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Wu Liang Shou Jing Yi Shu 無量壽經義疏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無量壽經義疏
沙門慧遠

[0104b21] 修治成就不計眾苦能忍 少欲知足能忍 色聲香味觸無染
復修三昧 智慧無礙觀行上來 合為自利利他煩惱無有
諂曲離心愛語口過煩惱意中 上來第一煩惱自下第二
修善中有一起願心恭敬 起行勇猛 志願清白自利群生
利他第二自利利他 自利恭敬三寶奉事師長方便恭敬 三寶方便奉事師長方便
成就福智二種莊嚴 行者一切 利他令眾生功德
第三空無諸法非有人法無性假人 名為無相無有希求
名為妄想 名為維摩 故知
維摩 善行故知中說 不定一空大品
名為二種無我 空無維摩 無相大品有法無法
法空化法 如此中說空無 大品毘曇
十一涅槃十四大品 十八大品二十五 涅槃無量一門且說
理法名為觀法證法第二 自下第三惡業離過修習離過遠離
遠離 修習自利利人人我 前身第三自下第四修善
自利財色 其所自行六度其所利他以前 六度上來
上來第一 第二殊勝中有一對淨土 依果長者居士
對上修法得勝 處在無量寶藏 自然自得教化安立
正道歸正功德 次於一切法自在明智功德 中有一身
四事供養起行口氣 微妙三句可知 起行供具供養諸佛上來如是
諸天可知 自下第二其所成法淨土四十八大願
可知文中略明阿難 威神廣明中有第一 阿難身為成佛如來
阿難身為 如來自然七寶 阿難法藏比丘
成佛三世 可知第二佛國土名號 第三可知第四
所有國土無須其所所有自然 莊嚴
阿難白下問答重顯 四時春秋重顯別有阿難無須四天王
如來阿難如來 阿難不知 別有一明佛身
從眾三明國土 解釋三佛然後釋文文中佛光壽命
明光中有 釋迦眾生諸眾生 見聞利益無量壽顯赫
眾生眾生見 初中勝過無量壽佛光明 諸佛光明不及佛光
是故十二 無量光無邊無礙 無量無邊無礙自在
不敵 光勝清淨歡喜智慧 離垢見者
智慧不絕不斷難思日月光過世心想難思過世
過世色相日月上來第一釋迦 自下第二見聞獲益三垢 三毒三垢
明滅壽終 第三可知第四 獲益之中稱說隨意往生
得佛一切上來 無量壽佛光明上來 明光可知上來第一
自下第二中有一明 長遠無量壽聲聞眾多神智四重眾多
不可聲聞不可稱菩薩目連不知 目連不知大海
反問阿難阿難彰顯 所知多少自下第三國土 淨土然後釋文文中
莊嚴莊嚴香味五欲二法 莊嚴妙法莊嚴眾生居住 國土有事莊嚴莊嚴
第四人民殊勝莊嚴 不可文中略舉四事一明 二明伎樂三明講堂宮殿四明
第二道場 校量 出聲國寶滿世界
金銀寶樹二寶 出聲五音所謂宮商角徵羽 第二道場樹
出聲眾生見獲益 一切自然合成月光 莊嚴出聲可知明見獲益之中
六根見聞覺知利益 不同天人標舉 淺深差別
音響三地 柔順證實 無生忍眾生
無量壽威神如來現在威力 本願力過去本願 本願滿足願心
明了顯著堅固不能 究竟不退以此 道場
音聲 可知上來自下第二伎樂 萬種伎樂標舉無非
十方十方 切音自下第三講堂宮殿講堂 精舍宮殿七寶真珠
莊嚴自下第四 出聲相中 由旬二十三乃至
由旬二明水相功德 時調 清淨色入
時調二法 功能名為名為文中八功德水湛然盈滿
清淨 甘露中美黃金 莊嚴菩薩聲聞資用
無礙淺深無礙 無瑕 得所上來出聲中有
無量自然出聲 物種 清淨離欲隨順清淨離欲
