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hua Wen Ju Ji 法華文句記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文句記卷第七 ()
天台沙門湛然

信解品

[0274b15] 有人信解相對四句鈍根正見 利根邪見不信利根正見 鈍根邪見初二
第三小乘 不合法執聲聞 云何猶在信心有人
大地信解心所如此心所聖位聖位大小深淺
領解信解小乘心所有人不成 不然三根信解
身子 小乘 執見 異義身子
五佛 文義非但 身子本著邪見過道
別異 我等我等法性 我等我等不解方便
一身 身子一切

[0274c11] 若爾何不聲聞

[0274c11]

[0274c12] 四眾八部

[0274c12] 第五不論歡喜不然身子獨有 一切故知前後
不同

[0274c15] 婆沙身子目連 不可雷同。《正法
信樂」,不及領解 何以

[0274c19] 品名便古人 三時 一往以此始末退
以為一往中間隨逐最後 畢竟古人三時不了 五時法身不了
一往 正理總有六師。「僧那弘誓:「
滿不可 不堪。」「一往 大旨中間
兩句第二第三一往 其一及第法華 第五一往第二一往為例
二乘第三一往第一一往 若一 下單畢竟其父名相
畢竟華嚴應得法華 。「畢竟昔日結緣不成第二
所立畢竟法華 隨逐第五一往 畢竟法華》,現在一化
金剛第四但是 在於非一為何 畢竟五品六根非一
隨逐何等畢竟 及第法華佛果大過不可金剛心 畢竟一往
宿世人天乘 往昔往昔隨逐如何二三 今世隨逐不用
應當 本門乃是 無用不可

[0275a26] 「 中根信解初十 有利
厚薄厚薄有法 前後淺深 以是所以三根前後領解
一往?「豌豆」, 二乘法華豌豆 。「空無無漏
。「歡喜踊躍文中 信解以為為人歡喜 善生圓融一時
第一義 相從故此信解 為人便且別
何故聞法解故 小三第一義 五時

[0275b14] 約教 信解四教 大教」,三藏
大小無不二行二道 二道進入二道
故云修道」。 以為見道初見加功名為修道文中已去進入
增進聲聞聞法 修道聞法增進故云信解 十六心名為修道至此灼然
修道顯露信解同時 證入不分信解。「火宅 是故
。「慧命因緣 約教一對從事因緣。 「約教
約教別人約教五味四教可知。「弟子 釋疑多少具壽
譬喻長行偈頌 開顯二十二。「
不論見修。「身子希有心領 即從座起領解白佛領解
云云身子

[0275c13] 三不大法
第二一生是故年高 第三 正位大心。「
所以 。《俱舍》, 六行以為所思十六行三空止觀
。「 。「無量珍寶般若 菩薩。「
云云有所

[0275c26] 自相結緣 今文乖離」,
光宅乖張。「西方彌陀釋迦彌陀珍玩
使釋迦弊垢釋迦彌陀勝妙宿昔不同 成熟生養異父不成
調 文永。「舍那舍那 彌陀平等
彼此自矜我身不見化緣便故知結緣應身
萬億十六王子至今相成 任運分解是故不可以彌陀為此變換。 「結緣 寂光
心所法界退 五道方便有餘 五道流轉

[0276a17] 窮子所居五濁 常在三界 」。「長大
三十」。「故知猶在不識名為」, 名為」。「大小
唯有生死生死中有 大悲。「一念苦思種種
一門 佛道一門。「 生死故云不當」,
由此 種種 第二。「譬如
第三不及在此 七善進退菩薩 菩薩佛界。「無力
觀行理即 故云無力」,退 厚重名為」。
未遂」, 後說。「不見

[0276b11] 生死五欲以為 故且五道流轉。「 五十退不定
。「二義 二義,「 結成結緣一句 總合大解,「
三惑不輕 三惡
二義初文斷惑 。「前次在內
」。中間外緣 善惡。「 宿中間使
不成大小 本國。「人天 單人不獨為人
出世機緣諸佛菩薩惡道人天?「三界諸子未熟 生人

