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nyāyānusāraśāstra (Apidamo Shun Zheng Lilun)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九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差別品第二之一
[0377a29] 如是因界已列諸根今於此中應更思擇。世 尊何故別說根名。在內界全及法一分。依增 上義。別說為根。彼彼事中得增上故。此增上
義。界義顯成。界謂伊地。或謂忍地。最勝自 在。是伊地義。照灼明了。是忍地義。唯此熾盛 光顯名根。此意總示二十二根。於諸聚中。作
用增上。諸法相望。各各別有增上用故。應並 名根。此極增上。別說義成。如師子王及村邑 長轉輪王等。於獸村邑四大洲等。極增上故。
此極增上。誰望於誰。頌曰。
傳說五於四 四根於二種
五八染淨中 各別為增上
[0377b12] 論曰。非一切根總於一事為極增上。眼等五 根各於四事有增上用。一莊嚴身。二導養身。 三生識等。四不共事。莊嚴身者。謂五根中。隨
闕一根。身醜陋故。導養身者。謂因見聞。避險 難故。及於段食。能受用故。香味觸三。皆成段 食。如有頌言。
譬如明眼人 能避現險難
世有聰明者 能離當苦惡
多聞能知法 多聞能離罪
多聞捨無義 多聞得涅槃
身由食住 命託食存 食已令心
適悅安泰
[0377b24] 生識等者。謂發五識及相應法。隨所依根。有 明昧故。不共事者。謂取自境。見聞嗅甞覺別 境故。有說。眼耳於能守護生身法身。如其次
第有增上用。前二伽他。即為此證。有說眼耳 俱能守護生法二身。親近善士。聽聞正法。眼 耳各為一增上故。女男命意。各於二事有增
上用。且女男根二增上者。一有情異。二分別 異。有情異者。劫初有情。形類皆等。二根生 已。便有女男形類差別。分別異者。進止言音
乳房髻等。安布差別。有說勇怯有差別故。名 有情異。衣服莊嚴有差別故。名分別異。有說。 此於染淨二品。有增上力。故言於二受不律
儀。起無間業。斷善根故。名於染品。有增上 力。能受律儀。入道得果。及離欲故。名於淨 品有增上力。扇搋等身。無如是事。命根於二
有增上者。謂由此故。施設諸根及根差別。由 此有彼有此無彼無故。或於眾同分能續及 能持。於無色界。要有命根。方有所生處決定
故。彼起自地善染污心。或起餘心。非命終故。 意根於二有增上者。謂能續後有。及自在隨 行。能續後有者。如世尊告阿難陀言。識若不
入母胎中者。精血得成羯剌藍不。不也世尊。 乃至廣說。自在隨行者。如契經言。
心能導世間 心能遍攝受
如是心一法 皆自在隨行
[0377c20] 有說。意根於染淨品有增上力。故言於二。如 契經言。心雜染故。有情雜染。心清淨故。有情 清淨。樂等五受。信等八根。於染淨中有增上
力。謂樂等五。於染增上。貪等隨眠所依事故。 有說。此於染淨二品。俱有增上。說為耽嗜出 離依故。樂故心定苦為信依等。契經中說故。
信等八根。於淨增上。如契經說我聖弟子。具 信牆塹。具勤勢力。具念防衛。心定解脫。慧為 刀劍。乃至廣說。此中即攝後三根故。彼於淨
品。定有增上。初傳說言。顯樂後說。謂或有 說。能導養身。非眼等用。是識增上。要由諸識 了違順境。方能避險難。及受段食故。即彼復
