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 Huayan Jing Lun 新華嚴經論
Scroll 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新華嚴經論卷第八長者李通玄撰
稽首十方清淨海 法界真報盧遮那
六位因果諸菩薩 文殊普賢大海眾
所說法門清淨海 果德圓滿金剛句
我今釋此微妙典 將欲廣利諸眾生
令於法門無罣礙 諸有見聞獲大利
唯願眾聖垂加護 皆同遮那清淨海
[0766b05] 夫闡教弘經須分四義。一長科經意。二明經 宗趣。三明教體。四明總陳會數。
[0766b07] 一長科經意者。略作十段千科。一明始成正 覺。二明舉果勸修。三明以果成信。四明入真 實證。五明發行修行。六明智悲相入。七明蘊
修成德。八明利生無礙。九明諸賢寄位。十明 令凡實證。
[0766b12] 一明始成正覺者。即世主妙嚴品是。
[0766b13] 二舉果勸修者。即從現相品已下至毘盧遮 那品總五品經是。及世主妙嚴品舉佛所成 之果令使人修。
[0766b16] 三明以果成信者。即從佛名號品已下至賢 首品六品經是。亦通取前世主妙嚴品已來 總是。便以十箇智佛為自心之果。以不動智
佛為首。明自心智隨分別性無所動故。
[0766b20] 四明入真實證者。從昇須彌山頂品已下六 品經是。以十住為體。住佛智慧家生故。
[0766b21] 五明 發行修行者。從昇夜摩天宮品已下四品經 是。以十行為體。行佛行故。
[0766b24] 六明智悲相入者。從昇兜率天宮品已下三 品經是。以十迴向為體。體圓真俗成大悲故。
[0766b26] 七明蘊修成德者。他化自在天中十地品是。 蘊修前三法令慣習成就故。
[0766b28] 八明利生無礙者。十地品已下乃至普賢行 品等十一品經總是。以十地中蘊德成功。十 一地利生行滿。方名法行圓佛。於始於終。無
作體性不移毫念。為以法界圓明大智之性。 為十住見道之初。無時念故。三世無性故。總 一時故。此非情識所知唯智會故。
[0766c05] 九明諸賢寄位者。即已上三十七品諸菩薩 并佛是出現世間品亦是。皆從性海大智境 界中。方便出現其身。寄位成十信十住十行
十迴向十地及等覺位十一地法門。令凡夫 信入倣學依跡不迷其事。
[0766c10] 十明令凡實證者。以法界性中安立十信等 六位。進修方便行。十地不離體用。不壞方便。 其智彌高。其行彌下。逐根行滿故名進修。隨
力堪能安立諸位。隨位知行令不迷因果。使 學者善明總別依跡成功不滯始故。不離初 故。即如下文。善財等眾優婆塞優婆夷童子
童女各列有五百。具明十住十行十迴向十 地十一地五位。一位有十通為五百。如六千 比丘。通信亦不退。總云六千。一萬諸龍以明
萬行。如是之眾並是凡夫。皆信是法界佛果 智境門故。而登十住十地。故名令凡實證。已 上十段長科經意竟。於中廣意至文方明。如
法界一品。總通前後四十品經。總法界故。明 三世法總法界故。以此法界一品是一切諸 佛及以一切眾生之果也。於此一部之經。總 有五種因果遍周義。
[0766c26] 一示成正覺因果遍周。即世主妙嚴品通下 五品經是。
[0766c28] 二信位及進修因果遍周。從佛名號品已下 六品經。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位中。共十 品經是。
[0767a02] 三定體遍周。即十定十通十忍等品是。
[0767a03] 四行海遍周。即普賢行品離世間品是。
[0767a04] 五法界不思議大圓明智海遍周。即法界品 是。有此五遍周義故。以此一部之經有五品。 五品之內。品初皆有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
以為品首者。明此五法是一時一法界一剎 那際一體用一切諸佛。共同之法一因果等 周圓滿無前後義。一切諸佛皆如是。如是之
