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 Huayan Jing Lun 新華嚴經論
Scroll 2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新華嚴經論卷第二十三長者李通玄撰
[0874b23] 第二會於普光明殿。此承上。古德說云。去菩 提樹三里。又云龍造。此將未可也。普光明殿 者。約所顯得普光明智所報居之殿。智體廣
大無限重重也。所報之境無限重重。等同法 界。如經初所陳。其地堅固金剛所成。寶樹行 列宮殿樓閣等是。皆煥曜光明遍周法界。此
明智體報居之宅遍一切處一切處總在纖毫 之內不可拘其處所。以智遍觀。其宅亦復遍 周十方。總是無限之境也。於此普光明殿說
十信法門。明以舉果成信。還將智果報得。宅 中說本不動智佛。以為信位。明信自心是不 動智佛。約此以為信體。心外有法不成信心
故。即如來根本智宅。還信自心所有分別是 如來根本普光明大智本無動故。只為迷本 妄為動故。
[0874c09] 第三會於須彌山頂說十住。表入理契智非 生滅心所得至故。如須彌山在大海中。高八 萬四千由旬。非手足攀攬所及。明八萬四千
塵勞山住煩惱大海。於一切法無思無為。即 煩惱海枯竭。塵勞山便成一切智山。煩惱海 便成性海。若起心思慮。所有攀緣塵勞山逾
高。煩惱海逾深。不可至其智頂。明以定為方 便。是故法慧菩薩入方便三昧。方說此法門。 當知亡思即智現在想即迷存。滯寂智潛情
虛智發。此乃見道之初。生佛智慧家之始。約 表出凡超世同天自在得智慧山之頂。又以 方便定止心不亂為山體故。以艮為山為止。
此為十住位也。初生佛智慧家住佛所住。明 依定發慧像須彌山故。
[0874c23] 第四會夜摩天宮說十行。已上空居。表約智 慧法空而為行體即處世無染。又明此天名 時分明菩薩處行知根生熟時非時。不妄利
生。又知何惑增多何惑減少。隨惑增減而成 熟之。表知根利生名為時分。法空隨行名為 空居也。
[0874c29] 第五會兜率天宮說十迴向。此天於欲界處 中。又名樂知足天。明迴向法門不貪涅槃不 貪生死常處生死常處涅槃無二性故。處中
道故。餘四天皆放逸。如色界無色界天。樂淨 不可和會中道義故。雖他化自在天說十地 法。還以此位中道之法。成十地蘊修成功故。
說十迴向法以膝上放光表卷舒自在莫不由 膝故。明理智大願大悲滿周十方會融無礙 莫不皆由十迴向位。如十地依此而行蘊積 令熟故。無別法故。
[0875a10] 第六會他化自在天宮說十地。表至欲際之 頂。又表依眾生而應化故。無自化也。故借此 天處。以表化他之智故。又此天處是魔波旬
所居。明十地位智伏心魔也。成大慈悲之行 令成熟故。
[0875a15] 第七會在第三禪。表普賢行滿法悅利生。表 此天唯禪悅喜動故。
[0875a17] 第八會普光明殿說十定及如來出現品。明 佛出現進修道極不離本處。明不離一箇普 光明智以為進修。云昇天上者。表法昇進。元
來不離一箇普光明大智本定之宅。明雖修 昇進行滿元不移本不動智中普光大用。
[0875a22] 第九會又在普光明殿說離世間法。明以普 光明智遍周十方普利眾生不染眾法名離世 間。以普光明智具普賢行恒在世間不出不
入。名之離世間故。以智體恒用而無依故名 為離。非厭離故。如此三會總在普光明殿者。 明行因與果并普賢行滿總是一箇普光明。無
始終依住自在大智故。若眾生發菩提心者。 不見此智不名發心。見此智者方名發心。若 心外見佛者。及取相求真者。皆且作善。未
