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ui Shu Yan Yi Chao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Scroll 8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第八十九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0687c29] 毘盧第二遮那 不可得般若般若廣說 般若文殊第三
般若門初五第二 四十二 總結初五五字陀羅尼
不空會通字音 解釋名為分別釋名體性建立利益
問答字音參雜梵音輕重三藏解釋 乖舛涅槃 阿字不以
訛謬別有 華嚴四十二字門般若 第四九十三大品般若第八放光
第六光讚般若第十普耀經第三 三藏譯文般若字母 瑜伽字母涅槃第八即今
智度論 異同用大般若 四十二多同
引證 四十二字母五十 二字次第不同多同
大品放光般若 相同次第不同多同智論 三十七
圓融初五 本經字母
初一 第一字母即今阿字 四十一皆然無生
釋義無生 經意諸法無生差別上經 一切法無生一切法如是
如來般若金剛頂全同大品 阿字門一切法不生智論菩薩 一切語法阿字即時所謂 不生阿耨
不生論文 方言四十一 皆然論文四十二皆是 從此無得般若名為般若
放光諸法不見 因緣一切法過去 因緣
文殊無常普曜 無常苦空無我 小乘
阿字上聲涅槃 當初異義故云 破壞名曰三寶金剛 無生
第二 無邊差別 譯人字形相近
[-(-+)+ㄠ] [-(-+)+] 。
釋經字義第二多同大品 一切法塵垢放光 諸法無有
金剛頂一切法涅槃 貪瞋癡真實塵垢 一切法離垢
以上第二離垢 釋義般若
一切法勝義大品第一義 放光諸法泥洹第一義文殊 勝義第一義
但是金剛頂第一義不可得 般若真俗 二字第一義第一義 真俗真法界上
諸法普照智論 一切法第一義 第一義第一義 四者全同
文中釋義般若 字門一切法遠離生死 無所得生死
生死大品涅槃 出世大品不可得涅槃 即是調伏一切諸眾生出世
不可得般若智論 即時一切法 言行字義
全同文中釋義性相 釋經般若字門一切法遠離名相 無所得方便大品字門
諸法名性不同放光 諸法本性不得 一切諸法名字不可
普曜眾生名色 文殊遍知名色 金剛頂名色不可得三經
名字二字為生自性涅槃 三寶安住無有傾動 真實三寶名相智論 一切法不得不不來
第二 四一第五 性相第四有相 第三第一義諦無有第一義
第一義空第二本來清淨 第三第二第二不生第二不生阿字本不生
無有性相者旋轉阿字 周匝不生之中有性 互相生起旋轉無礙
結成觀行清淨三空 我我所我所經文。 遮那前生 三十七
盧遮那阿目佉華嚴四十 二字般若則是 般若二三字音言依 阿目佉般若
名為後方釋義 無垢般若波羅蜜 一切法出世間因緣永不 釋義
全同別名在下別名 四十二初十二字第五 不可得十一不生清淨
無有般若三十不可得 不可得般若不生般若不生不要不可得
不可得不生但是 無有無有 但是色即是空般若
但是如下第十五 作者不可得不可得但是 作者
字母經文。 離世 可知大品放光
智論一切法 為重 不可得無明
大品 文中釋義後方不退 智論一切法
陀摩調伏寂靜 平等八婆上聲 大同文中 釋義後方金剛金剛
三昧金剛金剛 智論一切法
上聲大品放光文中 釋義智論 天竺
得清涼般若 () 大品放光
釋義 智論知人 大品云沙 諸法自在王清淨六處
自在王心海湛然見聞覺知猶如 十一 () 不舉次第
次第釋義 文中安住即是 釋義便經文。智論一切 言語言語
從不圓滿發光 如如 智論諸法 如故十三
() 如實不生釋義智論 諸法實相 不滅
第一阿字不生如實 不生不生依法十四 普光智論 一切法無障礙
障礙障礙制伏任持十五 作者不可得一切法 不可得此後一切法
不可得從簡下方 作業智論 諸法無有作者迦羅 作者作者作業
不可承攬無我差別 十六 (蘇我) 釋義一切法平等性不可得智論
一切法一切不可得 一切種智普曜 智者智慧金剛頂一切法 涅槃諸眾生演說正法
種智應時不可得 大雨十七 第十八大品一切法我所
不可得我慢高舉智論 一切法我我所 我所十八 (上聲)
