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 Yang Shengjiao Lun 顯揚聖教論
Scroll 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五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成苦品第五
[0551a17] 如是成立無常相已。云何成立苦相。頌曰。
生為欲離因 滅生和合欲
倒無倒厭離 彼因為苦相
[0551a20] 論曰。若法生時為遠離欲因。若法滅時為和 合欲因。若不了知是顛倒因。若善通達是無 倒因。於一切時生厭離欲。如是應知是苦通
相。復次頌曰。
依三受差別 建立三苦相
故說一切受 體性皆是苦
[0551a26] 論曰。由依三受相差別故建立三苦相。謂苦 苦相壞苦相行苦相。由此相故佛說諸受皆 名為苦。謂於苦受及順苦受處法。當知建立
最初苦相。於樂受及順樂受處法。當知建立 第二苦相。於不苦不樂受及順此受處法。當 知建立第三苦相。由不了知此第三相能為
常等顛倒生因。若能了知為無常等無倒生 因。及能發起涅槃樂欲。又由了知不了知第 三苦故。於前二苦亦了不了應知。
[0551b06] 復次前二苦相世間共成。第三苦相不共成 立。今當成立諸行性。是行苦。頌曰。
當知行性苦 皆麁重隨故
樂捨不應理 同無解脫過
[0551b10] 論曰。諸行性樂及性是捨不應道理。何以故。 於一切位麁重所隨故。是故諸行體性是苦。 若不爾如其次第於彼性樂及不苦不樂樂欲
應無。應無苦及不苦不樂覺應無苦樂覺。問 汝亦同然若唯一行苦性者應無樂及不苦不 樂覺。答由不了故謂有。問我亦同然由不了
故謂有。答不然。無解脫過故。若於性樂及不 苦不樂諸行了知。是苦名苦諦現觀。由此次 第乃至證得究竟解脫。若不了故。謂為苦者
即是顛倒。不應能證究竟寂滅。復次頌曰。
利深等障礙 依進住乘空
執著性下劣 顛倒及染污
[0551b22] 論曰。又諸行性苦少苦加之苦相猛利。樂等 不爾。又苦相深重難為對治。樂等不爾。又苦 相平等遍一切處。乃至證得廣大法者。亦被
損惱又執常樂我淨。名為顛倒能障聖法。又 執樂等。能為貪等大小諸惑所依止處。又苦 等行能引勝進上地功德。又復久處住等威
儀即生大苦不可堪忍。又執空者亦大苦隨 逐。又執著樂者其性下劣。又於諸行執計為 樂顛倒所攝。又緣世樂所起樂欲多是染污。 是故諸行皆性是苦。復次頌曰。
如癰疥癩等 三受之所依
彼能發三觸 取樂等隨轉
[0551c05] 論曰。諸行性苦當知猶如癰疥癩等三受所 依。何以故。世間癰疥癩等能發隨順苦樂捨 等三種觸故。由依此觸世間有情取為苦樂
不苦不樂。如是於諸性苦諸行發起三觸。由 此觸故樂等受轉。此若無者。諸受不轉。如是 顯示苦相立宗及因喻已。復何因緣建立諸 行。唯有三苦不多不少。頌曰。
自相自分別 不安隱苦性
五十五應知 三苦之所攝
[0551c14] 論曰。由苦自性唯有三種。一由自相故。謂苦 苦性。二由自分別故。謂壞苦性。若無分別雖 有變壞已解脫者苦不生故。三由不安隱故。
謂行苦性。煩惱麁重等所隨逐故。如是三苦 差別復有五十五種應知。云何五十五種。頌 曰。
界緣身等趣 種類諦三世
時命品異故 引眾苦差別
[0551c22] 論曰。界差別故有三苦。謂欲界繫色界繫無 色界繫。緣差別故有六種苦。謂欲根本苦。愚 癡報苦。先業緣苦。現因緣苦。淨業緣苦。不
