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hu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Scroll 3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三十七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0787a26] 第二佛子五神通功用果 慈濟此外救生分說 妙用難測自在
文中神境天耳宿住天眼世間 轉變多種神足
心觀如意隨意 分明順眼
天眼神境 利他三業天眼初一身業
口業天耳佛說 方言他心智種種 所聞方言
授與之後意業宿住過去 天眼未來遠近 十通品身通
總得 瑜伽三十三四靜慮各各 假想位次
四禪第四 自在一世自在大地一身下身 自在石壁下作自在第二天耳通
天耳清淨清淨二義離欲 靜慮清淨大種 障礙審諦由此故云過於
過人皆知第三 菩薩如是二十六心行
各異四心 初六隨煩惱隨緣煩惱相應名為
可愛 遠離如是 三不善根三善根以為
煩惱隨煩惱使 煩惱二心使即是隨眠三小 四心無記人心
色天無色解脫無量無邊行 無量不明 空處無所有或是
四有四心三昧繫縛不一緣故五妙欲
順流明了顯現約定等持經合
二心三昧正入 不定二心 解脫二心凡夫
增上慢四禪四果無上 二心正行希求
名聞即是雜染九有二心大乘 得失悲智不出初二煩惱
皆是善惡亦即四諦開解 善業如實知者事實 理實非心見法 眾生心同一
無心能所 皆是六相圓融一乘第四 宿住智通宿住
如是過去總結 一生乃至多劫時分云何相差
名字不同父母迦葉種族 剎利貴賤可知第五天眼通 智通約根
見天清淨過人遠見 所見初見生死 眾生云何因果不同
菩薩第三菩薩 總結自在 在即四禪三昧四無量
三昧三摩鉢底五神通 三摩呬多以此等引五通 三摩鉢底等至神通
云何自在智能不能 隨心現在大悲方便 不能何所揀淨滿菩提分其中
主從自利諸佛菩薩共生一處滿處願力業繫第二位 三果即為調調
行體菩薩四攝行相三佛 名下中有以下
福行迴向智行一切法不生不滅法性 淨法不見不生煩惱妄想不見
不滅因緣二義一者 淨法緣生無可妄法 無可壞相不生 生滅對治因緣煩惱妄想
清淨般若現前一切法不生 故知一切法不滅妄想以此 不滅以此
世間滿禪定為此生起 無生行慧亦即善巧決定觀察 斷惑
煩惱色有即是四縛眾生 初地見道 分別一切一切修道
三縛無明習氣微薄煩惱 三縛現行故云當地所知 故云無明習氣習氣
瑜伽四十八欲貪棄捨 等持無量多劫三不善根
善根多劫仁王經初地 阿僧祇劫三地 多劫
見道初地善根 厭離世間
自在 菩薩此地 十三初二
能忍善護他人 柔和二心分別善護順心
菩薩作惡菩薩瞋恨菩薩同伴 諧和愛語 分別忍受 不動心憂惱不能萬頃
三心 高下過去憍慢自高 由此柔和
報恩忍受二受 眾生我有法爾 三心二心柔順
利益諂佞 諂佞皆可菩薩 報果
以下上勝分行 進行第三重頌十八 十二
初二煩惱小乘七方 便 三地 (從此第三十六經) 第四焰慧地
以來瑜伽七十八深密清淨 意樂增上清淨第四佛地明慧增上
多種覺分相應增上總持未能 菩提分法法愛修證
本論世間 出世次第前定 證智三昧
聞持如實智顯示 三義證智 解法本分煩惱
地中唯識安住最勝 菩提分法煩惱第四 菩提分法地中 修道焰地以此
菩提分法攝論菩提分法焚燒一切 二障莊嚴論菩提分自性
二障自性此地菩薩 二障焰慧地瑜伽七十八 大同所得菩提分法
煩惱金光明經顯揚 滿證智摩尼阿含 煩惱離微
煩惱現行所知障俱生 法愛菩提分法 一等至愛
二法解法得無 無漏由此證得攝受 真如非我 真如便成菩提
分行不住道行精進不退攝受 真如便釋文三分 正說三重初六初二
無明 海水 初二半天第二正說
