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ofa Lianhua Jing Xuan Yi 妙法蓮華經玄義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妙法蓮華經玄義卷第六上天台智者大師說
[0746c12] ○第六明感應妙者,上來四妙名為圓因, 三法祕藏名為圓果:境妙究竟顯,名毘盧遮 那;智妙究竟滿,名盧舍那;行妙究竟滿,名釋
迦牟尼。三佛不一異、不縱橫,故名妙果。《釋 論》云:「稽首智度無子佛」者,果地圓極非復因 位,故稱無子。果智寂照,有感必彰,故明感
應妙也。即為六:一、釋感應名。二、明相。三、 明同異。四、明相對。五、明麁妙。六、明觀心。
[0746c19] 釋 名又三:一、釋名。二、四悉檀帖解。三、料簡。釋名 者,《正法華》云:「無數世界廣說經法」,世尊所
為感應如是,今故用為名。而經中機語、緣 語,並是感之異目,悉語眾生,且從機釋義 則易見,緣感例可解。
[0746c24] 機有三義:一者、機是 微義。故《易》云:「機者,動之微,吉之先現。」又《阿含》 云:「眾生有善法之機,聖人來應也。」眾生有
將生之善,此善微微將動,而得為機。若將 生善為機,此結為促;今明可生之善,此語 則寬。如弩有可發之機,故射者發之,發之
則箭動,不發則不前;眾生有可生之善,故 聖應則善生,不應則不生。故言機者微 也。二者、《古注楞伽經》云:「機是關義。」何者?眾生
有善有惡,關聖慈悲,故機是關義也。三者、 機是宜義。如欲拔無明之苦,正宜於悲;欲 與法性之樂,正宜於慈,故機是宜義也。
[0747a06] 次 明應者,亦為三義:一者、應是赴義。既言機 有可生之理,機微將動,聖人赴之,其善得 生,故用赴而釋應。二者、應是對義。如人交
關,更相主對,若一欲賣,一不欲買,則不相 主對;若賣買兩和,則貿易交決,貴賤無悔。今 以眾生譬買,如來譬賣,就機以論關,就
應以論對,故以對釋應也。三者、應是應義。 既言機是於宜,宜何等法?應以慈悲之法, 是善惡所宜。悲則宜救苦,慈則宜與樂。隨
以何法,應其所宜,故以應釋應也。
[0747a16] 二、明 四悉檀帖釋者,機應各有三義,即四悉檀意 也。若微以釋機,赴以釋應者,是赴樂欲之 心也。何但心善可生名之為欲,如草木無
心,亦稱可生、欲生、將生,故知赴此善生,是 隨樂欲,即世界悉檀明機應也。若關以釋 機,對以釋應,更相對當。以悲對其苦機、以
慈對其善機者,即是隨對治悉檀以明機 應也。次以宜釋機,以應釋應者,即是為人、 第一義也。宜以如此等法,與其機感相宜,
宜生事善,即為人悉檀;宜生理善,即是第 一義悉檀也。
[0747a27] 三、料簡者。
[0747a27] 問:
[0747a27] 何意於理善稱 第一義悉檀耶?
[0747a28] 答:
[0747a28] 理善明生,理闇必滅,終不 理惡滅,方始理善生,故於理善稱第一義悉 檀也。若事善生,事惡未必去;事惡去,事善
未必生。事是隔別,對治悉檀正是藥病相對, 故不於中開第一義悉檀,其意在此。
[0747b03] 問:
[0747b03] 眾 生機,聖人應,為一為異?若一則非機應,若 異,何相交關而論機應?
