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kośaśāstra (Apidamo Ju She Shi Lun)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卷第九婆藪盤豆造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中分別世間品之四
[0218b14] 復次夜摩等天宮其量云何。上四天如須彌 婁山量。餘部說如此。復有餘師說。向上倍倍 廣。復有餘師說。初定地量。同一四洲世界。
第二定地量。同小千世界。第三定地量。同二 千世界。第四定地量。同三千世界。復有餘師 說。初定等三地量同一千等世界。第四定無
復量。復次何義名小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 世界。偈曰。四洲及月日。須彌婁欲界。梵處 各一千。名小千世界。釋曰。一千剡浮洲。乃
至一千北鳩婁。一千月日。一千須彌婁山。一 千四大王天。乃至一千他化自在天。一千梵 處。說此名小千世界。偈曰。千倍此小千。名
二千中世界。釋曰。更千倍小千世界。名二千 中世界。偈曰。千倍三大千。釋曰。更千倍二 千中世界。名三千大千世界。如此一切。偈
曰。共同一壞成。釋曰。如此等世界同有小大 三災。此大千世界同壞同成。此義後當廣說。 如器世界量不同。於中住眾生身量亦有差
別。不有。此中偈曰。剡浮洲人量。四肘三肘 半。釋曰。剡浮洲人從多身長三肘半。或有人 長四肘。偈曰。後後倍倍增。東西北洲人。釋
曰。東毘提訶人身長八肘。西瞿陀尼人身長 十六肘。北鳩婁人身長三十二肘。若天云何。 偈曰。身量四分增。乃至俱舍半欲界。釋曰。
四大王天身長一俱盧舍四分之一。三十三 天身長四分之二。夜摩天身長四分之三。兜 帥多天身長四分。化樂天身長五分。他化自
在天身長一俱盧舍半。偈曰色界。初半由旬 次第。釋曰。色界諸天於初處梵眾天身長半 由旬。從此次第。偈曰。半半增釋曰。於三處
半半增。梵先行天身長一由旬。大梵天身長 一由旬半。少光天身長二由旬。偈曰。向上從 少光。上身倍倍增。唯除無雲三由旬。釋曰。
無量光天身長四由旬。遍光天身長八由旬。 如此倍增由旬。乃至遍淨天身長六十四由 旬。無雲天倍增減三由旬。身長一百二十五
由旬。從此後福生等天更倍增。乃至阿迦尼 師吒天身長十六千由旬。身量向後有如此 差別。壽量亦有差別不有。偈曰。北鳩婁千
年。於二離半半。釋曰。北鳩婁人定壽千年。 於西東二洲壽量半半減。西瞿陀尼壽五百 年。東毘提訶壽二百五十年。偈曰。此不定。
釋曰。於剡浮洲壽量不定。有時極多有時極 少。多少云何。偈曰。最後十歲。釋曰。此壽漸 減。最後唯有十歲。偈曰。初叵量。釋曰。劫初
生眾生。壽命不可量。由千等數不能計量 故。說人壽已。今當說天壽。若先安立日夜。 方得計諸天壽。天日。夜云何偈曰。人中五
十年。彼天一。日夜。欲下天。釋曰。人中五十 年。於欲界最下天。謂四大王天。是一日一 夜。偈曰。以此彼壽五百年。釋曰。以此三十