謂能見色等。不共功能。亦非異識。故不共事。 於眼等根。不可立為別增上用。故非由此眼 等成根。若爾云何。頌曰。
了自境增上 總立於六根
從身立二根 女男性增上
於同住雜染 清淨增上故
應知命五受 信等立為根
未當知已知 具知根亦爾
於得後後道 涅槃等增上
[0378a12] 論曰。了自境者。謂六識身。眼等五根。於能了 別各別境識。有增上用。第六意根。於能了別 一切境識。有增上用。故眼等六。各立為根。然
無境界亦成根失。以眼等根與能了別一切 境識為通因故。識但隨根有明昧故。此說非 理。彼同分根。應非根故。豈不斯過汝亦有耶。
我無此失。說於嚴身有增上故。又非一切與 能了別一切色識為通因性。以諸眼根剎那滅 故了諸色識。不俱生故。若言眼類無差別者。
色亦應同。類無異故。若謂青黃種類別者。眼 亦應爾。有異熟生及所長養類不同故。識但 隨根有明昧者。此亦非因。識體生已。方可得
有隨根明昧。未生令生增上力等。隨闕一種 則不生故。或識隨根有明昧故。導養身義。應 許在根。眼用若增。隨發勝識。能避險難。導養
於身。眼用若微。隨發劣識。不了險難。令身顛 墜。故導養身。在根非識。又於此中有何少異。 前門已顯。眼等諸根。發眼等識及相應法。今
此門中略彼一分。非已所見。何足生欣。既無 別義不應重說。又汝所言。見色等用。非異識 者。此亦不然。識能見等。前已遮故。謂依眼
識。非能見體。與耳等識。類無別故。如是等 難。廣說如前。又說從身立二根者。女男性中。 有增上故。謂女性中。女根增上。於男性中。
男根增上。女男性者。謂女及男。二身形類音 聲作業志樂各異。女男根體。不離身根。身一 分中。立此名故。此處少異餘處身根。謂是欲
界身根一分。唯能為依。發貪俱起不善身識。 故從身根。別立為二。劫初等位。雖有身根。而 無女男身形等異。故應從彼別立二根。此亦
未越前門中義。前說二根於有情異及分別 異。有增上故。又說命根五受信等。於同分住 及染淨中。如其次第。有增上用。立為根者。此
與前門。亦無別故。不應重述。又說無漏三根 亦爾。於得後後道涅槃等。有增上用。謂第一 根。於得第二有增上用。此第二根。於得第三
有增上用。此第三根。於得涅槃有增上用。非 離此根能證彼故。亦不異前。無勞重說。即是 於淨。有增上故。又經主釋。亦爾言者。類顯一
一各能為根。亦不應理。不應疑故。由得後後 道涅槃等。增上言故。別義已成。不應於中復 生疑故。若言性類無差別故。應生疑者。理亦
不然。見修無學。三地各異。互無相攝。不可生 疑。設有生疑。得後後等。已簡別故。何煩類顯。 雖同九根性無差別。而增上力有差別故。何
容疑彼。應是一根非女男根。見此疑故。今釋 彼言。更有別義。謂顯離九無別三根。如從身 根別立男女。離身根體。無別二根。三根亦爾。
雖從九根別義建立。而非離九別有三根。此 釋應理。經主又釋。等言為顯復有異門。云何 異門。謂見所斷。及修所斷煩惱滅中。如其次
第。未知當知。及已知根。有增上用。此亦不然。 唯無間道名增上者。見修道中。加行解脫勝 進道攝。應不名根。若通四道皆增上者。順決
擇分。道類智等。於見所斷煩惱滅中。有增上 故。應初根攝。已知根性。應攝第三。過失眾多。 非為善釋。今以別義。釋彼等言。謂無漏慧。於
諸諦理。先未現觀。今得現觀。有增上力。立第 一根。若無漏慧。已得現觀。於餘煩惱漸永斷 中。加行希望猶未滿足。有增上力。立第二根。
