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ācāryabhūmiśāstra (Yujia Shi Di Lun) 瑜伽師地論
Scroll 8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六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二
[0778b20] 復次嗢拕南曰。
想行愚相眼勝利 九智無癡與勝進
我見差別三相行 法總等品三後廣
[0778b23] 於諸行中修無常想行有五種。謂由無常 性。無恒性。非久住性。不可保性。變壞法性 故。此中剎那剎那壞故。無常。自體繫屬有
限住壽故。無恒。外事劫後決定無住故。非 久住。壽量未滿容被緣壞非時而死故。不 可保。乃至爾所時住。於其中間不定安樂 故。變壞法。
[0778b29] 復次愚夫略有三種愚夫之相。 何等為三。謂諸愚夫於一切行如上所說。 五無常性不能思惟。於非真實勝劣性中。
分別勝劣稱量自他。謂己為勝。是名第 一愚夫之相。如謂己勝。謂等謂劣廣說亦 爾。與此相違當知智者。亦有三種智者之 相。
[0778c07] 復次由二種相當知聖者慧眼清淨。謂由 遠塵及離垢故。由見所斷諸煩惱纏得離 繫故。名為遠塵。由彼隨眠得離繫故。說
名離垢。又現觀時有麁我慢隨入作意間無 間轉。若遍了知所取能取所緣平等。彼即斷 滅。彼斷滅故。說名遠塵。一切見道所斷煩惱 隨眠斷故。說名離垢。
[0778c14] 復次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時。當知 即得十種勝利。何等為十。一者於四聖諦 已善見故。說名見法。二者隨獲一種沙門
果故。說名得法。三者於已所證能自了知 我今已盡所有那落迦傍生餓鬼。我證預流。 乃至廣說。由如是故。說名知法。四者得四
證淨。於佛法僧如實知故。名遍堅法。五者 於自所證無惑。六者於他所證無疑。七者 宣說聖諦相應教時。不藉他緣。八者不觀
他面不看他口。於此正法毘奈耶中。一切 他論所不能轉。九者記別一切所證解脫 都無所畏。十者由二因緣隨入聖教。謂正 世俗。及第一義故。
[0778c27] 復次有九種智。能於諸行遍知超越。謂諸 行流轉智。諸行還滅智。雜染因緣智。清淨 因緣智。清淨智。及苦智。集智。滅智。道智。此
中諸行流轉智者。略由三種因緣集故。一切 行集所有正智。謂憙集故。觸集故。名色集故。 隨其所應若色集若受等集若識集。即此三
種因緣滅故。三種行滅。是名諸行還滅智。雜 染因緣智清淨因緣智及清淨智者。謂於愛 味過患出離。如前應知。四聖諦中苦等四
智。如前分別聖諦道理。應知其相。於異生 位修前五智。能速證後四聖諦智。由證 彼故。能於諸行如實了知。又若於前諸智 有闕。必定不能以諦道理遍知諸行。要
當證得方能遍知。若於諦理遍知行。智有 所闕者。必定不能於上修道以對治力 斷諸煩惱超一切行。與此相違乃能超越。 是故說言有九種智能於諸行遍知超 越。
[0779a16] 復次修觀行者由三處故。於諸行中無愚 癡住。何等為三。一於過去諸行如實了知 是無常性。二於現在諸行如實了知是滅
法性。三於未來諸行如實了知生滅法性。 彼由如是於三世行無有愚癡。不染污心 安樂而住。墮在明數。與此相違當知即是 有愚癡住。墮無明數。復有三種煩惱異名。
