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Explor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Avatamsaka Sutra (Huayan Jing Tan Xuan Ji) 華嚴經探玄記

Scroll 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華嚴經探玄記卷第八(迴向)
魏國西寺沙門法藏

[0257a13]第六隨順一切堅固善根迴向長行中有業障
起行摩訶薩以此善根向下轉輪聖王施行在家
三明四攝違命文中顯王統攝自在摩訶薩正報輪王成就七寶略作三門

[0257a23]下文金輪寶名勝自在象寶名曰青山馬寶疾風珠寶寶雲主藏臣寶名曰
女寶淨妙離垢七寶閻浮提轉輪聖王

[0257a28]相者輪寶涅槃經頂生王十五處在高樓沐浴東方金輪具足工匠
左手金輪右手香爐右膝著地發願若是輪寶不虛過去轉輪聖王所行金輪寶飛昇虛空四天下左手俱舍
閻浮提輪王帝釋內地帝釋輪王守宮五百夜叉一輪輪王輪寶輪王論說輪王
輪寶鐵圍山大力鬼神守護輪王是故先有住處上文譬如轉輪王成就七寶從來明知業力
二百五五百七百五十金輪菩薩本行經四十周匝二十
時輪在前金輪自然頭上自然降伏不用兵仗象寶七支成滿白蓮華
一念周四天下馬寶金色[*]疾風巡遊四方
主意一念四天下珠寶涅槃經王宮自然摩尼珠一由旬天雨
車軸一由旬大雨觀佛三昧經金翅鳥智論佛舍利末法變作摩尼珠賢愚經三品
燒香財寶飲食滿八十由旬四十由旬二十由旬菩薩本行經珠寶晝夜六百真諦
如意珠如意珠人意清水自有三品一下中品上品
無量主藏臣寶俱舍主藏臣寶眼根一切地中伏藏海寶五指菩薩本行經典藏意欲金銀七寶飲食兩手七寶
一切隨意無有菩薩本行經寶王意欲千萬自然玉女寶
毛孔栴檀目視一由旬耳聞安樂病患蓮華化生菩薩本行經
意欲得清涼自然自然梵聲使

[0257c23]初一四十相似七寶(云云)。金輪七寶
菩薩輪王七寶皆是菩薩淨業菩薩修行菩薩不生施行
滿發心修行教化眾生智論十二人中輪王天寶使喚菩薩說法化眾生
圓教世界性已去輪王所有白淨寶網轉輪聖王頗梨珠佛剎塵數世界海一恒河沙轉輪王善根所生如是
如下波羅蜜金輪象寶神足馬寶無上妙行女寶四攝寶藏方便無上轉輪王文中
三門無盡法界普賢無邊行摩訶薩正報那羅延堅牢俱舍能持大千界
那羅延涅槃經校量可知起行行事摩訶薩如是善根迴向如是行相三摩
以此善根迴向時下即是菩提眾生迴向即是實際迴向廣大迴向甚深迴向初中
七十飲食床座住處(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六十)。一切捨離(七十)。中有內外無畏
無畏施無畏五戒法施法施此等法門是故
無盡法界緣起普賢無礙自在以是非情法門施與眾生眾生一切一世界一微塵一切眾生
一切如是一世界虛空法界一切世界如是一剎那如是法界世界施行如是念念前後一切一切剎那如是
菩薩滿法界身如是無邊一切處一切一切一切畢竟不見何以
虛空即此一門法界不見不見之後無始不同諸眾生
如是所為中有有人攝取佛果迴向菩提菩薩攝取法界依正在此堅固善根勝行法界
勝人國中眷屬眷屬可見

