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kośaśāstra (Apidamo Ju She Shi Lun)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
Scroll 1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卷第十三婆藪盤豆造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中分別業品之四
[0244b29] 由分別安立業道。此中是義應說。幾種業道 故意。與彼相應俱起。偈曰。故意俱乃至。與八 惡業道。釋曰。有時故意。與一惡業道俱起。離
餘業道。若貪欲等起現前。若人無染污心。由 先教他作有色業道。隨一成就時。與二俱起 者。若人起瞋恚心殺生時。或貪欲所染心行。
盜及邪婬時。或說非應語。與三俱起者。若人 起瞋恚心。於他眾生俱時殺盜。若爾是時偷 盜不由貪欲成就。若人心不異成就業道時。
應知前決義。若人貪欲等所染。由教他有色 二業道成就時。如此等與三與四俱起者。若 人有欲破他和合意。說妄語惡語。此中意業
道隨一。口業道有三。有時貪欲等所染。由教 他別三成就時。餘五六七應知。合如此義。與 八俱起者。於六教他。自行邪婬。若彼共一時
俱成。由惡業道義極於此偈曰。若善乃至十。 釋曰。若論故意與善業道相應不相應。乃至 得與十業道相應。已作如此通說。為簡擇此
故。更作別說。偈曰。不共一八五。釋曰。故意 無與一八五業道相應義。此中與二相應者。 於善五識起時。入無色定時。盡智無生智起
時。與三相應者。與正見相應意識起時。與四 相應者。惡心無記心起時。正受優婆塞護及 沙彌護。與六相應者。善五識起時。受前二護。
與七相應者。善意識起時。受前二護。或惡心 或無記心起時。受比丘護。與九相應者。善五 識起時。受比丘護。若意識與盡智無生智相
應。是盡智無生智相應心。與定相應。與十相 應者。異此於餘處善意識起時。受比丘護。一 切定護無流護相應故意。離盡智無生智。若
與非護所攝。亦得與一相應。若人異心受一 遠離分。亦得與五八相應。若人善意識起時。 一時受二遠離分。或受五遠離分。復於何道
幾業道。或惡或善。由現前及至得俱起。偈曰。 非應語惡語。瞋於地獄二。釋曰。是三種業道。 於地獄由二種義有。一由現前有。二由至得
有。由悲泣有非應語。由互相罵有惡語。由相 續惱互相憎故有瞋恚。偈曰。由至得貪欲。 邪見。釋曰。若由至得有貪愛邪見。不由現前
有。無可愛塵故。證知業果故。由業盡死故無 殺生。不攝財及婦故無偷盜邪婬。無用故無 妄語。恒自無和合故無破語。偈曰。北洲三。釋
曰。由至得言流。貪欲瞋恚邪見。不由現前有。 無我所無攝故。相續軟滑故。瞋恚類境無故。 無惡意故。偈曰。第七彼自有。釋曰。非應語於
彼現前有。何以故。彼人有時起染污心歌。無 惡意故。無殺生等。壽命定故。不攝財及婦故。 無用故。彼人云何作非梵行。彼人若欲共此
女人和合戲。即執彼手俱往樹下。此女若堪 行。樹即密覆。便與交通。若不堪行樹則不覆。 即相背去。偈曰。於餘欲十惡。釋曰。自有言
流。除地獄及北洲。於餘處十種惡業道。由現 前亦有。於畜生鬼神天道中。有非不護業道。 於人道中。不護所攝業道亦有。若天不能殺
餘天。能殺餘道眾生。諸天若斬首斬腰。即便 捨命。說惡業道已。偈曰。後三一切有。現前 至得故。釋曰。於五道及三界。一切處無貪無