多分說在煩惱品中。一貪異名。二瞋異名。三 癡異名。貪異名者。亦名為喜。亦名為貪。亦 名為顧。亦名為欣。亦名為欲。亦名為昵。亦
名為樂。亦名為藏。亦名為護。亦名為著。亦 名為希。亦名為耽。亦名為愛。亦名為染。亦 名為渴。瞋異名者。亦名為恚。亦名為憎。亦
名為瞋。亦名為忿。亦名為損。亦名不忍。亦 名違戾。亦名暴惡。亦名 [虫*旦] 螫。亦名拒對。亦 名慘毒。亦名憤發。亦 名 怒憾。亦名懷慼住。
亦名生欻勃。癡異名者。亦名無智。亦名無 見。亦名非現觀。亦名惛昧。亦名愚癡。亦名 無明。亦名黑闇。如是等名當知如前攝異
門分多分已辨。憙貪差別我今當說。緣依 止受所生欣樂。說名為喜。緣生受境所 起染著。說名為貪。又於將得境生名喜。 若於已得境生名貪。又於已得臨將受
用名憙。即於此事正受用時名貪。又於能 得境界方便名喜。即於境界名貪。又 於後有名喜。於現境界名貪。又於所 愛他有情類榮利名喜。於自所得榮利名 貪。
[0779b15] 復次於諸行中如理修者。有四勝進。謂勝 進想略有三種。一未得為得。二未會為會。三 未證為證。若為獲得現法樂住。名第四勝
進。最初能得先所未得預流果故。當知是 名未得為得。即此為依復能契會上學果 故。當知是名未會為會。即此為依復能證 得阿羅漢果。於諸惑斷能作證故。當知是
名未證為證。若已證得阿羅漢果。更無未 得為得乃至未證為證故。正勤修習但為現 法樂住。正勤修習又依自義有三勝進想。
謂於諸行中厭背想。過患想。實義想。厭背 想者。復有四行。謂於諸行思惟如病如癰 如箭惱害。如病者。謂如有一因界錯亂所
生病苦。修厭背想。如癰者。謂如有一因 於先業所生癰苦。修厭背想。如箭者。謂如 有一因他怨箭所中之苦。修厭背想。惱 害者。謂於親財等匱乏中因自邪計所生
諸苦。修厭背想。如是名為修觀行者於諸 行中修厭背想。過患想者。復有二行。謂於 諸行思惟無常。及思惟苦。實義想者。亦有
二行。謂於諸行思惟空性及無我性。此中 先於過患想及實義想正修習已。然後方能 住厭背想。當知此中先說其果。後說其 因。
[0779c10] 復次有四種我見為所依止能生我慢。一 有分別我見。謂諸外道所起。二俱生我見。 謂下至禽獸等亦能生起。三緣自依止我
見。謂於各別內身所起。四緣他依止我見。 謂於他身所起。分別我見為所依止生我 慢者。謂由此見觀自他身計有實我。由 此二種我見為依。發生我慢。譬如清淨圓
鏡面上質像為依發生影像。影像為依於 自依止發生劣中勝想。如是由邪分別故。 緣自依止我見為緣。發生緣他依止我見。 如依質像發生影像。又此為緣發生我慢。
方他謂己或勝或等或劣。俱生我見為緣 生我慢者。當知譬喻與前差別。如明眼人 臨淨水器自觀眼耳。所餘如前應知其相。 此一切種薩迦耶見。唯依善說法毘奈耶方
能永斷。非餘邪教。如是如來及眾共知同梵 行者。或諸弟子同梵行者有大恩德。唯由 如是一因緣故。名於大師或滅度後同梵 行者真實報恩。又由第二。謂若有能即依
如是差別句義。為利益故勤修正行。如是 亦名隨分報恩。彼所希望未滿足故。
[0780a02] 復次由三種相諸行滅故。說名無餘依涅槃 界。一者先所生起諸行滅故。二者自性滅壞 諸行滅故。三者一切煩惱永離繫故。先所生
起諸行滅者。謂於先世能感後有諸業煩惱 之所造作。及由先願之所思求。今所生 起諸行永滅。自性滅壞諸行滅者。謂彼生已 任性滅壞。非究竟住諸行永滅。一切煩惱
永離繫者。謂諸煩惱無餘斷滅。由今滅故 後不更生。是故由此三相諸行滅。故說名 寂滅。非永無相。其相異故。若永無相。不 可施設說名寂滅。
