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ṃyuktābhidharmahṛdaya śāstra 雜阿毘曇心論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六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譯
智品第六
[0916c08] 已說建立賢聖人。智今當說。
若智性能了 明照一切有
有無有涅槃 彼諸相今說
[0916c11] 若者若其事。智者決定義。了者分別也。明 照者觀察也。一切有者極三有際。謂苦集諦。 有者有性也。有無有者有盡也。涅槃者諸煩
惱滅。此說滅諦。彼諸中亦示道諦相者。自 性自然性。今說者顯示自性也。問何等為智。 答。
三智佛所說 最上第一覺
謂法智比智 及世俗等智
[0916c19] 此三智攝一切智。法智者。若智境界欲界苦 集滅道無漏智也。此初受法相故說法智。比 智者。若智境界色無色界苦集滅道無漏智
也。若此行法智轉。即此行隨轉。是比智以 比類智故說比智。等智者。若智境界一切法 有漏智也。等者多受俗數。謂男女長短等。故 說等智
(等者眾事聚會義也) 。
苦集及滅道 二智從諦生
是名與四智 牟尼隨諦說
[0916c28] 此法智比智隨諦轉。世尊隨彼諦聲說。境界 苦諦說苦智。境界集滅道諦說道智。
若智觀他心 是從三中說
盡無生智二 境界在四門
[0917a03] 若智觀他心是從三中說者。三智觀他心。以 法智品為境界說法智。以比智品為境界說 比智。以有漏心心法為境界說等智。盡無生
智二者。盡智無生智是二智。謂法智比智。彼 所作究竟決定轉是盡智。不復當作。
[0917a08] 決定轉是無生智。問何諦境界。答境界在四 門。謂彼緣四諦。問若世尊說三智。云何說十。 答。
對治及方便 自性行行緣
已作因長養 是故說十智
[0917a13] 七因緣故說十智。謂對治方便自性行行緣 已作因長養。彼對治者。法智比智是無漏智。 欲界對治說法智。色無色界對治說比智法
智。雖色無色界對治。而非一切亦非全種。是 故不說。方便者。他心智亦智心法。但彼方 便欲知彼心故。自性者。等智多取俗數如前
說。行者。苦智集智。此二智行不壞緣壞。一緣 故。此二智共一緣。是故於彼緣無常行轉。是 苦智亦應說無常。智以苦極增厭故名苦智
復次不共故苦行一向有漏緣。無常行者。若 有漏三諦緣。若無漏有漏緣。空無我行者。若 有漏一切法緣。若無漏有漏緣。是故苦智苦
行應作四句。或苦智非苦行者。謂苦智行餘 行。或苦行非苦智者。謂苦智相應法。或苦 智亦苦行者。謂苦智行苦行。或非苦智亦非
苦行者。謂苦智行餘行諸相應法。如行已行 當行亦如是。如苦行無常空無我亦如是。如 苦智十二乃至道智亦如是。行緣者。謂滅智
道智。以彼智緣不壞行亦不壞。已作者。謂盡 智。所作已作故因長養者。謂無生智。因一 切無漏智故。住不動身故。已說因緣建立十 智。善等分別今當說。
九智唯說善 一智三分別
一見二非見 餘則有二種
[0917b08] 九智唯說善者。除等智餘九智說善愛果故。 一知三分別者。等智或善或不善無記。一 見者。他心智。是見分別性故。二非見者。盡
智無生智。非見非分別性故。餘則有二種者。 餘七智或見或非見。若法智比智苦集滅道 智盡智無生智所不攝者是見。攝者非見。等
智或見或非見。五見世俗正見。是見以捷疾 故。疑愛恚慢無明相應慧非見。何以故。二使 覆故。無明相應慧雖無二使。一能極覆非餘
煩惱。何以故。非觀察方便故。不隱沒無記 慧非見。不捷疾故。五識相應慧非見。非思量 性故。
學與無學六 二智說無學
非學無學一 當知一三種
[0917b22] 學與無學六者。謂法智比智苦集滅道智。或 學或無學。若學人所得是學。若無學人所得 是無學。二智說無學者。盡智無生智是無學。
