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ofa Lianhua Jing Xuan Zan 妙法蓮華經玄贊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妙法蓮華經玄贊卷第九 (本)大慈恩寺沙門基撰
提婆達多品
[0815a13] 三門分別:一來意,二釋名,三解妨。
[0815a13] 來意 有三:一者論解六記中第四無怨記云「與 提婆達多記者,示佛世尊無怨惡故」,故此 品來。二者四品讚重流通中此為第三,顯
持此經人可尊重,不悋軀命以求此法, 於怨家所以身為床,故此品來。三者顯此 經妙用利益無邊成道亦疾,即是海會大眾龍 女成道,故此品來。
[0815a20] 釋名者,「提婆」天也。「達多」 授也。佛之黨弟、斛飯王之子,從天乞得、天 授與之,故名天授。
[0815a23] 解妨者,此品亦明龍宮涌出、龍女成道,何 故唯以天授為名?答:天授良緣乃釋迦之 師傅,餘雖顯勝德,非佛自事故,不以為
品名。又從初立名天授往事,龍宮古涌出 等現事故。問:何故龍宮涌出、龍女道成不別 為品,合天授耶?答:文殊順緣之善友,非違
己之良緣;天授不然,顯經可重,故以違緣 為品目,勸人持經,不以順緣為品名。俱 經良友,故合為品。
[0815b02] 經「爾時佛告 (至) 無有懈惓」。
[0815b02] 贊曰:此品大文分 二:初明天授與佛自身違緣善友,欲顯但 能持經,不問怨親皆是善友;後明文殊與
一切眾生順緣善友,說經益多速疾之力。 初復分三:初明佛昔重法以求經;次明 天授由經當來作佛,「告諸四眾提婆達多」下
是;後結聞經獲益,「佛告諸比丘未來世中」 下是。初文有二:初明往昔求法;後明結會 今古,偈後文是。初中復二:初長行及偈明求
法,後二頌求法所由。初長行分三:初明求 法,次明仙許,後明隨順。求法有三:初明 求法;次明修行;後明訪求,「擊鼓宣令」下是。
此初也。「惓」音渠眷反,正應作「倦」,《玉篇》「懈也 劬也極也止也」。亦作「券」字。或作「惓」,不知 「惓」字所從。
[0815b17] 經「於多劫中 (至) 心不退轉」。
[0815b17] 贊曰:下明修行。 有四:一位高能下,二劣心能勝,三難財能 施,四難位能捐。此初二也。
[0815b20] 經「為欲滿足 (至) 委政太子」。
[0815b20] 贊曰:此後二也。「時 世人」下難位能捐、難財能施中,初施意、後所 施。所施中初外財、後內財。「捐」棄也癈捨也。在
君為政、在臣為事,今棄君政,非己任也。
[0815b24] 經「繫鼓宣令 (至) 供給走使」。
[0815b24] 贊曰:此明訪求。
[0815b25] 經「時有仙人 (至) 當為宣說」。
[0815b25] 贊曰:此明仙許。
[0815b26] 經「王聞仙言 (至) 身心無倦」。
[0815b26] 贊曰:下明隨奉。 有二:初難行能為,後難事能久。此初也。「乃 至」者,中間所經無量事業,謂打罵之曾不 退等。
[0815b30] 經「于時奉事 (至) 令無所乏」。
[0815b30] 贊曰:難事能久。
[0815c01] 經「爾時世尊 (至) 身當為奴僕」。
[0815c01] 贊曰:五頌半頌 前,中分三:初二求法,一頌半仙許,二頌隨 順。此初也。「推」擊也,有作「槌」都迴反,槌 樀 也。
