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hu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Scroll 5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五十五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0915c05] 第六爾時偈頌 文中十方菩薩即為初二 道場三昧讚佛東方
一會 歎佛初二 內外無礙結成後五菩薩
一總雲集願行四智 第二南方菩薩 佛力歎佛初二
二嚴究竟智廣三明無礙初一 一偈起用佛力
諸佛第三西方歎佛 應時初三
總結廣大圓滿長時無礙 六喻諸佛
第四北方三德深廣 高遠深廣後五大用
合理五結第五 北方法界眾生 無不
菩薩初一二障 周遍一成神通五轉四有一偈
第六東南大用難思 三明難思難思 第七西南難思
初一難思一舉 難思初三 示現深廣智圓四有
從不思議生佛思議第八西北方歎佛成就菩薩 決定展轉
一行總結深廣第九 下方菩薩歎佛見聞初一標名 難聞
一生菩提 第十上方菩薩歎佛深重 初二佛德在於
(第六十一) 第七爾時普賢普賢開發 法界普賢方能
長行開發 開方便開顯觀眾 現相開顯使
法界開方便十一 事理深廣 三昧深廣以此
分齊方便方能開顯無盡虛空無際 分齊光影一種深義光影清淨
隨機 諸菩薩開顯 總結十法
前方便即是三昧境界即是 何等中一一法前來 十種方便一一方便
開合無缺初二佛國土依正二法流布淨剎成壞
佛土佛土 佛剎佛土無邊 一塵無盡
成等正覺即為一切 諸佛影像六即一切眾生住處神通 調伏眾生四句
轉法輪三佛總結第二爾時普賢 偈頌初四其所多同果德難思
十法開合 偈頌第三第二 第四第五第六
第九第七第十 可知第八爾時世尊 智光文中
二時逝多林見法見者 顯見因緣是故得益 眉間體用
法界中道無漏正智方能 三世法界法界體用 見法性相
三昧體用不可眷屬 入法界普照明光分齊 第二見法普見 十方見人
明見先見法界不可說 法界中分廣大
天宮遍處不同在前 種種 故云種種第二十方十方
眾會如是 見分 十方微細大會
如是其所自在 本相第三明見因緣證見 宿因 如來攝受可知第四得益
見得爾時諸菩薩 略明一明 是故宿因
十門無盡諸菩薩 十門分明 種種不同發心二道一道二道
無量正道三門無常夢境 差別理趣意旨不同 隨順可知即此
如是其所 法身實有不可說 云何廣明得法
諸菩薩其所三昧 文中所謂 一百二門從業 真如三昧隨一
現前一門一總 相同莊嚴法界三昧 三昧法界嚴飾
之一三昧皆是大用 入佛隨宜師子相分
佛境菩薩如是總結能所 塵數方能入佛神變 三昧
諸菩薩如是 總結中有十德十門 三昧一智高深
諸眾生下調無染三輪嚴淨三智慧解脫成滿 顛倒智力無畏四辯
善巧成就普見諸佛 法身圓滿自在色身自在辯才自在得佛境界三昧
神變十一一塵成等正覺第二 總結可知第二 諸菩薩其所
第九爾時文殊文殊 文殊 三昧法界 普賢
解行無二方能通明文殊 無二大智普賢體用無二如來三昧果德文中
十三一會世間 分之初二初一普遍 一偈眾生世間
得益菩薩偈讚依正中有正中 上林正覺依正無盡
末後第十爾時 無涯大用必得利生三昧三昧
悲門有用起用毛孔世主佛子逝多林分身一總
現下一明能化如是 平等大悲能化 總有二十五
初八 一度可知三門 方便降魔一門力度
故此第二 前生所謂及第 第四可知第二
住處逝多林不動普遍下文遊行本末事理
佛子現身 能化十二初二多同善財所見故知善財即此
菩薩往詣 化法教化總結 上來第二亦即
流通十門一總會意 多少名義相分始終類別
