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Miaofa Lianhua Jing Xuan Zan 妙法蓮華經玄贊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妙法蓮華經玄贊卷第一 ()
大慈恩寺沙門

[0651a06] 蓋聞 大千 法雨
綿化城稚子 由是十軍
明珠醫王 之外 五乘千古
一實太虛 豈可

[0651a18] 妙法蓮華經宏綱 。「品第一
滿取捨 常則
千葉妙理 離苦覺岸 因由作法
玄旨 一者二十八條貫 真宗品次第一

[0651b01] 如是我聞」。釋經 料簡二明宗旨 得名廢立次第
釋經本文

[0651b04] 第一起意 今後時機 中有

[0651b07] 佛果不可
業行孤起資生行願 無緣不能以求
深妙大相大相出世 大事由此

[0651b15] ,〈方便品釋經甚深:「 千萬億無數諸佛諸佛無量道法
勇猛精進名稱成就甚深未曾有法 解法如來隨宜意趣難解一切 聲聞辟支佛不能。」甚深受持
讀誦甚深二修三果增長功德 無上八不聲聞辟支佛 住持甚深唯有第六第八
諸佛道法行一種智 得佛果妙法

[0651b26] ,〈方便品:「舍利弗 立誓一切我等無異 所願滿足一切眾生
佛道。」〈壽量品:「令眾生 佛道速成佛身。」 果位發願令眾生猶如我身入佛
本願令眾生 行願相符出世

[0651c04] ,〈 :「過去法華經無有懈倦 多劫中常國王大菩提不退轉
四方時有仙人白王我有 妙法蓮華經』,不違宣說 仙人歡喜踊躍仙人供給
乃至床座身心奉事仙人 經於千歲求法爾時 我身仙人提婆達多。」
願行善友 專事宣說

[0651c14] 甚深第一親近千萬億 無數諸佛受持讀誦甚深菩薩 第二菩薩第三菩薩
第四菩薩 長時受持釋迦如來過去常不輕 菩薩佛滅不輕行臨終
虛空中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 受持六根清淨壽命二百 萬億那由他廣說命終之後
千億日月燈明以是 千億雲自在 諸佛受持六根 常不輕我身往時
受持

[0651c28] 既成 菩薩無量義經》, 無量義處三昧天雨四華
四眾瞻仰八部歡喜 彌勒發問文殊:「佛世尊大法大法大法
大法大法過去大法乃至廣說今日如來 大乘經妙法蓮華』。」三世諸佛
先有種種大相不同 大相非常即將 大相大相

[0652a11] 諸佛如來 大事因緣出現乃至廣說無聲 弟子教化菩薩究竟一切種智。」
三世諸佛成道究竟一乘皆是中方 便修學滿未曾演說時機 宿因妙法上來 甚多

[0652a17] 中說菩薩初生即行放大光明 遍照十方四顧視作師子吼說偈言: 「末後
度眾生。」長大四門見老沙門親屬無上中夜觀察
后妃婇女 諸天夜半十四 由旬跋伽婆仙剃髮服貿鹿皮衣遣車
熙連河六師外道降伏 苦行日食非道 乳糜吉祥草菩提樹金剛座
智慧力降伏魔軍大菩提三界三千大千世界天等 轉法輪化佛讚揚時機未熟 且說方便實法合宜
權實文殊安樂彌勒:「 道場經行三七日思惟
乃至過去佛所行方便力 得道三乘思惟十方佛 梵音善哉釋迦文一切
方便力。」由是方便且說三乘機宜 真宗一實 :「慇懃。」〈安樂行
文殊世尊廣說安樂行。〈壽量 亦復如是彌勒佛言汝等 如來誠諦 法華》。

[0652b19] 中有 成道菩薩菩提 聲聞得佛果聲聞永不作佛
感傷如來無量知見乃至 而今聞所未聞未曾有法 菩薩大乘菩薩
聲聞不定性菩薩 由是三乘疑網由此 :「聲聞菩薩我所說法乃至一偈
成佛無疑。」:「三乘疑悔 除斷無有。」:「菩薩 疑網皆已除二百羅漢當作。」
不得作佛所以因故三乘說破 差別
妙法

[0652c06] 聲聞 種姓聲聞無餘 :「善根涅槃菩薩善根
。」退大菩提心不定 瑜伽法華聲聞決定 種姓增上慢凡夫
四禪阿羅漢三退大菩提心 不定種姓法華聲聞退 提心舍利弗皆是此類:「舍利
志願佛道便 滅度。」《優婆塞:「舍利弗大乘 道經六十大行退
。」世世。〈化城喻 十六王子教化眾生過去結緣由是退菩提心不定皆是退
昔日從小不定四者應化應化非真。《大乘: 「大菩薩聲聞聲聞
大乘富樓那。」《法華: 「二聲退應化 增上慢未熟。」菩薩
行菩薩道作佛發心退菩提心正當 一乘應化非真 增上慢既是異生
未熟菩薩記者常不輕 佛姓發心 大乘 大姓
菩薩未熟菩薩 發趣大乘當作菩薩
方便信意般若經》「 無餘涅槃」,菩薩 增上慢不但不得名為
增上 合一翻譯未熟 發心正義未熟 發信大乘增上慢
未熟菩薩發趣 亦作涅槃處處

[0653a18] 菩薩一者頓悟二者漸悟漸悟 二義一者二乘發心大名 漸悟全無
歸於頓悟未曾二乘 漸悟涅槃經聖人 異生迴心劫數二者
二心二行來歸漸悟 名為何必 證悟已定即此 順決擇分
何妨異生一乘 二聲聞說退應化法華一會退菩提心
滿慈子攝論 一乘決定 不定種姓應化
菩薩正宗 漸悟:「菩薩疑網 」,頓悟。《攝論義解
乘云:「一類任持不定 諸佛一乘。」一類退菩提心 聲聞任持漸悟菩薩退菩提心
執著究竟舍利弗 除邪空法得證爾時 滅度迦葉我等出於三界
涅槃菩薩不生一念好樂 昔時執著攝論:「斷除四處緣法。」四處一二
作意所聞 不能乃至菩提執著 分別二乘作意二果 漸悟菩薩菩提
欲生退二乘任持 退頓悟菩薩大乘 修行成佛聲聞不得作佛 二乘二乘
由此攝論四處一二 作意不能即此二種 即是