[0258b20]第二行相中有向前七十迴向摩訶薩如是總結所為大喜迴向七十
施食離過以此以此施食善根迴向眾生阿含經出世
禪悅食四解法喜食阿含世間化眾生
令眾生成化攝論為生施主如來食時諸天諸眾生成佛示現施食五果
色力無礙辯瑜伽飲食大力頗有施行大乘方便卷云貧窮菩薩乃至乞食一揣食持用施僧
不以應作增廣大勝財施財施一切智心善根一切智諸眾生寶手猶如如來以是緣故具足禪定
菩薩行方便迴向淨法法喜食法身解脫三昧調心禪悅食
迴向甘露充滿三十二相如來甘露入口甘露迴向
同法相似相類迴向代步瑜伽衣服妙色持用供佛二種便取得
作時分大福如今午時直至明日午時中間即是期限滿有福供養令人自身智論
第十三羅摩菩薩外道諸天外道無量嚴飾二種一貫置於頭上穿身上西國端正
塗香床座安穩初十住處房舍安穩燈明好色令眾生得佛慧光瑜伽燈明
功德供養滅罪發願大海須彌大燈佛剎供養法性大智大悲
普曜世間故經云淨信心慈悲香油正念湯藥得無薄俱羅比丘
不死藥王疾病無不死後灰土心病
運載代步瑜伽快樂中有種福田寶車迴向即為二種
迴向相似迴向令眾生乃至諸如來無礙解一切種智施物相似迴向令眾生攝取大乘文中迴向歡喜亦即
迴向菩薩善知識迴向三施大眾僧寶迴向聲聞緣覺迴向一切福田迴向菩薩道者
十地略作三門相者莊嚴論第六不放逸一者因緣
四事不難善護國王如法惡人盜賊不得處所調和
善寂晝日二者善人善人因緣多聞成就阿含二見聖果分別
憐愍不貪不退疲倦因緣善緣妙法緣故福智具足止觀行相
應時善說無求所有恭敬四者因緣可樂因故
人為三昧五智第二成實論八難善處
三塗北洲長壽天依正善人佛世平等自發正見世智辯聰難功德宿植善根
第六第七惡因第八惡果第三成德初二外緣
菩薩無邊淨行因緣成滿通約三乘真如法性般若正觀功德五度本願菩薩
大願終教佛國土正士正報功德性起功德普賢圓教同一無盡法界緣
迴向床座床座聖王不同世間不能法師
地前世間初地功用世間等覺功用世間得佛殊勝因位無常世間不能
三災不為過未三世三相以是法性諸法第二十寶積所持如來三千攝化
菩薩本行經牧羊人淨心隨行便阿難佛言十三地獄天上人間便七寶
得出辟支佛幢幡可是佛出世長者子空中
隨行出家阿羅漢阿難毘婆尸佛滅後七寶塔
發願九十一墮惡道所生開寶藏十六小乘八忍八智
十六地前地上大乘光明十六十六以下三昧正受究竟
增廣智慧有人佛地四智十六果位自在融通莊嚴具涅槃菩薩修身
十善乃至正見亦復如是五十初發心具足五十如是具足以此
故云莊嚴瑜伽決擇福行十不善業道分離殺生乃至分離邪見初十
分離殺生乃至分離邪見第二十離殺乃至邪見第三十小時離殺乃至小時邪見第四十行多時離殺乃至多時邪見第五
離殺乃至邪見第六十行離殺乃至邪見第七十行不殺生乃至邪見第八十行稱揚不殺生乃至邪見
第九十行離殺乃至邪見大喜第十十行法師法華十善莊嚴名為不知聖教熏心
故云增上因此中正故云修慧作意究竟作意
一切迴向得無相者三十二相無見頂相摩尼寶文殊師利頭上天冠
楞伽三昧中常無量佛剎諸佛大悲菩薩此等菩薩一切處一切時常餘下菩薩
死囚捨身財施極超菩薩本行經過去五百長者子珍寶馬車飲食人見問言汝等何等
欲求佛道何謂佛道歎佛聞已廣度一切貧窮己身惠施塗身
施與一切血肉頭目髓腦功德佛道廣度一切應時三千大千世界震動諸天帝釋天眼見菩薩
下來化作鳥獸菩薩便歡喜無有退轉傾動天帝輪王
釋梵答言佛道廣度眾生帝釋諸天善哉菩薩勇猛五百菩薩千億不可
作佛五百長者子彌勒五百菩薩精進勇猛諸菩薩功德成佛明珠二事頭皮
西國初生有人頂髻第三十眼中瑜伽四十九菩薩一總
使速證菩提眾生利益安樂布施波羅蜜多圓滿手足頭目支節血肉
筋骨乃至其所一切施智論十四舍利弗六十行菩薩道退不到彼岸迴向令眾生
如是迴向面門有人光統面門端正
象王智論第十四象王法身菩薩法身菩薩獼猴親友化人施用
菩薩本行經月光婆羅門我等一切共有眾人共有獨自
羅門何不安慰我有宿怨何時婆羅門
樹枝婆羅門生歡喜諸天樹神婆羅門婆羅門斷頭心得
便菩薩支節一切瑜伽三十九諸菩薩所行意樂清淨
無量利眾生現在設有自身支節施與菩薩意樂清淨現前利眾生身分魔天使眾生菩薩身分支
施與惡心上品狂人菩薩身分支施與不住自性不為義利乞求狂亂不自在空有種種妄言
是故身分菩薩身分支其所悉皆施與菩薩出血智論第十四月光太子
難得生來菩薩生來出血得法心病
四十中心智論十四飲食衣服珍寶頭目釋迦本行三施

