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Jingang Bore Jing Shu 金剛般若經疏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金剛般若經疏
天台智者大師

[0075a06] 略釋標名般若微妙難測 深法三義 二利自在清淨
分明身命法身 慧命功德助道般若實相般若理性常住觀照般若
般若解脫自在如此三法 祕密亦復如是實相 法身大經金剛身觀照報身
三昧煩惱文字應身隨機利益 無邊金剛十地後心 初心金剛
如來正體 無相日光 種種諸相因果
實相一切通名 諸相顯出功能教相 摩訶金剛三天
仁王異同般若摩訶 乃至種智摩訶衍金剛 廣解金剛般若萬有
畢竟名曰金剛 決斷無相有為 假名般若西
斫迦羅金剛 迦葉決斷 一切在下金剛
往古諸佛舍利變為金剛如意珠 萬物不利
不利不利 百論 云何中論
不利 無常不空例語 任運不畏般若大火四邊不可
豈可定作體用體用因緣不一 利用不一假名 假名一邊
無體無用寂寂別有 別有無體 不一亦不異因緣一說
一說異說假說一異令眾生 非一因緣不一 戲論不得即是能破即是
何者般若如是一往性空 不斷不一異性畢竟般若大論般若
觀照文字實相第一義諦觀照 行人智慧智慧實相 般若文字般若故云
文字解脫一體祕密 智慧大論智慧輕薄般若 深重云何釋論七十須菩提
不可稱不可量等等無有虛空 智慧稱量智慧 不能故稱智慧般若實相
不可量所得般若 甚深菩薩智慧不能稱量 佛果般若智慧輕薄不能稱量
果地般若大經 般若毘婆舍那闍那同一氣類般若眾生毘婆舍那一切聖人闍那
諸佛菩薩毘婆舍那般若闍那破相毘婆舍那正知即是 知見般若出離即是眾生眾生
闍那諸佛十地菩薩決斷 波羅蜜波羅 彼岸彼岸度無極假名無度
智慧一切智菩薩 而今假名一行二時
六度滿足三僧祇滿為時 大菩提彼岸生死為此 彼岸煩惱中流八正船筏慳貪
為此佛果彼岸布施河中正勤 為此無相彼岸智慧河中 精進船筏一往如此生死涅槃
生死涅槃故云遠離彼岸 波羅蜜前生涅槃雙非中道 生死涅槃中道不二不二為此
不二遠離二邊中道 修多羅契經聖人 心口第一十萬第二
並不第三八千 放光第四八千小品 第五四千第六五百
天王第七六百文殊般若第八三百即此金剛般若 如來隨機般若稱量數量
前後金剛前後五種般最初二百五 後說大品大數五千
在後金剛在後仁王經摩訶 金剛護念付囑慧眼 在後證據對機
得道泥洹般若明理一等如來十九出家三十成道四十 二月十五日食諸菩薩般若
羅什法師弘始晉安帝十一 後魏菩提流支八十彌勒 天親長行分文十二分
護念四修五法非身 校量顯性利益 十一不住道分十二流通分講說 就此
流通緣起說教之前分衛 正教 影響正說一時
傳來流通 有別正說前後流通付囑奉行 如是般泥洹侍者請問
一切經如是金口一時時令開悟不虛
一時大師凡夫 自覺二乘菩薩滿 法王舍衛城憍薩羅
舍衛名聞嘉名 名聞舍婆提 幼小跋提不可
名城祇樹須達 精舍大比丘 應有
四眾比丘乞士 五十三迦葉一千目連身子二百五爾時世尊
辨別發起十號世尊食時 人家著衣僧伽 佛觀良田出家人
四天王入舍衛城乞食 何須乞食天人百味自行 分衛乞食十利一見相好
女人監護天龍六四天王 貧富八不常在三昧 二百由旬
精舍食時 眾生機緣般若 弘誓慈悲
理即解脫法性 五陰悉皆空寂不動 法身次第乞食不捨
平等次第菩薩次第行次 次第因緣本處本處 色心一切智飯食衣鉢
即是願行不復 即是定慧塵沙 無明清淨
法空四無畏般若 長老須菩提第一正說 果報不可思議名實白佛
便道後來鈍根善權 菩薩父母大品般若方便道分 經略亦復如是前段
前述長老須菩提 須菩提空生東方
青龍 國法 作為便右膝著地屈曲
合掌師尊 專一之至白佛希有從前 四千輪王釋尊不出
五百金輪 希有身密護念意密付囑 口密大品中意護念般若
護念付囑方便 付囑世尊前述發菩提心 一切智指歸無上正遍知
遠期正覺問住入理般若 名為實智方便權智 善財先發菩提心云何修行云何
佛言善哉第二 中有善哉 理會盡善盡美誠如
諦聽審諦 誡令諦聽唯然 傾心第二
般若體空無所有云何名下 空無所有忍辱三明空無 初中更為明體
信受相中降心 無所有無相法身無色 何故
前後般若含義非一 發心發誓 無住法住妙理修行
二觀次第 權實一心不復前後誓願 中有四心廣大第一常心
菩薩發願普濟萬物無邊曠遠 涅槃寂滅極樂第一生死道長 眾生誨人不倦名曰常心不見能所
顛倒大心四生三界 三界所在 [-+] 有色
空處識處無想不用非有 無想最上第一法不自起因緣但是因緣自性
生死流轉身心寂然永樂滅度小乘 滅智無餘大乘無不
名為無餘生滅有餘如是 滅度常心能所常心無量無邊無度大品
度眾生虛空眾生眾生本來無所有即是 眾生佛菩薩一身
無有眾生眾生顛倒妄執佛菩薩憐愍說法無所有 別有眾生涅槃
何以顛倒顯德我人 可言但是假名人我 是非得失大品
二眾 七眾作者十使作者十一 十二使十三受者十四使受者十五知者
十六中略復次第二 更為行次 無住無住本行布施
般若娑婆世界 施無畏忍法 捨心布施無相
六度為生二法 何不菩薩如是布施結成不可得不住虛心
不可量無量 東方虛空第二 甚多太虛
第三聖言不可 教安實相可以相見不下 無相法身無色無得菩薩
三義化眾生二修萬行三向菩提 修行如來身相菩提 法身菩提可登
法身明菩提空 不可以一身一智 報應皆是不生
般若生理不生不生法身不可說 二果不生不生報身不可說不生 不生應身不可說如此三身不可說
得以相見如來因緣得道聞說 如來雖說即非 不可所有皆是虛妄
如來因緣 可言即此 別有
如此如來頗有第二一明引證 頗有能信如來滅後後五
持戒修福非一能信 出家持戒修福後五 一千最後五百佛法
如來滅後 得道因緣非一 淨信無所得無相淨信五百
論師持戒不信大乘能信 既得實相淨信如來種智佛眼其一得無
供佛所得福德羅漢 見問彌勒彌勒辟支 菩薩心如來知見般若佛母
受持虛空 知見何以第二 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