[0276c02] 「 四見通論 十界終於十界取出
通用是故下文東南一百八 無有」,乃至上方無量億劫 無有」,大通出世
。「正道 正道種種苦行以為助道思惟 久遠大種。「大經
諦觀四方,《大經三十恒河眾生第一一闡提第二 第三
凡人第四四方有力 不知出處四方四果
四諦第五第六何以
菩薩不住生死故去安心 第七彼岸。」外道得度 是故

[0276c22] 「本國 。「下文 ?「一切同異
釋出一切佛法佛界 斷德具足佛法大悲 一切佛法
望城一切 法義斷德大悲對子 長者應身權智
之前機先故云、「。「 一方一類 不為一處」,同居人類
未熟且止方便化儀娑婆以為 十方國土 妙音娑婆既然他方
同居便有餘」, 六道不便流轉之後豈不

[0277a10] 若爾何不

[0277a11]

[0277a11] 不然發大心退同居便

[0277a13] 「敘舊,「,「 有餘國中涅槃國中涅槃
」。涅槃所居 」。

[0277a16]

[0277a16] 答問以此斷德以下 慈悲何以至此云城有餘 涅槃

[0277a18]

[0277a18] 斷德珍寶故云 對子故云慈悲故知無緣慈悲必須
等於實相

[0277a21] 求子不得受用一實慈悲 不得中間方便 慈悲故國居民
養性七方便 方便有餘是故 同居文成既是
有餘無緣故云所以 無緣偏圓 鹿
小機理當始末故云菩薩 不須圓實 方便。《止觀第七
法華開顯菩薩 即是四果須陀洹乃至通惑
三藏二乘三乘通惑 三藏自攝通教菩薩 菩薩不可皆是菩薩 二乘菩薩
菩薩何不 不成二乘迴心通教菩薩 守舊改觀菩薩發心
訓令修學」。以此人證 通論方便人數 不得故云

[0277b19] 「無量有餘 實相無量具足六度總稱 財寶般若無不成實
一切珍貴故云無量」。「金銀行道不出是故六度
十七以為菩薩總持 暗中一切法名為總持大乘便
實相。「 。「僮僕方便波羅 自行滿屈曲利他僮僕
布衣使成體 事理不二」。「就位 方便僮僕
正義通論得人 方便即此。「別圓十地 別名十地僮僕
有別三十四一 別教十地而已。「深淺 名為佛家不無
。「即是十住入聖 所居真實 十行

[0277c13] 三觀二乘僮僕 不出 境智
驅策因果不同當分故此 因果。「無數以此諸法 不出權實僮僕
一體權實長者所有。 「非但不出 四門無量無餘
文中初三自行 雙非出入 相對本相出入故此
出入三諦

[0277c26] 無量 二諦二三開合第四 自利故知聖位
含意 何不不二 。「非道法性
之外非道法性 故云」。法性佛。「應作
正意非但無邊菩薩周遍菩薩往來十方菩薩來往受益, 《華嚴》、《

[0278a09] 「世間 菩薩自如二身 大意觀察五陰
斷常以此 成見。「苦境 外道苦因苦果故云
」。 。「涅槃滿同體所居 佛境二義
小機 窮子使 大小滿 先後。「
」。

[0278a22] 「 文約方便方便方便非但唯有地前 登地
窮子窮子 故云 界內通惑聞如是故云以為
中指故云」。所以長者 無非小名漸漸 故知法身。「應世
第二顯露 故云
之內具足僮僕。「第二意中小乘。「 ;「方等
其事身子 空生故知法身菩薩。「心懷 即是
大時相似故云」。 退中途調故云」。 故云逃走」。逃走三義
不得五道使如來 。「非但正法六塵
六根退 五品位不退五品 退位悔恨
彼此。「 法華故云」。「應化聲聞