[0653b28] 中有 成道聲聞菩提 :「方便
入佛未曾汝等成佛所以 未曾正是決定 大乘迦葉我等
教化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生 好樂我等聲聞 多羅三藐三菩提歡喜未曾有。」
:「修多羅伽陀本事本生未曾 因緣譬喻祇夜婆提。」 聲聞九部授記方廣
故此以前授記授記

[0653c12] 行者菩薩一乘一乘 菩薩行:「佛子心淨柔軟 無量諸佛深妙為此諸佛
大乘經。」:「聲聞菩薩我所 乃至一偈成佛無疑。」:「舍利弗諸佛如來教化菩薩有所
事故。」修福 玄理一乘一乘有果菩薩行
菩提涅槃三身一乘一乘,〈安樂行品 一乘,〈壽量品一乘發聲
行令菩薩行因此佛果 菩薩行法華經》。

[0653c26] 今後中有二利 法華一會所有凡聖聞法得益 現證
即為世尊一乘 利益。〈方便品譬喻品 八部第一:「諸佛世尊
一大事因緣出現乃至諸佛 方便力一佛乘分別。」舍利弗 ,〈譬喻品領解
便授記譬喻品舍利弗佛說 信解品〉、〈藥草喻品〉、〈授記品第二。 〈譬喻品:「如來亦復如是一切眾生
乃至舍利弗以是因緣諸佛方便力 一佛乘分別。」大迦葉, 〈信解品中方領悟,〈藥草喻品重述,〈
便大迦葉須菩提摩訶迦旃延大目犍連授記化城喻品〉、〈五百弟子 授記品〉、〈授學無學人記第三。〈化城喻
大通智勝佛憶念:「 如來自知涅槃時到乃至但是如來 便一佛乘分別。」富樓那
五百弟子授記品領解便五百弟子學無學授記即是聲聞六處示現授記
一者舍利弗四大聲聞所知 不同二者富樓那五百 二百同一後記
無學所知共同一號 示現如來 提婆達多五通顯示女人 出家菩薩行佛果比丘尼
天女如來常不輕菩薩禮拜讚歎 汝等當作」,示現眾生皆有佛性
之一菩薩往時初三 第五法華二種名利聲聞
授記以後變易

[0654b06] 現證多種提婆達多 龍宮龍女法華靈山會唯有龍女成道演說娑婆
世界菩薩聲聞 非人 龍女成佛為時人天說法 歡喜敬禮無量眾生聞法不退
無量眾生無垢世界 娑婆世界三千眾生不退地三千 生發菩提心得受記。〈分別
十一位得證發心佛說如來 壽量長遠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 眾生無生法忍千億菩薩摩訶薩聞持
陀羅尼門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 樂說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 千萬億無量陀羅尼三千大千世界微塵 菩薩摩訶薩不退轉法輪國土
微塵數菩薩摩訶薩清淨法輪 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四天下 四生四天下三生四天下 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界 微塵數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藥王〉,四千菩薩一切
語言陀羅尼妙音〉,四千 一切色身三昧天子無生法忍菩薩法華三昧觀音〉,四千
眾生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陀羅尼〉,八千無生法忍妙莊嚴王本事〉,四千遠塵離垢
法眼淨普賢勸發〉,恒河沙無量無邊 菩薩百萬陀羅尼三千大千世界微塵 菩薩行普賢得佛
二十五現證因位說法 後者散席以後法華經功德 皆是。〈隨喜功德第五
法華經隨喜功德過於布施四百 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眾生金銀七寶 阿羅漢果僧房須臾法華
生生馬車七寶輦輿 天宮聽者生生帝釋 梵王聽法生生 陀羅尼菩薩共生一處乃至
當來見佛聞法信受教誨。〈法師功德 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法華經解說書寫八百功德
二百功德八百功德二百功德八百功德二百功德以是功德 六根清淨乃至普賢:「
受持讀誦經典不復貪著 臥具飲食資生所願不虛 福報。」是以遺教經:「
未度者得度因緣。」 未來大利名利

[0655a02] 時機中有 諸佛二種 大機凡夫以求佛果勝鬘經
一乘一乘四乘 至大如此一乘一乘 二乘以求佛果
漸教大乘五時 一時成道五百賈人 三歸五戒十善世間因果五戒
本行未有出世善根第二成道三七日十二年中三乘 阿含小乘經
三時成道三十年中三乘同行 維摩》、《思益》、《大品第四 成道四十年中一乘分明
佛性常住實相無常佛果以為真實無量義》、《法華以前一乘分明演說常住佛性第五
中說諸眾生佛性常住佛教涅槃經》、《大悲經理即不然。《 五百賈人受五戒懺悔五逆
十惡謗法四大五陰六塵 法忍三百 賈人柔順二百賈人須陀洹果
天王柔順三百龍王信忍 無上道十億天人菩薩十善長者三界法忍即是初地
第八普曜經第二五百 賈人 授記來世 作佛名曰云何第一世間
為此分明三乘 未名轉法輪五比丘方名 轉法輪次第二時十二年中成道般若實相
第七八菩薩般舟三昧經》, 眾生五陰第九鴦掘摩羅三昧 》,第十年中如來藏》,涅槃佛性
》、《普曜經菩薩行 授記成佛明初成道大乘成道 第二十地》,般若:「鹿
四諦無量眾生發聲無量 生發獨覺無量眾生阿耨多羅 菩提心六波羅蜜無量菩薩得無生法
初地三地乃至十地無量一生 補處菩薩一時成佛。」云何第二 三乘不同不可
佛教先後古義二時三時古人理即 頓教 大乘唯一大機不從
唯一漸次大教三時。《解深密經 勝義菩薩三性三無性皆是 遍計所執性勝義菩薩領解
世間虛空 世尊讚歎勝義白言 一時波羅痆斯仙人鹿
發趣聲聞乘者四諦轉正法輪雖是甚為希有一切世間無能轉法輪未了
諍論處所世尊第二 發趣大乘一切法無自性無生 本來寂靜自性涅槃隱密轉正
法輪甚為希有 法輪有所容受未了諍論 處所世尊第三發趣
一切一切法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無自性 正法輪第一最為希有世尊
轉法輪無上容受了義 處所。」經文,《阿含經第一 不明。《般若
第二不明 。《華嚴經第三圓成空空戒經
:「有為無為名為我所名為。」《 光明三法輪四諦非有非空任持。《涅槃
:「醫師國人 醫師國人 藥方
毒藥何故 令和國人 不能
有病有病不宜 佛言我法亦復 如是。」《法華:「我等
無餘」,初時。「我等 國土教化眾生」,第二。「 如是希有方便力
調伏大智我等今日未曾有而今自得」,第三金光 》、《深密三時偏圓機宜
三時非一不可難以 不同唯有頓悟 三時漸次
從小應機理會 三乘 相違一乘聲聞
般若有病 信解第三時令歸趣頓悟 發心流通分無生
頓教 三時真實

