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hua Xuan Yi Shi Qian 法華玄義釋籤

Scroll 1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玄義釋籤卷第十七
天台沙門湛然

[0934b19] ◎正意開合
中文 如是
初文初三 真諦中有空有不空 二種
圓教不空方名大象如是 不思議三從本意通教
真諦」,真諦 故知他人解釋不識
不空大象不空 真諦大象一概大乘 次復
如意珠初文不能名為 法空二義是故空名
相似」,故云」,通教 別教俗諦中空諸法故云 不能」,即是
非空圓教別教有無俗諦 是故
是故如意摩尼得失 圓入通 次第能所故云空中
合為真諦如是 中道正是 能所 有無合為

[0934c23] 如意如意二空 故云真諦大意
重顯 無二機緣 故知同一
圓入通真諦之中 得失非理復重 如意第二

[0935a02] 第三 教理是故通約一切凡聖教法同異初機
三結人中第二 二乘菩薩三藏菩薩 文中
故云凡夫其實 而言不二是故」。 不二未有是故」。
金匠廢權立實 何況金石 金石凡夫可見

[0935a13] 意中結成 三法如此結成一乘初文
約根二乘菩薩 其中 各別人從入空
地前後人方能一切法 故云後者廣大」。方便凡夫

[0935a21] 結成三法

[0935a21]

[0935a21] 三義 三法

[0935a23]

[0935a23] 若爾即是體能 體能 三法

[0935a26] 第三意中如此即是三德 法身解脫般若故作
若一,「法身,「 般若,「解脫法身 解脫;「般若,「法身
成仙解脫取法以為 三德取法 法身三德 可見

[0935b06] 所以 自有自行 不須一一觀心
及至釋經觀心一門教法明體 是故下文
並不是故 在此徒勞
不同即是常樂 止觀中意四門差別 可知
聖位 初文觀行六根故云明淨五品之前五悔
五悔諸佛 五品乃至觀心明淨 五品信解隔是六根
云水中觀雙結 不了聖位相似 通明清淨
境智引證分得 明淨無明滅法身
功能境智相應 故云如是 般若」。所見
止觀第五分明真經

[0935c04] 功能

[0935c05] 引證 舍利 明見
涅槃得體 全息 乃至 諸法

[0935c12] ○三明一法異名異名 來意無量 寂滅合十
十二經論 可知初三有門畢竟 空門虛空空有非有
是非非有名義 一門今文 四門別教不分 初心四門四門同名
遠期果地方便 十二向後諍訟名義
互相故此學者非法不知 同名故云不識天主 不是帝釋弘教弘法
非法小乘 大小教法
佛法大意天帝釋即是。 「實相可知

[0936a04] 解釋小乘 不論四句 正解解釋三句
初文略明 初中
三自 是故」。不得通論地前 初心別論十住不生
相中略明何者四門 小名同體強弱不同
初文大小 是以小乘大乘為己大乘初三
是故大小大乘小乘四門初文大乘空門
不但雙非以為第一義諦小乘 無能四門不敢 有門第二第四
並不大小是故大乘別教 四門互相小乘
猶如師子 四門二門 師子師子
師子豈不」。可知 三句三句屬於 第四名義四門
名義故第 實相復次初文
略釋如是歸經立體實相下列 十二實相異名不妨
不可不異何以隨之最後非有 文中中道及第 微妙寂滅一句
實相名數多少 無妨

[0936b16] 不可 仿大經
引證引證初文 解脫別名 涅槃涅槃故云

[0936b22] 同異 三句可知第四 引證
譬如 張儀范蠡之類
。「張儀,《史記 :「蘇秦 先達
使舍人車馬 惠王於是
哀王復歸 蘇秦 於是惠王
昭王 惠王 太子不悅
。」「范蠡,〈列傳:「南陽 越王勾踐深謀二十餘年勾踐稱為大將
以為大名之下勾踐 不然 勾踐會稽出於
治生千萬齊人 居家千金布衣
財帛行止 無何。」。「儒林文官,「
武官隨處引證 相中不可壞十二頂蓋
十二同名十一 庶人初三有門 空門空有
非空非有義理 便分明圓教四門 十二同異

[0937a04] 如來例如 例示如來異名
引證 現在
無益後世聞法 ,「 樂欲無心信受無為不滅 對治道心第一義
如來相中 說法四門 四門
不同根性有門如來逗機 樂欲為人 空見對治第一 有門可知