[0278b24] 「。「 受決不斷授記權實皆然故云後來眾生淨土
結緣身子開權顯實佛種 不斷機緣成熟其中 有種釋迦身子
。「身子無可身子 無成身子安得 以此。《涅槃

[0278c04] 「第二顯得 始末權實
應化始終一行一行 權實相對

[0278c08] 「 道交便一邊 不同生佛止觀
感應意中凡聖相望因緣感應 名為不思議。「便便
使前後退 五濁。「 見修
諸見推理 本起邪見 正道使世間出世
出世故云」,故云展轉」。善根 故云以此乃至不期名為
」。不意世法出世慈悲不意 世間正見不意 大乘。「大小
未熟正見所以 退在於機先。「
大小二觀方便二邊 二邊。「正見
正見華嚴 菩薩二乘未合 先機名為」。

[0279a05] 師子床 師子座師子 大論:「為人中師
師子座師子吼。」聲聞 得名師子吼 」,故此下去
。「定慧 定名止觀第三無生定慧真如」,定慧
莊嚴法身故云無生定慧」。 真如名為」,起用 名為」,名為」。

[0279a17] 「 不須一法非常他方為此
對面。「父子父子 體用俱不成

[0279a22] 不容他方自有他方 彌陀特為彌陀 成見
瓔珞結緣往昔大小 釋迦彌陀 可笑故第三重大小 今日他方
在此平等意趣未成

[0279b02] 「應世 故知在華。「非常古人涅槃華嚴法界法華不明
部類乃是無垢衣常住?「說法經意始終論法
全無華嚴 不出四十二依正自在善知識 四華開示悟入知識如觀
藥王依正分別功德寶塔神力且如十方何所實相
大體 不見去取故此空無所有諸法實相見佛
常在等人種種莊嚴 種種遊樂乃至因果諸相華嚴算數在此行頭取與 大本小利

[0279b20] 「居士三十 中止十住十地 不分四十一
。「真珠法身究竟楞嚴一切 法音陀羅尼莊嚴四十一 遠因
初心 四十一法身貴賤諸位。「
圍繞侍立僮僕 故知不可一定事理 民權 同異二門當分
同體異體 。「得名。「
二義猶如主意外用驅使股肱 不同

[0279c09]

[0279c09] 雖是 座席中止大同何故 僮僕別教圓教聖位

[0279c12]

[0279c12] 便 僮僕之外分之 僮僕以為使
中意驅使 中止受用 菩提場加之 白拂慈悲寶帳長者所居
所有窮子所見所有所有 。「侍立云云中道方便 地前中正民主
乃至教主不同 侍立拂塵相異

[0279c23] 「四攝通利 華嚴 四攝見者得名
翻轉神通 二者上等無緣。「香水
第二香水 香水實相 如來長者香水
菩薩心利他故知 菩薩行 圓教三聚楞嚴方便 圓心由此自行
是故文中。「羅列華表果德因果 使布列在於
因果修證因果。「 云云四重 。「華嚴如來》,
光明毘盧遮那具足蓮華 微塵數一一莊嚴故云舍那」。

[0280a15] 「四見父子相見 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漸教 先見如來道理
先見 始末。「或是漸教
之前未有大論 未曾見聞 大過身子 故云今日」。

[0280a24] 「復次 小機爾時豈知二身 猶如窮子

[0280a26]

[0280a26] 師弟 如何

[0280a27]

[0280a27] 之子如法

[0280a28] 「約教 明法法相 對法
大乘相對世人不了大乘 法華
已今當最為第一 可知。「

[0280b06] 聲聞 不受
佛見。「如來 歡喜化儀 佛眼後父?「
大小得名。「拔苦 譬如 諸子領受如來拔苦
已知拔苦 。「不得退 五塵大法小小
往時今世是故 歡喜
。「今日有所見小 是故。「 向來退之前
大小大小流轉使 。「

