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hu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五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0533c18] 第六佛世界海雲深廣 難測十門 定數權實地位前後有無
釋文何所 影響為主 圓滿普賢常隨
如來執金剛諸佛住處常勤 莊嚴道場嚴淨宮殿 供養偈讚正行供養
供養發起 事故聞法獲益當機領悟表法信行同名
菩薩奇特萬行 成佛佛菩薩不虛 聲聞不共
所以海雲非唯而已第二十因毘盧遮那如來善根四攝攝受 在生發大心護一切
大願隨逐如來 厭足正法善能 我慢福智周遍同一
法性善根大海所生為此多義 中有諸眾有別 可以第三便
影響常隨守護 供養發起當機眾八表 證法法眾可知第四
法界而言 總有一百七十五之中四十 同生異生三十九師子座
菩提樹宮殿無邊 菩薩四十三四十三第一 中有二眾十方眉間
四十五第二二眾第三四會 四眾證法天眾第五一百一 十一昇天供養
天眾證法第六四眾天眾 同生異生證法兩會唯一 普賢第九菩薩聲聞
諸眾一乘分為人天
佛菩薩人非人非人開天 畜生天分八菩薩他方 聲聞一百七十五
無量無邊多方一一 佛剎塵數菩薩 出眾一一分齊
一一一百七十五 法界緣互相 一界十方無盡
華嚴海會眾第五權實 聖教影響不是當機 皆是穢土之中雜類菩薩
權實地前實地法身 生生五道淨土菩薩 聲聞攝論淨土不空
雜類同生異生 印定現實隨緣示現 第二莫不皆是一生補處
權實影響自有 果德證法諸佛為主 菩薩影響一向
釋迦佛弟子 菩薩當機權實第六地位一切皆是果位以是舍那
一切皆因可見世尊因果 不捨隨類因位願力佛化
當機因果緣起 大眾真性權實果位一向 因位權實影響證法
因果因位高下難以第七 前後菩薩 菩薩歸本
本末無二自在天歸本 自在法界緣
逆順自在四十一一 前後優劣 解故第八有無
無色地獄 轉生地獄天子無色三界閻浮三略 無二不共
不見智度論小乘經 聲聞大乘經菩薩聲聞一乘經菩薩不共 大乘經金剛
大乘 一乘四眾 無人未知 無邪
內外外道諸天無想邪定善惡惡魔 天中圓融 應有第九聞者
前後 一時 顯著略為
不可第十釋文第一 四十分為初一同生 異生解脫同生
兼有地前明知地位 云云不符云何名為同異 二義雜類異生種種
法性身同人一類菩薩 諸位法界差別 四十
總結同生第一佛世界 世界一世界二種
世界權實共許三千界 佛化佛剎佛土 極微三千界微塵
一塵菩薩十數 無盡菩薩摩訶薩 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從略
菩提佛果薩埵 眾生悲智 菩提薩埵
能所菩薩薩埵勇猛 大菩提勇猛摩訶大有一者大菩提二行二利成就
三時三無數劫四德具足 功德地前地上不出舍那
眷屬常隨故云圍繞名下 聖人無名得名
隨宜同名 法界異名 法界同一法界 初十
能別古今諸佛同行 諸位差別不同成正覺普賢體性周遍
隨緣成德自體 無遺亞聖諸位 法界至順調 普賢無不不捨
普賢普賢悲智 普賢智海滿常用未來際一切一切
所以上首 法門法界一切菩薩無不 一如聞者自身
如來藏性行多義 別稱無處名曰普賢
法界以為最勝無遺 三慧遍照決定高出四行內行淨智故稱五音
一切淨土深廣高出 佛法無盡 通行高出
性相無不 無不無盡無光 眾生六相圓融
異名菩薩月光大明十德 大海十地十度佛智中看 而且智嚴而且 雷震
辯才猶如海上天涯 無際佛智起用一念無窮 三修二嚴猶如祕密
四法出現作用自在二嚴圓滿 功德勇猛化生玄妙 髻珠互相
高出智慧精進 大智八戒 種智智光遍照
大明大智 遍照佛境福相亦稱 如是第三諸菩薩
圓滿總結 初二 同行伴有
毘盧遮那 遮那光明方言光明遍照二義一身遍照乃至二智
遍照真俗重重法界智能合為一身耀無邊 種種
種種普賢觀經釋迦牟尼 盧遮那遍一切處非唯 佛住常寂光
波羅蜜我波羅蜜安立波羅蜜有相 波羅蜜不住身心相處不見
