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tuo Dao Lun 解脫道論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解脫道論卷第七阿羅漢優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行門品之四
[0429c17] 問曰。云何念安般。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 德。云何修行。答曰。安者入。般者出。於出入 相。彼念隨念正念。此謂念安般。心住不亂此
謂修。令起安般想為相。觸思惟為味。斷覺 為處。何功德者。若人修行念安般。成寂寂 成勝妙成莊嚴。可愛自娛樂。若數數起惡不
善法令除滅。身成不懈怠。眼亦不懈怠。身 成不動不搖。心成不動不搖。令滿四念處。 令滿七覺意。令滿解脫。世尊所嘆。聖所住
止。梵所住止。如來所住止。云何修者。初坐禪 人。若往阿蘭若。若往樹下。若往寂寂處。結 跏趺坐。正身在前。彼坐禪人。念入息念出息。
念出息。若長出息。我息長出如是知之。若 長息入。我長息入。如是知之。若短息入。我 短息入。如是知之。若短息出。我短息出。如
是知之。我入息如是覺。我出息如是覺。知 喜知樂知心所行。令滅心行。令歡喜心。令教 化心。令解脫心。見無常見無欲。見滅見出
離如是覺。見出離我出息如是覺。見出離 我出入息如是。於是現前令學安者。謂繫念 住於鼻端。或於口脣。是出入息所緣處。彼
坐禪人以安念此處。入息出息於鼻端口脣。 以念觀觸。或現念令息入。現念令息出。現 於息入時不作意。於出時亦不作意。是出入
息所觸。鼻端口脣。以念觀知所觸。現念令入 現念出息。如人觸材以緣鋸力。亦不作意 鋸去來想。如是坐禪人。於入出息亦不作意。
入出息想。所觸鼻端口脣以念觀知。現念令 入息。現念令出息。若坐禪人於入出息作 意。內外其心成亂。若心起亂。其身及心成懈
怠動搖。此是過患。若最長息。若最短息。不應 作意。若作處最長最短息。其身及心皆成懈 怠動搖。此是過患。由出入息種種相故。不應
作著。若如是作心餘緣成亂。若心亂其身及 心。皆成懈怠動搖。如是過患無邊。起出入 息。以無邊懈故應作想如是心不亂。若心
遲緩。若心利疾。不當精進。若作遲緩精進。成 懈怠睡眠。若作利疾精進。成起調。若坐禪 人。若與懈怠睡眠共起。若與調共起。其身
及心成懈怠成動搖。此是過患。彼坐禪人以 九小煩惱。清淨心現念入息。彼相得起。名相 者。如抽綿抽古貝觸身成樂觸。如涼風觸身
成樂觸。如見入出息風觸。鼻口脣念作風想。 不由形色。此謂相。若坐禪人。以修多修相 成增長若鼻端增長。於眉間於額。成多處住。
成滿頭風。從此增長。滿身猗樂。此謂具足。復 有坐禪人。從初見異相。如煙如霧如塵如碎 金。猶如針刺。如蟻所嚙。見種種色。若坐禪人
心不明了。於彼異相心作異想成顛倒。不成 出入息想。若明了坐禪人。不作異意想。念 現入息念現出息。離作餘想。若如是作意。
異相即滅。是坐禪人得微妙相。心不放逸。念 現入息念現出息。彼相自在。以相自在欲起 修行。由欲自在。念現入息。念現出息。起喜。
已喜自在。已欲自在。念現入息。念現出息。 起捨。彼已捨自在。已欲自在。已喜自在。念 現入息。念現出息。其心不亂。若心不亂諸蓋
滅禪分起。此坐禪人已得寂滅勝四禪定。如 初廣說。復次先師說四種修念安般。所謂算 隨逐安置隨觀。問曰。云何名算。答曰。初坐
