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 Hua Xuan Lun 法華玄論

Scroll 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玄論卷第八
吉藏

[0424a20] 轉法輪一輪大乘無生小乘生滅 大乘無生聖王
有餘無所得聖王無生有所得人自然成就不由工匠 菩薩諸法不生得無
生滅有無方便品諸法 寂滅具足無生 自在王前導無生
不能天魔外道不能 怨敵得無能破一切心動得無常在實相虛空不復
退轉無際得無斷常 上下迴轉得無無生妨礙如法無生無處不生無生
即是無處不生五道 得無觀心一念遍知 轉輪如實
眾生不盡故云輪轉 具足無生無德 一念萬行正義無生

[0424b12] 何故法輪梵輪

[0424b12] 清淨十住論眾生 三毒使得清淨故云梵輪婆娑梵音 名為梵輪

[0424b15] 釋論具足無生 中道正觀不同初地 地名無生地名無生
九地無生十地佛地寂滅無生轉輪王地前 十信無生十住無生十行無生
起行十迴向解行具足無生 內外 一乘

[0424b23] 何故地前無生

[0424b24] 般若菩薩初發心無所得 有所眷屬 無道是故無生

[0424b26] 云何無生

[0424b27] 一切生死涅槃不生心動 無生故經云動心不動 法印

[0424b29] 轉義無生 淨名三轉法輪大千 本來清淨像法疑經鹿
無言乃至一字大經 如來說法名為具足多聞轉而二種
一者二者自轉二種成佛 法身成佛無生道場滿不二諸佛因緣無生心中
名為二者應身成佛十地滿 道場自悟名為自轉皆是大乘三藏三僧祇滿三十四
自悟三藏成佛 不出而言初一大小初二大乘三藏
而言三藏大乘有權法身 身為

[0424c16] 應身成佛 婆娑菩提樹自身法輪 得無四諦鹿轉法輪
佛言扣發 自轉成道時長小乘 大乘

[0424c22] 有方即是 若爾小乘生滅觀照四諦 四方大乘無生一實諦

[0424c25] 云何

[0424c25] 小乘苦集相生 還滅生滅亦復生滅 生滅生滅觀照生滅所以生滅
四方大乘不生不滅一諦無生 不生無生觀照無生
故云無生一諦轉輪 轉而無生轉而 無生小乘
四方大乘小乘四方 大乘無量四方

[0425a06] 小乘 生滅大乘無量生滅無量

[0425a08] 不同大乘 大經苦諦五陰洞達 本不生寂滅
小乘稱為

[0425a12] 小乘四諦 四諦正觀一實諦降生 斷常小乘四諦
四諦大乘無量四諦無量 四諦

[0425a16] 權實以內四諦 說教權智自轉法輪 皆是實智眾生轉法輪
實智權智

[0425a19] 明教

[0425a20] 大經諸佛世尊有所 轉法輪云何

[0425a21] 二義一者佛教眾生 諸佛說法生物智慧佛教 眾生二者
佛智所以然 二智二諦二諦

[0425a26] 眾生二智 相違云何會通

[0425a28] 眾生轉法輪 二種能所一者二智二輪二智 二諦二者二諦
發生眾生二智二諦眾生 智能

[0425b04] 自轉能所

[0425b04] 二諦發生二智二諦佛智 能所

[0425b06]

[0425b07] 摧邪顯正

[0425b08]

[0425b09] 大經有所 名為轉法輪淨名得無生忍 不退輪十住論
十二行為十二 分別三乘法名轉法輪

[0425b14] 三輪聲聞 三轉緣覺 十二因緣相生還滅菩薩六度
六度生滅

[0425b18] 何以

[0425b18] 法華經 四諦三轉十二因緣生滅 而已

[0425b20] 何故

[0425b20] 聲聞 三轉緣覺中根菩薩上根 聲聞三轉
三乘十二因緣三乘十二因緣法輪 因緣可分二乘生滅十二
因緣名為菩薩無生一中 正觀名為中論聲聞中說 生滅十二因緣菩薩無生十二
生滅十二即是相生還滅菩薩 無生十二十二本不生不滅四諦二乘聖諦 菩薩無量聖諦

