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hu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Scroll 2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二十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十行品第二十 (第十九第二十)

[0660a17] 來意佛智釋名隨緣 塵沙仁王名為
三學定心長養梵本功德 十行品今文
可知釋文不同 行為純熟 唯一
一三昧加分本分 現證重頌初三功德 十行建立
佛神力入定菩薩善思 菩薩事理揀擇 無心成事善思二入加分
因緣所為 初中一總二十 顯現功德林下有加善男子
因緣 所屬 十住即是神力宿願
四大無助善根 增長 所為十一所謂
一句總結乃至第三善男子相中語業諸佛意業智慧
有別中一 無師智前後 即是本覺自得不由
佛緣無癡 義味一切世間 最上無勝爾時
下身威力第三功德林下 可知第四本分行體 善思三昧
二諦悲智無礙教相四行十行十波羅蜜教相
經文分為何以 初中行體難思深心 法界難思法界
虛空 思議同事法界無量 虛空無邊同理法界
虛空 難思議交徹一行一切 一切無礙第十
因陀羅法界成就如來無礙解人中 雄猛師子吼乃至一切法實相凡聖非但常心
常心思議不可 無二寂滅 不思議何以因人便
佛果 之際一切一切滿 障礙菩薩寧可思議菩薩
行為皆是不可思議即真實行地前不見凡愚真實 真如
即是勝行虛空等 無常 四學三世佛修行怯弱未能
真實救護大行第二 佛子何等行相分為 佛子下標故云三世諸佛
何等數列 本業大同 歡喜三施
令眾生生歡喜 富饒無畏身心安泰法施法喜 歡喜本業法空不為
外道正位歡喜 三聚淨戒饒益 以後本業常化一切眾生
利眾生利他物理 違逆實法無我我所無瞋 以後是以
法忍以後 事理退屈撓 常住功德化眾生無盡
退攝論精進 無退則是以後 無癡命終
無明正念 慧能三諦般若現前
善現生生常在佛國 現生事理 無著無我乃至一切法空故
無有無我不著 不捨不受方便智八大
大行難得三世佛 中常尊重修心 難勝善巧說法善法說法
九地法師 言行不虛真實又稱二諦 二諦真實
十度釋名第五 何等十行一一各三結歡喜
第二佛子 相分 名相瑜伽菩薩地菩薩六度
一者自性出行二者一切難行就中四者一切 差別五者饒益
聖教 二世現在饒益 廣大安樂清淨相成波羅蜜
今文一總施主 意樂 一者施主惠施
二義即是籌量 所有物施者 無畏四一
隨求清淨 平等 妄見積聚
平等三不高舉憍慢向背朋黨無有 三義不退無悔
不下三不 果報異熟果 名稱不貪利養
報恩意樂十二 十一 救護二攝受者授與
饒益 不出淨信恭敬 中一憶持愛樂
不捨五更增廣住持 隱沒諸眾生 離苦得樂慈悲二世
救護無畏施攝受 第二名相一切文中現行財施
願行法施 一明施行迴向 身行
無著意樂一方便歡喜 廣大清淨 方便意樂作意
施主假使 菩薩即便 如是一切
意樂廣大意樂 歡喜意樂如是恩德意樂隨順第二作下明示
布施未來 廣大心第二以此迴向 廣大意樂二果
好意第二菩薩如是 淨意相離同時 前後般若
繁文一處前後體勢 分為人空法空二觀 彼岸如是利益眾生
前事顯正利益無我主宰智論三十五五蘊我我所
瑜伽大同但是隨事 立下別名緣生實性 性空故云
之所以十定品第二二眾 智論五蘊和合瑜伽名為 賢聖如實了知唯有無餘
有想智論瑜伽 我人生子 命者命根成就瑜伽
和合種種智論名為眾數陰界因緣眾數新譯 補特伽羅
瑜伽我人數數 一聲 多人補特伽羅
土木智論行人般若名士 瑜伽一切士夫摩納 儒童我人少年
一聲多人 摩納婆作者智論手足有所十受
者者智論後世受罪果報 第三大品第二金剛般若中說 增減大意迴向十定
明法空觀菩薩法空安有人空二乘人空 故此觀法法界眾生界
觀法不出菩薩究竟 無邊虛空無際 空法空也何以
有名無實所有無何所有 有為無為體性所謂不在內外中間
無二相依留空 造作功用無所有無所有 眾生界法界第三
不見法性到彼岸初三 三輪福田所生成因
習果通名 報酬有漏無漏無漏
第二願行法施分為 二我利益 法性堅固安隱快樂堅固第二
饒益之中三聚 中文離過三聚
自性色聲意地無著 為生饒益有情戒 離過無依清淨
持戒堅持 自要成上一切利養恭敬隨煩惱不能一切得佛
善行無慚無愧掉舉 初二律儀二障 二障二障善法饒益
纏繞身心所以忿為重隨惑四縛貪欲瞋恚戒取我見不遂
熱惱梵行毀謗戒取 濁亂平等第二佛子菩薩 如是三聚分為律儀
眾生善法堅持 文中而且 加以日日長時為難爾時
菩薩對治能持 大品貪著五欲障礙生天 乃至第二眾生
祇陀末利 教化即行非道不捨 通達佛道佛子 第二乃至捨命無缺菩薩
分齊第三正念 無誤本性 分齊初發心心性成正覺
解法無生常見 所生爾時菩薩大悲
所以初二 長夜想念想念貪著
迷醉沈溺流轉 不能二我下生勸持持戒淨戒功德大悲
菩薩家業第三 分為 善法不出悲智文中
中分悲智 二相如是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