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 Hua Yi Shu 法華義疏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義疏卷第三
吉藏

方便品第二之一

[0482b18] 四重來意釋名同異

[0482b19]

[0482b19] 歎佛甚深 大慧平等歸一方便

[0482b21]

[0482b21] 一乘真實必須三乘方便三乘 便不得一乘真實故此開方
便門真實。《 」,

[0482b25] 釋名外國 拘舍羅稱為方便拘舍羅名為 方便方便
三義一者 稱便即是深遠巧妙 故云方便大小不專
二者眾生如來 稱便便 方便大小三乘
獲利稱便五濁 三乘不安故云三乘 便獲利便教益
故云方便大小三乘 三義一者方便善巧 理實方便力是故善巧

[0482c11]

[0482c11] 云何善巧

[0482c11]

[0482c11] 眾生善巧

[0482c12]

[0482c12] 既得 應名云何方便

[0482c13]

[0482c13] 而言 理實三假據理 方便

[0482c15] 二者三乘令眾生悟入 一乘故此三乘一乘方便如下方便入佛」,
九部法大乘」,三乘一乘 便二義圓成所以 是以合成一意

[0482c21]

[0482c21] 三乘方便

[0482c21]

[0482c21] 方便二乘長者方便門外三車
方便思惟思惟過去佛思惟惡世古佛 二種因緣方便智方便

[0482c26] 同異

[0482c27]

[0482c27] 三乘方便一乘真實

[0482c28]

[0482c28] 始終三乘 方便一乘真實所以 人執不知方便
方便真實一乘 二者封一 皆是
便非一稱為 方便是故 非一名為不二不二皆是方便
不二乃是真實四者不二 不二四句未免名言並稱 便諸法寂滅不可以真實
方便真實既有方便真實 四句方便真實二者 方便真實長短
不二不二方便 不二真實四者不二 不二四句名言方便如來
四句真實壽量品法身具足」,

[0483a19] 而言 方便通論方便善巧 今昔融會
善巧所以然三教一乘 相違不生 一者善巧施教
相違方便今昔 是以方便品」。 四句一者
二者今昔 四者今昔所以四句皆是如來
善巧無相違背方便所以 方便今昔方便四句 不知
不知 自性因緣之一四者 因緣如此皆是 便方便今昔

[0483b08]

[0483b08] 文明方便 今昔

[0483b09]

[0483b09] 諸佛第一方便」, 三乘方便第一一乘第一 方便第一方便諸佛善巧
第一方便

[0483b12]

[0483b12] 一乘方便方便品

[0483b13]

[0483b13] 勝鬘經一乘大方便」,即是諸佛 。《勝鬘一乘一乘大方便,《法華
一乘方便

[0483b16]

[0483b16] 何故 方便

[0483b17]

[0483b17] 百論無相」,以是方便 名為方便不著名為
方便。《智度論無常方便 不著無常有方便無常」, 不著名為法忍」。二乘
故此方便所以然生死入道無著下文 無數方便引導眾生離諸著」。

[0483b25]

[0483b25] 《 》、《大品方便

[0483b26]

[0483b26] 四句勝鬘五乘一乘 大方便
法華」。 如此 皆是如來善巧方便
大品一切 大乘佛法菩薩二乘 摩訶衍」,大乘
空有

[0483c06]

[0483c06] 《大品一切法 大乘法華

[0483c07]

[0483c07] 《大品 大乘無法大品實語一切善法若是」。
二乘大品大機未熟 。《法華人法同名菩薩 名為一乘攝大乘論二種
密會」。密會大品一切諸法 ,《如法 教會理會大品一切諸法
實相實相無二三乘 光明法界無二無有」, 名教。《法華

[0483c18]

[0483c18] 三乘 便得名

[0483c19]

[0483c19] 四句一者 二者今昔
正道未曾 開道名為四者 實義名為

[0483c24]

[0483c24] 人天乘 方便

[0483c25]

[0483c25] 三十三天常樂我淨方便五戒十善 感人方便

[0483c27] 文句從此 分別功德以來十五名為 正說大開一者
九品乘方便真實寶塔 方便真實昔日 三乘乘方便一乘真實
生滅方便無生 真實

[0484a05] 所以雙開二者釋迦 一者二者雙開 成道華嚴大士究竟
圓滿長者師子羅列寶物即是 其事小器鹿苑 一明是以長者使
弊垢即是其事 法華 雙開根本法次之
雙開歸本三門 非但釋迦一切諸佛教門。《法華 終始具足三門雙開

[0484a17] 二者大明佛三門:《法華之前一切 五乘歸正 五乘異同歸一同門
分明法身引因三門 無人不二門 終始三門

[0484a22] 大明 佛事三輪神力 教門三輪佛事群生
五乘一乘說法 分之自在神通 佛智諸佛出於」,
如來祕密神通」,

[0484a28] 四者 佛德一者法身二者 解脫正法身故法身
名為不盡故稱解脫所以佛德 法身無德解脫一門 不盡無不一者
二者智慧世間人有身法身 智慧無不 無不法身對生
對生說法對生業障 解脫煩惱障十二因緣 不出三道業道煩惱如來
第一義山頂無明父母三道三德二乘三德如來三德 有法如來身如來
口業解脫如來意業四相 三德所以凡夫二乘 三德名為
法身即是解脫

[0484b17]

[0484b17] 明法可見云何

[0484b18]

[0484b19] 釋迦歎佛甚深多寶 大慧平等即是其事

[0484b20]

[0484b20] 何處解脫

[0484b21]

