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endium of the Higher Teaching (Abhidharmasamuccaya)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第五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決擇分中諦品第一之三
[0681c07]云何滅諦。謂相故甚深故世俗故。勝義故不圓滿故圓滿故無莊嚴故。有莊嚴故。有餘故。無餘故。最勝故。差別故分別滅諦。
[0681c10]何等相故。謂真如聖道煩惱不生。若滅依若能滅若滅性。是滅諦相。如世尊說。眼耳及與鼻舌身及與意。於此處名色究竟滅無餘。又
說。是故汝今當觀是處。所謂此處眼究竟滅遠離色想。乃至意究竟滅遠離法想。由此道理顯示所緣。真如境上有漏法滅。是滅諦相。
何等甚深故。謂彼諸行究竟寂滅。如是寂滅望彼諸行。不可說異。不可說不異。不可說亦異亦不異。不可說非異非不異。所以者何。無
戲論故。於此義中若生戲論。非正思議非道非如。亦非善巧方便思故。如世尊說。此六觸處盡離欲滅寂靜沒等。若謂有異。若謂無異。
若謂亦有異亦無異。若謂非有異非無異者。於無戲論便生戲論。乃至有六處可有諸戲論。六處既滅絕諸戲論即是涅槃。
[0681c25]何等世俗故。謂以世間道摧伏種子所得滅。是故世尊別名說為彼分涅槃。
[0681c27]何等勝義故謂以聖慧永拔種子所得滅。何等不圓滿故。謂諸有學。或預流果攝。或一來果攝。或不還果攝等所有滅。
[0682a01]何等圓滿故。謂諸無學阿羅漢果攝等所有滅。
[0682a03]何等無莊嚴故。謂慧解脫阿羅漢所有滅。何等有莊嚴故。謂俱分解脫三明六通阿羅漢等所有滅。
[0682a06]何等有餘故。謂有餘依滅。
[0682a07]何等無餘故。謂無餘依滅。
[0682a08]何等最勝故。謂佛菩薩無住涅槃攝所有滅。以常安住一切有情利樂事故。
[0682a10]何等差別故。謂無餘永斷永出永吐盡離欲滅寂靜沒等。何故名無餘永斷。由餘句故。何故名永出。永出諸纏故。何故名永吐。永吐隨
眠故。何故名盡。見道對治得離繫故。何故名離欲。修道對治得離繫故。何故名滅。當來彼果苦不生故。何故名寂靜。於現法中彼果心
苦永不行故。何故名沒。餘所有事永滅沒故。何故此滅復名無為。離三相故。何故此滅復名難見。超過肉眼天眼境故。何故此滅復名
不轉。永離諸趣差別轉故。何故此滅名不卑屈離三愛故。何故此滅復名甘露。離蘊魔故。何故此滅復名無漏。永離一切煩惱魔故。何
故此滅復名舍宅。無罪喜樂所依事故。何故此滅復名洲渚。三界隔絕故。何故此滅復名弘濟。能遮一切大苦災橫故。何故此滅復名
歸依。無有虛妄意樂方便所依處故。何故此滅名勝歸趣。能為歸趣一切最勝聖性所依處故。何故此滅復名不死。永離生故。何故此
滅名無熱惱永離一切煩惱熱故。永離一切求不得苦大熱惱故。何故此滅名無熾然。永離一切愁歎憂苦諸惱亂故。何故此滅復名
安隱。離怖畏住所依處故。何故此滅復名清涼。諸利益事所依處故。何故此滅復名樂事。第一義樂事故。何故此滅名趣吉祥。為證得
彼易修方便所依處故。何故此滅復名無病。永離一切障礙病故。何故此滅復名不動。永離一切散動故。何故此滅復名涅槃。無相寂
滅大安樂住所依處故。何故此滅復名無生。離續生故。何故此滅復名無起。永離此後漸生起故。何故此滅復名無造。永離前際諸業
煩惱勢力所引故。何故此滅復名無作。不作現在諸業煩惱所依處故。何故此滅復名不生。永離未來相續生故。
[0682b14]如是滅諦總有四種行相差別謂滅相靜相妙相離相。云何滅相煩惱離繫故。云何靜相。苦離繫故。云何妙相。樂靜事故。云何離相。常利
益事故。
[0682b18]云何道諦。謂由此道故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是略說道諦相。道有五種。謂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究竟道。