[0747b05] 答:
[0747b05] 不一不異。理論 則同如,是故不異;事論有機應,是故不一。 譬如父子天性相關,骨肉遺體,異則不可;若
同者,父即子,子即父,同又不可;秖不一不 異而論父子也。眾生理性與佛不殊,是故 不異;而眾生隱如來顯,是故不一,不一不異
而論機應也。又同是非事非理故不異,眾 生得事,聖人得理;又聖人得事,凡夫有理。 故論異 (云云) 。
[0747b13] 問:
[0747b13] 為用法身應?為用應身應? 若應身應,應身無本何能應?若用法身應, 應則非法。
[0747b15] 答:
[0747b15] 至論諸法非去來今,非應非 不應而能有應;亦可言法應,亦可言應 應。法應則冥益,應應則顯益。分別冥顯 有四義。如後說 (云云)
。
[0747b18] 第二明機應相者,約 善惡明機相,約慈悲論應相。若善惡為 機,為單?為共?解者不同。或言單惡為機,引
經云:「我為斷一切眾生瘡疣重病。」又云:「如 有七子,然於病者心則偏重,如來亦爾, 於諸眾生非不平等,然於罪者心則偏
重。」又云:「如來不為無為眾生而住於世。」 又無記是無明,終屬惡攝,此即單以惡為 機。或單以善為機,引《大經》云:「我觀眾
生,不觀老少中年貧富貴賤,有善心者 即便慈念。」此則單善為機。或云,善惡不 得獨為機。何者?如金剛後心即是佛,眾 善普會善無過此,此何得為機耶?雖云
佛佛相念,此是通語,而無拔無與,故知單善 不得為機。單惡不得為機者,如闡提極 惡不能感佛,《大經》云:「唯有一髮不能升
身」,即是性德理善。此是通機終不成感也。 或取善惡相帶為機者,從闡提起改悔心, 上至等覺,皆有善惡相帶,故得為機。是故 約此善惡明其相也 (云云)
。
[0747c07] 次約慈悲以明應 相者,或單以慈為應,經云:「慈善根力象見 師子,廣說如涅槃 (云云) 。」或單以悲為應,如
《請觀音》,或遊戲地獄大悲代受苦;或合用 慈悲為應。何者?良以悲心熏於智慧能拔 他苦,慈心熏於禪定能與他樂。下文云:「定
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論云:「水銀和真金, 能塗諸色像。」功德和法身,處處應現往,豈 是水銀真金單能塗色像耶?當知慈悲合 論應也。
[0747c16] 問:
[0747c16] 眾生善惡有三世,何世為機?聖 法亦有三世,何世為應?過去已謝,現在不 住,未來未至,悉不得為機,亦不得為應, 云何論機應耶?
[0747c19] 答:
[0747c19] 若就至理窮覈三世,皆 不可得,故無機亦無應。故經言:「非謂菩提 有去、來、今,但以世俗文字數故。」說有三世,
以四悉檀力隨順眾生說。或用過去善為 機,故言:「我等宿福慶,今得值世尊。」又如五 方便人,過去習方便者,發真則易,不習則
難,是故以過去善為機。或可以現在善為 機,故言:「即生此念時,佛於空中現。」或可 以未來善為機,未生善法為令生故,又如
無漏無習因而能感佛也,故《大論》云:「譬如 蓮華在水,有已生始生未生者,若不得日 光,翳死不疑;眾生三世善,若不值佛,無由 得成 (云云)
。」惡亦如是,或以過去之罪,今悉懺 悔;現造眾惡,今亦懺悔。未來之罪,斷相續 心,遮未來故,名之為救。何者?過去造惡,障
現善不得起,為除此惡,是故請佛。又現在 果苦報逼迫,眾生而求救護。又未來之惡, 與時相值,遮令不起,故通用三世惡為
機。應亦如是,或用過去慈悲為應,故云:「我 本立誓願,欲令得此法。」或用現在慈悲為 應者,一切天人脩羅,皆應至此,為聽法故,
未度令度也;又用未來為應者,即是〈壽量〉 中,未來世益物也。亦如〈安樂行品〉中云:「我得 三菩提時,引之令得,住是法中。」若通論,三
世善惡皆為機;別論,但取未來善惡為正 機也。何者?過去已謝,現在已定,秖為拔未 來惡,生未來善耳。
[0748a16] 問:
[0748a16] 若未來為正機者,四 正勤意云何?
[0748a17] 答:
[0748a17] 此已屬通意!今更別答者,秖 為過去惡遮未來善,故勤斷過去惡;秖為 過去善不增長,增長者即是未來善也。是故
四正勤中,言雖過去,意實未來 (云云) 。
[0748a20] 問:
[0748a20] 未來 未有,佛云何照?
[0748a21] 答:
[0748a21] 如來智鑒,能如是知,非 下地所知。仰信而已,何可分別!
[0748a22] 問:
[0748a22] 為是眾 生自能感?由佛故感?如來自能應?由眾生 故應?