法不離十定之中一剎那際。降神入胎示現 成佛入涅槃。不離一剎那際。更無移也。以此 一部之典。五度一箇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
唯法界品別。總明此一部之經大體宗趣一 法界大圓明智有此五種遍周之因果。從初 信心進修諸行。始終因果行圓滿。畢竟不出
十定之體。無時之性。凡聖總齊。本來如是。由 情妄繫時量隨生。由妄繫故生老便有。若於 根本法界門中起延促見。皆是自情妄見。非
實有故。如是迷無性理。違本無時智境之法 門。逐情隨妄見時劫延促者。於佛正法之中 不成信種。當知是人設修行出三界果。未有
成佛之種故。即權教六通菩薩聲聞緣覺是 也。如法華經不退諸菩薩。亦復不能知。此明 出生死之不退未成處生死中不退。又但得
以空觀折伏現行煩惱入初地見道位。非是 以達根本無明得根本智中不退。如是三乘 見道。總是三種意生身菩薩。皆非是根本法 界大圓明智初發心住中能十方成佛等不
退。三種意生身者。初二三地名三摩跋提樂 意生身。四五六地名覺法自性意生身。七八 九十地名種類俱生無行意生身。如是三種
意生身菩薩。並是法界大圓明智海火宅門 外。三車權方便安立。令諸子等且免火難。如 此經下文。聲聞在會如聾。六通菩薩。設聞此
經。不能生信。如經具明。為從無始際。設能於 佛法生信。但隨情生信。迷自智境故。無自契 實智起真信修故。若不迴心畢竟不成佛故。
設復教化眾生。還能成得三乘及人天之種。 但住一方之淨剎。無廣大海界量等虛空無 邊智之大用。十方塵剎對現色身。一切眾生
隨根引接。三乘無分。但云見三千大千之境。 如此經。有世界海。有世界性。有世界種。皆甚 深廣大與法界虛空等。具如華藏世界品說。
如三乘中。設見如來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設復廣大云八萬四千。不見如來十佛剎微 塵等身相隨好。三乘之種。但見如來化滿三
千大千世界等行。不見如來化滿無盡佛剎 微塵等行。三乘之種所作一切皆有邊量。不 見法界一一塵中無邊量法普賢行法互參不 礙。
[0767b22] 二明經宗趣者。其義有六。一明經宗趣。二此 經何藏所攝。三分其序分。四定其正宗。五明 此經付囑何人。六明此經流通所在。
[0767b24] 一明經 宗趣者。此經名毘盧遮那大智法界。本真自 體寂用圓滿。果德法報性相無礙。佛自所乘 為宗。如法華經云。乘此寶乘直至道場。又此
經云。有樂求佛果者。說最勝乘上乘無上乘 不思議乘等。是還令初發心者為志樂廣大 故。還得如是如來大智之果。與自智合一無
二故。此經宗趣甚深難信。若有信者。勝過承 事十佛剎微塵數諸佛。盡於一劫所得功德。 不如信此經中如來大智境界佛果法界門而
自有之。信此福勝於彼。如賢首品下文頌云。 有以手擎十佛剎。盡於一劫空中住。彼之所 作未為難。能信此法為甚難。十剎塵數眾生
所。悉施樂具經一劫。彼之福德未為勝。信此 法者為最勝。十剎塵數如來所。悉皆承事盡 一劫。若於此品能誦持。其福最勝過於彼。又
前頌云。一切世界諸群生。少有欲求聲聞乘。 求獨覺者轉復少。趣大乘者甚希有。趣大乘 者猶為易。能信此法倍甚難。為明此經宗趣
甚深難信。修空觀者。息妄修禪垢淨情存。聲 聞獨覺六通菩薩未迴心者。無如是分。如經 下文云。設有菩薩經無量百千那由他劫行
六波羅蜜得六神通。猶名假名菩薩。不真菩 薩。設聞此經不信不入。如法華經。亦是為迴 三乘人令歸一乘故。迴彼門外三車權引諸
子。令歸如來大乘智法界真實門故。破几案 所依法故。令得如來無依住智本自在故。華 嚴即是始成正覺時頓為上根者說。法華經
即是佛出世後。四十年中。為迴三乘者說。又 佛乘三乘一時總說。但隨根自應。一音法門 各有差別。總別義生。為真體無時無可作前
後故。如法華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 於眾生。又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餘二