[0261a11]支節智論十六一日五色金剛鹿菩薩本緣集經第四菩薩畜生
鹿金色瑠璃種別硨磲莊嚴七寶色光
鹿饒益見人投身鹿鹿指示發心鹿
手足供養

[0261a23]第五求法七尺七七四十九火坑受苦勇健
本行經過闍那一偈帝釋立誓平復一偈離生
舉國(云云)。如法提婆達多無畏施一切智論世間
無有五戒法施無畏律儀三聚戒無畏施俱舍論
黃門五百以此善根力具足文中具足無上丈夫正法涅槃經
男女四相丈夫問答因緣男子丈夫丈夫雖是女人能信自身佛性
丈夫男子不知自身佛性女人七丈夫世間瑜伽丈夫
妙色端嚴五智猛利發言大宗七法名為丈夫有趣
小乘七丈夫七賢隨信行人隨法行信解四見身證慧解脫俱解脫得度信行
法行鈍根三果隨信所得信解利根三果隨法行見到滅盡正受涅槃
名為身證二種煩惱障解脫煩惱障慧解脫二障除名俱解脫大乘瑜伽賢聖
一種性地勝解意樂四行正行決定決定究竟初二地前
初地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佛地因果究竟瓔珞本業
二十三十四十迴向五十等覺妙覺歎佛出世法施莊嚴童子讚佛普遍世界華中釋迦
大悲菩薩行大聲如來出世如來出世大地如來菩薩知識父母敬田
二乘敬田悲田此等福田四句自有
自有貧苦眾生自有羅漢自有智論十四憐愍貧窮
畜生恭敬法身菩薩憐愍恭敬老病貧窮阿羅漢辟支何者三義增大行為
利他行悲田是故像法疑經乃至佛菩薩聲聞眾生不如畜生一口飲食心領自利敬田是故
校量功德畜生百倍校量甚希有經七寶滿四果聖人滅度不如
功德乃至算數譬喻大品中天舍利舍利般若是故供養般若二利悲智平等淨名一分
難勝如來一分乞人猶如如來福田分別等于大悲之謂父母恩聖僧云何校量乃至供養羅漢
供養一生父母阿含經供養父母功德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父母云何舍利
在家人父母恩出家人父母恩在家教授出家生育法身法身無盡父母生育生身
供養云何梵網經五百羅漢不如凡夫三事三心云何
四句自有禮讚尼乾子崩倒童子輪王三田
第九十五人天辟支涅槃有人妄語疑云三事龍女獻寶速成
菩薩悲智虛空施物法界凡聖十方是故三事無底三事無比三事廣大三事
俱舍論支提無能受用云何福業二種棄捨福業二受受用福業支提
受用不受云何有福利他三昧正見等心無能受用利益有無福生
文中殿堂受用棄捨舍利正音設利羅如來全身
音名窣堵波偷婆歸宗長阿含經一佛辟支聲聞輪王真諦三藏
十二因緣經一如露盤佛塔菩薩三緣羅漢那含斯陀含
須陀洹輪王見不得僧祇持律法師營事比丘比丘聖人露盤
此等有為露盤得罪可悲他生淨信供養
報恩滅罪佛塔俱舍此地支提僧伽藍四修
無量五代父母出家出家建立法幢喜樂一劫諸眾生共業三千大千世界
苦際生死無上依經供佛舍利芥子得究竟生死苦大悲經使令代勞自身使第六十門
同事是以自身覆障如來供養眾生奴僕代勞己身諸佛報恩國土王位惡人
惱害眾生施與菩薩施與瑜伽四十九上品眾生惡業王位施與嚴飾大城國土
大城自居小城寶女即為寶女化作皆是菩薩淨業果報
布施法界皆是往昔善根妙德故云甘心是故不生
眾生種種無義施與寶女云何施與中有三義是故菩薩有益無染施與