[0937a21] ○第四實相來意 解釋初文來意下文 引證正教佛子行門
功能通行使行入故云成佛」。 十六文中第九故此不論三結

[0937a26] 相中乃至四教之中 教證是故不同
止觀中文,《止觀四門 見思實相 初文
大論四相功能般若波羅蜜得失教行不同初二功能
根性功能 實相功能般若門般若即是 實相般若種智般若得失
通論四教四門得失 教行教行 二門根性悟入不同
一向根性迴轉根性根性

[0937b14] 四十六不同初三 四門有門四諦
苦集滅道初文乃是立正略舉煩惱煩惱三道結成有門苦諦
一切 道諦 功能滅諦
明滅引證引證 真實空門四諦須菩提引證
四諦功能 三假 用事有門無明老死二諦
道諦入空滅諦大意功能 功能引證有門
正因即是略舉四諦 略明四諦 功能有所第一義
次第四門中分 三門第四有人 已去通教四門
長遠三藏 不同三藏 二空不同二空不同
有人釋疑初文生法二空見惑須陀洹生空後進 得法大品
四門

[0937c16] 三乘根性不同青目引證初文有門
鏡像初中略舉三諦無道故云乃至 涅槃知法屬於因果
二義空門大意 中文二門可見別教 建立釋名
初文中論第三大論一切四句
四教四教應有之下
不論四門大經》。 有門,《
出處非一 無性第三雙非第四 佛性對於四門
中有止觀第六。《佛藏 力士止觀第三四門 約略不暇
有門引證得益功能 圓教四門第九

[0938a12] 入門十六不同 初文 料簡初文偏圓
何故 不復 而已三藏
八門別教 八門料簡 何故十二中有

[0938a22] 入門具足止觀第五第七,《止觀圓教空門 三門乃至三教十二
中文在教 初三四門有門 次於法行觀法
本論五百

[0938a29] 大論
顯正
何者發心發心所以
菩薩心獨語二乘二乘 一門便菩薩菩薩 二乘斷惑不論

[0938b12] 安心 不安略明治法 行者功能
不同初二 法名舉世為例得名

[0938b17] 云何 四明破法二根
佛化功能 論師五百人證初文正立破見
指教初文二種初心不同 指教佛化六十二 」,止觀第二第五。「世間即是國土
。「神我神我

[0938b26] 人中五百達兜調達五百 無常可以 可以得道。」比丘名曰
世間禪教六群說法不違聖旨乃至 不違

[0938c03] 如是
文中八十八使止觀第五

[0938c07] 道品略明道品道品若一示教三十七道品三空
辨正

[0938c10] 對治 道意對治如是

[0938c12] 功能不同

[0938c13] 安忍 引證不同

[0938c15] 無法 無法愛意觀法 第十

[0938c17] 通教,「 下發

[0938c18] 十法 有門 功能

[0938c20] 發心所緣境菩薩發心思益引證 初文金藏」,
金藏大小不知。「思益三十二大悲,《思益第二思益梵天如來五力說法菩薩作佛事一說隨宜方便
法門五大。」大悲者三十二 救護眾生一一大悲眾生不知不解 大悲諸法無我眾生不解
眾生無壽無人無所有無住

[0939a01] 菩薩 苦集

[0939a02] 道品 道品 相者,《大經二十三:「香味
」,《俱舍。《大般涅槃 偏圓

[0939a06] 對治 所謂明治常樂 。「諸法別教修治
實相實相初地治法 大經優婆塞無垢稱 優婆塞常樂觀察如是對治」。
分別 亦復如是 云何不從因緣始終不異
釋名釋義 應從假相真理增上

[0939a17] 功能

[0939a17] 安忍 正安功能

[0939a18] 法愛 無明



[0939a21] ◎圓教入門初文 初文不須
初文 三門引文 止觀第六般若通教
無諍通教即是界內 無諍即是內外無諍故云三藏 」。別教次第法性法性
緣法分段變易 地方法性次第 性色總而言之融通名為 方名無諍

[0939b04] 正對別教 略明十門
三從復次經文。前後 第一復次第八經文流通正說
初中後 第九第十復次直觀經文問答 故云乃至
譬喻」。經文 前後不同向後 次第前定
三等乃至能詮

[0939b17] 別圓 不同 十門五味分別
四門不同初文 初文 復次
復次經文前後 初文別教圓教 門生
初文 學者初文四門不同
由不得 法體三藏初生 止觀第七。「
上人」,」。