日夜立為一月。以十二月立為一年。以此五 百年為彼天壽量。偈曰。向上後倍增。釋曰。 上地諸天倍增為日夜。以此日夜計彼壽量。
彼壽云何。人中一百年。是三十三天一日一 夜。以此日夜一千年。為彼天壽量。應知夜摩 天等次第如此。人中二百四百八百十六百。
為彼一日一夜。以此日夜二千四千八千十 六千。天年次第為上天壽量。從由乾陀羅。向 上無日月諸天云何安立日夜。用明光事。云
何得成。由花開花合。謂俱牟頭花。波頭摩 花等。諸鳥有鳴不鳴。睡有來去。以此等事 判日夜。用光明事者。身自然光不須外光。
說欲天壽量已。偈曰。色界無日月。由劫判 彼壽。劫數如身量。釋曰。於色界中若有諸 天。身量半由旬。壽量則半劫。若身量一由
旬。壽量則一劫。如此彼身隨由旬數。彼壽 量劫數皆隨身量。乃至阿迦尼師吒天。以 十六千大劫為壽量。偈曰。無色二十千。劫
後二二增。釋曰。於空無邊入。壽量二十千。 劫識無邊入。更增二十千劫。無所有入。更 增二十千劫。有頂更增二十千劫。此壽量
二十四十六十八十千劫。此中應知。云何 為劫。為是別劫。為是壞劫。為是成劫。為是 大劫。偈曰。從少光大劫。從此下半劫。釋曰。
從少光梵處。應知壽量約大劫。從此下半大 劫說名劫。以分別大梵等壽量。云何如此。是 時世間二十別劫成。二十別劫成已住。二十
別劫散集。是六十別劫。於大梵處說名一劫 半。分別如此。已是半劫。謂四十別劫。立為 一劫。說彼壽量。說善道壽量已。惡道壽量今
當說。偈曰。與欲界天壽。日夜次第等。於更 活等六。壽量如欲天。釋曰。如所說六欲天壽 量。於六地獄日夜。應知次第皆等。六者謂更
活黑繩聚磕叫喚大叫喚燒然。於彼由旬日 夜等。六欲天壽量。應知於彼壽量。亦等六 天壽量。云何如此所說。四天王壽量。於更活
地獄是一日一夜。以此日夜立月立年。以此 五百年為其壽量。三十三天壽量。於黑繩地 獄是一日一夜。以此日夜於中壽量足一千
年。如此於餘處次第應知。乃至他化自在天 壽量。於燒然地獄是一日一夜。以此日夜於 中壽量足十六千年。偈曰。於大燒半劫。阿毘
指別劫。釋曰。於大燒燃地獄。壽量半別劫。 於無間地獄。壽量足一別劫。於畜生壽量無 定。偈曰。畜生極別劫。釋曰。若畜生中最極
長壽。但一別劫。謂諸龍難陀優波難陀阿輸 多利等。何以故。佛世尊說。比丘有八部龍 名大龍。皆一劫住持於地輪。廣說如經。偈
曰。鬼日月五百。釋曰。人中一月。於鬼神是 一日夜。以此日夜壽量五百年。於寒地獄壽 量云何。偈曰。從婆訶百年。除麻盡為壽。頞
浮陀二十。倍倍後餘壽。釋曰。約譬喻佛世 尊說。寒地獄壽量如經言。比丘。譬如此中 二十佉梨。是摩伽陀量一。婆訶麻遍滿高出
從。此有人一。百年度除一粒麻。比丘。如此 二十佉梨。一婆訶麻。由此方便。我說速得 減盡。我未說於頞浮陀生眾生壽量得盡。比
丘。如頞浮陀壽量。更二十倍為尼 剌 浮陀壽 量。乃至比丘。二十倍波頭摩壽量。為分陀利 柯壽量。如此等壽量。為有未具足於中間死
不。一切處有。偈曰。除鳩婁中夭。釋曰。於 北鳩婁洲。一切人壽量皆定必具壽量盡方 得捨命。於餘處壽命不定。若約別人。於中
間多不得死。謂住兜帥多天。一生補處菩 薩。最後生菩薩。佛所記。佛所使。信行法行。 菩薩母。轉輪王母。正懷胎。如此等由由旬
