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hua Xuan Yi Shi Qian 法華玄義釋籤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玄義釋籤卷第七
天台沙門湛然

[0861b13] ◎明智來意初文 可見 解釋初六
三佛三佛 三果無人有人自居 初文
何故乃至十地 故且若一 繁雜故且三藏
菩薩四門 故且緣事強弱三佛 三相

[0861b25] 相中 分別使 智相天竺乃至
初禪。「忠孝止觀 鳥獸草木莫過於爾雅》。 但是。「根本定
根本。「大經三十五外道波斯匿 大王如是大士大王
增減大海摩羅延山 豈非我等婆羅門大王 十二年中恒河瞿曇
仙人大神十二年中變作 女根身上 仙人一日之中大海大地 仙人自在天仙人
迦毘羅城婆羅門中有如是 大力諸仙云何如是大仙?」 如此古人
葛洪陶淵明術數小小 西方。「世間法 不能斷惑故云不動」。常在
不出」。不能出界

[0861c18] 四念初五釋名功能
而已止觀第十 四念對位 中文功能
功能,「煖法 善根婆沙》,論文尊者
正法所有料簡釋疑功能初文 可見第三文中
料簡引證四諦四料簡 品類所有布施 解脫,《婆沙:「西方人」,今文
善根意趣為何因緣善利 緣起聞慧思慧
無色界乃至為何 相應一心多心退不退乃至 世第一法如是今文問答便
如今乃至善根迴向 意趣法文 功用果涅槃決定
不斷善根煖法 人從欲界 九品具縛七十 料簡善根品類三善根
料簡第二 九品
在於之上第一 之上瞿沙九品
第一不可 九品以上 乃至第一唯一
五功自下 退退下」,故云失時」。

[0862a28] 頂法對上三善根 行相不同釋名云何 頂法何故法名退
全同論文:「善根善根 第一應作盡是色界
法住聖行。」故云 」。四善根 不同乃至退不動乃至
退同在色界善根深淺 使不同。「外緣,「 ,「,「善根
退退五逆,「不動善根 可知釋名頂法 有餘
有餘不久 不復退三明頂法料簡初文能信
料簡 二諦清淨行相 二諦略舉二行具足總合
。「信意。「世尊 苦集不可信道。「煩惱 苦集行相不可。「
可信四者 苦集能信何故 三寶四諦是故
:「摩納婆不信 集諦不信三寶不信。」 初文隨行
下文法名退煩惱 復生行者頂法觀門是故文中
具有一者煩惱退憂惱二者 退失憂惱。「不退 善友二者正觀可見

[0862c05] 忍法今文三十二 四十二上下四諦十六行 十二今文從略相從一時
一緣二行一緣一行 一緣方名二心一行,《婆沙:「法忍後心決定
四心同一行一所謂增上第一 法忍苦法智二心。」俱舍:「從此煖法
成就煖法聖道如火 聖火名為四諦十六 善根分位 十六行無常苦空無我乃至
頂位從此善根 成滿善根名為 十六行 退善根最勝
名為頂法退 退猶如山頂名為。」:「如是 善根
增進四念十六行相最初四聖諦 見道法念住頂位見道
法念住增進四念住法念住 善根名為法忍四諦殊勝
無退名為忍法增進 法念住見道是故法念住 :「善根
頂位四諦十六行 :「一行一剎那一行 一剎那名為下品具足十六諦中品
上下 緣故十六行三十二能緣 二十四四行
乃至四行乃至三行 一周一行如是一一 三行行為三八二十四
一一一行 上界 四諦下界三緣四下名為
使欲界最後 三十一一行 剎那心觀滿唯有一行 一剎那心觀成就
行相 :「 道諦十二
道心四行由此道理滅諦除滅 四行集諦四行
十六十二四行 四行一行一剎那 四行

[0863b01]

[0863b01] 三行何故

[0863b02]

[0863b02] 行相可知三十二 一行入見道
三十一次第漸漸

[0863b06]

[0863b06] 行為

[0863b07]

[0863b07] 入見道二種行者一者 二種無我 我所留空二者
一者無常二者懈怠苦行

[0863b11] :「第一 第一一行一剎那 故云」。有漏世間」,
故云第一」,同類引見道生故云 」。五陰戒名色陰 可知法忍十六剎那苦諦
一智其次至道初生 十五次生一智十六滿 料簡初文
三界為己涅槃他國何以 為己涅槃十六觀法
財產」,一行故云不能」。世第一法一行 剎那無漏猶如料簡
世第一法第一義 全勝分別不同得名 二門初文
相離第十六見諦十五 眷屬無間故云」,斷惑 見諦第三成就
五淨居所居故云凡夫 同生一處」。第四盡智界內 思惑如是後果見諦見諦
最勝三三昧第一心得 三三昧厭離一切無漏法 」。「何況有漏第一
不能見諦 故世第一名分。「除入 勝者功能第一
非但見諦道智乃至羅漢 第一」。
功用力強。「諸位差別 最勝妙果第一 分別不淨
在世第一故世第一 從未四禪妙音師說
欲界欲界北洲三善根死生第四 :「
失地異生命終涅槃 墮惡道第一離生。」