淨業緣苦。身差別故有四種苦。謂受重擔等 苦。位變壞苦。麁重苦。死生苦。趣差別故有五 種苦。謂那落迦苦。乃至天趣苦。種類差別故
有五種苦。謂逼惱苦。匱乏苦。大乖違苦。愛 變壞苦。麁重苦。諦差別故有八種苦。謂生苦 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
苦。五取蘊苦。世緣差別故有九種苦。謂過 去苦。因過去未來現在緣所生。如是未來現 在苦亦爾。時差別故有四種苦。謂時節變異
苦飢苦渴苦威儀屈伸入息出息閉目開目等 所引苦。養命差別故有四種苦。謂所求無厭 足苦。追求苦。守護苦。不自在苦。品差別故有
七種苦。一損減苦。謂在家品。二增益苦。謂出 家品。三憂惱苦。四離有苦。又依善說法律。出 家者有三種苦。一愚癡苦。謂希望未來追味
過去故。二嫉妬苦。三不勝他苦。依惡說法 律。出家者亦有三苦。一愚癡苦。謂於所知法 顛倒執故。二嫉妬苦。謂於佛及佛弟子所得
名利心不忍故。三他所勝苦。謂為名利故起 諍論時墮負處故。頌曰。
未離欲色等 三種地應知
欲界一切種 色無色除二
[0552a18] 論曰。如是五十五種苦三地所攝。一未離欲 地。謂欲界所繫。二已離欲地。謂色界所繫。 三離欲色地。謂無色界繫。即此三種如其次
第立三種苦。謂上中下。又欲界中具一切種 苦。色無色界中無二種苦。所謂苦苦壞苦所 攝二。及欲根本苦愚癡報苦所攝二。然有餘 苦。頌曰。
世俗有二種 勝義謂遍行
二緣通上地 當知無現染
[0552a27] 論曰。如是諸苦略有二種。謂世俗勝義別故。 世俗諦所攝苦有二種。謂苦苦及壞苦。勝義 諦所攝有一種謂行苦。此亦名遍行苦。遍至
欲等三界故。欲界上地有二緣所生苦。謂有 先業緣苦。無現在因緣苦。有淨緣苦。無不淨 緣苦頌曰。
非無色重擔 遍行天麁重
及諦最後邊 餘七上隨縛
[0552b06] 論曰。無色界中無身重擔苦有天趣苦。麁重 苦。諦最後邊諸取蘊苦。此通欲等三界故名 遍行苦。餘生等七苦欲界所攝。上地雖有隨
縛復可退還故。然無苦自體。頌曰。
當知生等苦 各五種差別
苦麁重相應 三苦所依止
[0552b12] 論曰。生等七苦當知一一各有五種。謂苦相 應故。麁重相應故。及三苦所依止故。生者。為 老等苦所依。煩惱所依。不可樂欲行壞所依。
老者色衰退等所依。病者。習所不欲所依。不 習所欲所依。順死大種乖違所依。死者。自體 別離所依。財寶別離所依。所愛離別怨憎合
會苦之所依。怨憎會等三苦身逼迫所依。心 逼迫所依。及彼所作衰損所依。頌曰。
最後與最後 各四苦所依
謂生生根本 及苦性變壞
[0552b22] 論曰。於八苦中最後所攝諸取蘊苦。及三苦 中最後行苦。各為四苦所依故苦。一生苦所 依。二生根本苦所依。三苦自性苦所依。四變
壞苦所依。頌曰。
三世之所攝 二緣苦非上
所說餘諸苦 皆欲界應知
[0552b28] 論曰。欲界上地三世苦中。當知無有去來緣 苦。何以故。非於上地緣過去未來虛妄分別 生諸苦故。唯有現緣麁重所隨。除上所說。所
餘諸苦當知唯在欲界所繫。
[0552c03] 復次何因緣故。於實有苦境諸愚癡轉。頌曰。
失念無功用 亂不正思惟
不正了愚癡 及由放逸等
[0552c06] 論曰。於苦愚癡由五種因。及由前所說放逸 等法五種因者。一於過去苦念忘失故。二於 未來苦不作功用推求故。三於現在苦起四
倒亂故。四由不正思惟於麁重苦計為我故。 五由不正了於諸性苦不了知故。復次由四 種因起念忘失。頌曰。
昧故羸劣故 及起放逸故
相續斷絕故 忘念轉應知
[0552c14] 論曰。昧故者。謂愚昧種類。羸劣者。謂於死 等位。放逸者。謂於境耽著。相續斷絕者。謂於 餘生前眾同分相續斷故。復次由四種因無