離煩惱住故。非學非無學一者。謂等智是非 學非無學。有漏故。當知一三種者。謂他心智 或學或無學非學非無學。若唯以學心心法
為境界是學。若以無學心心法為境界是無 學。若唯以有漏心心法為境界。是非學非無 學。
八智性不斷 二知二種說
有漏無漏一 一則說有漏
[0917c04] 八智性不斷者。除他心智及等智。餘八智不 斷。離垢故。二智二種說者。他心智若有漏 是修道斷。若無漏是不斷等智。若忍對治是
見斷。若智對治是修斷。有漏無漏一者。他心 智或有漏或無漏。以有漏心心法為境界是 有漏。以無漏心心法為境界是無漏。一則說
有漏者。等智一向有漏。煩惱住處故。當知八 智不斷說無漏。
四智有為緣 有常緣則一
五智二境界 明智之所說
[0917c14] 四智有為緣者。謂他心智苦集道智有為緣。 以陰為境界故。有常緣則一者。謂滅智無為 緣。以涅槃為境界故。五智二境界者。謂法
智比智盡智無生智。以三諦為境界是有為 緣。以滅諦為境界是無為緣。等智亦以三諦 為境界是有為緣。以數滅及虛空為境界是 無為緣。
法智應當知 是從六地起
比智則九地 他心智在禪
[0917c23] 法智應當知是從六地起者。法智六地可得。 自性得也。謂四禪未來中間非無色。無色不 緣欲界故。比智則九地者。比智九地可得。謂
未來中間四禪三無色。他心智在禪者。謂根 本禪有他心智。是四支五支定果故。
等智應當知 在於十一地
謂彼諸餘智 品品如前說
[0918a01] 等智應當知在於十一地者。等智在十一地。 謂欲界未來中間四禪四無色。謂彼諸餘智 品品如前說者。謂苦集滅道智盡智無生智。
若法智品在六地如法智。若比智品在九地 如比智。
若說諸念處 一智當知後
三則說一智 餘四明智說
[0918a08] 若說諸念處一智當知後者。謂滅智是法念 處。無為緣故。三則說一智者。謂他心智。他 心心法緣故。是三念處。除身念處。餘四明智
說者。謂餘八智是四念處。五陰緣故。
一智欲界依 二界依有一
二智三界依 餘六一或三
[0918a14] 一智欲界依者。法智唯欲界依。以法智隨生。 或欲界四大造故。二界依有一者。他心智欲 色界依。依色故。二智三界依者。比智等智三
界依。餘六一或三者。苦智等六智。若法智品 欲界依。比智品三界依 (依者身之別名) 。
名則十六行 事或說十六
離於十六行 除闇非無漏
[0918a21] 名則十六行者。謂無常苦空非我因集有緣 滅止妙出道正迹乘。眾緣所持故無常。逼迫 故苦。我所見對治故空。我見對治故非我。
種子法故因。等起故集。相續故有。相成熟故 緣。諸陰盡故滅。三火息故止。離內惱故妙。 離外惱故出。趣向故道。巧便故正。等趣故
迹。至究竟故乘。復次非究竟故無常。重擔故 苦。內離人故空。不自在故非我。來方便故因。 出生方便故集。增長故有。與依故緣。不相續
離相續故滅。離三有為相故止。善故常故妙。 第一休息故離邪徑對治故道。不正對治故 正。登涅槃城故足。一切有對治故乘。問事
有幾行。答事或說十六。此名十六行。有說。 事有七。謂苦行名四。事亦四。顛倒對治故。集 行名四。事一。滅道亦如是。如是說者名十六
事。亦十六者善。問離十六行更有無漏慧耶。 答離於十六行餘闇非無漏。離十六行無有 無漏慧。如契經說。我生已盡。此亦是苦。等行
生盡。如言我斫木為誰斫謂斧斫此亦如是。 問此諸智各有幾行。答。
二智十六行 法智及比智
如是行或非 是說為等智
[0918b14] 二智十六行法智及比智者。如所說十六行 一切法智比智轉。如是行或非是說為等智 者。等智行十六行亦非十六行。十六行者。
謂煖等善根。是十六行及餘不定聞思慧亦 非者。如病如癰等行。是名為非。問若等智是 十六行者。何故不說名苦智乃至道智。答壞
境界故。無漏行不壞境界。別諦緣故。有漏行 壞境界。有漏無常行三諦。緣空非我行一切 法緣。
四智有四行 決定行所說
若智知他心 如是行或非
[0918b25] 四智有四行決定行所說者。苦智有四行。乃 至道智亦如是。若智知他心如是行或非者。 若無漏他心智是道四行。有漏智非自相境 界故。