[0780a12] 復次由三解脫門增上 力故。當知建立四種法嗢拕南。謂空解脫 門。無願解脫門。無相解脫門。一切行無常一
切行苦者。依無願解脫門建立第一第二法 嗢拕南。一切法無我者。依空解脫門建立第 三法嗢拕南。涅槃寂靜者。依無相解脫門 建立第四法嗢拕南。
[0780a19] 復次當知有二種法嗢拕南增上行欲。一者 勝解俱行欲。二者意樂俱行欲。勝解俱行 欲者。由四種法嗢拕南故。於諸行中而生
樂欲。又於諸行寂靜生樂欲者。由意樂故 獨處空閑作意思惟。由四種相於彼寂靜 其心退還。一者於中由見勝利不趣入故。 二者不信彼得不清信故。三者於彼所緣
不生憙樂不安住故。四者於彼而起不樂 勝解故。與彼相違當知即是意樂俱行欲。 又由二緣依止無我勝解之欲。於彼涅槃 由驚恐故。其心退還。一由於此欲不善串
習未到究竟故。二於作意時由彼因緣 念忘失故。又此忍欲未串習故。當爾之時 於諸行中了唯行智。其心愚昧數數思惟 我我爾時當何所在。尋求我行微細俱行
障礙而轉。由此緣故。彼作是思我當不有 不。作是念唯有諸行。當來不有。彼由如 是隨逐身見為依止故。發生變異隨轉之 識。由驚恐故。於彼寂滅其心退還。
[0780b09] 復次為斷如是驚恐。有二種法多有所作。 一者於諸有智同梵行所如實自顯。二者 因善法欲發解了心及調柔心。又發如是
解了心者。聽聞正法由三種相發生歡喜。 一者由補特伽羅增上故。二者由法增上 故。三者由自增上故。補特伽羅增上者。謂 由覩見深可讚仰具大威力端嚴大師。及
所稱揚善說法者。法增上者。謂所說法能 令出離煩惱業苦。及令信解最上深義。自 增上者。謂有力能於所說法能隨覺悟。又 發如是調柔心者。謂有三見。一者若依彼
而轉。二者若由彼遍知。三者若應所引發。 依彼而轉者。謂於諸諦未得現觀。為得 現觀。依彼勝解俱行極善串習正見而轉。 由彼遍知者。謂依隨順現觀正見。於三
事我執薩迦耶見。及彼隨眠斷常兩見所依 止性。并所得果。能遍了知。言三事者。一若 所取。二若能取。三若如是取此。何所取。謂
五取蘊。誰能取。謂四取。云何而取。謂四識 住。隨其次第如前應知。為二取心之所 依處。又即於彼所有諸纏非理所引。緣彼 境界薩迦耶見生起執著及彼隨眠。如前
應知。云何應所引發。謂住於彼而能永斷 薩迦耶見三事執著及彼隨眠。於聖諦智 不藉他緣。又若依彼應所遍知正見轉時。 於其三處起我執著及有隨眠於諸行中
若集若沒不善知故。於處中行尚不能 入。況得出離。若隨順現觀正見住時。於三 事中所有我執皆已離繫。猶被隨眠之所 繫縛。於諸行中若集若沒能善知故。遠離
二邊入處中行。雖未出離堪能出離。若已 引發聖諦現觀。由正見故於三事中無我 執著遠離隨眠。於處中行先趣入已。後 由此故方得出離。當知如是三見轉時。有
此差別。
[0780c15] 復次嗢拕南曰。
速通自體智境界 流轉喜足行順流
知斷相想立違糧 師所作等品後廣
[0780c18] 為欲證得未得真實究竟解脫。略有三法。 能令獲得速疾通慧。一者智力。二者不放逸 力。三者數習力。智力者。謂若住彼堪能無
間永盡諸漏。當知即是有學智見。不放逸 力者。謂已獲得如是 智 見。即依如是所 得之道。方便勤修於心防護惡不善法。數
習力者。謂即依此方便勤修常作常轉。終 不謂我為於今日得盡諸漏心解脫耶。 為於來日。為於後日。由此邪思令心厭 倦。無厭倦已便無怯畏。無怯畏已不捨
加行。能盡諸漏。問智見何差別。答若照過 去及以未來非現見境此慧名智。照現在 境此慧名見。又所取為緣此慧名智。能取 為緣此慧名見。又聞思所成此慧名智。修