禪人。從初出息乃至入息。從一至十。過十 不算。復說從一至五。過五不算。不令意誤。是 時當算乃至離算。從入出息事念住此謂名
算。隨逐者攝算。以念無間逐出入息。此謂 隨逐。名安置者。或鼻端或於脣。是入出息所 觸處。於彼作風相令念住。此謂安置。名隨
觀者。由觸自在當隨觀相。於此所起喜樂等 法應當隨觀。此謂隨觀。彼算為覺滅令得出 離覺。隨逐者。為滅麁覺。於出入息作念無
間安置。為斷於亂作不動想。隨觀者。為 受持想為知勝法。若長入息若短出息。於短 入息。如是學之者。方便所作過於其性。此
謂長。性者現智智為現不愚癡事。問曰。云 何不愚癡事。答曰。初坐禪人得身心倚。以 入出息念現作住。其出入息成細。出入息細
故。成不可取。時坐禪人若長息隨觀作長。乃 至相起住。若相已起住。以性應作意。此謂 不愚癡。復次當為心消息。有時作長有時作
短。如是當修。復次坐禪人。以事令分明相 起。是事當修。知一切身我入息。如是學者以 二種行知一切身。不愚癡故以事故。問
曰。云何無愚癡知一切身。答曰。若坐禪人念 安般定。身心喜樂觸成滿。由喜樂觸滿。一切 身成不愚癡。問曰。云何以事知一切身。答
曰。出入息者。所謂一處住色身。出入息事心 心數法名身。此色身名身。此謂一切身。彼坐 禪人。如是以見知一切身。雖有身無眾生無
命。如是學者。謂三學。一增上戒學。二增上 心學。三增上慧學。如實戒此謂增上戒學。如 實定此謂增上心學。如實慧此謂增上慧學。
彼坐禪人此三學。於彼事以念作意學之。修 已多修。此謂學之令滅身行。我入息如是學。 云何名身行者。此謂出入息。以如是身行。曲
申形隨申動踊振搖。如是於身行現令寂 滅。復次於麁身行現令寂滅。以細身行修行 初禪。從彼以最細修第二禪。從彼最細修行
學第三禪。令滅無餘修第四禪。問曰。若無 餘滅出入息。云何修行念安般。答曰。善取初 相故。以滅出入息。其相得起成修行相。何
以故。諸禪相知喜為事知我入息。如是學者。 彼念現入息念現出息。於二禪處起喜。彼喜 以二行成知。以不愚癡故。以事故。於是坐
禪人入定成知喜。不以愚癡以觀故。以對治 故。以事故。成知樂我入息。如是學者。彼現 念入息現念出息。於三禪處起樂。彼樂以二
行成知。以不愚癡故。以事故。如初所說。知 心行我息入。如是學者說心行。是謂想受。 於四禪處起彼彼心行。以二行成知。以不愚
癡故。以事故。以如初說。令寂滅心行我息入。 如是學者說心行。是謂想受。於麁心行令寂 滅。學之如初所說。知心我入息。如是學者。
彼現念入息現念出息。其心入出事以二行 成所知。以不愚癡以事故。如初所說。令歡喜 心我入息。如是學者說令歡喜說喜。於二禪
處。以喜令心踊躍。學之如初所說。令教化 心我入息。如是學者彼坐禪人。現念入息現 念出息。以念以作意。彼心於事令住令專。一
心教化以彼心住。學之令解脫心我入出息。 如是學者彼坐禪人。現念入息現念出息。若 心遲緩從懈怠令解脫。若心利疾從調令解
脫學之。若心高從染令解脫學之。若心下從 嗔恚令解脫學之。若心穢污從小煩惱令解 脫學之。復次於事若心不著樂。令著學之。常
見無常我入息。如是學者。彼現念入息現念 出息。其入出息及入出息事。心心數法見其 生滅學之。常見無欲我入息。如是學者。現
念入息現念出息。彼無常法彼法無欲。是泥 洹入息學之。常見滅我入息。如是學者。彼 無常法如實見其過患。彼我滅是泥洹。以寂
寂見學之。常見出離我入息。如是學者。彼無 常法如實見其過患。於彼過患現捨。居止寂 滅泥洹。使心安樂學之。如是寂寂如是妙。
