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ācāryabhūmiśāstra (Yujia Shi Di Lun) 瑜伽師地論
Scroll 6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四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攝決擇分中聞所成慧地
[0652c20] 如是已說無心地決擇。聞所成慧地決擇我 今當說。
[0652c21] 謂由五處觀察所歸乃可歸依。一 由身業清淨故。二由語業清淨故。三由意 業清淨故。四由於諸有情起大悲故。五由 成就無上法故。
[0652c24] 問歸依有幾種。何緣但有 爾所歸依。齊何緣故說能歸依。
[0652c25] 云何修行 歸依之行。何等歸依所得功德。答歸依有三 種。謂佛法僧。四緣故有爾所歸依。一由如 來性極調善故。二於一切種所調能調善方
便故。三具大悲故。四以一切財而興供養 未將為喜。要以正行而興供養乃生歡 喜。由如是故彼所立法。彼弟子眾皆可歸 依。齊四緣故說能歸依。一知功德故。二
知差別故。三自誓願故。四更不說有餘大 師故。當知歸依有四正行。一親近善士。二 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若有
成就此四正行乃名歸依。當知復有四種 正行。一諸根不掉。二受學學處。三悲愍有 情。四應時時間於三寶所勤修供養。受歸
依者獲四功德。一獲廣大福。二獲大歡喜。 三獲三摩地。四獲大清淨。復獲四德。一大 護圓滿。二於一切種邪信解障。皆得輕微或
永滅盡。三得入聰叡正行正至善士眾中。所 謂大師同梵行者。四為於聖教淨信諸天 歡喜愛念。謂彼天眾心生歡喜唱如是言。 我等成就三歸依故。從彼處沒來生此間。
是諸人等今既成就多住歸依。亦當來我 眾同分中。
[0653a19] 復次由六種相。佛法僧寶差別應知。一由 相故。二由業故。三信解故。四修行故。五隨 念故。六生福故。
[0653a22] 云何相故三寶差別。謂自然覺悟相。是佛 寶。覺悟果相。是法寶。隨他所教正修行 相 是僧寶。
[0653a25] 云何業故三寶差別。謂轉正教業。是佛寶。 捨煩惱苦所緣境業。是法寶。勇猛增長業。 是僧寶。
[0653a28] 云何信解故三寶差別。謂於佛寶應樹親近 承事信解。於法寶所應樹希求證得信解。 於僧寶所應樹和合同一法性共住信解。
[0653b02] 云何修行故三寶差別。謂於佛寶應修供 養承事正行。於法寶所應修瑜伽方便正 行。於僧寶所應修共受財法正行。
[0653b05] 云何隨念故三寶差別。應以餘相隨念佛 寶。應以餘相。隨念法寶。應以餘相隨念 僧寶。謂是世尊乃至廣說。
[0653b08] 云何生福故三寶差別。謂於佛寶依一有 情生最勝福。於法寶所即依此法生最勝 福。於僧寶所依多有情生最勝福。
[0653b11] 復次由五法故沙門婆羅門勝劣差別。何等 五法。一者聞法。二者戒法。三攝受法。四受用 法。五證得法。
[0653b13] 謂婆羅門所有聞法。義虛劣故 不示他故文句隱故。是其下劣。沙門聞法與 此相違。故是勝妙。又婆羅門所有戒法。隨
何隨分隨其差別開許害等。故是下劣。沙 門戒法與此相違。故是勝妙。又婆羅門所攝 受法。攝受障道田事宅事財貨事等。又復
攝受妻子奴婢僮僕等類。故是下劣。沙門所 有攝受之法。除離苦法更無所有。故是勝 妙。又婆羅門所受用法。受用障道塗飾香
鬘莊嚴具等。又現受用歌舞作倡戲笑等事。 又現受用婬欲等法。故是下劣。沙門所有受 用之法。受用無罪正聞思修所成智慧。故是
勝妙。又婆羅門所有證法。但以梵世為究 竟故。復退還故雜染污故有苦惱故。是其 下劣。沙門證法以般涅槃為究竟故。無退 轉故一向離垢故一向安樂故。當知勝妙。
[0653b29] 復次欲求有五。一攝受求。二受用求。三戲樂 求。四乏解了求。五名聲求。有求亦五。一法 爾求。二祈願求。三愚癡求。四厭患求。五思擇