[0484b21] 〈譬喻品二乘虛妄名為解脫其實一切解脫」。虛妄名為解脫三界分段見思
一切解脫正用二乘 三歸

[0484b25] 五者大小不出 因果法門大乘因果二門 通明十方
諸佛同行不二 經文 釋迦久已成佛過去行長
不滅常住後段經意

[0484c03] 諸佛不出權實二智三乘一乘 分之正說二智王宮現生
成道應身無始無終非生非滅真身 後段二身

[0484c07] 妙法即是一乘譬喻品 微妙清淨第一諸世間無有」。
二種 分辨即是何以
方便品大乘其所得法 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如來無常
人法無二正觀統御 為人正觀未曾人法眾生稱人

[0484c18] 總論眾生 二種一者迷因二者分之 迷因分之迷因
一佛乘分別指大因為 以為究竟不知則是 迷因汝等所行菩薩道
指小自保究竟 迷因分之如來 無生凡夫二乘生滅無常 法身常住所以

[0484c27]

[0484c27] 指小說法 身為生滅生滅法身

[0484c29]

[0484c29] 如來身有為生滅開方便門 真實義生滅無生法身
無二

[0485a04] 二種一者二者分之 分之
究竟顛倒究竟 疑惑不能究竟所行」,其事分之
如來果德二乘己身 如來身 二乘究竟
後段明法常住其他 一切便大心二乘涅槃
常住後段經文其他 如來無常 悟道

[0485a18]

[0485a18] 四倒

[0485a18]

[0485a18] 二乘涅槃常則無人有法我倒故知 四倒二乘
空無不淨四倒始終 則是涅槃 燈明不須涅槃在於釋迦
鈍根廣說法華涅槃

[0485a26]

[0485a26] 何處

[0485a26]

[0485a26] 〈譬喻品生死其實」, 無常

[0485a28]

[0485a28] 二乘迷因

[0485a29]

[0485a29] 四住 無明

[0485b01] 大明說法二門 相成分之名為 明理無二唯一清淨故稱
唯有一門」。一者 九十六五乘唯有一道 名為不容凡夫
愛見名為不受二乘斷常分之一道清淨凡夫 愛見二乘斷常分之相成
一道清淨未知無常常住若是無常九十六 乃是名為一道清淨
不變超前名為 常住涅槃 所謂」,法常諸佛
獨一相成

[0485b16] 皆是無後 一往 分之

[0485b19]

[0485b19] 十門 云何

[0485b20]

[0485b20] 妙法蓮華始終 不二正觀名為無得無依 故云蓮華凡夫二乘菩薩中道
如是無常乃至取著皆是 名為蓮華 正觀一切佛法正觀微妙
妙法至人名為法身諸佛以此為 佛性獨一自在名為一乘 稱為名為涅槃故云若是
一法佛說種種諸眾生」。 學者觀心清淨是以大事因緣 出現知見」,知見正觀
乘方便真實方便

[0485c04]

[0485c04] 真實

[0485c05]

[0485c05] 廣說歎佛所以然 二義一者無不無不故稱
蓮華蓮華具足無不 清淨無染無不故云微妙 第一」,
不得不得蓮華 二者分之二乘方便 一佛乘真實大乘
一佛二乘 以求佛果

[0485c15] 初文四者第一 第二第三
第四流通所以 今日時眾大機一乘 廣明
忽聞非常 可解有請廣說
其一信解一周 未來流通

[0485c25] 從此 長行第一爾時大眾身子 第二爾時世尊舍利弗
學無學第三。〈法師一品第四

[0485c29] 初文第一二智髣髴 第二分明所以髣髴 正言一實不可三執
不可歎佛二智 二乘所知歎佛二智髣髴二乘 髣髴開權髣髴 所以

[0486a06] 長行第二偈頌長行二智二智諸佛二智
釋迦二智諸佛二智經家 二智。「 時世三昧說法
三業而言入定意業利益 光是身業利益口業利益 。「安祥大人大法
人相安祥無礙 定力自在無人驚動故稱安祥」。「舍利弗

[0486a17]

[0486a17] 何故菩薩

[0486a17]

[0486a17] 自保究竟是故菩薩無有 菩薩

[0486a19]

[0486a19] 何故緣覺

[0486a19]

[0486a19] 《法華無緣有緣覺因不及利根 聲聞

[0486a21]

[0486a21] 身子大品

[0486a22]

[0486a22] 《大品密告密令小人 聲聞菩薩道

[0486a23]

[0486a23] 智度論大品祕密法華祕密

[0486a25]

[0486a25] 《大品不明二乘作佛菩薩作佛 易解祕密。《法華 作佛為難故稱


[0486a28]

[0486a28] 為難

[0486a28]

[0486a28] 《大品阿難 易解菩薩大人大人作佛阿難 所以大品付囑阿難。《法華二乘作佛
聲聞難解法華付囑阿難

[0486b03] 所以聲聞法華 聲聞修行聲聞 修行怯弱
善思小心作佛 豈不作佛五者聲聞

[0486b08]

[0486b08] 何故 聲聞身子

[0486b09]

[0486b09] 身子根緣 領悟轉法輪大將平等 第一智慧智慧根緣

[0486b12] 「佛智慧甚深無量第二諸佛二智 無有二義一者 如來大悲機動不待
不待慈母嬰兒」。二者 無人如下道場 所得無能發問智慧
如實智未盡真實果地無不無不二智一切智有為一切種智
二諦真俗 三智如此囑累品佛智如來自然」。佛智一切種智如來
一切智自然功用 任運不須作意故稱自然四智譬喻品第四無師智
智者三智不從四智 正宗故稱諸佛智慧