[0682b21]何等資糧道。謂諸異生所有尸羅。守護根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常不睡眠。勤修止觀正知而住。復有所餘進習諸善。聞所成慧。思所
成慧。修所成慧。修習此故得成現觀解脫所依器性。
[0682b26]何等加行道。謂有資糧道皆是加行道。或有加行道非資糧道。謂已積集資糧道者。所有順決擇分善根。謂煖法頂法順諦忍法世第
一法。云何煖法。謂各別內證於諸諦中。明得三摩地鉢羅若及彼相應等法。云何頂法。謂各別內證於諸諦中。明增三摩地鉢羅若
及彼相應等法。云何順諦忍法。謂各別內證於諸諦中。一分已入隨順三摩地鉢羅若及彼相應等法。云何世第一法。謂各別內證於
諸諦中。無間心三摩地鉢羅若及彼相應等法。何等見道。若總說。謂世第一法無間無所得三摩地鉢羅若及彼相應等法。又所緣能
緣平等平等智為其相。又遣各別有情假法假。遍遣二假所緣法智為相。
[0682c11]若別說見道差別。謂世第一法無間苦法智忍苦法智。苦類智忍苦類智。集法智忍集法智。集類智忍集類智。滅法智忍滅法智。滅類
智忍滅類智。道法智忍道法智。道類智忍道類智。如是十六智忍。是見道差別相。
[0682c16]云何苦。謂苦諦。云何苦法。謂苦諦增上所起教法。云何法智。謂於加行道中觀察諦增上法智。云何智忍。謂先觀察增上力故。於各
別苦諦中起現證無漏慧。由此慧故永捨見苦所斷一切煩惱。是故名為苦法智忍。云何苦法智。謂忍無間由此智故。於前所說煩惱
解脫而得作證。是名苦法智。云何苦類智忍。謂苦法智無間無漏慧生。於苦法智忍及苦法智各別內證。言後諸聖法皆是此種類。是
故名為苦類智忍。云何苦類智。謂此無間無漏智生。審定印可。苦類智忍。是名苦類智。如是於餘諦中隨其所應。諸忍諸智盡當知。
[0682c28]於此位中由法忍法智覺悟所取。由類忍類智覺悟能取。又此一切忍智位中。說名安住無相觀者。如是十六心剎那。說名見道。於所
知境智生究竟。名一剎那。
[0683a03]一切道諦由四種相應隨覺了。謂安立故思惟故證受故圓滿故。云何安立故。謂聲聞等隨自所證已得究竟。為欲令他亦了知故。由
後得智以無量種名句文身安立道諦。云何。思惟故謂正修習現觀方便。以世間智如所安立思惟數習。云何證受故。謂如是數習已
自內證受最初見道正出世間無戲論位。云何圓滿故。謂此位後圓滿轉依。乃至證得究竟。彼既證得究竟位已。復由後得智以名句文身安立道諦。
[0683a13]如契經言。遠塵離垢於諸法中正法眼生者。此依見道說。諸法忍能遠塵。諸法智能離垢。遍知故永斷故道得清淨。
[0683a16]如契經言。見法得法極通達法究竟堅法。越度一切悕望疑惑不假他緣。於大師教餘不能引。於諸法中得無所畏。此亦依見道說。見
法者。謂諸法忍。得法者。謂諸法智。極通達法者。謂諸類忍。究竟堅法者。謂諸類智。越度一切悕望者。由諸忍智於自所證無有悕
慮。越度一切疑惑者。於此位中於他所證無有猶豫。不假他緣者。於所修道中無他。引道自然善巧。於大師教餘不能引者。於佛聖
教不為邪道所化引故。於諸法中得無所畏者。於依所證問記法中。諸怯劣心永無有故。
[0683a27]何等修道。謂見道上所有世間道出世間道軟道中道上道加行道無間道解脫道勝進道等。皆名修道。
[0683b01]云何世間道。謂世間初靜慮。第二靜慮。第三靜慮。第四靜慮。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如是靜慮無色。由四種
相應廣分別。謂雜染故清白故建立故清淨故。何等雜染故。謂四無記根。一愛二見三慢四無明。由有愛故味上靜慮雜染所染。由有
見故見上靜慮雜染所染。由有慢故慢上靜慮雜染所染。由無明故疑上靜慮雜染所染。如是煩惱恒染其心。令色無色界煩惱隨煩惱相續流轉。
[0683b11]何等清白故。謂淨靜慮無色。由性善故說名清白。
[0683b13]何等建立故。有四種建立。謂支分建立。等至建立。品類建立。名想建立。
[0683b15]云何支分建立。謂初靜慮有五支。何等為五。一尋二伺三喜四樂五心一境性。第二靜慮有四支。何等為四。一內等淨二喜三樂四心