[0425c03] 文明緣覺

[0425c04] 十二相生苦集還滅滅道 可知釋論往生菩薩四諦 六度
六度大品發趣阿羅漢辟支佛 諸佛六波羅蜜到彼岸攝大乘論凡夫 二乘不同菩薩

[0425c09] 三乘 波羅蜜

[0425c10] 二乘 涅槃彼岸亦稱波羅蜜不能 彼岸菩薩波羅蜜釋論
具有六度毘曇即是 尸羅道品精進毘梨耶能忍 布施即是

[0425c15] 六度即是四諦

[0425c16] 相生苦集六行道諦無謂滅諦四諦 聲聞三轉

[0425c18] 何故三轉

[0425c18] 三世 諸佛法語不過鹿 諸佛所以二者眾生 釋論卷云受法
中根鈍根婆娑亦作

[0425c23] 五比丘四諦云何三根

[0425c24] 中有 何故三根發生三慧是故 轉生聞慧轉生思慧三轉修慧
轉生未知知根轉生知根 五者見道後說無學道

[0425c29] 鹿

[0425c29] 未知知根見道三慧 見道

[0426a02] 何以

[0426a02] 第一利根 人生見道見道第二 利根中根見道
見諦第三說上得無學道中根 見道三慧利根 一說聞慧第二利根
思慧中根聞慧第三利根 中根思慧聞慧

[0426a10] 何以

[0426a11] 婆娑四善根三轉二種一者 三轉二者一諦三轉謂是苦
已知十二 四諦法輪十二十六諦 法輪轉四諦法輪十二十二
十二十二四諦 二教十二行者三轉 十二十二十二
十二二輪十二 法輪十二行法若是教法 權智十二若是
法輪十二十二

[0426a24] 教行人為多人

[0426a24] 多人自有自有三根 見諦十二行者
利根 見諦十二

[0426a29] 何故約見十二

[0426a29] 鹿 諸天法眼淨故作 小乘見諦正是法輪小乘
牟尼見道法輪瞿沙故云八支至於八支 正道八正道即是見道瞿沙
不異皆是見諦 分之見諦無漏名為瞿沙自悟八正 人心

[0426b09] 何以三轉三道

[0426b10] 釋迦見諦見諦 大通智勝羅漢羅漢必經 故知三道三轉見道
法輪僧祇部諸佛有所 釋論轉法輪 轉法輪

[0426b16] 四十八法輪 四心十六法忍苦法智 比智三諦
十六三根十六四十八十六諦法輪應有 四十八教法三根十六
十八行法十六乃是 無常十六四十八若是四十八

[0426b24] 四諦

[0426b25] 利根 四諦鈍根十六四諦 十六解義廣說十六

[0426b28] 四十八四十 云何

[0426b29] 四諦四十八 約見何者見諦十六 十六四十八思惟不必
四諦無礙解脫斷惑不明十六 不得四十八十六諦法輪見思見思十六諦
六行十六見諦十六 四句十六 十六行十二十二
三轉十二三根四十 八開三轉 二教一眼

[0426c12] 小乘數論小乘

[0426c12] 淨名小乘法輪 轉法輪大千本來清淨若爾 皆是因緣假名
因緣轉而故云 本來清淨乃至如此 得名轉法輪得名法眼淨有所
顛倒轉法輪有所 顛倒法眼淨華嚴性起小乘法輪轉法輪