[0939c03] 展轉 初文 三藏有門而已不可得
」,止觀第十東京鄭州 種子自然
偷安莊老止觀第五。「混淆

[0939c11] 圓教略明有無

[0939c13] 約會初文 法華方等般若
無處外道二乘三教菩薩淨名》、《般若可見

[0939c18] 二乘凡夫三結初文自此 之前我等邪見,《大經第七迦葉
自述自此常住之前我等 邪見。」名為

[0939c22] 凡夫二乘菩薩汝等二乘三乘
總結一切人法初文授記舍利弗領解天龍八部領解 :「大智舍利弗今得受尊記我等如是必當作佛。」

[0939c28] 經文 不以 經文前後方能
相對相對便宜不定前後了別一門不專
在於下文」, 第三第二下去第二二三
可知下去」、」,云云」。 復次
經文前後第二最後復次 四門三諦即或
三法名為一念 次第名為 佛智佛智分文次第次第中分 第三復次

[0940a17] 不斷正分別即是 不斷文句第三復次 下去

[0940a20] 華嚴可知三德縱橫止觀第三

[0940a22] 第八重判有門中正 辨別故云乃至譬喻」。
中文四門 一種乃至問答 不同不可

[0940a27] 四門 四門初文著衣
即是 五百由旬不斷佛智對於 生死處所初心長途
二乘開先三百進入入住五百故云具足 能詮

[0940b06] 四門 四門所以四門 正意在於開顯
隨一一偈 人事中論 分別中觀止觀》,
中文三教 可見

[0940b13] 經文復次 中觀
有門觀法三略有門 初文云云」。結成

[0940b19] 初文對立四諦異名三結 四諦苦滅
相對相對苦滅 苦集相對不同 初文即是生死即是
三諦即是涅槃引證釋經不可思議四諦四諦 。「不可」,煩惱
相對苦滅即是煩惱即是 三諦即是三智引證
釋經是苦滅一實四諦 不異剎那一期 十法界苦集具足三諦
安得不以四諦令人 識相

[0940c06] 發心一念 四諦慈悲弘誓無緣結成無緣
清淨」。慈善

[0940c10] 安心前生生死安心行相 體解發心弘誓,「豈可下生
安心池觀豈可 安心發心豈可 大心修行

[0940c15] 不均今文調二輪
止觀第五三行相中 行相一心行相該攝初文 三觀
第三該攝生死煩惱不出 一念即此定慧一心一心 五行具足第四

[0940c23] 四明斷德智德 能破
明智不二釋智不二所以 菩提可解

[0940c28] 五識 三結取捨 。「
國語:「」,。《左傳:「退 。」退」。退
退一念強弱三結 一念節節 不能節節
非唯進趣理解故云

[0941a08] 六道 四念品等 結成念處道品一切法
念處道品念處 具足道品涅槃行法涅槃正行一切
正道攝入正道三從涅槃

[0941a15] 助道理觀第一義故作 應觀生死煩惱涅槃
菩提六即一心生死 煩惱可知

[0941a19] 安忍 一心安於

[0941a20] 明相相似生死 證法

[0941a23] 結成

[0941a23] 三門可見

[0941a23] 觀法止觀大車 一部

[0941a26] 三結 初文
即是可知世人初文法如 [-+] 不解
大經。《大經第三迦葉 如來何不迦葉譬如 種種一群放牧
逐水醍醐乳酪 , [-+] 長者命終所有 抄掠得牛無有婦女
[-+] 爾時謂言 畜養乳酪醍醐我等 何方便? (止觀注解)
醍醐名為世間第一我等安置謂言唯有皮囊可以 不知漿難得
爾時醍醐加之 乳酪醍醐一切凡夫 善法皆是如來正法何以如來
入涅槃盜竊如來餘善戒定慧劫掠無有 便以是不能獲得常樂我淨
解脫我人眾生加以涅槃 醍醐梵行 生天云云。」
教法無缺如意 無機初文十六觀法 一切自此之外不同漿
難得一家弘法大小 則是滿
滿受用 」。 如意珠第五如意珠
」。觀法 乃至偏門小乘四門大乘四門同意不可
。「可知 鈍根行者一一文中不二一念一塵
不暇得意



法華玄義釋籤卷第十七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3 No. 1717 法華玄義釋籤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