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Hua Jing Yi Ji 法華經義記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妙法蓮華經義記卷第六光宅寺沙門法雲撰
信解品之餘
[0636c23] 第二「爾時使者疾走往捉」,此是領用大乘教擬 宜,此則領上火宅中「當以衣裓机案從舍出 之」句也。第二領勸無機有二者,「窮子驚愕」,
此是第一明有小乘人天等機。上火宅譬明 無機中本有二,第一言「此舍唯有一門而復 狹小」,明大教於其無用。今不領此,唯領正明
無機,本有二:初明有小,次明無大。今此一 句領有小機,即是「諸子幼稚」句,大乘教擬非 意所期,故言驚愕也。「稱怨大喚」以下,第二領
無大機,即是上「未有所識」句,我若有大乘機 往犯汝大乘教,可得大乘教來見捉,我既 無大,何為見捉?是故稱怨大喚也。
[0637a05] 「使者 執之」此下是第二,名為再呼不來段,上領誡 宜與無機,就中亦有二:第一先領誡教擬宜,
第二「于時窮子」以下領無機。又就此二段中 各有二重。誡教擬宜中有二者,即是領譬 說兩段,「使者執之逾急」此是第一,領上思
惟作誡教,則是火宅中「我當為說怖畏之事」, 大乘誡教疾,故言急也。第二「強牽將還」正領 誡教擬宜,即火宅中「如所思惟具告諸子」,
明于時小機與大教不相從,故言強牽也。第 二「于時窮子自念無罪」下是領誡無機,就中 亦有二,即是領譬說兩段,第一言「于時窮子
自念無罪而被囚執此必定死」,此先領無大 機,即是火宅中第二正明無大機「不肯信受 不驚不畏了無出意」下是也。我既無有大機
汝強用誡教逼我,或起誹謗斷善根慧命也。 「轉更惶怖悶絕躄地」此是第二追領有小機, 即是火宅中第一有人天小機,「父雖憐愍善
言誘喻,而諸子等樂著嬉戲」也。小機不堪受 大教,如躄地也。
[0637a24] 「父遙見之」此下是第三放 捨兒譬,則併領兩家息化,此則領火宅中勸 息化,言「或當墮落為火所燒」;誡息化,言「但
東西走戲視父而已」也。亦遠領〈方便品〉中「我 即自思惟」下乃至「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 句。就此息化中亦有二,第一思惟欲放捨
兒,內合欲息化;第二從「使者語之」以下正明 放兒,內合正明息化。又就此兩段中各有二。 思惟息化中有二者,第一思惟欲息化,第
二從「所以者何」下釋欲息化意。此兩段各有 二意:一者思惟欲息化,二者先明有小、後明 無大也。今先明有小,「父遙」者,小機望大教相
去殊遠,故言遙也。將教作使于時欲息化, 如「而語使言不須此人勿強將來」,人天機如 面,人天等教如冷水,人天等教稱會根性,
故言「灑面令醒悟」也。「莫復與語」者,此明無大 機,由無大機,故勿復與語無大機也。「所以 者何」此下是第二,釋上兩種欲息化之意。
只由有小無大,故息化便成兩段:「志意下劣」 者,此即是有小,此即釋上「冷水灑面」句;「自知 豪貴為子所難」,此下釋明無大,此即釋上「莫
復與語」句也,亦言釋上「勿強將來」句也。審 知是昔日二萬億佛大乘所化之子,只自不 語諸菩薩道,是失大乘解之子,故言「不語他
人」也。「使者語之」下,領息化中本有二段,此 下是第二正明息化。就中亦有二:第一言 「使者語之,我今放汝隨意所趣」,此是正息化,
佛復不用大乘教擬宜,故言放也。即是火宅 中勸教息化言「戀著戲處或當墮落」等,誡教 息化言「但東西走戲視父而已」,即是〈方便品〉