有無諸法相處證入解脫 乃至般若波羅蜜常住 即真經文
善根資糧菩薩行者 應作云何為主伴有 迴向同行
善根佛德 妙法故稱 善根十身
攝受 成滿遮那佛海以上法性佛以上
諸佛共同平等一味即是梵本同一善根第二波羅蜜大士
虛心佛果 法界虛心智周萬法不為
分為一明果行 二行無礙初中自利二利 滿三句
滿六度十度四千多劫積集 事理故云圓滿慧眼明徹分別 盡智無不故云
明徹五眼之中慧眼無異故云 等觀之中慧眼無不 等觀其事 一眼事理
滿三昧等持 平等一境 諸緣一境真如三昧
塵數多端故云不窮 深入無際故云具足亡故 清淨第二辯才利他行滿三句三輪
四辯正教 應機萬法廣大無涯 竭盡
無邊廣大無盡身業神通 三業佛功德
肅然可敬知眾生下意業 心輪明文性欲 熟化失時大小
教化攝受攝受調 折伏折伏由此行入 第三入法界三句
理法大智證入平等真法佛性論如來藏 自性清淨三法
果位功德出世間超過二乘菩薩五法 一切染淨有為法界內含
恒沙證入差別平等無分別 契此即由能所
證智冥合一味無有境智 故云一同無相 無有
同法能所 無有 一味
古德智相 智相不無 諸相獨存是故 境智
非一 境智空有無二寂照 故云差別上來真理
止寂俗諦流動觀照起信 為此未盡不得 不得
謂言不能境智無異無心 彼此契合 真智
後得智 真俗真俗不二 權實一味 三觀境智
明證解脫 作用自在不思議一念 三世一切佛事總有
甚深無涯廣大 故云
一切故舊在於一地一切 功德西國 方便一地攝持一切 梵本廣明句數開合不同
不必何者不易 左右不可梵本譯人 何必明智
二義中一 願力一切功德 一地一地餘地是故
未來一一諸位菩薩不見作佛 未來大智如來 二義第二
果行 四句入佛一佛 三業
摩尼不能非量現量不能 不分不足 不可祕密 目連無際身子
天鼓無從 無邊法海一言圓音 口密無私
等覺不能之至廣大無涯 超絕奇特故云希有一乘如來知見禪定解脫深入無際
故云希有久默斯要甚為祕密 權實隱顯方知故云祕密洞見 故云入佛平等
一佛平等一切諸佛體性平等 無二智慧平等增減內用 悲願二者證法平等第一
無二 得佛十地大乘同性 甚深廣明乃至第十
盧遮那佛地 普光第一廣義光明 甚深
理實普光十地 出於普法智光三昧 深廣一實
第二一切三業 佛身同事意業總持 得佛語業轉法輪不退
不退應機不退虛發利益不退聞已必定調伏不退天魔 外道不能不退
第四不退第三一切如來二行無礙佛德因故佛德二義一則
諸佛一切 揀淨供佛十方無邊三世無際一切供養歡慶不住福相長時四一
義通以下悲願調 不以小利同體普願 證菩提圓足第二成就 無得菩薩不可
故云如是無量第二 異生三十九相從第一 第二阿修羅八部四王
三十三天諸天十九通名靈祇不測第一 第二第三圓滿
第一金剛執持 一一通有地表 歎德 般若到彼岸所謂
下列諸眾所得法門 那羅延堅固見佛 妙色不可壞二見佛身 日輪種種光速名曰
見佛身光一切猶如須彌大海神通法如華開敷圓音隨類 世主美妙智光法令愛樂七寶相如
方便雷震炳著 光明師子王無畏慈眼 吉祥神通
光明諸眾得法 繁文第三 圓滿初二 願力法會
滿積集滿 淨業二智隨事即真如實不思議定則無礙 故云明達三通
難思五處超絕調佛化佛住可知第二 二義一身
自身同生同名 共有其三能所 名身此類
多身佛事三德可知第三二義依止眾生 守護如下善見比丘 如來所行
道路修行所行第四道場 得名道場非唯佛道莊嚴道場
供養 萬行道場修行第五 防御法城摩耶
德行宮殿一佛殿善根 自心安處第六地神深重 荷負心地依持第七
山神智德 最高清淨第八無漏智
建立可愛光明第九 法身利他 不空中性離垢
仁慈補益不同各別吉祥 香茅之類清淨光明
名稱雪山明見十方 眼藥約法第十 五穀萬行法味
稱心大喜成就十一河神 河伯表法河流 生死瀑流江河清濁
生死 沿微風 住居 百川萬頃
作意利益眾生表法隨意消息十二 海神一一 遠塵離垢瑜伽八十六
煩惱隨眠 近事煩惱六根 性空不行
心境離垢由於十三水神 河海雨露霜雪表法 多義拯溺救濟
邪見貪愛 利益雲雨發生萬物可知十四火神無忌智慧火燒煩惱成熟無明
