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Miaofa Lianhua Jing Wen Ju 妙法蓮華經文句

Scroll 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妙法蓮華經文句 第八
天台智者大師

[0106a05] ◎「漸漸具足菩薩第二授記 、「無量滿國土
名字壽量明法 佛滅供養舍利第三 嚴淨。「地平
手掌手掌不平海底無有一微塵不平賢劫經佛手
善道人天 福慧具足,《第九,經文 法喜禪悅應有種差
聲聞眾數甚多總結。《第五 十功德一切眾生無所畏 第十命終善道作佛無害
國人長壽十功德果報具足決斷無有乃至第十死生善道作佛莊嚴充滿不淫十功德
律儀決斷乃至死生善道作佛 女人不妄語十功德眾生 死生善道作佛臭穢滿
兩舌十功德一身不可乃至死生 善道作佛不能眷屬惡口 十功德柔軟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國法
充滿綺語十功德一天愛敬乃至 善道作佛眾生強記不貪 一身乃至死生善道作佛
外道十功德一切乃至 善道作佛國人三昧邪見十功德一心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國人正信。」

[0106b05] 二十一授記 四行授記 聲聞我等
滿願中有初一 佛子難思知眾 小法第二一行無數
方便第三二行利益 二行大道 第五一行。「
;「懈怠」,退大乘非但聲聞 外道三毒凡夫身子難陀 調達 (云云) 。

[0106b16] 「第二 滿願上文五行過去未來供養第二二行
三世所行七佛 。「供養諸如來授記上文
滿。「國名三句名號。「菩薩 甚多五行三句國土 法住滅後

[0106b24] 第二二百 領解授記 偈頌長行二百
最初悟道居首上座 授記五百五百

[0106b28]

[0106b29] 五百不見二百

[0106b29]

[0106b29] 五百 二百末後一行七百 二百一切聲
授記」,一行七百

[0106c04] 偈頌十一初九 五百一行一切聲五百領解長行偈頌長行經家
歡喜自陳領解經家歡喜不解自責內心慶喜 外形恭敬悔過自責即是
不解。「世尊我等第二自陳領解 說中根鈍世尊乃至滅度」,
不知」, 根鈍早知究竟 真實。「
」,略舉。「所以者何 一者醉酒自悔 不知宿世
親友覺悟自責根鈍 宿世一者王子結緣二者不覺
退起已遊行 。「譬如有人二乘。「親友昔日第十六王子。「大乘
醉酒爾時大機無明聞經內心無明 二義不覺
不覺二義 。「明王 故云」。弘法
」。「無價寶珠一乘實相真如 。「慚愧忍辱瞋恚 即是外衣信樂善根即是
于時聞法微信樂欲智願種子 第二,「不覺無明心重中間退不受大法第三,「
他國中間三乘 善根故云起已遊行」。 不知大乘衣食
小乘衣食相望生死魔界 他國佛法大小本國大相小乘未免生死他國大乘生死
本土究竟還源大乘 不知一日

[0107a16] 「第二親友 以是因緣法華 呵責貿
宿世因緣貿 記作說中 即是呵責五佛即是開示身子
即是貿說中菩提 呵責三車即是中根即是 貿宿世因緣汝等即是呵責
結緣即是即是 貿佛樹 即是無機即是
方便即是起行譬喻萬億即是 傍人絕不即是三車 即是起行因緣大通智勝佛即是
中路退即是即是 。「日月指大 。「如是第二
教化我等初一; 「」,初二不覺;「既得羅漢初三起已遊行。「一切智親友
智願 呵責貿

[0107b10] 第二 十二初一內心 初一慶喜
無量佛寶第二十一自陳 上文。「愚人
略舉。「便以為」, 開合初六四行初四不知二行 親友覺悟易見

授學無學人記

[0107b21] 名為無學 真理學位三果 無漏阿羅漢果
復學無學 名為無學
無學 權實名為無學如來 學無學法性實相無學 無學 (云云)
或是或是無學一流一時受記同一名號一品 授記文中第二就此
授記一者二者默念二者發言發言一者
應有二者時眾羅雲佛子阿難佛法 親勝眾望不足

[0107c10]

[0107c10] 同上在此

[0107c11]

[0107c11] 二百同上 阿難學人羅雲弟子入學 默念
阿難發言無勝 授記後記 難記長行偈頌八千菩薩
如來釋疑阿難 聲聞今日發心 方等諸菩薩無量劫得佛
釋疑昔日發大心 同學精進得佛多聞 侍者本地如此 可疑



法師品

[0107c26] ◎五種法受持四解書寫。《大論法師信力念力 宣傳聖人
經書難解解釋法師經合 讀誦書寫 別論自行。《大經
九品弟子後五 通論五法自行 五法法師
弟子通稱法師通義法師品」。 樂行後說受持意業
讀誦口業書寫身業別論口業 自行通論三業即是自行 法師三業法師法師
」。三門五法福德弘宣五法利益自修 佛教報恩別論自修報恩
自行通論 法師品讀誦書寫外行 如來衣受持內行如來座解說
如來室如來室別論別論 通論慈悲 安心
方能 三法法師利物慈悲入室為首忍辱能行三法大教即世依止
自行易解不復如來一切一切 三界二乘菩薩一切
人天涅槃常住柔和一切四住無知無明一切 無相非有無相
慈悲一切柔和一切 一切福德一切智 智慧所謂五眼福德所謂六度
慈悲一切聲聞緣覺柔和一切凡夫 外道菩薩淨名 」。慈悲天魔柔和
陰魔煩惱魔死魔大品一切 一切不得便」 (云云) 。 莊嚴觀空
能立 能破慈悲何所柔和 何所三諦名為
包含摩訶衍如來故稱三昧 一切善法根本忍辱第一 最上圓行不可 (云云) 。

[0108b16]

[0108b16] 何故 三法明法

[0108b17]

[0108b17] 一往必須 事理 迷惑不出苦果
結業三門 慈悲門 空門 (云云) 。

[0108b23] 軌則 法成自行妙法
妙法自行成就法師 妙法 法師品
因緣多種圓教 法門正說領解 五品流通
來世五品流通。〈法師〉、〈 弘經流通利益 ;〈達多一品弘經功德
深重;〈大士弘經 記者弘經;〈安樂行一品退 如此未必全然初心
聲聞菩薩 便退為此安樂行法師品〉,釋尊
弘經流通;〈寶塔多寶分身 流通,〈法師品長行偈頌 五種法能持法人長行偈頌所持
通經 弟子 佛世弟子滅後弟子藥王
妙法 使領受告語流通 佛世
藥王人類 當機 多聞五百
或是八部之類或是四眾三乘之類法華座席。「時節在座。「一句一偈
極少。「乃至一念時節。「 菩提極少隨喜 得佛果何況具足受持 三業供養
(云云) 。「一句一偈 普廣下周可以
。《三昧四天王 同名三十三天同名因陀羅 同名無著同名淨智兜率同名
法王別名梵天 大智之類 之類佛菩薩受記
不須。「一偈一句,《取經四諦」,《十住 毘婆沙無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