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 Huayan Jing Lun 新華嚴經論
Scroll 3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新華嚴經論卷第三十八長者李通玄撰
[0984c25] 善財童子善知識十地位。自此已後十箇地 中修行。一依安住地神所智悲之行。以彼十 住十行位中出世智悲之行。猶多滯淨。以十
迴向大願和融出世間真俗二智。使恒處世 間行大慈悲智無淨染。雖處世間。如淨蓮花 處水不污開敷菡萏色香第一。菩薩處世大 悲行花開敷功德第一。下九箇天神一箇
瞿波女總是女類。並是俗流無出家類。明以 前出世間入於世間如迴向法長養大悲。以 女表之。夜神者。以明入於世間無明大夜以
法照凡令開敷明解故。以出纏妙智入俗接 生名之為神。亦以慈悲之行。處於天地晝夜 之中。以為神位持世間法。則養眾生故。以家
法以化初心。智未具者。若以智滿。便同俗士。 現同外道工巧技術。智增悲妙。便入諸天地 靈神位中。生持世法祐護眾生。以其靈智十
方應現各不同。然其本身不離一切諸佛眾 會。而亦不壞十方。示現佛身故。應知如是次 第修學不滯其功。
[0985a15] 第二推德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 至辭退而去。有七行半經。約立五門。一推德 昇進。二示善知識所在。云在此閻浮提摩竭
提國。三舉城之名號迦毘羅。四舉善知識夜 神號婆珊婆演底。五禮敬辭去。隨文釋義者。 城名迦毘羅者。此云黃色。此城上古有黃頭
仙。於此修仙道故立名也。表法中。以夜神智 會中道合中宮黃色。黃為福慶之色。應真菩 薩內懷白法外現黃色。是福德之色故。城
名黃色。摩竭提國是如來示現成菩提道處。 明此位昇進會本位故。如十住中初位妙峯 山頂。以方便定力。會佛出纏智慧妙理之體。
此十地中初地菩薩位會如來智慧入纏大慈 悲中菩提果故。已後例然。神名婆珊婆演底 者。此云主當春生。為此神主當眾生春生諸
苗稼也。表法中。是主當初地菩薩昇進春生 萬行之苗稼也。以能常於生死海破一切眾 生為明暗故。名為夜天。又智自在故。名之為 天。
[0985b05]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唯知此破一切眾生癡暗法光明解脫 門。於中約立五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昇進。
二漸次遊行至於彼城從東門入佇立未久便 見日沒。三以四種念善知識勝德。四見夜神 於虛空中處寶樓閣香蓮花藏師子座上身如
金色目髮紺青形貌端嚴。五善財見其夜神 以身投地禮夜神申請所求。從見夜神已後 復立六門。一見夜神身色端正皮膚金色目
髮紺青。二見夜神身著朱衣梵冠瓔珞。三見 夜神星像炳然在體。四見夜神一一毛孔皆 化度無量眾生隨根與法或生天上人間聲聞
緣覺所得不同。五見夜神或示現菩薩三昧 種種自在。六善財投身於地禮夜神足合掌 申請所求法門。此之境界身量毛孔乃是法
界之身。極其法界際境界也。令修行者倣而 學之。十地方終舉樣極令學纔得其分也。乃 是全中之分故。以智之境界及時不遷。即全
約位昇進。即分於申請所求中。復立十七門。 一善財冀望依善知識獲佛功德法藏。二夜 神稱歎善財授與自己所行之法。三舉法門
名目名菩薩破一切眾生癡暗法光明解脫。 四善男子我於惡慧眾生已下。舉自所行大 慈悲之行。五夜神說二十一行頌以自己所 知之法勸善財修學令入。六善財白夜神發
心久近。七又問夜神得此法門其已久如。八 從乃往古世過如須彌山微塵數劫舉自發心 久近劫數。九舉劫名寂靜光。十舉世界名出
