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ui Shu Yan Yi Chao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Scroll 7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第七十六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0596b16] 第七可見 相和虛實 虛妄罪福皎日
所在發聲不知自我 交爭真心 營營第八不捨 成雙世間
出世出世間出世出世今文 菩薩行大願
菩薩行即為照實 即是 不實真俗

[0596b28] 一時 權實行為 中方
二門為此第三 一時二門
無礙自有 二者 故云無礙如此自在
以此無礙 菩薩現身 二種
之中日月以下 水下以為
黃河一帶瀑布 右丞雲霧
應現日月 菩薩菩薩
百川菩薩身充遍法界百川江河 國土

[0596c22] 文具攝論 第二 三義油水對上日月
月喻日月菩薩悲智水喻機心月喻境界見佛 遍處定青黃出現
虛空一切 觀瞻如來亦復 普現人天淨心
唯有 如是 超然

[0597a04] 日月光影日月菩薩悲智 日照現身而言 取經上月燈燭
多端菩薩現身一切動身俯仰即是故云多端八識 七識第八識差別
攝論生死榛梗

[0597a14] 寶鏡對上 男子第三 經文。
果報攝論 故云無明本質 果報淨名從業
如來藏本質無明 果報鏡像 菩薩身菩薩本質
菩薩影像本質 第二鏡像果報在身
日月在身 現法 在於合上隨身光影菩薩
隨身不在日光不在菩薩 光照如是不知 神氣疏於中一
顯影 故云次於明水 一異
不同 不可 不同應有合水離去
合意 一則無雙 出水一則有水不可
不異不通 鏡像及於 文選
清流鏡像其中鏡像不通日照身影
不知遠近釋經 遠近 天上 由旬不遠菩薩
他方在此常在安有遠近一切遠近第九仁王因緣生
不實二義二義因緣 即是緣生 無實二者兩句
從來先有故云因緣生 因緣生二義因緣生
緣生無性無實有名 第二護國第五 普明王此後
蠢蠢聲響 國土總有

[0597c10] 淨化二義可知不實 二義

[0597c11] 慈悲方便 出現譬如樹林 水輪
空無一切佛法慈悲慈悲 便方便無礙慧身相依慈悲方便方便 後得智慈悲後得智後得智
拔苦

[0597c18] 無有無故 非有無有無有 即是無有無有故云非有
故云無有眾生非有車輪解法清淨無我無人消除無雲
第十一切 明喻不同結成大意
本經一切佛地論

[0597c28] 第二 不同中有 不同
差別三重 空有不同 一切
能所多義 一空有無有無起義一味 一類無相
事法界世界一味教法

[0598a09] 龍樹第三經論 一智文具 三八經文
不同佛地如來清淨法界 虛空不同無量 周遍無形無異無邊
顯現色身唯有 佛地第三第四第一義
清淨法界譬如虛空諸色 種種相中不可說有種唯一 如是如來清淨法界種種相類所知境界不可說有種唯一
虛空諸色捨離 不為染污如是如來清淨法界 一切眾生心性真實捨離 不為染污虛空
一切身語意虛空無有如是 如來一切智變化利眾生清淨 無有第四故云虛空
種種色相現生虛空無生無滅如是云云變化利眾生現生 淨法界無生無滅虛空種種
虛空如是 顯示如來甘露聖教淨法 虛空十方色相 無盡虛空界無邊無盡虛空
如是云云建立十方 一切眾生利益安樂種種作用無邊無盡 淨法界無邊無盡淨法界 虛空三千世界現成
虛空界無成如是云云 相成等正覺示現大涅槃 法界成等正覺入寂
種種色相變異虛空界 如是依止如來淨界 眾生界種種學處身語意 淨法界變異
空大地大光明水火帝釋眷屬乃至日月 種種虛空界諸相如是依止 如來淨界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解脫知見 淨法界諸相
種種因緣展轉生起三千大千無量世界 虛空界如是如來 淨法界無量諸佛眾會 清淨
如是有如清淨法界 大意相似 經文。大意相似一切 五法之中真法
虛空相者 唯一無染無生 增減去來無成
變易勞倦諸相 經文 生起無能 無分別作意
第一顯示淨法界決擇法界差別諸如來 法界真如真如即是
共相諸法既有種種差別法界云何 無有種種差別法界有種種差云何 清淨種種依止共相種種
最初太虛 種種成形不捨自性唯一 法界一切 共相云何不如有漏心法
不清清淨 如來清淨法界真如 戲論云何有情 願力增上緣諸眾
利樂任運無有分別 四有淨法界一切 一向隨轉法界應有生滅 一切世俗施設生滅
不生不滅淨法界 捨離如來聖教現有增減法界 增減一切世俗增減
真法增減諸如來 如來施與有情利樂 應有受用身
非法去來 去來云何有成等正覺 世俗勝義無成法界 一切有情之類云何有情
眾生犯法變異九有法界一切無有無漏 增上緣增長一切無諸 若一佛法受用
眾會差別因緣 所得如來身有戲分別以上 對上經文居然