一境性。第三靜慮有五支。何等為五。一捨二念三正知四樂五心一境性。第四靜慮有四支。何等為四。一捨清淨二念清淨三不苦不
樂受四心一境性。對治支故。利益支故。彼二所依自性支故。諸無色中不立支分。以奢摩他一味性故。云何等至建立。謂由七種作意
證入初靜慮。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何等名為七種作意。謂了相作意。勝解作意。遠離作意。攝樂作意。觀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
[0683b28]云何品類建立。謂初靜慮具軟中上三品熏修。如初靜慮餘靜慮及無色三品熏修亦爾。由軟中上品熏修初靜慮故。於初靜慮中還
生三異熟。如初靜慮於餘靜慮中若熏修若生果各三品亦爾。於無色界中無別處所故。不立生果處所差別。然由三品熏修無色定故。彼異熟生時有高有下有劣有勝。
[0683c06]云何名想建立。謂於初靜慮所攝定中。諸佛世尊及得究竟大威德菩薩摩訶薩所入三摩地。彼三摩地一切聲聞及獨覺等尚不了其
名。豈能知數。況復證入。如於初靜慮所攝定中。於餘靜慮無色所攝定中亦爾。如是所說皆依靜慮波羅蜜多。
[0683c12]何等清淨故。謂初靜慮中邊際定。乃至非想非非想處邊際定。是名清淨。云何出世道。謂於修道中法智類智品。所攝苦智集智滅智
道智。及彼相應三摩地等。或未至定所攝。或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所攝。非想非非想處唯是世間不明了想恒現行故。由此道理故
名無想。如世尊言。乃至有想三摩鉢底。方能如實照了通達。滅定亦是出世間攝。由聖道後所證得故。要於人趣方能引發。或於人趣
或於色界能現在前。生無色界多不現起。由住寂靜解脫異熟者。於此滅定多不發起。勤方便故。
[0683c24]云何軟道。謂軟軟軟中軟上品道。由此道故能捨三界所繫地地中上上上中上下三品煩惱。
[0683c27]云何中道。謂中軟中中中上品道。由此道故能捨三界所繫地地中中上中中中軟三品煩惱。
[0684a01]云何上道。謂上軟上中上上品道。由此道故能捨三界所繫地地中軟上軟中軟軟三品煩惱。
[0684a04]云何加行道。謂由此道能捨煩惱。是名修道中加行道。
[0684a06]云何無間道。謂由此道無間永斷煩惱令無所餘。
[0684a08]云何解脫道。謂由此道證斷煩惱所得解脫。云何勝進道。謂為斷餘品煩惱。所有加行無間解脫道。是名勝進道。又復棄捨斷煩惱加
行或勤方便思惟諸法。或勤方便安住諸法。或進修餘三摩鉢底諸所有道名勝進道。又為引發勝品功德。或復安住諸所有道。名勝進道。
[0684a15]復云何修如是諸道。謂得修習修除去修對治修。得修者。謂未生善法修習令生。習修者。謂已生善法修令堅住不忘倍復增廣。除
去修者。謂已生惡不善法修令永斷。對治修者。謂未生惡不善法修令不生。又道生時能安立自習氣。是名得修。即此道現前修習。是
名習修。即此道現在前時能捨自障。名除去修。即此道既捨自障。令彼未來住不生法。名對治修。復有四種對治名對治修。謂厭壞對
治斷對治持對治遠分對治。云何厭壞對治。謂於有漏諸行見多過患。云何斷對治。謂加行道及無間道。云何持對治。謂解脫道。云何遠分對治。謂此後諸道。
[0684a28]又道差別有十一種。謂觀察事道。勤功用道。修治定道。現觀方便道。親近現觀道。現觀道。清淨出離道。依根差別道。淨修三學道。
發諸功德道。遍攝諸道道。如是諸道隨其次第謂三十七菩提分法。四種正行。四種法迹。奢摩他。毘鉢舍那。三無漏根。
[0684b05]此中一切菩提分法。皆由五門而得建立。謂所緣故自體故助伴故修習故修果故。
[0684b07]四念住所緣者謂身受心法。復有四事。謂我所依事。我受用事。我自體事。我染淨事。自體者。謂慧及念。助伴者。謂彼相應心心所
等。修習者。謂於內身等修循身等觀。如於內於外於內外亦爾。內身者。謂於此身中所有內色處。外身者。謂外所有外色處。內外身