全同不會 故而安立智論一切 不可得伽陀 生死甚深十九 ()
不會真如平等 一切終歸智論 四句不可得多他阿伽度
即是處所如來二十 有所世間賢首品能緣
出生暫停念念如是不可 般若智論諸法 生死不可得生死 二十一念佛
莊嚴安隱智論 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
安隱二十二 第七 揀擇能持差別即是
各各自性智論 法性不可得馱摩二十三 () 般若涅槃
寂靜佛教智論 諸佛寂滅賒多 () 寂滅二十四智慧
智論一切法 等於虛空不可得虛空二十五 ()
業海深廣無不包含無為 智論一切法不可 二十六 (入聲) (上聲)
釋義智論 諸法不可得 不可得大品多字門諸法不可得
無故 以為真空名為 無邊不可得二十七 ()
能所 智慧門智慧智慧所知 慧智智論一切 智相
有所二十八 (上聲) (上聲) 執著總有文義
三道無常第一義 第二生死執著智慧 智論
法義不可得利他 十九 (上聲) 圓滿 道場一切宮殿道場
莊嚴般若波羅蜜曼茶羅 滿道場二義智論了知 不可得破壞
中宮殿莊嚴緣故破壞 不可得即非莊嚴圓滿般若 去聲 三十 (上聲)
經文 方便隨喜各別圓滿智論 一切法大品諸法不可得
去者放光無可即是 樂欲三十一 (入聲) 可知智論諸法堅牢
堅牢不可不可得 三十二 (上聲) 文中
無緣有緣智論 一切法音聲 三十三
勇健方能功德智論 一切法 勇健能行 三十四 (上聲)
平等能持平等能持 雲雨說法智論諸法 厚薄
事事般若三十五 (上聲) 積集念佛普見 一切法無住南天
三十 () 釋義 智論一切法
眾生不來不生不滅不立 眾生空法以南天竺 即是即是不上 般若三十七 (入聲)
化生究竟遍滿 智論一切法因果 因果俱空
圓滿不可得三十八 (同上) 蘊積廣大無礙 智論一切
五眾不可得 五蘊略舉三十九 () () 衰老佛法境界
老死菩薩勇猛智論 諸法以是 衰老即是四十
云室文中釋義積集諸處即是足跡所行智論 一切法不動
大品遮字門諸法 不可得能行 所行即行四十一 ()
文中釋義無我智論 一切法彼岸不可得無我驅迫彼岸不可得
表位等覺法身滿 四十二 () 文中釋義 究竟從然新譯字音
即興智論 不可得 究竟不可得般若無所得 菩提表位四十二妙覺
大品字門諸法一切法究竟邊際處所無生 無有作者菩提初發心
便成正覺最後上來 第二結束一會上文 應須一一 上下一切一切法
處所不可得智論上下其中三更有對 中有一對會同
二修儀式所得功德二門 所得功德善男子如是字門悟入
邊際如是諸法不可得 如是字義不可宣說不可顯示 不可了知不可觀察諸相 善男子譬如虛空一切歸趣
字門亦復如是諸法空義 菩薩摩訶薩如是字門 善巧無罣礙一切法平等空性
善巧菩薩摩訶薩如是 聞已受持讀誦通利 不貪名利由此因緣二十功德
二十憶念得勝慚愧堅固得法旨趣增上殊勝無礙辯總持門得無疑惑違順不生
高下平等有情善巧 善巧善巧善巧緣起善巧善巧 善巧得法善巧善巧
心智善巧星宿善巧天耳善巧宿住隨念善巧神境善巧生死 善巧漏盡善巧善巧
往來威儀施設善巧二十殊勝 般若放光大同第三 標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毘盧遮那法身字輪瑜伽儀軌 一乘修習毘盧遮那如來法身 發起普賢菩薩微妙行願 三密加持身心悟入文殊師利大智慧
修行最初空閑處安心端身結跏趺坐運心無邊剎海諦觀三世一切如來一一佛菩薩
恭敬禮拜旋繞種種供具雲海奉獻 如是一切聖眾廣大供養應觀 本不生自性成就光明遍照猶如虛空
悲念哀愍眾生自心 拔濟開悟無有 應觀自心諸眾生諸佛 無有平等大菩提心清淨
周遍明皎大月量等虛空 無有邊際月輪右旋布列四十二 梵字悉皆金色放大光明十方分明 顯現一一無量剎海一一剎海有無
諸佛一一諸佛有無聖眾前後圍繞菩提場成等正覺三世遍十方大法度脫現證無住涅槃悟入般若波羅蜜四十二字門
無所得觀法悉皆平等無異 瑜伽陀羅尼觀行相應現證毘盧遮那如來諸法
無障礙第四賢聖優婆夷可知第五堅固 長者無念兩用無著 三字無著念念 止觀二障
法身三德第六妙月長者可知第七 無勝解脫無盡 心境無盡見佛 第八寂靜即如二義
無妄善男子隨行不虛 稱言成滿二利滿虛誑 釋名寂靜
