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kośaśāstrakārikāvibhāṣya (Apidamo Cang Xian Zong Lun)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
Scroll 1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卷第十一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差別品第三之七
[0824b07] 緣與因義差別云何。有說。因緣遍不遍異。 初四二緣攝六因故。二三二緣非因攝故。六 因四緣體。雖無別而義有異。且等無間及所
緣緣。既非因攝。故知餘二義亦有殊。緣義等 故。與因皆別故。有總辯因緣異。言因謂能 生。緣能長養。猶如生養二母差別。又緣攝助
因方能生。生已相續。緣力長養故。或有說。 因唯有一緣乃眾多。猶如種子糞土等異。又 因不共。共者是緣。如眼如色。又作自事名因。
若作他事名緣。如種糞等。又能引起名因。能 任持者名緣。如花如帶。又近名因。遠者名 緣。如珠如日。又因能生。緣者能辦。如酪出生
酥人鑽器能辦。又正有義名因。能助顯發 名緣。如字界字緣。於義有差別。如斯等類差 別眾多。是故因緣別立名想。此總意顯因
親緣疎。故因緣中親疎數廣。已隨理教略辯 諸緣。如是諸緣顯法生滅以為作用。應說何 緣於何位法而興作用。頌曰。
二因於正滅 三因於正生
餘二緣相違 而興於作用
[0824b27] 論曰。前說五因為因緣性。二因作用於正滅 時。正滅時言顯法現在。滅現前故名正滅時。 俱有相應二因。於法滅現前位而作功能。此
位二因作功能者。謂俱生品。隨闕一時作用。 皆無不能取境於現在位。如是二因雖俱一 時取果與果。而今但約與果功能。所言三因
於正生者。謂未來法於正生位生現前故。 名正生時。同類遍行異熟三種法。正生位而 作功能。故有說言。等流異熟二果因力牽引
令生同類遍行。容有無間等流果起可言彼 果於正生時因興作用。異熟因果必隔遠時。 其因久滅果方正起。如何作用在果生時。非
過去時可有作用。此言作用意顯功能。二相 別中已曾思擇。其因雖滅經無量時。而有功 能令自果起。由不共故。自果生時作用雖無。
而於自果與功能上立作用名。唯取果功能 乃名真作用餘名作用皆是假說。已說因緣 二時作用。二緣作用與此相違。等無間緣於
法生位而興作用。以彼生時前心心所引開 避故。若所緣緣能緣滅位而興作用。以心心 所要現在時方取境故。其增上緣法生滅位
皆無障住。故彼作用一切無遮。今應思擇。 俱有相應及所緣緣。若法生已方興作用。何 須立此二因一緣。若執因緣要有作用。方許
立為因緣性者。則未來世應無因緣。然宗所 許不應為難。若爾云何說有作用。若離如是 二因一緣。正滅位中所引諸法。應無作用取
境功能。若作用無亦名緣者。諸阿羅漢最後 心等。亦應可立等無間緣。此責非理。前已 辯故。說所緣緣非要由有作用方立。何相關
涉。而將例彼等無間緣。彼緣要由開避牽引。 故唯現在正可安立。於未來世定無彼緣。 於現在時曾有作用。故雖過去亦可安立。其
所緣緣非唯現在。但有體性皆可成緣。不必 要由作用而立。唯於少分少分成緣。得作用 名非於一切。云何知有體方得成緣。所緣體
若無覺不生故。若所緣緣要有作用後法無 為。應有前果。或此作用非據親生諸果而立。 但據諸法起用所憑說為作用。故後無為無 前果失。應言何法由幾緣生。頌曰。
心心所由四 二定但由三
餘由二緣生 非天次第故
[0825a11] 論曰。此中由言為顯故義。謂心心所。四緣 故生。其所緣緣。除生心等無別有用。謂六 識身及相應法。隨其所應以色等五及一切
法為所緣緣。心等因緣具五因性。前生自類 開避引發。是謂心等。等無間緣此增上緣。 即一切法。各除自性隨其所應。豈不一緣二
因作用。非於彼法生時即有。如何心等四緣 故生。如何因緣具五因性。雖法滅位作用 方成。而法生時非無功力。離此彼法必不生
故。以心心所必仗所緣及託二因方得生故。 若法與彼法為所緣。或因無暫時非本論說 故。二無心定三緣故生。除所緣緣。非能緣