求。梵行求亦五。一唯求求。二趣向求。三現 得求。四後得求。五思擇當得求。復有差別。 謂假名求。第一義求。彼觀察求。無方便求。有
方便求。如本地分中已說。五明處其內明處。
[0653c07] 於諸明處諸論諸宗為最為勝。何以故。由 四清淨清淨義故。一攝一切染淨義清淨 故。二即此義非他論所制伏清淨故。三即
此義易可入清淨故。四既得入已正行不 壞清淨故。
[0653c12] 復次諸佛聖教若欲略釋。由六種理門應 隨決了。一真義理門。二證得理門。三教導理 門。四遠離二邊理門。五不可思議理門。六意
趣理門。此中前三理門。由後三理門應隨決 了。謂真義理門。由遠離二邊理門應隨決 了。證得理門。由不可思議理門應隨決了。
教導理門。由意趣理門應隨決了。此中真 義即是理門。是故名為真義理門。乃至意趣 即是理門。是故名為意趣理門。理門義者。謂
於彼彼無顛倒性。如其實性離顛倒性。
[0653c22] 復次應知真義略有六種。謂世間所成真 實。乃至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安立真實。非 安立真實。前四真實。應知如前菩薩地中已
廣分別。云何安立真實。謂四聖諦。苦由苦故 乃至道由道故。所以者何。以略安立三種 世俗。一世間世俗。二道理世俗。三證得世俗。
世間世俗者。所謂安立宅舍瓶瓫軍林數等。 又復安立我有情等。道理世俗者。所謂安立 蘊界處等。證得世俗者。所謂安立預流果等
彼所依處。又復安立略有四種。謂如前說。 三種世俗。及與安立勝義世俗。即勝義諦。 由此諦義不可安立。內所證故。但為隨順
發生此智是故假立。云何非安立真實。謂諸 法真如。
[0654a07] 云何證得。謂若略說有四證得。一諸有情業 果證得。二聲聞乘證得。三獨覺乘證得。四大 乘證得。
[0654a10] 有情業果證得者。謂由所作淨不淨業。自所 作業為依因故。諸有情類於五趣等生死 海中。感異熟果受異熟果。聲聞乘證得者。
謂先受歸依。乃至沙門莊嚴為依因故。有 五種證得。一地證得。二智證得。三淨證得。四 果證得。五功德證得。地證得者。謂有三地。
一見地。二修地。三究竟地。智證得者。謂九 智。一法智。二種類智。三苦智。四集智。五滅 智。六道智。七此後所得世俗智。八盡智。九無
生智。淨證得者。謂四證淨。果證得者。謂四沙 門果。功德證得者。謂無量解脫。勝處遍處。無 諍願智。無礙解神通等。如是一切。應知如
前已廣分別。又聲聞乘證得因者。謂得世 間離欲之道。順解脫分。順決擇分所有善 根。獨覺乘證得者。謂略有三種。一先已得
順決擇分善根證得。二先已得證得證得。 三先未得證得證得。前二證得名為獨勝。 最後證得名麟角喻。
[0654a28] 大乘證得者。謂發心證得。大悲證得。波羅蜜 多證得。攝事證得。地證得。於五無量隨至 真如證得。不可思議威德信解證得。不共佛
法證得等。如是一切。應知如前菩薩地中 已廣分別。云何教導。謂由三處所攝教導。 一由藏所攝。二由摩呾理迦所攝。三由二
所攝。藏所攝者。謂聲聞藏及大乘藏。摩呾理 迦所攝者。謂十七地及四種攝。二所攝者。略 有十種。謂諦相教。遍知教。永斷教。證得教。
修習教。即彼品類差別教。即彼所攝所依能 依相屬教。遍知等障法教。遍知等順法教。 不遍知等遍知等過失功德教。如是能攝一 切藏攝及本母攝。是名總略摩呾理迦
復次教導略有十二。所謂事教。想差別教。觀 自宗教。觀他宗教。不了義教。了義教。世俗諦 教。勝義諦教。隱密教。顯了教。可記事教。不 可記事教。
[0654b16] 事教者。謂各別說色等眼等諸法體教。想差 別教者。謂廣宣說諸蘊界處緣起處非處根 諦等。名想差別。又復廣說諸念住等。名想
差別。又復廣說有色無色。有見無見。有對無 對等。名想差別。如是無量諸佛世尊廣說 諸法。想差別教。
[0654b22] 觀自宗教者。謂契經應誦記別等依止攝釋 宣說開示。
[0654b24] 觀他宗教者。謂七種相。依止因明摧伏他 論建立己論。七種相者。謂因明中論體論處 所論據論莊嚴等。如前廣說。
[0654b27] 不了義教者。謂契經應誦記別等世尊略說。 其義未了應當更釋。