[0863c26] 明初,「八智一諦一法 一法比智四諦 無漏十六四諦
三果,「思慮思惟所得真諦 無漏四諦一諦滅諦三界不同三果九品三界
九地中一九品思惑一一 無礙一解脫一地餘地 苦集十二因緣
止觀第二四果 俱舍賢聖》。三祇菩薩止觀第三

[0864a08] 通教聲聞緣覺一門 苦集七支 自行一門菩薩
地前自行一門方便 三藏佛言一時八智 止觀第三料簡同異
菩薩菩提樹 釋疑疑云等覺一品不然
初地妙覺 一品初地最後妙覺止觀第七文中 五悔之前

[0864a20] 明智 料簡初文 不思議立法初文
不出云云」。初文四句 止觀第三淨名 不可說故云」。
因緣可作止觀第五 料簡智能如常不可思議
引證初文 不思議何者既是 法界心心
何不仁王境智般若 名實
生地 境智展轉照相不可 是故明智取向
類智三藏通教 別圓二乘十如三藏 四念四善根四果
通教聲聞入空菩薩菩薩 別教四十心智 菩薩十地教證
二義二義二義 二義。「如此 (云云) 」,「字音 安置
而言 五境不同貪欲六道可愛 瞋恚六道可憎十如 四念自身六道無常
第一上下 聲聞法界緣覺佛法 四果不同分別聞法聞法
可知如是故云 」。六度細作可知因緣四諦
二諦八智 接通必須
故云 故云可以」。三諦 二諦三藏二諦中道
不成三諦二十三諦不可 不論便 第二
」。八智通約始終 故云」。 對本
合成三諦便中論四句 故云一實 非但四諦故云
生滅四教前後 (云云) 」分別不同 開權
初文 (云云) 。通論不須
別無 無名乃至以此 前來一切成實
即是正意二十 方便唐捐 雙非即是

[0864c26] 五明 知見四句五眼 初一解釋
十二別教 通明料簡 顯正
十信 一往 別教
十地 何況十信登地證道 妙覺是故
妙覺十地故云中道乃是判別
別圓 初文初心學者登地。「,《大經
:「有人須彌山 世尊佛言菩薩一念稱量 生死不可思議。」
而已聞說 而已生死不思議 一心即如

[0865a20] 知見四句 四教明知佛智初文 三藏
凡夫不知不見性地 不見見地 別教不知不見凡夫 登地已去
佛智略舉經解方便如此 初文如來一體權實
隨機故云而言 」。方便」,是故具足」,異體深遠」,屬實
廣大」,。「方便 具足具足
無邊不可 初文
一切種智所知所見 明相

[0865b12] 五眼,「來意 明智知見四句分別故云未了
五眼總結五眼止觀第三肉眼 因緣天眼
願智願智超越三昧超越三昧止觀第九。「身子止觀第五。「滿 滿願富樓那淨名
:「置於日光 螢火。「無知神通塵沙 故云無知」。
二乘不知方便品〉。:「信力 堅固六根」,不知 可知

[0865b26] 知見不異不須未了
十六何者 十二 別教世智
一智世智十一一一十二 略明格位故此
進入進入不定 可知五眼料簡初文
初文肉眼 大乘引證即是天眼 初文所見
世尊不二相見天眼 彈斥名為梵王所得 有相不二名為
眼中慧眼妙慧故云 法眼邊際滿 法眼等覺玄門不思議
第五無始無明邊際滿名為等覺」。應法不同別教妙覺
邊際滿可以不可思議邊際 以為法眼佛眼不復別論 融入佛眼。「五眼可知
料簡佛眼肉眼 法華經六根清淨。「迦陵頻伽止觀第一進入

[0865c27] 明智初文略明十如六境 不對後人何為

[0865c29]

[0865c29] 明智即是明智 中一

[0866a02]

[0866a02] 前言互通 生滅生滅 一一行相

[0866a04] 十如 因緣 ,《大經二十五:「十二
因緣 不見佛性不見聲聞菩提 不見佛性不見緣覺菩提
不了不了十住 了了阿耨菩提以是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第一義空第一
空名中道中道涅槃。」今文 得名不見因緣 覺觀婆沙:「無明緣行不同
相得菩提 相得緣覺菩提相得聲聞 菩提。」下作
論文阿含 十二因緣無明老死 老死無明生滅皆然
藏教因緣。《大經 諦觀五果