中「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義也。第二言「窮 子歡喜」,此明息化得宜,含有二義故喜。一 者少機既不為大教所逼,故言歡喜;二「從地
而起」者,向被大乘教擬宜之時如躄地,今既 不復被大乘教所擬宜,故如從地而起。人天 教如貧里,其中人天果報如衣食,則是人 天小教稱會人天小機,故喜也。
[0637c02] 「爾時長者 將欲誘引其子」自此下是第四喚子得譬,此 則是第四譬及第五譬共領上第四譬也。今 此第四譬領上第四譬中前兩段擬宜與見三
乘機,就此譬中自有二段,第一明父喚子, 第二從「既已得之」以下明見子受喚也。內合 為論,先領佛用三乘教擬宜,後見三乘人
能受,就此兩段中各有四階。第一父喚子 中有四階者,且就外譬為語,第一先覓可使 之人,第二即得可使之人,第三與使之人語,
第四使人受命喚之也。今言「長者將欲誘引 其子而設方便」者,此是第一覓可使之人,內 合明如來覓三乘教,此則領火宅中「我今當
設方便」也。「密遣二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此 是第二得可使之人,內合明如來得二乘教 在法身之地,于時未說二乘教只是法身地
擬宜,故言密遣。「形色憔悴」者,以理來名教, 若用大乘教詮大乘理,名形色暉華,今二乘 教不能詮大乘因果之理,故言憔悴也。「無威
德者」,二乘教不說聲聞辟支有三十二相、八十 種好、四無畏等德,故言無威德也。向者言 三乘方便,今何故言二乘也?解釋者言:「今止
道聲聞辟支二人領解,故仍道二乘也。」「汝可 詣彼」此下是第三與使人語,內合明佛作二 乘教方法也。四諦如此,十二因緣如彼也。
二乘教非正直化物,入大乘解義奢,故言「徐語」 也。「倍與汝直」者,二乘教擬宜為說二乘家 盡無生智勝天等果,故倍直也。「將來使作」者,
二乘人若受教應令修行,故言將來使作也。 「雇汝除糞」者,二乘人若受教之後,望見修治道 斷九十八使煩惱,如雇汝除糞也。「我等二人
亦共汝作」者,言此二乘教有為眾生詮理、作 修道外緣,即是共作義也。「時二使人即求窮 子」,此是父喚子中第四階,正明使人奉命喚
子,內合如來正用二乘教擬宜也。此則領火 宅中「令諸子等得免斯害」,亦則領〈方便品〉中 「我今所得法亦應說三乘」也。
[0638a09] 從「既已得之」 此下是第二明見子受喚也。內合眾生有二乘 機、可受二乘之教,此則領火宅中第二「父知其
子先心各有所好」也,亦即是〈方便品〉中「復作如 是念,我出濁惡世,如諸佛所說,我亦隨順行」見 三乘人機也。就此見子受喚中亦有四階者,
今言「既已得之」,此是第一明眾生有堪聞之 機,後亦為說必生外凡夫善根,即是「心各 勇銳」義也。具陳上事者,此是第二階,明眾
生有能堪受之機,後亦為說必生內凡善根, 「互相推排」也。「爾時窮子先取其價尋與除糞」, 此是第三階,見眾生有能行之機,後亦為
說必生無相行已上見諦思惟治道斷結之能, 即是「競共馳走」義也。所以言「先取其價」者,即 是三界外盡、無生智,二乘人要先標心三界
外有盡、無生智,然後只修行斷煩惱,即此 是取其價義也。「其父見子愍而怪之」者,此是 第四階,明長者起愍傷之念,內合如來見
眾生只有修行得羅漢果之機,起慈愍之心, 念其取小不取大意,此是即「諍出火宅」義,亦 猶在法身地也。
[0638a29] 「又以他日」此下是第五教 作人譬,此則領火宅第四譬中後兩階,初 「如此羊鹿牛車今在門外」句,又領「諸子聞所