[0656a17] 涅槃經唯有:「師子吼 一切眾生佛性。」:「眾生
有心有心悉皆阿耨多羅 三菩提。」:「十方佛土唯有一乘 無二方便教化菩薩
無聲弟子乃至廣說聲聞菩薩 說法。」唯有大乘 一乘大乘根性
,《勝鬘如來藏二行,《楞伽 作佛戒經》、《地持論
有種種姓經論種姓無始 法爾六處殊勝展轉相續有種 種姓種性復發
不能無上菩提人天善根 成就無性有性 有無
無勝天親攝論 :「上乘下乘差別菩薩聲聞 。」處處如來十力上下智力
上乘菩薩藏上根:「 聞者四諦緣覺
因緣菩薩六波羅蜜。」 一乘即為菩薩波羅 下文妙莊嚴王四千
離垢可言聲聞利益有無 大小類別。《涅槃經:「譬如病人其三一者良醫
良醫決定菩薩二者 不遇不差二乘不遇 不差一闡提。」:「輪王
藥草聲聞緣覺中藥大小菩薩 藥草。」次第涅槃》。菩薩 雖是聲聞菩薩可言
聲聞般若》「勇猛菩薩世尊哀愍 宣說如來境智有情聲聞
決定證得無漏 獨覺乘決定 得出無上決定 無上菩提有情
正性離生三乘不定 無上正等覺。」雖說迴心不受變易生死迴心
正性離生大乘定性聲聞定性 不定性獨覺 無雙勝鬘經:「譬如大地
四重大海草木四眾如是攝受正法善男子堪能荷負 善知識非法眾生人天
成就聲聞聲聞乘 覺者緣覺乘大乘大乘。」 大乘聲聞
非有。《楞伽經:「大慧 種種證法聲聞乘辟支佛乘如來不定五者
二種一者焚燒一切善根 二者憐愍一切眾生作佛一切 菩薩眾生入涅槃
大慧白言何者入涅槃 菩薩入涅槃焚燒一切善根諸法本來涅槃不捨一切諸眾生。」
聲聞如來不定 大悲菩薩非獨 莊嚴論:「
種姓初四楞伽》;第五二種一時畢竟暫時畢竟。」 獨覺及第五姓當成
。《瑜伽種姓 第五唯一種姓莊嚴一乘菩薩
聲聞各別聲聞。 《瑜伽:「無間道解脫道離垢法眼淨即是見諦預流果」,
一乘聲聞既有 機宜

[0657a08] 第二宗旨經論 四宗,《五聚 ,《成實論破法唯有
破相宗,《般若破法 ,《涅槃》、《華嚴》、《法華 真實中道即是第四
極多阿含僧祇大眾部; 《上座部;《舍利弗阿毘曇》、《 十二正量部;《四分律法藏部
經論文殊 小乘二十部大眾部一說部說出 雞胤部多聞部說假部制多山部西山
北山說一切有部犢子 法上部賢胄部正量部密林 法藏部經量部大乘
十二判教 小乘不違
空宗,《》、《》、《十二》、《般若 不違非空,《華嚴》、《深密》、《法華 有為無為我所名為
三教引文

[0657a29] 我法犢子部有法無我薩婆多 三法去來大眾部通假
說假部真實說出世部 諸法一部勝義,《般若 龍樹》、《圓實
法華無著說中道教。《成實論經部 師宗第四通假差別 十二據理華嚴:「如來
語言演說無邊契經。」《無垢稱: 「一音演說眾生隨類各得解。」《無量 :「成道四十餘年諸法不生
不滅不來無得一切 無相眾生不同。」《法華:「二木生長不同。」《優婆塞
戒經:「渡河淺深。」《攝論:「 末尼天鼓。」故知教本 不同大小
聲聞歸於 。〈妙莊嚴王本事四千 離垢法眼淨。〈壽量品
微塵數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普門品四千眾生等等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頓教故知
別教隨機故此滿二教滿二空二教 世俗勝義應分
一乘 下文:「一乘菩薩 聲聞小法大乘
」,故此一乘一乘方便 〉「一大事因緣分別

[0657c03] 第三解經得名題目妙法蓮華經 薩達摩」,「 法護正法」。羅什妙法
」。「達磨」,。「白蓮華西域 白蓮華青黃白四 蓮華殟鉢羅鉢特摩華
如次芙蕖 華美。「 白蓮華所以
根本一乘乃是梵本白字蓮華 惡人退席後方一乘
因果理智法華知見 二身二種無上 法身知見報身
佛果 涅槃菩提理智入佛知見 行一牛車一乘
如是諸子日夜劫數自在 化城至寶一乘 大般涅槃
相違能詮權方便 真實真實二乘 因果名為法華本論方便品
:「自此因果由此 名為法華。」無量義經 第十六妙法蓮華蓮華
出水出離二乘 真理 第十四
故知法華通教菩薩 說教正名無量義名為 。〈方便品佛智慧甚深無量智慧門
難解」。:「甚深甚深佛智證智阿含甚深智慧門 二乘驚心。」
名為法華總攬 據實一乘 蓮華妙法如次妙法
入佛知見:「不退轉示現 無量正是佛果。」〈譬喻品: 「我身有力。」
唯有一門狹小」, 安隱得出」,大乘 所行二乘悲智
隨宜出處上來三乘分段三界 如是諸子日夜 劫數遊戲諸菩薩聲聞
寶乘直至道場」,故知無漏正名 自在方便品:「 諸佛無量道法。」:「修行甚深」,故知佛果
法華妙法解開 無上同義不知」,即是佛果涅槃菩提諸法寂滅不可以」,故知
佛果真理一乘佛智諸佛 出於」,故知佛果正智一乘由此 大乘二乘蓮華
妙理有所出水 結實 然則由著
實況薩達摩囊括 包羅四德 () ,玄旨 () ,上乘
() ,真宗 () ,無不故稱菡萏 芙蕖出於
滿佛智蓮華理應觀經
具有,〈方便品昔日教權 理實唯一所得甚深難解有所 言說意趣佛智二乘
二種蓮華二乘聖者 一乘聖者 正說一大事因緣法華正體
以為法華無量義蓮華出水二義不可 頓悟菩薩二乘聲聞入眾
一乘漸悟 菩薩常坐蓮華二乘說教 菩薩眾生無量
菩薩生機十七 蓮華二乘 發心蓮華
二乘歸於教權理體 唯一發心修行成佛 蓮華出水
當分真如妙法 蓮華二義出水 不然釋名即是
如次大法 妙法蓮華 蓮華相違
妙法蓮華經妙法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
妙法依順 處中出世依法依法以為。〈