量說。處所及身量已由年量。說壽命量已。此 二齊量未說。如此一切用名分別。此名窮量。 亦應顯說。為說此三。是故初立方便。偈曰。隣
虛字剎那。色名時最極。釋曰。若分分析色極 於隣虛。故隣虛是色極量。時量亦爾。極於剎 那。名量亦爾。極於輕字如伊短音。復次剎
那者何量。若因緣已具足。隨時法得一生。是 時名剎那。復次是法若行度一隣虛。是時名 剎那。復次若有強力丈夫一彈指頃。經六十
五剎那。阿毘達磨師說如此。於此中偈曰。七 隣虛阿羺塵鐵塵水兔羊。牛隙塵蟣虱。麥指 節應知。後後七倍增。釋曰。以隣虛為初。應
知後後皆七倍增。七隣虛為一阿羺。七阿羺 為一鐵塵。七鐵塵為一水塵。七水塵為一兔 塵。七兔塵為一羊塵。七羊塵為一牛塵。七牛
塵為一隙光中塵。七隙光中塵為一蟣。七蟣 為一虱。七虱為一麥。七麥為指一節。三節為 一指。是世間所解故。偈中不說。若橫並指。
偈曰。二十四指量一肘。四肘一弓。五百弓 俱盧舍。此名阿練若。釋曰。十二指為一 [月*桀] 手。二十四指為一肘。四肘名一尋。亦名一
弓。五百弓為一俱盧舍。亦名村亦名阿練 若。偈曰。此八一由旬。釋曰。此八俱盧舍為 一由旬。說由旬量已。年量今當說。偈曰。百二
十剎那。怛剎那。釋曰。一百二十剎那。為一 怛剎那。偈曰。六十說名一羅婆。釋曰。六十 怛剎那。說名一羅婆。偈曰。後三三十增。是
一牟休多。及一日夜月。釋曰。三十羅婆。為 一牟休多。三十牟休多。為一日夜夜。有時長 有時短有時等。三十日夜為一月。偈曰。十二
月一年。一年共減夜。釋曰。寒際有四月。熱 際有四月。雨際有四月。如此十二月。立為一 年共減夜。何以故。有六減夜入一年中。云何 如此。
寒熱雨三際 中月半已度
於餘半月中 智人知減夜
[0220a22] 說年量已。劫量今當說。偈曰。說劫有多種。 釋曰。別劫壞劫成劫大劫。此中偈曰。壞劫地 獄盡。乃至器世滅。釋曰。於諸地獄中。從無
復眾生。乃至器世界滅。是名壞劫。何以故。壞 有二種。一道壞。二界壞。復有二種壞。一眾 生壞。二器世界壞。有如此時。於此時中地
獄眾生。但死無復受生。此時是壞劫之初。是 時世間二十別劫。成已住。此住劫應知已度。 更二十別劫。世間應壞。是壞此時應知次第
復至。若是時於地獄中無一眾生為餘。由此 時量世間已壞。由地獄壞故。於此時中。若眾 生有定業。必應於地獄受報。未盡業引此眾
生。於餘世界地獄受報。畜生壞劫。鬼神壞 劫。亦應作如此說。住大海畜生先壞。共人 行畜生後壞。復有如此時。於人道中隨有一
人。自然無師法爾。所得修入初定。此人從初 定出。說如此言。善人從離生喜樂最美妙。善 友從離生喜樂微細寂靜。餘人聞此言。復各
修學此定。如此等人捨命後皆生梵處。若是 時於剡浮洲。無一眾生為餘。由此時量世間 已壞。由剡浮洲壞敗。如此東毘提訶。西瞿
陀尼。北鳩婁壞。亦應作如此說。若是時於人 道。無一人為餘。由此時量。世間已壞。由人 道壞故。北鳩婁人捨命生欲界天。於自地中
無離欲故。如此於四大王天。修習初定已生 於梵處。若是時於四大王天。無一天為餘。由 此時量。世間已壞。由四大王天壞故。如此乃
