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ofa Lianhua Jing Wen Ju 妙法蓮華經文句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妙法蓮華經文句卷第十上天台智者大師說
[0135b05] ◎從「餘失心者」下,譬上非滅現滅。上有二: 一、不久應死,譬上非滅現滅;二、諸子醒悟, 譬上唱滅利益。又唱死之由,由子不服,譬
上薄德見佛常在但增憍恣。上現滅中有 二:一、本實不滅,二、非滅唱滅,不出現滅之 由由,亦是唱滅利益中。今譬不譬第一,而
明現滅之由,正由眾生薄德見佛不修行, 即是不肯服藥也。「我今當設」下,正唱應 死,譬非滅唱滅。此中明衰老為二:一、擬
宜去住,譬上住有損、滅有益;二、「即作是言」 下,唱應死,正譬現滅化期將竟也。「死時 已至」者,當入涅槃也。留經教在,故云「是好
良藥今留在此」。「復至他國」者,即是此方現滅、 他方現生,上文云「願在他方遙見守護」,即其 義也。「遣使」者,或取涅槃中大聲普告為使
人,或用神通,或用舍利,或用經教等為使 人,今用四依菩薩語眾生云佛已滅度,但 留此法我今宣弘,汝當受行也。後時眾生
若無四依傳述經法,豈能自知佛已滅度? 故用四依是使人也。二、「是時諸子」下,諸子醒 悟譬現滅利益。上文有二:一、明損益,二、釋
損益,今但譬得益。此中「自惟孤露」下,明滅 後得益,如優波笈多所化之流也。又為二: 一、現滅利益,二、是未來機感。良由滅後眾生
醒悟服藥修行以作因緣,能感未來應化, 如《遺教》云「其未度者作得度因緣」;亦有現 得感見,《普賢觀》云「精進苦到得見釋迦分
身、多寶、東力、善德等及七佛世尊」。第三,「其父 聞子悉已得差」下,即是未來益物威猛之力。 父聞子差即機咸使見之,即是起未來之
應化,方將形聲兩益也,如文。從「諸善男子 於意云何」下,牒不虛譬,明三世利益不虛 也。從「佛言我亦如是」去,明合譬也。「成佛已
來無量劫」者,合過去世也。「方便力言當滅 度」,合現在世也。文略不合未來,亦無能說 我虛妄,合益物不虛也。
[0135c11] 偈二十五行半,頌 上法譬。初二十行半,頌法說;次五行,頌譬 說。上法說有二,今頌亦二:初十九行半,頌
三世益物;次,一行,頌皆實不虛。初四行,頌 過去世益物為三:初一行,頌上成道已久;次 「常說法」下,第二,一行,頌上中間益物;次「為度
眾生」下,第三,二行,頌上住處。次「眾見我」下, 第二,五行,頌現在。上文有二:初二行半,頌 非生現生;次「我時語」下,第二,二行半,頌非滅
現滅。次「我見諸」下,第三,十行半,頌上未來。 上但寄「常住不滅」四字,今頌則廣。文為四: 初「我見」下一行半,明未來機應。次「神通力
如是」下,第二,四行,頌上常住不滅。「常在靈鷲 山」,此謂實報土也,「及餘諸住處」者,謂方便 有餘土也,即上餘國義也。「天人充滿」者,三十
心是「人」,十地是「天」。「擊天鼓」者,無問自說也。「曼 陀羅華」者,說賢聖位也。次「我淨土」下,第 三,二行,明不見因緣。次「諸有修功德」下,第
四,三行,明得見因緣。次「汝等有智」下,第二, 一行,頌上利益不虛也。
[0136a01] 次,五行,頌譬,為二: 一行頌開譬,為三:初一句,頌過去;「為治」下 二句,頌現在,不頌未來也,「無能說」下,第三,
一句,頌不虛。「後我亦為」下,第二,四行,頌合 譬。上合中本不合未來,今初半行頌合過 去;次「凡夫」下,第二,二行半,頌合現在;後「每
自作」下,第三,一行,頌合不虛,開三顯一、開 近顯遠,欲令眾生速入佛道,此事必得不 虛也。
釋分別功德品
[0136a11] 佛說壽量,二世弟子得種種益,故言「功德」, 淺深不同故,言「分別品」也。此文是本門第 二授記段,論分此文,有法力、修行力。法力
者有五:一證,二信,三供養,皆如今品,四聞法, 如〈隨喜品〉,五讀誦持說,讀誦如〈法師功德品〉, 持者追指〈法師〉、〈安樂行〉、〈勸持〉三品,說者如〈神
力〉、〈囑累品〉也。修行力者,苦行力如〈藥王〉,教 化如〈妙音〉,護難如〈觀音〉、〈陀羅尼〉,示功德如〈妙