[0658c15] 得名二十八〉、〈方便 〉、〈譬喻品〉、〈信解品〉、〈藥草喻品〉、〈授記品〉、〈化城
喻品〉、〈五百弟子授記品〉、〈授學無學人記〉、〈 〉、〈見寶塔〉、〈提婆達多〉、〈勸持〉、〈安樂行
〉、〈出品〉、〈如來壽量品〉、〈分別功德〉、〈 功德〉、〈法師功德〉、〈常不輕菩薩〉、〈如來
神力〉、〈囑累品〉、〈藥王菩薩本事〉、〈妙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陀羅尼〉、〈妙莊嚴王 本事〉、〈普賢菩薩勸發〉,
十五二義三義 不定 :〈方便品〉、
信解品〉、〈〉、〈陀羅尼〉;:〈 喻品〉、〈藥草喻品〉、〈化城喻品〉;人為
法師品〉、〈提婆達多〉、〈常不輕菩薩〉、〈妙音 菩薩品〉。法師品有法師從人名 師從法名從事
:〈〉、〈授記品〉、〈出品〉、〈囑累 〉。二義人法 :〈授學無學人記〉、〈如來壽量品〉、〈
功德〉、〈如來神力〉、〈藥王菩薩本事〉、〈 菩薩普門品〉、〈妙莊嚴王本事〉、〈普賢 勸發〉。能所,〈分別功德〉。
,〈隨喜功德〉。三義, 〈五百弟子授記品〉。五百弟子授記 三義不定安樂行
〉,見寶塔〉。安樂義通因果 義通安樂見者 安樂見者二義
得名得名

[0659a17] 第四廢立根本姚興 鳩摩羅什二十七提婆達多 〉。沙門道慧:「定林寺法獻
于闐國梵本一品瓦官寺 沙門法意永明十二月 安置法華經西天
優禪尼國沙門 真諦見寶塔燉煌沙門竺法護
正法》,提婆達多安在見寶塔。」 西 龜茲
法獻于闐國如何于闐 嶺東 相接
末葉所以若爾取捨 羅什 未可釋道安翻經經文,
三不:「結集羅漢兢兢末代 凡夫平平若是之上 之下豈不!」梵本
以求 龍女 此後〉?梵本
翻譯以東西 不可但是梵本差脫囑累品安在
神力後者經意 不安在前,〈囑累品分身 還本說經
分身還本前此妙音 生下 下方稽首分身東土妙音 頂禮多寶觀音二分分身
諸佛囑累一品付囑,〈藥王受命弘宣以此所以 公安上來
旨趣本相竺法護 正法》,崛多笈多 囑累品安在相違
法華中說修行,〈法師 〉、〈安樂行品〉、〈勸持示現,〈神力 三行苦行,〈藥王示現四教化眾生
苦行,〈妙音示現眾生,〈 〉、〈陀羅尼示現功德,〈妙莊嚴王 本事示現護法,〈普賢菩薩
示現護法普賢示現明知 居經,〈普賢 神力藥王〉,依次故知
囑累不同囑累 何故在前二事 分身便妙音來日
,〈囑累品多寶塔何故 二分分身 多寶遣還何故分身多寶佛塔
多寶塔如故但是若爾何故正法還本 分身諸佛釋迦
佛塔 妙音便淨土故知分身 分身何故侍者 蓮華靈山淨土
佛國五道 文殊海會將至此間 靈山囑累品
分身若非囑累 阿修羅皆大歡喜聞法 乃是歡喜 可怪但是神力淨土由此
妙音本土譏毀所以 妙音分身 淨土靈山 不許妙音
化主不通中文 龍宮 世尊時分還本文殊于時
分身故知使 囑累歡喜奉行觀音普門品後人
疑云佛說云何具足 無盡意」,經家結集勝鬘 :「空中從前
乘便中間短長 便疑云佛說何故 毒藥本人佛世尊
生命先師 梵本末那有無 乃是調伏獵師
良醫善用有損 莊嚴
無盡意觀音無盡意菩薩 觀音過去莊嚴若爾云何偈言世尊具足
無盡意相違故知 藥草喻品其後 日光,《正法》、《妙法
不解通途 陀羅尼安在神力 本經次第:〈富樓那法師
十七寶塔同品未可

[0660b04] 第五品次說法警覺 陳說 辨正
一乘 一實歸途 善巧上根 神功
方便品〉。上根領悟重述授記應有授記品〉, 不可授記
,〈譬喻品授記中根 之類聞法未能曉喻 譬喻品〉。智者
信解品〉。信解尚未深知 藥草喻品〉。四大聲聞 領解授記品〉。
丁寧 鄭重過去結緣始覺 所得涅槃
大涅槃化城喻品〉。高名 應有信解復重淨心 慇懃領解
高名五百弟子授記品〉; 授記學無學 〉。三根使
法令弘大法師品〉。 修學師範 大道真宗
多寶分身長時 不虛見寶塔〉。佛說自尊國王
怨家求法 廣大龍宮極多法力速成龍女 成道提婆達多〉。
慇懃勸勉聞經菩薩受教 〉,勸持」, 」,而今勸持
末代行法越軌 樂行〉。菩薩妙道 恒沙菩薩
毀傷弘宣勸發 出品〉。釋迦
疑難如來壽量品〉。報佛 壽量長遠法身方便宣揚故知釋迦由來佛德深妙
利益功德無量時眾差別獲益分別功德〉。時宜 隨喜隨喜功德〉。傍人
隨喜功德法師功德〉。法師必當作佛毀法 獲罪無量常不輕〉。
勸說眾生 眾生神力 如來神力〉。藥王
本緣勸勉藥王菩薩 本事〉。流行正法藥王 妙音他方傳授妙音
菩薩品〉。眾生 法門大悲救護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音救難神呪
威靈陀羅尼〉。 常生古今
妙莊嚴王本事〉。 未有他方普賢 勸發〉。化緣慇懃
使流通囑累品〉。正法, 〈囑累品其次神力 人情曲解通途