[0486b28] 雙結。「諸佛智慧實智。「 無量歎佛實智凡夫二乘菩薩
不能測量佛智甚深不能測量 佛智故稱無量無量壽經如來 慧海深廣二乘明了」。
法華甚深甚深佛果 無量義甚深平等法無有差別內證甚深法身法身相應
內證依止甚深十方佛依止法身無上甚深無上菩提果德 甚深四句甚深不測無量

[0486c11]

[0486c11] 故云甚深

[0486c12]

[0486c12] 故云甚深如來 未曾二乘 深淺無量二乘不能測量
無量華嚴法界非有亦復無量牟尼超越無量

[0486c16] 歎佛二智 佛智究竟究竟 究竟二乘究竟。《
眾生尊重畢竟如來所以歎佛 說法二門 廣說

[0486c21]

[0486c21] 佛德 何故智慧

[0486c22]

[0486c22] 一乘 之內

[0486c23] 「智慧門」, 權智權智。「智慧智慧 ,「權智一切佛智
為佛智慧一切 喻品一切法方便演說 說法一切智」,
。「難解不能為難不能為難。「一切
聲聞辟支佛不能不解 歎佛甚深智慧門難解 乃至二乘不能二乘二乘
所以不能知者如來一說三通 一門二乘不能 是故不能二乘不解
門外門外」。

[0487a09]

[0487a10] 難解何故不能

[0487a10]

[0487a10] 不能何況

[0487a12] 「所以者何第二諸佛二智所以實智甚深無量權智難解 深妙難解應對二乘
所以不解便不能 修行次第
一切復修勇猛 則是。「名稱名流所以
勇猛修行名稱攝大乘論四種修,「 無量諸佛
長時。「諸佛無量道法一行 無餘。「勇猛修行 勇猛尊重。「精進念念
法相無間 便方便四修則是

[0487a29] 「成就甚深第三二智結實隨宜權智所以 三門具足
。「舍利弗成佛以來法華》, 妙法功德如來妙法甚深 解難如來法師功德成就
能化眾生二者諸佛二智第二 釋迦二智所以諸佛釋迦諸佛釋迦
使不生 權智實智權智

[0487b10]

[0487b10] 釋迦 二智

[0487b11]

[0487b11] 三義一者 解義二智 一乘二智無德不備
二者諸佛 釋迦諸佛

[0487b16] 「成佛權智 權智二義諸佛二者相接略明權智
難解權智難解 。「成佛成道二義一者王宮現生成道從此方便
二者經文,久已成佛從此 方便權智時節

[0487b23] 「種種因緣 權智。「因緣三乘因緣 入道不同各異故云種種。「
譬喻二義一者三乘 智度論三藏聲聞 譬喻揵闥婆城乃至諸菩薩
廣說三藏所以揵闥婆 三藏一切法本性空乾城 無所有三藏
成實論菩薩藏 小乘二者三乘 三獸度河。「言教
。「無數方便皆是善巧 便皆是口業身業神通 無數方便。《法華方便
乃至大般涅槃無數 方便示現外道邪法過失示現正法 」。四種方便善法
增上四者四攝法攝取眾生八相正方便方便。「引導 離諸著所以無數
方便令眾生眾生 三乘實有三乘究竟三乘究竟不解
難解方便 三乘則是無著不識。《 三界二者
初禪乃至非非想滅盡定在家出家在家 種種邪見出家著名
利養種種煩惱四者 大乘。」「所以者何權智以內 外用善巧利物

[0487c26] 「舍利弗如來 第二實智方便知見 權智知見廣大深遠名為實智
知見無不」, 二乘」,不見」, 」。「無量無礙」,四等無量
無礙法華無礙上標知見二門廣大深遠無不無礙無不。「無所畏
至此諸佛釋迦但是智慧 從此一切非獨智慧甚深一切甚深無量所以一切
二種一者讚歎一乘一切二者歎佛甚深故稱皆是甚深二乘
所知十力知根 十力以內 無畏。「無畏歎佛智慧。「禪定解脫三昧」,
歎佛功德。「四禪,「四無色定,「解脫 八解脫,「三昧則是空無四門 次第四禪四空定具足
三空 皆是一體分之功德積聚 名為稱之為
解脫正直故云三昧。「深入無際 一一 不知際畔故云無際。「成就
未曾有法未盡 總結

[0488a25] 「舍利弗如來種種分別第三權智接上成就一切 有法以內說法說法
二種一者說法。「言辭柔軟」, 四無礙智音聲權智 離諸著不著
則是讚佛。「 如來非但 一切希有

[0488b04] 「舍利弗 二智甚深無量名言至人智心
斷言不能 二智 無名諸佛二智釋迦權實
實智甚深權智為難皆是無名 假名諸法實相未曾有諸佛 釋迦不深諸法
乃至 大眾尊重五千法座法華
法器眾生心滿足」,大利 得了不須 一周菩薩菩薩利根
便領解聲聞根鈍未能了悟是故 廣說說通大小二乘菩薩 廣說聲聞

[0488b21] 。「所以者何第二明法眾生不解
不可不須

[0488b25]

[0488b25] 由來三乘方便 一乘實智有法得名

[0488b26]

[0488b27] 一乘三乘 一乘若一 三乘三乘一乘
不得牛馬不得 中正歎佛下文我所智慧微妙第一」,是法不可示
言辭寂滅」。如來非有三不 絕緣一切名言不能。《大品成道常樂默然不樂
說法」。所以 」, 以是不可