盡智無生智 離空無我行
說有十四行 謂近於等故
[0918c02] 盡智無生智離空無我行說有十四行者。盡 智無生智十四行。除空無我行。問何故非空 無我行耶。答謂近於等故。盡智無生智第一
義而近等。空無我行第一義近第一。問彼諸 行為誰能行。亦為他所行耶。為何等性。答。
謂慧行能行 亦為他所行
餘有依二種 無依他所行
[0918c09] 謂慧行能行亦為他所行者。慧自性是行。能 於彼爾炎中行無常等行。彼亦為無常等行 所行餘有依二種者。除慧餘相應等法是亦
能行。有緣故。亦為他所行。他所緣故。非行非 慧性故。無依他所行者。若彼不相應法。謂色 無為心不相應行。是他所行。非慧性故。非
能行。無緣故。已說建立行。建立得今當說。
謂初無漏心 或有成就一
二或成就三 四時各增一
[0918c18] 謂初無漏心或有成就一者。謂初苦法忍相 應心。若未離欲成就一等智。若離欲成就他 心智。二或成就三者。第二苦法智相應心。若
未離欲成就三智。苦智法智等智。若離欲成 就他心智。四時各增一者。於上四時一一增 苦比智。若未離欲四智法智比智苦智等智
若離欲得他心智。集法智增集智。滅法智增 滅智。道法智增道智忍中不得智。非智性故。 集滅道比智不增智。以苦比智得名故。已說 成就智。修今當說。
若得修於智 謂在聖見道
即彼當來修 諸忍亦如是
[0919a01] 若得修於智謂在聖見道即彼當來修者。見 道諸智現在修。即彼未來修。謂苦法智現在 修。未來修苦法智非忍非餘智。如是乃至道
法智。諸忍亦如是者。苦法忍現在修。即彼 未來修。非智非餘忍。一切忍亦如是。問何故 見道唯修自分修道修自分及非自分耶。答
彼初得種性故。見道初見諦故。唯修自分非 餘。又不雜道故。捷疾故。不覺道故。
於彼三心中 得修於等智
當知最後心 或修七或六
[0919a11] 於彼三心中得修於等智者。見道三心無間 等邊修等智。謂苦集滅比智。若依禪未來超 昇離生。彼修一地見道二地等智。謂禪未來
及欲界。若依初禪超昇離生修二地見道 三地等智。乃至第四禪修六地見道七地等 智。問道比智邊何故不修等智耶。答邊非分
故。諦無間等邊修故名無間等邊。無能修一 切道及佛邊際而知一切苦集滅。復次世俗 智於彼諦曾無間等故。修見道眷屬故。無間
等邊等智是見道眷屬。道比智是修道。所以 無色界不修。以無見道故。問法智何故不修。 答諦無間不究竟故。若修者應說無間等中。
若欲界者則四陰性以不定故。若色界者五 陰性以定故 (有定則有定共色故有色陰是以有五陰) 智增故說修 等智。若苦無間等邊有四事。欲界緣欲界苦。
色界緣色無色界苦。集滅無間等邊亦如是。 是不生法依隨信行隨法行故。彼隨信行隨 法行成就而不現在前。或修七或六當知最
後心者。若離欲得道比智未來修七智。除 等智盡智無生智。若未離欲修六智。除他心 智。修非想非非想處對治道等智。非彼對治 故不修。
於彼上修道 十七無漏心
當知修於七 增益根或六
[0919b06] 於彼上修道十七無漏心當知修於七者。若 未離六種欲。從須陀洹果進九無礙道八解 脫道修七智。此道禪未來攝故。無他心智盡
智無生智。是無學故不修。餘七智必修。若世 俗智離欲。彼現在修一等智。未來修七。若無 漏者四法智。一一現在修未來七。增益根或
六者。謂信解脫求見到。彼無礙道修六智非 他心智。無礙道相違故。非等智。似見道故。 非盡智。無生智無學故。若未離欲解脫道亦
修此六若離欲修七智。是故說或昇進得不 動者。九無礙道修七智非他心智。無礙道相 違故。非等智。非第一有對治故。非無生智。未
得故。八解脫道修八智亦得他心智故。第九 解脫道修十智。是故說或。
得不還果時 及離上七地
勳修諸神通 解脫修習八
[0919b22] 得阿那含果必得根本禪故修八智。除盡智 無生智及四禪三無色。此七地離欲時九解 脫道修八智。若世俗道離欲時等智現在修
未來八。若無漏道離欲者是苦等六智一一 現在修未來八。六智者。謂苦比智集滅道比 智及滅道法智也勳修禪一解脫道學修八