字從木追。有作「搥」直淚反。關東謂搥,關西 謂棏。「棏」音竹革反。「槌」「 樀 」並非經義。
[0815c06] 經「時有阿私仙 (至) 吾當為汝說」。
[0815c06] 贊曰:此仙許 也。「阿私仙」者,此云無比。
[0815c08] 經「時王聞仙言 (至) 身心無懈惓」。
[0815c08] 贊曰:此隨順 也。「蓏」作「瓜」音讀,《玉篇》「菓謂桃李之屬, 蓏謂瓜瓞之屬」。又有核曰菓,無核曰蓏。
又木實曰菓,草實曰蓏。又木上曰菓,地上 曰蓏。
[0815c13] 經「普為諸眾生 (至) 今故為汝說」。
[0815c13] 贊曰:此二頌 求法所由,勸示勤學。
[0815c15] 經「佛告諸比丘 (至) 善知識故」。
[0815c15] 贊曰:此明結 會今古。有二:初結會,後領荷。領荷有二:初 領十一別德;後領二種別德,謂成覺、度生。
[0815c18] 經「告諸四眾 (至) 住不退轉」。
[0815c18] 贊曰:下明天授由 經當來作佛。行損害故近雖沈沒,由經力 故當成勝果。《無垢稱》云「示現作魔王者,多
是不可思議解脫菩薩。唯有香象能與香 象捔力鬪戰,非驢所堪。」故知天授示現為 也。授記有二:初記現在,後記滅後。現在有
四:一自體,二界名,三住壽,四利益。
[0815c25] 經「時天王佛 (至) 不退轉」。
[0815c25] 贊曰:此記滅後。有 四:一法住,二起塔,三供養,四利益。
[0815c27] 經「佛告諸比丘 (至) 蓮華化生」。
[0815c27] 贊曰:下第三 段結聞經獲益。信心不疑當具五德:一 不墮三惡趣,二生佛前,三常聞此經,四生 人、天受樂,五佛前化生。凡難有八,謂三
惡趣為三,四生佛前佛後,五諸根不具,六 邪見世智辨聰,七邊地即攝北洲,八長壽天。 《成實論》說四輪摧八難:一住善處,謂生中
國,除五難,謂三惡趣、邊地、長壽天。二依善 人,謂遇佛,除生佛前佛後。三發正願,謂 正見,除邪見、世智辨聰。四宿植善根,除諸
根不具。今言「不墮地獄」等者,離三途難。「生 佛前」者,除生佛前後。「常聞此經」,除邪見、世 智辨聰。「生人、天受樂」,除諸根不具。「佛前化
生」,除邊地、北洲及長壽天。
[0816a11] 經「於時下方 (至) 當還本土」。
[0816a11] 贊曰:下品第二大 段,明文殊順緣,善友說經益多速疾。中分 四:初智積請歸,二釋迦留止,三文殊涌出,
四智積談議。此初也。驗此文意,智積請歸 明說經訖,故知八品正宗為勝。
[0816a15] 問:
[0816a15] 何故白 多寶,釋迦留待。
[0816a16] 答:
[0816a16] 侍者請還故白多寶,賓 主之道釋迦留之。
[0816a18] 經「釋迦牟尼佛 (至) 可還本土」。
[0816a18] 贊曰:二釋迦留 止。
[0816a20] 經「爾時文殊師利 (至) 詣靈鷲山」。
[0816a20] 贊曰:下第三 文殊涌出。有二:初涌出詣山,後下華致 敬。此初也。
[0816a22] 問:
[0816a22] 初標經首及答彌勒並在會 中,何故此言龍宮涌出?
[0816a23] 答:
[0816a23] 利益多端,去住 咸益。佛創說一乘便即隱而不現,今為證 驗方出龍宮,此亦何失?從海涌出,傍詣 靈山。
[0816a27] 經「從蓮華下 (至) 却坐一面」。
[0816a27] 贊曰:此下華禮 敬。既致禮世尊,亦慰問菩薩。
[0816a28] 問:
[0816a28] 分身既在, 不獨兩尊,何故文殊獨禮二聖?