寂滅真實涅槃隨順三寶無畏 菩提此前隨順通慧菩薩聲聞 所行隨順三途
三途 上來合為第三 國土自下第四人民中有一明
往生正報微妙依報 正報微妙 諸天衣服以下依報殊勝初中具足清淨
色身妙音神通 第二宮殿衣服 第六資具資用
佛國土清淨次於 無為泥洹泥洹涅槃 第三住眾聲聞菩薩天人
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同一 同一無有異狀 天人顏貌
顏貌端正希有校量中有 轉輪王輪王忉利
忉利他化自在天 無量壽一切天人畢竟不及校量 一佛反問阿難
假令帝王以為 萬億不可不及帝王所以然 不及其先
可知所以世間帝王帝王 勝過所以宿世修善可知 如來校量易解第四
一切衣服飲食 中有一明 隨心現前二寶三寶網羅自然
寶華充滿第四 自然微風中有調和得所
微妙吹散眾華遍滿 第五華中別有一明寶華周遍 二明多葉三明
四一華中三十華中第一一一 三十六千億第二一一華中
三十六千億第三一一 第四一一諸佛十方 微妙其所如是諸佛
利益自下第三其所攝取 十方有緣眾生法化 四十八一一可知
文中同生無量壽佛 威德無極攝取上人 究竟一生同生
彌勒白佛世界幾許菩薩上人同生第一第三差別 往生第三中舉
往生分別第二 四有差別第二第四 同生不同攝取
攝取上人初中 正定令人二十 聞名往生
三佛阿難往生初中 正定三聚一者邪定二者正定不定小乘中論
不同毘曇名為邪定 心觀念處 二心名為不定 退不定忍心堅固不退名為正定
成實名為邪定 退轉退五停心觀名為聞慧 念處名為思慧 修慧現見
永不退轉正定大乘善趣 名為邪定善趣退 已去不退正定大乘
小乘眾生正定所以 無邪不定正定第二 十方恒沙諸佛讚嘆無量壽佛
聞名信心迴向發願往生五逆誹謗正法五逆 阿羅漢和合僧出佛身血
福田名為 福田名為 謗法所以問曰觀經
之中五逆往生不得 分別 一者大乘
發心重罪觀經據此二者發大心 不能決定發菩提心
不生據此分別有人 造作十六正觀善根觀佛 除滅重罪往生觀經據此人造
不能修習觀佛三昧餘善不能滅罪往生據此自下第三 往生十方世界諸天人民
三輩標舉如觀分為細分大乘人中 名為上品小乘人中持戒乃至
那含以為中品大乘人中善趣名為 細分上品細分所謂 上下名為
得無生忍初二三地名為小劫得無生忍小劫 無生忍無量劫得無生忍
解行名為上下三小 法明門初地故知地前時日 長遠三小得到初地
中品分為所謂見道名為羅漢果 名為須陀洹
四心名為持戒名為 小劫羅漢下品人中 所謂輕重
九品合為上品 合為上輩中品合為下品 合為下輩三輩
發心大菩提專念迴向發願往生故此問曰天親往生 二乘不得觀經宣說小乘
眾生往生云何女人 不得國中報時女人 二乘不得就此國中
小乘眾生 大心往生小心求生無得 天親二乘不得往生問曰
用大何故證入 小乘在此觀察無常聞說無常即便
大乘求生國中 即便上來上輩 中有第一
修行往生不退得益別有出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四修
功德往生 往生得益不退 堅固智慧成德殊勝
是故修習就中 往生得益十方天人至心
標舉不能沙門上輩 觀經小乘是故不能大修功德 四句一發菩提心
無量壽佛修福迴向 小乘往生必須修習如此 四行往生往生
得益可知下輩 往生得益 天人至心欲生標舉假使
不能功德如觀 一發菩提心專念無量壽佛乃至
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至誠乃至一念往生往生夢中夢見