莊嚴王〉,護法如〈普賢品〉也。光宅云:「一約功 德門,記其行進現在修因;二約智慧門,記 其損生未來得果;三明外凡發心,夫授記
通因果,此三通是授記耳。下八世界發心,應 在初列,以外凡聞經發心住三十心;三十 心聞經始出內凡登於初地得無生忍;初 地聞經進入二地得聞持;二地聞經得入
三地,名樂說辯;三地聞經入四地,得無量 旋;四地聞經入五地,名不退;五地入六地, 名清淨輪,小千已去約損生門授記;七地
已斷無明惑,惑有九品,能為九生作因;從 七地已上,果報無有期限,難可得判,但 斷九品煩惱為言。煩惱品數百千萬種,今
約一種九品作義。七地所斷,作下上二品, 乃至十地所斷,亦作上下二品,金剛心所斷 作一品,六地聞經登七地下忍斷一品,所
餘八品在,為八生作因,故云八生當得菩 提。七地上忍復斷一品,即損二品生,餘七 品為七生作因,七生當得菩提。諸品例有
上下,一品盡損一生,文略,故從八地乃至 四生,餘有一生,即金剛心斷之法也。」《法華論》 云「得無生忍者,謂入初地證智,應知從
八生乃至一生得菩提者,謂諸凡夫決定 能證初地隨分生及一生則證菩提。菩提 者,離三界分段生死,隨分能見真如佛性,
名得菩提,非謂究竟滿足菩提。」今謂《論》前 深後淺,光宅前淺後深,二彼相拒世孰判之? 夫無生法忍經論不同,迦旃延子明五法
成就獲不退轉,六度菩薩位也;須陀洹若智 若斷是菩薩無生法忍者,三乘共位也;登初 地得無生忍者,別菩薩位也;登初住得無
生法忍者,圓菩薩位也。皆聖教明文,不可 參濫。又《淨名》「近無等等得無生忍」,《仁王》云 「至金剛頂皆名伏忍,亦名寂滅忍」,蓋是別、
圓。地地,通途之意不可定用。即光宅以發 心為內凡,三十心位為無生忍,是初地,皆 別家名教非通家門戶;從初地至六地,呼
為福德門,《大經》稱有為有漏,名聲聞僧,則 通教意耳;七地已上斷九品生因者,小乘大 乘得入位人,誰不斷惑未足定判,若言
七地斷無明者,非通又非別,乃是別接通 意耳。光宅游漾,不會今經。天親以發心為 無生忍,從八生至一生,凡夫決定斷果報
生盡得入初地,獲無生忍者,專據別義, 亦不會經。
[0136c05] 今分文為三:一、經家總序,二、如 來分別,三、時眾供養。
[0136c06] 總序如文。
[0136c06] 分別者,佛 語圓妙,不可用權位釋經,故上文開示悟 入佛之知見,今本門增道損生皆約圓位解 釋。下八世界發心者,六根清淨人,初入十信
位也,故《仁王》云「十善菩薩發大心,長別三 界苦輪海」,即此義也。得無生忍,入十住位 也,故《華嚴》云「初發心住,一發一切發,得如來
一身無量身,清淨妙法身,湛然應一切」,即此 義也。得聞持陀羅尼,入十行位也。得樂說 辯才,入十迴向位也。得無量旋陀羅尼,入
初地也。得不退,入二地也。得清淨,入 三地也。八生,入四地也。七生,入五地也。六 生,入六地也。五生,入七地也。四生,入八地
也。三生,入九地也。二生,入十地也。一生,入 等覺金剛心。若論增道損生,不如光宅斷 因生之生,不如天親斷果報之生,但約智
德論增、約斷德論損,約法身論生、約無 明論滅。例如《大經》月喻,從初一日至十 五日光色漸增,從十六日至三十日光色 漸減,約一月體而論增減,喻約法身而
論智斷。或可一人一時有八番增,或可一 世,或八世,或無量世;或可一念,或可八 念,或無量念;或可眾微塵數,人亦如是,是
故不可以因生果生局之,不可離張智 斷釋之。然本門得道數倍眾經,非但數 多又熏修日久,元本垂迹處處開引,中間相 值數數成熟,今世五味節節調伏,收羅結撮
歸會《法華》。譬如田家,春生夏長耕種耘治,秋 收冬藏一時穫刈。自《法華》已後有得道者, 如捃拾耳。
[0137a06] 三,時眾供養者,聞深遠法得大 饒益,欲報佛恩而設供養;亦是寄事以表 領解。上迹門,菩薩亦悟而大事未畢,所以不
陳;本門既竟,彌勒總申領解,明諸菩薩執 持幡蓋次第而上至于梵天。幡者轉義,蓋者 覆義,地者始義,梵者淨義,智斷番番轉,慈悲
番番覆,高下深淺不失次第際于梵天,表 諸菩薩增道損生,鄰于妙覺極於極淨。若 作天親解者,只得初地一番,豈得與此文 會耶?