[0816a29] 答:
[0816a29] 逐近偏 歸,未必要須普禮;相隣致敬,不假普禮分 身。又現前易禮、遠處難歸,故知東土上人 偏禮二聖,觀音奉珠但為兩分,分身猶在
亦復何愆。
[0816b05] 經「智積菩薩 (至) 其數幾何」。
[0816b05] 贊曰:下智積談 議。有二:初辨所化多少;後辨所化遲速,偈 後「智積問」下是。初顯二益:一所度眾、二所化
難,皆從聲聞以入大故。後亦二益:一道成 速,二轉惡身。去畜生之貌、轉女人之質,皆 是經力所致然也。初文有六:一問化多少,
二答數無央,三龍宮涌出,四文殊指示,五 智積讚揚,六文殊告化。此初也。「仁者」,《周禮》 云「仁者有六德:一曰仁」,鄭玄「愛人以及物
曰仁;上下相親曰仁;貴賢親親曰仁; 殺身成人曰仁,仁忍也;好生惡殺曰仁; 善惡含忍曰仁。」
[0816b17] 經「文殊師利 (至) 自當有證」。
[0816b17] 贊曰:答數無殃。 「須臾」者,《玉篇》云「俄頃也」。有云,自當證知,聲不 及此。
[0816b20] 經「所言未竟 (至) 大乘空義」。
[0816b20] 贊曰:龍宮湧出。 有二:初湧出詣山,後文殊化德。
[0816b22] 經「文殊師利 (至) 其事如是」。
[0816b22] 贊曰:文殊指示。
[0816b23] 經「爾時智積 (至) 令速成菩提」。
[0816b23] 贊曰:智積讚揚。
[0816b24] 經「文殊師利 (至) 妙法華經」。
[0816b24] 贊曰:文殊告化。
[0816b25] 經「智積菩薩 (至) 速得佛不」。
[0816b25] 贊曰:下辨所化 遲速。有四:初智積問,二文殊答,三智積疑, 四龍女現。此初也。
[0816b28] 經「文殊師利 (至) 能至菩提」。
[0816b28] 贊曰:文殊答。有 十六德:一龍;二女;三小;四慧利;五知根;六 得總持法,此聞持也;七得定;八了法;九得
不退;十辨才;十一慈念;十二具德;十三迅 辨;十四所說深遠;十五仁慈謙沖;十六和雅。 如上此女速至菩提。「剎那頃」者,時之極小也。
《俱舍論》說「百二十剎那,為怛剎那量,臘縛此 六十,此三十須臾,此三十晝夜,三十晝夜月, 十二月為年,於中半減夜。」華嚴經說「十信
菩薩八相成道」,今或說此勸示眾人。《伽耶 山頂經》「淨光天子問有幾發心?文殊答有四: 一證發心,謂入初地;二行發心,次六地;三不
退發心,八九地;四一生補處發心,謂第十地。」 今此龍女或即第四發心,化為龍女,小而能 學法華,速得菩提。勸獎眾人,非為實爾。《文
殊問菩提經》云:「此四中,初過聲聞,次過獨覺, 次過不定地,後安住定地。」據增勝為論,不 違前經。《法印經》菩提心有七,《發菩提心論》
有十發心,〈菩薩地〉有四緣十種發心,恐繁 且止。
[0816c17] 經「智積菩薩 (至) 便成正覺」。
[0816c17] 贊曰:智積疑也。 有四:一時長,二行廣,三處遍,四意大方得 菩提,故生疑也。
[0816c20] 經「言論未訖 (至) 度脫苦眾生」。
[0816c20] 贊曰:下龍女 現。有四:一龍女現讚,二鶖子申疑,三龍女 道成,四時眾獲益。此初。有二:初現已歸
敬,後以頌讚歎。三頌半中,初二半讚,後一 申誠。此諷誦偈。
[0816c25] 經「爾時舍利弗 (至) 是事難信」。
[0816c25] 贊曰:下鶖子申 疑。有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0816c27] 經「所以者何 (至) 速得成佛」。
[0816c27] 贊曰:此釋。有三: 一穢身不得,能依勝法依勝人故;二時少 不得,果妙大故;三障礙不得,離障無礙方
圓覺故。《超日明三昧經》說「上座比丘謂慧 施曰:不可女人身得成佛道。有三事隔、 五事礙故。何謂為三?在家從父母制,出嫁