若無漏慧。已離煩惱。於諸無漏現法樂住。有 增上力。立第三根。慧為上首。具三現觀。故且 說慧。餘八助成。理實所立根。亦通具二者。
豈不此中忍於諦理已得現觀。七智於中重 現觀故。非初根攝。又隔忍故。非第二攝。此 解脫道。應不名根。已知根中。亦有諦理。先
未現觀。今現觀故。則所立根。應成雜亂。此 皆無失。見智現觀。有差別故。如世間慧。於 諸聖諦。已得現觀。仍說無漏。先未現觀。今
得現觀。又如苦集體雖一物。而行相別。現觀 有別。若於諦理。未審決者。唯見現觀。若已 審決。方得名為智見現觀。故彼七智。亦得名
為先未現觀今得現觀。然道類智。無同此失。 雖一剎那同於七智。而後相續皆有異故。如 後多念。名已知根。非見道位。七智剎那。有於
諦理重現觀者。故此與彼。不應同例。然盡智 等。如初剎那。相續亦爾。皆能任持。金剛喻 定所害煩惱。諸離繫得。令相續故。經主不應
同此無失。又道類智。於所觀境。雖一剎那。 未得現觀。而於無量剎那道境。已得現觀。故 少從多。於一切境。皆名現觀。成已知根。非
度大海或妙高山餘芥子量未能度故。可名 於彼未得度者。此亦應然。西方諸師。說道 類智。亦是未知當知根攝。若對彼釋。此過全
無。故我所言。無前二失。若增上故。立為根 者。於愛見品諸煩惱中。受想二法。有增上用。 想應如受亦立為根。又諸煩惱。於能損壞善
品等中。有增上用。應成根體。又最勝故。建立 諸根。一切法中。涅槃最勝。何緣不立涅槃為 根。又迦比羅。語具手足。及大便處。亦立為
根。於語執行及能棄捨。有增上故。如是等事。 不應立根。由所許根有如是相。頌曰。
心所依此別 此住此雜染
此資糧此淨 由此量立根
[0379a19] 論曰。心所依者。眼等六根。此內六處。是有情 本。此相差別。由女男根。復由命根此一期 住。此成雜染。由五受根。此淨資糧。由信等
五。此成清淨。由後三根。由此立根。事皆究 竟。不應更立想等為根。諸煩惱中。愛過最重。 故唯立受與彼為根。愛過重者。以契經說。愛
與六處為生因故。如契經說。由愛為因。六處 生起。又想非見煩惱生因。餘因發生顛倒見 已。妄分別想。持令相續。離正對治。不可斷
壞。故說此想與彼為因。受為愛因。俱通二種。 受為過重。煩惱因故通二因故。獨立為根。有 餘師言。想為餘法所映奪故。不立為根。謂諸
善想。正慧映奪。諸染污想。顛倒映奪。非增上 故。不立為根。又諸煩惱。亦非增上。受於其中 成增上故。唯受於彼可立為根。或損善品。壞
樂果事。下劣鄙穢。如何立根。根是世間增上 法故。又於諸法。涅槃雖勝。滅諸根故。不立 為根。如破諸瓶破非瓶體。又語具等。亦不名
根。不定雜亂。大過失故。不定失者。何等語具。 立為語根。能發言音。名為語具。此即是舌。若 爾則應尋伺等法及能引起語業諸風亦立為
根。能發語故。謂尋伺等。依脣齒腭咽喉等緣 發起言音。非但依舌。無異因故。又尋伺等。於 發言音。是勝因故。又諸手腋。管絃息等。皆能
為因。發言音故。不應唯立舌為語根。若謂了 色亦由言故。不應獨立眼為根者。理必不然。 諸生盲人。雖聞說色。不了青等差別相故。手
於執取不應名根。口等亦能執取物故。足於 行動不應名根。蛇魚等類。不由於足有行動 故。出大便處。於能棄捨不應名根。口等亦能
有棄捨故。雜亂失者。彼所立根應成雜亂。口 能執取及棄捨故。手足俱有執行用故。有如 是等雜亂過失。太過失者。彼所立根。應無限