中論 清淨對治修行增長因分清淨 二分地方便佛子菩薩
清淨 佛子菩薩第四對治修行增長 住地行道品等有所故云對治
修行增長四佛所有身見 果分滿二分 加行無間解脫初一
入心住心出心調住心 清淨 一切處迴向無盡
因分何等 別名菩薩以此行入初十
得證 光明如來說法 智者證智光明三地慧光
三地證智 地前 光明
多聞聞說眾生法界 便智光數數 修行修行觀察觀察增上圓滿
得證中有種差觀察三重 眾生眾生事故
中一觀眾生假名 假有二相續假三相
五蘊 和合假名某甲入眾生空因緣 法空二空即是真如
假名空有不二即是中道相續 滅後念念相續假而 二空真實相待眾生眾生
差別二法第三 染法淨法界
法界究竟三世假名眾生依報依正虛空 名為平等勝義即是無盡
識界後五 識界前後向前依正 染淨初三煩惱使 三界差別著想
唯心廣大信解 信解煩惱聲聞 大心信解不捨眾生不同聲聞
大心即是 大菩提二心二乘觀眾 同體大悲觀眾生知見
事理差別理則一一淨法界 行入觀察圓滿
瑜伽四十八增上心以求 增上十法由此十法 成上圓滿增上
第二清淨 諸佛聖教云何清淨如來 勢力文中何等
總結初中三句 十智內法 十智觀察十法
成熟除滅三地解法智障 出世法體故云內法內法 外相即如說教
如來此地寄出名為 菩提心 四住三法初地
四住教法合於法界 名為瑜伽如來 如來勢力明初
二三方便勢力三地 出世故云無行 無生行慧
住處畢竟大乘菩薩 住處深心相應畢竟即是不退 三寶畢竟三寶同體不壞信
差別 解差 真如第一義無我
生滅流轉無人即此 諸法本來不生無法 名為世諦
分別分別染淨初二 第三染淨因果即是 初二隨煩惱即是苦諦依正
二報隨煩惱所生依報 正報故云業業煩惱 第三
世間煩惱故云生死 煩惱即是集諦
涅槃所有即是滅諦經文。 集諦生死涅槃 三句即是道諦隨順
初一利他行諸佛世界教化 眾生成熟意譯 國土化眾生前因
自利煩惱涅槃煩惱無始 涅槃後際理觀 空無有損無可涅槃
新增自性無所有煩惱 生死涅槃菩提菩提世諦中觀
緣起法無明行為 老死後際無明滅自性 無所有地中自下第三
修行增長煩惱菩薩 如是小乘大智自利 大悲利他二相不住
無所不至一切處迴向 菩提分法論主別有道品故此 略為四門釋名菩提覺分 三十七覺因
道品即是因為別名 同異瑜伽四十四大乘菩提分 多種三十七品乃是其中
大小涅槃三十七品涅槃 大涅槃無量阿僧祇道品大涅槃 地中無量道品離世間品說道
助道無量三十七智論三十七無量 在其中分別四諦有無
大小不同淨名道品道場 菩薩陀羅尼涅槃 八正道見佛醍醐
三明體性三十七品十法 根本精進定慧喜捨思惟 二戒精進定慧
三十七品三蘊 無表色行蘊 心所
五蘊一切法 智論二十一五十三瑜伽二十 四十五雜集第十解釋
釋文即是行相三十七品總有 一對顛倒四念處 四正勤引發神通四神足
現觀方便所謂五根親近現觀 即是五力現觀自體七覺分 八正道聞法
念持勤修攝心調調 七覺分八正 正行有時八正在前
上猶行者初心 菩薩對治顛倒四念處 身受心法身等
住處念住瑜伽即是 身等由此即是 相近
雜集一切菩提分法 自體四修無義必須念處身等
自體修習四顛倒 趣入四諦身等以為身等 三蘊行為
受用自體染淨事故 四者四倒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此次對治智論
不淨眾生 觀心 念念生滅不自在四倒
正行實相若爾四倒何以 常樂我淨其次 四處四倒 其一不淨大小瑜伽
四十五菩薩聲聞道品如實了知 聲聞地云何大乘如實了知勝義 世俗不淨不計
般若性相 智論乃至身受心法無行 畢竟內外空觀心無所有
觀法有名如實一則 湛然常樂我淨無常 勝鬘四念
涅槃 大品一切 念處云何一切應觀色法 緣生一色一切緣生一切
一色法性非一非一一一 色身 云何念處法性
凡夫顛倒不淨 不淨顛倒一切 空中云何