法華卷第一 ()

[0661a18] 大治年庚三月廿 業已

[0661a20] 保安十月十二興福寺 (云云) 。

[0661a22] 法隆寺

妙法蓮華經玄贊卷第一 ()

沙門

[0661a28] ◎第六釋經本文法師:「二十八 分為之一如來 二十七正化,〈正化
利益有益。」吉藏: 「初一品名序分十五正宗 功德以來
正宗彌勒第二長行 信解功德無有十一品名
。」淨法:「初一品名序分十九品名 正宗,〈神力品名流通。」其所初一品名序分
品名正宗正說一乘三根根本 所為獲益二乘 :「一乘菩薩
聲聞小法大乘教化。」 提婆達多〉「智積菩薩多寶佛 本土」,故知明知一乘
正是一乘獲益正宗 ,〈普賢無量菩薩陀羅尼三千 微塵數菩薩行普賢一乘
獲益正宗若爾 指南未了如何智積中路 法師品正宗法師品
凡聖見聞隨喜菩提。〈 比丘尼便 一乘
正宗十九名流受命 序分方便品 合十一乘,〈安樂行品〉、〈
出品一乘,〈如來壽量品常不輕〉,五品一乘 權實
遂便行令因之是非 學者 求證菩薩
遂便。〈神力 名流付囑

[0661c09] 論說成就成就 具足圓滿具足 圓滿無故序分成就
圓滿山城圓滿 二眾成就,「大比丘眾 功德四威儀如法圓滿
如來說法成就,「諸菩薩 無量義經十七 說法隨順威儀成就,「佛說
結跏趺坐依止眾生世間無故依止成就,「爾時 眉間
希有無故六大眾生現前聞法 成就,「爾時彌勒菩薩 多人希有無故文殊師利
成就宿命智現見過去因果成就 現在是故無故 中分初二後五
說教說教入眾,「如是我聞即為
成就一者二者 所以不異 具有

[0662a04] 「如是我聞三門分別一說 之所以大術 本緣涅槃
優婆離 阿難請問四事一佛滅度諸比丘 三惡比丘如何一切經
佛教滅度波羅 大師四念處 惡性比丘默然
打罵一切經如是 阿難結集佛教 之所以令眾生
。《智度論:「如是我聞信受 究竟
師資皆可 順從師資建立。」 中略仁王
聖位四十為首 發起大菩提心十德 菩提心善根自體善友 不退善根精進
大乘:「清淨增上堅固 菩薩無數三大。」二入入聖信根信力信根
善因信力四魔不能 因此初創三通證淨惡道入聖 三寶惡道
現觀至德, 《毘婆沙食法學佛 龍象
善法 學佛最初 七財學者
初生。《顯揚:「七聖財 因之善法。」《瑜伽論:「
根本作意所生 增上最勝解脫堅固出離 後邊希望作意所生
警覺心心緣故 增上心 最勝善惡解脫堅固纏縛 出離後邊覺道滿。」
最初,《 :「眾生出生」;正宗 佛教眾生兩手相接
淤泥智度論:「至於寶山 隨意空無所得。」信心 入佛寶山道果信心
空無心水心淨 ,《唯識:「水珠清濁」, 渾濁:「
不可棄自古死人 大車無輗小車 。」,《春秋:「
君子。」 初八如是」,
增減令眾生起信 修學

[0662c07] ,《佛地論:「 譬喻 富貴毘沙門如是所聞
無有利樂方便如是文句教誨如是讀誦經論如是』,
教誨傳法教誨 時眾如是所聞問答 問言故此答言如是
』。許可如是 如是如是結集諸菩薩 所聞如是說傳法
便許可如是我所 如是如是所聞 說定無有
如是我聞』。」真諦三藏:「微細阿難 法藏諸佛諸相 亦作
大悲涅槃起更妙法他方說法 阿難轉身成佛眾說如是 他方
轉身成佛 』。」

[0663a01] 結集。《法華:「 感應是以無非 眾生無非如來
傳經名教出於感應 如是』。」《無量義:「至人說法如是』。」:「
名為如是第一句如是 第二如是 三句如是無相 四句如是非有愚癡
如是非有戲論 。」光宅:「『如是』,所聞一部如是一部即為
。」梁武帝:「『如是如斯 如是。」三藏:「如是三世諸佛不異故稱
諸法實相古今不異名為 故稱阿難 本教不異名為離過故稱
。」由此不異 可信以上十五

[0663a22] 傳法菩薩自指己身如是 世俗我有
外道施設 涅槃二乘施設三世 流布傳法
順世自稱不同即是無我 大我

[0663a29]

[0663a29] 諸佛說法我執何故無我」?

[0663b01]

[0663b01] 一言 無我順世 無我無我修學
四有染淨因果事業所以

[0663b05]

[0663b05] 若爾何故名字

[0663b05]

[0663b05] 真諦二我主宰自在。《:「
阿難陀慶喜聲聞藏阿難 獨覺阿難伽羅菩薩藏但是。」由是阿難
多聞聞持積集三慧齊備文義三藏教總持自在名字正理諸法自在

[0663b15] 世間我見」, 阿難」,世尊傳聞疑網
」。「耳根聽受 總稱故云」。 大乘心所和合方名
名聞 名義便
在意瑜伽:「比量」,耳根名聞 熏習名為」。

[0663b27]

[0663b27] 慶喜于時覺知 何故我見

[0663b28]

[0663b28] 聞法 佛事 證菩提要聞熏習熏習
出世」,」。據實于時見佛佛土 佛事可言 生分

[0663c06]

[0663c06] 佛說法言

[0663c07]

[0663c07] 一者: 「唯有三法戲論 說法慈悲本願眾生上文
相生文義善根力 名為佛說耳根變故 以為體性無性八時聞者
聚集顯現以為體性 若爾云何菩薩?」:「薄伽梵 大乘菩薩大乘體大
大乘〉,為此。」:「增上 故作譬如天等增上 成道
其中一字 。」二者親光:「佛身具有分別戲論豈不說法名
聞者善根本願如來識上文 相生文義利他善根 佛說聞者相分
明顯。」世親:「相續識 相續差別彼此增上 緣故由此我所說法中葉
說法中葉末尼天鼓 。」解釋 如是我聞」,增減過失
展轉顯示聞者有所 堪能有所增減過失 愚夫堪能有所不能增減 結集佛教如來
令眾生恭敬信受如是 文義決定 是故聞者 聞已如理思惟修學

