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Avatamsaka Sutra (Huayan Jing Tan Xuan Ji) 華嚴經探玄記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華嚴經探玄記卷第五(是第三會盡)魏國西寺沙門法藏述
佛昇須彌頂品第九
[0192b06]將釋此文。四門同上。
[0192b06]一釋名有二。初會名者。約法名十住會。約處名忉利天會。准釋可知。二品名者。佛是化主動靜無礙不
去而進故云昇。昇至何處。謂須彌頂須彌此云妙高山。謂以四寶所成故云妙。謂東面黃金西白銀南頗梨北馬瑙。餘山唯金故
非妙。獨出九山故云高。高八萬四千由旬。縱廣正等。亦名安明山。頂者山巔也。謂此山頂中央有帝釋宮。四面各有八埵如臺。去
釋三由旬中別有宮城。三十二天輔弼帝釋。并釋有三十三也。今趣釋宮故云頂也。約處表法明十住成位不退勝故居山頂也。即從人用及處三義立名。問何不在
人間說耶。答為顯行位漸昇進故。又表成位離染故居天也。問何不至四天王天。答有三意。一以彼是雜鬼神天顯法非勝故超過也。二為寄法以十信是外凡退位十住
是內凡不退。欲表進退懸殊故越四天王處也。三若未至山頂容有進退。到山頂上即安住不退。是故越彼山腹處天至此頂處以表法也。
[0192b26]二來意亦二。初會來者一答前十住問故。二前已明信。今顯依信起解故次來也。三前信但是位前方便。方便既
滿。正位顯彰故次來也。二品來者前品辨信究竟。今將赴後位故來也。
[0192c01]三宗趣亦二。初會宗亦二。先約人謂化主及助化各有體相用。約住準之。二約法謂十住教義義中以平等法界為體。十住行位為相。應教所
詮為用。教中以六決定為體。十住不同為相。益機為用。相即無礙準上思之。二品宗者以嚴處請佛如來赴感為宗。
[0192c07]四釋文者就此會中有六品分二 初二明方便發起即序分 餘四品是當會正宗。
[0192c09]前中二初品是如來應感序明果德備。後品明集眾光讚序明因德圓。即顯十住位中具因果宗圓備故也。前中三。初辨化緣。二爾時帝
釋下嚴根欲。三爾時世尊下明根緣契合。初中二。先體融遍周法界。後明用融。謂不動而進。前中初一句明體融所由謂佛力也。下
明融遍之相。於中十方各一一閻浮等者。是上光明覺品所辨。十方各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虛空法界等世界中皆有菩提樹下盧舍那佛。各與海會菩薩眾并與文殊師利乃至
賢首等悉各說法。以諸會眾各不雜故云自謂在也。今並同時集眾各昇本界天上而不離本處也。若約小乘三乘等中說經施化。但論在某處等。無此一說一切說等。
今欲明一乘法。即主伴圓明故法如此也。於中一三世間融。二依正二融。三於正報中有三寶相融謂說種種為法寶。菩薩為僧。
對如來故。四於諸菩薩有三業融。謂顯現是身。說法為語。自謂為意。問何須集此者。答欲明具主伴。凡一法起必具一切故。問
何故皆以菩提樹為本。答以是得法初處故。又是覺門故。
[0193a02]第二用融中初一句用融所由。次不起等正明用相。此中不起此而昇彼者。古人三釋。一云本釋迦身不起道
樹別起應化以昇天上。若依此釋昇天之身是重化身。既非深妙。恐乖文意。一云不起是法身。昇天是化用。此恐非理。豈可法
身坐道樹耶。一云此昇天是不往而至。以往即不往故。所以不起也。不往即往故。所以昇天也。如不來相而來名善來等。若依此
釋但是無昇相而昇天。非是樹下有不起之身故亦難用。今解此文略有八義。一約處即入門。謂以一處中有一切處故。是故此天宮等即本來在彼樹王下中。故云不起
也。然先未用此天宮處。今欲於中說法用故說為昇也。又相即故不起也。門別故有昇也。二約佛謂此坐樹王下之佛身即遍法界一切處故。是故佛身本來在彼忉利等處
故不待起也。今欲用此忉利門中之佛故曰昇也。是故若起即不成昇也。三約時謂由此樹下座上佛身即遍前後際等九世十世一切時故。是故此佛坐樹下時昇天。去
時到天處時。一一時皆遍法界攝前後際盡。即知坐樹下時永無起時法云不起也。若正去時亦如此。故唯有去無餘也。皆念念不相至。各各收法界。如是緣起門無