故。此因緣者但有二因。一俱有因。謂二定 上生等諸相。二同類因謂前已生自地善法。 等無間緣。謂入定心及相應法。增上緣者。謂
如前說。豈不無想亦三緣生。是心心所等 無間故。亦應說為心等無間。但非心等加行 引生故。於此中廢而不說。或此無想但聲
所顯。非如二定相對立故。二定何緣。是心 等無間而不說。是心等無間緣。由心等力所 引生故。如心心所生必繫屬前心滅故。非如
色法可與餘心俱時轉故。非如得等可有雜 亂俱現前故。非如生等。是餘伴故。然心方 便加行引生故。可說為心等無間與心等起。
定相違害故。非心等等無間緣。又為此緣理 相違故。謂修行者厭惡現行心心所法入無 心定。若無心定復為此緣引心心所。則修行
者應於此定無樂起心。為離現行心心所法 入無心定。此復引生心心所法。不應正理。 故非心等等無間緣。二定剎那前望於後。何
緣不立等無間緣。諸念皆由心等引故。非由 前念引後令起。若前能引後最後應無果。亦 不可說此引出心。已說違心非心緣故。又出
定心入心果故。入心無間出心未生。如何說 彼為等無間。無等無間緣於中為隔故無間 等無間二義有差別前心等力引後法生。後
法名為前等無間。剎那無隔立無間名。是故 二言其義各別故作是說。若法與心為等無 間。彼法亦是心無間耶。應作四句。第一句
者。謂無心定出心心所。及第二等諸定剎那。 第二句者。謂初所起諸定剎那。及有心位諸 心心所生住異滅。第三句者。謂初所起諸
定剎那。及有心位心心所法。第四句者。謂第 二等諸定剎那。及無心定出心心所生住異 滅。若法與心為等無間。與無心定為無間耶。
應作四句。謂前第三第四句為今第一第二 句。即前第一第二句為今第三第四句。餘不 相應及諸色法。皆因增上二緣所生。復云何
知世間諸法。唯如上說因緣所生。非自在 天我勝性等一因所起。由次第故。謂諸世間 若自在等一因生者。則應一切俱時而生非
次第起。因現有故。何法為障令不俱生。現見 諸法次第而起。故知非但一因所生。若執世 間隨自在欲前後差別故非頓起。是則應許
非一因生。亦許欲為法生因故。此欲前後 生滅差別理亦不成。因無異故。非因無異果 有差別。要待異因果方別故。或差別故。應
許頓生。所因前後無差別故。是則諸法亦應 頓生。誰能為障令不頓起。若自在欲更待餘 因。前後次第差別生者。應所因法復待餘因。
則所待因應無邊際。因無邊故無始義成。不 越釋門因緣正理。徒異名說自在為因。又 無用故。不應妄執世間諸法自在為因。非自
在天作大功力。生世間法少有所用。故不 應謂自在為因。若為發生自歡喜者。但應發 喜何用生餘。若喜離餘方便不發。是則彼喜
餘方便生。自在於斯應非自在。於喜既爾 餘亦應然。差別因緣不可得故。或餘方便 應餘方便生。何用計從自在天所起。若餘方
便離餘方便生喜。亦應非餘方便所起。或生 苦具逼害有情。為發自喜。咄哉何用事斯暴 惡自在天為。又信世間唯從自在一因所起。
則撥世間現見罪福諸士用果。若言自在待 餘罪福助發功能方成因者。但是朋敬自在 天言。離所餘因緣不見別用故。時地水等 種種因緣。於芽等生現有功力。芽等隨彼
成有無故。於芽等生除彼功力不見別用。故 不應計世間法起自在為因。自在既然。我 勝性等亦應准此如應思擇。故無有法唯一
因生。但從如前所說種種因緣所起。其理極 成。既言色法因及增上二緣所生。大種所造 總名為色。於中云何大種所造。自他相望互 為因緣。頌曰。
大為大二因 為所造五種
造為造三種 為大唯一因
[0826a09] 論曰。初言大為大二因者。是諸大種更互相 望。但為俱有同類因義。俱起前生為因別故。 謂隨闕一餘不生故。更互相望有俱有因。性
類雖別而同一事。更相順故。有同類因。大於 所造能為五因。何等為五。謂生依立持養別 故。雖同時生而隨轉故。如互起影燈焰發明。
大於所造得成因義。如是五因但是能作因 之差別。大望所造為餘五因。理不成故。非一 果故。非俱有因非相應因。不相應故。非染污
故。非遍行因非異熟因。無記性故。非同類 故。非同類因。問答決擇如順正理。又本論中 亦有文證。大望造色無五種因。如說。有色
處非無記為因。亦非無記謂善色處。若爾應 與經論相違。如契經言。因四大種施設色蘊。 本論亦言。四大所造因增上等。俱不相違。據