[0426c21] 大乘中說小乘中說

[0426c22] 大乘佛說小乘轉法輪如此 如此不得大乘不得三藏 大乘轉法輪四句四諦
二諦一諦諦法小乘 三轉大乘具有皆是 一諦一諦二諦
二諦四諦二諦二諦歸一 一諦轉法輪一中佛性 四諦苦集
滅道苦集 不同一切業煩惱集諦生死苦 十信乃至等覺地名道諦
如來地一諦寂滅涅槃滅諦 四諦二諦三諦有為滅諦 唯有無常二諦不空二諦
無常即是涅槃名為不空故云不空 二諦二諦一諦有為虛妄 常住真實名為大經
一諦不見 不空不見不見有為生死空也 不空不見涅槃不空生死
不見不空涅槃不空不見 若爾不見生死不空不見 非空非有生死涅槃即是
大經十三卷云鹿無言文殊即如大法如來
說法菩薩具足多聞大小生滅無生無生 生滅生滅無生生滅無生
不還故云本來清淨如斯如斯
在乎絕域不得

[0427a28] 五百由旬 佛法大要不出生死 迷悟 [-+(-)] 五百由旬
得失 有人生死 來生變易生死中間生死四分
生死生死五百三百分段生死四百中間生死 變易生死

[0427b08] 一者生死經論勝鬘 五果二者分段變易五者
住地生死來生中間生死煩惱無漏 二者法華五百六百
四百二種生死不可增減 增減五百釋論菩薩二種肉身二法生身肉身
生死法身變易生死生死別有 生死二身有身四者 阿羅漢三界肉身受法生身羅漢唯有
二身生死之外生死五者四百三百若爾 二乘斷惑便二乘斷惑
無有二乘六十百劫菩薩二十二僧祇 菩薩佛道迂迴二乘大覺
眾經呵斥二乘便妄說大智 二乘佛道迂迴不如菩薩 應作聲聞無聲
廣論有人二種生死 勝鬘三百三界四百國中過度五百

[0427c02] 過度菩薩 云何二乘四百 三百二乘
有人斷見一百五下分結 二百五上分結三百恒沙煩惱 無明五百

[0427c08] 不然 見諦三百一半一百 欲界思惟一百不及
三界火宅二乘火宅即是 應有四百恒沙五百 地位有人三界
二乘四百五百

[0427c15] 三界三百 有人大經須陀洹 乃至辟支佛至於
提心三根領解即是發菩提心 菩提心五百 鈍根故云萬劫利根不必
多劫釋迦一期出世四果聞法 發心

[0427c22] 不然 由旬二乘

[0427c23] 發菩提心五百如初萬劫 菩提心二乘地名五百

[0427c25] 大經發心五位中意所以然上來權實 三百化城五百至寶
化城皆是 化城故此 上來經意所以然
權實有法五百由旬 不解 經意
三界三百聲聞地四百緣覺五百

[0428a07] 故作

[0428a08] 二義如此一者三百凡夫地二百二乘二障佛道欲求佛道 二障釋論菩薩退二事
三界二乘退菩薩位 至寶三界見地二乘空見空有二見菩薩中道正觀菩薩行
佛道三百生死 二百涅槃菩薩五道 涅槃五道涅槃皆是華嚴
不生一者二者火坑火坑即是二乘邪見凡夫不能 菩提心是故菩薩
三界二乘牢獄二乘菩薩 二乘三界菩薩二乘三界凡夫修福智慧二乘
智慧福德二輪無由大覺一者 不能自行不能二者二乘
自行不能具足菩薩 自行凡夫地二乘大乘地持論二種
智障三界煩惱智障 二百便二障生死二種分段 變易凡夫分段二乘變易
不受分段二乘不受變易生死 因緣二種一有業因四取 業因無明凡夫有漏四住
二乘無漏無明煩惱五百 因緣生死

[0428b07] 三義

[0428b08] 二乘二百

[0428b09] 引證

[0428b09] 釋出何處

[0428b09] 大品聞持菩薩四百由旬 佛道不遠三百三界四百二乘 菩薩作佛大品二乘
一百法華二百開合不同

[0428b14] 大品法華

[0428b15] 大品菩薩凡聖二乘 化城

[0428b16] 化城

[0428b17] 大品明顯實相 開權不明化城

[0428b18] 大品 法華何必

[0428b19] 化城 怯弱下劣 止息涅槃三百由旬
眾生如來爾時即便 住地佛慧二百由旬 分明不見
不以二百二百 化城何故
一二相違開合所以 一同三界無生智 正使無餘涅槃
三慧一切智同名小乘 二乘化城 一行百劫六十
有利三從四聲大悲緣覺鹿釋論五聲 不必有相緣覺不定聲聞
觀法四諦緣覺觀法十二因緣 聲聞說法令人聖道緣覺不能 賢聖大經羅漢
緣覺不定聲聞四果 緣覺三藏緣覺 說法聲聞不定是故三百三界二百