往生得益可知上來第一自下 第二上人往生彌陀 求生長行
廣論長行別有諸佛 東方菩薩往生 阿難無量壽佛
無極釋迦十方 下同東方 東方東方恒沙佛國無數
往詣無量壽佛恭敬供養諸菩薩聲聞其次聽受經法 布道東方既然
初中後偈頌世尊 經家序列三十初十 後段菩薩十五
諸佛十五 文中恭敬供養 聽法宣布偈頌東方
偈頌禮敬無量壽佛是故無量 供養之一願求
外事供養供養外事 供養無價供養天樂伎樂供養
樂音歎佛初一 供養半偈供養 一偈歎佛半偈歎佛利他
通慧深法歎佛智通二種二相 滿究竟洞達
法成深法 證入法界緣證入法界 緣起智門功德妙智
福智二種 福行功德
利他慧日化人 慧能人生 消除生死化人生死覆障
可知上來見佛供養之一 願求可知自下偈頌聽法 宣布就此文中彌陀如來
發起一偈觀音 梵聲八音 梵摩中說
言辭調和大小得中 柔軟柔軟錯失 世尊
深遠深遠猶如雷震以此妙音酬答觀音菩薩 授記
諦聽自下 願心成佛第二一偈 必得一切如夢
滿足如是記得 一偈智行成佛知法 菩薩道德本受決
成佛第四一偈智願必得 通達法性一切空無一切 如夢世諦法性一切空無
真諦淨土記得 十五上文諸佛 十方諸佛文中
釋迦諸佛菩薩安養 聞法得以 利益聞法
當來淨土前往安養第一 神通半偈第二授記
菩薩其事第三 不退一偈前言正定其事第四一偈
淨土彌陀 普度一切化眾生十方佛身
得佛十方第五 起行一偈自下釋迦 三分難聞歡喜
修行彌陀菩薩佛智 殊勝令人歸趣 半偈善人
善人 明見信敬歡喜奉行
惡人不信深重半偈微妙 使文中
深重微妙生人信敬 彌陀佛智殊勝令人歸趣 聲聞菩薩不測
可知一句 聖道不知假使一切 得道慧達
億劫講說 如此不知半偈佛慧 無邊歎佛智廣如是佛德
清淨法性涅槃難測勤求 難得佛世第二
第三 應當勤求次第見聞 發心彌陀所聞
彌陀佛心大慶 聞法見佛恭敬善利可喜大慶善友釋迦
善友是故勸發末後一偈教令 滿世界要聞決意 當成濟生所為當成
濟生利他自下第三 同生中有第一無量壽 勝妙令人願求世人
娑婆穢惡充滿使三從無量 彌陀令人初中 第一無量壽
諸天往生中有 壽命長遠光明 具足智德殊勝
惡趣供養聞法 菩薩行 究竟一生補處長遠無有
第二 聲聞人身菩薩光照 由旬其一由旬四十由旬四千
三明觀音大勢至三千大千世界阿難白佛名諱菩薩 第三眾生
具足三十二相智慧 第四眾生智德殊勝別有 一智成滿深入諸法法性
神通無礙 不同鈍根成就音響 順忍利根乃至成佛阿僧祇無生
第五惡趣乃至成佛惡趣 自在常識宿命他方現生釋迦
我國諸菩薩阿難第六十方 受法歸本
諸菩薩一食頃十方諸佛隨心供具 化現虛空空中成華
諸菩薩諸菩薩天樂歎佛喜躍欣悅供佛 之前歸本自下第七聞法
不絕說法講堂如來 莫不利益得道即時 設供
諸天華香供養奉獻娛樂無極 第八菩薩行 中有一行離過具足成德
三等三界空無具足 一乘成德殊勝增進諸力具足色相功德
初中總結 講說化行離過 自行對治煩惱
六度對治國土所有萬物 我所心無染
名為戒行去來 隨意自在無我眾生
口過 諸眾生大慈悲饒益柔軟調伏能忍忿恨精進
不息等心 名為深心修禪 遠離定心下修得法
名為甘露名為 名為 上來修治離過煩惱煩惱
惡趣惡業上來究竟 菩薩所行上來第一離過自下第二成德無量
自利功德無礙 自利禪定通明 功德四禪所謂四空定
六通三明宿命天眼漏盡三慧聞思修七覺精進輕安修心
修心佛德佛德肉眼成就功德 無量五眼 釋文肉眼清徹不分肉眼
肉眼無數世界名為清徹所見無不現在
肉眼天眼通無量無限天眼一切 禪定名為天住名天 生死所見無量所見長遠