量。若舌根異語根異者。應許鼻根與息根異。 如舌能語鼻通息故。若此於彼少有作用。即 立為根。是則咽喉齒脣肚等。於諸吞嚼攝持
等事。有增上故。應立為根。或一切因。於生自 果。皆增上故。應並立根。故迦比羅。如童子 戲。不應許彼語具等根。非定無雜極增上
故。復有餘師。別說根相。頌曰。
或流轉所依 及生住受用
建立前十四 還滅後亦然
[0379c03] 論曰。或言顯此是餘師執。彼約生死流轉還 滅。最勝所依。生住受用。有增上故。建立諸 根。生死相續。是流轉義。流轉所依。謂六內
處。眼等定是彼自性故。生由男女。二根為緣。 彼得生故。住由命根。是彼相續不斷因故。受 用由受。五受為緣。損益轉故。於流轉中。約此
四種勝作用故。立十四根。還滅位中。亦約此 四勝作用故。立餘八根。生死止息。是還滅義。 即是六處。畢竟斷滅。此得所依。謂信等五。以
是一切善根生長最勝因故。初無漏根。能生 此得正定聚中。此初生故。次無漏根令此得 住。由彼長時相續起故。後無漏根。令得受用
現法樂住。彼所顯故。非業煩惱與內六處為 生因故亦立為根。一一各別。無功能故。若爾 眼等應亦非根。意喜樂捨。應非無漏。信等五
根。應非有漏。就偏增說。可有此義。不應於中 起決定執。諸業煩惱。無定不共增上用故。不 立為根。已說根義及建立因。當說諸根一一
自體。此中眼等乃至男根。前此品中已辯其 相。謂彼識依五種淨色。名眼等根。女男二根。 從身一分。差別而立。命根體是不相應故。不
相應中當廣分別。信等體是心所法故。心 所法中當廣分別。樂等五受。三無漏根。更 無辯處。故今應釋。頌曰。
身不悅名苦 即此悅名樂
及三定心悅 餘處此名喜
心不悅名憂 中捨二無別
見修無學道 依九立三根
[0380a02] 論曰。身謂身受。依身起故。即五識相應受言 不悅者。是損惱義。於五識俱領觸受內。能損 惱者。名為苦根。所言悅者。是攝益義。即五識
俱領觸受內。能攝益者。名為樂根。初靜慮中。 三識俱樂。亦此所攝。種類同故。第三靜慮。意 識俱受。能攝益者。亦名樂根。彼地更無餘識
身故。即意俱悅。立為樂根。意識俱生悅受有 二在第三定。說名為樂。由此地中離喜貪故。 除第三定。下三地中。說名喜根。有喜貪故。此
二心悅。攝益義同。行相何殊。分為喜樂。由行 相轉有差別故。若有心悅。安靜行轉。名為樂 根。若有心悅麁動行轉。名為喜根。或復樂根
攝益殊勝。喜根攝益則不如是。由此第三靜 慮地樂。諸聖說為所耽著處。與意識俱能損 惱受。是心不悅。名曰憂根。已約身心悅不悅
受。行相差別。立四受根。所言中捨二無別者。 中是非悅非不悅義。即不苦樂。說名捨根。身 心受中。此定何受。應言此受通在身心。苦樂
何緣各分為二。不苦不樂唯立一根。此在身 心無差別故。謂心苦樂多分躁動。苦樂在身。 則為安住。不苦不樂。在身在心。行相無差。唯
安住故又心苦樂。多分別生。在身不然。隨境 力故。阿羅漢等。亦如是生。捨在身心。俱無 分別。處中行相。任運而起。又苦樂受。在身在
心。於怨於親。行相轉異。不苦不樂。在身在 心。於中庸境。行相無異。是故苦樂。各分為 二。不苦不樂。唯立一根。已釋樂等諸受根
體。三無漏根。今次應釋。不可一一別說其體。 應就三道依九總立。意樂喜捨信等五根。此 九三道中。即是三無漏。謂在見道。意等九法。
即是未知當知根體。未知當知行相轉故。若 在修道。意等九法。即是第二。已知根體。為 欲斷除餘隨眠故。於已知境。數復了知。在無