[0866a24] 何者 解釋初文大意得名 而言
婆沙 四教初文 初文
觀法 阿含生滅逆順 大小偏圓觀法
因緣四諦異義四諦 因緣四諦 知苦斷集次第

[0866b07] 生滅 以至無明無明 則是初二
不同輪迴 出三有
通觀輪迴 因果過現因果不停 明子初文
生死

[0866b17]

[0866b17] 因緣 招來何須 無明滅名色

[0866b19]

[0866b19] 不然 無常方能無常 破壞破壞 未來世乃至可知

[0866b22] 、「」如果。可知,「習果,「報果
滅智不滅是故相從 便大乘不然

[0866b27] 智者 因果三結初文 乃至無明三藏中說
初生 招來 故云三世」。
三結

[0866c04] 上根 派出」,是故
因此初文無明派出三道總結第三十行
如是十地 無明 利他
三道 三德故知因果三結體性復生
結成三德一法 結成 何者涅槃真因
道場名為三世十二 觀智使

[0866c20] 五味所以得名
所以 生滅因緣 法則生滅妙智 故知妙智
生滅故云」。三教受教不見 生滅不成三藏可知是故
境智下去 可知。「 相待

[0867a04] 四諦異義 可見未了 引文
初文經文,經文,所以 ,《涅槃十二經意
三藏二乘菩薩今文 聖行第三
初三 經文,三結別教
分別 圓教 引證如此
引證 如來故道故云
苦因四諦四諦 四諦四諦 可以可以
以為 故道如此 三教故云
如來四十六」,一一十六 教相義理不同

[0867a29] 文言三教
十二境智相望轉文

[0867b03] 二諦明智先例 初文真俗
內外下列 問答料簡二諦
中文初文 實有二智 分別初文二智
分別 一番得名 化主得名不同
佛印迦葉二乘自行 佛印解脫」, 自行不同
如是大論:「我有慈悲四禪三昧 如是。」如此慈悲菩薩 自行如是」。

[0867b20] 明體 二智三藏初文三藏 止觀第二
二智初中森羅世人 深淺欲界人中 權智
名為森羅森羅不同 (云云) 。 正立
初文 二智 十二種智
十二 次後 三復通判十八
第七自行五味

[0867c07] 功能 四教五味重判焉知法華一代華嚴》,
豈不不見 解釋 何者華嚴
華嚴三教 華嚴》,顯正文中世人
世人意言如實智如實智 不知非但 愚癡其實」。
三教 如實智不得自如實智不知 如實智不得如實智云何 不知如實智不知
斷見真諦如實智大成可笑 別教不得如實智圓教 如實智究竟如實智
不知落漠大論八十六:「如實智 二種一者具足諸佛二者具足 大菩薩。」具足不知
顯正事理 不知不知

[0868a02] 。「賤人

[0868a04] 初文二智 非但二諦而已二諦
一切因緣如是料簡

[0868a08] 經意 方便 人法破相
明教功能世人如此初文法相
文中用世章疏 所立不同他人其所 法華》,
何者開權顯實豈可一向 無異世人解經 不同一門
大小佛經法華 明教指歸可知 經部
破相 世人二諦義 不能分別名下
一一隨情是故世人執教不知異說 三藏隨情二諦成化
二智不出隨情 隨情五功
一切 外人。「經論 法華經以為
權實 可知可知 意中如此中論相比
中論末代通經 豈能二十一開合適時 始終

[0868b12]

[0868b12] 一家 龍樹何以

[0868b13]

[0868b13] 觀法 四句觀法大小 末代行者歸心所立
歸於法華》,權實 偏廢久遠聖旨 三昧師資宛如符契

[0868b18] 三諦五境明智初文 來意三相對立 解釋
真俗名為便明智 便境智權實 權實
無漏雙非 是故無漏 明智
智相解釋初文中文 三智解釋
世人 初文下去 無明成佛通教
菩薩無明惑別圓初地 八相世人經文,不知 教門深淺圓入通。「
種子圓教諸法具足 一切法 故云別境」。祕密智力
生發如此大經引證 三智》。「二障煩惱障 智障止觀第六達摩多羅
大品》、《大論三惑是故智障 事理智者塵沙惑理智 二智
論師 意中 假觀地前
三智 論證

[0868c21] 因果智相初文 因果三觀初文止觀
三觀纓珞》,正對三觀初文纓珞三觀」,止觀第三前後 止觀破法次第次第
三觀觀智 初中 不成三諦不用



法華玄義釋籤卷第七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3 No. 1717 法華玄義釋籤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