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Lakṣaṇānusāraśāstra (Sui Xiang Lun) 隨相論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隨相論
德慧法師

天竺三藏真諦

[0158b17] 十六諦

[0158b18] 十六諦十六十六 () () (廣解) 十六
十六實有故稱提舍 (離欲 修善) 十六唯有苦諦 無常苦空無我滅道三諦合為
提舍佛滅阿難 所聞解經 弟子造論解經名為提舍毘婆沙
從優提舍提舍既是傳出 毘婆沙緣故 有為法無力不能嬰孩
小兒不能扶持 即是貪愛必須二法五陰 無貪愛愛
無人穀子安置地中不得 貪愛則是貪愛業因
則是業力即是先後先後屬於緣故 緣故無常
違逆隨順佛弟子 佛弟子生死恒生怖畏 譬如利劍火光耀眼人執
念念恒生怖畏佛弟子怖畏 如此違逆生老病死 凡夫隨順凡夫
生死即是隨順兄弟 弟弟猶自凡夫愛著 生死受苦愛著
對治我所見凡夫一切法我所一切非我對治名為 對治我見凡夫五陰以為
一切法無有對治 (苦諦) 。集諦種子法道 種子道理
一種不能種子諸緣不復貪愛煩惱 種子不復
宿諸緣不能種子 時節貪愛亦復如此聲聞 大劫修行獨覺大劫修行阿僧祇
修行三乘發心之前一闡提 貪愛煩惱煩惱 修行已去歷時功德智慧
深廣衰弱不能 大有九十八煩惱煩惱 九十八九十八
失時不生 不生失時不能鴦掘魔 無明必應地獄現身
阿羅漢作惡以時 不復因緣宿 失時不生因緣
不能未經 失時因緣不能眾生 三事親近善知識
功力惡業三事 三事因緣不能醜陋眾生生人作業因緣
畜生作惡畜生 因緣人中阿羅漢 煩惱煩惱
不能阿那含業已 貪愛未盡不得色界中陰 修道煩惱煩惱
業煩惱斷見煩惱不復 業受世間種子必須道理 貪愛種子必須
道理方能煩惱 種子煩惱煩惱 煩惱煩惱煩惱
煩惱無業得中

[0159b03] 顯現顯現貪愛 相應現生顯現貪愛境界境界貪愛
境界顯現境界 三識凡夫可愛可食聖人
可愛 貪愛顯現貪愛顯現處境
顯現不得顯現 起義外道一切法唯有 一切
方能集聚不能集聚二種 集聚明令起義顯現
聚集共生 拔出成就直感使一期具足成就
滅諦五陰不生果報 現在五陰未來五陰不生名為 名目無為滅諦無為
五陰不生五陰不生三世 無為三世五陰不生三世 舍利弗目揵連五陰過去不生
凡夫五陰未來不生現在聖人 五陰則是現在不生無為法五陰 用盡不生無為
五陰不生證得無為 不生無為無為三火 寂靜三火三火
三義眾生一切善根 煩惱使燒心 煩惱三界六塵六根
六識煩惱根塵皆是由此 不得安樂煩惱如火根塵 上界無瞋
凡夫上界具有見諦煩惱上界 不得 三苦三火三苦眾生不得
欲界三苦色界 色界唯有行苦三苦即是三災苦苦火災壞苦水災行苦風災二種三火
二種三火寂靜 老死三苦三苦平等 三界三苦三界
生苦欲界白面 色界相貌異義 分明可愛上界
無色界果報昔時定心堅固 定心退墮三界老苦
死苦所以凡夫安樂所以世俗 使受苦三苦
無為之中名為上界 何故名為未必生苦 名為無為不生所以
生死所以地獄 處所生苦地獄 生苦三苦何苦若是苦受
樂受壞苦捨受行苦欲界具有三苦色界壞苦 無色界行苦老苦三苦
則是苦苦則是 壞苦則是行苦三界死苦 三苦可解中說
有無此間八苦以外分別 八苦病苦等等所以病苦
病苦欲界人中欲界天中 天中所以病苦內外緣生 寒熱不平等飲食調適致病
四大四大四大 成病上界寒熱不平等飲食調適 四大無有緣故
有病曲解有病 乃至 四大得名病苦云何
三界不得愛別離怨憎三苦 上二界果報無有一處 三苦欲界六天具有下品諸天
上品不得生苦求不得苦 怨憎會苦不如阿修羅 愛別離苦解脫一切
一切因緣果報煩惱 五陰果報過失究竟解脫 暫時解脫煩惱何故
煩惱種子 煩惱不能無業 中陰煩惱莊嚴
煩惱釋道 無生智能行 定慧所行苦法智比智十二
煩惱盡智第十三無生智 智行如此聞思修修慧
智行盡智 現前八分聖道 盡智盡智二種
正見正思惟無常正見見思相生 盡智使正見
智慧如此一時 所行戒定慧異性 乃至阿羅漢如此正見正見
正思惟正思惟不得同時以前 使正見正思惟一時 如此異時
明智盡智所行乃至阿羅漢如此 無生智所行乃至阿羅漢如此無生智 戒定慧見諦
須陀洹十二心觀則是 使同時戒定慧異時 即是無生智何不
苦法智得名無生智 智者類智上界煩惱 盡智不定無生智盡智
十三無生智第二 心所 能行戒定慧所行無生智
戒定慧 相應通論四相 別論不斷不常中道相應
如是思惟不如 不能使不如