[0428c14] 譬喻品 何故三界教門三乘何故 三百三乘二百

[0428c16] 合為三根 不同教門三乘佛道長遠三界二乘然後
得佛是故三界三乘二乘 佛乘二百

[0428c21] 何故 凡夫地三百小乘二百

[0428c22] 住地 二百精進二乘發心
十信五十二位三十三僧祇 爾前百劫修行

[0428c28] 引進未成 了義

[0428c29] 佛道 凡夫地二乘後進修行不復 名為萬里五百
此道前進惡道

[0429a03] 五百由旬皆是惡道

[0429a04] 惡道貪著三界二乘菩薩法身 惡道二者弟子四處開權
呵責二乘鈍根領悟方便品 小法自信作佛是故方便 身子空法得證
而今自覺滅度譬喻品唯有 大車唐捐三車信解品佛乘 豪富長者小乘
乃至貧窮下賤四處種種 呵斥二乘大道鈍根聲聞 惡道譬喻三界二乘皆是惡道
云何欲樂大通 五百由旬云何退惡道譬如 父母不長進何為退縮凡夫
三途地獄二乘三界地獄菩薩 地獄大經怖畏二乘道果命者怖畏捨身云何住地
生老病死涅槃三界二乘 未免生死惡道云何 凡聖未免四魔惡道三界四魔
二乘煩惱煩惱魔方便 身故陰魔無常即是死魔 未免四魔前進不可華嚴性起
而言四乘三途人天乘三界聲聞乘聲聞根鈍 緣覺乘緣覺福慧
佛乘名為惡道 云何

[0429b03] 二乘 惡道何故三百由旬二種涅槃

[0429b05] 則是開權顯實惡道 引出三界涅槃惡道二乘 相違三句三百
五百 二百三界以是佛道 名為故經云二乘名為不善 豈非惡道

[0429b11] 二行菩薩云何 惡道二乘二百

[0429b12] 人天一乘云何三界惡道

[0429b14] 三界煩惱惡道云何

[0429b15] 三界煩惱心所皆是不動 二乘心所不動不出

[0429b17] 云何凡聖不動不出

[0429b18] 凡夫不能分段二乘不能 二種闡提凡夫闡提聖人 凡夫不信三界凡夫闡提二乘
一乘聖人闡提凡夫闡提二乘闡提菩薩十信因此 菩薩道

[0429b23] 至寶

[0429b23] 三界 二乘五百三界二乘佛道佛道

[0429b25] 三界二乘 佛道佛道大經 二乘菩提心
至大涅槃二乘 菩提心而言至大涅槃菩提以至 提心佛道涅槃

[0429c01] 云何 菩提心佛道

[0429c02] 發菩提心 聖位凡夫 發菩提心二乘是故凡夫
二乘所以佛道

[0429c05] 大經 何故

[0429c06] 文義圓足 菩提心菩提涅槃 菩提涅槃所以
始終因果五百 惡道三寶一發菩提心惡道二行菩薩
平坦得佛至寶

[0429c12] 云何穿鑿

[0429c13] 豈可 便得佛具足 所得五百惡道
一切智精進菩薩行一切智十力佛法得佛 五百三百分段生死二百
變易生死二種生死必得

[0429c20] 多少

[0429c20] 何故五百不少

[0429c20] 惡道中說唯有五乘 五百人天乘三百二乘二百佛乘 五百聲聞乘三百緣覺乘四百
五百不得多少始終 五百五百大經

[0429c26] 釋迦舍那教門云何

[0429c27] 舍那一乘法門菩薩 五百釋迦初三 諸子三百二百
發心菩薩法華經即令

[0430a01]

