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hua Xuan Yi Shi Qian 法華玄義釋籤
Scroll 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玄義釋籤卷第十五天台沙門湛然述
[0920a15] 釋此本門十妙,於中自二:先本迹,次十妙。 所以先明本迹者,以本迹名通,故須通辨。 簡通從別,使今本迹昭然可觀,是故於中
先通論本迹,次別論本迹。
[0920a18] 通論中二:先列, 亦名生起;次釋。初中言「事理」者,秖是真 俗。「理教」者,真俗是理,說此真俗名之為教。
教行等,可解。次釋中且為二:先釋,次「若約 下」結攝。初文自六,一一文中皆簡通以出 別。又一一文皆三,謂先釋本迹相,次明本
迹相顯理融,三引文證。初理事中云「從無 住本立一切法」者,無明為一切法作本,無 明即法性,無明復以法性為本,當知諸法
亦以法性為本,法性即無明,法性復以無 明為本,法性即無明,法性無住處,無明即 法性,無明無住處,無明法性雖皆無住,而
與一切諸法為本,故云「從無住本立一切 法」。無住之本既通,是故真諦指理也;一切諸 法事也,即指三千為其森羅。言「從本垂
迹」者,此理性之本迹,由此方有外用本迹, 是故始從理事終乎已今。六重本迹,前之 五重通已通今通本通迹,恐濫迹,故於一
一重顯了釋云,本時實相乃至最初實得實 相。又以第六已今一重,判前五重有本有 迹,驗知前五皆屬於本。又六重末相顯理融
中皆云「本迹雖殊不思議一」者,借肇公言 歎本迹理。肇公雖有本迹之言,本之與迹 皆屬於迹。今言不思議者,約事則本昔迹
今,約理則無復今昔,故知理體皆不思議。 若約今之五重本迹準義說者,約事則有 本中事理、迹中事理,約理則無復本迹事理
之殊,是故皆云「不思議一」。乃至餘四亦復如 是。第六已今,「已」即是迹,即指迹門及諸迹 教;「今」即是本,即指本門,本門已前皆名為
已,涌出已後方名為今,故云已說事理乃 至權實名之為迹。今說事理乃至權實皆名 為本,故知若無迹中事理乃至權實,何能 顯於長遠之本?又已今之言雖異前五,亦
是一往指於壽量,名為今本。若望初本則 應又簡已今不同。法華已前諸經已今仍屬 於迹,今經所明乃是真明久遠之本,即是已
說已今為迹,今說已今為本,方是實說。所 以六門引證之文,前三引迹、後三引本者何? 然前三復通本之與迹,俱有事理乃至教
行、體用等三,通中復別,既云本用本權,非 迹文能顯,況以本門為今,灼然不可引迹, 為是義故,三引迹文、三引本文。又前之
三文,既在於因,本因狹故,但以迹倒本,故 但引迹門。
[0920c04] 次結攝中,言「若約已今論本迹 者」去至「不思議」,是却明前來五重本迹,以 攝十妙有本有迹,別約今經本門所明十
麁十妙,方乃名本乃名本妙。又將六重 望於十妙,有全有缺、有多有少,故重明 之。於中為三:初正明相攝,次「最初」下簡示,
三「若無」下總明相顯理融。初文乘便,六雙之 中從後逆識,若識已今,即知餘五,故逆次 釋也。所以六門明攝不同者,以六門中三
因二果,已今復是今經二門,是故隨義所攝 不同。
[0920c14] 次簡示中云「最初之本但本而非迹」 等者,最初實成既未垂迹,故唯屬本。中間 相望,互為本迹。又中間所成,垂迹之時名為
亦迹,顯本之時名為亦本。最後已說,即是今 日已說迹門,未顯本時,故唯屬迹,若無已 說,即舉今日迹門,今說之本即舉今日本 門。
[0920c21] ○次正明本迹中二:先列,次釋。釋中文中 自為十重,釋此十妙。初略釋中自為十重, 於初文稍廣,餘九文略。初文三:初舉本,次
「若十六」下舉迹比決,三「若留」下拂迹顯本。 迹文中云「娑婆為墨」至「寧當得盡」者,此引 迹門〈化城品〉文,不合引於彌勒等言,彌勒
不知文在本門,或是借於本中之文,來此 況喻,假使迹中三千塵點補處智力亦不能 知,若定用迹文,則應除彌勒等二十五字
義理即順,師云「恐別有意」。然雖引彌勒語 勢稍殊,彼本門文但云「我等住阿惟越致地, 於是事中亦所不達」,今此文中以出假智
數世界不知,況其塵數?若取知塵,秖應 合用出假智耳。是故應用前文說也。 言「拂迹顯本」者,但指若干塵數已前成佛,
則中間今日任運被拂,久遠之本任運可見。 下去九妙例皆如是。此下本果本國二妙,唯 有二文立妙及拂迹顯本,下之七妙直爾指
本,下更廣釋,故此未論,文並可見。
[0921a10] 次生 起中三:初標來意,次正生起,三「義乃」下結 意。
[0921a12] 次同異中二:先立,次「作此」下釋。釋中又 二:先明開合意,次「迹中」下正明開合。於中 四:先明迹中因開果合,次明感應等不開
不合,三「本開」下明本中因合而果開,四利益 一亦同感應等意。初文迹中離因為四,合 果中壽命涅槃為一三法,合此本門涅槃壽
命。次感應等本迹俱有二處名同,同是果上 之用。三明本中因合如前,但明果開,迹中 無果名,即成離三法以為果等三,本中有
果名,故但云「離二」。於中為三:先釋開意, 今佛法華未入滅故未論涅槃,往佛既於 法華唱滅皆是淨機。次「又往事」下約事已
定正明開出。三「迹中」下重釋迹中不用所 以。最後一妙二處名同,而今昔時異,既本迹 十開合之殊,若不了迹中十門,安能曉此 理等六義及以因等十妙旨歸?