[0160c12] 正見正行聲聞師說 聲名如此 名為若是獨覺正思
無有聲名聞義以此 思惟獨覺根本 聞法思惟修慧何故正思
宿世 思慧端然思惟自得聲聞
過度出離思惟煩惱煩惱業業果報 皆是不正思惟智慧智慧
不正相反過度 不正暫時過度過度煩惱 智慧倒相
十六名言法性無常無為 本來無有無住有為法
法性無常無明 不解世間事故不解世間 不解真實甚深
無明根本無明受生生死 無處中間人六根中間聚落六根言中聚落之中
我人不在中間以為我人 名為不自在無我自在 不依自在不由生住滅
則是自在二者隨意所作自在 自在一切有為法生住滅
如意有神轉變 不免自在自在 無有道理今次
種子有種自有 種子既有 現在分為四分當作
惡業便自有 猶在未來既有 現在道理道理
出道種子本能 枝葉未來種子 外緣得出現在種子
如此本能未來現在 中陰中陰 中陰道理必須因緣聚集中陰
出道出現以來名為行者漸漸增長
便如此中陰中陰正生第七分之名為 漸漸增長中陰
第二便等次 從業言行第三無業 緣生不得

[0161b09] 道理 結子未來 道理種子
種子第三便如此 第七未能生死解脫六根具足 第二剎那已去生死解脫因此
第四第四苦樂第四第四道理名為 第四第三便第四
既已 具足第二中陰 貪愛二事不可
種子分為當作 時節 四分
一剎那分為三分 中分中陰 種子
不同薩婆多有為 剎那剎那一種剎那 當分相生第一剎那第二
第二剎那第三明相第一 第二豈能第三 相續語者第一剎那同分
第二剎那乃至同分業果未來第一剎那第二剎那同分 第三剎那未來次第
第一剎那種子不得第二 第三剎那次第相續初一剎那種子 同分種子四大
四分不如 因果正量部念念 種子只是一種當分
正生相續如此有無
根本根本前方便正方便前方便 大眾和合受戒三時時節形壽一切正方便
一白三羯磨第三羯磨 即是 根本形壽不滅從此相續
中間不復懺悔根本流出一剎那流出不從剎那第二剎那
根本流出第二剎那如此後生 根本流出若是薩婆多 過去
正量部善業俱生不滅 業果念念滅法
滅法若是 根本相續布施 不能無有
俱生無有 俱生有為法何故不滅相應法
非心相應法念念薩婆多 念念非心相應法種類 相續不斷布施云何
相貌身業語言口業 前人即是相貌 以此相貌身業發言某物某人
語言即是口業發起口業 善根三善根正思惟三從正思惟 作意總論三緣口業
正是作意口業布施三緣 口業布施菩薩默念 福德
父母貧窮 眾生福德無癡善根 貧窮無癡善根貧窮眾生
慈悲無瞋善根一時三善根不無多少二種 恭敬二利恭敬善生
不復所以涅槃恭敬 衣食供養世人衣食 過去世尊恭敬無人受用
不得隨事二利施者利益 四大以前受用四大增長 施者三事三事
眾生三事若一 不復未盡眾生受用 邪見善根根本
不復施主生存善根不斷受用 不復施主不斷 不死未盡受用
受用不復 本心受用善終檀越 福田
聽隨無窮 施主非但招罪乃至
墮惡道報償不容易善根根本云何更生 須陀洹無有
種類根本得以阿羅漢退修道 煩惱煩惱無不善根云何 先生俱生
即是三善根作善先有善根 作善先生俱生即是作意 善生善生俱生
善根作善善根 作善俱生善生 三善根善心相應善根
善根滅盡邪見 與其相應道生 善根須陀洹爾前未有
善根俱生阿羅漢退煩惱三不 俱生小乘施食食時便利便利頷下
一切至此便 變為血肉便利轉輪王 便利無有三乘凡夫便利
精妙不成便利