生妙寶。十一舉有四天下名寶月燈光。十二 舉城名蓮花光王名善法度十三舉城東有一 大菩提樹下有佛號一切法雷音王城正覺。
十四舉有夜神名淨月所告有佛出興。十五 舉自己身為王夫人名法慧月。因供養彼佛 發菩提心。經須彌山微塵數劫。不生惡道種
諸善根。經八十須彌山微塵數劫。常受安樂。 於彼佛菩薩所常修善根。而未滿足菩薩善 根。十六復過萬劫於賢劫前有劫名無憂。世
界名離垢光。有五百佛於中出現。我為長者 女名妙慧光明。其本夜神生在妙幢王城中作 夜神。又來震動我宅放光現相。讚歎妙眼如
來所有功德。自為前導引至佛所。我纔見佛 即得三昧。名出生見佛調伏眾生三世智光 明輪。十七得三昧力故。得憶念如須彌山微
塵數劫其中諸佛出現。於彼佛所聽聞妙法。 以聞妙法故即得此破一切眾生癡暗法光明 解脫。得此解脫已即見其身。遍往佛剎微塵
數世界。已上明發心久近。已經八十一須彌 山微塵數劫。又經萬劫。其中一須彌山微塵 數劫又一萬劫。於佛菩薩所。修善根方得三
昧。名見佛調伏眾生三世智光明輪。又以憶 念劫中得見一切須彌山微塵數佛。以諸佛 所修行聽聞妙法。方得此破一切眾生癡暗
法光明解脫門者。在憶念劫中。方得此破一 切眾生癡暗法光明門。此明得法久近。總是 八十二須彌山微塵數劫。又經一萬劫爾所
劫中。常以女身行菩薩行。明修大慈悲心深 厚。舉劫長遠。以最後憶念劫中該含三世一 念普周皆是一念中多劫也。如初舉遍往佛
剎微塵數世界一一世界中佛悉供養承事。 次舉百佛剎微塵數世界。次千次百千次不 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剎悉皆遍往承事。及所 說法門悉皆領受。漸漸增長滿十方法界供
養諸佛。教化安樂一切眾生。此是初地以百 為首。便滿十方一切法界無盡佛剎。不同三 乘但言百佛不云百佛剎微塵及以不可說佛
剎微塵世界等事。自餘如經具明。意明處世 行悲深厚不求出世之心盡窮劫也。此是初 歡喜地善知識。以檀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
此明入俗同纏長養大慈悲門。具足檀波羅 蜜令得圓滿。以修慈故。多生不離女身以表。 無出世相。常處俗流也。此十地中總明處世
長養大慈悲門。十箇善知識無出家相。總為 女天。說多生因本發菩提心時。亦是女身。以 表十地是入眾生界長養大慈悲之行也。以
表女是慈悲能長養子孫無疲勞故。用明菩 薩養眾生故。
[0986a23] 第二推德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 至辭退而去。長行有十五行半經。偈頌十行 經。於中約立五門。一推德昇進。二示善知識
居處所在。云此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內 有主夜神名普德淨光三善財說頌歎婆珊婆 演底夜天神德。四善財說頌已頂禮夜神足。
五辭退而去。此普德淨光夜神。是婆珊婆演 底。往劫為王夫人時。於夜覺悟之。師於八十 二須彌山微塵數劫。又經一萬劫。常為其師
引接示導。如前所說者是。不云南方。直云摩 竭提國菩提場內者。表修行處生死之慈悲。 不出菩提體別有世間慈悲行故。故閻浮提
及摩竭提國是世間菩提場內者。表此世間 在菩提場內。明會世間慈悲之行是菩提心 內所行之行不別有也。表處纏大慈大悲之
行與覺體一也。明果作因因果一也。如下善 財歎夜天頌云。多劫在惡趣。始得見聞汝。亦 應歡喜受以滅煩惱故。以明修大慈悲行。要
經多劫住生死苦海不以為厭。慈悲行方得 成就故。明修出世道一念而即現前。行大慈 大悲行不限劫數也。自餘如文自具明也。多
劫約俗一念約真。二事通融自體無礙。即乃 是一念中多劫。多劫中一念。以真俗體不礙 故。