[0280b25]

[0280b25] 自來

[0280b26]

[0280b26] 長者自來不生 稱為自來 安能自來

[0280b29] 「後期一期 滅度 名為」。「旁人從此
故知爾前。 「方便品增減 方便上根是故不須
中品 應須 方便品
,〈方便品釋迦 」,勸誡語意故云 三七日思惟如是。「眾生
根鈍無機。「如斯。「 波羅奈二門。「

[0280c14] 「 長者思惟 。「思惟無機。「墮落
。「憐愍無機。「東西。「長行不合中有
如來。「 諸眾生未免不受。「
前後次方 不得慇懃,「然後兩旁
如來亦復十六故云。「具有 救濟四行諸子無知三句
不受。「嬉戲一句下屬 具有 一行進退具有
,「一句,「不信一句無機, 「欲染 無機第二故云」。「旁人
無機勸誡合一二門

法華文句記卷第七 ()

法華文句記卷第七 ()

天台沙門湛然

[0281a15] 旁人約教約教教相師弟相望指教待人 不可約教理即法身
報身 正教
正中。「旁人 ,〈賢首品十住品忉利天十慧 菩薩為首偈讚
菩薩廣說十住夜摩天自在 偈讚功德廣說十行兜率菩薩偈讚
金剛幢廣說三十 菩薩金剛藏為首菩薩解脫 十地菩薩佛力 」。

[0281b01] 疾走 約教顯露,「菩薩重述 菩薩自有神通名為」。
不識愕然不意 不識亦復如是。「稱怨,《」,
苦痛所以具有二義 義理。「煩惱菩提即是不斷煩惱煩惱不斷
生死涅槃是故稱怨 因果。「無罪自省 貪欲名為
菩薩生死牢獄故云」。「大方 便貪欲生死 慧命」。「三途大小
無明界內界外。「人為使 同類。「淨名 菩薩菩薩見問菩薩
菩薩聞說穢土菩薩 成雙流行 發心發心發心修行同類
普賢普賢菩薩身量無邊音聲 無邊自在神通 力促閻浮提三障智慧
白象不宜菩薩不可二乘

[0281b27]

[0281b27] 若爾 何不威德 將來

[0281b29]

[0281b29] 同類 使不須故云」。

[0281c02] 。「 思惟 思惟我身有力」,
所思諸子」, 不須故云 。「
有理故云」。「生死涅槃 涅槃。「
。「不語他人菩薩中一 法華大乘經二乘 二乘菩薩
」。其實法華 一實之外 小乘
作佛小機 彈斥。「即是不同
大化二種 取得 無明」,
界內故知不解大小無明 名為」。小法界內故且」。「 四諦衣食故云
」,長者 故云」, 故云衣食」。「他日
言中道樹」, 頓教」,故知

[0282a01] 「 四大弟子中意 不虛
化儀從容進退 五十 難思境界諸法一切融通 本源
推知如來往日 希有先見。「 大相
相好」。相好 。「 初文
菩薩約法 約法
實名滿 可知即是故云 不測故云滿字不同

[0282a20] 「 形色百劫 不在二乘二乘
無常名為憔悴 如下富樓那

[0282a24]

[0282a24] 下文滿願阿難聲聞

[0282a26]

[0282a26] 《入大乘論:「不但羅云菩薩童子阿難難陀調達皆是不退 。」

[0282a28] 若爾無實

[0282a28]

[0282a28] 此等 形色

[0282b01] 「大教大教 故云」,故云」。「相對
出界。「外道無漏相對 內外不同名為六行 故且止觀第六。「
不許」,化儀 故云」。「不論佛國土 佛土淨名佛國品十七
三句華嚴迴向中說,《涅槃》、《》、《智論 小乘 結緣。「二乘
故云」, 故云」。「其父