學道。意等九法。即是第三。具知根體。知 己 已 知。故名為知。習知成性故。或能護知故。名為 具知。九根相應。合成此事。故意等八。亦得此
名。如是根名。雖二十二。而諸根體。但有十 七。女男二根。身根攝故。三無漏根。九根攝 故。如是已釋根體不同。當辯諸門義類差別。
此二十二根中。幾有漏幾無漏。頌曰。
唯無漏後三 有色命憂苦
當知唯有漏 通二餘九根
[0380b15] 論曰。次前所說。最後三根。體唯無漏。是無 垢義。垢之與漏。名異體同。七有色根。命及憂 苦。一向有漏。七有色者。眼耳鼻舌身女男根。
色蘊攝故。九通二者。即前所說三無漏攝。意 等九根。名為無漏。餘意等九。是名有漏。有餘 師說。信等五根。亦唯無漏。契經唯說聖所有
故。又世尊說。若全無此信等五根。我說彼住 外異生品。此非誠證。依無漏根說此言故。云 何知然。先依無漏信等五根。建立諸聖位差
別已。說此言故。全無此者。此即此前所說。無 漏信等根義。若不爾者。唯應說言無信等根。 不應言此。或諸異生。略有二種。一內二外。內
謂不斷善根。外謂善根已斷。依外異生。作如 是說。若全無此信等五根。我說彼住外異生 品。為有契經證信等五通有漏不。亦有。云何。
謂世尊說。我若於此信等五根。未如實知。是 集沒味過患出離。未能超此天人世間及魔 梵等。乃至未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乃至廣說。非無漏法應作如是次第觀察。又 說佛未轉法輪時。先以佛眼。遍觀世界。有諸 有情。處在世間。或生或長。有上中下諸根差
別。未轉法輪。世間已有無漏根者。如來出世。 則為唐捐。若汝於此所引二經。異分別者。我 當復以殊勝分別如理遮遣。故信等根。定通
有漏。如是已說有漏無漏。二十二根中。幾是 異熟幾非異熟。頌曰。
命唯是異熟 憂及後八非
色意餘四受 一一皆通二
[0380c14] 論曰。且無分別此諸根中。唯一命根。定是異 熟。如何此命。可無分別。定果命根。非異熟 故。如是命根。亦是異熟。得邊際定應果苾
芻。於僧眾中或別人所。施思果故。諸我能 感富異熟業。願皆轉招壽異熟果。本論說 故。有餘說。彼由邊際定力。引取前生順不定
受業。所感壽命。令現受用。復有欲令邊際定 力引前生業殘異熟果。而經主言。由勝定力。 引取未曾諸根大種住時勢分。如此命根。非
是異熟。餘是異熟。此言非理。所以者何。且彼 唯說。諸根大種。住時勢分。名為命根。如後當 破。設許如是隨執彼為長養等性。皆不應理。
且不應執是長養性。彼能防守異熟果故。所 防異熟。已轉盡故。不應異熟相續斷已。獨有 長養。太過失故。亦不應執是等流性。眼等無
別等流性故。無記非善等流果故。又界應成 雜亂過故。亦不應執是異熟性。定非欲界異 熟因故。又彼自許如是事故。然其所說迷謬
難詳。任更指陳。彼名何法。而言此命非異熟 耶。尊者法勝說。此命根亦非異熟。故彼論說。 有十三根。皆通二種。此違本論。一根非業是
業異熟九根非業。非業異熟。十二不定。憂根 及後信等八根。皆非異熟。是有記故。經說有 業順憂受者。依受相應。言順無過。如言有觸
順樂受等何緣定謂憂非異熟此是異熟。不 應理故。云何不應。離欲貪者。不隨轉故。異熟 不然。設許隨轉。應如苦根。阿羅漢等。亦可知
有。而實非有。經所遮故。如契經說。設見大師 般涅槃位亦無愁等。又無用故。善亦不行。非 能攝益。如喜根故。何相知彼有無記喜。彼時