[0921a27] 次引證文三: 初引文意,次正引,三結。初文三:初略示引 文處所,次「然先佛」下明本文略意,三「今就」下 明文略而義周。
[0921b01] 第五廣解十文,文自為十, 於中又二:初總明本妙意,次正釋。初文又 三:初略明來意,次「但本極」下明本遠難知,
三「雖然」下明不可不知。次正明因妙,又二: 先釋,次料簡。初又三:初立本,次「迹因多種」 下引迹辨異,三「以三義」下拂迹顯本。下去
九妙分文皆然。初文又三:初引文,次釋,三 「一句」下結本因四義。下九皆然。言「藉草然燈」 等者,《大論》第四,釋佛與阿難先世因緣中
云「釋迦先世作瓦師,名曰大光明。爾時有 佛名釋迦文,彼佛弟子名如今佛弟子,與 佛俱至瓦師舍宿,瓦師以草座然燈,石蜜 漿施佛及比丘,發誓願當來五濁之世作
佛,佛及弟子如今佛名 字 不異。」「昔為摩納」 者具如《瑞應》。然燈授記得無生忍,故知是 通佛也。「昔為寶海梵志」,具如《悲華》第二云:
「有菩薩名寂意,問佛:其餘諸佛世界清淨, 今佛世尊何故處此五濁而說三乘?佛言: 淨不淨土皆本願故。我於過去恒沙阿僧祇
劫,此佛世界名刪提嵐,劫名善持,輪王名 無諍念,王四天下,有一臣名曰寶海,是梵 志種善知占相。時生一子,三十二相八十種
好,諸天常來供養,因為作字名曰寶藏。後 出家成道亦名寶藏,轉法輪度眾生已。次 遊聚落,為聖王說法已,王請安居,王之七
寶亦自申供養,王有千子亦各三月供養,廣 如經說,乃至滿二百五十年。後寶海來至 佛所,得記作佛,十方微塵世界眾生凡是寶
海光所化者,一時成道。寶海次勸輪王發 心,次勸太子發心,次令諸天八部發心,乃 至三千世界皆發菩提心。次於畜生地獄道
中,一一眾生前現一佛身,令得離苦。七年 之中,人天八部,無欲心者,皆興供養。」「又是 彌陀之師」者,彼〈授記品〉「彼佛先入三昧,現十
方淨土集諸菩薩,先授寶海記,寶海次授 彌陀記,次授輪王太子記。云:汝觀人天及三 惡道,生大悲心,斷諸苦惱,令住安樂。今
當字汝為觀世音等。」輪王太子乃至一切 諸天世人,莫不皆是梵志勸其發心,故皆 是師。三拂迹中二:先拂,次「若得」下融通。初文
三:初示拂之方法,應求三義,次「今世」下 釋拂迹方法意,三「若執」下斥執迹之失。初文 者,自一代教門無不皆云伽耶始成,大乘
融通無過《華嚴》,經初亦云「於菩提場始成 正覺」,故知大小說成皆近,故知是迹。第二義 者,若是本因不應多種,秖應修一圓因感
一圓果,既有四義深淺不同,當知即是本 實成後隨順物機,機緣不同從本垂迹示 四因相,故知不同定屬於迹。第三義者,但 開壽量點出最初長遠之本,中間今日任運
自廢。「拂」者,撥也除也。初為迹覆,今拂却覆 示真實本,因妙既爾,乃至利益類此可知。 次文可知。三斥失中三:初明執迹迷本,次
準下知上令識迹知本。「準下知上」此之四 字,應在輪譬位妙下,或可書誤,即成兩文 各有法譬。三「嗚呼」下歎責。次料簡中,問可
知。答中二:初總答非初住之難,次「又中間」 下舉果況因。
[0921c29] 次本果妙中亦三,如前。初文 二:初引經立本,次釋,次舉迹中四教不同 中云,「或言道樹草座三十四心」等者,《俱舍》、
《婆沙》、《智論》所明三,秖四階成道菩薩。今文出 處非一,道樹天衣具如《大品》,或言寂滅道場 具如《華嚴》,或言道場虛空為座等,亦如《華嚴》、
《普賢觀》。《大論》三十八云「聲聞經說敷草座, 衍經中說或見敷草座樹下,或見敷天綩 綖,六天天衣不同,隨福所感,或見無量由 旬
寶座。」「若是」下釋上三義。斥失等如文。
[0922a09] 次 國土妙中分文如前,迹不同中又二:初約 他經,次約今經迹門。初文中四土不同中 云「或言西方有土名無勝」者,《涅槃》云:「西方
過三十六恒沙,有土名無勝。」又云:「十方世 界各有釋迦淨土。」《首楞嚴》中復云:「釋尊有淨 土名一燈明,是釋迦本土。」此亦迹中之說。