名發一切智心故。經云。乘一切智乘直至道 場。以乘普光明大智之乘。還不出普光明 大智道場。名之為至。此名發心畢竟二不別。
如是二心先心難。是故發心難明此智難信。 信得即能入故。夫證發心易先起信發心難 信極即入位故。但須方便三昧現之。即智境
便現。此三會總在普光明殿者。明定體用始 終因果萬行同一智也。如前所述。
[0875b10] 第十會在給孤獨園說法界品。明法界不離 世間給養之義故。表世間生死園林即法界 體用。是故如來所居重閣講堂。包含法界師
子之座。暨乎十方。唯應度者知之。處迷者不 覺。即五百聲聞及餘眾生是也。
[0875b15] 第十一會在覺城東。文殊師利為諸大眾說 普照法界修多羅門及善財童子善知識等。 明文殊是引蒙之首。十方諸佛及一切眾生。
總依此法為師首故。為無性妙慧之首故。即 以普賢為行首故。二首同發無前後也。已上 敘會處所及所表意竟。但約如來自身表法 放光有十度。
[0875b22] 第二敘放光之處及意趣者。約敘表昇進修 行光明。約有其十。
[0875b24] 第一會中如來現相品兩度放光。一放齒間 光十方告眾知佛成道。令眾咸集說佛因果 之法。二眉間毫中放光普照十方。名一切菩
薩力智光明照曜十方藏照十方已。其光來 入佛足下輪中。明舉果成因入信光。又於毫 中出佛剎微塵數菩薩勝音為首。明如來自
所行之行遍周。明佛自覺行遍周之果。用成 信故。此光入佛足下輪中。明此光與說十地 放眉間光相似。此是所信之佛果。彼是自己 修行昇進所得之果光也。
[0875c05] 第二會如來兩足下輪中放光。此是普光明 殿成信位之光。是初會中放入足下輪中之 光。今放出以成十信果故。明說十信光。以足
下表之。輪表圓滿故。明說佛果德用成信心。 表信心之中信佛果圓滿故。
[0875c10] 第三會如來足指端放光明。入內位之始。蹬 聖道之初。生佛家之首。行聖行之初。故此光 表之。此明說十住位光發足入聖之始。
[0875c13] 第四會如來兩足趺上放光。表依法空行故。 此明說十行位光以明依空起行故。
[0875c15] 第五會如來膝上放光明。表十迴向大願理 事互參智悲同濟。猶如人膝是卷舒所由也。 此是說十迴向光。表起願興悲生死涅槃智 悲自在。
[0875c19] 第六會眉間放光。名菩薩力焰明。此光是初 會中眉間所放之光。名菩薩力智光明。此因 果相似。初名力智。表根本智。此名力焰明。表
自功達本。即能照俗故名力焰明。如三乘中 號名根本智。及緣俗名後得智。此明達根本。 智即能照俗。無二體先後。雖立昇進之位。階
級智不異。大悲不異。時劫不異。普賢行不異。 總無遷法故。乃說無量智慧皆隨用言之不 移本也。以智照之可見。以情見之即迷。以大
悲門中引俗。即時劫及法各分。若大智約真 時劫。元無依止長短。以總別六相言之。
[0876a01] 第八會如來放眉間光。灌文殊頂。放口中光 灌普賢口。表令理智萬行共相參以說佛果 德故。意明文殊理及妙慧。普賢是智萬行之
用。意表理智妙慧寂用交徹相參問答佛果 之門。文殊是如來法身無相善決正邪妙慧 之果。普賢是如來大智遍周對現色身知根
利俗之行果。一切諸佛用此二法而成佛故。 此教之中如來出現品。還令此二法會融參 徹。方成佛果理智萬行法界無礙圓融之門
故。放光照之令相問答。令後學者見法易明。 此二人因果從初發信直至果。終參融交徹 思之以理智照自心體用可見。初會佛果是
佛自成故。此十地十一地後佛果。是修行者 自力所成。以將此文殊普賢二行參徹明理 智萬行滿故。
[0876a16] 第九隨好光明功德品於手中放光照惡道苦 明道滿大悲接俗光也。此已上自第二會以 來。是自修行者昇進之終。是此一終之教未