[0137a15] 偈有十九行,分為三:初,二行,頌時眾 得解;次,九行,頌如來分別;後,八行,頌時眾供 養。「得無量無漏清淨之果報」者,揀異二乘有
量故言無量,妙因所感故言清淨,無障礙 土故言果報,異二乘無報也。「聞佛壽無量」, 此文定判為無量,何得用舊解有量?
[0137a21] 南師從偈後長行下,屬流通段,引上迹門 文殊現在亦是流通;北師以四信弟子現在 聞經,判屬正說,從「又如來滅後」下,乃是流
通。二家盡可用,今且依南方。
[0137a24] 從偈後凡十 一品半,分為二:一、從此下至〈不輕品〉,明 弘經功德深,勸流通;二從〈神力品〉下八品,
付囑、流通各復有三:此半品及〈隨喜品〉,明 初品因功德,勸流通;二從〈法師功德〉,明初 品果功德,勸流通,〈不輕品〉引信毀罪福,證
勸流通;後三者〈神力〉、〈囑累〉,囑累流通,〈藥王〉 下五品,約化他勸流通,〈普賢〉約自行勸流 通。生起者,現在聞經得真似兩解益如上
說,若直聞一句而生隨喜,如現在四信格 其功德,未來無佛恐人疑福少,故說滅後 五品功德也。因功德微密,未若果功德彰
灼,故說〈法師功德品〉;因果雙舉,未若引證 分明,故說〈不輕〉;雖舉往人,未若現變,故 說〈神力〉;雖示神力,未若摩頂付囑,故說
〈囑累〉;雖通途囑累,未若示其要術棄身存 道,故說〈藥王〉;雖誡能化,未若誡其所化, 隨聞法處應生佛想,故說〈妙音觀音〉;若初
心弘經,既無神力當依內禁,故說〈陀羅尼〉; 復須外護,故說〈嚴王〉、〈普賢〉,聯翩重疊使大 法弘通耳。
[0137b15] 就偈後長行為二:一、現在四信, 二、滅後五品。云何四信?略解三人、廣說二人、 觀成一人、信通四人,故言四信也。四信者,
一、一念信解未能演說,二、略解言趣,三、廣 為他說,四、深信觀成。初、一念信解,有長行、 偈頌。長行有三:一、舉示其人,二、明功德,三、
位行不退。今釋一念信解者,謂隨所聞處 豁爾開明,隨語而入無有罣礙,信一切法 皆是佛法,又信佛法不隔一切法,不得佛 法不得一切法,而見一切法亦見佛法,即
一而三、即三而一,亦是行於非道通達佛 道、行於佛道通達一切道,不得佛道一切 道,而通達佛道一切道,無所有而有,而有
無所有,非所有非無所有,如門前路通達 一切東西南北 [巾*畫] 無壅礙,眼耳鼻舌身意,凡 有所對悉亦如是。無疑曰信,明了曰解,
是為一念信解心也。若坐思惟,隨所思惟 豁然開悟,通達三諦亦復如是,如是信解 名鐵輪位。又一解,未是具足鐵輪,乃是十
信之初心,其人未得六根清淨,故非鐵輪 正位也。次格量者,先、總論無量;次、格量多 少,為二,初舉五度為格量本,般若即是 今之正慧,故言「除般若」也。
[0137c08] 問:
[0137c08] 既離般若,則 五不名度。
[0137c09] 答:
[0137c09] 皆為求佛慧盡施戒邊,亦得 名度,蓋次第意也。
[0137c10] 「以是功德」下,第二,正格 多少也。「若善男子」下,第三,明位行不退。別 六心猶退七心不退,圓初住心即不退,聞
壽量功德自外而資,圓順信解自內而熏所 以不退。《大品》云「有菩薩退有不退」,有魔無 魔皆此義也。
[0137c15] 偈十九行半,初十二行,先頌 格量多少;次,二行,追頌人相;後五行半,頌 行位不退。「無量劫行道」者,久修諸度也。「願