菩薩同行眷屬是故前人法門有利是故三義攝論有利有染無利
無染有染無利菩薩不行有利無染菩薩瑜伽相違妻妾男女
須達拏太子妻子莊嚴大王莊嚴中說妻子菩薩本緣經一切施王子王子大戰國人王臣
王子雪山山中天帝王子王子
不得王子妻子化作
三義上品一切施婆羅門婆羅門鞭打樹神婆羅門婆羅門王子送還王子
不足即為不孝之子妻兒菩薩行捨身
退中品布施賢愚經毘沙門夜叉妻子一切無常五陰空無無有
我我所妻子猶存妻子淨名經不思議解脫菩薩調菩薩故作乞人菩薩妻子是故
示現攝論婆羅門他事化作是故菩薩
便滿婆羅門故作菩薩女色貪愛調離欲下品瑜伽三十九菩薩妻子奴婢使親戚眷屬正言
曉喻歡喜不強憂惱怨言曉喻歡喜樂欲施與怨家惡友藥叉羅剎凶暴業者不以妻子形容軟弱男女
奴婢初心無義家宅住處園林歡喜大施會無遮大會種種
無後一切如下大會般遮于瑟無遮大會一切資生第七十門不可
是故末後一切資生上來大門七十施物種類不同光統一百二十四千何者二十十善業
一千二百施法八千四百一一迴向四千施行施法六入即為三時
施者受者財物入理三事七聖財施行四千
一行如是行相無量不可說第二摩訶薩如是總結所為迴向中有所為菩薩爾時
大喜摩訶薩善根迴向初中大悲瑜伽三十九諸菩薩意樂行慧
意樂行慧意樂行慧親善同意意樂行慧菩薩布施建立如來受持諸佛本行顯現諸佛
本行故云立論不斷三事成行無悔雜念一切
施物匱乏諸眾生悲心初心長養大悲後心二心
稱意欣悅菩薩無染施行何者
瑜伽三十九諸菩薩對治如實了知施物當來具足
諸菩薩現有種種財物現前過失決定先世未曾現前
不強施者來世施行是故菩薩行慧現前財物慧通宿業過失現在
飢渴不能一切眾生乃至最勝可以活命是故行慧現前施物慧通
過失由此顛倒當來是故菩薩力行菩薩當來財利無上菩提慧通見過
念念受用滅盡離散是故施行迴向無上菩提大菩薩財寶無盡悲心
如何世間貧苦眾生攝論業障眾生菩薩菩薩眾生作惡作惡二眾
修福眾生生死現前不厭四眾慈善憎惡他人五眾不能眾生損害菩薩令眾生千萬
貧窮作惡生死令眾生一剎那放逸作惡四惡趣是故瑜伽有情安樂無利菩薩第三慶喜丈夫菩薩
喜樂過於世間二乘涅槃世間超過摩訶薩可知第四善根迴向中有離苦因果因果
後果四心五分滿上來行相眾生菩提迴向自下第三實際迴向廣大
中有無念迴向摩訶薩無染迴向以此迴向前行身等迴向三業無念
迴向無念無我法想無業初九無我禪頭古人一切有形
三藏法師無有無法有無法想三世流轉法想無常想
三界非界無想能緣自體無想能緣無念不為想念空無迴向故云無著解脫迴向
意業業報語業如是無心無心迴向自下無染迴向無著摩訶薩
解脫摩訶薩以此一切善根迴向初中如是迴向迴向
無緣是故無著六根六塵能緣可知無著
名為楞伽心縛境界隨轉之謂貪著是故不得自在五蘊三義
凡夫五蘊聖人五蘊執著不為解脫
五蘊有無解脫故云無有有法之中
有法無生菩薩如是見法無法之中見法非法言語有法非法不住
解脫無不無故解脫修行不同二乘是故不退一切
可見迴向種智化眾生皆是教化眾生此等事故迴向可知
實際迴向總是第二起行自下第三中有因果別有初二佛寶法寶隨事
心境入理心境清淨法界自下迴向法益利他
違失不捨真空不違空有無礙故云法力具足佛子上來