[0986b18]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唯得此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步解 脫門。於此段中。約立五門。一念善知識教思
惟昇進。二漸次遊行至普德淨光夜神所禮 敬申請。三夜神為善財說種種法。四夜神說 自行法門名。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步解脫
門授與善財。五夜神正說以此法門。普見 三世一切諸佛及國土道場眾會。及救護一 切眾生故。隨文釋義者。法門名菩薩寂靜禪
定樂普遊步解脫門者。此是戒波羅蜜。以法 身為戒體。即一切境界性自禪故。法界性禪 即智自遍周。以智遍周所以普遊步故。常處
生死行大慈悲。長養自體大慈悲心。於法性 之中具菩薩行遍法界故。菩薩寂靜禪定樂 普遊步解脫門。明處生死中菩提法樂。亦能
具足菩薩大慈悲。復能遍行普賢道故。此明 自心菩提場內菩薩大悲之行。名普德淨光 夜神者。智悲遍周照眾生之長夜故。名為淨
光。具慈育俗名之為德。其智不為性自大用 遍周名之為神。如此禪體。以菩薩行大寂靜 法界無礙大慈悲心。寂用遍周故。約其功用
安四禪之名。經云。分明了達成就增長思惟 觀察堅固莊嚴不起一切妄想分別大悲救護 一切眾生一心不動修習初禪者。以法身根
本智正緣念。度一切眾生不名妄想。以不 緣惡法故。以法性理中所分別所緣利物。皆 以智為依止。成大慈悲之門無世染習故。不
名妄想。又云息一切意業攝一切眾生智力 勇猛喜心悅豫修第二禪者。息一切意業是 偏慈不普心也。喜心悅豫者。以此二地菩薩
行以法性菩提之慈。以攝化一切眾生之法 悅樂故。名為二禪。思惟一切眾生自性離生 死。修第三禪者。明以普見一切眾生同一菩
提法性自體解脫。以為禪體。不自獨見一身 有禪體故。以一切眾生總體解脫故。修第三 禪。經云。一切眾生自性厭離生死修第三禪
者。自性厭離生死。此是譯經者誤也。應云一 切眾生性自離生死故。修第三禪。悉能息滅 一切眾生眾苦熱惱。修第四禪者。此一乘菩
薩。從初發心乘如來菩提心根本智乘。修大 悲行處生死海。觀達眾生根本源底同一如來 菩提體用智海。便常以法界智日。常於不達
迷暗之夜。為一切眾生解諸迷暗。不同前三 乘別求自己清淨樂果而實未曾而得究竟一 切樂果。是故說法華經會三歸一。來歸此法
故。已下所有利眾生之行門。如經具明。此是 持上上十善戒。以菩提體為戒體。以居菩提 場內夜神表之。以菩提心成大慈悲為戒體。
十迴向以舡師為戒體。十行中釋天童子。以 工巧諸技術以為戒體。十住中海雲比丘。觀 十二緣生法自體清淨以為戒體。於此第二
地中。以菩提場內普德淨光夜神以為戒體。 此明菩提中智處於世間修慈悲門。以為戒 體。此是第二離垢地中善知識。以戒波羅蜜
為主。餘九為伴。治菩提心處於生死海行於 慈悲。不自在障令得自在故。此明和融菩提 生死一不自在使令自在。此位中。以菩提體 觀三界無生滅性。是總相觀。
[0987a18] 第二推德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 至辭退而去。長行并頌。有二十五行經。於中 約立五門。一推德令善財昇進。二示善知識
處云去此不遠於菩提場右邊有一夜神名喜 目觀察眾生。三普德淨光天重為善財說頌。 四善財頂禮普德淨光神足。五辭退而去。釋
曰。去此不遠者。明以菩提為第二戒波羅蜜 在菩提場內。此第三忍波羅蜜還以菩提為忍 行故。去此不遠。於菩提場右邊者。以右為智
位。左為悲門。明以菩提起行成其忍慈。不忍 即無慈故。明以有忍故。能行慈悲。有一夜神 名喜目。觀察眾生者。是忍中之慈。名之喜目。
不捨眾生。名為觀察。又觀根攝化名為觀察 眾生夜天神者。前位以菩提為戒體。都淨三 界有欲之心。下界散動心欲上二界忻禪樂淨