所謂一切行寂寂。一切煩惱出離。愛滅無欲 寂滅泥洹。於此十六處。初十二處成沙摩他 毘婆舍那。見初無常。後四處唯成毘婆舍那。
如是以沙摩他毘婆舍那可知。復次彼一切 四種。一謂如是修令起觀具足。有時見現念 入息現念出息。此謂修知長短。令滅身行令
滅心行。令心歡喜。令教化心。令解脫心。此 謂令起知一切身知樂知心所行。知心者此 謂觀具足。常見無常所初四行。此謂有時見。
復次修者。以念安般受持地是修。是安般念 受持地。是受持是有覺。彼有覺有觀有觀 地。知喜者是二禪地。知樂者是第三禪地。
知心者是第四禪地。復次彼一切成二種。謂 修及滿。於是修行唯彼名滿者。十六行不減。 修者如種。功德因故。名滿者。猶如花菓。從
相似出故。若如是修行念安般。成滿四念處。 修四念處滿七菩提分。修七菩提分滿明解 脫。問曰。云何得如此。答曰。長出入息所初四
處。成身念處。知起所初成受念處。知心所 初成心念處。見無常所初成法念處。如是修 念安般成滿四念處。云何以修四念處。成滿
七菩提分。修念處時於念成住不愚癡。此謂 念覺分。彼坐禪人如是念住。知擇苦無常行。 此謂擇法菩提分。如是現擇法行精進不遲
緩。此謂精進覺分。由行精進起喜無煩惱。 此謂喜覺分。由歡喜心其身及心成猗。是謂 猗覺分。由身猗有樂其心成定。此謂定覺分。
如是定心成捨。此謂捨覺分。以修四念處。 成滿七菩提覺分。云何以修七菩提覺分成 滿明解脫。如是多修行七覺分。於剎那道成
明滿。於剎那果成解脫滿。如是修七菩提分。 成明解脫滿。問曰。一切諸行。由地成有覺 無覺。如是念安般。何故唯說念安般。為除
覺不說餘耶。答曰。不依如此說覺。不住者 是禪障礙。是故除覺依此義說。何故於風樂 觸。由心樂著如覺。乾闥婆聞聲隨著。是故
斷覺。復次如行堤塘。以心專念倚不動故。 是故說念安般為除覺 (念安般已竟) 。
[0431c13] 問曰。云何念死。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德。 云何修。答壽命行斷。此謂為死。彼念住不 亂。此謂為修。自壽命斷為相。厭患為味。無難
為處。何功德者。若修行念死。於上善法成不 放逸。成憎不善法。於諸服飾不多受畜。心 不慳悋。見身壽命心不貪著作無常想苦想
無我想。皆令成滿。成向善趣向於醍醐。臨 命將終。心不謬誤。云何修行。初坐禪人入寂 寂。坐攝一切心。以不亂心念眾生死。我入
死法。向於死趣。不過死法。如涅底履波陀 脩多羅中說。若人樂觀死。當觀被殺人見死 因緣。於是念死有四種。憂相應。驚相應。中
人相應。智相應。如喪愛子心生緣念。此謂 憂相應。悲念童子卒暴命終。此謂驚相應念。 如闍維人念離生故。此謂中相應念。常觀世
間心生厭患。此謂智相應念。於是坐禪人。 憂相應驚相應中相應不應修行。何以故不 能除過患。唯智相應勤修行。能除過患。死者
有三種。等死斷死念念死。云何名等死。依 修眾生此謂等死。名斷死者。謂阿羅漢煩 惱已斷。名念念死者。諸行念念滅。復次死
有二種。不時節死時節死。或自殺或他殺。或 以病。或無因緣中間死。此謂不時節死。或 壽命盡乃至老死。此謂時節死。應念此二種
死。復次以八行。先師所說修念死。如兇惡人 逐。以無因緣。以本取。以身多屬。以壽命無力 故。以久遠分別。以無相故。以剎那故。問曰。
云何以兇惡逐修行念死。答曰。如被殺人將 往殺處。以兇惡人拔刀隨逐。彼見兇惡人 拔刀隨後。如是思惟。此人殺我。何時我當