即為淨行婆羅門言行君子樞機 一句周易繫辭子曰君子千里之外 不善千里
之外出乎言行君子樞機樞機 樞機榮辱言行君子 所以天地不慎
所行內外 滿悲智滿慈氏 慈氏滿滿第九
中等一切法 有為一切無為無為所以 掌珍論真性有為空異熟
異熟七識心所色法 并不相應無始我見我見七識相應第八
我所四惑相應我見 二者六識相應我執 以為我所故云種種可知
相應相應二十四 中略等於即是 釋經三世三世二十四之一
三世五蘊剎那 生滅前後相續過去未來名為現在之外有分
三世 無常二十四無常 上經生滅無常
老二即是二法無住聖教 生滅名為無常所以然名為不如無為名為無非
不如兔角不同無為兔角無常 唯識第二有為法因緣
無為四相 暫停 前後異名 分位建立妄分別
憂悲苦惱老中 相應十二 四明三世老死既有妄想
二心 十行品分別多義 倒見
非有有無一異中道以為三觀應有四句 性相非一 二邊中道中道
事理無礙交徹事事無礙其中廣大 毘盧遮那阿僧祇莊嚴
迷諦隸西域記 梵音輕重三緣展轉 慈氏如來慈心三昧
樓閣 二智四事可知亦即涅槃 四近因緣故云可知初二
善友第三聽聞正法第四即如 修行正念思惟四句 如是第四正念思惟第一句 可知第二

[0693a18] 自下 第三慈氏來意一生 成因法性 初四一向約法
得名圓成 相契 約法性相
緣生定性無性法界 無礙三觀一心中說
前後善財觀心一念入空 報酬善惡 四事增上緣業習氣
異熟名言 佛地化佛應現便 化身信心成佛乃是
可知無性十一 初三八十一迴向 後身非常
正因斷見第四中常 二乘不見涅槃無常 凡夫二空如實自在
第五自在萬物 不從自修不生安得 苦樂可知 影像隨身去來無實
六道往來中論往來 往來無常往來眾生亦復 無可一切法三句
法性空中即非不得不不得不一切法不得自在 出生諸法無性淨法
易見中道中有 隨一斷常顛倒 不對說中道義
中道 中觀便 中道 如是斷常上文
萬法一切法 緣生 諸法現在
三世相望涅槃經須彌山 中陰 五陰中陰中陰五陰
現在中陰蠟印印泥 現在上文中陰文成中陰 現在因緣
即如現在中陰 即是不常 即是不斷不斷不常中道
唯心正是中道 唯心三觀心緣 無性空觀不二中道
可知樓閣 。經文浩大可知 焰地所知疏略引入大乘論
菩薩有無無邊阿僧祇功德 涅槃眾生生死阿僧祇 勤苦一切聲辟支佛
一切功德智慧是故超度乃至 菩薩生死海第一阿僧祇劫 解脫第二阿僧祇劫禪定
第三阿僧祇淨智焰地是故 菩薩自在滿足十地得無一切具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
梵語 境界所知
所知第三生死海 十地便十地 所知焰地
取經十善知識 上古賢首刊定
刊定 若爾立義 相違會通
總會倒會 和尚一百一表法設有 十地一一 三賢相似
十地一度十行 一度十住發心灌頂十地 發心灌頂
等覺十信 退等覺十一 第一未盡 十八界十八界生死因相
三界三界城郭果相 四界俱舍大種四界地水火風六處
一生圓融解行 一生千年第一 一生實修
約法圓融一生 為此非獨善財行者豈能 發心功德十住 初二
四句三義三賢 入法界四下以此四攝十地十地
智證十法界 修行六即 如初
二百二十一下文分為總科 總有三心 發心分之
菩提心殊勝功德 光統釋文第三 前段但是三賢分為十二初三
十住五十四十宗法 二百二十一別名不分 別理金剛智成菩提
種性金剛菩提 諸位功德毘盧遮那品 一切功德最初菩提心
一百三句自在十地 十住初地十行 三地初二三地
如次本文 其中行相其間梵語音義 其二婆樓那
云和斷續
傷者和合 阿藍香山 山中天生在於之內 生歡喜須彌中波
質多羅波利周匝質多 莊嚴意言雜色 嚴飾妙莊嚴婆師
婆利婆利云雨 迦羅瞻蔔 黃色香氣形似梔子
形色見者 椰子 金色
頻伽鳥雪山 [-+] 聽者 摩訶那伽大象
龍象摩竭魚大體即此巨鼇之類 張口即如
高下二百 青色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第八十九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6 No. 1736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