[0599a13] 不同 第四結成大意 引證空義總結
唯有無用 如是 空空空義 無礙前後三結大意
經疏如如 空中前後更多 共業出現

[0599a22] 無性緣生 經文世界無性 故而四句空義所以差別

[0599a26] 無法譬如虛空一切世間 一切世間之前

[0599a27] 一味 涅槃一切同一甘露一解脫 淨名解脫味漿 十忍品

阿僧祇品第三十

[0599b02] 來意二等 以後十忍 自有第二
第一一部 初中一直菩薩 菩薩佛德
無數乃是一百二十四 之一人法人法不同即是 相違菩薩算數即是
僧祇 何以可知

[0599b12] 釋文 一直 料揀
自在 明心二字統攝諸法一切最勝統御四海最勝所以料揀阿僧祇阿僧祇
阿僧祇

[0599b19] 一二 十三 十萬
天地不能

[0599b22] 小乘六十無數 俱舍論六十向後無數第十 解脫六十阿僧企耶
第五十二文具 阿僧企耶 五十二小乘六十無數 無數此外阿僧企耶


[0599b29] 俱舍洛叉 三輪安立器世間無數十六洛叉上水十一
洛叉凝結十一方言洛叉即是梵語從此 凝結故知 洛叉

[0599c06] 便不可說 前例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 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
之一不可說不可說 不可說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 不可說以此 不可說豈非所以刊定


[0599c13] 果德深廣 趣入趣入 無礙深廣不同 無礙深廣

[0599c16] 之一中文 壞相 如法壞相
有分無邊
取法可見內外緣起 二義內外緣起 能所
內外緣起真法性不即不離二義內外法性能所 二者 如理法性毛孔
之中 不舉略舉

[0600a02]

壽量品第三十

[0600a04] 來意 中正十身壽量三身真身應身
玄理理智以為真身 出乎不可壽命 短長出乎不可所在出乎 不可說其一多身出乎不可
人天能所三身應化故經云 清淨虛空
如來真身無二隨機遍十方

[0600a15] 上品第二來意 菩薩 如來釋名
經論三身壽量有始有終 長短萬品有始無終法身 凝然不變法華 化身本行菩薩道壽命
常住不滅法身三身 無礙 長短一一圓融

[0600a24] 剎海 平等剎海平等 數量

諸菩薩住處品第三十二

[0600a26] 來意 僧祇 異說第二
棲止夫子仁者樂山 仁者不動智者德清洗滌
非要大智 唯一大智合上 即是即是 即是疑事融會
不可多聞闕疑俱舍論阿耨達池故知雪山 清涼略釋
經文。其所三定 代州五臺五臺縣繁峙 非一

[0600b14] 大聖 第二其所金剛頂瑜伽 大聖文殊 大聖山中稱念大聖菩薩
總稱吉祥五智佛地經 五法大覺四智菩提一真法界 金剛頂一真法界清淨法界
五眼可知三言五部一佛 三寶蓮華部羯磨部一切諸天 真言寶部鬼神真言羯磨部
五陰五臺中有大覺不動 妙慧自在即是文殊五言五佛 大菩薩大聖不論
常有大同 當中中臺毘盧遮那佛佛部 主法清淨佛眼即是
阿閦佛金剛部大圓鏡智 慧眼即是寶生如來所居寶部平等性智即是天眼西
即是西阿彌陀如來所居蓮華部 妙觀察智即是法眼即是 成就如來所居羯磨部成所作智
即是肉眼五乘佛乘菩薩 緣覺乘西聲聞乘人天乘 天乘人乘佛菩薩如次
五濁不同不必如次 五陰識陰行陰西 色陰其次為主 如來有種一一觀行各各不同
方知而已 第三國名 東北以此 八方七方國名在下
八字陀羅尼經廣說文殊 金剛密跡菩薩如來 文殊師利何處方面何方
利益如來滅度文殊大菩薩不捨大悲 童真露體小兒遊戲
聚落貧窮饑寒 巡行 求乞財寶令人 滿一切使令發信信心
六度諸菩薩 光明人天消滅聞持 一切陀羅尼祕密修行證實
佛果空三昧泥洹文殊 大願境界不能

[0601a04] 第四 聖靈自述
塔廟寺廟五古 聞名禮敬功德今文初二
路徑所居

[0601a11] 自述見聞中有 由此菩薩住處清涼當時 兵戈蜂起豺狼滿山川阻絕
故云五千反覆萬里 日復一日十五 正當

[0601a17] 感應見聞 山勢佳境長安東北 一千六百代州東南百餘磅礴
七百 孟津一帶萬里煙塵汾陽大國日月 雲龍積雪萬品勁烈
千般非常 萬里澄江
大海一一北齊 崇敬伽藍二百當時 貞元


[0601b02] 自大晦迹第五 本源大集經 涅槃諸菩薩分衛大千有毒
害人愛樂大乘妙吉祥菩薩 行化故云妙德東夏文殊 泥洹經聞名十二億劫生死 禮拜恒生佛家名字一日
日文宿夢中 位階聖果應化廣大 成上兩句成上大師晦迹
問言常在靈鷲山住處 本本湛然 隱顯靈鷲山盡是
即是應現成上 東夏靈鷲得名

[0601b17] 後周文殊 禮拜迦葉佛說法文殊師利
清涼長安師子國九十九 三果至此清涼 宣公諸天南山
天人玄暢弟子周穆王生天問曰宇內 相傳文殊清涼五百仙人
中說文殊娑婆世界娑婆大千 如何在此天人答曰文殊 先師隨緣應變不同大士大功
凡人境界清涼五臺 之中往往有人不得不故云 諸天山南清涼五臺縣
五臺萬代 五臺山東南三十現有靈鷲
舊跡猶存花園 所立 不同如何答曰
周穆王佛法靈異 所居供養阿育王 摩騰天眼
帝王山形靈鷲 信佛花園君王改為花園
天大皇后于闐三藏華嚴經菩薩清涼改為華嚴寺 開山乾坤其中
成華之一 可謂 所以得名
北齊高帝大教二百租稅 至今五道
自我大唐至于相繼 無不聖者德宗 靈山天衣使不斷歲時岧嶢雲端
聖化竹林 九州非我諸佛祖師萬行曠劫彌漫 智海法界疆域
眾生應感宿 不已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第七十六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6 No. 1736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