說心各勇銳」等句,亦遠領〈方便品〉「思惟是事 已,即趣波羅捺說三乘教」乃至「便有涅槃音及 以阿羅漢,法僧差別名」。今就此譬中大分為
三段,第一從「又以他日」下訖「狀有所畏」,名教 作緣由也。第二從「語諸作人」以下正教作也。 第三從「汝常作時」以下竟「猶在本處」,名為作人
就作稱可長者意,內合為義,則如來將欲說 三乘教,先捨法身受應身,此則是教作緣 由義也。既受應身然後造鹿苑轉三乘教化 [牛*句]
隣等,即是正教作義也。既說三乘教三 人受行,即是稱可長者意也。後兩階正是領 上譬,前一階但四大聲聞今深取佛意,探 明未說教之前捨本現迹,是故名長者教作
緣由也。只就第一教作緣由中自有三段, 第一從「又以他日」訖「污穢不淨」,明長者見窮 子,內合明如來以道眼見眾生為五濁所壅。
二從「即脫瓔珞」以下,即明長者捨貴人服飾, 內合明如來捨法身智慧功德相好也。第三 從「更著麁弊」以下訖「狀有所畏」,即明長者受
賤人之服,內合明如來示受應身,同凡夫之 體、作太子之形。又就此三段中各有三階。 第一有三者,一者明見子時,二者明見子之
處,三者正明見子之相。「又以他日」此是第一 明長者見子之時,內合佛臨說三乘教照機 之時。所以言「他日」者,上已明見者,則是領用
三乘擬宜之時見機也;此中言見者,即是說 教時見,欲別此見異於前見,故言「他日」。然 兩見只是一時義,得作前後也。「於窓牖中」,
此是第二見子之處,所以不道於戶中而 道窓牖者,表明如來方便智中見眾生,此 機非是實智,如牖也。「遙見子身」此是第三正
明見子之相,內合明如來正照小乘機,自 有二,第一明有善,第二明有惡,表明純善不 感聖也。今者第一小乘機無善自資如羸瘦
也,無威德故言憔悴也。第二明有惡者,備有 九十八使,故言「糞土塵坌污穢不淨」也。「即脫 瓔珞」下是第二明捨貴人服飾,內合捨法身。
就中亦有三,此一句是第一,先明如來捨種 智也。「細軟上服」此一句是第二,明如來又除 功德也。「嚴身之具」此一句是第三,明如來又
捨相好也。此中明法身即是他方淨土分身 諸佛以為法身也。「更著麁弊」此下是第三明 如來受應身,亦有三階:「更著麁弊垢膩之
衣」,此一句對第三「嚴身之具」,示無有相好悉 達太子,凡夫之體。「塵土坌身」是第二,對第二 「除細軟上服」。「右手執持」以下是第三,明如來
示無智慧,此即對第一「即脫瓔珞」句,此明 如來示修智慧,用智慧之手執二諦境,斷 除煩惱示同厭生死,故言狀有所畏也。
[0638c23] 「語諸作人」此下是第二正教作,就此正教作 中有四階,一者勸令懃作,二者明加汝價, 三者讚歎作具,四者安慰作人也。此則領上
為說三乘之四階也。「語諸作人汝等勤作」者 是第一,但語不次第,先領第三語作人,「汝 等勤作」者是第一,領火宅中第三勸諸子往
取三車「汝等宜速出來」,合譬又言「汝等但當 勤修精進」句也。「後復告言」此下是第二非唯 直勸作而已,亦復加與汝價,此則領上第二
示三車處,上言「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 在門外」,今此中「加汝價」者,昔但人天果報,今 加價只是盡、無生智也。「諸有所須乃至老
弊使人須者相給」是第三階讚歎作具,此則 領譬中第一讚歎三車。上言「如此種種希有 難得」,合譬言「汝等當知此三乘法皆是聖所
稱歎」也。戒能盛物如瓮器,米如智慧,麵如 禪定。鹽酢者,以苦酢味無常鹹味作無常苦 空無我行觀智,故言「鹽酢之屬」也。「老弊使
人」者,本以代手足運動,明羅漢備有六通隱 顯遊方,此六通不及如來神通,故言老弊也。 此自是羅漢神通,何故言佛給?解釋者言:「則