[0282b14]

[0282b14] 取果

[0282b15]

[0282b15] 不來委付

[0282b17] 「小二前段自此 開權唯有
正文 指法法身 小名」,別有
」。來意 法身預知我有 大小故云
釋義他日他日
別自

[0282c01] 初文二乘大為 大為未知大元
法身法身 權實二乘無法名為。「法身權智
二乘名為」,權智

[0282c08] 大經 有為法對齊 二時三相
自行鹿苑
故云」。 之前 是故化身即非化身

[0282c17] 初文雖是法身 自行權實所以二乘
不測自行有權 單語權實 自行所以
自行故知指法二乘 同體二乘 同體法身他日
若有若無法身權智有機無機可否明法
有無可否皆是權智 他日

[0283a03] 。 「第二自行第三第三對法身為
二乘。「 故云」。法身 二義如來自行之中
二乘二乘 二乘不同。「 二乘。「
他日二乘 如來 但是是故指法 不同

[0283a15] 「,《說文: 「。」明處 如是法身
地觀大機偏狹 之外長者長者 欲取名為」。「
前已。「生忍法忍有情 名為生忍無情名為法忍寒熱 。「左手權實。「有所
,「。「,《大論第九 苦行瑠璃乞食
調達 興起行經 乞食不得。《大論,《興起行經
作人四念處 對位行相七覺八正 ,《婆沙具有料簡止觀第七
但是對治 念處 相生下文勤修念處。「
如來作法所有生法大乘阿含老死老死生法二空 正道止觀第三。「無常
諦觀無常乃是正觀二空 對治無常得名 念念大經大乘
無常。「外道 在此名為」。念處 隨便。「第一
。「十六剎那 一法上下十六行三十 二觀今文四諦三十二漸減
二十四乃至最後 一行一剎那入世第一、 《俱舍。「阿含未成
阿含不斷菩薩大論 全無,《迦旃延造論 阿含》?《法華
十二年前可笑。「初果大乘見道發大心小乘 中斷故云由是」。大論》,初果
復發大師從容止觀進退所以初果

[0283c01] 「二十初一合數二十六釋斷見初文前後八忍
八智修道九九一九 無礙解脫。「五上掉舉無明 無色。「五下身見戒取
五上無色一向 不能故云上分不是不通
一切見惑 名為俱舍:「 三復」,等至無所有身見
欲界俱舍》。二乘中斷 思惑見道在外道中思惑 無餘

[0283c16] 「第四第四 合為使鹿苑方等一代
五時猶存方等般若即付法華 即今文中初二二者
歡喜方等般若周文之後不對
對機不無文義。 「方便品上方便偈頌釋迦
文中長行如是一佛乘 一切種智」,舍利弗我見佛子二行大機
二行 歡喜諸菩薩 中正方便三句正是
菩薩一行 歡喜,「下生 向來生起
即是方等法華一等 信解由此。「 誘引
法身 道樹遠近不等。「 總合始終始終故云
遠近始終」。誘引 故云
何者釋出 始終五味。「旁人

[0284a18]

[0284a18] 旁人華嚴四大菩薩,《大經 」,佛出十二部經得以 菩薩旁人

[0284a21]

[0284a21] 菩薩

[0284a23] 「。「。「豈不未名既已 故云」,故云
」。「天性理性。「父子結緣二乘天性父子二義 知見天性天性父子
其中名為」。中根 所生是故。「菩薩說中一切二乘中等
未及使 故且
他生 可知。「般若第五

[0284b08]

[0284b08] 法華》, 涅槃》,云何

[0284b09]

[0284b09] 一家 同時有部常住
約法律儀受益時長 過未不同餘黨
表彰各別難易不同領解不等治生不同付囑 十六不可
同異講授 不易

[0284b19] 不成 不受
可知。「由此 譬如須彌山大海安處 一切大眾」,《藥師巍巍
」,《中間」,方等 非一乃至聞說大法見大神通 大菩薩難思大事阿羅漢果
不疑故云由此」。「別教