者。但以十方諸佛共所乘門為實。三乘為餘 二。但權施未真者是餘二。故以一實對諸權。 皆是餘二。為法華經責聲聞緣覺不退菩薩
三乘等。皆未能信一乘法故。為權教菩薩雖 有一分求菩提之心猶有怖生死故。得離染 不退。未得稱真染淨平等不退。如修空觀菩
薩。樂空增勝。及假真如觀一向離纏。皆有欣 厭。及樂生淨土等。諸菩薩眾皆能離生死。出 纏不退。不入法界性海一真無欣厭門故。望
此佛乘樂生死者。及厭生死者。二俱是退。設 觀空增勝修假真如門。行六波羅蜜得六神 通。是離生死不退。非是生死涅槃一性中不
退故。以是義故。華嚴及法華經。說得六神通 菩薩不聞不信此經典故。如法華經云。若持 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說。令諸
聽者。得六神通。亦未為難。聽受此經是則為 難。唯此智境界違情所解故。甚難信也。三乘 信解順情所忻。何以故。說佛果即在三僧祇
之後。說佛淨土在於他方此娑婆是穢土。修 菩提者。厭垢欣真樂生淨國。設有住世菩薩。 亦言留惑潤生。為濟眾生故。非由法爾根本
智自在力合如斯故。如是菩薩皆是順情之 法。法易信故。非如此經。說入佛果不逾剎那 但隔迷悟。說無量劫總不移一時故。說從凡
夫地創見道時。因果一時無前後際。不見未 成佛時。不見成正覺時。不見煩惱斷。不見菩 提證。畢竟不移毫念。修習五十位。滿一切種
智悉皆成就。總別同異成壞一時。自在。皆非 世情所見故。是故難信也。其所信者。如經下 文十信之位。金色世界不動智佛。上首菩薩
名文殊師利。此云妙德。云金色者。明白淨無 垢。即法身之理。不動智佛者。即理中智也。一 切凡聖身等共有之故。一切處文殊師利一切
處金色世界一切處不動智佛。今之信者。當 信自心無依住。性妙慧解脫。是自文殊。於心 無依住中。無性妙理有自在分別。無性可動。
名不動智佛。理智無二妙用自在。是故號曰 妙德菩薩。是故一切諸佛從此信生。故號文 殊為十方諸佛之母。亦號文殊為童子菩薩。
為皆以信為初生故。信心成就。即以定慧觀 智力印之。相契一念相應。名十住初心便成 正覺。取能行處。號曰普賢。取妙慧無依處。號
曰妙德。取善能分別知根之智。號之為不動 智佛。自契相應名為正覺。且能信處號曰信 心。自契相應名為住心。為住佛所住。妙慧解
脫相盡無生法故。若心外有佛不名信心。名 為邪見人也。一切諸佛皆同自心。一切眾生 皆同自性。性無依故。體無差別。智慧一性。應
如是知。以此同體妙慧。知諸佛心及眾生心。 應如是信解。不自欺誑。是故此經宗趣為大 心眾生。設如斯法諸佛自所乘門一乘妙典法
界道理。令大心眾生入佛根本智佛果故。一 念契真理智同現。即便佛故。為法界道理見 則無初中後故。異彼三乘劣解者。宜聞三無
數劫登佛果故。宜說釋迦淨土在於他方此娑 婆是穢土故。是故法華經內。為迴三乘劣解 者。令龍女非器剎那成佛。明信心廣大。非權
施設。現實教故。所修實教不迂滯故。言龍女 年始八歲者。表今生成始學非舊學故。畜生 女者。明非過去積修。此明此生信法門理直
無滯故。法界體性非三世收。一念應真三世 情盡。智無出沒即佛果故。是故經云。為度劣 解眾生興八相等事。娑婆世界舉眾遙見龍
女即往南方無垢世界成佛者。解云。南方者。 為明為正。以主离故。离為明。為日。為虛無。 即無垢也。舉眾遙見者。明三乘權學信而未
自證故。言遙見。夫法界一真自他相徹。若當 自得焉得稱遙見。此經即令善財一生得佛。 云一生者。從凡夫地起信之後。十住初心契
無生也。即任法界智生非業生也。至文廣釋。 今且略舉此經宗之所趣佛果法門竟。博達 君子熟可思焉。
[0768c13] 二明此經何藏所攝者。此經 名毘盧遮那法界藏所攝。以遍照法界海一 切諸法門盡含藏故。此經不許三乘化佛權
教所收眾生所知解故。化佛教中菩薩及二 乘之眾。不能解了一真法界報佛法門。唯知 三乘自分法故。設是菩薩。但知三千大千世