[0488c09] 「第二 解故不須。《釋論相對 」,其事。「諸法實相,《法華
法身不變故此名實佛性」。 正法正觀異名。「所謂諸法如是 實相差別
二門諸法不出差別差別 諸佛不出差別差別二智 差別一切智如來差別一切
種智則是佛智佛智

[0488c18]

[0488c19] 何以得知差別差別二義

[0488c19]

[0488c19] 文具 。「如是果報種種性相差別 。「是法不可示言辭寂滅差別
差別差別差別宛然差別 假名實相差別宛然 故云不動真際建立諸法如此了悟 歎佛

[0488c25]

[0488c25] 諸法實相所謂還是 云何差別差別

[0488c27]

[0488c27] 實相性相差別差別 差別

[0488c29]

[0488c29]

[0488c29]

[0489a01] 而言一切法十門智度論一切法大同。《法華略明 五法一切法因果
十法如是果報種種性相」, 故知因果性相因果 因果。「如是相如
無著」。無著不可故稱」。正觀斷惑 名為」。故稱」。
無所得故稱」,四緣因緣 實相實相」,四緣 緣緣。「如是如是有人一體
毘曇通報有為無為稱為有為 通有無漏有漏三性
涅槃經無漏 有漏稱之為」。 《攝大乘論共用
」。因果 薩婆若五度福德莊嚴 佛德因為應用
法身報身涅槃涅槃 則是法身所得故稱 」。「如是本末薩婆若
薩婆若薩婆若 智度論」。《十地如是十地諸佛
根本」,十地如是 十地佛智」,十地。 「究竟因果歸於不二
藥草喻品究竟涅槃寂滅終歸 」。

[0489b03] 二智 二智長行二智 釋迦初二
歎佛二智二智 一者諸佛二智 釋迦二智二者歎佛歎佛
佛力無所畏」,實智,「 權智權智 至人故云世雄不可量」,
佛力無所畏四者 內外緣觀差別 境智十力

[0489b14] 「無數佛第二諸佛 諸佛釋迦釋迦
深妙眾生不解 甚深 微妙

[0489b20] 「如是果報第二 長行長行眾生不解
十三 一行一偈眾生 不解眾生不解
一行長行眾生 上半下半
。「如是果報果報性相中有二身 外相

[0489c02] 「是法不可示第二眾生 不解上半不解下半不解而言是法不可示果報言辭
寂滅不可無名相中假名 因果因果 不二故云寂滅下半不解。「
諸菩薩信力堅固釋疑 二乘釋疑 一切眾生不能眾生
佛智是故諸菩薩信力堅固 信解涅槃經十地菩薩名聞見佛得名眼見佛性」,
佛性則是諸佛智慧涅槃佛性 第一義空名為智慧」。二乘菩薩能信二乘不能 二乘不信

[0489c17] 「諸佛弟子第三近前眾生不解第一聲聞不解緣覺不解菩薩
不解何況六趣 六趣不解三乘不解 而言三乘六趣眾生並不佛智
所以然如來非凡絕緣聖凡眾生不能聲聞不解 鈍根聲聞不解利根聲聞不解
利鈍思量不解,「不堪 二種一者菩薩能信 一切聲不能信解故云不堪
鈍根聲聞不能佛智故云不堪。「辟支佛第二 不解聲聞利鈍緣覺。《
鈍根緣覺不及舍利弗」,不須 。「新發意菩薩第三菩薩不解 菩薩不解。「不退諸菩薩
第二不退菩薩不解小乘不解小乘之內聲聞緣覺大乘不解大乘之中初心六道合十

[0490a09]

[0490a09] 二乘菩薩何故

[0490a10]

[0490a10] 二乘所以不解 斷常有所諸佛不斷不常 所得正觀

[0490a12]

[0490a12] 二乘不斷不常云何 皆是斷常

[0490a13]

[0490a13] 二乘凡夫外道斷常 諸佛菩薩斷常中論 受法斷常菩薩不解
因人不知」,涅槃十住 菩薩有所不了諸佛如來 了了」。

[0490a18] 「舍利弗無漏不思議」,第四。「無漏不思議二乘 無漏成實》、《毘曇無漏二乘
菩薩有漏有所 故云無漏不思議心行 言語不可議佛智不思議
凡聖大小不能下半 所能

[0490a25] 「舍利弗 分明髣髴故云分明 稱為接上來者
不解佛智十方佛二乘自絕 信受略明權實二智

[0490b01] 諸佛釋迦

[0490b02] 第一諸佛 。「諸佛無異不二
無異時眾 差別是故佛語無異 真實 一乘既是真實
。「大信力三乘名為 一乘名為。「真實諸佛 不同始終
究竟而言在於 無有四乘必當成佛是故 要說一乘決定

[0490b13] 釋迦初一 開權後半開權處處
眾生三界假說三乘 三界三乘道理 來者時眾疑云道理
何故眾生處處 得出

[0490b20] 「爾時大眾第二 第一 第二

[0490b22] 初文。 「第二 今昔互相。「何故慇懃
便權實方便正用 便二乘三乘開方 便門真實方便
最後方便力示以三乘」, 方便。「 內證實智。「有所言說智慧門
不解。「一切聲 不解。「佛說一解脫第二三乘煩惱有餘一解脫
得無一解脫。「而今不知 第三今生今昔互相
所得大小乘優劣三乘 大小真實大小優劣 未知而今
今昔今昔故云而今不知 」。相違 所得身子
疑惑不能究竟 行道