[0265a05]自下第二成果別有佛護佛智理性
堅固滿足所願行法不可壞堅固自在前行可知

[0265a10]第二偈頌因緣佛力
十方二觀大眾三觀法界深入無量覺悟
入佛功德得佛得佛分別明了應時隨順法身是故偈頌四句四十一
中分初五偈頌上行菩薩布施三十隨順思惟上行第二起行初十
偈頌行事行相即是迴向眾生菩提七十不盡菩薩觀察一切法十一上行實際迴向初二偈頌
迴向不分不著解脫菩薩推求無不解脫可見

[0265b02]第七等心隨順一切眾生迴向長行初中中分修行摩訶薩
清淨菩提心迴向摩訶薩如是迴向初中修善根摩訶薩如是
行體三十初十善根十度善根光統初十出自
功成初中增長三品二義三品各別各別增長善根下品增長
增上隨事下品行入中品起行廣大增上無量皆是上品差別四行非一無量
法界名為隨緣不同種種七體莫測妙用難思不可際畔佛境所生求法學僧
四境善根眾生善根悲智方便微妙自利總結無量功德
十度所生善根初六可知七方便眾生心八大積集功德念力大智
成德乃至開解明體作業殊勝初中
自利調三行成法利他進德守護
滿願佛心作業上供離過一切善根救生
生死成化出生菩提大智下令功德一切眾生總結上來

[0265c13]自下第二迴向菩提心善根摩訶薩如此善根有果以前善根成行修行諸緣
本期大行以此善根念念迴向以此善根迴向眾生菩提四修如是迴向不著所行眾生菩提
迴向實際迴向廣大迴向甚深迴向初中標舉大心善根
心體後五心業初一
初一大悲眾生佛果一行法界二行不退
第二善根成行菩提心善根決定有果不虛未來菩薩行不捨眾生以此善根意願
以此善根所得依果修行眾生是故未來際菩薩行無數世界成行資財施行
復次下令生財施行何不迴向施行菩薩眾生菩薩行由此施行具有三義離苦
成行所生眾生資財中有資財十一事故二明一切眾生三明未來心中
平等心不著偏心三不菩提無明故云清淨無異故云
一向大悲現前調有為十一無為第二生財婆羅馬王三藏正音婆羅
遊行迅疾無礙以為大海跋陀羅其中出聲出海龍馬慈心菩薩
修習施行廣大摩訶薩純淨十四不著
相應入理八不身命慳結調心十定利物十一
十二不捨安住十三十四趣入佛果有為眾生
佛果煩惱二乘狹心二乘小心直心六大悲心深心上來成行
第三迴向眾生菩提即是智論十四二種一世間人不能出世間中文
分齊一一句一行不可法師分為二分慈心迴向如是菩薩憐愍悲心迴向總有一百十八初八
迴向眾生令眾生諸佛所聞三十八迴向眾生滿中有修善賢首不可壞正直
心下種性修行具足菩薩無量清淨下令解行修行成就清淨平等下令十地十度平等下令等覺修行
顯現一切嚴淨下令成佛果行第二進行滿中有令眾生種性圓滿諸法虛妄下令解行圓滿菩薩不退下令
十地圓滿薩婆若成佛滿上來慈心迴向第二悲心迴向中有苦行令眾生安住下令平等心
如是總結迴向利益可知上來廣大迴向