生因等五因說故。大與所造為生因者。從彼 起故。如母生子為依因者。隨彼轉故。如臣依 王為立因者。能任持故。如地持物為持因者。
由彼力持令不斷故。如食持命為養因者。能 增長故。譬如樹根水所潤沃。如是則顯大與 所造為起變持住長因性。或生因者。一切大
種生所造色。非離諸大種有造色生故。造色 生已。同類相續不斷位中。火為依因。能令乾 燥不爛壞故。水為立因。能為浸潤令不散故。
地為持因。能任持彼令不墜故。風為養因。能 引發彼令增長故。如是大種雖與所造無俱 有等五種因義。而有生等五種別因。故與經
論無相違失。諸所造色自互相望。但有三因。 所謂俱有同類異熟。據所造類容有三因非 一切。有俱有因者。謂隨心轉。身語二業七支
相望展轉為因。同類因者。一切前生於後同 類。異熟因者。謂諸不善及善有漏身語二業。 能招異熟眼等色等。所造於大但為一因。謂
異熟因。身語二業能招異熟四大種。故已 辯諸法爾所緣生。當隨宗委辯等無間緣義。 前雖總說諸心心所已生。除最後為等無間
緣。未決定說何心無間有幾心生。復從幾心 有何心起。今當定說心有多種。如何依彼可 定說耶。且略說心有十二種。云何十二。頌曰。
欲界有四心 善惡覆無覆
色無色除惡 無漏有二心
[0826b21] 論曰。且於欲界有四種心。謂善不善有覆無 記無覆無記。色無色界各有三心。謂除不善 餘如上說。如是十種說有漏心。若無漏心唯
有二種。謂學無學合成十二。此十二心互相 生者。頌曰。
欲界善生九 此復從八生
染從十生四 餘從五生七
色善生十一 此復從九生
有覆從八生 此復生於六
無覆從三生 此復能生六
無色善生九 此復從六生
有復生從七 無覆如色辯
學從四生五 餘從五生四
[0826c05] 論曰。欲界善心無間生九。謂自界四色界二 心。於入定時及續生位。如其次第生善染心。 生何善心。復何地攝。此於初位生加行心。若
於後時生離欲得。隨順住故無容起彼。生得 善心生在此間。不能令彼起現前故。有說。彼 心未至地攝。有言。亦攝在初靜慮。有說。亦
在靜慮中間。尊者瞿沙作如是說。乃至亦在 第二靜慮。如超定時隔地而起。有作是說。 非等引心。無力能牽隔地心起。是故彼說理
定不然。及無色一於續生位欲善無間生彼 染心。并學無學隨順住故。欲善無間必定不 生。色無色纏無覆無記。彼皆繫屬自界心故。
亦定不生無色界善。以彼於此四遠遠故。一 所依遠。二行相遠。三所緣遠。四對治遠。即 此復從八無間起。謂自界四色界二心。於出
定時從彼善起。被初靜慮染定惱時。從彼染 心生於欲善。求依下善為防退故。及學無學 謂出觀時。染謂不善有覆無記。二各從十無
間而生。謂自界四色無色六。於續生位上界 六心。皆可命終生欲二染。必無無漏生染污 心。故此非從學無學起。即此無間能生四心。
謂自界四餘無生理。必無下地染心無間能 生上地及無漏心。餘謂欲纏無覆無記此心 從五無間而生。謂自界四及色界善。欲界 化心從彼生故。即此無間能生七心。謂自
界四及色界二。善與染污。於入定時欲界化 心還生彼善。於續生位欲界無覆生彼染心。 并無色一。於續生位此無覆心能生彼染。
如是已辯欲界四心無間從生能生決定。色 界善心無間生十一。謂除無色無覆無記心 異熟生心屬自界故。即此復從九無間起。謂
除欲界二染污心。及除無色無覆無記。有覆 從八無間而生。除欲二染及學無學。即此 無間能生六心。謂自界三欲善不善有覆無
記。無覆從三無間而起。謂唯自界餘無生理。 即此無間能生六心。謂自界三欲無色染。已 辯色界三心相生。無色界善無間生九。謂除
欲善欲色無覆。即此從六無間而生。謂自界 三及色界善。并學無學有覆無間能生七心。 謂自界三及色界善欲色界染。即此亦從七
無間起。謂除欲色染及學無學心無覆。如 色說從三無間生。謂自界三餘皆非理。即此 無間能生六心。謂自界三及欲色染。已辯無
色三心相生。學心從四無間而生。謂即學心 及三界善。即此無間能生五心。謂前四心及 無學一。非三界染。互相違故。非諸無覆。不明
利故。餘謂無學從五無間生。謂三界善及學 無學二。即此無間能生四心。謂三界善及無 學一。不生學心彼非果故。非染無覆如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