[0490c15]

[0490c15] 三乘三乘 方便力示以三乘下文菩薩 疑網皆已除」,何故二乘不明

[0490c18]

[0490c18] 以此光宅別有六度 菩薩二乘何故不明菩薩 菩薩偏執何故
周中三根聲聞 不明菩薩以此 二乘自保究竟
忽聞究竟是故所以 菩薩無有是故今文菩薩

[0490c26]

[0490c26] 若爾何故菩薩疑網

[0490c27]

[0490c27] 菩薩,《 究竟究竟是故如來 何故何故菩薩二乘
疑心故此 一者聲聞緣覺 人生

[0491a03] 「爾時舍利弗第二身子

[0491a04]

[0491a04] 何故彌勒正說之中身子

[0491a05]

[0491a05] 因果未知所以正說身子

[0491a07]

[0491a07] 何故

[0491a07]

[0491a08] 《法華一者大眾甚深 佛境界二者大眾尊重畢竟 增上慢
第一 通明眾生不解解故 六道三乘第二凡夫人天驚疑
第三增上慢二乘誹謗 人天乘聲聞緣覺眾生聞說一乘不能 信受所以然人天二乘起見愛見
正觀不信一乘人天生死 涅槃皆是不堪 人天二乘二見 堪受中道是故

[0491a20]

[0491a20] 何故 不解四乘不解

[0491a22]

[0491a22] 歎佛甚深以下眾生 測量佛智是故一乘四乘 眾生不能信受是故

[0491a24] 第一第二大眾過去種善根 不生第三大眾現在
信受是故既有 在於唯有 便

[0491a29] 之中 。「白佛
長行長行

[0491b05]

[0491b05] 何故稱為第一方便

[0491b05]

[0491b05] 獨有善巧十地 善巧無故第一佛乘 三乘第一方便
第一

[0491b09]

[0491b09] 何故

[0491b10]

[0491b10] 先人然後 他人

[0491b12] 「四眾第二。「世尊第二。「世尊
甚深是故若是淺近 初八 初文三行疑事
。「慧日大聖之中 初文明慧大聖尊者歎佛 二義無明
一實眾會五通諸仙羅漢法身菩薩大聖
大聖若非大聖。「 希有。「如是
疑事二種。「如是三句 。「不可思議。「道場所得
三句 ;「權智。「
結成無人 權實二智三句兩句
所得權實二智所行因果身子 大眾 無人無人是故如來

[0491c09] 「無漏羅漢第二
一行聲聞緣覺;「 天龍鬼神凡夫次第聲聞中有羅漢緣覺
因人是故第二天龍二眾 。「聲聞第二 究竟則是所行

[0491c16] 「所生第二初一聲聞緣覺 二眾。「如實不實
如實。「天龍鬼神第二 。「具足二乘 半字具足一乘滿字教門稱為 具足

[0491c22] 「爾時舍利弗第一

[0491c22]

[0491c22] 何故

[0491c23]

[0491c23] 《智度論 善哉!」 不解人天乘不解
驚疑」,

[0491c28]

[0491c28] 驚疑

[0491c29]

[0491c29] 《法華始終一者 驚怖小乘人執小乘涅槃究竟大乘 驚怖多事驚怖大乘
佛道時長小乘 驚怖則是外道我我所人法 無我驚怖四者驚怖身子
小乘名為驚怖五者驚怖 增上慢我等 驚怖。」大小凡聖內外

[0492a08] 「舍利弗第二長行長行。「
二乘能信故稱人天堪受又稱 又稱人天可知。「所以
過去善根 三句法王今昔權實自在無礙故稱。「
兩句

[0492a17] 「 舍利弗第二長行長行增上慢比丘
能信。「 凡夫三善道驚疑增上慢四眾 大坑增上慢
第一謗法邪見謗法 無間地獄如來 是故正說必當偈頌
三句 天人增上慢明法 鈍根三句明法 鈍根

[0492a29] 「爾時舍利弗第三長行 天人 驚疑增上慢
一者解故二者自我 之外大眾能信解故。「 身子上根
。「等比身子以外 能信。「世世 我等能信過去佛化
現在信解不信 多言如來具有口密 神通口密神通
進退而言不得不

[0492b12] 第二。「無上兩足尊 必應天人
兩足尊?「第一第二 第一第二第一 佛乘三乘之內第一。「
」,第二初二 身子大眾堪能信解第二一行身子 大眾渴仰初文身子
能信大眾能信一行 身子大眾能信解義長行舉世 舉世。「我等二百
第二身子大眾渴仰後半 聞法歡喜聞說一乘成佛
三根聲聞分別功德大士大喜

[0492b27] 「 時世舍利弗第三來者一者利根 廣說三乘所為利鈍
二者
三根人執三根說法
四者 法門良醫治病 諸佛說法二門
讚歎一乘正說一乘 五者明顯 顯明顯密
諸佛說法儀式三門大品經》,無有二者一向涅槃
然後 十地十地 廣說十地

[0492c20]

[0492c20] 何故何故

[0492c21]

[0492c21] 《十地論不知 ?」大眾慇懃 深妙無能是故
身子道場所得無能發問」, 無能十二部無問自說 大眾

[0492c27] 就此第一 第二第三所以 明法未解
聞法二門化城之前名為, 〈化城之後稱為諸佛有無
有無種種 不出眾生 不同多種
二門 大乘聞慧思慧後說 說上說中
所以然上根中根再說

[0493a11]