[0748a24] 答:
[0748a24] 此應作四句:自、他、共、無因,破是性 義悉不可。無此四句故,則無性。無性故,但 以世間名字,四悉檀中而論感應能所等。
而能應屬佛,所應屬眾生;能感屬眾生,所 感屬佛。若更翻疊作諸語言,世諦名字則亂, 不可分別。雖作如此名字,是字不住,是 字無所有故,如夢如幻
(云云) 。
[0748b01] 問:
[0748b01] 既善惡俱為 機者,誰無善惡?此皆應得益耶?
[0748b02] 答:
[0748b02] 如世病 者延醫,而有差不差。機亦如是,有熟不熟, 則應有遠有近。
[0748b04] 三、明機感不同者,即為三 意:一、就四句論不同。二、就三十六句論不 同。三、就十法界論不同。但眾生根性百千,
諸佛巧應無量,隨其種種得度不同,故文云: 「名色各異,種類若干,如上中下根莖葉等,隨 其種性,各得生長。」即是機、應不同意也。
[0748b09] 今略 言為四:一者、冥機冥應。二者、冥機顯應。三者、 顯機顯應。四者、顯機冥應。其相云何?若過去
善修三業,現在未運身口,藉往善力名此 為冥機也。雖不現見靈應,而密為法身所 益。不見不聞而覺而知,是名為冥益也。二
冥機顯益者,過去殖善而冥機已成,便得值 佛聞法,現前獲利是為顯益。如佛初出世, 最初得度之人,現在何甞修行?諸佛照其宿
機,自往度之,即其義也。三、顯機顯應者,現 在身口,精勤不懈,而能感降。如須達長跪,佛 往祇洹,月蓋曲躬,聖居門閫。如即行人,道
場禮懺,能感靈瑞,即是顯機顯應也。四者、顯 機冥應者,如人雖一世勤苦,現善濃積而 不顯感,冥有其利,此是顯機冥益。
[0748b23] 若解四 意,一切低頭舉手,福不虛棄,終日無感,終日 無悔。若見喜殺壽長,好施貧乏,不生邪 見;若不解此者,謂其徒功喪計,憂悔失
理。《釋論》云:「今我疾苦,皆由過去;今生修福, 報在將來,正念無僻。」得此四意也。
[0748b28] 二、就三 十六句論機應不同者,前冥顯互論略舉 四句。若具足辨者,用四機為根本,所謂冥
機、顯機、亦冥亦顯機、非冥非顯機。冥是過去, 顯是現在,冥顯是過現,非冥非顯是未來。如 佛為闡提說法 (云云) 。於一句中,復為四句:
所謂冥機冥應、冥機顯應、冥機亦冥亦顯應、 冥機非冥非顯應;餘三機亦如是,四四即成 十六句。機既召應,應亦有十六句。一機而
感四應,一應而赴四機,機應各為十六,合 成三十二句。就前根本四句,便是三十六句 機應也。
[0748c10] 三、就十法界論機應不同者,秖約 一人身業機具三十六,約三業即有一百 八機。約三世、三業,則有三百二十四。一界
既爾,十法界即有三千二百四十機應不同。 就自行既爾,化他亦然,合則六千四百八十 機應,此就歷別十法界。如此,若就十法界
交互則增九倍,都六萬四千八百機應也。
[0748c16] 四、 明機應相對者,即有四意:一、明諸有苦樂 與三昧慈悲相對。二者、機關等相對。三者、三 十六句相對。四者、別圓相對。
[0748c19] 諸三昧相對者, 諸機乃多不出二十五有;諸應乃多不出 二十五三昧。
[0748c21] 地獄有,有善惡之機,關無垢三 昧慈悲之應。論其惡者,即有黑業、惡見、思惡、 塵沙惡、無明惡;論善,則有白業善,即空善、即
假善、即中善,是名地獄機也。無垢三昧慈悲 為應者,初修無垢三昧,觀地獄界。因緣觀 慈悲,即空觀慈悲,即假觀慈悲,即中觀慈悲。
以因緣觀時,悲拔地獄黑業苦。以因緣觀 時,慈與白業樂。以即空觀時,悲拔見思苦; 以即空觀時,慈與無漏樂。以即假觀時,悲
拔塵沙苦;以即假觀時,慈與道種智樂。以 即中觀時,悲拔無明苦;以即中觀時,慈與 法性樂。是為地獄有善、惡之機,以關無垢
