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 Huayan Jing Lun 新華嚴經論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新華嚴經論卷第四長者李通玄撰
[0740a13] 第四明示因圓果滿別者。顯佛果有三種不 同。一亡言絕行獨明法身無作果。二從行積 修行滿功成多劫始成果。三創發心時十住
初位體用隨緣所成果。
[0740a17] 一亡言絕行獨明法身無作果者。即涅槃無 行等經是。隱身不現萬事休息。又云羅剎為 雪山童子。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是無作果。不具行故。
[0740a21] 二從行積修行滿多劫方明果者。即權教之 中。說行修成。三僧祇劫行滿所成佛果是也。 以不了無明十二有支本是法身智慧。厭而
以空觀折伏現行煩惱欣別淨門。
[0740a24] 三從凡十 住初心創證隨緣運用所成果者。即華嚴經 是也。十信終心即以方便三昧達無明十二有 支成理智大悲。即具文殊普賢體用法界法
門。又如化佛所施因果教行。定經三僧祇 所有佛功德總是修生。百劫修相好業。然燈 得光明。不殺得長壽。布施得資財。忍辱得端
正。一一因果屬對相似具足。仍對治種種法 門。始得見性成佛。如華嚴經即不然。一念頓 證法界法門。身心性相本唯法體。施為運用
動寂任真運無作智即是佛也。為一切佛應 如是。無長無短始終畢竟。法皆如是。於一真 法界任法施為。悉皆具足恒沙德用。即因即
果。以此普門法界理智諸障自無。無別對治 別修別斷。不見變化。變與不變無異性相故。 普觀一切無非法門。無非解脫。但為自心強
生繫著。為多事故沈潛苦流。故勞聖說種種 差別。於所說處復生繫著。以此義故。聖說不 同。或漸或圓。應諸根器。如此經教頓示圓乘。
上上乘人所應堪受。設不堪受者當須樂修。 究竟歸流畢居此海。是故餘教先因後果。不 同此教因果同時。為法性智海中因果不可
得故。為不可得中因果同時無有障礙也。可 得因果即有前後。有所得者皆是無常。非究 竟說也。若先因後果者。因亦不成故果亦壞
也。緣生之法不相續故。即斷滅故。自他不成 故。如數一錢不數後錢。無後二者一亦不成。 為剎那不相續。剎那因不成果亦壞。多劫不
相續。多劫因果壞。要待數後錢時前一始成。 因果亦爾。要待一時中無間者。因果始成。若 爾者。如數兩錢同數無前無後。誰為一二。如
竪二指誰為因果。如二指等隨心數處為因。 後數為果。若是有前有後即有中間者。還有 剎那間斷。有間斷者不成因果。若同時者如
竪二指無前無後。誰為因果。亦皆不成。如此 華嚴經因果同時者。俱無如是前後及同時 情量繫著妄想。有無俱不俱常無常等繫著
因果。但了法體非所施設。非因果繫名為因 果。非情所立同時前後之妄想也。如是者何。 異楞伽漸教之說。此則不然。前說教主別問
答主別等。即明文殊普賢佛等三德體用主 伴無礙故。楞伽經中。化佛及大慧菩薩。問答 破相。但知顯理。無繫著故。不論緣起法界。如
緣起法界者。法界不成不破。但知了法如是 故。是故楞伽經云。先示相似物後當與真實。 又云。得相者是識。不得相者是智。即是明成
壞也。如此經中意者。即真無有假法。諸法總 真。純真無假。更無相似存真存假。經云。眾生 界即佛界也。如此經中。文殊以理會行。普賢
以行會理。二人體用相徹。以成一真法界。前 後相收。四十品經互相該括。前後相徹文義 相收。一法門中具多法也。是故經云。於多法
中為一法。於一法中為眾多。於漸教中。設有 少分義同。多分不相似故。如覺首等十首菩 薩。各說一法以成十信。於十信中共成一信。
為十箇信位。互體相成不獨施設。以十信成 一信。以一信成十信。有解者不可偏取一門。 十慧菩薩。十林菩薩。十幢菩薩。十藏菩薩。