言「常寂光土」者,又二:先標,次釋。如本門中 地湧菩薩下方空中住,從地出已,亦詣虛 空七寶妙塔,彼此虛空俱表寂光。「寂光理通
如鏡如器」等者,譬如諸天共寶器食,如《止 觀》第三記。「三變土田或見同居淨」乃至「方便 有餘」者,三變之淨若據土相似同居淨,據
移天人置於他土純諸寶樹寶獅子座,唯 有諸佛及諸菩薩,則似方便有餘,故著「或」 言,準文又應亦似實報無障礙土。
[0922a24] 四明感 應中文句大同,文後更加麁妙廣狹料簡耳。 初四教迹不同中云「三藏佛一日三時照機」 者,及下通教皆云「照九法界」,當教皆有三
乘故也。三藏中「又如大論等云佛入城乞 食」者,為女人父母所遮不得出故、為病者 故、為欲令人見相好故、為本無施心待 乞方施者故,如是有十因緣,並三藏物觀
機益物之相。次分別中云「復次本感迹感麁 妙相對四句」者,本文遠指最初,實得之時所 被機緣亦有四教,則三教為麁,圓教為妙。
迹中被機亦不出四,麁妙亦爾。故今不從 麁妙以判本迹,但從最初名之為本,當 知本時麁妙俱妙,迹中麁妙俱麁,廣狹可知。
應中四句麁妙如文。又被多世界為廣,被 少世界為狹,最初垂應及中間等亦有廣 狹,今亦不從廣狹以判,故知久成廣狹俱 妙,中間今日廣狹俱麁。
[0922b12] 次神通中文句大同。 「又四句料簡如上」者, 本 通麁妙、迹通麁妙以 為四句,本迹廣狹四句亦爾。亦不以麁妙
廣狹而判本迹,但取最初以之為本。
[0922b15] 六說 法妙中明迹不同中二:初略例《涅槃》三味出 牛,次「何者」下釋。釋中二:先釋,次問答料簡。
初釋中二:初舉譬,次「佛亦如是」下正合。初 文又二:先總別舉譬,次「若牛」下略以三教 結。初又二:初總,次「若噉凡草」下別。初文
言「良犢不高原下下濕」等者,此引《大經》第二 破舊醫中云:「若是乳牛不食酒糟 (酒真麥分,糟俗 䴬 別) 其犢調善 (不馳空不驟有)
放牧之處,不在高原 (涅槃) 亦 不下濕 (生死) ,飲以清水 (非欲濁也) 不令馳走 (不見 散也) ,不與特牛同共一群
(佛不共法) ,飲食調適 (不飢 空、不飽俗) ,如是乳者名為甘露 (祕密藏也) 。」「忍草」者,義含
多種,故別出四味,如文。次合中二:先總,次 「善趣」下別。別中二:先人天四教,次五味。又 二:初約部從教,次略對四教四佛正合五
味並從牛出。初云「兩機擊出第四第五味」 者,此華嚴中別圓兩教,此即約部從教立 名,餘例可知。次文者又約當分所說不同。
「復次」下復以四句分別已今。故知初明已 今本迹猶是一往,已迹今本如前分別。「已本 今迹」者,已本者最初也,今迹者迹門是,今迹
佛所說。「俱迹」者,本成已後迹門已前為已迹, 今此本門亦是迹佛所說故也。「今已俱本」者, 最初為已本,本門為今本。「權實乃至事理四
句云云」者,各以已今本迹相望為四句也。 如已實今權,已權今實,俱權俱實,乃至事理 亦復如是。但以最初為已為本,例前可 知。
[0922c13] 七眷屬妙中但出本相,從文殊觀音至 惑者未了,略出迹中不同之相,隨諸部中列 聖之相,亦可以為四相不同。今初,如文。次
釋,釋中又二:初正釋,次釋疑。初言「法性虛 空之寂光」者,即以下方及塔在此方虛空 表寂光也。此諸菩薩住下方虛空,湧出
已後亦住虛空,此土得聞開權顯實得無 生忍者,亦住虛空之寂光也。雖俱虛空以 表寂光,能住之人不無久近,涌出菩薩得 忍已久,是故迹中始近入者不識久者。次迹
中文云「文殊觀音或為師為弟子」者,文殊 昔為妙光菩薩教化燈明八王子,是八王子 相次授記,其最後者名曰然燈,然燈既是釋
迦之師,妙光乃成釋迦九代祖師。《觀音經》中 釋迦過去於正法明如來所學習道法,正法 明如來即觀音本身,故知文殊、觀音並曾為
師。調達即是阿私陀仙,具如今經。如是等 人却為弟子。「問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