從夫制,夫亡從子制。」亦同俗書三從之義。 五礙同此,即彼經云「不得作梵天者,奉 清淨行無有垢行,修四等心善達四禪,
及昇梵天婬恣無度,乃為女人,故不得作 梵天。不得作帝釋者,勇猛小欲乃作帝釋, 雜惡多態為其女故。不得作魔王者,十善
具足尊敬三寶,奉事父母謙順長年,乃作 魔王;輕慢不順毀失正教,為女人故。不得 作輪王者,行菩薩道慈愍群萌,供養三
尊、先聖、師父乃作輪王。主四天下,化行十 善,尊崇道德,為輪王故;無有淨行,為女 人故。不得作佛者,行菩薩心愍念一切,
大慈大悲被大乘甲,消五蔭化六衰,行三 三昧解二無我,證無生忍體達一切,乃得 成佛;女無此事,故不得成。」〈菩薩地〉言「一切
女人成就煩惱、諸染污智;諸佛不以惡身 能證無上大菩提,故說女人不得作佛。」
[0817a19] 經「爾時龍女 (至) 復速於此」。
[0817a19] 贊曰:下龍女道 成。有二:初獻珠發喻,後示現道成。此初。 有四:一獻珠,二返問,三直答,四結喻。
[0817a22] 經「當時眾會 (至) 演說妙法」。
[0817a22] 贊曰:示現道成。 有二:一見因,二見果。
[0817a24] 經「爾時娑婆 (至) 悉遙敬禮」。
[0817a24] 贊曰:下時眾獲 益。有四:一喜禮,二得益,三無垢界動,四眾 會信受。此初也。
[0817a27] 經「無量眾生得受道記」。
[0817a27] 贊曰:彼土眾生得 益也。
[0817a29] 經「無垢世界 (至) 而得受記」。
[0817a29] 贊曰:無垢界動。 有二:初明見動,後明此益。由見彼動便 證道果。
[0817b02] 經「智積菩薩 (至) 默然信受」。
[0817b02] 贊曰:眾會信受也。
持品
[0817b04] 二門分別:一來意,二釋名。
[0817b04] 來意有三:一 者初科四品明讚重流通中,初之三品讚 重人、法勸人流通,此之一品時眾奉持。二 者依十二品明一乘境,中分三:上來初八
品正明權實三根得記,次上三品歎人美 法勸募持行,此〈持〉一品稟命捨權持行實 法。故此品來。三者論云「持力有三,謂〈法師
品〉、〈安樂行品〉、〈勸持品〉。〈法師〉通能所持,〈安樂 行〉唯所持,此品唯明能持。」故此品來。
[0817b13] 釋名者:「持」者住令不壞,書寫、供養乃至 修行皆名為持,非唯十中一受持也。前明 募說亦讚書讀等人,今此云持,故知持通
十行,令法久住、眾生利益,總名持故。亦有 經題名為「勸持品」,本論亦言「勸持品」,因前 佛勸而令持之;或此品中,佛顧菩薩亦即
勸持。理雖未爽,然經多分單名「持」品。
[0817b20] 經「爾時藥王 (至) 說此經典」。
[0817b20] 贊曰:此品大文分 三:初二萬菩薩請此方持,以眾生等多諸 惡故;次四類聲聞請他方持,此處難化不
能堪故;後顧八十萬億那由他菩薩,此彼 俱持力勢大故。初文有三:初請護持,次明 惡人,後明不怖棄命持經。此初也。
[0817b26] 經「後惡世 (至) 遠離解脫」。
[0817b26] 贊曰:此明惡人。有 六:一世惡,二生惡,三根性惡,四煩惱多惡, 五貪名利惡,六不欲解脫惡。增不善根即 多煩惱。
[0817b30] 經「雖難可教化 (至) 不惜身命」。
[0817b30] 贊曰:此明不 怖棄命持經。由具六惡雖難可化,我不 怖之應攝受者而攝受之、應折伏者而 折伏之,棄命持法。
[0817c04] 經「爾時眾中 (至) 廣說此經」。
[0817c04] 贊曰:下第二段四 類聲聞請他方持。有三:初五百,次八千,後 尼眾。此初也。
[0817c07] 經「復有學無學 (至) 心不實故」。
[0817c07] 贊曰:此八千 請。初標、後釋。此國有八惡,願於餘國持 經。一處惡。二人惡。「弊」困極也。又作「嫳」音扶
列反,輕薄易怒貌。「弊」姎也,「姎」音於悅反。三慢 惡。四德惡。五瞋惡。六濁惡,近外道故起諸 見也。七諂惡,「諂」諛也佞也,傾身似有下也,