[0664a09] 一時」。

[0664a09] 第二說教時分 一法機器聽事 聽者共相時分
一時應化剎那相續 究竟假名一時」。一者 道理現在五蘊剎那
生滅即此現法 假名過去假名未來 二種現在過未現在 聽者五蘊諸法剎那生滅前後
相續究竟三世一時非一 生滅之一二者唯識 之上變作三時現在
變作短長一時 所見多生唯心無實 三世相應行蘊
法界法處所攝一時一則不定 不定相續不定四時 八時十二不定成道後年 時節名為一時但是聽者
慈悲應機聽事 不定剎那聽法根器時長時長聽者
一剎那未能剎那不定 相續陀羅尼一字 一切聽者一字 一切相續由於一會聽者
有利如來神力多劫不定 名為一時不定四時六時八時
二時一日一月四天下長短 晝夜不定天下起用 諸天四時八時
流通四時等流 不定成道後年時節三乘 所見佛身年歲短長成道
不同三乘凡聖 成道若干年歲中有 法華經滿六十小劫」,
其事四時,《涅槃經二月 」。六時八時十二涅槃 晨朝楊枝」,《金剛般若飯食
衣鉢敷座而坐正午」,《上生經初夜放光」,《遺教經其中 寂然無聲」。成道後年時節
十地第二他化自在天王宮 寶藏殿華嚴經」,法華經三七日 思惟波羅奈四諦」,無量
成道四十餘年 隨一眾生聞見結集 說法是故 一時

[0664c02]

[0664c02] 處中隨機

[0664c03]

[0664c03] 不可一會 機宜有利長時如何
一時」。

[0664c07] 」。

[0664c07] 第三說教佛陀 」;覺者」。三義自覺凡夫凡夫不自覺
二乘不覺圓滿 菩薩復修滿。《佛地論:「一切智一切種智
一切有情蓮花名為 。」一切智 理智真智無分別智所有
而言煩惱障一切種智覺有情 蓮花 所得所有而言所知障
梵本薄伽梵佛教 以此一言翻譯 故稱

[0664c21]

[0664c21] 三身

[0664c22]

[0664c22] 應聲化佛 菩薩報身 應現通報王城劫盡火
聞經化佛安隱壽量長遠 報身應化非真說法 歸本法身所以稱讚大乘
德經法界明法。《佛地經 十八圓滿報身王城 化佛據理而言三佛現身
。《楞伽經中說三佛說法各別 由此劬師羅長者發心 婆羅門起信無邊菩薩
上界有餘凡夫 無盡主尊教主

[0665a08] 王舍城耆闍崛山」。

[0665a08] 第四 遊化遊化 安處遊化城中
中遊安處古人因此 同理
羅城摩揭陀國正中古先君王 吉祥茅草以為崇山四周以為
西狹徑山門東西南北 一百五十周四 道路黃金暮春
月林金色宮城北門窣堵波提婆 達多未生怨王親友 如來如來指端師子
東北窣堵波舍利子 比丘不遠深坑火坑
宮城東北十四陀羅 北山 特起鷲鳥高臺
分色成道五十 妙法耆闍崛山靈鷲山鷲鳥 食人靈鷲山婆娑 聞法山麓
窣堵波下乘至此 退凡人
東西南北西精舍 如來在世說法 說法量等如來精舍
佛經周三 出血南岸窣堵波佛說法華經山城
北門行一迦蘭陀 未生怨王分得舍利供養竹林 西南南山大竹中有
大迦葉結集法藏竹林 百餘迦蘭陀西北二三 王舍
內城基趾猶存周二里面 頻婆娑羅王宮城 一家不安
可以群臣白言大王德化黎庶
寒林寒林不祥 便自攝 自失
太子 吠舍釐集軍 故稱
未生怨嗣位後方 更為無憂王遷都 波吒釐王舍城婆羅門城中 婆羅門古人
山城王舍城 王都王舍佛住
:「序分成就法門示現二種成就 一切法最勝王舍城一切 摩揭陀國正中人王
一乘三乘之中法王 二者示現 功德成就耆闍崛山
法勝蘇摩既是山城王舍 多山表法 二乘自在巍巍功德滿。」
不出法勝 好鳥栖止法勝 上人
妙理 二乘所以王城有所 般若舍衛四德
不依金生麗水 西生死河流不竭涅槃 河中生死 圓寂河邊涅槃
有所由來經合 靈山空中三佛淨土囑累品中分穢土
。〈囑累 分身淨土 說經便靈山穢土
分身便 在地靈山創會二乘 一乘分身釋迦 多寶
說經以後法華》, 故知唯有創會山城佛說化身三乘
報佛淨土二乘 不能由此化身

[0666a15] 大比丘眾」。

[0666a15] 成就自下第二眾成就眾成就解釋 來意權實三定四明次第

[0666a18] 來意聽眾慶喜聞法可信慶喜 傳聞
可信。《智度論:「 」。顯德天帝釋諸天圍繞大梵 天王梵眾圍繞法王圍繞
利物必應次第宣唱 後果;〈方便 權實
;〈安樂行品文殊 ;〈壽量品彌勒權實 因緣除法
聲聞一乘 菩薩當機退菩提心三根領悟
菩薩領悟壽量隨類獲益聲聞 凡夫遠塵離垢發菩提心聖者迴向 菩薩凡夫疑網聖者菩薩 無生法忍菩提
妙法當時當時 發心時眾生發 淨信不生。《佛地論菩薩
圓滿天龍眷屬圓滿」,淨土何況 上來來意

[0666b12] 二者權實佛地論一處化佛穢土聲聞菩薩 之中菩薩聲聞
靈山化佛 眾生見淨土 無邊報身聲聞多寶
化現 聲聞滿多寶 身等

[0666b20] 三定多少十五高名 大德無名大德三尊 難思帝釋諸天
三光四王自在色界諸天 龍眾十一緊那羅十二乾闥婆十三 阿修羅十四迦樓羅十五人王

[0666b26] 六眾多寶二分龍宮妙音普賢聞法證法行法 持法說法護法差別中有
三乘獨覺獨覺佛世 不在,《仁王經 具有下文二三
色界光照有緣聞法 所以不來,《仁王三五 地獄無緣不來二義
光照有緣地獄光臨無緣無色 所以不來一乘地獄無暇。《陀羅尼經本息眾苦
威力所致地獄不來所以光照生厭 發心四眾優婆塞
威儀成就初文 夜叉摩睺羅伽具有 轉輪聖王唯有小王具有此後
威儀成就一切