心欲。此第三發光地。以修八禪能同彼禪。不 染禪性。能同欲界。不染欲性。名為發光地。名 為夜天。其智應真。號之為神。於三界中教化
眾生自在。名之為天。亦明此位一一別治三 界中欲習令清淨。得三界中同別之相。名觀 察眾生夜天神。四地生諸佛家。五地習世間
藝能。六地三空寂滅神通定現前。得寂用神 通自在。周遍十方攝化眾生。此已上得出世 間中世間自在故。第七地已去入世間自在。
如十迴向中。亦有此勢分。十住十行亦然。又 有勢分不同。如十迴向中。即迴十住十行中 解脫入於世間。至第七迴向位中。昇進通聖。
即見觀音正趣菩薩。至第九第十迴向中。却 還世間。智通於神持眾生界。乃至九地總是 神位。十地釋氏女瞿波。是如來往昔為太子
時妻。表十地慈心法喜已滿故。從前十迴向 已後。修處世間慈悲之位。至第二地。菩提場 內普德淨光神。是會菩提體一分之極。從此
二地已後至三地。以於菩提場中起用。一一 禪界同別修行六地中。方於菩提體中起用 始寂用自在。第七地純是處纏。修菩提中慈
悲及智使令圓滿。至八地方始智悲任用無 功而自成猶須念本願及佛加持方始明了。 九地十地方始學佛十力四無所畏。前從普
光明殿說十信心位已。次昇天明五位昇進。 猶恐隨言說教中。不能具足體會其五位中 昇進同異之意。於此法界品中。以善財求善
知識名目居處國土城名年歲。園林報果南 北東西近遠男女聖凡天人龍神以法及像表 之。令會其聖意昇進次第之行。使令學者善
得其宜。不令錯謬不滯其功。於中有十三行 頌。歎如來境界喜目夜神能知。如文具明。
[0987c07]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唯知此普喜幢解脫門。於此門中。約 分五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昇進。二善財意
欲詣喜目觀察眾生夜神所。三夜神神力加 持善財令知親近善知識多所饒益。四善財 蒙加持已速發此念。自知由親近善知識能 勇猛勤修一切智道。五善財詣喜目夜神所
觀察夜神。攝化眾生饒益境界。從此所見 夜神。在於如來眾會道場。坐蓮花藏師子之 座。已下長科為十二段。一爾時善財童子發
是念已已下。至皆令歡喜而得利益。有五行 半經。明初觀喜目夜天攝化境界分。二所謂 出無量化身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已下。至
如是宣說一切菩薩種種行法而為利益。於 中有八十三行半經。明以十波羅蜜攝化眾 生分。三復於一一諸毛孔中出無量種種眾 生身雲已下。至主方神等相似身雲周遍十
方充滿法界。有十七行半經。明菩薩喜目夜 神毛孔化身十方同類攝眾生分。四於彼一 切眾生之前現種種聲已下。至從初發心所
集功德。有八行經。明喜目夜神出現遍滿十 方音聲說喜目神初發心來所有功德親近諸 佛及所行波羅蜜海分。五所謂承事一切諸
善知識已下。至令無量眾生住如來地。有四 十六行半經。明前所現音聲所說喜目神所 修行及供養諸佛教化眾生境界分。六爾時
善財童子見聞如上所現一切諸希有事已下。 至堪修普賢菩薩行故。有八行半經。明善財 童子見如上教化境界得入此喜目夜神所行
法名不思議大勢力普喜幢自在力解脫法門 分。七爾時善財童子已下。一行半經。明善財 說頌歎喜目神功德分。八頌中有十行頌。明
正申頌意歎夜神道德分。九爾時善財童子 已下。三行經。明善財問夜神得解脫久近分。 十我念過去世已下。至其心不忘失。有二十
六行頌。明夜神答善財住劫久近分。十一從 此後供養十億那由佛已下。至了知十法界 一切無差別。有六十五行頌。答善財住劫供
養諸佛久近多少之數於此供養分。中有十 一段。前十段各有十佛名。後一段有一佛名。 皆配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