界為一報佛境界故。千百億釋迦是化身故。 不解此一乘實報法界報佛所說法門故。是 故此經還名毘盧遮那法界佛果智海所收。
非同三乘菩薩化佛教中權施菩薩藏所攝。 是故下文法界品中。慈氏所居樓閣名毘盧 遮那莊嚴藏。善財入已。唯見無量諸佛法藏
行門報相莊嚴無盡福相皆阿僧祇。一一具 如經說。此即依毘盧遮那佛所教法行法行之 因。報得所居宮殿樓閣。一依法界藏行所成
因果故。乃至諸佛報得莊嚴因果亦如之故。 藏者。含容義。含容法界一切法門因果法皆 無盡故。三乘經多以恒河沙為法門數之比
量。成廣大義。此一乘經多以一佛剎塵及十 佛剎塵。乃至無量佛剎微塵。為法數之比量。 又三乘法相。或一或二三等。七八九十為數。
此經法門一一具十為數。以明佛果法門圓 滿故。名詮既是廣狹不同。法藏法必當差別。 是故此經是毘盧遮那藏所收。非三乘菩薩
藏所攝故。此經常以佛果為進修道跡。是佛 根本大智古跡。修差別智故。若異佛古跡。而 有進修。無成佛義。如三乘。且免一分麁生死
苦。非是依佛智體古跡契修佛乘也。是故此 經是毘盧遮那藏所收。非三乘菩薩藏所攝。
[0769a13] 三明分其序分者。分為二門。一都該一部。二 當品自有。一都該一部者即世主妙嚴品。是 二當品自有序分。如經品品之中會會之內。
皆有爾時如是。如是序其品內之意。又此一 部經上下五度序其世尊所居菩提場之處 所。
[0769a18] 問。何以如是。
[0769a18] 答。從初第一卷如是我聞一 時佛在摩竭提國。明初成佛處在蘭若之中。 次第二會中又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
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明不移本處而至報 宅中居為普光明殿。明理智之行報得之宅 寄同世間蘭若契證方詣宅居。自此以去。上
昇天宮。皆云不離本處而身遍坐一切道場。 或云而昇如是天。上昇天者明列位進修。不 移本處者。明法界道理以法性妙理無往來
內外故。大智體自遍周故。次四十卷中十定 品又云。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 提場中始成正覺。於普光明殿入剎那際三
昧。明以法界法身為定體無三世性故。從兜 率天下降神及入涅槃。四十年住世。轉一切 法輪。總不出剎那際。以此三昧圓通始終非
三世古今故。如是序致以總言之。一切過現 未來諸佛。皆盡一時成佛。并眾生生死亦不 移剎那。但眾生妄繫有年歲長短。如佛所說。
即生即死皆不移時。是故經云。一念普觀無 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遍知三世事。超 諸方便成十力。如此一品經總括前後始終
之際無去來今古性盡。明從凡夫地一念發心 忽然見道。進修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 地五位等法。成佛轉法輪入涅槃。總不移剎
那。為以法界門為開示悟入故。明實教一乘 法界之門法如是故。是故以三昧名目明之。 此品都舉此一乘根本法界寂用之門始終一
際無本末時分。故以為成佛之頭。次離世間 品亦然。序致始成正覺乃至普光明殿者。為 普賢菩薩入佛華三昧。佛華者。是所修佛行
故。三昧者。明寂用無礙也。還同前序致所在 者。明修佛行體用無始終常圓滿無三世也。 此品明修以普賢行還以法界體大智常隨眾
行圓該三世還不移剎那際等故明其眾行即 法界體用也故。如是序致皆明時不移亦不 移處。以菩提場無中邊故。所修眾行常等如。
剎那三世無增減故。無去來故。次入法界品 云。爾時世尊在室羅筏國逝多林給孤獨園 者。此舉正宗。如來所乘通前徹後。天上人
間十方世界。總以法界為體。非虛妄體故。為 眾生隨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