[0162c09] 淨盡 應有天竺
分別中阿含中有繫縛佛語 貪愛眼中貪愛
貪愛繫縛貪愛 繫縛色境繫縛貪愛繫縛繫縛
牢獄繫縛繫縛 繫縛眾生 解脫貪愛解脫境界
即是無餘涅槃貪愛有餘涅槃 無餘涅槃如此 有為解脫寂靜有為自有二種
三世三有為相三有為相所以不明有為法無住無為 思惟煩惱煩惱
果報既有因果相生三世無為法 因果相生三世有為法無故無為法無生無生
有為法具有二種二相 無為法解脫二種三相 寂靜煩惱一解脫九十八煩惱
九十八解脫諸法本來不生不生解脫 顛倒貪著貪著 果報煩惱貪著不能無為
無為即是貪愛證得 九十八九十八無為果報煩惱別有無為

[0163a10] 真實自有真實 性善三相發起真實即是 涅槃生死涅槃不從因緣生
真實自性即是無貪無瞋無癡 善根三善根性能對治貪瞋癡 三惡涅槃三惡涅槃相稱名為
譬如性能治病 三相意業三善根相應
心法三善根相應悉皆三善根心法三善根
相和 以後不治發起 意業發起
譬如 發起使成藥三善根 隨順真實無為
真實妙好心法 三善根相應一時三善根相應 一時三善根相應
心得理即無癡即是 心法三不善根相應 三不善根相應惡心現前
無明相應相應相應惡性相反三善根 非心有時相應
眾生心客塵 三善根眾生無始生死客塵即是 煩惱煩惱即是隨眠煩惱隨眠煩惱即是
三不善根三善根 三善根名相三不 不善不善三不
相應邪見三善根三善根 三不 善根永不最勝
處在怨賊之中不得安息怨賊安息最勝安息 境界最勝安息
煩惱怨賊安息 未盡安息最勝安息 煩惱最勝安息阿羅漢煩惱
永不復生最勝安息須陀洹見諦煩惱 永不復生最勝安息

[0163b25] 對治邪道名為九十六沙門 邪道所以邪道此道 邪道戒定慧正直道者涅槃
對治邪道說戒定慧 一方道路 求解出世戒定慧
對治如故一明對治 如理二明對治四倒相應即是常樂我淨生死無常
無我不淨涅槃生死無常 不淨涅槃常樂我淨相應即是小乘涅槃云何一切法
皆是無我小乘一切法無我 無我涅槃即是對治 外道常見斷見常見不滅
未來未來現在苦行 十一大發不住 山谷險難三不斷食
一處仰頭 不懈大熱 四邊一處
赴火十一 諸天琵琶供養 諸天斷見無有未來現在
心所種種並不正行相應 不如不常不斷二邊中道涅槃相稱事故正行所以涅槃
二義大力大力即是獨覺阿羅漢證得涅槃無有過失怨賊涅槃之中煩惱即是
三義不肯 我見生死極處不復 即是不肯戒取
不知何者 即是分別是非 除疑不著生死
不肯我見戒取煩惱涅槃煩惱即是涅槃相稱 正行對治一切怖畏出離一切
波斯匿王有人大山東方 地上日輪如是次第有人大山佛言
世尊不可以愛語不可以布施 不可怖畏不可 四方便所 心急八分聖道以求出離