[0430a02] 菩薩 大品四百三百化城

[0430a04] 三百化城五百

[0430a05] 二乘佛道是故惡道二乘根緣未熟不得化城

[0430a06]

[0430a07] 菩薩五百 三百教令菩薩五百二乘 三百二百

[0430a09] 法華 菩薩五百修行

[0430a10] 不退菩薩凡夫二乘 五百惡道菩薩行平坦
佛果生死五百 五百

[0430a14] 若爾無有菩薩二乘

[0430a15] 勝鬘經聲聞緣覺大力菩薩 不可思議變易生死就此菩薩 二乘在生不得相離

[0430a17] 二乘不共在生

[0430a18] 攝大乘論 生死界內通名分段生死 生死方便生死變易
因緣生生死無有生死三生 菩薩受生二乘變易生死 二乘共生不共
廣說安樂行第一來意 雖是法華之一菩薩要行 自行化人弘道利物

[0430a26] 緣故四行

[0430a27] 上品菩薩聲聞 弘經退自行四行身心安樂自行化人
一發菩提心二行菩薩 得佛果說法即是發菩提心一品菩薩行寶塔已去佛果
智慧門美人流通功德便 一有是故
諸法如實不無不二不一 一方便自行 因緣四行說經
大意第二四行不同光宅 說法離過慈悲 三不
第二廣明說法第三說法 法義故第說法第三廣明 行文故第離過第四
慈悲第三慈悲慈悲 慈悲四行第一 第二憍慢嫉妬四者
不以說法一行安住法然後說法華經四法 說法不以說法一行

[0430b22] 第二行文說法 憍慢

[0430b23] 是非方能說法 行體光宅假實二空行體

[0430b25] 小乘論可通阿含 應用方等有人假實二空

[0430b28] 二空解義 不可高人通用四行 有人忍辱

[0430c02] 不然初文空有解行忍辱 之一正是 何以說法正解
菩薩不同凡夫二乘 諸法如實空無所有 顛倒因緣生方便慧第二
光宅說法有人 權智
是非第三光宅離過 離過他人好惡 長短七支有人
嫉妬憍慢 嫉妬惡人弘法菩薩第四慈悲
明文無異慈悲 眾生眾生二法不見眾生 有法無緣
外道眾生二乘法緣菩薩無緣行為眾生行為法緣上行無緣
生法二空無緣正宗

[0430c23] 無緣眾生名為慈悲

[0430c24] 眾生如實無緣無緣不復 如實眾生無緣第四四行行處近處二種
中間二行 第四慈悲通稱安樂安住四行身心四行安心
外緣不動內心 離苦安心安身 第五開合初一
身業一口意業 初二智慧初一功德初一為止行善
一者初一 空有中有二行 初一智慧智慧中有
功德功德中有 為止初一 自行
自行初一為生第六次第 則是苦惱身心安樂是以 第一
[-+] 成立然後慈悲次第 自發十地四行
登地之中 之中功用功用 四行大體不同
功德智慧自行 不定第八同異

[0431a25] 法師品 慈悲忍辱

[0431a27] 有空宛然 空有宛然前後
自行自行菩薩先人而後自行 方能濟人自行
法師法師弘經方法 未盡五種法 四解書寫釋論 信力念力
宣傳 聖人經書難解解義 法師今文今文
受持解義書寫 釋論作品 皆是說法通稱法師
為人故云 自行法師 自行法師法師
弘法功名人為法師當作 如此弘法 法師
十地自有 師資依止弘化分之法師涅槃
熙連河發心未能信樂恒河沙發心信樂未能受持讀誦恒河沙
受持讀誦未能為人恒河沙 發心為人不解恒河沙 恒沙十六
恒沙十六十二分 十四恒河沙十六 九品弟子
後五既有解義法師 合為 皆是法師十地菩薩念念化人
皆是法師自有優劣九地四無礙 大法