睎意噵言謂之諂,身語諂也。八心不實,口有 心無。《智度論》云:「世間眾生善好者小、弊惡者 多,或雖行善貧賤鄙陋;或雖富貴端正而
行不善;或樂布施而乏資財;或富有財慳 貪自弊;或見 宴 默無說,便謂憍高不為卑 下接物;或見卑下引接恩慧普滋,便謂欺誑
諂曲;或見能善言論,便謂恃此小智憍慢; 或見質直無偽,便共欺誑調挵,將為癡鈍 陵辱;或見調善柔軟,便共蹴踏罵毀;若見持
戒修行,便謂所行矯異輕賤不敬。如是十 種弊惡眾生實難教化。」為此等輩難可教 化,願他國持。《法鼓經》中「迦葉白言:世尊!我
終不能攝受惡人,寧以兩肩荷負須彌 至百千劫,不能堪忍聽彼惡人犯戒滅 法、謗法污法非法音聲。世尊!我寧屬他為 他僕使,不能堪忍聽彼惡人犯戒背法、違
法壞法非法音聲。世尊!我寧頂戴大地山 海經百千劫,不能堪忍聽彼惡人犯戒滅 法、自高毀他非法音聲。世尊!我寧恒受聾盲
瘖瘂,不能堪忍聽彼惡人毀犯淨戒、為利 出家受他信施非法音聲。世尊!我寧捨身疾 般涅槃,不能堪忍聽彼惡人毀犯淨戒螺 聲之行,而身行諂曲口言虛妄,如是諸惡
非法音聲。」故此聲聞不願於此持《法華經》。
[0818a07] 經「爾時佛姨母 (至) 目不暫捨」。
[0818a07] 贊曰:下第三段 尼眾請持。有二:初授記,後持經。初文有二: 初二類得記,後二類喜領。初文復二:初母、後
妻。初中復二:初請、後記。此初也。佛之小母、 母之雁行,故稱姨也。
[0818a12] 經「於時世尊 (至) 三菩提記耶」。
[0818a12] 贊曰:下記。有 二:初問,後授記。此初也。梵云喬答摩,此 云日炙種,亦云甘蔗種。男聲中呼,佛是
釋迦姓之本望也。今云喬答彌,於女聲 中呼,日炙甘蔗種是佛母故,以彌聲呼。 訛云憍曇彌。若毀之曰泥土種、牛糞種,故
曰彌。瞿曇,姓。廣此所因,如《西域記》。
[0818a19] 經「憍曇彌 (至) 俱為法師」。
[0818a19] 贊曰:下記中初彰 已說與授因記,後受果記。此初也。
[0818a21] 經「汝如是漸漸 (至) 三菩提」。
[0818a21] 贊曰:此正記果。 初姨母,後傳記。
[0818a23] 經「爾時羅睺羅母 (至) 獨不說我名」。
[0818a23] 贊曰:下 妻。有二:初念、後記。此初也。
[0818a25] 經「佛告 (至) 阿僧祇劫」。
[0818a25] 贊曰:此記中初因、後 果。果中初體、後壽。
[0818a27] 經「爾時 (至) 心安具足」。
[0818a27] 贊曰:此二類喜領。初 長行,後頌。
[0818a29] 經「諸比丘尼 (至) 廣宣此經」。
[0818a29] 贊曰:第二持經。
[0818a30] 經「爾時世尊 (至) 摩訶薩」。
[0818a30] 贊曰:下第三段顧八 十萬億那由他菩薩持。中有二:初佛視,後請 持。此初也。以身加之發起眾心,令持經
故,所以視之。故論本中名「勸持品」,以身勸 故。
[0818b05] 經「是諸菩薩 (至) 我當云何」。
[0818b05] 贊曰:下請持。長 行有三:一讚德,二念請,三言請。此初二也。 德中初位次,「阿惟越致」此云不退,八地已上。
後「轉法輪」下是所成德。心念有二,如文可知。
[0818b09] 經「時諸菩薩 (至) 遙見守護」。
[0818b09] 贊曰:此言請中 初請持,略有七行,無施他、聽聞、供養三行, 易而略之;後請護。
[0818b12] 經「即時諸菩薩 (至) 我等當廣說」。
[0818b12] 贊曰:下有二 十頌。分三:初一頌標當說,次十八頌釋當 忍受,後一頌結誓。此初也。
[0818b15] 經「有諸無智人 (至) 我等皆當忍」。
[0818b15] 贊曰:下十八 頌釋當忍受。中分二:初十六頌行忍持,後 二頌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