我於未來」者,起慈悲願也。藉久行願聞經 信解,今之初品始聞此經一念信解,功等久 行亦乃過之也。
[0137c20] 「又阿逸多聞佛壽長遠」,是第 二品,前但信解未能敷說,說涉名數須 善方言,今品具足故言為他解說。從勝
受名,名第二品。以說力故,能起自他無上 之慧。此文先標人相,次格量也。
[0137c24] 「何況廣聞此 經」下,第三品,廣聞廣解,廣為他說,廣修供 養,供養外資令內智疾入能生一切種智。先 出人相,次格量也。
[0137c27] 「阿逸多」下,第四,人備上 三品加修觀行,入禪用慧想成相起,能見 有餘、實報兩土相貌。「見佛共比丘僧常在
耆山」者,方便有餘土相也;「又見娑婆純諸 菩薩」者,實報相也。初二品是聞慧位,廣聞廣 說是思慧位,觀行想成是修慧位,自淺之深 成六根清淨十信位也。
[0138a04] 「又如來滅後」下,明五 品,文為二:先列五品格量四品功德,後隨 喜品格量初品功德。
[0138a06] 問:何故爾?
[0138a06] 答:四品粗格 量,初品廣格量,廣格量已況出勝者可以 意得,佛不煩文,巧說若此也。五品者,一、直
起隨喜心,二、加自受持讀誦,三、加勸他受持 讀誦,四、加兼行六度,五、加正行六度。此五人 者,通論皆自行化他,下文云「五十人展轉相
教」也,既皆有自行通稱弟子,皆有化他通 稱法師也。別論二人但自行,三人具化他, 作法師往名,在三不在五,自行既通所以
皆稱弟子也。初品標人而已,格量在後說。 「何況」下,第二品,況出能受持讀誦者是也,標 人可解。從「斯人頂戴」 下 ,是格量也。初心畏
緣所紛動妨修正業,直專持此經,即上供 養,廢事存理所益弘多;後心理觀若熟,涉 外不妨內,事資於道如油多火猛、若順 流而揚帆,又加功力其勢轉疾也。指經
文,是法身舍利不須安生身舍利,文詮所 詮能詮是塔不須事塔,經文能容第一義 僧,不俟相從僧也。
[0138a24] 問:
[0138a24] 若爾持經即是第一 義戒,何故復言能持戒者?
[0138a25] 答:
[0138a25] 此明初品意, 不應以後品作難。若欲釋者,持經即順 理戒,亦是任運持得初篇二篇,今言能持戒 者,第三篇去事中無虧耳。
[0138a28] 第三品,復能教他 者是也,先標人,從「起立」下,格量也。「況復有 人」下,第四品,復能兼行六度者是也。先標
人,從「其德最勝」下,格量也。「若人讀誦」下,第 五品,復能正行六度是也。先標人,從「若我 滅後」下,格量也。結此五品,前三人是聞慧
位,兼行六度思慧位,正行六度是修慧位,都 是十信前耳。或云初〈隨喜品〉,是入信心位, 分一品為兩心,五品即十信心,即是鐵輪 六根清淨位也。
[0138b08] 偈十九行半,初五行半,頌第 二品;次「若能持」下三行,頌第三品;「若有信 解」下四行,頌第四品;次「恭敬」下七行,頌第
五品。「生心如佛想」者,初依人號如來也。「不久 詣道樹」者,其位在鐵輪,不久得入銅輪,能 八相作佛也。「已趣道場」者,行處也。「三菩提」者,
近處也。此第五品與第四信齊同是修慧位, 若論入位同是六根清淨位也,而有現未佛 世滅後之異耳 (云云) 。
◎
◎釋隨喜功德品
[0138b18] 「隨」者隨順事理無二無別,「喜」是慶己慶人, 聞深奧法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