表法慧光 熱惱十五
方便無住如下 表法性空周遍 本性空
空有無際 合理杳然無涯故云十七東方邪正使 無不
所以 不絕十八夜神無明黑闇生死 長夜明令正路 勤修十九
晝神攝化 修正後勤正行增長無明 邪見
上來器界梵本 金剛女神菩薩 眾生自下領有
丈夫第二八部四王 雜類天王八部 阿修羅梵音婆沙
佛地論天趣諂媚 實行阿毘曇諂曲正法念經二攝羅睺
修羅師子伽陀 由此六趣合為 勝負相山
大力修福 勝負諂媚多生其中羅睺 日月毘摩質多羅種種王能
種種事故因果 不斷故云 金翅有種
莊嚴敵對 魚龍 七寶四生
不能卵生不能 四生 菩薩離世 菩薩迦樓羅如意乃至
人天安置涅槃一中 金剛山 未合大海
攝持即是 三歸袈裟在身不可 離世間品出現善根眾生佛法
斷見不可普觀 周四天下大方便 眾生十力止觀
生死海水善根 出現緊那羅 極端見者 非人因此心論
畜生道歌詠天帝 法樂四王眷屬菩薩示眾 眾生法樂眾生
得法自在遊戲摩睺羅伽之類 菩薩遍行一切所行此類
方便五夜初一北方 天王毘沙門天眾四王二部
夜叉輕捷苦活一部羅剎可畏 毘沙門多聞福德名聞四方
夜叉夜叉夜叉 夜叉 天眾
此類菩薩 守護令愛羅剎不害法身 龍王初一西方天毘樓
唐三藏毘樓 日照三藏
有種以為不必 二部富單那富單那 熱病云海大海
德叉迦
阿耨達池熱惱 智論 菩薩須彌藏經一切
總有象形龍王為主蛇形難陀龍王為主 龍王為主婆樓那龍王為主
摩那斯龍王為主 法雨熱惱初一
天王毘樓增長 善根增長一部 薜荔多音義
此類障礙深重無礙自學權實 法界智光利眾生乾闥婆 樂兒不事飲食 樂求因此世人
人為乾闥婆 寶山帝釋 帝釋有相提頭賴吒
東方天持國護持國土眾生 一部毘舍闍精氣有情五穀精氣
大法緣起法信解歡喜深心修行第三月天子 十二諸天自在光明
清淨智論人天 生天淨天佛菩薩第一 義天諸天長短
衣服輕重宮殿俱舍十一瑜伽 文中 先有欲界色界
分為月天子虧缺下面水精 菩薩得清涼生死
清涼月初一總稱 受別眾生心水珠發光淨心
正因顯然 外入不生無二本心日天子充實
下面熱能 菩薩 根本清涼得益
三輪解脫三不相離 如同法界可畏
照明超出 成就本行利益生長增長善根 出現三十三天佛地論
高山四面八大天王帝釋居中 三十三佛地 釋迦因陀羅具足
釋迦提桓因陀羅天主撫育善能天主音義 發起廣大業者普賢行
以此地天四洲 頗多修羅修善 諸天減少 付囑大權常啼
雪山尸毘大行 般若善法大教如來 皆是發起廣大須夜摩天
夜摩時分 隨時時分大集經 蓮華開合晝夜赤蓮華
白蓮華故云時分此時 大論隨時 在於第四
兜率天後身 教化 諸佛
念佛三昧 人天別名不計 一方故云一切諸如來同一法界
間斷五塵化樂 天王變化自娛 化樂名為 轉變化現
出世解脫 自在天王化作自娛自在寂靜入理
即是躁動故稱寂靜 取著合為 明見入門具足
自在廣大法門第二色界諸天 五眾第四禪二眾四靜慮 多少藏品
十八靜慮二三三天最上 下文諸天第四靜慮自攝九天小乘
異生廣果至極大自在 三千界所以大梵天王佛地論離欲寂靜名為梵摩
清潔寂靜離欲清潔根本定名為寂靜尸棄 梵王肉髻螺髻 火災至此童子白銀
金色禪悅為食慈心 梵世等流相續眾生轉法輪智光不為身光發揮
身心第二光音天二禪第三 智論第二禪通名 尋伺言語
瑜伽極光 遍照喜樂尋伺寂靜
無礙菩薩廣大無礙法門第三遍淨 身心遍淨身心遍淨
廣大無二世間廣大第四廣果天第四禪第三異生 所有功德
災患實智本寂 第五大自在摩醯首羅三千界自在智論第二 白拂一念之間
大千雨滴智論第十一 五淨居十住菩薩住處淨居 大自在天三乘中立淨土報身 所居但是第十菩薩
三界無相所行平等釋名歎德便無不 皆可海雲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五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5 No. 1735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