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hu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Scroll 3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三十五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0770a20] 第三報果利益中分在家 菩薩出家上勝 上勝
閻浮輪王瓔珞仁王地前初地不可正法
如何論主護法護國 賞罰正法護教 擯斥上勝
勝行 大悲利他如是 自利利他離念
利他迴向菩提大恭 敬事不生分別妄想合體故云十一分為初三 三寶三輪
同法功德自身菩薩行二度自體 真實究竟
作下十一四攝 殊勝大餘 大菩提
二種光明功德殊勝無二二種妙智自在 微妙一切煩惱自在殊勝
無上無能 初一阿含中分 正說得證
煩惱斷德前因後果教令正道大菩提 第二出家出家
出家下修禪定一者三昧 勝定二三三昧 見佛十一其二分為
二利初二自利一見 他受用身瑜伽種種國土 如來理實
神力神力說法菩薩 修習智慧利他初一 光照
二利自攝瑜伽欲留百劫二三 善惡三句一對二利
增長思惟種種法門二分 利益第四願智內證 自在示現窮究上來
合法圓融 故云 果相以此地中九地
即是即是應知 三通所以廣說 第二應頌四十六半分
前後中分初十一偈 初一 為何
第二偈頌釋名初二半偈當得 第三安住初五
信心成就修行成就 迴向成就第四二十二 初六校量
校量校量初二調 發趣報果後半 願智可知初地 (從此第三十五經) 第二
離垢地所以來者如是正位 出世間道清淨第二菩薩離垢地 正位初地見道出世間
三學 未能無誤十度 十度來意 可知離垢慈氏遠離
犯戒性戒成就如初 唯識尸羅遠離微細 十住毘婆沙十善道
不異瑜伽增上 地中邪行最勝真如戒明 邪行所知障俱生一分
三業 微細俱生一分 二種
最勝真如無邊一切 最為破戒無邊 是以戒行最勝菩提
經論大旨 釋文三分 三重初五初三
初地經家其三 慶喜一發
第二正說中分一發即是入心佛子菩薩 離垢自體住地三聚無誤地中
正行自體直心發起 發起何等 菩薩以此行入
契理事故直心下列 同名直心明知 直心清淨直心性戒成就
應作自然發起理事 淨戒直心自體中性成就性戒 成性真如破戒
使得故云成就直心瑜伽一切師長尊重福田不行虛誑意樂
論主一乘緣起分為初四律儀
饒益一者柔軟直心喜樂持戒瑜伽同法菩薩忍辱柔和 堪能自在性善持戒煩惱魔
不能能持所以 守護根門犯戒 調伏見過 調伏柔軟不生
所持寂靜瑜伽大涅槃 勝利者寂靜 妙善菩提分法能忍
所得功德不生厭足 淨戒寂靜 不厭懈怠樂於寂靜 雜事身心即是勢力
不顧難陀持戒八大 不斷大智無染有情一切義利第三行人 上品圓滿
自體三聚淨戒分為律儀 離殺 正受攝善法戒
三聚戒 饒益眾生 迴向智願法寶
善行 律儀善行 不行不行
若爾離殺二相 二義一同離過律儀二者隱顯相成律儀
對治 律儀
自修正行 二利悲智分之 律儀
離垢地增上 戒相三佛如是結成增上中有十善業道即為離殺
遠離 殺生自性成就十善業道自性戒
方便所謂二乘三自 實性自體無染諸菩薩 現行所謂地前
即是初地顯性 此地
豈可地前地上十善中有離殺因緣一切對治離殺菩薩
果行離殺二種 雖是通名 略舉皆是
起因正是三毒怨恨 不加 二種貪財
惡業乃至沒命無恥慚愧 眾生生苦便
邪見邪見對治是故 論主對治 二種一生利益心眾生
出世間二種眾生 得人涅槃如是因果顛倒 愚癡殺生祭祠
對治名為不同前後 若爾豈非
發起發生 以為不同三果不正
微細心念 身行 一身名為
自身二事眾生非情眾生四行 名為錯誤
身行加害究竟正是殺業 名為以為方便雜集瑜伽初二煩惱
煩惱起因不重輕重 不明第二 非理名為
對治果行 中止少欲知足所有 二義內心
起因此地無盡 不足
發起慈心 資財 他人當來資生三果 資生
一者物體名為二事 用事
四行本處 是以正報 身心依正
中方 第三 邪婬
知足內心知足 起因自足因故 自足輪王 世間知足不妨
對治現在梵行 未來他人不在果行
從事 初中不正 一種在後不正
守護二種不共妻妾二者親族父母宗族歿六親
受禮非時 即為王法佛法佛法梵行一分八戒
具足非時智論十五 染心其事中有 染心正道從事染心
正道非道非道 以後 無想論主 邪婬有想
第四妄語背心中分 對治乃至果行對治 即是何者二義
外事之外 無異因故 以為起因
成實實語即是對治對治即是不同 口四唯一文中實語
隨心不見而言 見者名實真語善思 心思事相而言
稱心妄語善思 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