[0666c15] 次第一聲菩薩八部眾外護 中聲菩薩聲聞
中有無名尊重眷屬 八部人王八部中天天中居中
居中次第證法 廣大持法無邊他方 法眾他方勸持之中聲聞菩薩
後者,《佛地論四解形相 聲聞出家形同諸佛菩薩 聲聞菩薩三戒
聞出出家菩薩隨類化生菩薩聲聞憍慢華嚴 》、《羅摩伽經》、《》、《》、《五濁》,
菩薩聲聞大小先後

[0667a03] 眾成就中有 功德四威儀如法成就 無數無數各別
成就中有聲聞小乘 乞食比丘菩薩 有情菩提薩埵
神通力隨時示現修行大乘 婆羅十六具足菩薩不可思議事 不定示現優婆塞四眾
菩薩出家人威儀一定不同菩薩由此 比丘功德成就十六 聲聞十三菩薩本論
文義威儀如法成就 時世四眾圍繞四眾繞佛威儀 恭敬聽法住相禮佛威儀
聽法故此十五合為菩薩聲聞成就無學比丘 成就歎德天等無行
無德論說成就

[0667a22] 中有 十五威儀初中禮佛各各退十五中分
外護 菩薩聲聞比丘 比丘中有有名無名大德
初中歎德成就二行

[0667a29] 「龍樹:「一處一時一心一見一道同一解脫道名為。」

[0667b02] 「 ,《智度論三義諸眾 障礙大人恭敬真諦
學人體大功德智慧合為 大阿羅漢四德
名稱遠聞六識大人大眾 所知苾芻比丘」, 所以出家魔宮 乞士出家乞食
淨持持戒淨命 三業無貪不依 活命聖道煩惱

[0667b15] 「

[0667b17] 皆是阿羅漢 () 心得自在」。

[0667b17] 歎德 中有十六: 「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
」。:「心得自在心善解脫慧善解脫」。: 「心慧解脫調」。:「調伏 已辦所辦棄諸重擔
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知解脫。」:「 正智心解脫至心自在第一究竟。」 攝取

[0667b26] 非唯 第二:「諸漏已盡阿羅漢」,
即是煩惱阿羅漢」。

[0667c01] 分別 現行流散不絕」。 厭惡過失
現行無復煩惱種子據實欲漏 無明漏出體欲界見道四十煩惱
四諦一一修道無明身見邊見無明四十一 根本煩惱忿二十隨惑欲漏
無色界無瞋四十一 七十二根本煩惱色界 隨惑十六隨煩惱
有漏三界十五無明無明漏 唯有五趣四生不善無記所以
獨立欲漏上界無漏 一生煩惱由此一有無明 相應不共十一
殊勝事故得名 一切煩惱有漏 下界煩惱 欲漏上界本名名為
有漏無明不以自行 無明漏非一名為瑜伽 有別故且第四第二
得真自在諸漏已盡」,無為 自在漏盡第二第三 四句:「煩惱得真自在」,
諸漏已盡煩惱無復煩惱 無故得真自在煩惱 得真自在第三第四
第五第六第四:「 心解脫慧解脫得真自在」, 心解脫慧解脫
無明貪愛慧解脫相應心 心解脫無為 自在第二第三:「遠離
所見無復煩惱」,煩惱種子見者相應所見現行二縛無復煩惱
見者所見 我見我相 二見漏盡煩惱煩惱
無我我見相違第五第六第七:「 解脫調伏」,良馬調
第九第十兩句第八:「 惡道平坦」, 到處
已辦所辦」,道諦 所以威德生死險阻 平坦不為生死
留難生死因果滿 第九:「應作人中對治 降伏煩惱怨敵」,道諦滿集諦煩惱
第十:「所作已辦不復 相應」,苦諦滅諦滿 第九第十第十一:「
重擔後生重擔 捨離。」便後身生死諸法重擔第十一第十二
逮得己利棄捨重擔涅槃」, 涅槃為己第十二第十三 :「盡諸有結逮得己利煩惱
因故」,煩惱為生死因名為 涅槃所以 生死和合
愛結恚結慢結無明疑結見結取結嫉結慳結由此數數 第二
十四:「正智解脫諸漏已盡」, 漏盡正智無為解脫解脫 第十五:「至心自在見道
道智」,修道自在成上無學道一切盡心自在第十四第十六:「第一究竟
正智心解脫神通無諍三昧 功德」,到彼岸聲聞

[0668b20] 論文唯有三句以下 第四第二第九 第十第八起名
起名起名此類 非一唯有以上 第二第三第五 第七第九第十第十一
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二 第十三第三第十四 十四第十六起名 起名起名之上
此類非一唯有三句 第九第十第十五第三 第五第六一句
以下第四: 「, ,  , 上下, 
。」經文,十六總有 以下一句諸漏已盡皆是阿羅漢」。以上
無復煩惱」,逮得己利 」,

[0668c13] 「 取現行一煩惱諸漏已盡阿羅漢 即是煩惱義解阿羅漢
十地阿羅漢。「無復煩惱 所見無復煩惱煩惱種子 煩惱相應現行
煩惱種子 名為遠離所見漏盡 二見無復煩惱。「種子
復重生死流轉 重擔涅槃。 「 () 訓釋即由有餘依涅槃
九結煩惱 以下四句阿羅漢見道修道自在八解脫滿得名
心得自在不可次第 大義釋經 智者

[0669a01] 第二皆是 阿羅漢十五阿羅漢,「十五諸漏已盡
一應飲食供養恭敬 福田大眾教化一切無復煩惱名利聚落城邑 得真自在欲境
降伏外道心善解脫 智慧觀察慧善解脫諸法說法如法相應不生疲倦調稱心靜坐空閑處
衣服一切資生知足猶如一向行善 進修
已辦所辦我我所非有 聖行棄諸重擔十一 聖行逮得己利不願生死十二
降伏世間禪定淨心不生味著有界盡諸有結乃至不生 殊勝功德正智解脫解脫
十四第一義功德至心自在 無為十五如實知同生功德利益一切眾生第一究竟波羅蜜多 廣度眾生利得功德第八
不息十二不著 相配其間可知 :「, 行善無相
。」 唯有十五第一第二 教化第十一聖行第十二 世間禪淨第十四第一義次第
阿羅漢