功用轉。頌曰。
昧故放逸故 保重現法故
不信當苦故 無功用發趣
[0552c20] 論曰。昧及放逸已如前說。保重現法者。由彼 保重現在法故。於未來苦不作功用。不信當 苦者。由不信有未來苦故。不作功用。復次由
四種因起四顛倒。頌曰。
相似相續轉 對治妄分別
串習總取故 起四種顛倒
[0552c26] 論曰。以見相似相續轉故起於常倒。對治分 別故起於樂倒。妄分別樂為苦對治故由串 習故起於淨倒。由總執故起於我倒。復次於
苦愚癡由不了別五因故起。何等為五。頌曰。
界別緣起別 位別次第別
及相續差別 當知各多種
[0553a03] 論曰。界差別有三種苦。謂欲界色界無色界。 緣差別有七種苦。一福緣。二非福緣。此二在 欲界。三不動緣。在色無色界。四纏隨眠緣。謂
異生者。五隨眠緣。謂見諦者。六有行緣。謂 非菩薩。七智行緣。謂諸菩薩。位差別有十二 種苦。一純樂俱。謂諸天。二純苦俱。謂那洛
迦。及鬼傍生一分。三雜苦樂俱。謂人及鬼傍 生一分。四不苦不樂俱。謂從第四靜慮乃至 有頂。五不淨淨處。謂欲界中無難生處。六淨
不淨處。謂色無色界中諸異生者。七淨淨處。 謂色無色界中諸見諦者。八不淨不淨處。謂 欲界中有難生處及四種入胎苦。一不正知
入母胎不正知住不正知出。二正知入母胎 不正知住不正知出。三正知入母胎正知而 住不正知出。四正知入母胎正知而住正知
而出。次第差別有十二種苦。謂依十二支緣 起次第相續。差別有無量種有情相續無邊 差別故。復次於一切苦能遍了知。當知有十 八種。何等是耶。頌曰。
信解與思擇 不亂心厭離
見修及究竟 又如前十一
[0553a24] 論曰。一信解遍智。謂聞所生智。二思擇遍智。 謂思所生智。三不散亂遍智。謂世間修所生 智。四厭心攝遍智。謂煖等順決擇分智。由此
智觀自心相總厭離轉故。五見道遍智。謂依 止見道智。六修道遍智。謂依止修道智。七究 竟道遍智。謂無學道所攝智。及如前所說十
一種智。一不善清淨世俗智。二善清淨世俗 智。三勝義智。四不善清淨相有分別智。五善 清淨相有分別智。六善清淨相無分別智。七
成所作前行智。八成所作智。九成所作後智。 十聲聞智。十一菩薩智。如是總為十八種如 實了知苦遍智。復次如是遍智為盡眾苦。由 何遍智盡何等苦。頌曰。
纏疑不樂離 沈惡趣餘趣
下劣行所起 遍獨眾苦盡
[0553b10] 論曰。信解遍智能滅纏苦。思擇遍智能滅疑 苦。不散亂遍智能滅不樂遠離苦。厭心攝遍 智能滅惛沈苦。見道遍智能滅惡趣苦。修道
遍智能滅餘趣苦。究竟道遍智能滅下劣行 所起苦。謂除樂速通行。所餘諸行皆名下劣 應知。菩薩遍智遍滅一切自他諸苦。聲聞遍 智獨滅自苦應知。
顯揚聖教論成空品第六
[0553b18] 如是已成立苦相。云何成立空相。當知空相 有三種。一自相。二甚深相。三差別相。
[0553b20] 云何自相。頌曰。
若於此無有 及此餘所有
隨二種道理 說空相無二
[0553b23] 論曰。空自相者。非定有無非定有者。謂於諸 行中眾生自性及法自性畢竟無所有故。非 定無者。謂於此中眾生無我及法無我有實
性故。隨二種道理者。謂即於此中無二種我 道理。及有二種無我道理。隨此二種故說空 性無有二相。一非有相。二我無故。二非無
相。二無我有故。何以故。此二我無即是二無 我有。此二無我有即是二我無故。是故空性 非定有相非定無相。云何甚深相。頌曰。
甚深相應知 取捨無增減
[0553c04] 論曰。隨前所說無二道理。雖捨諸法而無所 減。雖取諸法而無所增。無取無捨無增無減。 是甚深空相。云何差別相。頌曰。