礙恒不雜。四約法界門謂此昇去無自性故即攝真如法界。以彼樹下坐等亦不異真故。同真如在去門顯顯故。不起而昇也。五約緣起門謂坐由行故坐。坐在於行
中。行由坐故行。行在於坐中。是故由行中坐故昇天即不起也。由坐中行故不起而昇天也。行坐無礙故即昇常坐。即坐恒昇故也。六約佛不思議德謂即不起此坐即是
行即是臥即是住。即是到一切處。即是作一切事。並非下地所知。七約所表謂表前位行成究竟堅固不壞故云不起前座。而有赴機用故云昇也。八約成會謂後會必具前
故不捨前而成後。若捨則壞緣起。是故不起前而昇後也。
[0193b11]第二嚴根欲中遙見佛來者。約佛用從體起。約機境從心現故也。於中二。先嚴座表相。於中先總後別。別中
初外報後內報。二合掌下辨欲第三根緣契合中亦二。先昇殿益。後昇座益。前中二。先赴感。二成益。此二各二。謂此界及結通益
中二。初寂然等示得定益。後偈讚發慧益。於中二。初憶本行。二頌德。頌中理實過去一切諸佛體同用融。法爾無二。皆於此殿說
十住法。而今却次但說十佛者為顯無盡故。為說十住故。迦葉是姓此云飲光。拘那含牟尼此云金仙人。拘樓孫此云所應斷已
斷。謂生死煩惱等也。隨葉亦名毘舍符。此云一切勝。亦云遍現。謂諸處皆身現故。尸棄此云有髻。毘婆尸此云種種見。新名淨
觀。弗沙此云增盛。以無闕減故。亦是星名。提舍此云說。謂常說法也。亦名光也。波頭摩此云赤蓮華。錠光是燃燈佛。此佛為太子
初生時一切身邊如燃燈。故名燃燈太子。太子成佛亦立此名。問此中後七佛是過去莊嚴却中佛。何因得於此賢劫中忉利天宮而說法耶。答此天宮等有麁有細。麁者
前劫燒滅。細者常存故也。如經天人見劫盡我此土常安穩等。又三乘所說者滅。一乘所辨者常存故。第二昇座益中二。初此土
後結通。前中二。初昇座後辨益。謂廣其殿者改常所見故破情也。同天處者顯同理故也。前昇殿益人。此昇座益處者。為顯依正俱勝故也。
菩薩雲集品第十
[0193c12]四門同上。
[0193c12]釋名者。菩薩是體。雲是相。以諸菩薩含法雨故。相齗齶故。集是用。殿是集處。妙勝有三義。一佛眾為妙勝。妙勝者
之殿。二於中說此妙勝法故。三殿即妙勝。以稱性故。說偈是語業謂法界。菩薩如雲而集。各以妙辯宣揚佛德。故云菩薩雲集說偈品也。
[0193c18]二來意者。前明如來昇天將欲說法。必有所被機緣故次來也。又前明果德臨機。今因力助化。先主後伴義次第故。
[0193c21]三宗者謂集眾放光。偈歎為宗。眾有三類。一助化眾。謂十方菩薩影嚮如來。二表法眾。謂諸首諸慧諸林諸幢等各為寄人表
示法也。三當機眾。謂教所被等。此文通茲三也。
[0193c25]四釋文中三。初集眾。二放光。三說偈。
[0193c27]初中二。先此土後結通。前中二。初顯所從來處。二佛神力下明菩薩集來。前中二。初明分量者。前十此百顯行位漸增故也。此中
意者取百佛世界抹為微塵。如是東方過爾許塵數剎外有一世界。名因陀羅。從此間東復過如上百塵剎外有土。名蓮華。如是向東十重世界。各各相過百塵界外所
以說十重者。以顯無盡故。如東方十界餘九方亦爾。世界佛名菩薩等皆同故。云一一方各十界等。並同列名也。此唯據斯一天宮
會。餘十方界皆各如此。為法界無邊會耳。謂一會一切會等。如結通處辨。二正顯本處三世間名。其世界名雜者表所解法相非一
故。佛同名月者此是住中果相有其三義。一約體是圓滿義。二約用是光照義。三約德是清涼義。又初是正體。次是後得。後是大悲。
用月表況。菩薩同名慧者是住中因相。謂解達真俗明了義故。各於本佛修梵行者顯因依果成故。相順故。二正集來中二。初至
此致敬。二敬已安坐。皆云佛力者是來坐所由。果力加成也。充滿十方者是緣起無礙義。
[0194a20]第二放光序中六。一放光人。二光出處。謂如足指按地乃得住立。表此十住成位不退故名住也。三光數。四光相。謂解相炳著故
云妙色。亦是名也。五光照處。謂是上光覺品所辨。又是諸文結通之處。前品佛力顯現菩提樹下諸身。今光照樹下及天上。六如來大
眾等明照所顯現通同為一法界圓明之會故也。又云樹下須彌頂知之。
[0194a28]第三偈讚中。十菩薩即為十段。初一總後九別。以是說法主故名法慧。是故總敘此會本末以顯佛德。後皆於此總說上歎差別