瞋正見。由現前及至得皆有。偈曰。無色無想 天。由至得七。釋曰。身口七善業道。於無色界 及無想天中。但由至得有。聖人已生無色界。
與過去未來無流護至得相應故。無想天與 定護至得相應。隨所依止地。聖人所生及所 捨無流護。若生無色界。與此過去護相應。與
依五地未來護亦相應。偈曰。餘。由現前亦有。 除地獄北洲。釋曰。餘者謂別界別道。於餘界 餘道中。是七種善業道。由現前亦有。除地獄
及北洲。是餘者謂畜生鬼神。於中唯有非 護。於色界但護所攝。於餘處具有二種。復次 是十種惡業道。及善業道。偈曰。一切皆能與。
增上流報果。釋曰。今且論惡。由一切十惡所 事修習數起故。生於地獄。是名果報果。若受 地獄報竟。得如此類。謂人道等聚同分。由斷
命故。壽命短促。由偷盜故。有財物障難。由 邪婬故多怨憎。於妻妾有障礙。由妄語故。多 被誹謗。由破語故。親友不和穆。由惡語故。恒
聞不可愛聲。由非應語故。有理實言人不信 受。由貪欲故多重貪欲。由瞋恚故多重瞋恚。 由邪見故。闇鈍多癡。此見多無明故。是名十
惡等流果。於人道中壽命若短促。亦是善業 果。此云何是殺生等流果。不說人壽命是等 流果。何者由惡業令壽命減少。殺生是人道
壽命障礙因。此義應知。增上果者。由殺生所 事修習數起。一切外資生具無復勢味。由偷 盜故。多霹靂多塵。由邪婬故多塵垢。由妄語
故多臭穢。由破語故。外器有高深。由惡語故 其地惡味。高燥相違不宜一切。由非應語故。 時節不調適。四大變異不平等。由貪欲故。一
切所種菓實少弱。由瞋恚故。一切所生皆悉 薟苦。由邪見故。一切資生或少果或無果。是 名十惡增上果。為由此業今生壽命短促。為
由別業。有餘師說即是此業。何以故。昔時此 業果報果已。成今時是其等流果。有餘師說。 昔時由前分。今時由根本。由執共伴類故是
所說。殺生等等流果者。非等流種類。由相似 差別故說如此。復次云何十業道。有三種果 生。若人作殺生事。生被殺者苦故。斷彼命故。
除彼勢味故。是故彼偈曰。由困苦除命。滅勢 味果三。釋曰。由困苦他故。有果報果故。於地 獄受害困苦。由行殺故。故有等流果。今生
可愛壽命短促。由減他勢味故。有增上果。 外草藥等勢味或無或弱。所餘業道三果。應 知亦爾。善業道三果。應知亦如此。佛世尊所
說。有邪語邪業邪命。有何邪命。異於此二。無 異此二。偈曰。貪生身口業。別立為邪命。釋 曰。若於眾生從瞋癡生身口二業。名邪語邪
業。異此二別立為邪命。偈曰。難治。釋曰。貪 欲法通引眾生。是故從彼所生業。中心難可 禁護。是故正命不易可治。於中為生他慇重
心故。今此二立為第三。此中說偈。
在家見難治 恒執種種見
比丘命難治 資生屬他故
[0245c24] 偈曰。資貪生。若執。釋曰。若有人執命資糧。 貪欲所生身口二業。名邪命非餘。何以故。為 自身遊戲於舞歌等。不立為命資糧。偈曰。非
經故。釋曰。是義不然。何以故。由經言。於戒 聚經中。看象鬪等事。佛世尊安立於邪命中。 何以故。由邪受用塵故。此義已竟。先於前所
說五種果。於中何業由幾果有果。偈曰。於滅 道有垢。業有果由五。釋曰。為得滅故修此道。 復由此道故惑滅故。說名滅道。謂次第道。此
道若有流。於中所有業。有五種果為果。何以 故。此業於自地中所得可愛果。是名果報果。 後時或等或勝相似法。是等流果。相離果者。
謂擇滅心離諸結。功力果者。是道所引生諸 法。謂解脫道及俱起諸法。未來應得餘法。及 此擇滅。增上果者。離自性所餘有為法。除前
