界。問曰。何故十八界中。別說六界耶。
答曰。是界說生本。彼法生本此中丈夫想。地 所成立。水和合潤漬。火熟除臭爛。風界推。空 中間孔。飲食入出。相應識力建立得名丈夫
想。是故此名界想。何以故。是生性故。如世尊 說。因六界因緣入母腹胎。修多羅句如是。 彼大亦生是故名大生。如大眾生如大生。於
此中地堅相水濕相火熱相風輕舉相。色邊 受色相名虛空界。色者是與思異事也。識者 了知相也。問曰。聖諦有何相。答曰。
果相似諸行 有漏是說苦
因相似是集 滅諦眾苦盡
[0861a08] 果相似諸行有漏是說苦者。一切有漏行從 因生。逼惱相是故說苦。因相似是集者。一切 有漏行他因相似。是故彼說苦集。如一稻種
子前後相望故。亦說果亦說因。如是有漏行 觀已生當生故。亦說苦說集。滅諦眾苦盡者。 一切有漏行究竟盡滅。是說滅諦。
若無漏諸行 是說為道諦
彼二種名故 從麁次第見
[0861a16] 若無漏諸行是說為道諦者。一切無漏行說 道諦。彼一切苦滅故說道。問曰。何故說名諦。 答彼二種名故。二種事故名諦。謂自相不虛。
及見彼生不顛倒心覺。問何故虛空非數滅 非諦攝。答曰。非因果故。此觀察苦盡故。觀察 聖諦彼非苦苦因非離苦方便。但欲盡苦故
觀察。譬如病因病藥。病差如觀察病。問曰。 聖諦有何義。答曰。聖者如實覺已。為他顯示 故名聖諦。是中逼迫相是苦。生相是集。寂靜
相是滅。出離相是道。問曰。如見因有果。何故 佛先說果後說因耶。答曰。從麁次第見。如是 但見無間等故世尊前說果。行者先得苦無
間等。後苦因。先滅後道。何以故。先知果已。 後斷因。修智生故。彼行者於苦自性無間。已 彼時為斷苦因。故決定智生是過患因故。如
是彼行者先見滅相。彼時為欲證滅。故修方 便生決定智。是故先說果。如是先見麁後見 細故。苦麁集細施設推求故。信故滅麁道細。
是故先說滅後說道。如修多羅說。比丘當為 說滅為趣滅故說道。如是等。是故先求滅後 修道。如向城道先覓道已然後得入。一切皆
信滅而不信道。是故欲易知故從麁次第說。 問曰。世尊說四沙門果。彼幾事。答曰。
聖果事有六 最勝在九地
第三在六地 二種依未來
[0861b12] 聖果事有六者。六事說沙門果。五無漏陰及 數緣滅。問曰。沙門果何義。答曰。聖道說沙 門。彼精進成就故名沙門果。問曰。世俗道亦
精進丈夫得。彼亦得沙門果。答曰。彼見聖道 果差別。問曰。此何果何地攝。答曰。最勝在 九地。阿羅漢果九地攝。未來中間四禪三無
色。第三在六地。阿那含果六地攝。除無色。二 種依未來。須陀洹斯陀含果未來攝。何以故。 未離欲故。問曰。跡有何相。答曰。
隨信行諸法 無煩惱鈍根
隨法行諸法 無煩惱速相
[0861b23] 隨信行諸法無煩惱鈍根者。隨信行人自 身無漏法軟分攝者。當知鈍信行攝故。信解 脫時解脫亦攝。當知軟根故。隨法行諸法無
煩惱速相者。隨法行自身法利根所攝故。當 知速相彼攝故。見到不時解脫法亦攝。當知。 何以故。利根故。
彼禪根本中 當知是樂通
小及難得故 當知餘說苦
[0861c02] 彼禪根本中當知是樂通者。根本四禪若軟 根法。及利根法當知樂跡。止觀等得道故及 樂行故。小及難得故當知餘說苦者。餘者無
漏地攝道名苦以少故。彼未來中間禪止道 少。無色中觀少無漏。未來禪難得。何以故。世 間從未來得故得彼故易修。禪中間禪一
地中間心心數斷除現前。謂覺斷觀現前成 就如木斷木。無色界微細難成就五陰轉斷。 四陰轉現前。彼難如是難得故說難。非聖道
苦自性非苦受相應。此中建立勝道故。入涅 槃城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