又說十定十通十忍。如是一一位次法門皆 悉如是。互相成就如帝釋網。互相徹入一中 無量無量中一。諸佛菩薩體用相成。因果相
入同時無二。如經中說。法慧菩薩入定。即十 方世界同名法慧佛來。功德林菩薩入定。即 十方世界同名功德林佛來。金剛幢菩薩入
定。即十方世界同名金剛幢佛來。金剛藏菩 薩入定。即十方世界同名金剛藏佛來摩頂。 如是位位之內地地之中。佛與菩薩因果相
成。體用相徹。所來諸佛即明是果。入定菩薩 即明是因。因果無二故。於佛法身智體上。安 立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等行相引接
凡俗化生之門。諸位則佛佛則諸位。若上上 根人於此教中起信者。還依此法。創首十住 初心正證如來佛果智法。方行一切菩薩萬
行。為初證之首。為知法智體性故。設同凡事。 經過多劫行。而於自見本不移時。於初發心 時與三世佛同成正覺。無前後際故法如是
故。應如是知。不同權教經三僧祇方成佛果。 是故今言與諸三乘得果別故。又於經乘如 來一切智乘得佛果故。無二乘人得四沙門
果。亦無權教菩薩諸地行相因前果後也。
[0741a17] 第五明地位所行行相別者。凡發大乘心者。 依其根品有六種乘三種五位十地差別行相 不同。其名數如何。一念佛願生淨土門。二作
淨土觀行所生淨土門。三修空無我觀所乘 門。四和會有無觀智門。五漸見佛性進修門。 六頓證佛性圓融門。修大乘者不離此六種
所乘行相。何者。三種五位十地。一修假詮假 真如等安立五位十地。二分修分真分證一 分真如安立五位十地。三頓修頓。真頓證佛
境界圓滿真如安立十地五位行相。此佛乘 中無假法言說名相總真也。如是三種十地 五位行相。向菩提者。行菩薩行者。滿佛果
者。莫不總在其中。今以總舉。各以已所乘宗 辨其權實。使令離障進修有功。不相誹毀。顯 了差別令無疑悔。令進修者分明了知權實 故。令成佛者不迃滯其功故。
[0741b04] 一念佛力修戒發願力生於淨土者。是化淨 土非真淨土。為非見性及不了無明是一切 如來根本智故。是有為故。如阿彌陀經是 也。
[0741b08] 二作淨土。觀行所生淨土者。是化淨土。從心 想生故。是有為故。不見佛性本智慧故。則無 量壽觀經是也。
[0741b11] 三修空無我觀所乘門者。為初說般若破凡 夫實有二乘生空我執故。多修空法。有無俱 空門為空觀增勝故。雖行六波羅蜜修種種
菩提分法得六神通。行菩薩行。福勝人天。不 生佛家。不見佛性。為析法明空。不了無明是 如來智慧故。華嚴經亦同此訶責。如前已述。
如法華經云。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 為人演說。令諸聽者。得六神通。亦未為難。聽 受此經。是則為難。法華經成就佛乘故。非菩
薩乘故。是故如來於涅槃經中說。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常樂我淨。有諸菩薩自悔過言。我 於無量劫流轉生死。只為無我之所惑亂故
如此過故。迴心方可得見性達我是智。諸般 若中有文殊師利菩薩為問答者。皆論一分 法身佛性道理。如文殊般若是也。若與聲聞
為問答者。多為破二乘生空我執說法空故。 與普賢問答者。多約行門。凡說法依根。但見 問答主師可知。表裏准之可見。
[0741b29] 四和會有無觀智門者。即解深 密 經第三時 教說九識為淨識。與業種為依。并說三性三 無性。所謂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
互相成壞離諸執障不成不壞。性自涅槃。如 深密經頌曰。一切諸法皆無性。無生無滅本 來寂。諸法自性恒涅槃。誰有智慧無密意。此
經為破般若修空增勝者壞緣生法。空見現 前違道理故。於此經成就緣生。諸法自體涅 槃不須誹撥。言空言有。互相破斥。不合計有。