生。偈曰。於無垢由四。釋曰。於無流滅道中 業。由四果有果。除果報果。偈曰。有流餘善 惡。釋曰。若善有流業。異於滅道及惡業。此二
由四果有果。除相離果。偈曰。所餘無流業。由 三無記爾。釋曰。所有無流業。若異滅道及無 記業。由三果有果。除果報果及相離果。偈曰。
四二及餘三。善業善等果。釋曰。此義應知次 第。後當說之。有時善業以善法為果則有四 果。除果報果。若以惡法為果則有二果。謂功
力果增上果。若以無記法為果則有三果。除 等流果及相離果。偈曰。若惡善等二。三四如 次第。釋曰。此義應知次第。若惡業以善法為
果則有二果。謂功力果增上果。若以惡法為 果則有三果。除果報果及相離果。若以無記 法為果則有四果。除相離果等流果。云何。謂
無記身見邊見。是見苦諦所滅。不善遍行惑 等流果。偈曰。無記有二三。三復於善等。釋曰 若無記業以善法為果則有二果。謂功力果
及增上果。若以惡法為果則有三果。除果報 果及相離果。云何如此。見苦諦所滅不善 惑。是無記二見等流果。若以無記法為果則
有三果。偈曰。過去一切四。釋曰。一切謂三世 法。此法若為過去業果。各有四果除相離果。 偈曰。中業來果爾。釋曰。若現世業。以未來
法為。果則有四果。如前。偈曰中。果二。釋曰 若現世法為現世業果。但有二果。謂功力果 及增上果。偈曰。來業。未來果有三。釋曰。若
未來業以未來法為果則有三果。除等流果 及相離果。偈曰。同地法有四。釋曰。除相離 果。所餘皆有。偈曰。三二若異地。釋曰。異地
業若無流則有三果。除果報果及相離果。由 不墮界故。若有流則有二果。謂功力果及增 上果。偈曰。有學三學等。釋曰。若有學業以有
學法為果則有三果。除果報果及相離果。若 以無學法為果亦爾。若以非學非非學法為 果則有三果。除果報果及等流果。偈曰。無學
業學等。諸法但一果。或三果及二。釋曰。若無 學業以有學法為果則有一果。謂增上果。若 以無學法為果則有三果。除果報果及相離
果。若以非學非非學法為果則有二果。謂功 力果及增上果。偈曰。異此二學等。二二及五 果。釋曰。異學無學業。謂非學非無學業。若以
有學法為果則有二果。謂功力果及增上果。 以無學法為果亦爾。若以非學非無學法為果 則有五果。偈曰。三四果及一。見滅業彼等。釋
曰。若見諦所滅業。以見諦所滅法為果則有 三果。除果報果及相離果。若以修道所滅法 為果則有四果。除相離果。若以非所減法為
果則有一果。謂增上果。偈曰。二果四及三。修 道所滅業。釋曰。若修道所滅業。以見諦所滅 法為果則有二果。謂功力果及增上果。若以
修道所滅法為果則有四果。除相離果。若以 非所滅法為果則有三果。除果報果及等流 果。偈曰。非滅業彼一。二四果次第。釋曰。非
所滅業。若以見諦所滅法為果則有一果。謂 增上果。若以修道所滅法為果則有二果。謂 功力果及增上果。若以非所滅法為果則有
四果。除果報果。更說次第言者。應知於前中 後。為顯因果重說諸義。由分別業相應義故。 此業體相亦應問。於阿毘達磨藏中。說有三
業。謂非理作。如理作。非理非非理作。此業其 相云何。偈曰。非理作有染。餘說非方次。釋 曰。若業有染污。說名非理作。從不正思生故。
餘師說如此。或有師說。失方便次第名非理 作。若人應如此行。應如此住。應如此噉食。應 如此著衣。如此等事若作不如。此名非理作。
此業由非應理所造故。悉名非理作。一切善 業名如理作。及不失方便次第。亦名如理作。 異此二名非理非非理作業。為一業引一生。
為一業引多生。復次為多業引一生。為一業 引一生。若約此悉檀應說如此。偈曰。一業引 一生。釋曰。但一生唯一業能引。不能引多