念處假名一切分別 名相不可智常云何 不淨二乘不淨
是以本際 非空一切非空非空 二邊中道
佛會中間般涅槃對治法性觀智 一諦三諦一切
無不空寂一切二邊無不 一切無非法界一念 觀念道場不須
不同深奧 可知下文之中略釋有力一一 開示不淨
包含文中 自有三觀三智瑜伽略舉
自有情色非情 有情內外自身我愛資具我所眷屬妻子
我愛我所智論二十八廣明五十 自身不明內外故云內外所以
邪行有人內情 全身有著貪財 捨命正行 對治各別始終
自身不可得便 不可得便疑云 內外
初二明知內外 智論
察知不淨二義 不淨尋求 影像隨順本質相似性
本質即是影像雜集 世事無始惡習過於世間慈父孝子
精進方能策勵勇猛 決斷無悔 老病死苦三惡道身命無常
名為便不放逸 有所觀身不淨 行者五欲
樂事 多生五蓋五蓋五受 之中
不淨如實 內外 相大念處瑜伽
三身心法心法智論大同 四念中心受法身通內外
二種一身二心心受身受意識相應五識相應雖是外法 五識一向定心散心
雖是內法心數法 心數法無為相應 以為內外
相如第二正勤四念 精進 九十五相違
名為雖是 惡行勤修作善 所緣境不生
未生善 四正斷而言懈怠瑜伽
一律二者三修防護善惡通有念處 五蓋以為不善對治所生
大乘觀法實相之外名為 一一中文初一 善法不生
欲生願心修習依止增上意樂 圓滿精進修習加行圓滿 精進策勵發心正斷
可知不生棄捨 增廣正勤第三四神足 散亂微弱定制 神通即是瑜伽
騰躍勇健世間勝法 殊勝名為到此神足 出世法最勝自在最勝
定能名為神足如意足神足種種神足 三摩地心觀皆是猛利
樂欲精進無間即是專心 即是教法揀擇增上 心一境性名為
觀心名為加行 正勤欲生精進發心正斷 發心
是以隨一念處 隨一正勤四神足文中修行精進修行 標舉自體斷行二字
云何二種修習 現行所有 隨眠斷行正知
云何斷行屬下成就斷行 神足成就神足依止 雜集論五根
下方四諦七覺下方依止 以為神足四諦苦修離欲求證
修習故云 迴向加行下文依止 第四五根現觀方便增上
自體五通生起出世間法增上增上 上首文中信根
標舉依止 三科可知 樂欲
一境揀擇是非 入佛信心未有定慧 不得三科不可
念處正勤定則神足 四諦至此總得在於見道之前發現
第五五力五根增長不能 不信智論
能破煩惱得無生忍名為第六 現觀自性如實 自性覺支自體文中
七覺分 自體差別自體繫念善法
自體自相精進出離 由此勢力利益 調適染污
即輕由此染污 染污依止轉依 染污行捨平等
染污自性七覺不出 定慧三定雖是 至此斷見以為
一剎那七法俱起隨行 功能妄念不正知懈怠 惛沈散亂掉舉大乘七覺
諸法決擇不可得安心之中 不見能所第七八正
現觀修道 名為八正開通涅槃 八聖道聖者八正自體
文中正見 正見分別真實揀擇正思惟其所方便
思惟名義語言 正語問答決擇清淨正業身業正行具足
清淨正命如法乞求 聖種邪命清淨 精進煩惱障由此一切
正念隨煩惱 永不容受正定 最勝功德由此引發神通無量
上分即是語業戒蘊 定慧大同
未有覺支律儀表相 中正新建 世間八正菩薩道一者正見遠離邪見
乃至第八正定善巧方便一三昧出生 菩薩不可思議一切三昧旨趣 懸殊法性大地
種子正勤種植神足五根 五力增長七覺 八正第二小乘
如是功德道品不捨眾生 不同二乘具有 悲智出於以此
四行小心 大願起行 三思種智
四行中有自利初二 淨土依報二修佛法 佛十力正報
地方便厭足故云 四修不退轉 自性解脫利他教化眾生 必須善巧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三十七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5 No. 1735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