[0654b29] 了義教者。與此相違應知其相。
[0654c01] 世俗諦教者。謂諸所有言道可宣一切皆是 世俗諦攝。又諸所有名想言說增上所現 謂相名分別。如是皆名世俗諦攝。
[0654c04] 勝義諦教者。謂四聖諦教。及真如實際法界 等教。
[0654c06] 隱密教者。謂從多分聲聞藏教。
[0654c07] 顯了教者。謂從多分大乘藏教。
[0654c08] 可記事教者。謂四種法嗢拕南教。即一切行 無常。乃至涅槃寂靜。如是等類所有言教。
[0654c10] 不可記事教者。謂有問言世間常耶。此不應 記。但言我說此不可記。乃至問言。如來死 後有耶無耶。此不應記。但言我說此不可
記。此中應知四因緣故宣說如是不可記 事。或有無故不可記別。謂有問言。我於諸 蘊為異不異常無常等。或有能引無義利 故不可記別。如升攝波葉喻經中如來自
言。我所證法乃有爾所而不宣說。何以故。 彼法不能引義利故。或有甚深故不可記 別。謂有問言。我是有耶。此不應記。勿彼即
於諸蘊執我或離諸蘊而執有我。又有問 言。我是無耶。此不應記。勿於世俗言說士 夫起損減執如是如來死後有無乃至非有 非無等。皆甚深故不可記別。或有其相法
爾建立故不可記。謂有問言。諸法真如於 彼諸法異不異耶。此不可記。何以故。彼相 法爾不可建立異不異故。應知復有四種
因緣。如來宣說不可記事。謂諸外道妄宣說 故。不如理故。引無義故。唯是諍論所依處 故。有二因緣能引無義。一者遠離思因果 故。二者遠離思染淨故。
[0655a02] 云何遠離二邊。當知略有六種。謂遠離增 益非實有邊。遠離損減真實有邊。遠離妄執 常邊。遠離妄執斷邊。遠離受用欲樂邊。遠
離受用自苦邊。如是應知如前處處已廣分 別。
[0655a07] 云何不可思議。當知略有六種不可思議。謂 我思議。有情思議。世間思議。有情業果思議。 諸修靜慮靜慮境界。諸佛世尊諸佛境界。此
中我思議有情思議世間思議。或依見思議。 或不依見思議。我思議者。謂如有一依止 身見如是思議。我於過去為曾有耶為復
無耶。於三世中乃至廣說。又復思議。我是 有色後當有想後當無想。後當非有想非 無想。如我有色。我無色亦爾。若廣宣說如
梵網經。如常見論者如是。斷見論者現法 涅槃見論者當知亦爾。計前際邊計後際 邊。如其所應皆當了知。又復思議。命即是
身。命異身異。又此我我遍一切處。無二無 別無有缺減。有情思議者。謂如有一即依 身見如是思議。今此有情從何而生。是諸
有情誰之所作。乃至有情當何所往。是諸 有情何處滅盡。世間思議者。謂如有一即 依身見如是思議。世間是常乃至廣說。或 依法性如是思議。此我法性有情法性世間
法性。從何而生。不能唯依法爾道理。是故 說此名為思議不思議處。有情業果思議者。 由四種相不可思議。謂處所差別故。事差別
故。因差別故。異熟果差別故。諸修靜慮靜 慮境界由三種相不可思議。謂真如甚深義 故。自在轉故。無漏界證得故。諸佛世尊諸佛
境界。由五種相不可思議。即由如先所說 三相。復由二相。謂無障故。成立有情所作 事故。
[0655b06] 復次當知意趣略有十六。謂示現意趣乖離 意趣。勸導意趣。讚勵意趣。慶喜意趣。令入意 趣。斷疑意趣。成熟意趣。等持意趣。解脫意
趣。別義相應意趣。諸能證者發生無罪歡 喜意趣。諸能聽者於說者所發生尊重意 趣。法眼恒轉意趣。多修諸善意趣。摧伏諸 相意趣。
[0655b12] 云何真義理門由遠離二邊理門 應隨決了。謂於安立所有苦諦乃至道諦。 略有四種妄增益邊。一我增益邊。二常增益
邊。三淨增益邊。四樂增益邊。如此即是四種 顛倒。為對治彼說四念住及四定智。由此 因緣所有我見皆是妄執我增益邊。廣說應
知如前有尋有伺地。由彼廣辯執有我者 不應理故。又若略說。離彼諸蘊生故相故 及業用故。別有我性不可得故。又異彼相 安住諸行所有我性。當知畢竟定無所有。
又彼常性不應道理。當知如前已廣分別。 又有六種不淨性。如聲聞地已廣顯示。又 有三種苦性。如有尋有伺地已廣顯示。損減
邊者。謂即於彼諸聖諦中。隨所安立諸諦 相狀。執為無性。顯為無性。何以故。若於諸 諦起損減執。彼於三量亦 生 誹謗。謂現量