[0493a11] 三根不解

[0493a12]

[0493a12] 九十八使何以 羅漢四住未解一實故知 九十八使之中正是無明住地
之中智障就此 上根次品中根

[0493a17]

[0493a17] 云何三根

[0493a17]

[0493a17] 權實不識三乘一乘一乘二乘三根

[0493a19] 別自廣說說中 第一從此方便品明法
、〈譬喻品初一長行一偈上根領解 爾時舍利弗聲聞大乘經妙法蓮華經護念」,如來第四
舍利弗未來世迴向佛道」,

[0493a26] 第一上根人法 汝等舍利弗聲聞菩薩弘經 正說發菩提心弘經菩薩行
華嚴善財童子善知識二事 發菩提心二修菩薩行菩薩 二事發菩提心
既得如實如實菩薩行 大解智慧門 則是慈悲福德二乘 大乘福慧名教菩薩

[0493b06] 長行偈頌長行緣起正說 不淨歎淨
三句不得不 故云 」。「汝今諦聽第二。「諦聽聞慧
善思思慧,「修慧諦聽 散亂心,「善思, 「憶持。「第三


[0493b15] 「第二不淨 第一句罪人退席。「所以者何第二二義一者深重
二者增上慢二義一者大乘中有二者小乘中有小乘 究竟大乘故稱涅槃經
二乘名為不善」。二義一者過去修習小乘故稱二者因此 名為深重釋疑
小乘三根聲聞 小乘何故五千三根 是故五千深重十方諸佛不能
拔濟是故退席三根小乘

[0493b28] 「增上慢第二 小乘有失 小乘道果小乘道果名為
深重過去過去聽說 大乘是故現在正法增上慢現在 現在釋迦佛修習小乘
以為究竟不受大法 名為以此聲聞聲聞 無有
五千退席得道得道滅諦滅諦 」,增上慢。「有如」,總結
。「世尊默然制止第三 一者 二者未來當作大乘因緣

[0493c13] 「爾時 舍利弗第三歎淨四句歎淨不淨四者。《智度論
枝葉不堪五千無法器用 一乘不能發菩提心菩薩行是故 無用法器
」。「舍利弗如是不淨現在 謗法未來二者
未來信解聽者二義一者 大眾擾動諦聽二者既是 聞法諦聽

[0493c24]

[0493c25] 五千不堪法華》,何故不從 神力

[0493c26]

[0493c26] 神力 便不得未來得度因緣廣說誹謗現在無益明見
三世歎佛二智身子 因緣不得

[0494a02]

[0494a02] ,《釋論喜根 大乘便誹謗
大地獄未來因此苦果解脫何不

[0494a06]

[0494a06] 俱起誹謗 聞說未來得度因緣有益
遣令三句 不為五千 如常不輕
五千為生未來 現在不為廣說

[0494a13]

[0494a13] 何故

[0494a14]

[0494a14] 一者上根 中根聲聞 廣說五千
不解廣說 下品 中品上品

[0494a20]

[0494a20] 華嚴五百聲聞在座不見 何不

[0494a21]

[0494a21] 不同而今 去者佛語不虛 增上慢大坑五千
二者住眾 已久罪重不堪 則是深妙二義一者
或是實行二者涅槃童子 金剛

[0494a28]

[0494a28] 因緣小乘 法華信解

[0494a29]

[0494a29] 四句一者 大乘大乘二者 大乘小心
法華 而後聞說大乘便退大品六十 羅漢涅槃經》,佛性
羅漢以此法華有成羅漢 四者小乘 聞說不生小乘
大乘本心不生

[0494b09] 「舍利 如是妙法第一緣起則是 第二正說妙法妙法
妙法故此二種必須相稱 正說四門一乘真實 乘方便門得失信受奉持
四門靈山大機 一乘真實一乘真實 方便三乘方便門
一乘真實後門方便 始終無不能信一實則是 不信則是非得第三得失
得失信受奉持第四四門一乘 根本法諸佛出世一大事
因緣一道清淨根本法眾生 鈍根不堪一道是故一佛乘方便 末法一起三通
歸一則是 不受非得得失歸本 法輪始終三輪然後 信受第四

[0494c01] 一乘真實 釋迦一乘真實 宗門諸佛釋迦同門
所以三門釋迦當今教主 不信諸佛證明竟然 之內三門讚歎
不虛顯教所以三門讚歎信解不虛誹謗開解 明顯初文一法
如是妙法一部則是 真實二種一者非一三言二者
不知何以 法華經非一 。「
敬信而言 億萬不可議諸佛世尊 而言釋迦四十餘年
故知希有。「優曇 河西道朗 :「靈瑞天竺
輪王出世。」眾生 一乘成法輪王諸佛世尊 靈瑞輪王,《法華成佛。「舍利
汝等第二不虛 一則相違不信是故佛語 信受。「舍利弗諸佛隨宜第三明顯
乃是緣由 正說顯教眾生不解 。「隨宜意趣
難解隨宜意趣難解諸佛說法二種 隨機一乘理實
三乘隨機理實 隨機。「意趣難解隨宜 說教明教
難解是故 難解難解 是非
玄宗難解。「所以者何 隨宜意趣難解。「 無數方便善巧
方便悟入一道清淨種種一道緣由方便。「種種因緣所以邪正不同違順眾生
根性非一入道故云種種 。「譬喻言辭演說諸法無數方便 八相成道九十六
調達阿難羅云 一切善巧說法說法之內 二門一者種種譬喻二者種種言辭
無數方便種種說法」,釋迦一切 。「非思量分別所能意趣 難解如來一切令眾生悟入
一道下文一切法方便演說 」,其所說法一切智三乘 思量分別不解三教五乘
五心分別不解五意 分別所能有所思量分別攝大乘論分別菩薩煩惱」。