無限法眼觀察究竟法眼 法眼一切眾生一切化眾生所知窮極名為究竟
三乘道法差別究竟慧眼 彼岸慧眼 真空有相達到平等無相
彼岸佛眼具足法性佛眼佛眼故云具足 佛眼真實如來藏不空實性
法性上來無礙智為人演說利他 自下第三具足自利利他乃至除滅煩惱
如來 三界空無所有佛法自利等觀 三界空無所有離生佛法菩提
利他 除滅眾生煩惱自利大悲利他自利
別有分之二修分之甚深 分解如來解法如如
如來教化出生是故如來一切萬法如如 音聲
音聲菩薩 方便由於聖教分行善本
佛道菩提一切法寂滅生身 煩惱生死一切法 觀空修治生身煩惱
生身煩惱殘餘滅盡 甚深不疑所以 不疑不懼進行
深法不息上來自利利他 大悲者標舉深遠微妙悲心 第三自下
成德殊勝自利大乘利他善勝 離過善勝究竟一乘菩提滿
名為 是以不同 如來三藏教聲聞
四諦緣覺因緣大乘 六度宣說菩薩阿僧祇修行有漏 六波羅蜜最後一身之中結成
是以別名如來 三乘世人以為真實是以 唯一猶如
別名如來根本 歸本是以勝鬘 由來名為
究竟至于彼岸涅槃果極 決斷疑網 疑網解發佛教
無餘 一對智慧明慧 三昧慧光明淨
清白圓滿猶如雪山 一對上來 離過功德
別有 上來自利利他十三 猶如大乘大車以為大乘
諸菩薩利他大車大乘運載 出生皆可第四自下 五行增進利他
之一方便 利他方便嫉忌不能利他
樂求心無厭足自利方便 廣說利他廣說 法鼓說法
法鼓聞慧法鼓 思慧立義出名 修慧眾生六和敬
自利六和敬 其三 六和六和便相親六和敬
第二第三 常行法施利他精進不對自行第二燈明最勝
燈明最勝福田化德 智慧生物燈明功德生物 名勝福田導師憎愛
慧開名為導師 正道無餘自行樂道 無餘離過第三利他
群生化人離過殊勝 莫不尊敬化人三垢自行 三垢成就斷德貪瞋癡三垢
神通成就第五自下第六諸力 自力具足如法調 他力相從以為
第一過去一切善行 名為善知識聽聞正法名為 願力第二方便
名為起行名為願力方便 第三加行依法方便力依法名為依法
定力慧力第四修心成就 成就名為定力成就名為慧力此前 分別多聞第五起行
定慧第六起行 六度分別正念正觀 第七成德名為
見法正觀二種成就六通 三明通明此後一門分別 來自如法成就諸眾生利他上來
如是一切具足第六 自下第七中有殊勝究竟大乘
小乘初中色相功德具足 分所色相 功德具足
明德具足莊嚴莊嚴恭敬供養 諸佛第二可知第三 究竟菩薩波羅蜜教行成滿修空
無願三昧不生成滿第四超出二乘可知上來諸菩薩 如是上來合為第一
自下第二往生 其所諸天其所無量壽 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
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文中 國土微妙安樂清淨 文中何不往生中有
往生如來 往生何不 勸修何不求生
修利自然往生 顯著上下 無上神通洞達
無有邊際故云洞達無邊精進 力求勸修必得必得 超絕其所往生安養其所橫截
惡趣其所三途人天 分別三惡道名為惡趣人天 名為善趣彌陀淨剎娑婆
齊名惡趣地獄餓鬼畜生名為惡趣娑婆人天惡趣 修習斷除斷見三途
修惑人天人天 橫截往生彌陀淨土娑婆五道一時 橫截惡趣惡趣
無極其所 得道深廣無窮上來第一往生自下第二如來使世人往生
無人名為 無人往生無人 自然無人娑婆
自然無人自下第三往生何不棄世求道長生無極修得
第一彌陀令人願求自下 第二娑婆穢惡充滿令人中有 一舉三毒煩惱
世間人父子 世人不信中有