[0669b03] 第三攝取 十五攝取功德 不可說中意十五 功德阿羅漢所得有為
無為不可說有相無相 攝取功德 無復煩惱隨眠二惑不能
功德二惑亡故攝取功德二攝 功德三句得真自在心善解脫 解脫三句得真自在一句降伏世間
功德世間不得自在種種 得真自在心善解脫 降伏出世間學人功德學人 二縛攝取不違功德一句
調伏隨順如來教行猶如良馬 人心四攝取勝功德一句 威靈神力圓滿攝取應作
功德一句應作應作 法供養恭敬尊重如來供養 應作正行法供養應作 道諦法行供養攝取滿足功德
一句已辦所辦滿足 滿足滅諦滿攝取功德 棄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
生死重擔貪愛 供養恭敬供養恭敬 涅槃過於邪命 利養上下
九結上下 盡諸有結攝取功德一句正智解脫解脫無為之中 攝取應作利益眾生功德
至心自在神通自在 內心繫縛攝取利益攝取 功德一句第一究竟波羅蜜多
到彼岸:「 攝取, , 滿足如次四句, 三句,  , 上首
。」 攝取十德三德攝取功德 諸漏已盡無復煩惱二攝功德 逮得己利盡諸有結邪命
攝取應作利益眾生功德 一句至心自在阿羅漢所以 十五功德。《唯識
煩惱世間 供養不復分段 分段 供養攝取決定
一切阿羅漢不過 (攝取俱解脫 煩惱堪受攝取分段生死非理
翻經阿難陀獨居」,中略) 。

[0669c26] 名曰 () 那提迦葉」。

[0669c26] 第三 二十一 出家前後次第。《報恩
耶舍門徒五十 門徒五百門徒三百 門人二百門徒一百目連
門人一百大數一千二百五。」 大小次第迦葉第二迦旃延不定。《無垢稱
弟子品次第問疾 。《十二》「成道 五比丘迦葉兄弟年度
目連」,機宜不同結集誦經。《無量壽 本際阿若憍陳如」。阿若 憍陳那婆羅門那是
解義解故。《因果 憍陳那優樓頻螺那提所以 太子之後內外親族
太子苦樂以為 太子外道苦樂 乳糜吉祥草覺樹 成道鹿轉法輪
之中陳那 以為 眾多標名那是
。《般若憍陳那」。 摩訶迦葉摩訶迦葉波婆羅門上古光明
蔽日迦葉迦葉 光能日月 長者出家大行少欲知足杜多大人大名
迦葉因果第三彌勒 三迦葉兄弟
木瓜胸前猶如木瓜 木瓜以為 象頭山云城
伽耶城那提 。《正法三迦葉因果 河邊修道神通
木瓜 第二第三以為

[0670b12] 舍利弗 () 劫賓那」。

[0670b12] 舍利弗舍利
故云 過去身為釋迦佛發願 弟子不但名優 論議

[0670b18] 摩訶 伽羅大目乾連 上古仙居以為尊者
得大神通故云 從父本名俱利 [(/)*(/)]
。《般若舍利子」, 因緣彌勒

[0670b25] 摩訶迦多衍那迦旃延。《般若迦多衍那」, 婆羅門
山中年歲既久鬚髮無人 婆羅門剃髮有子兄弟 諸仙諸仙
成仙爾來尊者 男子威德故云 西方
」,不肯改嫁真諦」,

[0670c07] 應作 [(/)*(/((-)+))] 不知


[0670c09] 劫賓那宿同房宿化作 比丘說法因而得道故云宿 現時故云

[0670c12] 憍梵波提 () 摩訶俱絺羅」。

[0670c12] 房鉢底憍梵波提過去 五百人身
相比

[0670c16] 云室北方 以為 和合智度論食人

[0670c19] 餘習畢陵伽 五百婆羅門惡性餘習恒河

[0670c22] 薄俱羅 毘婆尸佛入涅槃比丘 頭痛
比丘除愈九十一 天上人中 今生婆羅門 早亡後母方便不死
出家阿羅漢出家八十不患 女人尼寺不為 女人一句無憂王布施 少欲不受方知
少欲付法藏因緣

[0671a03] 摩訶 膝蓋舍利弗 中說

[0671a07] 難陀 () 羅睺羅」。

[0671a07] 難陀 根本乃是牧牛牧牛十一 一切智阿羅漢聰明 絕妙

[0671a10] 難陀 端嚴無比 牧牛難陀
身長 大勝生主所生

[0671a14] 滿慈子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滿 滿尊者
滿滿慈子

[0671a19] 蘇補底善現須菩提

[0671a20] 阿難陀慶喜 阿難歡喜世尊成道內外 慶喜

[0671a22] 羅怙羅 執日羅睺羅障蔽

[0671a23] 摩訶迦葉舍利弗大目乾連摩訶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
阿難羅睺羅說無垢稱經聲聞第三 廣說

[0671a28] 如是 () 大阿羅漢」。

[0671a28] 王子大臣人民帝釋梵天王 聲聞菩薩智者
所知。」貴賤大眾所知 大小聖眾。《無垢稱一切眾望 」,二十一
」。:「心得自在 阿羅漢阿羅漢阿難陀。」

[0671b08] 復有學無學」。

[0671b08] 無名大德 進趣修習名為 進趣圓滿止息修習名為無學

[0671b12] 摩訶波闍波提 () 」。

[0671b12] 三尊 摩訶 生主佛母大術生佛 命終大術姊妹之類
姨母大勝生主梵王一切眾生 以為一切佛弟子名為 大生三乘聖眾名為
大勝大勝生主 波闍波提大愛道因緣中說

[0671b22] 羅睺羅 () 眷屬」。

[0671b22] 內眷 戍達羅 形容美麗遠聞生育羅睺
讚詠,「美稱相傳 乾闥婆玉女玉女有子出家
玉女。《未曾有經》、《須達拏 》、《羅睺 夫人鹿野
玉女 過失 摩耶羅睺涅槃比丘菩薩 」。

[0671c05] 得出道行 妙法有緣眷屬

法華經卷第一 ()

[0671c09] 保安二月 (丁酉) 廿日本 法隆寺

[0671c11] 同年十月十五興福寺 法隆寺

[0671c13] (甲寅) 四月十五 (壬午) ,寺僧 一遍教授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4 No. 1723 妙法蓮華經玄贊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