所成者此慧名見。又能斷煩惱此慧名見。 煩惱斷已能證解脫此慧名智。又緣自相 境此慧名智。緣共相境此慧名見。又由 假施設。遍於彼彼內外行中。或立為我。或
立有情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茶緊 捺洛牟呼洛伽等。或立軍林及舍山等。以 如是等世俗理行。緣所知境。此慧名智。 若能取於自相共相此慧名見。又尋求諸
法此慧名智。既尋求已伺察諸法此慧名 見。又緣無分別影像為境此慧名智。緣有 分別影像為境此慧名見。又有色爾焰影像 為緣此慧名見。無色爾焰影像為緣此慧名
智。彼由如是若智若見為所依止方便修 時。復更勤修四善巧事。一觀察事。二捨取 事。三出受事。四方便事。觀察事者。謂四念
住。為欲對治四顛倒故。如實遍知一切 境故。捨取事者。謂四正斷。為欲斷除不善 法故。及為修集諸善法故。出受事者。謂 四神足。依四靜慮次第超出始從憂根乃
至樂故。方便事者。謂諸根力覺支道支。當 知即是能斷見修所斷煩惱正方便故。如 是勤修善巧事者。當知有四種所依能依
義。所依義者。謂觀行者正勤修習。能依義者。 謂成就學諸無漏法。而未清淨。餘無明 [穀-禾+卵] 所纏裹故。又彼諸法由清淨道後方清淨。
此清淨道當知復有四種差別。一者習近正 法正審靜慮。二者親事善友。三者以尸羅 根護少欲等法熏練其心。四者獨處空閑。 用奢摩他毘鉢舍那勝正安樂以為翼從。又
清淨者。謂即依彼清淨行道。多修習故。 令有學法破無明 [穀-禾+卵] 趣無學地。又為得真 實究竟解脫。當知略有五種漸次。一者先
集資糧以為依止。二者以此為依。修奢摩 他毘鉢舍那。三者以此為依。具諦現觀涅 槃勝解。四者以此為依。於劣少證不生 喜足亦不安住。於可厭法深生厭患。五
者以此為依。證得最後金剛喻定相應學 心。
[0781b12] 復次由五因緣。當知一切自體諸行皆悉無 常。謂一切自體壽量有限。假使有人欲自 祈驗。我今以手執持泥團或牛糞團能經
幾時。作是願已隨取彼團。是人爾時任情 所欲能執不捨。乃至於後欲棄即棄欲持 即持。非如所受必死之身至壽盡際尚不 能遂己之所欲延一剎那。況乎久住。又一
切自體因所生故。彼因作故。是無常故。又 有自體廣大興盛終歸磨滅而可得故。謂 在色界欲界天人大梵帝釋轉輪王等。又由 無倒阿笈摩故。謂佛世尊於諸自體無常法
性。現見現證而宣說故。復有三種諸受欲者 圓滿差別。由是因緣諸受欲者恒常戲論。 何等為三。一資產圓滿。二自體圓滿。三廣大
殊勝有情供養圓滿。當知復有三種因緣。 能得如是圓滿差別。謂施戒調伏諸根俱 行。及欲界慈修所得果。慈為先導慈為 因處。於諸有情損害。寂靜行相轉故。
[0781b29] 復次 當知於所知事有七種如實通達智行。一 已得智。二未得智。三無顛倒智。四是處 非有知非有智。五是處所餘知不空智。六苦
不淨智。七速滅壞智。又由十五種相覺了 諸行。能速斷滅一切行愚。何等十五。謂水界 所生故無我。似我而顯現故不住。隨欲而
造作故。覺了諸色猶如聚沫。三和合生相 似法故。如雲地雨和合方便。覺了諸受喻 若浮泡。於所知境能顯能燒能使迷亂相 似法故。覺了諸想同於陽焰。薩迦耶見根
本斷故。多品自體因差別故。剎那量後時 無暫停相似法故。覺了諸行譬芭蕉柱。有 取之識依四識住。發起種種自體。隨轉相似
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