三昧慈悲之應。拔苦與樂,相對義也。
[0749a04] 二者、 機關相對者,地獄界中黑業之惡,有微義、 有關義、有宜義。如此三機,即關無垢三 昧時,慈悲有赴義、有對義、有應義。地獄
白業,亦有六義相對,即空、見思、塵沙、無明 等。善惡皆具六義相對 (云云) 。
[0749a09] 三者、三十六句 相對者,地獄黑白業具有冥機冥應、冥機顯 應、顯機顯應、顯機冥應,即關無垢三昧慈
悲,冥顯四應,赴於地獄。見思、即空,塵沙、種智, 無明、中道等,皆具四機、四應相對 (云云) 。又地獄 有冥顯三十六機,即對無垢三昧三十六應
(云云) 。
[0749a15] 四者、別圓相對者,若地獄有歷別之機, 三昧應即歷別。若有圓普之機,三昧應亦圓 普。若歷別機起,三昧別應,一有業謝,餘有業
未必謝;三惡思盡,餘有思未必盡;地獄道 種智明,餘有未必明;地獄佛性了了,餘有 未必了了。若作圓機、圓應者。地獄自在業
未究竟,餘有亦未究竟;一有見思未盡,餘 有亦未盡;一有道種未明,餘有亦未明;一 有佛性未了了,餘有亦未了了。一有了了,
餘有亦了了;乃至一有業自在,餘有業亦自 在。分別地獄機、應相對如上說。餘二十四 有機、應相對,例亦如是。
[0749a26] 問:
[0749a26] 頗有善機惡應、 惡機善應,偏機圓應、圓機偏應不?
[0749a27] 答:
[0749a27] 無方 適時,亦有此義。《淨名》云:「或時現風火,照令 知無常。」即惡應於善也。妙莊嚴信受邪惡,
三菩薩應為妻子,即善應於惡。圓機偏應 者,一切智願猶在不失,不失即圓機;教聲 聞法,即偏應也。偏機圓應者,先引三車,後
與一大。領解云:「無上寶聚,不求自得。」即其 義也。拔樂與苦,例此可知 (云云) 。
[0749b05] 第五明麁 妙者,即為三意:一、明機之麁妙。二、明應之 麁妙。三、明開麁顯妙。
[0749b07] 一、機麁妙者,如樂間 地獄,此樂因微善故。《立世毘曇》云:「人養六 畜,飲飴溫清者,在熱地獄得冷間,寒地獄
得溫間。」若從此義,樂間得論十法界機。阿 鼻無樂間則無事善,云何具十?然阿鼻有 性善不斷故。又近世雖無事善,遠劫或有,
惡強善弱,冥伏未發,若遇因緣,發亦何定。是 故阿鼻得具十機。即判麁妙,九界機為麁, 佛界機為妙。麁機召方便應,此機有熟、未
熟;方便應有淺、有深。機熟者,被應;未熟者, 未應。應淺深者,如從無間得之於間,出 地獄至畜生,出畜生至鬼,出三惡至人
天,出人天至二乘等,悉是機之生、熟,應之 淺、深,悉屬麁機攝。
[0749b20] 妙機召究竟妙應,妙機 亦有生、熟;妙應亦有淺、深。如慈童女在於 地獄,代人受罪即得生天,此乃妙機淺、熟,
近在乎天耳。其餘例可知。
[0749b23] 二明應有麁妙 者,聖人慈悲誓願,願持於行,如物有膠,任 運與機相著。故慈善根力,手出師子。若無
誓願,雖觀苦、樂,不能拔、與。以慈力故,隨 機麁、妙,先熟先應,後熟後應。三藏、通教等聖, 亦得有應,但是作意神通,譬如圖寫,經紀
乃成,覈論無本。何者?灰身滅智,無常住本, 約何起應?若別接通,別惑未斷,亦不得應, 縱令赴物,皆名麁應也。若別、圓兩教,初心
伏惑,未能有應。初地、初住三觀現前,證二 十五三昧。法身清淨,無染如虛空,湛然應 一切,無思無念隨機即對。如一月不降,百
水不升,而隨河短長,任器規矩,無前無後 一時普現,此是不思議妙應也。又如明鏡,表 裏清澈,一像千像,無所簡擇,不須功力,任
運像似,是名妙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