[0266c06]自下第四甚深迴向實際迴向同理摩訶薩如是如是起事
自行正是實際迴向迴向所為修行如是迴向
廣大甚深業報因果一對正報一對依報一對化眾生有無一對行法一對不著
無分別迴向廣大迴向如此不著迴向行事不無迴向所為如是甚深所為初二
初中一佛菩提淨心涅槃心淨佛家上來迴向

[0266c22]自下第三迴向即是廣大中有一成廣大摩訶薩修行時成就
成果德清摩訶薩如是不違自在摩訶薩平等平等初一現成第二
成德因果一對二攝一對初中初二一行普見
念念現生念念不可說得無聞法無所有神足
若非圓教諸位地前有如無礙自下第二有成現況現況前生前因
無盡當成果位豈可所謂當成果德別有初六果相四果滿果相初二
正報業報滿初二滿
清淨無不平等無不此等由此迴向菩薩當成如是佛果摩訶薩淨法得體莊嚴
所得自下第三自在三十十五初七緣起一對理事無障礙
漸次迴向佛剎故云不違安生不違令眾生起行不違三業不違識心
不違不違以是唯心故云心境不違等心名為方便
造作根本業道決定口業名為剎那引發第二剎那種子
道果報功業道七法能所不違既是有為四相上來不違
緣起相違相依無自性自性無故相違理事不違緣生無性不違無住一切
假名實相不動真際建立諸法眾生相平等可知自下第四平等
初十平等平等業報見佛成行究竟可知佛子

[0267b21]上來自下第二中有十六魔怨惡因二入
無生修證無二能所無二故云得無道法救生神通
常樂無礙行願廣大分別智通殊勝得無明見自在下行具足可知

[0267c01]第二偈頌中有二十一上行中間偈頌迴向末後一偈迴向初三
偈頌成行以此偈頌迴向眾生菩提深入實際迴向初三
自行菩薩觀察偈頌可知第八迴向同理善根相稱迴向
上下第八是故迴向第九起用第十同體同體
故云法界迴向長行舉行摩訶薩如是善根迴向迴向
摩訶薩如是迴向時下成德初中先有三十差別善根末後一句結成初十修善根慧眼
長養善根增廣摩訶薩善根差別具德初中入理釋智正念釋念
安住不退不動正念止觀無礙現前故云成就大乘隨事大行善根
善根深心善根無畏善根無盡勝妙白淨同體大悲悲心四明
正念諸佛迴向求道依正一切利他長養善根慧眼觀察善根是故善根
長養善根所長善根一明善根分齊不同故云分別無缺故云具足三體菩提故云
一向修治使修行思惟廣說自下第三差別善根迴向
一種非一種種不同種種相者區分種種緣成各異種種分別分齊無量行者多種
道者善根無量言教所行出生善根分別智修行佛果結成甚深有如種種
真性故云無二一切智同性佛智同性成佛差別差別差別差別唯一歸於
佛果善根行體

[0268a22]自下迴向中有自行迴向復次起行復修迴向摩訶薩善根如是迴向不著
眾生菩提迴向實際迴向如法純熟自在迴向初二廣大迴向甚深迴向深廣迴向
善根迴向初中以前善根自行正向眾生成法三業
嚴飾淨土成身業行口業意業意業自行任持
具足一句總結初中勝行無礙清淨無礙財施滿眾生依照成法施行
壞心佛智菩薩心一切法念佛三昧依正直心利他行初一成化任持充滿
休息常化化行一化佛智故云安住起用故云三昧攝化廣遊一句成化
他事故云化生不息一句成化方便慧一句總結具足成就行慧深廣難測自下二明淨土初中分別
分別分別一念通慧實法示現四一一切無礙
一切菩薩應現調一佛世界得究竟總結
令眾生滿迴向分別智者總結上來迴向上來自行迴向眾生自行眾生自下
迴向眾生前生迴向初三三障業障
初一煩惱離苦可知下令成德雲雨一普
迴向大願可知初二成行離過
方便如來藏受持成就故云淨法界成德一成自在自在
三善根無礙無貪無瞋自下第二起行復修迴向前已自行迴向成因迴向故云
起行摩訶薩如是迴向迴向如是摩訶薩初中起行
成行有法所見成行故云方便可樂樂求實義巧妙善根同體正向眾生
可樂可樂可樂迴向眾生可樂便在地菩薩
在地菩提初中初中非但見佛體性眾生故云亦復如是見佛如法不著取法
不著無數眾生等於無著故云清淨維摩不著不著不著稱佛可樂求法出世法
地上初二初地施行三昧已去功用
得勝化德廣說常化不息多時
功用方便起行方便無礙菩提貪心故云離欲
具足無生九地說法無諍六十地中金剛無間道現前成滿微細故云道法滿成佛可知

