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ui Shu Yan Yi Chao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Scroll 4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第四十五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0345c06] 戒定慧中有 略釋二智 五者出體
會通權實可知智論仁王

[0345c10] 仁王 如次居然菩薩行 復次種性菩薩十迴向
忍心五蘊色受想行識 解脫解脫知見三界因果 無相二諦假實諸法無常
得無一切法空得無生忍 五文不同

[0345c17] 知見 第四 佛地第一一切皆是
解脫解脫知見解脫 滅諦三諦等智一切通學無學學位分得無學圓滿 佛菩薩

[0345c23] 第五 解脫知見相應解脫知見識相

[0345c26] 五分法身第六出世 所以雜集上第

[0345c27] 五蘊第七會通權實純陀 雜集第三五蘊有為 無為有為無為何以
煩惱無故有為現前 無為所以者何 樂欲無為常住 假說雙非體用
無為五蘊凡夫 五蘊雜集取蘊和合 煩惱純陀 玄談

[0346a09] 第四有為 因緣正理論第一有為 聚集所生未來何為有為
有為 名為 琴瑟名為乳房蓮華 生法有為生滅
雜集論生滅 有為一切法有為除法法處執著無常中論
云何有為一切法 捨下為何有為

[0346a20] 略舉四事理實智論大品大品云何有為法生住滅 (有為) 欲界
色界無色界五蘊乃至意識因緣所生 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智有為法智論有為法三相所謂生住滅
二三界繫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無為法有為法無為 無為法十八不共 眾生

[0346b01] 三界 第八所屬 色界無色所屬無色界略去所屬
二字欲界胡麻金剛胡麻金剛別稱 胡麻金剛具足 所屬略去所屬金剛
別稱略去欲界
本業卷云佛子見著二業法界中一 欲心報分欲界佛子見著 二業法界中一色心色心報分 色界佛子見著二業法界中一
定心報分無色是故 一法中有三界果報易見欲界 男女婬欲身故色界男女 有色無色界無色本業見著
佛子無明不了一切法法界三界業果是故無明十三煩惱所謂 我見常見斷見見疑
貪愛 法界中一一切煩惱十三 無明十三無明十三 是以法界三界
二業

[0346b27] 第五無為 開合釋文權實 體性多聞瑜伽
引證如次二義雜集 生住滅無為淨名阿難 佛身無為有為
有為大旨

[0346c05] 開合小乘俱舍無漏道諦無為 虛空而言分別論
虛空非擇滅真如大眾部 無為緣起聖道 化地部外加不動三性 緣起

[0346c11] 大乘四者小乘 真如唯識論如下 雜集第二無為法
善法真如不善真如無記真如 擇滅非擇滅不動如是建立 無為差別分析真如
不由自性善法真如 性空無相實際勝義法界何故真如 無我自性變性一切 實性變異
則是無我二我何故 空性一切雜染不行所以者何一切雜染悉皆空寂 但是客塵諸相寂靜無相
緣故名實顛倒此處 究竟名為最勝聖智所行名勝 一切三乘妙法法界
不善無記

[0346c29]

[0346c29] 第三釋文有無虛空 唯識無為即為虛空
百法唯識依法施設法性空無我所真如有無 一切法非一
真理法性障礙虛空明法性空障礙百法 外空無物俱舍中空無礙

[0347a09] 涅槃涅槃擇滅 異義涅槃三十四刊定虛空涅槃
涅槃經緣生四句緣生 十二因緣虛空涅槃同性
應有問言若是擇滅 二道所以以此 擇滅涅槃二道
二義唯識 非擇滅不由本性

[0347a19] 唐三藏異名所得 俱舍論駕車 牛車略去故作擇滅
揀擇雜染究竟 擇滅

[0347a24] 二者 二義亦稱

[0347a25] 唯識不由本性 非擇滅 上疏
俱舍論畢竟非擇滅 當來生法 不生非擇滅生法 永不起名畢竟非擇滅
實體非擇滅 擇滅非擇滅指事 專一色聲香味 境界五識身等未來世畢竟
不生不能過去 非擇滅 專注同時 不復以前
現量過去未來而言 取法中有能緣同時所緣境他心智所緣境他心智現在 心王心所專注心王
所得非擇滅

[0347b16] 緣起 小乘所立二智
十二大乘論成上中論 先有聲聞何以如是法性 實際摩訶衍處處聲聞 涅槃
第三大乘經無為涅槃迦葉菩薩品第三十三十一向後二十一諍論
第六十二因緣有為法 十二因緣無為法第三十五方 釋經善男子中說云何名為
十二因緣無明 名色名色六入六入 受生
生生老死憂悲苦惱 弟子不解唱言 如來十二因緣有為一時 比丘如是十二因緣佛性
善男子十二因緣不從緣生 十二因緣緣生十二因緣 緣生十二因緣十二因緣緣生
未來世十二支緣生十二阿羅漢所有五陰緣生十二凡夫所有五陰緣生十二
虛空涅槃善男子弟子 不解唱言如來十二因緣 無為不解有所
一意第二因緣現在 名曰有為未來起用名曰 四句 智論第四
大品成上正義 中論青目因緣不生 涅槃十二因緣即是佛性涅槃
成上三十二師子吼善男子無明不能吸取不能 得名無明緣行行緣識
佛法常住佛性住眾善男子常法無住住處即是無常 男子十二因緣住處住處十二
因緣不得如來法身無住法界 法入陰虛無住佛性無住 佛性十二因緣何以因緣如來常住一切眾生有如
十二因緣是故一切眾生佛性 因緣即是佛性佛性即是如來 經意十二因緣以為佛性
無為文中十二因緣第二 緣起無性無為 為此通則無不是故涅槃法界法入陰虛
無住佛性法性即真法性唯識真如異名真如自有
真實如常 唯識真實虛妄 如常變易是故
一切法性唯識 法勝亦即真如唯識 實性二義一連
三字法相宗 法性法性隨緣 隨緣自性二義 即真法性智論
無為 兩用小乘第四權實小乘大乘非唯 小乘
唯識廣破唯識論 二義建立大乘無為第二 小乘無為 顯正契經虛空等
二種施設有為聞說虛空等無為現相前後相似無有變易假說
空無本質唯心猶如 極微假而無體故而 依法施設
無我真如有無一切 非一真理法性 障礙虛空揀擇雜染 擇滅不由本性清淨
非擇滅苦樂不動不行 經文。不順
其二論文中法第五 體性無為 真如施設真如
皆是論文法性 唯識論色心別有實體 具足不同色心
常法名曰真如無為實有 真如不得空見 小乘化地部 實有無為空也
虛幻 如是圓成虛妄顛倒真如 多聞第六多聞 可知第六記法
刊定大品經 善法不善記法 不捨以下無記 三性安得
辨正 前後繁文四無所畏 略明 分別出體三行四次
三門出體次第 釋名分別初中 別名
瑜伽引證不見有如因相其所 不知真實 實有不實
何所無畏四下別名文中 不解釋名在下相中故此 一切智無畏瑜伽 正等覺無畏正覺諸法
一切智煩惱 道者障礙道者說出修習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