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Guanyin Yi Shu Ji 觀音義疏記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觀音義疏記卷第二
四明沙門知禮

[0941a28] 羅剎義門 人數 人數
結伴不可 二次 八難
展轉 皆是中風是故 七寶寶物
有人他人
下風羅剎羅剎 沙門天王其二夜叉 羅剎食人諸處
海外惱人 因相四一五明 三觀
世界中風果報人道 惡業無漏煩惱以下 第五三障惡鬼
別圓 即是一切地下三障 果報三禪
僧護比丘四阿含知識五百商人世尊比丘 中說有益海岸登陸
宿商人比丘 獨行山林僧伽藍比丘住處飲食 房舍溫室園林田地受用皆是
日夜之間種種百餘僧護 所見比丘禁戒
常住地獄學者 足以二次 惡業遭難三塗愛見宿
愛見三塗貪欲羅剎破戒人天 三次煩惱
聲聞不出三戒慚愧無常 不淨慈心二行七財聖位
所得二次諸位六度 別圓入空變易 正觀一心觀世音二邊
惡鬼境界達到中道寶渚前後 即此文約第五二法二觀慈悲
菩薩三昧 逐行起誓明證 相關作下修持三諦圓融
字門觀音章句六道 字門六道法界實相名為
一念差別 解釋 釋義遭難
消釋料簡三觀三障地下 三相果報遭難龍王
安住降雨修羅 不同清水刀劍 惡業遭難惡業
三毒定遠三觀 微妙三次煩惱初機初聲
引證譬如四毒蛇之一 令人瞻視瞋恚都市聞已逃走
旃陀羅隨之 親友不信 不見不得即便空中
今夜六大 云云害人 墮惡道三學五陰旃陀羅
不識六入猶如 六塵六入煩惱駛流 手動過分十住未免
究竟。經文三乘始終聲聞觀法 因緣黑白不動 五欲魔境
爾時二次諸位 一心即時解脫復次明本起誓眾生
三昧 神力一一對於觀門此地
一切 屬地字門 諸佛發明善財定慧一切功德
復次 生佛依正無不法門一塵 無不具足三諦一塵一切
二圓三諦慈悲 無不一時眾苦 不可別論對機分別
四洲四王忉利有事 三昧有漏 十四三昧四教三觀一心二十
三昧第五 二三釋義大千假設對上料揀
即是折攝 云云
其事不重三觀果報 諸天 善本行者瞋恚
惡鬼其事慈悲佛菩薩 如是二次惡業 三毒雖是惡鬼使
得便 邪見亦復如是宿業互相招集 今日善業二三惡名
得名三毒惡業煩惱任運 名為煩惱決定動身三毒
能破五戒十善任運貪瞋癡人天 散善名為四禪定名不動業 三次煩惱初機
遭難滿大千男性 女性纏綿何以三界 遭難行人
見愛塵勞 是故淨名侍者隨意二次
請觀音經緣起毘舍離廣嚴 人民乃至 閉塞猶如醉人五夜迦羅
人精下乘 證法自在法界眾生三障難關 一一佛乘
菩薩法門作佛 三障自在一切 一時故知
慈悲愛見 一識一切一切一識非一 一切一切十界三諦
真正發心隨機 分別帝釋地居天四洲 三昧枷鎖
節經 釋義手下遭難 曾子將死
將死三觀 枷鎖果報 二次惡業
廷尉 妻子錢財現在 妻子錢財何者
過去 皆是宿宿 即今妻子自身依報未成
業道自有不成 善因修道 助緣妙莊嚴王妻子見佛悟道現見
有人妻子 觀音未成 三次煩惱
聲聞凡夫見思 初二三果思惑未盡有罪羅漢 名為無罪大品經學無學名為故云
摩訶那伽學人名為有罪無學 無罪無餘同在既有 三相權實有罪
二智提拔二行進趣 中道五分法身只是見思對於名下
通惑杻械 通人杻械別圓二次 諸位慈悲
慈悲一切煩惱
所為非難 業者有空 業因外空迷悟
一切法一切法節節 入不二法門品 菩薩種性即是
種性後際 種性入不二法門 即是種性空空
不二 豈不經意不二中道何以三昧
成王下乘華嚴引證實相虛空種種諸眾生 作下觀法推心
初心不等 得益四念處下界眾生 內心上界眾生內心
觀空 無法一切十界空門 一切法三諦三諦慈悲無生
慈悲第七怨賊怨賊難處釋義難處
二次滿 怨賊遭難 既有商人
人眾 二事 有機所以
所以一心名為計策 不下三不
二三 南無四明二次 結口
威力巍巍字義事證 果報二修惡業修善 怨賊惡少僕從
繫念 煩惱略明通明四行 以前感應怨賊
四行煩惱四教自攝 四行戒法受持教理修正 出世行人稟戒
若非入聖三句 一句五塵怨賊
聽法師徒 至理得名 得失故知
不易何況 弟子弟子
魔事心下心王正心 正智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