[0269a22]自下第三起行迴向善根增多名為長養明慧善友
三佛慧照修法證法善學一切善根大願一切
九成迴向自下第三迴向實際迴向迴向
實際中有如是迴向無著
二觀甚深無著迴向不著不著是故不著無依無相寂然正念
正理相應起信論正念唯心外境界之謂具足無不起行無分別智選擇不違迴向起行不違正法
三不有無不著等觀三世不著無著眾生不著不住
住著不著如來眾生攝化之謂如來正解如實分別智慧
未曾有法可知無著迴向深法實智不著有無實智
迴向明理無礙止觀迴向以前無礙自行迴向攝取成化自下第二
怯弱迴向佛法廣大心迴向眾生顛倒無餘離世得出無著
見法厭離有為上來實際迴向

[0269c01]自下第四純熟自在深廣迴向廣明迴向

[0269c03]真如四門

[0269c03]釋名無異四相差別始教不變有為法非一有為
二義合為一法名曰真如

[0269c07]二種唯一差別安立真如安立真如二空生空真如法空真如
真如不空真如染法功德不空三無性無相無生無性善法真如不善法如
記法雜集論顯揚一者流轉真如思惟流轉實性實相真如思惟諸法無二
唯識真如思惟諸法唯識四者安立真如染污法思惟苦諦邪行真如染法思惟集諦清淨真如淨法
滅諦正行真如清淨行思道諦真如十地真如無盡圓通無礙法門一切法

[0269c23]三明一成依持染淨依持而立起信論三大一體真如
平等增減二相具足無量性功德用大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不善
善法如來藏一切世間猶如種種染法所以答理染淨所持建立違順不同
如觀施行三事廣大等於虛空體空罪障何以不亦廣大善順染淨
始終隨緣一切法總是微細重重無盡自在圓融不待不待如此圓教

[0270a12]約教真如二門一乘真如三乘真如一乘二門別教圓通諸事無盡因陀羅
微細中說三乘迴向一乘二者三乘真如二門頓教維摩
教義相想不及大般若經那伽分說漸教三門三世間所知終教
二種三十二菩薩不二法門文殊不二始終無分別教義空有二門始教百法論無為一切法
人法二空得知真如不及二空分別無分別教義維摩迦旃延不生不滅無常金剛般若微塵非微塵對法論無為
真如無為得知真如無為始終分別無分別教義無分別真如無分別意言無分別大乘言教分別
真如但是空義不同終教三世間所知真實二種人天善根二乘真實性
世間所知真實真實性論文世間虛誑妄語真實菩提遠方便一切法有名分別思惟得知不同
遠方便二種大乘方便真如乃至不可壞真如