[0431c07] 三業云何五種法

[0431c08] 信力念力意業 口業書寫身業假意 口業三業

[0431c10] 相離

[0431c11] 受持意業讀誦 若是讀誦受持所以然 信心讀誦

[0431c13] 有無 受持

[0431c14] 不論

[0431c14] 何故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以為次第

[0431c16] 受持信力 讀誦讀誦解義解義 使流通

[0431c18] 功德 智慧

[0431c19] 福慧功德 正是智慧

[0431c20] 受持信念

[0431c21] 解說慧力精進力 讀誦正是精進力慧力強弱

[0431c23] 自行

[0431c23] 解說 自行自行強化

[0431c25] 何故

[0431c25] 略舉大品勸發憶念 攝入三業

[0431c27] 受持意業

[0431c28] 意業能化他人

[0431c29] 云何深淺

[0431c29] 次第 在前解說解說故云書寫即是

[0432a04] 佛道高原 一句經文尋味抑揚涅槃 重五謗法闡提一類
讀誦受持魔事異聞 有人 大品法華佛果
有人維摩思益無量義經法華泥土佛果有人大品無量義經法華佛果
五時受持法華佛道 高原穿鑿一乘三乘為難
法華求解高原受持讀誦 穿鑿未能不遠
生死寂滅高原 一乘法華 受持書寫穿鑿未解
讀誦 聞已解故 修飾

[0432a24] 唯有 佛道佛道紜紜有餘 初三明法之前佛道
法華佛道法華 遠近未能 始終長行文具
二義一舉對法 如是諸人法華經 佛道深經佛智
對法長行 未能修習佛道相違佛道文具二義佛道
對法未解 法華是以

[0432b09] 對法云何

[0432b10] 法華之前方便一乘真實 使躊躇大小 未決定故去佛道法華
退故去佛道

[0432b13] 何以 開權顯實

[0432b14] 深經聲聞聲聞 一乘長行開方便門 真實故知

[0432b17] 法華 即是佛道

[0432b18] 一者開權 菩薩進退 菩薩退二乘永不成佛
佛道聞法法華佛道二者聲聞不覺二乘佛道不覺猶言
三乘二乘 佛道聞法開權二乘 信受一乘法華佛道

[0432b27] 大小 云何優劣

[0432b29] 方便慧十方三世諸佛法身父母 修學佛道煩惱
老病臥床不能起居方便 佛道 三界二乘佛道
三界方便二乘 佛道 實相大乘實相
修萬行萬行皆是無所得如此萬行 動能出名大乘若爾一乘 最勝即是所以然
一乘三乘實相一乘 實相

[0432c13] 實相 云何一乘

[0432c14] 二乘不能 本性空諸法本性空大乘根本 二乘

[0432c16] 開權

[0432c17] 法華開權 終歸所以然開權 二乘二乘發菩提心
提心修行菩薩道 如來法身故知 始終常用顯教菩薩
二乘大品法華 顯教二乘顯教菩薩 二乘法華
別有法華涅槃即是佛性大品薩婆若涅槃 觀智菩提菩提即是
境界 即是 唯一是故地前
名相登地 五十二位

[0433a05] 若是法如

[0433a05] 若是 佛菩薩觀心是故一切一切 佛菩薩無不修行所行 實相實相能行
眾生說文字所行 佛菩薩所行能行佛菩薩 文字即是教門
一切佛菩薩能行所行自行無不 一切 龍樹虛言

[0433a15] 若爾法華

[0433a15] 法華異名上來不及名為非但 法華不及一切大乘經不及 大經

[0433a18] 難信 大乘經

[0433a20] 答曰 上來據此故稱 最勝

[0433a22] 前言法華佛道 云何

[0433a23] 大意 聞法三慧佛道 不生三慧佛道
思惟修習佛道聞慧思惟 思慧修習修慧三慧聞慧如是可知

[0433a28] 所以然唯一高原 就中唯一法華 三慧不生三慧法華
法華乃是

[0433b04] 法華大乘

法華玄論卷第八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4 No. 1720 法華玄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