[0284b28]

[0284b28] 《大品 何故不出

[0284b29]

[0284b29] 一者 能詮必須 故云不出二乘至此 倉庫可知

[0284c03] 「其中 第二十方便品須菩提 白佛諸菩薩云何
佛言如是如是菩薩摩訶薩 般若一切法。」般若時 。「二乘
故云」。法空無二初一正是般若中意據理般若時不二二乘不知
法華第三即是 二乘般若聲聞 有所有所皆是佛力。」
。「用心不出 菩薩二乘四時 佛化我身
二義是故」。法華

[0284c19] 「何時少時」,中分 中間無量義初文即是 之際般若非一其間
一時一會思量。「 菩薩踟蹰之際
無量義去法極少 歸一 」,故云」。須臾 名為」。

[0284c28] 「」,」, 造作皆是菩薩修得因之 作業異義。「靈山
法界:「成道四十二說法 。」「所指相州道地 相州南北二道
不同法性一切法 釋義不同? 「若爾說法
。「下地論師。「自古 無可 法師品方便品
何以不著不得 何不 生起便無用一家次第
。「如下多寶 說經佛說 」,故知無數寶塔前經
無央數 甚多法華西方

[0285a19] 「親生同業 無相伯叔 今日影響不無高下高位
故云親族」。 「」「。「國王 興廢興廢
第九華嚴 乃至法華三廢小王 是故法華
中部無餘 極為內教 小王尊卑國界多少資產各異
不同內教 大國故知會通 」。國內
三小大國方便教主 不無 一化無二無二 不歸不歸小王
小王本無民心 一統以此可比。「無量義 收集
故云收集」。出於 歸一故知爾前當機 其一收入
。「無量義經如何得知 收集無量」, 前經以為無量四諦因緣鹿苑
方等般若次第宛然華嚴具有二義。「彌勒偏圓 權實不一補處補處既然
。「初地

[0285b23] 「云居 。「義通即是。「 所有般若不共不出因果
因為萬行十八空十力四無所畏不共 汝等
有如因果即是領口 般若放光難思即令 方便即是故知所有
所以法華知見」。「而今忽聞 身子 嘉祥至此
旁人華嚴 法輪二教自言相反不成 何以方便佛乘
世間 法華出世出世諸子 人天故知人天漸教 出世鹿苑之後說戒
十二法華出世法華出世大小 方等般若小乘大同 如何妙法大中
自行 般若自行聲聞菩薩 自利
使 顯密法華 顯密聲聞鹿苑
名為爾前名為至此 爾前自相 (云云) 。 同在法華 最後
法華 後學對數而已求教

[0286a02] 「得意。 「二義結緣大小 正因
正因結緣 逃走 。「云云上分

[0286a07] 「 信解真是已去 」,

[0286a09] 大小何況 結緣得名
便 便一句 前來前後同時豈非
便逃走 不久故知。「我等 三苦勸誡
無機二門,「,「,「二門三苦
三苦五濁加重所以二門大機 五濁即是三苦無明 無知。「。「二門無機,「何為
無機,「無罪無機 二門無機兼之 二門不合
」,即是思惟 得宜 思惟
第二不合不合 第三初文第二 第一上文
隨意」,已知

[0286b04] 「 三車所願第三 三車及第
第一第二任運 可知 三次
即是。「家業 遠近受者不合
既有。「 四者一時聚眾 三結父子家業

[0286b17] 「四相。「具有。「造立有餘寂光
應身非法 慈悲故云造立」。《,「 不行
求覓。「第四無得 是故失時
機緣。 《夙夜有人自行利他,「;「黃昏
大化始末可知 丈六佛無常時節 自行不可自行將至。「
無所得未能 故此見思。「法身 上文
應法加一。「報應 長者兼語應身長者便
。「華嚴廣明 相國行願以此知見實相 故云」。「,《華嚴
,〈入法界品授記得名授記 。「弘誓利他有如
菩提華嚴菩薩行 算計