至他化自在天壞。亦應作如此說。若是時於 欲界天。無一天為餘。由此時量世間已壞。由 欲界壞故。於梵處隨一眾生法爾所得修入
第二定。從此定出說如此言。此樂最美妙。 謂定生喜樂。此樂最寂 靜 。謂定生喜樂。餘人 聞此言。復各修學此定。如此等天。捨命後
皆生遍光天處。若是時於梵處無一眾生為 餘。由此時量世。間已壞由眾生壞故是時器 世界皆空。從此時初定道所起。能感器世界
業。悉已謝滅。七日次第出。乃至燒大地及 諸須彌婁山無復餘。從此猛火風吹光焰上 燒梵處。如此光焰。應知是初定地同類。何以
故。若災非同類則不能壞。由相應發故。故說 此火能燒。何以故。是欲界火能接色界火故。 此義於餘災。如理應知亦爾。從地獄中。由眾
生死不更生。乃至器世界盡。經如此時說名 壞劫。偈曰。成劫先於風。乃至地獄有。釋曰。 從初風起。乃至於地獄有眾生。是名成劫。何
以故。世間如此已壞。唯空為餘。於長時住。 乃至後眾生業增上故諸世界器先相初 起。謂於空中有微細風。漸漸而動。是時世
間二十別劫壞已住。此壞劫應知已度。更二 十別劫。世間應成。此成是時應知。次第復 至。從是時諸風漸漸增大。乃至成就如前所
說風輪。如前所說次第事。一切皆成。謂水輪 及大地金輪地輪。乃至諸洲。須彌婁山等。 初成大梵天宮殿。次第乃至成夜摩天宮殿。
從此後風輪起。由此時量應知世間已成。由 器世界成故。是時隨有眾生。應作大梵王。從 遍光天墮於大梵宮殿受生。餘諸眾生從彼
次第墮。有生梵先行處。有生梵眾處。有生他 化自在處。如此次第。乃至於北鳩婁。西瞿陀 尼。東毘提訶。剡浮洲。鬼神道。畜生道。地獄
道處受生。此是法爾。謂後世間壞。先世間 成。是時若一眾生。於地獄處受生。由此時 量。世間二十別劫已成。此成劫應知已度。更
二十別劫。世間應住。此住是時應知次第復 至。偈曰。別劫從無量。乃至成十歲。釋曰。從 世間初成。十九別劫。於無量壽時中已度。此
無量壽眾生。壽命漸減乃至十歲。世間已成 及住。是住初別劫。偈曰。初下一別劫。次上 下十八。釋曰。從此初住。後有十八上十八
下。為十八別劫。云何如此。從此十歲眾生 壽命。若轉增上乃至八萬歲。復轉減下乃至 十歲。是第二別劫。如此乃至十八。偈曰。後
上一別劫。釋曰。最後一上別劫。即住劫第二 十別劫。如此若下從八萬乃至十歲。若爾增 上至幾量為究竟。偈曰。乃至壽八萬。釋曰。
過此無復上。於十八劫中。如一上一下時量。 初住下劫時量亦爾。最後上劫時量亦爾。是 故一切時量平等。偈曰。世間如此成。住經二
十劫。釋曰。由此別劫道理。世間二十別劫 成已住。如成住時量。於如此等時。偈曰。劫 成及破壞。壞住皆平等。釋曰。二十別劫世
間成。二十別劫世間壞。二十別劫壞已空住。 雖於此三時無上下量劫。然此劫量皆平等。 若算數平等故。此中由一別劫。器世界成。由
十九別劫。此處成所住。由一別劫。器世界 被離。由十九別劫。器世界空無眾生。如此別 劫。有四種二十合成八十。偈曰。八十名大
劫。釋曰。若大劫其量如此。此劫以何法為 自性。五陰為自性。於經中說。由劫三阿僧 祇。諸佛得無上菩提果。此三阿僧祇。於四劫
中為是何劫。此中所說是大劫。以此偈曰。大 劫三僧祇。釋曰。由三劫阿僧祇。所求佛果 方成。阿僧祇既無數邊。三數云何成。不應如