比量。及聖教量。亦謗染淨。是故說此名損 減邊。若不墮在如是二邊。彼於諸諦能生 信解。決定通達。漸次能證究竟清淨。
[0655c02] 云何苦諦。謂生苦等。廣說如前。若略說者。 如說一切生雜染事。皆名苦諦。云何集諦。 謂說一切煩惱雜染及業雜染。皆名集諦。世
尊就勝唯顯貪愛。其勝因緣如前應知。云 何滅諦。所謂一切煩惱永斷。又此永斷由八 種相。如前應知。此中愛盡離欲者。此顯有
餘依涅槃界。永滅涅槃者。此顯無餘依涅 槃界。云何道諦。謂資糧道若方便道若清淨 道。如是一切總略為一說名道諦。世尊就 勝依能攝受沙門果證。但略顯示八聖支
道名為道諦。資糧道者。有十三種。如聲聞 地已說應知。方便道者。若就最勝謂於煗 頂忍世第一法位中。所有一切諸念住等菩
提分法。清淨道者。謂於見道修道究竟道 中。即彼所攝所有一切菩提分法。究竟道中 所有能引諸功德道。彼亦皆入道諦數中。
又諸菩薩方便道者。謂六波羅蜜多所攝。清 淨道者。謂般若波羅蜜多所攝。此約最勝 說。非不一切菩提分法皆遍修習。如世尊
言。略五取蘊皆名苦者。此五取蘊若廣分 別。如前意地決擇蘊善巧中。應知其相。又 苦集諦略有三種。謂欲色無色繫差別故。又
於十方無邊世界有差別故其量無邊。對 治此故應知滅諦道諦差別。又此諸諦建立 次第。廣分別義如前應知。
[0655c27] 復次即此諸諦為據為依為建立處。立十 三種補特伽羅。云何十三種補特伽羅。謂 欲界異生。色界異生。無色界異生。欲界有學。
色界有學。無色界有學。欲界無學。色界無學。 無色界無學。欲界獨覺。欲界菩薩。色界菩薩。 不可思議如來。又即如是補特伽羅。若造
作若障。若心若煩惱。若業若根。若界若信 解。若意樂若隨眠。若生若習氣。若聚皆應了 知。
[0656a07] 復次造作者。有十二種。謂善造作。不善造 作。無記造作。出家造作。彼勝流造作。彼防護 造作。生造作。離欲造作。解脫造作。練根造
作。引發神通造作。發起他義造作。
[0656a11] 復次障者。有十二種。一業障。謂作五無間 業故。二習氣障。謂先數習諸惡業故。三放 逸障。謂大興盛現在前時受用諸欲。四蓋障。
謂五種蓋隨一現前覆蔽其心。五懈怠障。 謂由懈怠少分煩惱纏擾其心。六障礙障。 謂十一種障礙隨一現前。七生障。謂生無
暇處。八不生障。謂佛世尊不現於世。九信 解障。謂佛世尊雖現世間而生邪見。十煩 惱障。謂由彼故說慧解脫心得解脫。十一
定障。謂由彼故說俱分解脫心得解脫。十 二所知障。謂由彼故說諸如來心得解脫。
[0656a22] 復次心者。略有二種。一有障心。二無障心。 煩惱者。亦略有二種。謂纏及隨眠。業者。亦 略有二種。謂思及思已。根者。亦略有二種。
謂順淨分及順不淨分。如根如是。界信解意 樂當知亦爾。此中差別者。根是果性。界是 因性。信解是因性。意樂是果性。隨眠者。亦略
有二種。謂可害及非可害。生者。亦略有二 種。謂無暇生及有暇生。習氣者。亦有二種。 謂無間生習氣及前生習氣。聚者。有三種。一
邪性定聚。二正性定聚。三不定聚。邪性定聚。 復有二種。一本性邪性定。二方便邪性定。正 性定亦有二種。一本性正性定。二方便正性
定。不定亦有二種。一本性不定。二方便不 定。
[0656b07] 復次由造作等十三種法。應知廣說十三種 補特伽羅。如其所應。問若有善造作彼一 切不善造作不相應耶。設不善造作不相
應彼一切有善造作耶。答應作四句。或有 善造作非不善造作不相應。謂諸能造黑白 黑白異熟業者所有善造作。或有不善造作 不相應非善造作。謂無記造作。或有善造
作亦不善造作不相應。謂能造作白白異熟 業。及不黑不白異熟業。能盡諸業者所有造 作。或有非善造作亦非不善造作不相應。
謂能造作黑黑異熟業者所有造作。如是不 善造作無記造作。如其所應盡當知。問若 成就業障亦成就習氣障耶。設成就習氣 障。亦成就業障耶。答應作四句。或有成就
業障非習氣障。謂如有一於現法中。於五 無間業亦作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