世人尊貴富貴 貧窮貧賤 世人急事世人
風俗世間 中有 散失
自給身故尊卑求人 長男其所明心
守護 宅憂如是 散失非常水火
失身富貴可知貧賤別有 坐下失身三不
別有 生苦一下少有不足 散失
不得追求時寒 合為失身 可知別有
相親無相有無相通不得 相違廣明 何不勸修捨離第二別有
一明未來在世 未來惡道所生窈窈 第三可知
別有一明生死常道中有一明正信 別論
總結不信 瞻視先後 相承承習相承
教令明子無知先人 無知四句祖父 無行不識道德三身
心塞生死善惡不能無有 語者不識出道 不知世間善惡因果生死不能
不識善惡不能不知 因果自心不識無語永不 禍福無行
無行作善 無語上來 中有父子
如此受苦 親戚 受苦初中父子
是以生死流轉無已輪轉 別有一明 信經快意二惑愛欲達道
瞋怒財色不得正道惡趣生死無窮 哀哉如來令人
別有親戚不可 開解思想不能修善便 修善不能得道第四別有
追求世事貪欲共相殘害惡氣窈冥三自
苦難宿自然招集非法 惡道受苦無極不可如來
令人生厭上來三毒自下第二 中有勸修彌勒 三重彌勒初中
修行請問勸修一舉 彌勒世間 不得世間向前
三毒是以世人以是 事故由不得熟思遠離 向前三毒善行
勸修對治愛欲舉世五欲無常在下現在現在勸修
明達功德殊勝 上來 自下第二彌勒領解中有領解
歡喜中有佛說 心思世人 心思世人三毒不得
名為佛言三佛 佛說 智慧成說所以
重頌所以得度前世苦修得佛果 我等解脫前世求道
所致恩德佛果恩德 佛德福祿 福祿
光明殊勝空無殊勝 泥洹教授泥洹化人 教授道法名為
以此經典剛強眾生威德 聖化是故名為消化
眾生攝取十方有緣無窮 可知上來領解無量 歡喜心得開明歡喜第二
彌勒領解自下第三勸修中有彌勒彌勒 彌勒聞法
無量壽勸修 汝等精進初中 前言彌勒向前歎佛
甚深 彌勒彌勒向者 佛道名為
名為天下久久 佛化天下久久 中有
作佛法化 眾生死因疑網愛欲煩惱惡業惡業
道家教令 作佛法化三界 身業自在
慧眾意業解經知眾三乘所行 分明開示五趣口業執法
辨正分明 五趣佛化諸眾生 出生未度者正生出生
使得涅槃彌勒 自下第二彌勒 無量壽中有彌勒
乃至無量壽如來無數劫修行 度眾生已久得道至于
泥洹不可稱數十方諸天 永劫勤苦不可勤苦藉此無量壽
可解第二自下第三 修行彌勒一切勸修 一世中有
端身勸修善法自下 眾生老病生厭 生老病死其內痛苦其外
不淨無可決斷勸修端身正行 作善勸修
作善言行忠信相應勸修 言行忠信作善相應 不違相應利他
自度利他 拯濟離過精明積累善本化人 精明積累善本起行
上來勸修令人修學一世 須臾後生得益 得益長遠無為自然次於泥洹得益
殊勝得益別有後生無量壽 快樂無極愛樂第二道德成德道德
離過生死 根本業因煩惱苦惱 離苦壽命第三
第四疑惑汝等所願專修無得疑惑 上來第三勸修自下第四彌勒
專精修學 向前勸修奉行不敢向前疑惑不疑自下第三
令人 何等彌勒 別有
領解奉行化眾生福德 惡世端心正意甚為
至德十方世界 所以諸佛國土自然 不大開化
後段世間作佛成佛 化眾生有所有所出離
五戒邪婬妄語飲酒現世王法 厄難名為以此未來
三途所得 所謂 五戒現在
度世長壽泥洹道者後生彌陀涅槃第二何等
一門 其一
常道王法壽終諸天惡人 不知
尊貴 譬如中一
作善度脫 第二
今世現有王法第二前世 不信第三惡人 無義破家
無義不順法度 快意所為 自恣劫盜可知
三門 亦復不畏王法如是
造作邪婬交結 造作可解第四
如是天神壽命惡人 造作妄語
通名妄語 宿滅盡善神無依 惡業鬼神