死。我行一一步於何步當死。我去必死。我住 必死。我坐必死。我眠必死。如是坐禪人以兇 惡人逐故。當修念死。問曰。云何以無因緣故
修念死。答曰。無因緣無方便以生能令不 死。如日月出無因緣無方便能令不沒。如是 無因緣故修念死。問曰。云何以本取故修念
死。答曰。彼先多財王大乘王大神力大善見 王頂生王等。彼一切王皆入死法。復次昔 諸仙人大神通大神力。毘沙蜜多闍摩達梨
仙人身出水火。復入死法。復次先聲聞。有 大智慧有大神通有大神力。舍利弗目犍連 等。彼入死法。復次諸緣覺人。自生無師一
切功德成就。亦入死法。復次諸如來應供正 覺無量無上明行具足。到功德彼岸亦入死 法。何況於我少時壽命。不當入死法。如是以
先取故修念死。問曰。云何以身多屬故修 念死。答曰。以風痰和合成於死法。或諸虫 種和合。或飲食不調成入死法。或毒蛇蜈蚣
射蚰蜒鼠嚙成入死法。或師子虎豹龍牛等 兌成入死法。或人非人所殺成入死法。此 身如是多所屬故。修念死法。問曰。云何以
壽無力故修念死。答以二行。以壽命無力故 修於念死。處無力故。依無力故。成壽命無力。 問曰。云何處無力故壽命無力。答曰。此身
無自性如水泡喻如芭蕉喻。如水沫喻。無 有真實。離真實故。如是處無力故。成壽命 無力。問曰。云何依無力故成壽無力。答曰。
此名出入息所縛。四大所縛。飲食所縛。四威 儀所縛。緩所縛。如是依無力故成壽命無 力。如是以此二行。以壽命無力故。修念於
死。問曰。云何以遠分別修念死。答曰。從於 久遠一切已生。於現在世不過百年皆入死 法。所謂久遠分別故修念死。復次當修。我於
日夜詎能得活。日夜思惟。世尊諸法我得大 恩。如是一日我詎能活。或復半日我詎能活。 或復少時我詎能活。或一食時或半食時。我
詎能活。或四五揣我詎能活。或入息時我詎 能至出息時。或出息時我詎能至入息時。以 久遠分別故修念死。問曰。云何以無相故修
念於死。答曰。以無有相死無有時。以無相 故修念於死。問曰。云何以剎那故修念死。 答曰。以不數過去未來。但數現在緣眾生壽
命。於一念時住。從彼無二念住。一切眾生於 剎那心沒。如阿毘曇中說。於過去心。無已生。 無當生。無現生。於未來心。無已生。無現生。
無當生。於現在心剎那。無已生。無當生。有現 生。復如說偈。
壽命及身性 苦樂及所有
與一心相應 剎那速生起
於未生無生 於現在有生
心斷故世死 已說世盡故
[0432c07] 如是以剎那故修念死。彼坐禪人以此門以 此行。如是現修念死。起其厭患。由厭患自 在。以念自在成心不亂。若心不亂諸蓋滅。禪
分成起外行禪得住。問曰。無常想念死。此 二何差別。答曰。陰生滅事名無常想。念諸 根壞名為念死。以修無常相無我相為除憍
慢。以修念死無常相及苦相成住。以壽斷心 滅。此謂差別 (念死已竟) 。
[0432c15] 問云何念身。何修何相何味何功德。云何 修。答修念身性。彼念隨念正念。此謂念身。 此念住不亂。此謂修。令起身性為相。厭患為
味。見無實為起。何功德者。以修念身成堪 耐。堪受怖畏。堪任寒熱等。無常想無我想。不 淨想。過患想。彼想成滿。成隨意得四禪。以分
明諸法。修令滿足。向於善趣。向於醍醐。云 何修者。初坐禪人入寂寂。坐攝一切心。不亂 心唯修心性。云何修心性。所謂此身髮毛爪
齒皮肉筋骨髓腦肝心脾胇膽胃肪膏腦膜 大腸小腸屎尿膿血淡污涎淚涕唾不淨。初 坐禪人。於此三十二行。初次第上以次第下。
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