法界文解釋圓滿 無遺本末人法融會
非人 證法非法成人不異 眾人不異 不異
不異本末無礙入法界進修 使大教本意開合
唯有比丘 善財能所五十五善財自有五十三五十四
四會同一問答 不成得名善財五十四是以 能化不足
佛剎塵數 三乘普賢無盡普賢 多少五十四
五十七文殊 塵數無盡無盡名義 佛說得名
文殊濫觴得益 若爾下文善財應收菩提場菩提
歸本諸眾不動 不出文殊普賢 二門相對略明
能所相對普賢依法 如來藏理趣般若一切眾生 普賢菩薩自體入藏
文殊能信佛名經一切 諸佛皆因文殊發心善財 解行相對普賢萬行
普賢行文殊解理事故慈氏見善文殊 理智相對普賢證法
身故得究竟三世平等身故 相如虛空文殊大智 不動文殊普賢
體用因果二門各自圓融 信解真正起行 行證隨一
聖法 能所不二起行行解不二 理智無二是以文殊三事融通隱隱
即是普賢三事重重由此遮那 開顯序分之中 上首相者
臺山光統 地位有理隨一 法門凡心不得善友
有理 無礙古德 初四十一人名修行四十一
求解修行摩耶十一實相 證法中間一實慈氏
人名成因二門 因故法門三世忘念 無遺文殊無二究竟
前行唯一前後 普賢人名廣大始覺圓覺現前法界無不包含 其後四相稱為三義同等
摩耶慈氏並入玄門文殊菩薩 盡心普賢妙覺普賢 便
菩薩行相大行勝行 始終法顯 之前據實圓融一切乃至無盡
差別一中多同無有 障礙八法人類中有類別 知識不出二十菩薩比丘
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 九天外道十一婆羅門十二長者十三先生十四十五船師十六國
仙人十八佛母十九二十 攝化如來 成行皆是菩薩現形
總是緣起法人法 不出菩薩息苦 隨類外道善見
比丘增上厭足最後 慈氏可知 菩薩現身初文
中間漸進 正趣成滿彌勒 法界諸位總有十門正報
法界依報法界現相五言義理九結 十門法界同一緣起無礙
相中第一修行相分 初文十信未成 四十十住等位 十住善見遍行
十行長者安住地神 夜神瞿波十地中分能化發起爾時尊者舍利弗
中分出閣無量 文殊顯出文殊 菩薩童子前列菩薩童子
入佛童真不能權實相依悲智無住從此 利生從中初一同生異生通稱表法般若
萬行隨一一類眾多故云 或缺如初 顯出無住化生
自利利他出自住處 法界第二 通有比丘
一實善財一乘一生 不定善財
一明 小乘文中二時尊者
大為出自 文殊 指數比丘如常
根性入法界同居 法界出家證實 信心所謂
歎德初二宿 乘以明本大器比丘 小乘屬文
第二爾時尊者舍利 攝益爾時 文殊語業攝益正授法門
得勝勝人 正教觀察一身常光放光
四眾五行八正 足下無非道場隨心 觀空二邊心地之下如來藏
無心任運顯現 樹立萬行法體自在 無我不二自在
諸佛 諸佛顯揚般若究竟 一切智爾時可知 諸比丘得勝
可知尊者勝人可知爾時文殊觀法象王 諸比丘
第二語業攝益爾時文殊 諸比丘得益
何者行法法門無盡眾生無邊多生 退墮二乘愛見
佛果我身外緣求法成行妙智 三世調長時廣大廣大
進修比丘善男子勸修離生超凡三生 家具習果第二
得益一定 所得無礙三義所見
故云見一切佛多用 見相三昧三昧 明天
天耳宿 一眼故稱無礙 一定無盡
圓教創立大心十地之後十通 發心功德品等第二 行願進趣
展轉獲益上來 (第六十二經) 第二爾時文殊師利菩薩 漸次
文殊說法處中居人有福啟明
福分入道福智娑羅高遠林木 萬行莊嚴摧伏大塔歸宗
日照三藏南天竺大塔 古佛在世三藏 極大東面鼓樂供養西面
現在此處居人善財 解脫分善根 法界本覺真性諸佛故云往昔諸佛
止住說法普照 故云普照深廣稱為法界 法界中有類別
得主故云佛道海水 堪受三乘眷屬 眾生調伏演說
自此第三善財 十門二修入眾 四見差別
本文三句初文發心大悲