雖無。外相而有。內分別生。或彼善喜。容有現 行。非善憂根。彼可現起。應隨善相准知無 記。非無記喜。違離欲道。又阿笈摩。證彼有
喜。如契經說。彼猶受喜異熟。不言彼有黑 品憂根。故知憂根越異熟法。餘根通二義准 已成。謂七色意根。除憂餘四受。十二一一
皆通二類。七有色根。若所長養則非異熟。餘 皆異熟。意及四受。若善染污。若威儀路。及 工巧處。并能變化。隨其所應。亦非異熟。餘皆
異熟。如是已說是異熟等。二十二根中。幾有 異熟幾無異熟。頌曰。
憂定有異熟 前八後三無
意餘受信等 一一皆通二
[0381a28] 論曰。如前所諍。憂根當知定有異熟。定言 意顯唯有非無遮非異熟因無記無漏故。非 為顯示唯此憂根是有異熟。勿有餘根一切
皆是無異熟過。故但顯憂唯有異熟。越次說 者。顯無記無漏若總若別皆無異熟因。非如 此中有記有漏要總方是有異熟因。故越次
說。深為有用。眼等前八。及最後三。此十一 根。定無異熟。八無記故。三無漏故。餘皆通 二。義准已成。謂意根餘四受。信等言等取精
進等四根。此十一一皆通二類。意樂喜捨。 若不善善有漏有異熟。若無記無漏無異熟。 苦根若善不善有異熟。若無記無異熟。信等
五根。若有漏有異熟。若無漏無異熟。如是已 說有異熟等。二十二根中。幾善幾不善幾無 記。頌曰。
唯善後八根 憂通善不善
意餘受三種 前八唯無記
[0381b16] 論曰。信等五根。及三無漏。一向是善。次雖 居後。乘前便故。而說在初。憂根唯通善不善 性。意及四受。皆通三性。眼等八根。唯是無
記。如是已說善不善等。二十二根中。幾欲界 繫幾色界繫幾無色界繫。頌曰。
欲色無色界 如次除後三
兼女男憂苦 并餘色喜樂
[0381b23] 論曰。欲界除後三無漏根。由彼三根唯不繫 故。准知欲界繫。有餘十九根。色界如前除三 無漏。兼除男女憂苦四根。准知十五根。亦通
色界繫。除女男者。色界已離婬欲法故。除此 無因須受用故。有說由此身醜陋故。此說不 然。陰藏隱密非醜陋故。前說為善。然佛置彼
在男品中。如契經說。無處無容女身為梵。有 處有容男為梵者離欲威猛似男用故。如有 稱讚大梵王言。
大梵如丈夫 所得皆已得
離欲道威猛 故說為丈夫
[0381c05] 除苦根者。色界中無損害事故。苦是損害業 異熟故。有說彼身極淨妙故。除憂根者。彼處 無有違逆相故。又奢摩他潤相續故。有說色
界具離欲智。憂是無智等流果故。無色如前 除三無漏女男憂苦。并除五色及喜樂根准 知餘八根。通無色界繫。如是已說欲界繫等。
二十二根中。幾見所斷幾修所斷幾非所斷。 頌曰。
意三受通三 憂見修所斷
九唯修所斷 五修非三非
[0381c15] 論曰。意喜樂捨。一一通三。憂根唯通見修所 斷。非無漏故。七色命苦。唯修所斷。有色無染 非六生故。非無漏故。信等五根。或修所斷。或
非所斷。通善有漏及無漏故。最後三根。唯非 所斷。皆是無漏無過法故。豈不聖道亦所斷 耶。如契經言。應知聖道猶如船筏。法尚應斷
何況非法。此非見修二道所斷。入無餘依涅 槃界位捨故名斷。已說諸門義類差別。當說 初得異熟諸根。幾異熟根何界初得。須問初
得異熟根者。遮無染心能續生故。頌曰。
欲胎卵濕生 初得二異熟
化生六七八 色六上唯命
[0381c27] 論曰。欲胎卵濕生。初受生位。唯得身與命二 異熟根。觀行者言。此初生位。亦有具得眼等 種子。然但身根。能生自識。眼等不爾。故唯說