付囑流通亦在此出現品內。如前所明。
[0876a20] 第十法界品還於眉間放光。名普照三世法 界明。三世總一時故。總以法界為果體。從信 住行迴向十地十一地及佛果。總以法界為
果體。文殊為法界理。普賢為法界智。理智妙 用為一佛門。以此一門為化群蒙分為二法。 若也逐根隨俗法門無盡。若論實理不離無
性之中一法。一多無礙名為普賢。始接童蒙 達無性理中。妙簡正邪入無生慧。名號文殊。 亦名童子菩薩。能同苦際興行利生治佛家
法名為普賢。二人參體名之為佛。本來自在 名為法界。從初徹後。總此法界為體。更無別 法。此品為一切諸佛因果之大都。亦是眾聖
賢所行之大路。無出此也。亦是自心一切智 王之所遊觀之大宅也。亦是一切眾生之所 依故名法界。
[0876b06] 第三敘座體及意趣者。其義有十種同異意 趣。
[0876b07] 一初會座體以摩尼為臺者。約本體以法 身性自無垢為摩尼。名離垢寶故。意以佛果 菩提。約法身無垢為體。報得佛身及化身為
智用故。明依體起智用故。以摩尼為座體 故。
[0876b12] 第二會座體蓮華為藏者。意表第二會約化 利眾生令成信種。處信之中表行。在世無染。 表以利物無染為功。即蓮華為藏。
[0876b15] 第三會在帝釋妙勝殿上。安置普光明藏師 子之座百千層級。意表從信入位。以方便無 念無作寂靜三昧。名為安置。以三昧力顯得
如來根本智慧。創生佛家得無畏慧。明普光 明藏師子之座。藏者。表此位入如來智慧之 藏。師子者。明智慧無畏。普光明者。表契如來 本普光明法界大智慧也。
[0876b22] 百千層級者。表十住進修階級出世越百千 情繫無明故。破百千業障故。如佛果座。總不 云層級以無。進修昇降覺惑淺深智慧勝劣
故。如十住中初且百千層級。為明入位進修 超業障之分齊也。
[0876b27] 第四會夜摩天宮。化作寶蓮華藏師子之座。 為表說十行位。約行處世無著。以蓮華所表。 師子如前依主釋也。百萬層級者。昇進過前
超業勝故。云化作座。不云安置者。表以入如 來智慧以智隨行所行行業以智化為故。猶 如變化故不云安置。明行從理化故。
[0876c04] 第五會兜率天宮。即殿上敷摩尼藏師子之 座百萬億層級。表十迴向。其中以出世之理 智依本法身處世無垢。依本佛果座體為昇
進。還歸本故。設以迴向方便願力成其悲智。 不易法身自體無垢。為迴向悲願會融令體 用均平故云敷座。不云安置及化作故。百萬
億層級者。昇進過前故。除染淨二障。成無礙 法界大悲智。雖十住十行五位齊修。然以教 辨病。明前二位。出俗心勝。大悲心劣。此十
迴向位。以願力會融智悲得所故。
[0876c14] 第六會他化自在天王宮。但云摩尼藏殿。不 云座體者。意表座不易兜率天摩尼座。但舉 法性無垢大智成大悲門。覆育含生故。故但
云殿不云座。以明依前迴向之法長養大悲 之殿覆育眾生故無別昇進故。
[0876c19] 第七會在第三禪。其會法則教行未來。且以 普賢行品略舉。其普賢行品在三十六品。是 且其略舉。大本未來。有百萬億頌。
[0876c22] 第八第九會第二會。同在普光明殿。明十信 心與昇進。修行所至佛果及離世間品普賢 常行及十定十通等總不離普光明一箇智體
故。以成五位十信等進修故。總不出此智。此 普光明智十方諸佛及一切眾生同共有之。 諸佛已達。眾生迷之故。然體用是一迷悟不
同。望此教中發心之者。一悟即知見如佛。如 法華經。以佛知見示悟眾生。欲令眾生入佛 知見。乃至乘一切智乘直至道場。又此經云。