[0164a13] 滅火八分聖道答言世尊 滅火乃是暫時
八分聖道離苦 八分聖道滅火四方老病 別離老苦少壯病苦能奪強健
壽命愛別離苦前來皆是 異義天親提舍



[0164a21] ◎論主我所 無常有為法生滅不得 即是即是先有無故無常
非常何故非常而言生滅無常 非常 無常相違五陰
違逆眾生心受苦眾生無不 衣服飲食種種將養不知 違逆眾生心衣食增減之間恒生
苦惱所以生苦生苦如此四威儀相違所以 違逆眾生心所緣境真實
生苦一切諸法皆是假名有名無有和合 所生所生
因果無體何以根塵和合 根塵別有和合 和合別有因果
無有因果因果名義無能 無體真實無能無體 真實受用苦樂名義無體即是
無我佛說有法不出 十八界十八界 故知無我多羅
十八界豈可 其所不一不異不可說 眼根色塵眼識
能緣根塵緣中 根塵根塵三法何故
根塵 無用根塵不異 根塵唯有根塵何處
不一能緣 能緣二種 二法何故
無用不異 緣生既是有為有為 非有無為不一
外道外道 四智證智比智四聲 以此四智外道斷常二見
斷見即此 現見有身即是證智 入息我相
即是比智自身 即是師說 常見
二智常見不可證智所知常見證智 眼中之中
之中中人可見證智所知自在天
所以不見 天親次第證智所知不過七法即是 六塵六塵並非證智
所知比智所知眼色作意因緣眼識即是有用比智
家牛形容野牛形容 如此證智所知所知 師說聲說
不然斷常 () 。 () 外道常見有未來若是
多聞外道斷見 無我有未來有無不定豈可以此為
五陰獨居五陰譬如國王 自己所有五陰 無我外道我有
有用可以比智外相 外相五者出息二入壽命
故知以前 四相 四相第五
壽命相接解脫 壽命得以壽命 相者
別有非法非法 非法 覺知覺生苦樂
功力功力生法非法常見有未來現在苦行
斷見未來現在 名為非法非法修習修習 即是憶念
過去別有非法九法生法 非法有時作善有時作惡別有非法 使上昇使
使使和合使 和合外道一中火災 三百拘胝即是三百拘胝
一百拘胝一百拘胝一百 世界火災世界一劫一劫相離
則是非法使合為善道非法 合為惡道從此增長更生 世界離合三百拘胝
中間滿火災三百拘胝世界 一向一向相離一向 暫時解脫三百拘胝火災
滿非法使何故何故 何故成熟 上昇眾生成熟飲食
光明智慧自在天 向上人天心下 畜生地獄人天
光明智慧光明智慧 眾生去來 上昇不得
去來不在眾生無依 屬地畜生在下地獄 在下在下
解脫苦行四法 正法正法得道正法 天中智慧
相離九法永不 解脫我見 不分愛欲二執
不分愛欲三執我有 分別愛欲有相愛欲次第 第一現在中有
不分非我不分 非我我所香味 見道
修道第二愛欲常見不滅 未來分別不異未來 我所六塵
第三不分別有 分別分別未來受苦 下地即是
愛欲不異第四愛欲論文我愛無分別不異 不滅未來未來
後身前後命相不斷 有相愛欲不異佛說五陰愛欲根本愛欲愛欲
愛欲愛欲 次第第一愛欲五陰根本種子與果根本
愛欲根本即是 根本根本 現在愛欲愛欲未來
有種便 種子與果

[0165c25] 第二愛欲五陰 譬如與果第二愛欲未來 愛欲共和
現在愛欲乃至 即是 愛欲五陰五陰譬如
水土香味第三愛欲分別未來 第三愛欲使未來
第三愛欲為生第二 水土 增長香味諸力
香味隨緣愛欲 分別正量部外道 立義
若是 二種麝香
猪狗 即輕
() () 。 果子林檎
成風名刺 使體能使
人身 向上心下 三分相通調適
不通成病 不同 威德
自有威德 所生一切毒草隨緣不同眾生差別