者。謂內處相應所有外處根所依止。又他身中所有內色處。云何於身修循身觀。謂以分別影像身與本質身平等。隨觀內受者。謂
因內身所生受。外受者。謂因外身所生受。內外受者。謂因內外身所生受。如受心法亦爾。如於身修循身觀。如是於受等修循受等觀
如其所應。又修習者。謂欲勤策勵勇猛不息。正念正知及不放逸。修習差別故。欲修習者。謂為對治不作。意隨煩惱勤修習者。謂為對
治懈怠隨煩惱。策修習者。謂為對治惛沈掉舉隨煩惱。勵修習者。謂為對治心下劣性隨煩惱。勇猛修習者。謂為對治踈漏疲倦隨煩
惱。不息修習者。謂為對治得少善法生知足喜隨煩惱。正念修習者。謂為對治忘失尊教隨煩惱。正知修習者。謂為對治毀犯追悔隨
煩惱。不放逸修習者。謂為對治捨諸善軛隨煩惱。修果者。謂斷四顛倒趣入四諦身等離繫。
[0684c02]四正斷所緣者。謂已生未生所治能治法。自體者。謂精進。助伴者。謂彼相應心心所等。修習者。如契經說。生欲策勵發起正勤策心
持心。此中諸句顯修正勤及所依止。所依止者。謂欲。正勤者。謂策勵等。於止舉捨相作意中。為欲損減惛沈掉舉發起正勤故次說
言策心持心。修果者。謂盡棄捨一切所治。於能對治若得若增。是名修果。
[0684c10]四神足所緣者。謂已成滿定所作事。自體者。謂三摩地。助伴者。謂欲勤心觀及彼相應心心所等。云何欲三摩地。謂由殷重方便觸心
一境性。云何勤三摩地。謂由無間方便觸心一境性。云何心三摩地。謂由先修三摩地力觸心一境性。云何觀三摩地。謂由聞他教法
內自簡擇觸心一境性。又欲三摩地者。謂由生欲觸心一境性。勤三摩地者。謂由策勵發起正勤觸心一境性。心三摩地者。謂由持心
觸心一境性。觀三摩地者。謂由策心觸心一境性。修習者。謂數修習八種斷行。何等為八。謂欲精進信安正念正知思捨。如是八種
略攝為四。謂加行攝受繼屬對治。又欲勤心觀修有二種。謂并因緣聚散遠離修。不劣不散彼二所依隨順修。修果者。謂已善修治三
摩地故。隨所欲證。所通達法即能隨心通達變現。又於別別處所法中。證得堪能自在作用。如所願樂能辦種種神通等事。又能引發
勝品功德。五根所緣者。謂四聖諦。自體者。謂信精進念定慧。助伴者。謂彼相應心心所等。修習者。謂信根於諸諦起忍可行。修習精
進。根於諸諦生忍可已。為覺悟故起精進行。修習念根。於諸諦發精進已。繫念起不忘失行。修習定根。於諸諦既繫念已。起心一境性
行。修習慧根。於諸諦心既得定起簡擇行修習。修果者。謂能速發諦現觀及能修治煖頂。引發忍世第一法。
[0685a08]如五根五力亦爾。差別者。由此能損減所對治障。不可屈伏故名為力。
[0685a10]七覺支所緣者。謂四聖諦如實性。自體者。謂念擇法精進喜安定捨。念是所依支。擇法是自體支。精進是出離支。喜是利益支。安定捨
是不染污支。由此不染污故。依止不染污故。體是不染污故。助伴者。謂彼相應心心所等。修習者。謂依止遠離。依止無欲。依止寂滅。
迴向棄捨修念覺支。如念覺支乃至捨覺支亦爾。如是四句次第顯示。緣四諦境修習覺支。修果者。謂見所斷煩惱永斷。
[0685a19]八聖道支所緣者。謂即此後時四聖諦如實性。自體者。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見是分別支。正思惟是誨
示他支。正語正業正命是令他信支。見戒命清淨性故。正精進是淨煩惱障支。正念是淨隨煩惱障支。正定是能淨最勝功德障支。助
伴者。謂彼相應心心所等。修習者。如覺支說。修果者。謂分別誨示他令他信。煩惱障淨。隨煩惱障淨。最勝功德障淨故。
[0685a28]四種正行者。謂苦遲通行。苦速通行。樂遲通行。樂速通行。初謂鈍根未得根本靜慮。第二謂利根未得根本靜慮。第三謂鈍根已得根
本靜慮。第四謂利根已得根本靜慮。四種法迹者。謂無貪無瞋正念正定。無貪無瞋能令增上戒學清淨。正念能令增上心學清淨。正
定能令增上慧學清淨。奢摩他者。謂於內攝心令住等住安住近住。調順寂靜最極寂靜。專注一趣平等攝持。毘鉢舍那者。謂簡擇諸
法。最極簡擇。普遍尋思。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