差別有眾多 如彼彼宣說
[0553c08] 論曰。即此空性薄伽梵於處處經中顯示多 種差別。謂勝義空內空外空如是等今且分 別。勝義空以勝義故空無所有故名勝義空。
此顯四種義。何者為四。一離我因義。二離我 相義。三離無因義。四離非自業得義。由六處 生時不從我來亦不聚集依止於我。如是名
為離我因義。若執六處以我為因應無分別 五趣別異。又由六處本無今有。有已散滅故 離我相。以如是相非我有故。又由有業為因
異熟生起都無作者亦無有情捨續諸蘊。如 是名為離無因義。又由於有分法假立有情 相續一類流至現在異熟法上非異相續。是 故名為離非自業得義。復次云何應知補特
伽羅我無所有。若有我者為即蘊相為住蘊 中為住餘處為非蘊相。頌曰。
唯假過失故 蘊無我過故
我無身過故 三我不應理
[0553c25] 論曰。若所計我即是蘊相應唯是假違。汝自 宗故成過失。以即於諸蘊假立我故。若離諸 蘊住餘處者。我應無蘊。是亦有過。於諸蘊
中無有我故。若非蘊相者。所計之我有無身 過。無身之我不應理故。是故三種不應道理。 復次若計實我住諸蘊中。是亦不然。何以故。 頌曰。
如主火明空 形異依他過
無常無業用 非因非有我
[0554a05] 論曰。所計實我住諸蘊中。為如主住舍為如 火在薪。為如明依燈。為如虛空處種種物。如 是一切皆不應理。何以故。有五種過失故。何
者為五。若如主住舍中者。形段應異舍主與 舍形貌異故。若如火在薪者。有依他過。火依 薪力不自在故。若如明依燈者。有無常過。隨
燈有無明起滅故。又前二種亦有無常過失。 不見舍主有常住者。舍雖久住而彼舍主或 往餘處或死滅故。火隨薪力有無不定無常
性故。若如虛空者。應有業用顯然過失。虛空 業用顯然可得。謂去來等業無障礙故。我即 不爾。故成過失。又所計我與果為因亦不可
得。何以故。無我外物諸種子等與果為因亦 可得故。是故計我住諸蘊中與果為因。不應 道理。亦無所計實我體性。問若唯有蘊無別
我者誰見誰聞。乃至誰能了別。答若見聞等 即是我體。或是我業。或是我具。執我以為見 聞者等。皆不應理。何以故。頌曰。
我唯應是假 譬喻不可得
七喻妄分別 無見者等三
[0554a25] 論曰。若汝執我即是見等。又名見者。乃至了 別者。所計之我唯應是假。即於見等法上假 立我故。若執見等是業是具。此亦不然。無譬
喻故。雖妄分別七種譬喻。然有多過。是故三 種皆不應理。云何多過。頌曰。
若如種無常 作者應成假
如成就神通 應世俗自在
[0554b03] 論曰。若汝計我於見聞等業如種於芽者。我 應無常。種非常故。若汝計我於見聞業等如 陶師於器者。我應是假。何以故。世間現見假
名士夫有造器用。不見餘故。若汝計我於見 等業猶如世間有神通者。能起變化。即應同 彼世俗假立及自在過。何以故。離假者外餘
成神通者所不見故。又復現見成神通者。於 變化事隨意自在。我於見等不假異緣。應得 自在。復次頌曰。
我如地如空 應無常無性
應如二無作 分明業可得
[0554b14] 論曰。若汝計我於見等業猶如大地能持萬 物者。我應無常。地非常故。若如虛空無 障礙故容所作業。我亦如是容見等業者。我
應無體。猶如虛空唯色無體是虛空故。又如 大地虛空於任持等無動作用。我亦如是於 彼見等應無作用。既無作用執見者等。不應
道理。又大地虛空任持無障二種功能分明 可得。我於見等諸所作業無別可得。故不應 理。復次若執見等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