不合計無。又此經雖安立十地名同華嚴。於 中義意軌則各別。又無地前三賢十信等位。 但立十地斷惑行相。及說佛地為第十一地。
於其十一地位之內。復說有十一種麁重二 十二種愚癡。所以此經不安立地前三賢十 信行門。為此經地前非見道故。又為第三時
教中但和會有無。未是文殊普賢理事攝行 滿故。是故華嚴經中說十信十住十行十迴 向十地法門時。十方諸佛同來印可故。一切
諸佛國土總說此門故。十三種相加表真實 故。三乘經中但說十一地。攝諸眾生不盡故。 此則是三種十地中假詮假智假真如十地行
故。何以然者。為此十一地是佛位。佛位之內 猶有障故。明十一地以前未有真理本智故。 若全真理智。云何十一地有十一麁重既有
麁重。即非地地中有佛智為因果故。此經且 漸和會有無令無滯住。未似普賢文殊理事 智盡大用而說故。如仁王經說。五位十地行
門安立。從凡漸習。積行多生。修假真如。又 有教說地前伏惑地上見道。或說留惑不斷 要經三僧祇劫方可成佛。如是等教。並對權
根假施設有。未為實說。但化佛所說。皆是引 中下根人未盡實說。餘准可知。又二乘人迴 心。向權教中所忻佛果。及權教菩薩所忻佛
果。僧祇滿後。但只樂求三千大千世界佛之 報果。不忻十佛境界毘盧遮那無盡十方境 界之報果也。不如華嚴經中十信菩薩所忻
佛果。勝解心上具足凡夫。即樂忻修十身毘 盧遮那之境界。深心廣大盡無極重玄之妙 境界也。不同權教佛境界。皆立分齊限量。此
乃為根狹未廣故。且權安立。如解深密經中 十地斷惑分齊。第一初地中對治惡趣煩惱 業生雜染障故。第二地中對治微細誤犯現
行障。第三地中對治欲貪障。第四地中對治 定及法愛障。第五地中對治生死涅槃一向 背趣障。第六地中對治麁相現行障。第七地
中對治細相現行障。第八地中對治於無相 無作功用及於有相不得自在障。第九地中 對治於一切種善巧言辯不得自在障。第十
地中對治不得圓滿法身證得障。善男子。此 奢摩他毘鉢舍那。於如來地對治極微細最 極微細障及所知障。如華嚴經。但於地前三
賢初發心住中。即能頓證佛果法門。普印諸 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等位。如印印 時文相具足無前後際。即以初發心時頓印
三界無明。便為佛智之海。以如來法身智身 大悲之印。一時頓印世間。以為法界大用。無 前後故。法如是故。不同權教法外施設。且引 三根來歸一實故。
[0742a28] 五漸見佛性進修門者。如 涅槃經云。十住菩薩少分見性。乃至十地未 能了了。起信論云。十住菩薩少分得見法身。
化八相成道故。如彼論釋。言是願力所為。既 是願力非為實報。總為漸見佛性。皆是權教 分分中漸引之宗非為圓故。如是之類。從初
發心所證佛果不定僧祇。何以故。如涅槃經。 記屠兒廣額於賢劫中成佛。闡提創發心上 有越劫之功。何況具信根。復能少分見性者。
何有僧祇之劫哉。世有諸德解屠兒廣額是 化作者。此乃曲逐人情。未詳佛意者也。漸漸 引權向實。豈令見劫存情令違本耶。漸漸引
至龍女善財一念之中得成佛者。始成實說。 三乘小見但念長時。智性本無。空嗟忻仰。無 繩自縛。何有休期。前略說三種十地。又以經
義較量有六種十地者。如三乘教中有三種 十地。實教中有三種十地。如仁王經解深密 經大品經。此三部經中所說十地。多立假真
如門。以成十地行相。此是權教中三種十地。 第四如涅槃經中。十住菩薩少分見性。十地 菩薩見性未能了了。即明以佛性為所乘門。
分修分證十地。第五又涅槃經如牛食雪山 肥膩草純得醍醐等。即初發心上同佛正覺 故。第六一乘十地。如華嚴經以說法界門重
玄無量無盡法以成十地。是為六種十地。涅 槃法華屠兒龍女剎那成佛。皆是引權向實 教故。但三乘十地菩薩所忻佛果境界。但忻
三千大千世界為報佛之果故。此即實教中 第三化身。非為實報身故。三種化身。一化身 者。化作種種眾生身。二化身者。化作一四天
