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hu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Scroll 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十五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0608c15] 第五福田甚深福田 導引之前為生
名為福田無二名為 云何疑難既是
果相可知 等心高下 云何眾生
大小輕重如來 差別平等 之一 平等無私方能解脫一味
初一 所以 彼此共許
無異思惟誠如所見總合 上半下半水喻大小 方圓體外方便
三王體內方便 四鏡眾生高下因緣不同
無異後五之一 百味一切煩惱日喻 大小七月 平等隨機
八大大火 終歸寂滅二障 平等無為
隨機豈不第六 正教甚深懈怠 佛教一者
一有二義煩惱出離 彼此共許多人所見 不異二眾生下疑難一對
見教之後何以故云云何 斷惑出離多人何以 云何斷惑
多人苦集 五蘊三界苦果 前後苦集 結成相違有益不出
無益佛教安在 深淺 厚薄
不出二門初一 上半下半
初一解脫出離上半下半萬行身心一有勢力
被甲精進佛法誓願 廣大精進 寒熱蚊虻不能精進 不捨由於下劣精進
精進加行精進 通慧解脫 懈怠善根三障修行
所聞所行 懈怠出離 退三慧懈怠
不生決擇 真智不生定慧聖道不生聖道如火
不生經年 無得遺教 穿禪宗學者 修行智慧
一境方便善巧迴轉心智無住 聖道暫時
文字不能決擇心行 求見
聞慧不肯 心眼聖道 愚人 信手足以
聞慧 大海法海 懈怠滅火劫火
三慧安能八不 性空而言 增上慢第七正行甚深
行法聖教心領義理何故 其所佛言不斷教行
相違不斷勢力 結成不斷持法非唯不滅 新增十一勢力
隨惑雜集第七煩惱 隨煩惱隨煩惱煩惱由此 根本煩惱得名他生
九地依法貪求 不解自行自高 忿 所知不解受持
結成佛言受法煩惱 不服不斷十行品
能行智論能行不行何所不能名為智者 得佛不以清淨
初一遠離 輕慢怯弱雜染方名 專一一切
方名諦聽 下半非但修行 不能證入修行
多聞如是不行多聞多聞無依是以不行調 阿難身子自利
明達法海種智 言說婆沙四十二多聞 知法多聞多聞無義多聞
淨名多聞智慧以為自覺 推度方便乃至善巧多聞 涅槃四事近因
智論多聞廣智美言諸法 行法雲雷 教理無量無邊且止
上半下半 文義義門波濤漂蕩 無暇修行自絕慧命 說法
名利法味減法 對治自治 佛菩薩功德不能身心 王子饑寒王子王法
饑寒學人 教法宮中佛教無慚 忍辱法喜禪悅饑寒
不解自說聞者 不見船師
眾人佛法不慎 巧言無德 無實虛言 三句不行如是
多聞 理應第八助道甚深 正道體統 斷惑
大智彼此同許如來疑難 上首 相違結成
上首不合一法成佛不合 隨一得佛隨一 上首進退意中
其中上首誠如明王 大品般若五度 一法如來
諸佛萬行 其中隨心 八門不同眾生
不能屬文智論般若 一切是故即是即是 初一
分為 成果 萬行諸佛無有
隨機文具 不同隨宜先世
習以成性不同 輕重多少不淨其所
初三 成果 兩句前生六度
四等四等利他六度 六度如初四等如下 略舉涅槃之前不得
布施樂意前生 成果上半 下半便
上首不同 兼具攝論第九六度通有 為生佛法成熟
眾生前段 對治 利他成熟文中二度
發行因故 發戒二義即是 並稱
萬行 宮室解脫二度 修行退因故不能生死
苦事長時城防 內行 二度因故 散亂靜慮正解菩薩
惑亂萬法自在菩薩 通慧有力澄清四海天下 一偈四等安樂無盡
第九一道甚深一乘中標 至道柔順 一直
觀心萬行自始至終無異故云一道共許云何 疑難
云何現見佛剎 無異 果相一界有染
居人善惡 三學調伏折伏光明 色相不同遠近
染淨居人眾會 多少凡聖大小教儀如此音聲香積
教化十法住差別 十位一佛不同諸佛不同
無有結成諸佛行法 不同 即是一道第二中意非唯
果德隨機 差別何者諸佛因果同異滿調 種種迴向應機由此
差別同感應身 生就
瑜伽三十八諸佛平等 四法壽量名號三族 隨機四事
一向受用平等無二相似 二身相似隨機 唯識自性身一切如來
差別自受用身一切 不同無邊障礙二身諸如來有情不共
同處同時諸佛變為身為形狀相似 障礙展轉增上緣化生 變現一佛神通說法
饒益不共唯一有情 義理非一分為 初二立宗真身無二
疑難應有異同總印 文殊聽受法常因果無異 法爾常規略明四一句法
法常諸佛略舉一者二義法界
無罣礙相似 明心正當同義二心八識心王不可三智四智三智
二智一智四十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