生。生者是聚同分名。若得彼說名生。若爾大 德阿尼婁馱。云何說言。我今由昔時所施一 食果報故。七反生三十三天。七反作轉輪王
已。乃至今猶於大富釋迦家生。由此業果報 得大富果。及得憶持宿住事。更生別業。欲顯 功能故說此言。譬如有人由一金錢作功力
得千金錢。方說此言。我今由一金錢故得大 富。復說此人。以此時施食為依止。諸故意相 續最長大起。於中有諸故意。能引攝果報。不
得多業感一生。勿分分所引聚同分。成此聚 同分。由一業所引許餘業。偈曰。多業能圓滿。 釋曰。譬如畫師由一色畫人形貌。以多色圓
滿。何以故。於世間中有眾生。同人聚同分。有 具足根身及。身分色形貌量力端正等相圓 滿故。於人聚中最分明可愛。有餘人於中不
具分。不但唯業能引生。何為所餘有果報 法。若一切種。偈曰。二定非能引。無心及至 得。釋曰。二無心定亦有果報。不能引聚同分。
與業不俱起故。至得亦爾。與業不同果故。佛 世尊說。障有三種。謂業障煩惱障果報障此 三障體性云何。偈曰。無間等重業。染住惑惡
道。北洲無想天。說此名三障。釋曰。有五無間 業等。是名業障謂殺母殺父。殺阿羅漢。破僧 和合。於如來身有害意出血。是名業障。染住
惑名煩惱障。惑有二種。一染住。謂恒行。二強 利。謂重品。此中染住惑名煩惱障。譬如黃門 等。惑強利惑非障。何以故。若惑由重品故
強利此惑有時起不恒故。有時可滅。非輕品 惑恒起。何以故。若惑恒起為滅。此不得人功 時。此惑依輕品成中品。依中品成上品故。此
惑是正障。三種惡道名果報障。善道一分亦 爾。謂北洲人及無想天。此三障障何法。能障 聖道及障聖道加行善根。復有餘業於惡道
等報定。謂於卵生濕生。生女人身。生第八有 中定。亦應說為業障。若業由五種因可了可 說。立此業為障。何者為五。一由依。二由果。三
由道。四由生。五由人。故但說五。於中惑障最 麁。業障次麁。何以故。由此二於第二生。是人 不可治。毘婆沙師說。後後能乘故。故次第說。
無間者何義。於生果報中。無別業及別生果 能遮礙。復次作此業人。若捨壽命無間生地 獄果無法能礙。是人由與此法相應。於生地
獄中無間故。說為無間。譬如沙門。復次此三 種障。應知於何道中有。若決定者。偈曰。於三 洲無間。釋曰。於北洲及餘道皆無。何況餘界。
於人道中男女二人能作此業。偈曰。黃門等 不許。釋曰。何因是彼無。護因即是此因。復有 別因。偈曰。少恩少慚羞。釋曰。次第父母於
某。某於父母。父母於某恩少。由不具身分為 增上故。愛念少故。某於父母不起重品慚羞。 由破此慚羞。為無間罪所觸。由此因故。畜生
鬼神道中。不許有無間業。大德說。若智慧明 了。有五無間。譬如聰慧馬故。若人殺非人父 母。無無間業。說業障已。偈曰。餘障於五道。釋
曰。何者為餘。謂惑障果報障。果報障者。於人 道中北洲人。於天道中無想天。此無間業體 性云何。四身業為體。一口業為體。三殺生為
性。一妄語為性。一殺生前分為性。諸佛如來 不可殺害為法。於因立果名故。說僧和合破 為無間業。僧由此因破故因得破名。此破其
義云何。偈曰。僧破非和合。性非相應法。無染 無記法。釋曰。和合者。謂與心不相應行無覆 無記。僧破亦爾。此云何成無間業。能破人與
此不相應何為偈曰。眾與此相應。釋曰。何 以故。是破屬所破不屬能破。若爾能破。與何 法相應。偈曰。依此妄語罪。能破與相應。釋
曰。能破人與破僧和合罪相應。此罪謂妄語。 復次此妄語。與僧和合破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