惡道受苦可知 如是世人心意大命
徙倚懈惰 不肯造作飲酒 修善不事家業違反嗔怒
抵拒 眾多文中 現有愚癡所知
應有王法治罪可知上來 別論佛語 世間如是
展轉相生
修善自然惡趣今世 隨行三惡
從小 殺生貪著不能惠施劫盜隨心邪婬
妄語富貴榮華當時 快意不能飲酒 身受勞苦
在世天下 自然是故名為天道施法網是故名為綱紀羅網
上下莫不是故名為上下相應 無人故云其中古今 上來佛語
世間如是威神 棄捐所思奉持教習
出世出世 上來第三自下第四 中有一如勸修彌勒領解
中有 去世已滅 初中汝等於是
得佛熟思正行主上 主上修善
度世生死 一日修善無量壽所以 修善佛國
所以汝等於是德本標舉六波羅蜜 自利犯戒忍辱精進
進度一心智慧教化利他 此前作善正心正意 齋戒清淨以此一日
無量壽第二現在 化人修善佛言 離苦第三已滅
滅後彌勒 自下彌勒領解奉行彌勒白佛 世人領解如來
上來合為第二娑婆穢惡 令人自下第三無量壽得失令人 就中一佛阿難無量壽
奉命敬禮願求無量 放光普照佛光彼此相見 相見得失令人
阿難十方 頂禮第二阿難奉命 白言請求求見
安樂國求見菩薩求見 第三放光普照一切同一第四
阿難大眾第五令人願求使 得中如來阿難
可知胎生 本罪別有國有胎生慈氏白下
三復慈氏輪王 如來國人胎生阿難 如來
第二彌勒 人民胎生化生胎生 胎生眾生
信佛化生胎生 諸眾生 眾生疑惑略明功德
略明不了廣明佛智 疑惑不信不了佛智 佛智淵深不能
佛智眾多不可稱諸法 窮盡名為廣智高出 最上廣明
化生諸生自下第三 化生胎生
自下第四胎生如來 反問彌勒種種如來胎生
苦事五百不見三寶不得修善 以此不樂上來合為 一明胎生自下第二眾生
本罪自悔正教 疑惑佛智自悔修得彌勒勸修顯得
上來第三往生自下 四重上人往生菩薩 往生彌勒如來彌勒
廣明菩薩往生 一下十三菩薩往生娑婆十四不但往生
無量不可令人上來 正宗自下流通中有第一如來 爾時世尊利益諸人
動地放光作樂深信四明 利益大眾同喜初中一舉諸眾生
當來經法 四佛彌勒難聞生人 是故我法如是作下勸修初中
一舉無量壽獲利深廣勸學聞名勸學眾生 得益廣大得益
之中名號歡喜踊躍乃至 大利得益是故勸學以此中說無量壽大利
大火滿三千界聽受 所以菩薩不能 必須聞經得益之中
無上道不退轉聞經是故應當 修學上來第一利益 自下第二眾生說
法令無量壽及其國土一切所有 皆可勸請無得後人自下第三
未來法滅釋迦 正法五百年像法千歲末法萬歲一切 名為滅盡留意慈悲
憐愍眾生法滅濟度 開示淨土令人求生 顯示佛性聖人
經教不同眾生 法滅百年聞者
利益往生淨土聞者不生 聞經去者往生疑慮自下第四難聞生人如來
諸佛經難得明法 經教難聞經卷名為
菩薩行法 知識能行修行此前
信樂 修學處處宣說開顯淨土 往生自下第五
勸修是故經法 修學難得宣說我法 如是作者宣說彌陀如來修行
如是如是說如來上來 宣說如是說如是如來上來 往生如是應當如法
勸修上來合為第一勸學自下第二利益無量眾生正覺 彌陀發願修行得佛淨土攝化
眾生正覺得道 小乘眾生聞說娑婆穢惡深心厭離淨法眼須陀洹
四真諦淨法眼那含羅漢大乘 眾生彌陀成德廣度堅心願求 退濟度
將來當成正覺第三如來神力動地放光作樂 第四大眾 同喜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7 No. 1745 無量壽經義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