[0270b13]文中一句初一皆是真性不異自體
不同生滅門名門一切道者分齊明理無量無邊善根迴向如理迴向理實真如一切無量無邊差別
法則諸法真如全體顯現故云一切無盡一切法真如故云如法梵語
正應一切無量無邊一切法法門故云如法一切一切道者
真如善根迴向普遍善根異門迴向一一句三義一如標舉如理真如善根迴向
善根是故善根眾生真如有所
迴向迴向二相則是真如三大一一句如是英法分為十分初十
首位二十十住三十十行四十十迴向五十明淨心地六十行迹地中七十決定地中
八十究竟地中九十等覺末後佛地此等分文未見法師法師法師不同不順
法師此等初十就地所行八十八初地所行
一法真如體相用不可相從分段真如相如善根是故善根相如善根
異門起用是故迴向無性迴向實相過去同等相州法師小乘三世
過去若是便現在無故未來小乘未來有法現在若爾是故未來畢竟無法現在
現在決定無故不異過未故云法師過去
轉變發起過去除滅生死未來清淨法師無常同歸本無新生
有性現法法師過去過去不同未來
現在現在無形不異過未英法過去滅法無相行願不同無故故業
明證故業故云造業不同過未本無畢竟清淨故云發起過去除滅未來清淨
現在三世二門性空有門性空過去已滅未來現在不住
有門念法過去引起念法是故過去一往斷滅未來此後念法故云未來
是故無後現在未來過去故云是故無法是故
迴向發起菩提心以前菩提心不斷所以念念菩提心不常心作如此可見現在
念念成正覺現在平等上來總是第二迴向自下第三成德如是善根迴向是故一切法
利用初二中轉法輪二次菩薩一切智
菩薩二觀三次約法約法約法一真四次菩薩行
名下可知上來

[0271b16]自下第二得佛得無淨法證法也是得佛為人成佛無畏
得佛成就菩薩得佛不休息得佛證法成人四化時常
得佛得佛圓音得佛得佛超出眾生故云故云示現一切
圓通得佛解脫得佛得佛得佛圓覺等覺眾生

[0271b27]第二偈頌二十九初二前行菩薩思惟迴向眾生菩提以此實際
十六純熟無礙自在迴向不盡次第初七純熟迴向
可見末後偈頌成德可知第九迴向四門分別釋名無著解脫迴向大行無著生死
不著涅槃六識外境第七不著現行種子智障使習氣
無著行體解脫大用無礙非但脫離行體菩薩大智善根以此心中
善根迴向普賢深廣以為迴向下文有無無著解脫善根迴向何故標名答理
下文十門之中無著解脫迴向文是故就此

[0271c21]二來相從起用純熟自在

[0271c22]三法普賢三業無邊自在甚深廣大無礙大用為此

[0271c24]釋文長行一千無著解脫九百
初二十門行體八十初十不輕善根常樂積集長養迴向初一
出生善根不生故云不輕出生死心何故不輕二義佛果
無上大菩提法華經乃至佛道賢首品成佛端嚴不可理應
妙善何故約合不輕世人菩薩至於不輕一切此等
二攝可知積集初一不輕善根是故常樂攝受失明
合相故云安住三思不斷便長養不以染心善根故云不著正心故云過失故云選擇
故云成佛故云隨順得佛果故云自在佛果得佛果自下第二迴向初六十門廣大迴向從不
世間二十甚深迴向深廣無礙迴向菩提眾生迴向實際迴向中有六十普賢自在
初一無著解脫善根善根迴向具足正是迴向眾生
成就普賢三業方能眾生界攝化是故迴向眾生普賢三業一一法界自在自利
化眾生攝一切法不可相從初二十四普賢因位究竟一一境界三十五普賢果位究竟
普賢因果二門二分無礙普賢初十四門普賢自在三業十門普賢廣大三業初一
成德初四總持無礙意業自在無礙身業自在一明圓音無礙
自在二門眾生世間器世間自在第二廣大三業十門初三普賢廣大語業一說二持
二門廣大身業一體二門廣大意業二果三通三業一明三業二明深廣意業
上來普賢自下第二普賢果德三十五相分初十普賢廣大一念十五自在妙智微細十門普賢
微細知法二相重重知法微細甚深知法漸次中一自在方便無明
住地法王三慧照行法名化名方便如是總結無盡前段普賢何故
何故菩薩行菩薩修行普賢行大行名為普賢行釋經得佛轉於法輪
涅槃不捨菩薩菩薩行滿成果不捨因果無礙法界法界法界合於身業
口業七知一切法得佛法身體相用圓滿二義一生出生無盡二受法義根器
無限自體差別十五可知得無神力初一此等普賢行自下十五重重無礙自在
初一無礙內含無生大行生如來家修法普眼自在法界故云名為二法
滿一切一切法界約究竟空界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