[0166b03] 第四愛欲五陰五陰 譬如第四愛欲 未來使相接未來五陰
第四愛欲十二緣生因為不復相續第一愛欲
十六諦十六一法 寂靜苦受從前
更生不已寂靜無故所以 寂靜第二愛欲第二愛欲 欲生即是無上美妙最勝
無上第三愛欲第三愛欲 勝負愛欲
不還第四愛欲第四 相接生死不得 心所道者戒定慧
自有三明無退 修慧離散不復退失
邪僻 不得正趣名為 故稱三德所生
三德通達真實四諦 境界相決定正行 清淨無勝
決定一法 不定有別不定不得正行定義
五見 盡智盡智阿羅漢煩惱
斷除阿羅漢正見 清淨曲解見道第十三得名 正見清淨名為正行正行
此外有別畢竟出離滅諦畢竟畢竟不生斷除 煩惱證得無為名為無為既是
畢竟證得無為畢竟滅諦畢竟 名目名為畢竟畢竟故稱出離眾生四見常見
我所見我見四見無常 空無語者起見我見我見我見
常見既是不能不可 不可破壞即是即是 我我所即是我所即是我所見
我見僧佉鞞世師 僧佉鞞世師常見無不 一切法無不
不成無故一切法皆是現見一切法 生滅 不曾生滅
自性生空五大五大復生五根何者自性 生空俱起 無物能破自性俱起
即是 聲色自性生火俱生本色
即是 三德 自性生水俱生
四德自性 俱起
五大 五根五根空生
不見生皮皮肉 水生
可解五根五大五根 耳根乃至鼻根 常見未有即是
無後無故無常無不未有未有無不 不無有無
云何能破 有色即是何者自性 自性名人
變異初一自性名人變異自性變異所以初一 不得名人不得變異
自性不能不得自性 不得變異得名三德 名性他生
三法變異 變異 即是自性盲人能行不見路人
不能自性 不能自性 變異自性自性根本自性二三
自性三大自性我執自性五唯自性六大自性七知自性業根自性 第一根本自性本來根本自性
自性自性變異自性 根本三德自性三德天竺語第一 薩埵
() 。 第一第二
第三一切法不出 外法四大空大 風大能持墮落
體重六趣四惡趣 捨受樂受心動
苦受智慧 初生三德 外法三德自性
大自性覺察 大自性我執自性 若是僧佉義我執
鞞世師 唯有五塵 五大一切法其外
一切法去來在此一切法 自有變異常在無異眼根 眼根自有空大乃至鼻根
名實知根五根 知根業根業根一口二手男女
即是口業糞穢 女根生子為生生子男女
即是二十五五業根五知根 五大二十我執二十一大為二十二三德二十三人為二十四自性二十五
五大三德五大 三德體性三德五大分為
異體五大五大 體性三德前言自性 根本自性僧佉義
具有鉢多樹具足枝葉自性之中具足變異自性與其 次第顯現為生無後
有名為生三德智慧煩惱緣何 有法佛家 善根三不善根何所緣起三德中有
智慧大言變異自性知者變異無知 不能
五塵云何 五大不可五塵五大 五塵可見
自性能變三德自性 所生能變何故自性 受生能變不得三德
能變所生 為生 未有
即是能變能變 變故不得三德能所二義 何以自性
自性自性 不受自性作用不能 自性見者起見謂言
真實涅槃真實 一手若是一手 豈非涅槃
五陰故云涅槃真實 傍人一手 一手具足一身
豈非極樂現在具有五根故知有身 極樂僧佉鞞世師生死 真實人天真實地獄畜生
真實真實善能真實 真實見者生死互相
何以餓鬼 畜生餓鬼 阿脩羅畜生
如此人天無色界互相 涅槃 涅槃涅槃涅槃
真實生死真實大乘三乘涅槃 不論常言地獄 餓鬼畜生餓鬼
小乘大乘理論畜生餓鬼餓鬼 小腹飢渴 清流畜生之中故知
見者生死雖是 既是真實 毒藥內中不復真實
真實我所僧佉 鞞世師 知者作者受者我法即是九法
資糧五根只是 非法所以名作
世間工巧 名作資糧以內
以外以資我法資糧 作者無有使
故知 若是何故一時五塵故知
只是一心眼中不能 不能五根並用 有心五根何不
恒生五塵方能故知必定有心資糧 眼根何故不見故知
我法四事根塵無有知者 我法既有無有
一時不能故知 必定有心故知得以 不一五心一時
應有無有何故 不生無有五塵何所
資生我法資糧 資糧我所

[0168c18] 僧佉聚集故知 世人聚集經書 乃是世人聚集
聚集他人眾生 五塵四大五根五陰聚集 即是
二見自性變異三德七法故知 自性不能變異三德七法 能變三德七法知者
變異知者即是

[0168c28] 變異中有故知自性自性 變異應有 既有故知別有未合自性
變異中有即是故知 繫縛覺生我執 四見故知既有
自性 故知 男子
自性故我變異三德 七法七法繫縛聞思修 自性繫縛在生自性
繫縛生厭生厭繫縛 男子女人 數數厭惡光明
生厭若是強性女人就此男子 厭惡不復當時不來來義自性厭惡永不
女人自性 義真實有故知自性生變 修得智慧自性生厭自性
我相解脫 真實 我執不復

十六諦隨相論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2 No. 1641 隨相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大德提供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