乘如來乘不思議乘最勝乘無上乘等。是如初 卷中歎諸菩薩德中。善知一切佛平等法已。 踐如來普光明地。此普光明智。眾生迷智為
迷。悟者悟迷成普光明智為悟。是故初會神 天示現入法獲益。入即同佛所。入同佛知見。 與眾生作入法之樣。令後學倣之。是故此三
會總在普光明殿意者。明五位昇進信亦不 離此智悟入修行亦不離此智時劫無體可轉 智復不異此普光明智。以十迴向法門和融悲
願。即自在神通。總在其內。如一生修有漏十 善。尚得生於天上得業報神通。十念成就尚 得往生淨土。何況依智發心。又復更加悲
願諸波羅蜜之行。豈此一生之後不得智體 自在神通。望以智境會實而論。設無盡劫元 來不出一念。今言一生者。時終不延。智終不
異。生終無生。必不可逐情見生滅之生。但以 真智知。即萬迷不惑也。如西方淨土十六觀 門。總是作想。想成由自報得神通。何況達理
智無依。明淨遍照。了身心無體。內外見亡者。 但任理智廓然。興大願海會融悲智。一剎那 際對現色身。供養諸佛教化眾生復無作者。
性皆平等無心無主無性無相凡聖一如。無 所依住以無住法隨無住智供佛利生。如是 修行。何慮不獲大力神通。一依十迴向品。修 學即得。
[0877a27] 第十法界品。但云其座普周法界不云層級。 但明佛果座體摩尼為體。從初會至第五會。 座體同是摩尼為體。會佛果體同故。大意以
智行悲。不異一箇普光明智。處世無垢。不異 一箇妙理法身智與法身。同為一箇自在無 體。用而無作。不往而至。任物而應。以理智會
融方可知之。已上表意但令眾生見事知法。 令易解故。起進修行無疑惑故。更廣云云。約 知所趣。論主頌曰。
普光明智等虛空 虛空但空智自在
從初發心依此生 究竟還依此處滿
是故三會光明殿 和會因果無別體
隨位進修行差別 智隨生別報境殊
不離本智無生滅 是故佛坐摩尼座
[0877b12] 此意明五位佛果中昇進。皆以法界本普光 明智為體用故。是故始終因果不離普光明 殿中。
[0877b15] 第四隨文釋義者。於此品經中長科為四段。 一序分。二正說分。三動地興供分。四說頌嘆 法分。
[0877b18] 一序分者。從初爾時世尊已下。至法界智印 善印故。於中有四段經。名為序分。
[0877b20] 二正說分者。從爾時十方諸佛各伸右手已 下。至三十九卷中受持修習然後至於一切 智地。此一段是正說分。
[0877b23] 三動地興供分者。從爾時佛神力故已下。至 而說頌言是。
[0877b25] 四說頌歎法分者。從其心寂滅恒調順已下。 至三十九卷經末是。
[0877b27] 第一序分中。復分四段。
[0877b27] 一爾時世尊在他化 自在天已下。至說不可盡。有十八行經。歎諸 來菩薩志德分。
[0877c01] 二其名曰已下。至而為上首。有十八行經。是 菩薩列名分。
[0877c03] 三爾時金剛藏菩薩已下。至滿足一切智智 故有二十五行經。明金剛藏菩薩入定同號 諸佛皆來現前勸念令說十地法門分。
[0877c06] 四爾時十方諸佛已下。至法界智印善印故。 有九行經。明十方諸佛與金剛藏菩薩十種 力令說法自在分。
[0877c09] 隨文釋義者。從爾時世尊在他化自在天王 宮者。明如來智身應位而現故託處表法。明 此菩薩十地道終至欲界頂故。又為眾生故。
而修行十地。非為己自有所求故。名為他化。 又為十地道終降心境魔得自在故。入離垢三 昧。白淨清潔法合然故。處欲界頂。常處三昧
不住淨心。不居禪界故。為明此十地功終法 雲普潤不拘垢淨對現色身故。於此天說此 十地故。如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