智。無學修十智。神足他心智宿命通一解脫 道亦修八智。根本禪攝故。天眼天耳解脫道 無記故不修
(上三通得時及後用時悉是解脫道解脫道悉是善神足降伏眾生故餘二所見微 遠故眼耳無此故無記) 。
此諸無礙道 及滅第一有
即彼八解脫 當知修於七
[0919c05] 七地離欲無礙道。及對修禪二無礙道。學諸 通五無礙道 (七地離欲及熏修以一等智一無漏智為無礙道二念故言二五通各有一 無礙故言五)
修七智。除他心智。無礙道相違故。第 一有離欲八解脫道修七智。除等智。非對治 故。
第一有離欲 無礙道修六
上乘應當知 修習於下地
[0919c12] 第一有離欲無礙道修六者。第一有離欲九 無礙道修六智。除他心智及等智。一切方便 道有漏無漏修八智。上乘應當知修習於下
地者。若此地離欲即修此地無漏智及下地。 謂初禪離欲即修初禪功德及未來。如是乃 至第一有離欲。修一切地無漏功德。上對治 名為上乘。
無學初心中 修於一切地
無學相似修 或苦習比智
[0919c21] 無學初心中修於一切地者。無學初盡智相 應心修九地功德。問修何等種無學功德。答 謂無學相似修。若退法者修九地軟軟功德。
乃至如來地修上上功德。問無學初心何智。 答或苦集比智。或苦比智。或集比智。生緣故 作如是念。我生已盡。此非想非非想處。四陰
生緣最後盡故。已說修無漏功德。有漏今當 說。
盡智心俱修 善有漏功德
九地至一地 次第修亦減
[0920a02] 得阿羅漢果時。或修九地善有漏功德。乃至 成一地。問何故九地乃至一地也。答謂生 於欲界修九地有漏。若生第一有則修於一
地。若生欲界得阿羅漢果。
[0920a06] 得盡智所修九地善根。若生初禪修八地。除 欲界。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即修彼地善 根。問何故於此處修三界善根。答一切縛解
永蘇息故。如三等縛解。如降伏煩惱力士眾 咸稱善。如王登祚解脫灌頂一切皆獻珍奇 寶物。先雖得下地功德。以上地煩惱故智光
不明。得阿羅漢果一切功德增修照明。修義 擇品當廣說。問世尊說見智慧。為一為異耶。 答。
諸忍則非智 盡無生非見
餘一切聖慧 當知三種性
[0920a17] 諸忍則非智者。八無間等忍非智。不決定故。 自品對治疑得縛故。決定義是智義故。復次 忍者希望求。智者希望息。復次忍是見非智
性智性。盡無生非見者。盡智無生智非見。 息求故。中平故。背生死故。餘一切聖慧當知 三種性者。除忍及盡智無生智。餘慧種能求
故見決定故智。問何者是。答學八智及無 學等見。
若善有漏智 在意則是見
煩惱見是智 此及餘說慧
[0920a27] 善有漏意地智能求故見。有說。非一切意識 相應善有漏智是見性。謂從不思量識身所 起故非見 (五識次生意識此非見也)
。命終心非見。羸劣故。起 作心非見。外向故。如是好謂初說 (凡說得理者名如是說) 煩惱見是智者。若見自性。謂身見等。從思量
生故說見。亦說智決定故。此及餘說慧者。此 說若智若見及餘未說者。謂意識相應無記。 除五見諸餘意地染污及一切五識相應。當
知一切是慧。謂彼說未說者。若無記慧非見。 不捷疾故。工巧慧雖捷疾而非見。求生所障 故。染污前已說。五識相應慧非見。不分別故
不捷疾故。一往故。問一一智幾智緣。答。
法智及比智 觀察於九智
因智及果智 境界於二智
[0920b12] 法智及比智觀察於九智者。法智緣九智。除 比智。比智亦緣九智。除法智。問何故不展轉 相緣。答下上境界故。法智緣下比智緣上。是
故不展轉相緣。如二人同止。一人觀下一人 觀上地空異觀故不相見面。若言不自緣如 不自見面者不然。續觀故。因智及果智境界
於二智者。苦集智緣有漏。他心智及等智苦 集諦所攝故。
道智緣九智 解脫智無緣
餘一切境界 決定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