是佛為眾生說得羅漢果必得此六通,既由 佛說故言相與也。」「好自安意」此下竟言「而汝 少壯」是第四階,安慰作人,此則領上譬中
第四必與不虛,上言「隨汝所欲皆當與汝」, 合譬言「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化彼 眾生來久,故言「我年老大」。眾生善根劣弱,故 言「而汝少壯」也。
[0639a21] 「汝常作時」此下教作人,譬 中是第三,明作人就作,稱長者之意,內合 明三乘人受行,稱佛施三之意,此即領上譬
中諸子受行義。上諸子受行有四階,窮子 今者亦具領四,「汝常作時」下竟「如餘作人」是 第一,此則領上「心各勇銳」句,外凡善也。「無
有欺怠瞋恨怨言」,五種之過。「如餘作人」者,不 如諸新學輕毛位人也。「自今以後」竟言「名之 為兒」,是第二。此則領譬中第二階「互相推
排」句,外譬明長者忽爾轉客作之人名之為 兒,內合此人既修行出彼外凡登此信首,佛 呼相似聖人紹係佛種,即是子義也。「爾時
窮子雖欣此遇」此下第三,領上譬中第三「競 共馳走」句,明入無相行于時修見諦思惟兩 種治道斷煩惱,故言「二十年」也。「過是已後」
此下是第四階,此則領上受行譬中第四「諍 出火宅」句,只過見諦思惟二種治道,斷正使 盡成無學果,故言過是已後也。「心相體信」
者是無異之言,若約教為論,羅漢無為與佛 無為無異也。「猶在本處」者,但有為果功德智 慧此處為隔,佛自是大乘家有為果一切種
智,彼是小乘位那得與佛共齊?故言猶在 本處也。
[0639b14] 「世尊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 久」,此下是第六付財物譬。此譬不領上譬, 領昔日《大品》座席佛命須菩提為菩薩轉教說
般若,于時命須菩提轉教之意,已自為《法 華》作由漸。何以知之?《大品》之教三乘通教, 言「欲學聲聞辟支者當學波若」,此波若本是
菩薩法,忽令聲聞小道登座宣波若,表欲令 聲聞作菩薩。今者四大聲聞既解同歸之義 皆是佛道,此即會昔日轉教之意,深取佛
意探領昔日事也。就此譬中自有二段,第一 是父付,第二「爾時窮子即受教勅」下是子受。 就此父付、子受之中各有三階。初段中三階
者,一者明付財物時,二者正付財物,三者誡 勅也。「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是第一階,明 付財物之時,由有疾故付,若無有疾云何付
也?內合如來《大品》座席只用三乘通教,化功 為命,于時將廢此化功,故言有疾。若使化功 已廢如長者死,于時未廢,故言有疾也。「語
窮子言」此下是第二正付財物,內合正是「佛 告須菩提,汝為諸菩薩說波若,若多若少」,廣 說為多,略說為少,前人來受為取,說授前人
為與也。「我心如是當體此意,宜加用心勿 令漏失」,是第三誡勅,即《大品》時勅須菩提為 菩薩說波若之方法也。「爾時窮子即受教
勅」此是第二子受,內合于時須菩提受佛勅 為菩薩轉教說波若。就此子受中亦有三階 者,第一一往受命,第二正明子受財物,第
三明子雖受付而無取意也。「即受教勅」是第 一一往受命,內合須菩提于時受佛教也。「領 知眾物」此下第二,正明子受財物,內合須菩
提正登座為諸菩薩轉教說波若也。次「而無 希取一飡之意」,此下是第三階,明子雖受 付而無取意,明須菩提于時為諸菩薩說般
若明因辨果,而須菩提終日為他說大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