二。或生盲等。於續生時。無眼等根。但有此 二。此言非理。所以者何。初續生時。無五識 故。舉胎卵濕。顯除化生。化生色根。無漸起
故。此辯異熟。不說意捨時彼定染非異熟故。 爾時亦得信等諸根。非異熟故。此中不說羯 賴藍位。雖得色等異熟生法。而體非根。故
此不說。化生初位。得六七八。無形得六。如劫 初時。六謂眼耳鼻舌身命。一形得七。如諸天 等。二形得八。惡趣容有二形化生。色初得六。
如欲化生無形者說。上唯命者。謂無色界。定 生俱勝。故名為上。彼初唯得異熟命根。由此 證知命根實有。此若非有。為得何根名生無
色。非善染污名業果生。未受彼生容現起故。 又異熟心無續生理。唯許染心能續生故。過 去未來非有論者。爾時三世異熟皆無。異熟
既無。生依何說。雖馳妄計以立己宗。必應許 有生依實法。說異熟根最初得已。當說最後 所滅諸根。何界死時幾根後滅。頌曰。
正死滅諸根 無色三色八
欲頓十九八 漸四善增五
[0382a21] 論曰。且說染污及無記心正命終時根滅多 少。謂無色界將命終時。命意捨三。於最後滅。 無色唯有捨受非餘。又無色言。遮彼有色。有
餘師說。彼有色故。若不說有實物命根。何異。 熟斷名無色死。若言異熟四蘊斷故彼名死 者。善染污心現在前位。應亦名死。若言彼地
所受異熟猶未盡者。如何不受而有盡期。善 染污心現在前位。當言彼受何業異熟。非不 現前可名為受。若謂於彼異熟習氣恒隨轉
故名為受者。理亦不然。所執習氣。非極成 故。太過失故。異熟雖盡。習氣隨故。如業習 氣。應無死期。若異熟盡。無習氣者。業亦不應
有餘習氣。若言習氣望現異熟如我得者。應 如我得異熟不起習氣則無。又非異熟習氣 隨轉名受異熟。非彼性故。又汝所執習氣理
無。後當廣辯。故定應許。從續生心至命終心 別有實法。名為異熟恒相續轉。彼若斷時。名 無色死。色界死時。八根後滅。謂眼等五。及
前三根。化生生死根無缺故。欲頓死時。十九 八滅。二形十滅。謂女男根及前說八。一形九 滅。無形八滅。若漸死時。身命意捨四根後
滅。此四必無前後滅義。若在三界。善心死時。 一切位中。數各增五。善心必具信等根故。謂 於無色。增至八根乃至欲界漸終至九。復應
思擇。二十二根。幾能證得何沙門果。雖沙門 果非根亦得。此辯根故。但問諸根。頌曰。
九得邊二果 七八九中二
十一阿羅漢 依一容有說
[0382b20] 論曰。邊謂預流阿羅漢果。中謂一來及不還 果。且預流果。由九根得。謂意捨信等初二無 漏根。此果與向。未至地攝。故唯有捨。云何此
由已知根得。由離繫得與解脫道俱時起故。 若爾何緣唯說無間道能得離繫果。唯此能 斷離繫得生能障得故。由此故說。彼離繫得。
唯是無間道等流士用果。若爾解脫道。於果 及得。有何功能。離繫及能得。由無間道。非此 果故。有說無間道是解脫道眷屬故。無間道
所作。即名解脫道所作。如臣所作得王作名。 西方諸師說。解脫道於離繫得能作證故。此 說不然。離繫應是彼道果故。後當廣辯。今且
略釋。雖解脫道於沙門果非同類因。而是相 應俱有因故。名得彼果。亦無有失。以沙門體 更互相依而得生故。展轉相望。為士用果
誰復能遮。若言加行無間勝進應亦爾者。許 亦無失。或已知根。亦為同類因。能得預流果。 謂轉根時。如阿羅漢。就容有說。亦無有過。阿
羅漢果。亦九根得。謂意信等後二無漏。樂喜 捨中隨取一種。此果及向。通九地攝。故於三 受隨取其一。中間二果。一一皆通七八九得。