[0286c16] 「旁人 二義二義 第三二行無機無機二門
無機無機故云釋放。 「初三,「, 「道樹
小機法身 何嘗故云。「 有人外國使
?「受命 第三第四大機第二
。「初二十年上文 十年二乘 中轉見思二十
如是合相上相 父子相見上相 應知
如是一句父子 小一父子相見何者 相見
退所以退所以相見 相成句義便。 「未曾二義故云
上文 成就無漏小乘 無漏成就在後
上合相信不合相信即是。「初一行長受命
全無 受命

[0287a19] 「初一斷德三界故云斷德 。「智德故云
智德大智並舉 所以者何六行釋智初二 一行釋智一行
一行釋智故知初二一行大智一行一行大智。「分得大乘習果
一品無明名為習果牛頭,《華嚴:「出離塗身不能。」

[0287b01] 文中初一 四弘發心
起行成道處處 不出所以 自行修習後退 輪迴慈悲處處
受教大小處處調停 大機 便彈斥
鍛鍊草庵 家業宿尚未長遠 是故人天如來
法華 所以 授記九十利物所以
假座 是故三義合成始終何以
天地不謝 父母得以
不得 二時

法華文句記卷第七 ()

法華文句記卷第七 ()

天台沙門湛然

藥草喻品

[0287c06] 《法華對治顛倒功德增上 煩惱熾然求人果報火宅聲聞 如來窮子大乘
無二雲雨涅槃涅槃 化城大乘虛妄解脫 第一義大乘大乘髻珠功德第一乘醫師
有對 領解不成應知火宅指大窮子正用
雲雨開權二乘化城 可知出生論文 故云藥草藥草二乘不無一雨
嘉祥:「草木不知 。」迦葉 迦葉豈可
藥草不知不知二木 是故今昔是非 至此法華 草木一地所生一味自知
開顯莫非祥瑞使彈指合掌 無生種智

[0287c28] 文中 迦葉土地 世界
中土草木故云有用」, 藥草名為藥草」。「所生如來無非故云
有用」; 故云藥草」。「有漏無漏引證
初文

[0288a08]

[0288a08] 草木 既是如何聲聞 四大弟子

[0288a10]

[0288a10] 故云藥草聲聞 迦葉不及
成藥

[0288a14] 「,《》「摩訶迦葉迦葉告之故知信解 人空居首自陳迦葉
大弟子」,不專 。「 善哉迦葉通名藥草歡喜
同名世界

[0288a20] 名為」。「。「萬億
方便開顯雲雨」。下次 ,「雲雨,「扶助。《 :「草木。」
雲雨使草木 無始大乘 如草如同成佛
十力」,」, 對於具名」,。 「,「
初文開顯自利 受益得名名為為人對治第一義 ,「四大
三品藥王四大 四住五分真理變易
無緣無私法雨使 獲益使無常常住 自行兼人三惑故云」。
大仙無漏 聞經 證結,「。「。「去聲
名為」。契理」。二乘 無漏」,佛乘 對治第一義對治
成仙第一義。「約教三不 草木即是三教即是圓教即為 雲雨
增長觀心利益 止觀第十 權實
不以 如下南嶽 功德。「指南二乘
善說即是一代權實 其所。「十三 古人迦葉善說
如來真實功德二乘?「 功德古人不周作人 而已他日即是
即是作人

[0288c05] 「。「天性天性 大通。「中間 天性結緣。「
,「從小第十故云豈止一代教?「 便火宅信解
處所?「善說 如來權實教法因緣 不同。「華嚴
約教 觀心大意

[0288c15] 「不及迦葉 不及有分迦葉不及迦葉迦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