已去善財發心 末後普賢知識善財 法界滿二修入眾
四眾不同 已去善財一身 不同大位初地知識
南方 初一一方善友 無量二者
南方萬物相見聖人南面 邪僻東西二邊 中正四生發生
善財增長 世尊涅槃北首隨順 順義以西風城
日月善財 教理初一 中道地前
地中不以 不同地中文殊般若加行無二普賢表法 有人隨順
西域四見差別三賢 諸處地上佛家
佛會起用隨緣普賢 文殊最初起信文殊般若
普賢法界中間 緣起萬行圓滿後人不獨 初文發心所以勸發
表位滿離心 中間應有 正在海幢二行非道
婆須蜜違逆 諸位知識 初一
二事 法門普賢 普賢
十方滿 去者末後無有辭去 文殊無身普賢法界
辭去無常釋文 善財十信別有四部 二三調上根隨逐四大
別有 四眾優婆塞近事男親近比丘 承事別名須達多善施
財施優婆夷近事 親近比丘尼承事 近事童男童女可知
五百五位證入第二 文殊三業調一身調 文殊師利菩薩如是觀當機
調大眾方便故云 善財 善財因此而立所為
外緣以此 依正
善財善現 亦稱對上 積德無盡初一宿因
信解已去通過第二當機所謂法門爾時 文殊師利童子善財勸進
初二積集萬行 不斷佛果妙用四體第十通理
三結勸進普及 前因進修發大心佛果宿使隨宜 第三爾時善財上根隨逐
文中 偈頌發心 菩提心善財童子 地上菩薩發心
發心地前凡夫 宿善信不足安住 地神生法王種
斯文法性 佛家法王 熏習勝解真性成就佛生法王種 三賢種性菩薩
不異 異焉以此慈氏一生 菩薩行普賢諸佛云何
自相矛盾賢首善趣信行 中人圓教其三一見即是 善財前生見聞如是普賢
善根歎德解行如此五位行法善財 普賢證入因位
善財來生若爾 一身五位 一切普賢之一
修得 普賢一時地獄天子三重何以 善財初地初地未見 文殊普賢一生
增進始末無得管見 三十四初四 自勉不能三十
二明依果起因 二明生死 無窮初二苦集
滅道初文 三世魔王 童蒙
受生由著六趣出入不息 正行邪道涅槃
第二拔濟中分初十偈讚 求法十五偈讚雙結
人法初六苦集拔濟滅道成行三句 文殊一句 初一涅槃
菩提求見第二 乘以勝乘 三界中分初四悲智
利他十度自行 運載廣大 三賢文義可以
第四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象王大聖
指示四念辭退發心發心在前長行之中在前善男子親近
云何種智無人 涅槃二十 一切眾生阿耨菩提近因 善友乃至廣說以為
多時第二 白言 十一中文 悲智修學
悲智趣入圓滿 就此初二 修學無學果滿
解行 事造離過分明具足獲得隨順人法
長時無間無餘修習究竟圓滿 十住十行正行普賢 悲願初地如故二三
出世成就世故無念無間九地稠林 利益十地等覺方圓滿無礙 爾時文殊
偈頌別教長行 初二偈讚發心初二 三句發心
以下以上大願為主慈氏 菩提心大悲大願光照 三句發心意樂五欲 眾生一偈
苦趣大道 生死愛見實際一切一偈 發心以為發心
威力 深廣四有 教具十一
聞法修行三句見佛成就大願 成就證入真空
方便如是菩提 不成隨順佛學 隨順自然一切智一偈憶念
相續修行憶念一偈 多時增廣圓滿大聖 諸法十信相信
各別教示修證 第二長行 發心善男子 離過
不得猶豫善知識 未知善法法令 知識知識世間善惡因果
厭世涅槃悲心 無相修行無障礙 滿普賢行真真第五
善友約法教理善友 善男子善知識隨順 設有取法權實 難測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五十五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5 No. 1735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