德。是故總別無礙。唯一如來法界身。於中或即理即事。即教即義。即因即果。即人即法。即心即境。圓融自在舉體全攝。此等即是十住中法。下諸偈應准知此意。
[0194b05]初偈中分二。先敘此會事。後三釋疑。前中初二敘昇天品事。次三敘此處集相。次二敘結通事。於中
先明所由。後顯其相。二釋伏疑。疑云。佛果自在可得一身赴一切會無有障礙思議不逮。菩薩因人既局不足。何因亦得如此
普遍。釋中三。初偈初發心深。二修行深。三成德深故。得同佛遍也。
[0194b12]二一切慧者以解一切法離相故。十偈分五。初三明佛非妄取所見。一明小菩薩取相見佛不覩真法。二明凡夫妄染總不見佛。三明二乘雖觀法
執不亡著假名法也。次三既妄取不見。誰能見耶。謂離妄正解佛常現前。於中一見真佛。二泯能所。以無所取無能見故。三顯觀益。三一偈明妄取何失而不見耶。謂
癡冥故。四二偈真佛何德而超妄耶。謂法界淨等故。於中初偈約佛明修生功德不生滅義。謂初二句明相好功德離三世生滅。即立
宗也。下二句舉二因釋成。一云以此功德住於無住之本故同無住也。又顯即無自性故云無住。是故即不生滅而不無功德。一言若無明未盡。障隔真如令修生德未
全同真故有生滅。今即返此。始覺同本故云悉淨。故不生滅也。後偈約法。以見緣起法即是佛故。以因緣生即是不生故。見理
佛。與第四偈不生滅見佛同。五後一偈推功在本。
[0194c02]三勝慧者以淨慧勝眼解佛深智深智為勝也。十偈分五。初三舉妄情失。一迷或佛深智。二妄取障佛相。三迷陰障
法身。次二辨慧解益。於中初偈中。若約三乘觀法不實即見理佛。一乘即見舍那法界身通理事。後明陰轉無我是佛。次三喻顯前失。於中初雖因闕緣失。二雖緣因雜
失謂雜無明故心不淨也。亦是無信心也。三雖緣闕因失。次一喻顯前益。後一推功在本。
[0194c11]四功德慧者以福莊慧故。十偈分四。初四辨迷失。一取相。二見取。三無明。四無法眼。又釋上二起妄後二迷法。前中一
執虛為實。二取劣為勝後二中一迷自心。二迷真空。次四辨解德。一求法眼。二心無著。三有淨眼。四離能所見。上二句無見即
見。下二句見即無見。次一歎佛順法攝生。後一推功。
[0194c18]五進慧者以離妄想放逸故。十偈分二。初一明癡妄之失。後九明慧悟之得。於中初一雙了真偽。謂了妄偽不實
真理是實。次二捨偽歸真。謂初約所執無相觀。後約依他無生。次三明真偽雙融。則圓成無性。一俱真。二俱泯。三釋不俱所以。
後三偽盡真圓。一不可議。二不可思。三觀益。
[0194c25]六善慧者知佛離害心故。善說明淨道故。十偈分四。初三偈舉佛實德。一二利圓妙。二積德方見。三同理超情。二四偈辨
佛所說法。一顯法無說。二明無說之說說無盡也。又亦前偈明無說故盡言。此偈明盡言亦離。故云無盡。三釋前見大名稱。初
偈明無見見中。眾生是見者。此亦無也。後偈明見無見中。不壞者。一見不待破故。二見不壞之理故。三見體即真故。三一偈半結前知佛及說益相。四一偈半推功。
[0195a05]七智慧者聞教生慧故。十偈分四。初一辨自順教生慧故立其名。次六明眾生違理損。於中初二橫計人法故不見佛。初人後法。謂
不觀身實相故。後四約位明不見佛。初二約凡位。一就情過。二就正理。謂生死涅槃相待故俱不可得。又是二乘涅槃故。又染
分是生死。淨分是涅槃。雙融故俱不可得。後二約二乘。一約迷教。二取相。如菴提遮呵舍利弗云我在靜室中尊常目前現。仁稱阿羅漢常隨而不見。次一勸令順理成
益。次二舉法釋成。謂何以執有不見佛耶。釋云。法實是無以佛智求不可得故。又云以明了三世一切法空故名如來。是故當知。若取相等不見佛也。
[0195a19]八真慧者見法身真理故。又慧同理名真慧。十偈分二。初二歎佛名德。一標二釋。後八明佛義德。於
中二。初三會佛所知二諦境成法身觀。一標謂以偽無和合故俗等真。二釋約三時求合相不得。三成觀益。次五會佛境智成絕能所行。於中四。一舉境智。二泯能所。
謂境智一亦不可。二亦不可。證如反望。無如外智故無覺。亦無智外法可取故無所覺。是佛所修故無一無二也。此有三義。一
約境真俗非一二。二約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