[0495b02] 「唯有 上來眾生不解 第二解門。「所以
諸佛諸佛 事故出現是故一切。「 云何諸佛一大事釋教
今次一大事提起 開示悟入四句四門 不同略明三義一者依舊
知見道理次後三句道理發生 悟入法華無上如來一切智無餘
知見令眾生清淨 知見如來如實壽量品如來如實知三界無有生死退
在世滅度 」,如來法界同義 聲聞辟支佛佛法平等法身平等
佛性法身差別不知 二乘不知究竟唯一佛乘 不退轉示現
無量四門次第 知見歎佛知見無上歎佛 無上知見二乘
故第二次三乘佛性法身 佛性法身二乘故稱佛性三乘 佛性法身二乘不知唯有一乘
無有二乘知見 唯一佛性無有二乘不退轉 知見。《三句
諸菩薩疑心如實修行 發菩提心發心發心 大法聲聞大菩提
外道眾生覺悟 四句聲聞菩薩 外道正化聲聞菩薩外道
一切同歸佛乘今次 智度論涅槃經》,四句不出二門能化
中有大開中有 故此四門無義 生佛知見佛性一乘。《涅槃經
畢竟二種一者莊嚴畢竟二者究竟畢竟莊嚴畢竟六波羅蜜究竟畢竟一切 眾生所得一乘一乘名為佛性以是
故我一切眾生佛性一切眾生 無明不能。」眾生佛性 眾生說則是眾生所以
佛性令眾生無明煩惱使得清淨 佛性則是無不使得清淨無不差別名為
涅槃掘出金藏示眾寶藏」, 大開二門 佛性修行故稱
佛性十信以上證入佛性妙覺 無不

[0495c29]

[0495c29] 已知開示悟入云何諸佛知見

[0495c29]

[0495c29] 略明今次異名正觀則是四智一者一切智一切
自然無師智一切智 眾生本來寂滅一切眾生本來 一切種智本來寂滅眾生
未始未始未始六道常法未始法身六道六道常法名為一切智法身六道名為
一切種智任運二法名為自然 不從無師智四智三世諸佛 一切眾生以此觀行則是

[0496a12] 「諸佛如來教化菩薩 一道出世

[0496a13]

[0496a13] 諸佛 五乘眾生云何菩薩

[0496a14]

[0496a14] 雖說 在於 菩薩

[0496a17] 「有所 口業 有所作者動靜
一切。「 一佛乘眾生說無有 所以來者成上三句
道理唯一道理是故諸佛 事故出世乃至有所 第一句道理
唯有諸佛一乘故云 一佛乘眾生說。「無有 道理唯有一佛乘道理無有
緣覺聲聞乘緣覺乘 聲聞乘第三無有

[0496b02]

[0496b02] 何故

[0496b02]

[0496b02] 次第一二 一佛乘是故無有第二第三以至次第所以
成上唯有唯有 有人 二者聲聞緣覺二乘三乘之中
大乘有人二者小二有人 二者天乘三乘 不須。「一切十方諸佛如是
所以來者唯有一乘無有 時眾釋迦不信 是故十方諸佛非獨唯有
一乘無有十方諸佛如是說

[0496b14] 「過去 諸佛第二引證 諸佛三世諸佛一一
三句化主教門 良醫病人化主佛寶教門 法寶則是僧寶中有
一切。《法華因緣三乘三乘有名無有實義譬喻 小乘醍醐醍醐
。」「一佛乘」,第二明教 五乘 一切種智。「舍利弗諸佛教化
」,三世諸佛三世諸佛 所以來者釋迦宗門 三世佛教門

[0496b29] 「舍利弗亦復如是 第三同門三世諸佛釋迦 亦作無二諸佛
不信釋迦三世佛 釋迦三世佛
之中明教 。「諸眾生有種五乘欲樂 。「深心五乘是故
五乘。「本性便成性 不可。「種種因緣明知 說教。「舍利弗如此
佛乘明教。「十方 尚無二乘何況 無二二乘不知唯有是故
無有是故後方便是故道理 一者唯有一佛乘無有
」,唯有事實 」,二者 如今尚無二乘何況」,二乘緣覺
三乘聲聞緣覺尚無聲聞 至理不可何況 法華三乘
聲聞譬喻品聲聞大乘 」,是以無緣指斥聲聞 一佛乘
方便既是二門 之一

[0496c28] 「舍利弗 出於第二三乘方便門所以 來者二義三門
一乘真實方便 始終權實相生 時眾疑云道理
尚無何況如來出世宣說唯有無有三乘 緣故道理無有三乘
豈非而言而言欺誑是故 道理汝等五濁 不堪是故諸佛方便眾生
諸佛二乘自悔如來

[0497a12] 二者成上道理唯一五濁方便 故知道理唯一 諸佛五濁五濁。「


[0497a15]

[0497a15] 何故劫濁

[0497a15]

[0497a15] 《法華釋疑疑云諸佛何時中說三乘 方便諸佛五濁惡世劫濁
劫濁」。劫濁劫濁中分五濁 以時 劫濁、「煩惱濁劫濁眾生濁
眾生濁明見眾生煩惱 起見在家眾生出家 起見外道明見
愛見三小短命眾生命濁次第煩惱 正是眾生眾生濁故經云眾生