此知。若爾云何。雖然有六十數處名一阿僧 祇。於餘經中說如此。何者為六十。有第一數 無第二數。是處名第一。十此第一。名第二
處。十第二處名百。十百名千。十千名萬。十 萬名洛沙。十洛沙名阿底洛沙。十阿底洛沙 名俱胝。十俱胝名末持訶。十末持訶名阿
由多。十阿由多名摩訶由多。十摩訶由多名 那由多。十那由多名摩訶那由多。十摩訶那 由多名波由多。十波由多名摩訶波由多。十
摩訶波由多名欝僧伽。十欝僧伽名摩剡僧 伽。十摩剡僧伽名婆訶那。十婆訶那名摩訶 婆訶那。十摩訶婆訶那名知知婆。十知知婆
名摩訶知知婆。十摩訶知知婆名醯兜。十醯 兜名摩訶醯兜。十摩訶醯兜名柯羅婆。十柯 羅婆名摩訶柯羅婆。十摩訶柯羅婆名因陀。
十因陀名摩頭陀。十摩頭陀名婆末多。十 婆末多名摩訶婆末多。十摩訶婆末多名 伽知。十伽知名摩訶伽知。十摩訶伽知名絍
婆。十絍婆名摩訶絍婆。十摩訶絍婆名物陀。 十物陀名摩訶物陀。十摩訶物陀名婆羅。十 婆羅名摩訶婆羅。十摩訶婆羅名社那。十社
那名摩訶社那。十摩訶社那名毘休多。十毘 休多名摩訶毘休多。十摩訶毘休多名婆洛 沙。十婆洛沙名摩訶婆洛沙。十摩訶婆洛沙 名阿僧祇。間中有八處忘失。
[0221b24] 如此大劫。次第數至第六十處。說名一阿僧 祇。度一更如此數名第二。第三亦爾。故說三 阿僧祇。非一切方便所不能數。故名阿僧祇。
眾生先已發願云何復須此最長時修行。方 得無上菩提。如此事云何不應有。何以故。由 大福德智慧資糧行。由六波羅蜜百萬難行
道。於大劫三阿僧祇中。無上正覺果諸菩薩 方得。若由別方便。有解脫理何用久修此大 難行道。為他故須如此大功用。云何我等從
大苦流。有能為拔濟他。由此意故久劫修 行。由他利益。於己有何自利。是己自利。謂 他利益。是己所樂故。君此事今何人能信。
此事實難可信。若人荷負自身為重。於他無 慈悲。若具智慧慈悲人。此事易信。譬如於世 間有諸餘人。恒習惡過失。於中雖無自利益。
欣樂他損惱事。眾所共見。如此復有餘人。恒 習大悲。於中無自利益。欣樂行利益他事。是 故此事可比。復次譬如世間凡夫。由長時數
習故。於諸行法實非自我。不能了別諸行體 相。於諸行中生起我愛。因此我愛恒荷負眾 苦如此。復有餘人。於長時由數習智慧。於自
相續棄捨自愛。於他增長自愛。因此愛故。為 他荷負眾苦。是故應知。此義不異。復次有別 性。如此種類起。由他苦故苦。由他樂故樂。
不由自身故。彼不見他利益事異自利益。此 中說偈。
下人求自樂 作種種方便
中人求滅苦 非樂苦依故
上人由自苦 樂他得安樂
及他苦永滅 他苦自苦故
[0221c25] 為於劫上時諸佛出世。為於劫下時諸佛出 世。偈曰。成佛於劫下。減八萬至百。釋曰。世 間人壽八萬歲時。壽減正發。乃至人壽百
歲。於此中間諸佛世尊出現於世。云何不於 劫上時出。於此時中眾生難教厭離故。云何 不於百下時出。於此時中五濁熾盛。何者為
五濁。一命濁。二劫濁。三惑濁。四見濁。五眾 生濁。下劫將末命等五最麁最下。已成滓故。 說名為濁。由前二濁。次第損減壽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