下及二十八天所化之佛。三化身者。化作三 千大千世界佛也。實報身者。十身毘盧遮那。 互融相徹重玄境界。量齊法界及徹纖塵。塵
塵之內皆齊法界。具如華嚴經說。三乘之教 既權所說法門。及佛報境界總未實說。是故 大品經中名共三乘教三乘共行十地。第二
解深密經所說十地。直為解深密。廣意菩薩 廣慧菩薩清淨慧菩薩等。共為問答主伴說 十地門。不共聲聞為問答主伴。為深密經迴
彼般若樂空增勝者故。此大品深密等經。但 說十地之名。無地前十信三賢四資糧位。第 三如仁王經中具足五位行相法門。如是權
教中所說三賢十聖。多分總是說假真如。次 第漸細方明佛性。方可說乘如來乘直至道 場。將知權教非真。所說地位次第未實。第四
如來乘中。如涅槃經中說十住少分。見性十 地菩薩未全了了者。如起信論中十住菩薩 少分見性以誓願力能八相成佛者。是其流
也。雖未圓滿。為見少分性力故。勢力如是。猶 如儲君為有因緣父王令其該召君政。為是 王真子故。力堪如是故。為少見性故。為如來
真子生佛家故。不同餘教假真如假智等待 於初地方云生佛家故。明見性力真勝餘宗 故。少分如是。何況全得。第五明圓教十地者。
一念體道智全佛故。以會無明體全智故。
[0742c24] 經 云。一成一切成。一壞一切壞。後當廣明。是名 五種十地。此四種十地位次第行相。以化下 中根接生門中大同小異。至於本法教門。而
權教之中三種。假立真如為觀智。與從法身 佛性體上安立漸頓二門全別。如權教中雖 復還從初地之中。對治惡趣煩惱業生雜染
障。乃至第七地中對治細相現行。猶成障障 無相智。未全自在。至於八地無相無作功用 及於有相功用亦未自在。如是地地中不自
在。皆有障故。前依解深密經中地位斷惑次 第法門說。如三乘中十地畢定如是。階降斷 惑經三僧祇。百劫修相好業。如涅槃經等佛
性門中安立諸地次第。如前已明。如本業瓔 珞經云。十住菩薩銅寶瓔珞銅輪王百福子 為眷屬。生一佛土。受佛學行。教二天下。十行
菩薩銀寶瓔珞銀輪王五百福子為眷屬。生 三佛國中。受佛教行化三天下。十迴向菩薩 金剛寶瓔珞金輪王千福子為眷屬。入十方
佛國中。化一切眾生。處四天下。初地已上百 寶瓔珞二地千寶三地萬寶四地菩薩不可稱 數寶為瓔珞。乃至十地寶瓔珞漸漸增廣。及
十地十一地通佛法王。及三賢菩薩總有十 五種輪王位。廣如瓔珞經說。又言三賢菩薩 伏三界煩惱麁業道麁相續果。亦不起麁見
道。喜忍伏三業道。離垢忍伏地獄餓鬼畜生 人中業道。明忍伏六天業道。炎忍伏諸業道。 勝忍伏疑見業道。現忍伏因緣業道。無生忍
伏果業道。不動忍伏色因業道。光忍伏心因 業道。寂滅忍伏心色二習業道。無垢忍伏習 果業道。習前已除而果不敗亡。是故佛子。三
賢名為伏斷。喜忍已上亦伏亦斷一切煩惱。 覺忍現時法界中一切無明。頓斷無餘。如是 以上說十一種忍。三賢菩薩用除三界麁煩
惱故。亦伏斷故。解云。三賢者即菩薩也。十住 十行十迴向地前三位也。又瓔珞經云。佛子。 初地一念無相法身智。成就百萬阿僧祇功
德。雙照二諦心心寂滅。法流水中不可以凡 夫心識量二種法身。解云。二種身者。一法性 身。二報化身。法流水者。言初地菩薩。即法性
智流中任運至佛位故無所修造。何況二地 三地。故又經云。地前三賢菩薩入聖人位。但 法性流中心心寂滅。自然流入妙覺大海。佛
子。乃至三賢十地之名亦名無相。但以應化 故。古佛道法有十地之名。此經即是說華嚴 經以後教化三乘人。於別時中重於初始成
佛菩提樹下。略敘華嚴法門。此瓔珞經中皆 言。我曾於普光明堂說淨土法門。乃至忉利 天說十住。今更略說。廣如經說。准此經次第
說十地以後。於第三禪中說十一地法門。經 在西方不來。經云。佛子。吾先於第三禪中集 八禪眾。說一生補處菩薩。入佛華三昧說百
萬億偈。今以略說一偈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