[0497a27]

[0497a27] 五濁三障

[0497a27]

[0497a28] 三障障礙聖道聖道方便 三障不得聖道五濁諸佛 五濁眾生說三乘

[0497b01]

[0497b01] 既有業障云何 無業

[0497b02]

[0497b02] 毘尼母經 煩惱濁」,眾生濁 既有愛見煩惱起身
何以意地 起身口業眾生眾生濁故知眾生濁則是

[0497b07]

[0497b07] 五濁 三不

[0497b08]

[0497b08] 五濁 三乘四句一者五濁一乘 聲聞不堪一乘二者五濁
凡夫五濁一乘

[0497b11]

[0497b11] 五濁何故一乘不得一乘

[0497b12]

[0497b12] 五濁一乘

[0497b13] 五濁一乘法華聲聞

[0497b14] 四者 五濁一乘聞法聲聞

[0497b15]

[0497b16] 五濁何故

[0497b16]

[0497b16] 五濁 一乘

[0497b17]

[0497b17] 一乘云何五濁一乘一乘

[0497b18]

[0497b19] 五濁一乘一乘五濁是故

[0497b20]

[0497b20] 三根聲聞大通智勝佛一乘 一乘阿羅漢何故法華》?

[0497b21]

[0497b22] 一乘三執一乘 方等經法華

[0497b23]

[0497b23] 云何

[0497b24]

[0497b24] 不淨譬如不能眾生 不能知見一乘。 (《尼健十二
劫濁示現示現眾生濁示現煩惱濁示現命濁示現三乘差別示現不淨國土
示現化眾生示現種種煩惱濁示現外道十一示現十二示現)

[0497b28] 「劫濁五濁三乘五濁 之中劫濁三小時眾 煩惱劫濁時眾
嫉妬三毒中一 所以 一者欲界二者
慳貪貧窮嫉妬下賤貧窮 下賤 正報貧窮下賤
不得人天乘何況佛乘佛乘富貴 五乘最上具足 下文如是大勢」,長者
即是如來。「成就不善根使 即是在家眾煩惱濁譬喻品 毒蟲不善根
外道見濁,〈譬喻品惡鬼。「諸佛 一佛乘分別五濁不堪 方便

[0497c16] 「弟子第三得失上來道理唯一五濁 方便權實有無皎然可信不信
惡人得失不出 唯有 得失
合成第一 小乘小乘不信法華》,第二 小乘小乘究竟究竟
名為 一切失事。「弟子阿羅漢 一乘真實三乘方便
小乘究竟小乘究竟小乘 五千。「不知諸佛如來
教化菩薩不知同歸一乘 一乘真實大乘聞者不知不知五千
廣說一乘真實故云不知。「 兩句得失 千之小乘究竟得究竟小乘
小乘不知教化菩薩 大乘佛弟子佛弟子 凡夫七聖。「舍利弗
第二三句羅漢自保究竟三乘不識。「 不識一乘真實。「第三
得失羅漢大乘究竟究竟究竟佛道增上

[0498a16]

[0498a16] 增上慢增上慢

[0498a17]

[0498a17] 二種 一者究竟究竟小乘 增上慢二者大乘
增上慢後人 究竟究竟大中增上慢

[0498a22]

[0498a22] 何以得知

[0498a22]

[0498a22] 文明人 前人是故佛弟子阿羅漢辟支佛故知凡夫
增上慢既是羅漢不得佛弟子羅漢究竟 與其增上慢

[0498a27]

[0498a27]

[0498a28]

[0498a28] 一切究竟羅漢三根 聲聞舍利弗爾時 滅度」,乃至迦葉中根亦作信解品
化城

[0498b02]

[0498b02] 凡夫羅漢究竟聖人羅漢究竟

[0498b03]

[0498b03] 法華》,法華五千 不生信受聖人 不信無有」。

[0498b06] 「所以者何 羅漢佛滅度羅漢
在世羅漢二義一者二者 羅漢一乘信受第一不信法華》,羅漢得以
聖者羅漢 不信便羅漢第二 漢人大道。「佛滅度
第二佛滅度羅漢 法華羅漢法華羅漢 釋疑羅漢
教化菩薩阿羅漢不信 是故 在世羅漢法華除滅現前
羅漢不信一乘法華 釋疑疑云聞法云何不成 說法佛滅度現前
所以者何羅漢不信一乘 佛滅度法華經難聞難解阿羅漢 難得。」《智度論「《法華羅漢作佛
甚深羅漢作佛 」。龍樹不解故知所以 難得不值人法緣故羅漢不信
一乘,《涅槃阿羅漢一切 涅槃如此甚深行處凡夫 」,羅漢作佛最為難解
難得。「便釋疑羅漢不得 法華解義何時一乘是故
羅漢三界外淨土 一有權實

[0498c09]

[0498c09] 佛滅度羅漢不值解義法華 信解

[0498c10]

[0498c10] 設使不值 解義不得了分明是故」。

[0498c12] 「舍利弗第四信奉 所以來者三義一者釋疑疑云三乘後說一乘妄語云何
二者一乘真實 乘方便顯得今次即令 信受奉持接上便
無有畢竟羅漢必須 當作汝等大眾 信受

[0498c20]

[0498c20]

[0498c21]

[0498c21] 明法權實真偽 信解受持

法華義疏卷第三

[0498c24] 永仁甲午中觀宗勸化法華義疏第三庶幾比丘尼 寶車直到淨剎乃至有利
無窮而已

[0498c28] 沙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4 No. 1721 法華義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