世出世道次第超越。證差別故。且一來果次 第證者。依世間道。由七根得。謂意及捨信等 五根。依出世道。由八根得。謂即前七根已知
根第八。倍離欲貪超越證者。如預流果。由 九根得。證不還果。應知亦爾。總例雖然。而有 差別。全離欲貪超越證者依地別故。三受隨
一。次第證者。若於第九解脫道中。入根本地。 依世間道。由八根得。喜為第八。依出世道。由 九根得。已知第九。若阿羅漢。亦九根得。違發
智論。彼問幾根得阿羅漢。答十一故。三受定 無俱時起故。但由九得。言十一根。依容有說。 謂容有一補特伽羅。從無學位數數退已。由
樂喜捨數復還得。非不還果有同此失。次第 無容樂根得故。超越無容有退失故。復應思 擇。成就何根。彼諸根中。幾定成就。頌曰。
成就命意捨 各定成就三
若成就樂身 各定成就四
成眼等及喜 各定成五根
若成就苦根 彼定成就七
若成女男憂 信等各成八
二無漏十一 初無漏十三
[0383a04] 論曰。命意捨中。隨成就一。彼定成就如是三 根。非此三中有闕成就。皆遍一切地及依故。 信等五根。遍一切地。非一切依。餘十四根二
俱非遍。故成命等。唯定成三。餘或成就或不 成就。云何成就眼等四根。生色界全欲界少 分身根生。在欲色界全女男生。在欲界少分
樂根生。在欲下三定及聖生上喜根生。在欲 下二定及聖生上苦生。欲界全憂欲貪未離。 信等五根若不斷善。三無漏根已得未捨。如
是諸位。各定成就。除此餘位定不成就。若成 樂根定成就四。謂命意捨樂。若成身根。亦定 成四。謂命意捨身。餘或成就。或不成就。如前
應思。若成眼根。定成就五。謂命意捨。身根眼 根。耳鼻舌根。應知亦五。前四如眼。第五自 根。若成喜根。亦定成五。謂命意捨樂根喜根。
生第二定。未離彼貪。但成第三染污樂受。若 成苦根。定成就七。謂身命意四受除憂。若成 女根定成就八。七如苦說。第八女根。男憂亦
八。七如苦說。第八自根。信等亦八。謂命意 捨信等五根。若女男俱成。彼定成十五若成 具知根。定成就十一。謂命與意樂喜捨根
信第五根及具知根已知根亦爾。自根等 十一。若成未知根。定成就十三。謂身命意苦 樂喜捨信等五根及未知根。漸命終位。傳說
深心厭生死故。能入見道。如是已說位定成 就補特伽羅定成。當說諸極少者成就幾根。 頌曰。
極少八無善 成受身命意
愚生無色界 成善命意捨
[0383b04] 論曰。已斷善根。名為無善。彼若極少成就八 根。謂五受根。及身命意。據漸捨命。唯餘身 根。愚謂異生。未見諦故。彼生無色。亦成八
根。謂信等五。及命意捨。由定數故。及說愚 故。善言不濫三無漏根。諸極多者成就幾根。 頌曰。
極多成十九 二形除三淨
聖者未離欲 除二淨一形
[0383b12] 論曰。諸二形者。具眼等根。除三無漏。成餘十 九。無漏名淨。離二縛故。若聖有學。未離欲 貪。成就極多。亦具十九。除二無漏。及除一
形。二無漏者。謂具知根。前二隨一言一形者。 無有二形及與無形。得聖法故。
說一切有部順正理論卷第九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9 冊 No. 1562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日本 SAT 組織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